主权财富

2024-05-09

主权财富(精选十篇)

主权财富 篇1

主权财富基金是对由政府注资成立的投资基金的总称。具体地说, 主权财富基金是“一个国家将其拥有的金融资产, 通常是国家储备的一部分, 组建成一个国家控制的基金, 通过投资运营获取高额收益” (Alexander Green,

2007) 。

主权财富基金按照资金来源可以分为两类:利用商品出口收入创建的主权财富基金和利用非商品出口收入、通常是国内高储蓄导致的外汇储备收入创建的主权财富基金。

据2007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稳定报告》统计, 目前全球已有至少36个家设立了主权财富基金, 总规模在3.5万亿美元左右, 相当于全球金融资产的3%。由于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主权财富基金将以每年5000亿美元以上的速度增长, 到2015年, 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总额将达到12万亿美元, 占全球金融资本的比重上升到9%。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 熊市降临, 令主权财富基金投资收缩, 主权财富基金的数额被调低至十万亿美元。

二、主权财富基金的运行机制

(一) 治理结构

主权财富基金的治理结构通常有三种模式:

1、采用独立于一国财政和央行的专业投资机构管理

制度, 有的还采用外包管理的形式进行投资管理。这种模式具有比较完整的商业化特征。

2、在中央银行下设专业机构兼行管理, 成为一种全政

府的商业机构。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有三:一是可以保持对国家财富的集中管理和控制;二是避免另设新机构带来的成本和管理风险;三是方便对市场变化作出迅速反应。

3、半独立、准政府型的治理结构。简单来说, 就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结合, 兼有两种模式的优点。

(二) 投资策略

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一般分为两部分, 资产组合投资和战略投资。前一种投资纯粹出于利润最大化的需要, 后一种主权财富基金带有明显的国家战略目的, 如收购资源行业有影响的企业、取得对国际金融机构的部分股权等。主权财富基金可以选择投资于长期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金融衍生品、资源性商品和不动产等, 通过多样化的资产组合来降低国家财富过度依赖某种单一资产 (如美国国债) 的局面。进行战略投资会在国家之间引起较大争议同时伴随有各方面的法律和行政审查。为避免引起政治争议, 目前大多数主权财富基金采取被动投资的策略, 即以财务投资为主, 不谋求公司控制权, 尽量避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 仅以追求利润回报为目的。

三、主权财富基金对世界的影响

(一) 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可能导致金融保护主义抬头

由于发达国家认为主权财富基金的并购具有战略意图, 有可能危及国家安全, 因此, 一些国家开始提出要对此类并购行为进行限制。发达国家认为主权财富基金的并购具有战略意图, 有可能危及国家安全, 因此提出要对此类并购行为进行限制。除了投资限制外, 发达国家还会对新兴国家提高要价, 比如以对等开放市场的名义, 要求新兴国家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或以国家安全和知识产权为借口, 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并购活动进行限制。

要求主权财富基金提高透明度是发达国家施加压力的主要手段。发达国家认为, 不清楚主权财富的投资策略或者商业目标, 也不清楚其内部运行机制和制衡机制, 很难判断其行为, 这就有可能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不稳定。

(二) 主权财富基金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和增长趋势, 决定了它们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并且其政府控制的特殊性, 使公共部门 (或称国有投资者) 在全球资本市场主体结构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它的出现将打破全球资本市场以私人参与者为主的基本结构, 并将使全球资本市场“再国有化”。

降低国内过剩外汇机会成本, 增加经济收益是主权财富基金的设立初衷, 因此逐利性是它的天然特征, 金融全球化和宽松的金融管制使得资本的逐利性充分的发挥, 主权基金庞大的规模和由逐利性引发的投机行为很可能造成市场动荡。

另一方面, 主权财富基金的资金来源稳定, 规模巨大, 可以从容应对各种风险, 因此, 一般倾向于长期投资。这种基金即使拥有一些公司的股权, 也很少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 主权财富基金可以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政府背景, 把各类投资精英笼络到旗下, 形成高素质的经营团队,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投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 对国际金融监管与协调提出新的要求

实现国际协调最好的载体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和世界银行。IMF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而世界银行知晓各国的行政管理能力和信用管理。这两个国际机构应加强合作, 共同采取行动, 制定主权财富基金的运行规范。

四、中国主权财富基金

(一) 中投公司简介

2007年9月29日成立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2000亿美元, 资金来源于2007年6月底财政部发行的1.55万亿元特别国债购买的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是我国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主权财富基金。

(二) 存在的问题

1、法律滞后

按我国现行法律规定, 外汇储备经营管理职责由中央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承担, 在现行法律条文中找不到明确授权中央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外的其他任何机构有权从事外汇储备资产的经营管理活动的规定, 这意味着中投公司并没有充足的法律依据获得国家外汇资产的经营权。再比如, 中投公司是依据《公司法》成立的, 但无论是资本形成方式, 还是董事会确立等事项都与目前的《公司法》存在冲突。对于未来中投公司外汇投资业务的范围限定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文件。

2、市场定位模糊, 治理结构混乱

中投公司在公司挂牌仪式上曾表示, “中投公司将以境外的金融组合产品投资为主, 实现外汇资产的长期收益最大化, 同时继续向国内金融机构注资, 依法履行出资人代表职责”。这意味着中投公司将同时肩负海外市场投资和国内政策性投资两种角色, 既有经济任务也有政治任务。如何有效平衡自己有限的资源, 是中投公司面临的一大挑战, 也是公司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此外, 公司董事会和党委会两大机构有重复设置的嫌疑, 没有明确规定董事会和党委之间的职能分工、以及重大问题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权分布。

3、缺乏良好的薪酬机制吸引人才

中投公司进行专业化、商业化运作需要招聘全球范围内的优秀人才, 因此必须给予这些人才市场化的薪酬水平。但目前中投公司的高管人员都来自政府, 他们在中投的薪酬虽然高于其他政府部门的同级别官员, 但是不可能直接与全球基金市场接轨。那么, 在高管人员和通过市场招聘录取的投资精英之间, 将依然存在显著的薪酬差距。如果薪酬差距不大, 就很难保证能够招募到高水平的基金经理。

五、政策建议

(一) 明确商业化、专业化与独立化的经营原则

谋求长期投资收益最大化, 平衡获取经济利益和实现国家战略两大目标, 但要注意避免基金投资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或战略意图, 以免授人以柄, 造成自身的被动。在决策机构设置上, 我认为政府可以仅通过董事会控制中投公司的经营, 取消党委会设置可以淡化中投公司政治背景, 有利于减轻国际上对“中投”的疑虑;如果董事会和党委会并存, 应该向外界说明两个机构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的分工。同时, 引入外部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投资人员, 分别负责市场研究、风险控制、薪资考核等, 以加强“中投”运行的专业性。在财务管理方面, “中投”巨大的利息成本应用资本金来偿还, 以避免决策层的机会主义思想, 也便于最终的业绩考核。在薪资设置上, 基本工资应参照国际标准, 分红与收益挂钩, 亏损也要有相应的薪资惩罚。

(二)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体系

一是要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收益率。二是要对投资产品的比例做严格界定, 在投资行业的选择上也要明确。三是要精心选择投资领域, 对投资于高风险类别资产的比例进行最高限制, 各种资产种类相互搭配, 分散风险。

(三) 在现有的架构下, 中投公司应该针对国内战略投

资业务和海外组合投资业务, 分别建立不同的绩效评估体系。对海外金融资产组合投资, 最好以美元计价基准进行绩效评价。

(四) 顺应国际社会规范主权财富基金投资行为的新

形势, 积极参与基金“行为准则”制定。完善基金信息披露机制, 保持适当透明度。在公司经营初期, 可采取向内披露重于向外披露的做法, , 从而把握透明度与盈利性之间的平衡。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 主权财富基金发展迅猛, 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活跃表现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主权财富基金规模日益庞大, 其资产投资策略对国际资本流动和资产价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而主权投资基金特殊的国家背景, 又使其投资动向引起美欧政府和各界的关注。当前, 我国主权财富基金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不断完善其运作机制, 积极应对外部监管环境变化对我主权财富基金的挑战。

关键词:主权财富基金,运行机制,中投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明.主权财富基金和中投公司[J].金融体制改革, 2008, (02) .

[2]当前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态势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 2009, (02) .

[3]邹小芳.论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及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J].经济师, 2009, (02) .

[4]邓瑞平, 詹才锋.论主权财富基金的运行、功能及其规制体系[J].暨南学报, 2008, (05) .

[5]周学海.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与争论[J].国际论坛, 2008, (01) .

[6]叶楠.亚洲主权财富基金探析[J].亚太经济, 2009, (02) .

中国主权财富管理 篇2

在过去30年中,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的资本净输出国和全球第二大对外债权国。一方面,这些变化对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方式和过程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债权国却面临不成熟债权国的种种困境。如何重新审视和提升中国国际债权大国地位,调整对外金融资产结构,扭转全球财富分配失衡已经刻不容缓。

新的不平衡

当前全球储备失衡和全球债务失衡构成了全球经济失衡,造成的实质性影响是外汇储备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累积和对外债务在发达经济体的累积。因此,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对外资产余额超过对外债务余额,成为对外净债权国,发达经济体的对外债务余额超过对外资产余额,成为对外净债务国。

截至2009年底,全球外汇储备已增加至8.1万亿美元,中国拥有2.4万亿美元储备,占全球外汇储备的近三成,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前10大储备经济体中,有8个是新兴经济体,只有2个是发达经济体。

除了中国拥有全球近三成的外汇储备外,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占比接近7%,印度、中国台湾和韩国的外汇储备占全球份额也超过或接近4%,巴西、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外汇储备占全球份额都在2%以上,新兴经济体的全球储备份额总和已经远远超过50%,新兴市场纷纷成为净债权国。

与此相对应,截至2009年底,全球外债余额总值为56.9万亿美元,排名前10位的发达国经济体外债总和,已经占到全球债务份额的82%,而美国外债余额已到达13.6万亿美元,占全球外债余额的23.9%。

世界经济中存在着以金融分工和产业/贸易分工为纽带的“双重循环”机制,而恰恰是这两种机制造就了全球的失衡局面。贸易分工和生产分工体系维系着实体经济,金融分工体系维系着虚拟经济,而要素全球化自由流动以及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则是这种分工得以实现的基础。

在这种双重循环过程中,一方是美国经常项目持续的巨额逆差和资源性商品输出国、新兴市场国家日益增长的经常项目盈余,另一方则是充斥着全世界的美国发行、美元计价的各种金融资产,尤其美国发行的巨额债券进入到各国官方的外汇储备和债券市场,为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融资做出了“隐性贡献”。这就形成了全球债务国与债权国之间的债务循环。因此全球的失衡不仅是逆差国与顺差国,消费国与生产国之间的不平衡,更是债务国与债权国之间的不平衡。

债权大国的尴尬

随着我国从资本净输入国转化为资本净输出国,从对外债务国转化为对外债权国,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身份也相应地从筹资者转化为投资者。中国成长为债权大国的速度比崛起为经济大国的速度更快,2006年中国继日本和德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债权大国,并于200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债权国。

然而,作为不成熟的债权国,中国无法以其自身货币进行放贷,大量贸易顺差由此带来了货币的不匹配和储备资产贬值的风险,同时货币当局对货币和流动性的管理也将更加困难。

首先,我国是“官方债权国”而不是“私人债权国”。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2009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34601亿美元,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储备资产占对外金融资产的69.3%,而日本的这一比例仅约为六分之一,我国是典型的“官方债权国”,财富管理的风险更为集中。

其次,不成熟的债权国地位蕴含了资产损失风险。国际投资头寸表显示,2004-2009年间,中国对外资产中储备资产平均占比为66.73%,比美国高出63.56个百分点;对外负债中,FDI占比高达59.96%,高出美国55.21个百分点。这种不对称结构的直接结果就是投资收益的重大差异。据统计,1990-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投资收益净额多数年份为逆差。投资收益累积逆差额达605.53亿美元,这与同期中国上万亿美元的对外金融资产净额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中国对外金融资产与负债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对称引发重大资产损失的风险。

再次,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存在使央行的冲销难度不断增大。这就意味着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增大,比如在不能完全冲销时,本可以提高利率来缓解流动性过多压力,但在资本跨国流动渠道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提高利率会吸引以套汇、套利或套价为目的的国际投机资本更大规模流入,这反过来会加大冲销压力。也就是说,在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们试图稳定汇率,就必然难以绕开“不可能三角”困境,货币政策的自主操作空间必然受到压缩。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主要经济体债务风险的上升,中国债权国也遭受非常大的风险。6月份,中国减持美国国债240亿美元至8437亿美元,连续第二个月减持美债,与此同时,随着日元的走俏,我国大幅增持日本国债。迄今为止我国已经连续6个月增持日本国债,合计增持日本国债1.73万亿日元,约200亿美元的日元金融资产,几乎相当于前5年买入规模的5倍。

作为最大债务国的美国和日本步入持续增长的债务通道。“以债养债”、“用赤字解决赤字”的债务依赖很可能使美国和日本陷入死胡同,债务危机并非小概率事件。

中国在日本国债与美国国债之间的选择,不是在好与坏之间的选择,而是在坏与更坏之间的无奈选择。当前,作为债权大国的中国面临着重大风险。

融合金融资产和产业资本

中国该到重新审视债权国地位,高度关注国家主权财富的时候了。除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发展本土金融市场外,外储管理也应该适时转变思路。只是在美元、日元、欧元资产之间转换,并不能真正消除风险,要进一步壮大主权财富基金。

当前,主权财富基金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管理外汇资产的重要平台和长期战略投资者。据美国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所统计,截至2010年3月,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的资产高达3.8万亿美元,其中一些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甚至远远超过该国名义外汇储备规模。

相比之下,我国主权财富基金不但规模小,而且股权投资比例小。从规模上看,我国主权财富基金主要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全国社保基金等三支,管理约3471亿美元、2888亿美元以及1465亿美元的外汇资产,分别占我国全部外汇储备的14%、12%以及6%;从投资结构看,我国主权财富基金过分重视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中投公司2008年的资产配置中现金类资产占87.4%、固定收益证券占9%、股权投资仅占3.2%,与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平均资产配置水平债权25%、股权45%以及其他资产30%存在较大差异。

为此,应进一步扩大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继续推进“从金融投资到产业投资”的债权结构变化,对外资产的股权投资作为资本辐射功能的具体表现,是一个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过程。要与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考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产业并购方面成立能源战略投资基金、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以及支持企业发展的海外并购基金等,不断提高金融资产和产业资本的融合度,搭建连通内外产业链的实业经济平台,实现我国在世界产业链条中位置的前移和高端化,改变中国长期以来的“双顺差”型的资本循环模式,切实扭转全球财富失衡的局面。

同时,应该改善官方债权国结构,由“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转变应该多为“藏汇于民”创造条件,建立完善的外汇市场机制,拓展外汇投资渠道、丰富投资品种,放宽企业和个人的对外投资,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和购买国外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畅通民间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渠道,巩固债权国的形成基础并提高国民的财富效应。

主权财富 篇3

(一) 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规模

主权财富基金 (Sovereign Wealth Fund) 是指由政府用外汇盈余、财政盈余等资金出资组建的专门性机构, 该机构负责出资的日常管理运用, 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投资。

主权财富基金的雏形出现在1956年的基里巴斯。政府对当地鸟粪资源的出口强制征税, 并用这些税金收入组建了一只基金, 如今这只逐步积累的基金已经发展增值到52亿美元, 相当于基里巴斯这个小小岛国GDP的9倍。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 政府贸易和财政收支状况的改善, 以及政府长期预算规划与财政支出限制政策的实施,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外汇盈余和财政盈余持续增加。为提高外汇资产的投资收益, 这些国家和地区逐步在满足外汇储备必要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 将一部分外汇储备剥离出来, 单独成立专门的外汇投资机构,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 主权财富基金逐步兴起。

截止到目前, 全球已有近2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约40只主权财富基金, 累计资产约3万亿美元。前20大主权财富基金所管理的财富总额就超过2万亿 (见下表) 。美国道富银行的最新研究报告预测, 未来五年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金额将较目前增长将近两倍, 达到5万亿美元, 到2012年, 主权基金规模或突破10万亿美元。

数据来源: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

(二) 主权财富基金的特点

主权财富基金除了总额庞大、增长迅速、投资活跃外, 还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 浓厚的政府背景, 透明度较低。

主权财富基金本身是由政府设立, 由政府直接管理或委托管理, 并为其服务的。浓厚的政府背景使得对其进行监控非常困难。各国对其不同类型的主权财富基金的决策程序、战略目的和投资原则, 投资组合的确定及其调整, 以及针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激励约束机制等相关披露少, 透明度低。

2. 影响日增。

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庞大, 影响日增。尤其在金融领域, 重要性日益显著。从06年起, 这类基金已向西方著名的金融机构投资了数百亿美元。次贷危机发生以后主权财富基金在为全球市场提供流动性方面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美国银行 (Bank of America) 高级市场策略师约瑟夫·昆兰 (Joseph Quinlan) 形象地说, SWF (主权财富基金的英文缩写) 的含义几乎就是“救火队” (Salvaging Withering Franchises) 。

3. 风险较高。

为获得更高的预期收益, 一些资金主权财富基金是可能被配置到高风险、高回报的资产中。各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在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方面的欠缺使很多人担心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是否会增加国际金融架构的体系性风险。

4. 投资领域日益多元化。

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组合已经从高等级的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 扩展到股票投资、房地产投资、私人股权投资等。例如新加坡GIC的投资组合包括了债券、股票、房地产、股权投资等各类资产;科威特KIA的投资组合中, 房地产基金占34%, 直接投资基金占17%, 股票基金占38%, 债券基金占11%。

(三) 主权财富基金的设立动机

各国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的起点源于国家财政盈余、外汇盈余等国家财富的急剧增加, 不过动因却有所侧重,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追求国家外汇收入的中长期稳健增长, 降低其短期波动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即稳定型主权财富基金 (Stabilization-oriented Fund) , 如中东、俄罗斯等产油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二是帮助中央银行分流外汇储备, 缩小中央银行为应对外汇流动性过剩, 不得不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冲销操作的规模, 这些类型的基金被称为冲销型主权财富基金 (Sterilization-oriented Fund) ,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马来西亚、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设立的主权财富基金;三是积蓄当代财富, 为子孙谋福, 被称为储蓄型主权财富基金 (Savings-oriented Fund) ;四是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 追求实现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这些基金被称为战略型主权财富基金 (Strategy-oriented Fund) 。有的情况下, 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也可能综合体现一国的政治目的、战略目的、经济目的等。

二、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威胁论

(一) 美欧等国对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的限制

因其国家背景, 主权财富基金入市以来已引起投资目的国的警觉。以中东产油国科威特的主权财富基金为例, 1988年, 在科威特购入全球最大石油公司之一BP (英国石油公司) 逾20%的股权后, 英国政府对这个产油国将对英国石油将会施加的影响感到担忧, 迫使科威特将购股比例减少至9.9%。近年来, 美欧等投资目的国以担心新兴国家会借资产庞大的主权财富基金收购本国关键产业并威胁本国经济金融安全为由, 加紧对外国主权财富基金采取限制措施。

1. 美国。

2007年7月26日, 美国总统布什正式签署了《2007年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 新法案在外资并购的审查上规定了更为复杂的程序, 并扩大了审查的范围和强度。其明确规定, 外国投资委员会在审查外资时, 只有在确定外资入股的目的是单纯投资时, 才需要考虑10%的持股比例。也就是说, 倘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 (CFIUS) 对外资的投资目的存有疑虑, 不论其入股多少, 都可以进行审查。同时, 外国投资者将被要求呈交关于以往在军队及政府部门服务的个人信息。

2. 欧洲。

在欧洲, 抵触情绪则显得更为强烈。德国是欧盟内部严管外国主权财富基金的积极倡导者。2008年8月, 德国政府通过立法草案, 将德国对外国投资的限制范围从工业领域扩大到电讯、银行和能源领域;同时, 设立专门委员会, 其职责是, 当一家由欧盟以外地区控制的基金可能收购一家德国关键性企业25%或以上股权的时候, 对此项兼并活动予以干预。根据法律草案, 外国投资者必须向德国经济部申报相关收购计划, 德国经济部有权在3个月内决定是否冻结该收购活动, 或对该收购活动附加强制性条件, 而裁决的依据则是该收购活动是否危及“国家安全”。

(二) 基于透明度的IMF主权财富基金投资行为准则

在美国和欧盟的敦促下, 2007开始, 国际组织开始为来自石油出口国和亚洲贸易顺差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制定行为准则, 而2007年底以来爆发的次贷危机, 则促进了上述工作的推进。2008年9月, 全球20多家主要主权财富基金组织终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的框架下达成了一份投资行为准则草案。该名为“主权财富基金普遍接受的原则和实践” (GAPP) 是一个自愿遵守的框架协议, IMF希望自己制定的行为准则有助于提高主权财富基金的专业性, 使它们能像私有投资基金那样运作。准则的内容大致涉及主权财富基金的结构、投资策略的制定以及有关确保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决策符合其投资策略。IMF还将就应披露何种金融信息、向哪些机构披露, 以及披露的频率提出建议。

与欧美强制限制主权财富基金的要求不同, 投资行为准则旨在对主权财富基金适用普遍有效的透明度标准、促进主权财富基金的专业化运作, 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三) 主权财富基金投资行为的性质

2008年6月, 咨询公司摩立特 (Monitor Group) 发布了最新研究报告, 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行为进行调查分析, 与以往的传统观点不同, 调查的数据显示:主权财富基金在投资方向上尽量避开敏感部门和产业, 而并非以政治敏感行业为目标。从交易金额方面看, 各国的主权财富基金的46%投向金融业, 19%投向不动产, 11%投向能源和基础设施;从交易笔数看, 22%的交易发生在金融业, 18%在不动产, 15%在工业, 10%在IT行业, 另外10%在消费品。除金融业外, 交易数据并未支持主权财富基金以政治敏感行业为目标的观点。在运输、国家安全以及航空航天、高科技等领域的投资额不及交易总额的1%。事实上, 目前全球涉及国家安全的投资领域不但控制严密, 而且风险巨大, 对收益安全非常重视的主权财富基金根本不会轻易涉足。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主权财富基金是一种政府投资工具, 其投资行为是对国家财富进行保值增值的行为。与私人资本投资工具相同, 其同样要追求收益与风险的最优平衡, 同时适度兼顾长期发展战略。其在投资中不仅不应基于其政府背景而享有相对于私人投资者的融资优势, 而且应该也必须与其他投资者一样被同等对待, 包括保持适度的透明度标准和不被设定不合理投资限制。

三、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策略

我国的主权财富基金设立较晚。2007年,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下文简称中投公司) 成立。两千亿美元的资本金, 使得中投公司一经成立就成为世界第六大主权财富基金。作为中国外汇投资多元化的尝试, 中投公司成立不久即开展了对黑石、摩根士丹利等的股权投资。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 欧美金融机构资本金严重不足, 股权融资需求迫切。主权财富基金在这种情况下成为最理想的融资对象。主权财富基金注资华尔街金融机构的案例络绎不绝, 例如阿布扎比投资局注资花旗、GIC注资瑞银、淡马锡注资美林。中投公司也适时出击, 向摩根士丹利注资。然而, 这可能仅是欧美国家在次贷危机恶化境况下的选择。从长期来看, 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市场的投资环境不容乐观。次贷危机平息后, 美欧政府对待主权财富基金的态度很可能再度发生转变。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压力会继续增强。另外, 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加、国际收支失衡的持续以及逆转、美元中长期的贬值趋势对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 如何合理运用这些资金进行有效的投资运作, 投资策略十分关键, 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一) 发展目标

我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发展的最基本目标应该是协助央行分流外汇储备, 冲销市场过剩流动性, 保值增值。在这个基础上, 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 选择与国家的发展相配合的投资项目和投资策略, 为国家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持。

(二) 运作模式

目前, 国外比较成功的主权财富基金都采用了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有学者认为, 目前, 中国的海外投资很容易受到政治的干扰, 加之中国的市场化程度、法律法规完善程度远远不够, 借鉴包括GIC在内的国际经验, 短期内看来并不可行。但是从长期来看, 市场化运作模式是主权财富基金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化运作要求中投公司本质上要做专业化的积极投资机构, 而不能是政府的行政机关, 要使他人相信基金是由专业投资经理来操控的。市场化模式有助于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消除政治疑虑, 减少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对外投资面临的各种阻力。

(三) 投资方式

中投公司的投资方式可分为自营和外包两种方式。从自营的角度来说, 中投公司可以直接投资于外国债券、外国公司股票, 战略性行业的股权、能源和初级产品等。从外包的角度来说, 由于受投资经验、投资目的国限制等原因, 中投公司可以与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境外机构投资者合作进行金融产品组合投资。但对于境外机构投资者的选择要设定一定的条件, 以免受制于人。

同时, 对于敏感国家 (主要指OECD国家) , 尽量在开始的时候进行分散的小规模投资, 就像投资黑石一样, 并不追求话语权;而在一些相对不敏感的地区, 应当追求大数额控股, 追求话语权。

(四) 其他对策建议

1. 健全完善相关立法。

挪威、韩国、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 在进行多层次外汇资产管理的过程中, 建立了完备的决策机制并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相比之下, 目前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仅在第4条和第32条对外汇储备经营有原则性规定;而作为中国外汇管理基本法规的《外汇管理条例》对外汇资产的运用却没有规定, 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为了更好地有效管理和使用外汇资产, 国家有必要为此专门制定法规, 可以考虑制定《外汇资产管理法》、《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法》等法规, 不仅利于监管, 也有利于规范中国外汇投资公司的行为, 明确其职责。

2. 公司化、国际化运作, 增加约束机制和透明度。

我国主权财富基金应尽量进行国际化运作, 遵守国际规则并充分利用国际规则, 参与国际竞争;要加强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加强对基金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以更好的促进主权财富基金的高效率运作、提高投资收益, 同时, 要按照公司制的信息披露要求, 建立并披露其投资记录以说明其盈利动机。经验表明, 适当开放的透明度可以减少市场误解, 避免给一些国家落下“动机不纯”的口实。

3. 增强风险控制。

主权财富基金管理机构必须规避不当风险, 在寻求高回报和承担高风险之间取得最优平衡。有效的风险控制, 不仅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 也可使投资组合将潜在回报最大化。

首先, 坚持审慎原则, 积极采取先进的风险评估和计量手段。

其次, 投资尽可能多元化和分散化。从全局来看, 投资方向和领域, 应与经济运行状况和发展战略, 配合国家重大政策和产业调整进行投资, 要在不同类的资产上有所分散。同时, 投资主体也可以考虑多元化, 除中投外, 建议央行、外管局再增加几个小的投资主体。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国家外汇投资公司面临六大挑战中国经济周刊200711

【2】王健君主权财富基金中国“入场”瞭望200728

【3】黎冰试析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上海金融200710

亚洲主权财富基金在行动 篇4

亚洲在投资什么?

自2000年以来,六只亚洲的主权财富基金在公告的573宗交易中投资了1500亿美元。

其中,1080亿美元来自两只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GIC)和淡马锡控股,剩下的基本来自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有340亿美元。

与其他新兴国家不同,亚洲的主权财富基金更倾向于投资本地区。从公告的信息来看,一半的交易额和80%的交易数量都流向了亚洲。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东的主权财富基金在中东/北非地区的投资额只占其公告的全部投资额的19%。其中,部分原因是有的亚洲基金,如马来西亚的国库控股,本身就明确以发展本国经济为目标。

亚洲的主权财富基金通常对中东、南美兴趣不大。自2000年以来,在这两个地区的投资一共只有六宗。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亚洲的基金高度重视自己比较熟悉的行业和公司,这种既定的政策会使得投资向亚洲集中。另一个可能的因素是亚洲的基金缺乏投资中东和南美所需的人才、专长和关系网,所以才会显得信心不足。

那么,亚洲的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流向了哪些行业呢?

数据显示,亚洲主权财富基金对于金融服务行业情有独钟,有57%的资金流向了这个行业,其中大部分(490亿美元)投资发生在最近的美国、欧洲次贷危机后,带有部分投机主义的意味。

中投在这个领域中显得尤为积极,高调投资了JC Flowers(4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50亿美元)和百仕通集团(30亿美元)。

新加坡的基金也同样非常活跃。GIC高调在欧美进行投资,如UBS(140亿美元),花旗银行(70亿美元)。新加坡第二大基金淡马锡则投资了美林(40亿美元),巴克莱银行(30亿美元),渣打银行(40亿美元)。

这八宗来自三只亚洲基金的投资,占了自2000年以来的490亿美元金融领域的投资的400亿美元。

不过,除了淡马锡,亚洲主权财富基金更倾向于投资本国的金融公司。

仅次于金融服务的热门投资领域是房地产(230亿美元)、工业(95亿美元)、基础设施(88亿美元)、能源与公共事业(68亿美元)、电信(49亿美元)。在房地产行业中,亚洲、欧洲作为投资接受方平分秋色,分获100亿美金和120亿美金,而美国房地产业明显不在亚洲基金考虑之列。

在工业领域中,亚洲主权财富基金也偏好于亚洲本身,投资额达到78亿美元。这种倾向也存在于能源、公共事业和电信行业中。在基础设施行业,投资主要发生在欧洲,达76亿美元,剩余的都在亚洲。

专业化与透明化

亚洲最大的三只主权财富基金:GIC、淡马锡和中投,正在体现出专业性与透明度对成为市场中坚力量的重要性。

GIC是亚洲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估计约有3300亿美元的资产。虽然它是新加坡两只基金中较年轻的一只,但反映出来的投资战略则较为保守。但GIC以严明的纪律和专业化的管理著称,在国际投资社会有着较高的声望。

美国金融服务机构的一位高级官员曾将GIC与大学捐赠基金进行比较,称GIC的投资战略很大程度上是以美国的哈佛、耶鲁等大学为模板。在资产分配上,GIC报告称其在股权、债券和其他资产的配比上始终保持50%∶30%∶20%。在公告的投资项目中,GIC倾向于大宗的投资,且主要集中于金融和房地产领域。

作为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元老的淡马锡,成立于1974年,拥有约1080亿美元资产,员工300多名。与GIC相似的,淡马锡因其专业化的管理在国际投资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望,也自然成为了其他新兴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榜样。在运作的透明度方面,淡马锡更是首屈一指。

对于新兴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主要批评就源于这些基金(特别是中东的基金)的超级私密性和透明度的缺乏。很多基金的网页上,除了寥寥数页的联系方式和基金基本介绍,信息量非常有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淡马锡的网页上公布了大量的细致的关于直接投资、交易额、投资领域和地域的信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淡马锡是挪威GPFG以外全球最透明的主权财富基金。

通过公开交易信息和投资战略,淡马锡减少了投资欧美市场中可能出现的政治阻挠,提高了交易成功的概率。

亚洲第三大主权财富基金是中投。中投成立于2007年,拥有约2000亿美元的资产。作为一只较新的基金,其投资战略还不甚清晰。但从公告的信息看,它倾向于交易数量小,但金额大的投资。中投也已经对中央汇金的资金实现管理,主要投资国内银行。

国际社会对中投的一举一动都抱以极大的兴趣。它在欧美市场上是否会因为政治因素碰壁,还取决于人们对它的投资行为形成的态度。要减少政治阻挠风险的发生,中投一则可以效仿淡马锡,将投资操作透明化;二则像中东的某些主权财富基金那样,采取企业外交的手腕,通过行之有效的游说来增进自身的利益,并保障投资的顺利进行。

在未来,亚洲主权财富基金确实是冉冉升起的经济力量的代表,前途光明。但他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将会是如何平衡自身日渐强大的经济影响,和来自他们所要投资的国家的政治敏感性。这种平衡的把握,在欧美国家尤为重要,因为这舞台上原有的演员还在适应经济力量和经济影响日渐东移的过程中。■

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立法的发展趋势 篇5

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简称SWFs)是时下全球国际金融投资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一般认为,1953年设立的科威特投资委员局与1979年英属吉尔伯特群岛(1979年成立卡瑞巴特共和国Kiribati)创建的收入平衡储备基金(RERF)为主权财富基金的源起。当前,全球范围内主要的主权财富基金包括有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阿布扎比投资局、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等在内的共22支,资金主要来源于外汇储备盈余(如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自然资源出口盈余(如中东、拉美等国家地区)和国际援助基金(如乌干达贫困援助基金)等。

最早提出“主权财富基金”这一概念的是美国道富银行经济学家Andrew Rozanov,他指出,随着一国宏观经济、贸易条件和财政收支状况的改善,以及政府长期预算与财政支出限制政策的实施,国家财政盈余与外汇储备盈余不断积累,一些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投资机构对国家财政盈余与外汇储备盈余进行管理运作,这类机构可称为“主权财富基金”。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圣地亚哥原则(2008)”中将其定义为是由一般政府拥有的、具有特殊目的的投资基金或机构,它通常由政府创建,为实现某一金融目标而持有、经营或管理资产,并运用一整套包括投资于外国金融资产在内的投资战略。从各国实践运作来看,主权财富基金具有多样化的法律、组织和管理架构,包括了财政稳定基金、储蓄基金、储备投资公司、发展基金和养老保险储备基金等多种存在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基金所有权完全归属于一国政府,资金来源主要是于外汇储备或者出口商品所得收益,投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投资收益,为未来的国民生活提供资金保障。而近年来,学界也倾向基于投资理念与方式的不同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投资工具与主权财富基金进行区分,认为与前者主要追求稳定币值和宏观调控的目的不同,后者为了追求高收益而愿意承受更多的投资风险且投资的领域也更加多元化,即包括组合投资也包括战略投资,组合投资是指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投资目的是为了获得股息收入和股票溢价收入,而战略投资则是指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投资目的是为了直接或间接的控制目标企业。

主权财富基金的法律属性问题较为复杂,这里既有其跨国投资所产生的双重身份的问题,也包括其自身组织形式与治理结构的多样性因素,法律定位的不同使得各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外部监管、内部架构,法律责任等都有所区别。从各国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存在着三种法律身份的主权财富基金:一是完全独立的公司制形式,公司的人格、财产、责任等独立于母国,具有比较完整的商业化特征,公司财产不属于国家财产,不享有国家豁免,典型代表是新加坡的淡马锡公司(Temasek Holding);其二是半独立的托管型的,这类主权财富基金一般也以公司制的形式存在,只是公司的投资财产属于国家,其通过与国家签订的信托协议来对国家财产进行投资管理,因此发生投资纠纷时会产生国家豁免的问题;第三种类型是在央行或者财政部下直接设立专门的投资职能部门,这种主权财富基金相对缺乏独立性和运作上的透明度,没有严格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直接看作是国家的代表,如科威特投资局(KIA)等。另一方面,从投资东道国方面来看,还可以根据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目的和方式的不同,将其作为受政治策略影响的国家投资者、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以及投资目标公司的股东等多个角度出发来对其进行法律规制。

由上可见,主权财富基金往往具有双面性的法律特征,它既是独立的商业化的市场投资主体,而在某一时期,又会为执行其母国的宏观经济战略与金融政策等目的服务,并由此引发其东道国与母国在国家利益层面的冲突和矛盾,因此,主权财富基金的法律框架之建构也须围绕着这两方面特征而展开。

二、国际立法努力一圣地亚哥原则及其他

2008年5月,各主权财富基金拥有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召集下在华盛顿开会,决定成立主权财富基金国际工作组(IWG)。国际工作组先后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新加坡和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召开会议,2008年10月召开的圣地亚哥会议通过了旨在加强透明度的“圣地亚哥原则”,即《主权财富基金的通用准则与实践》(GAPP)。该准则主要包括24个条款,涵盖领域包括:法律框架、目标以及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体制框架及治理结构;投资及风险管理框架等内容。2009年4月6日,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国际工作组发表了《科威特宣言》,宣布成立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论坛,取代国际工作组,会议推选澳大利亚未来基金主席大卫·莫雷为论坛主席,中投公司监事长金立群和科威特投资局局长巴德尔为副主席,任期两年。

另外,2009年6月4日,经合组织部长级理事会讨论通过了其投资委员会发布的《主权财富基金与东道国政策》的工作报告,在肯定主权财富基金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的同时,也强调了经合组织成员国对于跨国投资的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比例原则、责任原则以及同等审查程序等内容。还有2008年3月20日,美国、新加坡和阿联酋的代表在华盛顿开会讨论主权财富基金的问题,会后发表了三国联合声明,阐述了九项政策原则来规范和约束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国际组织或几个国家之间签订或发布的协议、报告或声明,都还只能称之为立法努力,因为这些文件均不具有国际法意义上的法律强制约束力。

三、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层面的变化一以美国为例

全球大多数国家均对外国投资设立有相应的审查机制,但对外国主权财富基金在本国的投资行为目前还很少制定有专门的法律法规。通常来说,各国的外资审查机制也涵盖了SMFs的投资在内,即SWFs的投资同样需要遵守各国国内法上有关外资的各种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定。例如,从内容上来看SWFs的投资也要受到各国对外资行业和地域投资的限制、对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以及一些关键产业部门的特殊限制。从程序上来看,各国的外资管理措施既包括预防性措施,也包括纠正性措施,前者主要涉及对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可行性的限制,即国家应当设立相应机制阻止可能危害其利益的投资,后者是指已批准的来自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一旦出现问题,当局可以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纠正。近年来,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SWFs投资的迅猛发展极其复杂的国家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主要西方国家国内的投资保护主义势力有所抬头,各国在外资的审查立法和执法中的尺度趋于严格。在所有这类立法或修订活动中,与SMFs投资相关的最为引人注目的内容就是国家安全审查机制的引人或进一步加强。

以美国为例,美国对主权财富基金的国内立法经历了三个阶段:通过“埃克森一弗洛里奥修正案”与“721条款”,基本上建立对SWFs的审查制度;通过伯德修正案,建立对SWFs准强制调查程序;通过《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简称FNSA)及其执行条例是SWFs相关制度的最新改革。可以肯定,FNSA对“721条款”的改革更多涉及强化对外资包括SWFs的审查,一是强化了“审查时考虑的因素”;二是增加了多个“审查时考虑的因素”。这次修订大大加强了审查的严格度,增列强制性的考虑因素;加强了国会对审查程序的控制力,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FNSA第7条还要求外资委员会向议会提交年度汇报,报告当年其审查的所有并购案的详细信息。但是,该法案没有就SWFs信息披露法律规制过多着墨,只是把“运作透明”作为避开特别调查的例外情形之一,而且如何认定,还取决于美国方面的主观解释,尤其当和所谓的“民主政府”一起使用时,就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不同的社会制度性歧视。

四、结论与建议

主权财富基金是近年来兴起的跨国间新型投资形式。正是因为其主权性、投资运作信息的不透明性,西方国家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的金融保护措施予以限制。因此,建立对SWFs相对透明有效地法律规制有助于缓和其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紧张对立。实践中,从国际立法到各国国内立法等措施一定程度上减弱了SWFs的主权性色彩,促进了主权财富基金商业化运作,并有利于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这对完善我国中投公司的法律架构,争取良好的国际投资环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参见谢平、陈超:《论主权财富基金的理论逻辑》,载于《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2]See Rozanov,Andrew(2005),“Who Holds the Wealth of Nations,”Central Banking Journal,Vol.15,no.4.Truman,Edwin M.

[3]See Foreign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the U.S.Economy and Financial Sector:Hearing Before the H.Comm.on Fin.Servs.110th Cong.(2008)(statement of David McCormick,Undersecretary, International Affairs,Department of Treasury)

[4]See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f Sovereign Wealth Funds is established to facilitate work on Voluntary Principles,http://www.iwgswf. org/pr/swf-pr0801.htm

[5]See Bart De Meester,International Legal Aspects of Sovereign Wealth Funds:Reconcilin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and the Law of State Immunities with a New Role of the State,Working Paper Series,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Law,(November 3,2008).

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篇6

我国最早的主权财富基金始于1997年外管局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华安投资有限公司,然而由于其行事隐秘并不被外界所熟知,其相关营运投资资料亦无法获得。相对而言,2007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由于实行政企分开、自主经营、商业化运作,其经营管理更加透明,将成为本文分析的重点。

数据来源:SWF institute,2013

虽然中投是通过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注资成立的,但它是由国务院牵头,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参与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因此对其的管理职能必然分散于各个部门之中,多头领导不可避免会造成责权不清晰和管理混乱。在这种大背景下,为确保我国主权财富基金健康运作和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建立一套符合监管部门要求、切实可行的主权财富基金绩效审计体系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主权财富基金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1、主权财富基金的本质

主权财富基金是通过特定的税收与预算分配、国际收支盈余和自然资源收入等方式积累形成,由政府控制与支配,通常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传统的主权财富基金管理方式较为被动,对本国和国际金融市场影响有限。近些年来,得益于国际油价飙升和国际贸易的急剧增长,主权财富规模快速膨胀,对其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主权财富基金应运而生,不同于传统的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是一种商业化经营、投资风格积极、市场化运作、相对独立的投资机构。

2、中国主权财富基金框架

目前,中国有两个主权财富管理机构,分别为华安投资公司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其中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中投国际负责对外投资项目,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注资、控股国内商业银行,汇金公司旗下的中国建银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对问题券商进行改造和注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框架如图1所示。

3、主权财富基金绩效评价的特殊性及支撑理论

绩效又称为业绩、效绩、成效等,反映人们从事一项活动所产生的成果。一般意义上的绩效是指企业经营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3E标准。其中经济性是指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支出;效率性是指资源投入量一定的情况下得到最大产出,即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比;效果性是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吻合程度。在满足3E标准的前提下,主权财富基金在委托代理关系、内部利益冲突和经营目标等方面存在的复杂关系决定了其绩效评价的特殊性。

二、主权财富基金绩效评价分类指标的构建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只要是与主权财富基金有一定程度关系的团体和个人均可成为绩效评价的主体,不同评价主体的侧重点必然不同。本文从出资者的角度对主权财富基金进行绩效评价,所建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服从、服务于出资者。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应该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趋向一致,从而实现委托者利益最大化。根据权变管理理论,主权财富基金的经营管理面临一系列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因此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在其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内外部各种环境变化的影响。在综合了主权财富基金绩效评价的特殊性和经营管理的复杂性的基础上,本文从公司运营效果、公司治理结构、国际关系、社会责任四个维度构建了四大类若干绩效评价指标。

1、公司运营效果层面评价指标

主权财富基金是管理运作主权财富的一种新方式,在可控风险内通过稳健和有效的资产配置策略实现主权财富的保值增值,因此主权财富基金的绩效评价离不开公司运营效果层面的评价。主权财富基金管理机构不同于一般的金融机构,它有其自身的运营特点,因此在对其绩效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而应综合考量其经营成果。为此,本文设计了以下指标综合评价主权财富基金管理机构的营运效果。

(1)净负债资本比指标。该指标等于净负债/资本总量,反映了债务人提供的资本在资本总量中的比重,是衡量主权财富基金财务稳定性的关键指标。净负债资本比率越高说明公司的偿债风险越大。

(2)增值/雇员成本指标。这一指标衡量了主权财富基金管理公司的员工产出效益,较高的增值/雇员成本比例表示员工具有良好的产出效益。

(3)资产回报率指标。这一指标指税后净利润总资产,用于评估主权财富基金相对于其总资产的盈利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主权财富基金管理机构在节约开支和增加收入方面做得越好。

(4)股本回报率(ROE)指标。该指标为净收入股东资本,显示了在支付款项给其他资本供给者之后股东资本所获得的回报率。较高的ROE说明主权财富基金拥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5)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利息覆盖率指标。该指标等于(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折旧+摊销)/利息,EBITDA省去了财务费用、税收以及折旧摊销对净利润的影响,和现金流量具有比较意义,因此EBITDA/利息可以度量主权财富基金的短期偿债能力。

2、公司治理结构层面评价指标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安排,即企业的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和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制度和文化安排,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主权财富基金作为自主经营、商业化运作的投资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设计了以下指标综合评价主权财富基金管理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

(1)政府背景董事占比指标。这一指标等于具有政府背景董事数量/董事会董事数量。主权财富基金管理机构拥有巨额外汇资本的支配权,从其建立到管理运作都和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主权财富基金经营决策的独立性是其践行商业化运作的保障,较低的政府背景董事占比可以有效减少政府意志对主权财富基金资本配置的影响。

(2)资产增值/管理层薪酬。该指标反映管理层激励的市场化程度,合理的管理层激励机制有利于公司取得优秀的经营业绩。

(3)投资风险分散化指数。该指标分为投资地域分散化指数、投资行业分散化指数、投资资产类型分散化指数,投资风险分散化指数为上述三个分散化指数的数学平均数。当投资风险分散化指数接近于1时,说明主权财富管理机构具有健全的风险管理架构和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

3、国际关系层面评价指标

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大部分分布在其他国家,因其敏感的政府背景,常常会受到东道国的猜疑、隐形阻碍甚至公开敌视。另外,发展中国家的资产管理能力十分有限,在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决策上差强人意,和发达国家的资产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增加主权财富基金之间的国际交流、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商业关系变得尤其重要。本文设计了以下指标综合衡量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关系。

(1)林纳堡-迈达艾尔透明指标。该指标由SWF institute基于主权财富基金面向公众的十项重要原则来进行编制的,用于衡量主权财富基金面对国际社会的经营管理透明度,是对外表明主权财富基金商业化运作机制的关键指标。

(2)委托与自营相对比重指标。这一指标指委托境外投资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自主境外投资规模。主权财富基金通过委托东道国优秀的投资机构进行对外投资,可以充分利用受托机构的本土化优势和高水平专业技能,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发展良好的对外商务关系。

(3)管理资产规模/年度国际交流次数指标。积极活跃的对外交流有助于提高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影响力,并且可以向国外同行学习先进的资产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的资产管理能力。

4、社会责任履行层面评价指标

主权财富是由政府控制和支配的公共财富,全体社会成员作为主权财富的法定拥有者是主权财富基金的最终出资人。因此主权财富基金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同时,应该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本文设计了以下指标综合衡量主权财富基金的社会服务提供情况。

(1)社会服务支出占财富增加值百分比指标。该指标用于衡量社会服务支出总量的相对水平,其公式为:社会服务支出/财富增加值×100%。

(2)前五名社会服务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指标。这一指标用于衡量支出结构的合理化程度,等于前五名社会服务支出总量/社会服务支出总量×100%。

(3)社会服务支出分散化指标。总体上可以把社会服务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增强能力、培育人才、重建生活、社区建设。假设其支出分别为:X1,X2,X3,X4。社会服务支出分散化指数=1-∑X2/(∑X)2,该指标衡量社会服务支出各层次覆盖率。

三、主权财富基金绩效综合评价模型设计

为给主权财富基金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个综合的评价结论,有必要设计一个绩效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应以公司运营效果、公司治理结构、国际关系、社会责任为一级评价指标要素,对相应分类评价指标实现集成。在测算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时,由于缺少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并且主权财富基金绩效评价有其特殊性,指标权重的设置存在较大困难。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它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有序的递进层次结构,在层次分析中使用1-9度量方法,运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相应指标的权重Wi。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在测算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时,可以采用专家评分法,形成各级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好(90-100分)、较好(80-89分)、一般(60-79分)和差(60分以下),根据各指标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然后将该得分与在总体模型中对应的权重相乘,并对每个评价指标的加权平均求和,即得到综合评价得分。我们邀请了五位主权财富基金研究领域的专家,根据他们的判断进行权重测算和评分,权重分布和评分结果如表3所示。

注:尺度为重要方的得分,对方得分为相应尺度的倒数;2、4、6、8在上述相邻尺度之间。

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将绩效评价结果分为A(80~100分)、B(60~80分)、C(50~60分)、D(50分以下)四个层次。根据绩效评级的不同,对主权财富基金实行差别化管理,例如,可以对A类被评价对象降低监管频率,并进行政策改革试点;对D类被评价对象加大整顿力度和监管频率,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四、评价结论和重要因素分析

在层次分析法模型中,我国主权财富基金在公司运营效果、公司治理结构、国际关系、社会责任四个层面上的得分分别为:55.7、52.26、77.81、43.9,综合权重得分为55.7×45.6%+52.26×27.8+77.81×18%+43.9×8.6%=57.7(分)。在这个综合得分水平上,我国主权财富基金被归为C类被评价对象,管理部门应该加强跟踪督导、加强非现场监管,确保其规范有效发展。

在本文建立的绩效评价框架下,通过中投与淡马锡、挪威政府养老基金的对应绩效指标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差异分析,在公司运营、公司治理结构、国际关系、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得出了影响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绩效的重要因素,为采取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提供了依据。

(1)公司运营层面。中投自成立以来的累计年化收益率仅为3.8%,明显低于国际优秀主权财富基金将近百分之十的盈利水平;中投的年化平均净负债资本比为11%左右,低于国际上14%的平均水平,财务杠杆低,公司长期偿债风险较较小;2012年中投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覆盖率平均将近80倍,显著高于国际上10倍的平均水平,短期偿债能力强,现金流充沛。

(2)公司治理结构层面。中投董事会中政府背景的董事仍然占绝大多数,公司决策机制得不到必要的商业化保障;管理层薪酬和投资业绩不挂钩,管理层市场化激励模式尚不完善,国企作风犹存;投资地区和行业较集中,投资风险控制能力明显不足,投资风险敞口大。

(3)国际关系层面。2008年中投积极参与起草并签署了“圣地亚哥”宣言,并在2011年承办了“主权财富基金论坛”第三次会议,从而在国际主权财富基金管理实务上确立了较强的话语权;中投最新的林纳堡-迈达艾尔透明指数得分仅为6,说明国际透明度还不够,在对别国投资事务中会面临一定程度的政治倾向质疑;中投海外委托资产管理业务尚未起步,对国际优秀资产管理公司利用率低。

(4)社会责任履行层面。中投主要按照有关政策指示提供社会服务,并未积极、主动建立相关的社会服务提供机制,社会服务支出水平较低、覆盖面窄,总体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差强人意。

摘要:主权财富基金负责管理运作本国公共财富进行对外投资,其运营效果直接影响国计民生。虽然我国的主权财富基金规模不断壮大,但对其管理思路尚不清晰,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公司运营效果、公司治理结构、国际关系、社会责任为维度的衡量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并根据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得出综合评价结论。

关键词:主权财富基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旭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及评价体系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3,2(7):30-34.

[2]刘伟兵.基于DEA分析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绩效评价[J].社会保障研究,2013,2(25):34-38.

[3]国家外汇管理局绩效审计课题组.外汇管理领域绩效审计路径[J].中国内部审计,2013,2(7):75-77.

[4]宋且生.外汇管理系统开展绩效审计之探讨[J].金融与经济,2013,1(13):92-93.

[5]廖敏生.我国政府投资绩效审计的思考[J].审计月刊,2012,1(8):27-28.

[6]陈朋.我国指数基金与一般股票投资基金间投资绩效比较与分析[J].时代金融,2013,3(31):221-229.

[7]Rozanow,Andrew.the Sovereign Wealth Funds Debate[J].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2008,9(24):123-126.

[8]Beck,Roland and Michael Fidora.The Impact of Sovereign Wealth Funds on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J].Occasional paper Series,2008,7(16):34-38.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运作对我国的启示 篇7

关键词:主权财富基金,挪威,中投

前言:

据《金融时报》2008年6月17日报道:美联储 (Federal Reserve) 已暂缓批准中国最大两家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美的经营执照, 原因是担忧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作为这两家银行最大股东 (工行、建行由中央汇金投资公司注资, 中央汇金后被中国投资公司重组) 的角色。主权财富基金与金融保护主义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官方持有的大量的外国资产, 尤其是以主权基金形式持有, 随着主权财富基金 (Sovereign Wealth Funds简称为SWFs) 设立国的增多和投资的活跃度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尽管SWFs作为一个词组是由国际投资银行在2005年提出, 但早在1953年科威特就利用其石油出口收入成立科威特投资局, 投资于国际金融市场。传统主权基金大都十分神秘, 外界知之甚少。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国际贸易不平衡的加剧, 全球的SWFs总规模已与对冲基金相当, 而且增长迅速, 摩根斯坦利的首席货币经济学家任永力 (2007) 估计到2015年SWFs将达到12万亿, 并在2011年就会超过世界官方储备的总量。“主权财富基金的崛起”成为各大国际机构、国际会议和国际论坛的重要议题。SWFs如此受到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缺乏透明度、扰乱国际金融市场的潜在性和经营管理可能受到政治目标的影响。SWFs的跨境资产配置会对全球经济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成为目前最大的焦点。

中投作为我国的第一支主权财富基金在2007年初筹备阶段就备受关注, 5月在中投正式成立前就进行了第一笔投资——斥资30亿美元, 在美国黑石集团上市前购入其大约10%的股份, 9月成立后, 随即在10月, 以670亿美元价格从国家外汇管理局收购了中央汇金公司;11月以11亿美元认购中铁H股;12月出资50亿美元, 收购了著名华尔街投行摩根士丹利9.9%的股权;2008年3月中投公司已经向Visa Inc.在美国的首次公开募股 (IPO) 投资2亿美元, 以上属于已经得到确认的投资项目。

另外还有关于中投海外投资的一些传闻, 如2007年12月关于中投投资澳新银行, 后被董事长楼继伟否认;同月据第一财经报道, 中投将协助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海外收购, 不久也被楼继伟否认;2008年3月时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 中投正与美国私人股本集团JC Flowers进行谈判, 由中投出资40亿美元, 成立一家新的基金, 但到现在还没有更多的相关信息得到披露。关于中投公司的投资行动, 各种猜测和传闻层出不穷, 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投的关注。

中投作为国有独资公司, 注册资本金为2000亿美元, 负责管理我国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主要从事的是外汇投资业务, 以境外金融组合产品为主。财政部副部长、中投公司非执行董事李勇曾公开表示:中投资金运用的结构, 2000亿美元的资金中大概有1/3投资于中央汇金公司、1/3的资金注资中国农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 另1/3投资全球金融市场, 也就是说, 中投公司用于海外投资的金额约为670亿美元。那么从这个角度看, 我国的主权基金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的资金规模上比世界上许多主权基金小得多。当然也不排除在我国国际储备不断增长的背景下, 政府会采取积极方式管理以化解高额外汇储备带来的风险是必然的, 很有可能会继续向中投注资。因此, 我国将会有更多的外汇储备投资于国际市场是可以预见的。根据测算, 中投公司的年收益率要保持在10%以上才算是有盈利, 对于新成立不久资金庞大的中投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同时国际社会对于中投公司的角色定位、投资策略、治理结构、评价机制等方面还存有疑虑, 如何减轻国际社会的负面看法对中投的顺利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政府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Edwin M. Truman提出了一套评价主权财富基金的行为准则, 包括结构、治理、透明度和责任度、行为四个分值不同的大类, 并据此对28个国家的32支主权财富基金 (包括加拿大和美国的两支地方政府基金) 进行评分。根据排名获得最高分值的是新西兰退休金基金, 为总分为24分 (总分满分为25分) , 第二位是挪威的政府养老基金—全球为23分。在此排名榜中, 只计入了中国的中央汇金投资公司, 名次为20名, 总分为6分 (中投没有计入) 。

挪威的主权财富基金一向以较高的透明度和良好的收益著称, 作为管理挪威石油财富的工具, 在很多方面值得我国这只新成立的主权基金借鉴。

一、挪威主权基金简介

挪威位于北欧, 是拥有现代化工业的发达的福利型国家, 拥有丰富的原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近海石油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占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一 (2005年统计数字) , 为西欧最大产油国、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国。

1990年, 挪威议会评估发现, 来自石油领域的收入在未来10年利润将会逐渐下降, 为了缓冲油价的波动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以及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老龄化问题, 挪威政府建立了政府石油基金 (the Government Petroleum Fund) , 并在2006年1月改组为政府养老基金—全球 (the Government Pension Fund—Global, 简称GPFG) 作为挪威的主权财富基金, GPFG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石油和天然气领域产生的外汇盈余 (包括公司税收和勘探牌照的收费等) 。

挪威的外汇储备由挪威财政部授权挪威中央银行进行全球管理和运作, 挪威央行根据不同的管理需要下设两个独立机构:货币政策部 (NBMP) 和投资管理部 (NBIM) , NBIM主要管理的是对外投资部分。GPFG是由NBIM管理的最大的一支基金。2006年10月挪威央行获得我国的合格境外投资者 (QFII) 资格。

二、挪威主权基金的经验及启示

(一) 投资策略

GPFG的投资策略由财政部制定, 要求资金在运作时遵循在适中的风险下追求高收益, 以确保未来福利。

1.组合型投资策略

与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谋求控制权的战略性投资策略不同, GPFG采取的是组合型投资策略, 即持股比例较低的参股性投资。根据投资法规, NBIM对单一公司总股本的最高持股为3%, 对单一公司内有投票权的股份持有比例也不能超过3%, 在此规定下GPFG对其所投资的约3500家公司的平均持有股权的比例低于1%。组合型投资策略的优势在于不涉及目标企业的控制权的转移, 对所投资行业的影响小, 因此被界定为更加市场化的行为, 容易得到东道国的认可。

对我国这样在国际社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国而言, 组合型投资策略是更好的选择, 采取战略型的投资策略则很容易让东道国认为是出于国家政府的目的和利益, 极易引起东道国政府的反对。

2.投资策略逐渐激进

GPFG的资金目前仅投资于低风险、不具战略性的, 符合环境和人权标准的国外金融资产 (可被投资于除挪威和缅甸以外的所有国家) , 包括股票、股权、货币市场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截至2007年9月30日GPFP负责运作的资产达到19322.78亿挪威克朗, 约合3700亿美元, 目前投资于42个发达国家市场和新兴市场中, 涉及股权和31种外币的固定收益业务。

GPFG的投资策略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8年以前, 主要投资于债券和固定收益工具;第二阶段是1998年至2000年, 虽然挪威央行放宽了对股票投资的限制, GPFG的投资组合中50%可用于投资全球股票市场, 但此阶段, 仍以政府债券为主, 比较保守;第三阶段是2001年至今, 开始投资上市的股权工具、风险较大的无政府担保证券, 并将房地产、私人股本列入投资范围, 投资逐渐放开, 并开始加大在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力度。2007年11月挪威央行在上海设立办事处, 这是继纽约和伦敦之后, 挪威央行在海外设立的第三个分支机构, 意在让其主权基金的金融分析家和资产管理者更加接近亚洲市场, 也为NBIM建立一个覆盖全天24小时和全球范围的IT信息平台。挪威央行行长表示将在未来提高在亚洲的投资比例, 并主要投资于中国和印度市场。

从三阶段投资策略的演进可以看到挪威央行在管理过程中循序渐进, 在积累丰富的经验后, 才真正定位于全球市场风险较大的资产。

中投公司组建不久, 目前还比较缺乏具备丰富国际投资经验的人才, 同时对国际市场的投资环境也不是特别熟悉, 对国际市场风险的评估和把握还缺乏一定的经验, 也许这就是投资黑石不够成功的原因。因此中投也应采取渐进的方式, 不能急于求成。目前可以在美次贷危机华尔街大量裁员的情形下招聘选拔精英, 逐步建立起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 在确保资金安全性的前提下慎重选择投资目标。

(二) 透明度和社会责任

适当的透明度和较高的社会责任投资, 可以说是未来主权基金的发展趋势, 对主权基金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 从而顺利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Edwin M. Truman提出的主权财富基金的行为准则, 其中透明度和责任度 (满分为12分) 这一行为准则又分为报告、投资和审计三个方面, 共有12个分值不同的问题, 根据排名获得最高分值的是新西兰退休金基金, 为12分, 第二位为挪威的政府养老基金—全球为10.5分, 中央汇金投资公司的透明度和责任度的积分仅为0.5分 (中投没有计入) 。

1.建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 目前各国的主权基金运作都比较隐蔽。要求主权基金完全透明化是不合理的要求, 如何把握“度”的问题以消除不必要的误解对主权基金的运作非常重要。

挪威作为透明度较高的主权基金, 投资组合以季报和年报的方式公布。挪威央行 (NBIM) 每个季度公开发布一次财务报告, 政府部门可以从中了解投资收益情况, NBIM有时也会编制更加详细的分析报告, 直接报送央行行长。从NBIM的网站上任何人都可以查询到GPFG的相关资料和年报。

中投在还未正式成立便投资黑石引发对其透明度的争议, 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官方网站, 即使是国人也只能从其他媒体了解到中国主权基金的动向, 这样对于消除国际社会的猜疑和建立起国内的监督机制都是很不利的。因此应该顺应趋势, 在保证安全和自身利益的基础上逐步增加透明度, 例如尽快设立自己的网站, 提供一些基本的信息, 公布年报等。IMF正在起草针对全球主权基金的章程, 寻求可以使SWFs“自愿遵守”的提高透明度的行为准则。未来章程的设立, 也能为中投的治理和把握透明度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2.社会责任性投资

在欧美等国, 社会责任性投资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SRI) 也被称为“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投资” (Sustainable and Responsible Investment, SRI) , 是一种基于环境准则、社会准则以及金钱回报的投资模式, 通过投资者对财务、社会、环境的三重考虑, 做出投资决策。挪威央行在对GPFP在运作时也将社会责任考虑在内, GPFG的道德指引设立于2004年11月, 是以政府指派的委员会于2003年夏提交的报告为基础, 委员会认为GPFG的经营管理应当遵从两个基本义务, 一是基金运作的目标是为获得高额的回报, 以使得后代能够从石油财富中获益;二是基金投资企业的权利应受到尊重。道德基础通过两种手段促进:行使所有权和将排除某些企业在投资范围外。自2006年更名后, GPFG开始剔除了不少与军火生产如核能爆炸、核潜艇等相关的企业, 2006年6月GPFG出售超过四亿美元的零售巨头沃尔玛的股份, 原因在于沃尔玛在发展中国家的供货商使用了童工。在选择盈利好的企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到道德准则让挪威主权基金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显然, 社会责任性投资的理念对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极具意义, 中投若也能制定一系列“社会投资道德准则”并很好地贯彻, 可以为国内的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带来良好的示范作用, 同时也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有助于体现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这种一贯的国际形象。

(三) 管理模式

挪威央行在纽约、上海和伦敦建立办事处, 为其金融分析家和资产管理者创建信息更加充分的平台, 并从1999年起开始采用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目前大约有50%的股票组合由内部管理, 其余由15个外部经理管理。挪威央行在选择外部经理的基金管理有严格的考察标准, 十分重视这些公司的组织、资产与客户、管理业绩、投资控制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并对外部基金经理在研发、团队组建、投资决策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 以保证资金的绩效和安全;此外, 要求基金经理每日报送交易和持仓数据, 同时配合其他方面的严格监管措施。

虽然主权基金将庞大的资金交给外部基金经理进行管理能够获得增加与外界公司的信息交流、实现资产的多元化、分散风险、消除某些政治偏见等方面的好处, 但也蕴藏着风险, 以及会面临较大的代理成本等。中投未来若是选择这种模式需要十分谨慎, 必须像挪威央行一样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监控体系。

或者中投可以采取相反的方式, 中投可在在国际市场经验不足、高级人才缺乏的运营初期, 采取委托投资的方式, 将一部分资产委托给有国际知名度的资产管理公司运作, 然后随风险管理经验的积累逐渐扩大自营的比重。

无论中投采取何种方式, 但应尽快在海外建立办事处, 以便更为真切地了解国际市场动态。

(四) 治理结构

挪威央行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虽然挪威政府是GPFG100%的出资人, 但其本身是一个股份制的公司, 公司治理结构规范, 其管理层通过招聘产生, 而政府股东通过董事会进行重大事项的决策。挪威央行执行董事建立了投资指引, 在机制层面, 投资决策部门与负责结算、风险控制、回报管理、会计核算等部门设有明确的界限。

中投目前被认为更像是一个典型的国有独资公司, 原因在于公司的管理层由国家任命, 管理机构则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党委和管理委员会, 外界评论说其董事会和党委各自的职能和角色分工很不明确。要消除外界的猜测中投公司就应明确公布董事会和党委之间的职能分工以及重大问题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权分布等问题, 并逐步向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演进。

参考文献

[1]Edwin M.Truman A Socreboard for Sovereign Wealth Funds www.iie.com/publications/papers/tru-man1007swf.pdf

[2]Stephen Jen How Big Could Sovereign Wealth Funds Be By2015www.morganstanley.com/views/gef/archive/2007/20070504-Fri.html-95k-.

[3]Norges 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Annual Report2006.

[4]巴曙松.挪威:全球配置组合管理模式[J].中国外汇, 2007, (5) .

浅议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及其影响 篇8

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简称SWF)是指一国政府通过特定税收与预算分配、强制性养老基金、自然资源收入和国际收支盈余等方式积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与支配的,并通常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相对于以高流动性和低收益状态存在的外汇盈余,SWF具有着中等的流动性和较高的收益,并实施积极管理;相对于其他类型基金,SWF具有以政府为投资主体、以一国外汇储备(特别是过多的外汇储备)为投资的资金来源、属于公共基金且金额巨大等特点。按照不同的标准,SWF有如下不同分类。

近年来,主权财富基金正在全球金融版图上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投资领域的重要资金来源。而其投资也更为进取和多元化,投资组合已从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扩展到股票投资、房地产投资、私人股权投资等。

二、主权财富基金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1、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外汇储备的增长为基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新技术革命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与此同时,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在迅速发展,东亚经济虽然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但很快恢复了活力。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和石油出口国的外汇储备普遍持续快速增长,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一方面超出了正常情况下国际收支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外汇管理和运作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急需为这些巨额的外汇资产寻找长期可靠的运作方法,发展主权财富基金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2、国际金融产品的创新为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最近20年,世界宏观经济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为金融机构创造新的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国际金融活动实时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金融创新成本日益降低,形形色色的新业务、新市场、新机构风起云涌。

3、美元贬值使外汇资产的经营更为迫切。当前,美国经常项目严重失衡,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6%,净对外债务负债接近GDP的30%,美元面临中长期贬值趋势,美元的长期贬值,必将造成美元资产的相对价值下降,美元资产外汇储备的价值缩水。因此,对于外汇储备持有国而言,成立外汇储备基金,开展多渠道投资,是化解美元外汇资产缩水的有效选择之一。

三、主权财富基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改变全球资本市场投资者阵容和主体结构。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已经超过了全球对冲基金,成为跨境资本流动和配置的主要角色之一,打破全球资本市场以私人参与者为主的基本结构,预示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再国有化”趋势。

2、影响全球各类资产价格。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将降低股票等风险资产的价格,而减少安全资产(主要是国债)的吸引力,提高低风险资产的未来价格。

3、影响世界经济格局。主权财富基金的蓬勃发展代表着新兴经济市场国家对世界经济地位的取得,它们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武器,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影响东西方的实力对比以及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实力差距。

4、影响美元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主权财富基金对美元资产的转移,将影响美元汇率并最终影响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相对重要性,也将迫使美国实施更为谨慎的财政政策并处理贸易失衡。其发展还将促进日元、欧元、英镑等货币国际储备地位的提高。

5、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一方面,可能会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积极影响。由于主权财富基金往往是金融市场上的长期投资者,它们采取“购买并持有”的策略,不面临分红、赎回压力,不存在抛售问题;并且,主权财富基金进行的多元化投资,能有效分散风险,有利于增强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对稳定性也可能存在着消极影响。主权财富基金是政府控制的投资实体,其本身不受全球金融体系规制的制约,因而游离于现有的法律和管制范围之外,如果全球监管不利,将加剧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系统性风险。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庞大,一旦出现不力的投资行为和不善的管理,易导致资本流动以及相关资产价格和利率的波动,影响区域或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四、主权财富基金的未来

1、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应加强协调和管理。目前,围绕主权财富基金的主要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1)透明度问题。据IMF及摩根士丹利的统计数据,目前主权财富基金公开可得的信息相对有限,关于其组织结构和投资管理的资料普遍不全面、不详细,有的甚至不公开,以致很难评估其资产管理活动和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巨大,投资策略却普遍不透明、不公开,这必然使得它们(尤其是战略型的主权财富基金)成为令人生畏的神秘力量,引起世界范围的普遍疑虑。(2)公共所有权带来的政治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保护主义问题。因为主权财富基金带有国家投资倾向,被投资国往往对别国主权财富基金产生警惕。如美国国会早已通过有关投资审议方面的法案,加强了审查力度。德国政府也计划设立一个部门间委员会,负责审查外国主权财富基金在德投资。上述两点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拥有主权财富基金的各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的协调和管理。国际社会应尽快出台关于主权财富基金的可循规范和合适准则,由主权财富基金自愿遵守,以保证其投资运作的市场化、透明化和可预见性。使其能够基于单纯商业动机进行投资,尊重投资对象国的规章,与其他私人部门在市场间公平竞争,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同时,通过统一的规范和准则,以避免保护主义和歧视态度,消除投资壁垒,改善投资环境。目前,OECD成员国已经同意给予主权财富基金和任何其他投资者一样的待遇,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政策将以现有的透明度和非歧视原则为基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预定于今年8月公布主权财富基金的最佳管理方法。

2、主权财富基金自身应进行完善。(1)形成透明的公司治理结构虽然政府是主权财富基金100%的出资人,但是主权财富基金本身仍是一个私人类型的公司。应建立一个能实现专业化管理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各岗位的职能和角色分工,并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2)形成清晰的角色定位。应明确商业性的战略投资目标,谨慎定位,而非停留在一个模糊的大架构上。要明确并坚守市场化、商业化、专业化、独立化的运行原则,强调收益性。同时应适当把握好透明度。(3)投资行为要科学谨慎。由于主权财富属于全民,且现有的外汇储备来之不易,是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才争取到的,因此投资应该慎之又慎。要减少宏观的决策失误,避免草率和急功近利的投资行为。应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咨询专家建议,综合各方意见,科学地选择投资目标,进行小规模组合投资。以新加坡GIC公司的资产组合为借鉴,该公司的资产组合中股票占50%,债券占20%-30%,私人股权、房地产和大宗商品占30%-20%;从地域分布来看,则是美国占50%,欧洲占30%,日本占10%,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地区占10%。在投资风格与时机方面,既然以追求收益为目的,就不能去追求影响力,要尽可能低调行事;理性进行海外投资,避免受外界各方态度的错误引导和干扰。在投资对象方面,可以寻找各国的制度差异,制定不同的战略和风险组织结构。要充分认识“金融保护主义”的政治性,避开政治势力的干扰。(4)招聘一流的金融人才,并可适当委托外部专业机构进行投资。为最大程度地确保实现核心使命———良好的投资回报率,一方面要保证员工队伍的高水平和专业化。如阿联酋与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员工队伍中极少有公务员,而是竭力在国际金融市场网罗吸引招聘一流金融人才,绝大部数基金经理包括首席投资官都是外聘的专业人员。2007年11月21日,我国中投公司也公开了一个招聘网站,计划向全球招聘24人,其中包括欧洲市场、北美和日本市场以及新兴市场的投资管理人员,以驾驭高达千亿美元以上的投资。另一方面,可以将基金中的一部分委托外部专业机构负责投资,以获得较高的预期投资回报。这样不仅可得到外部专业机构所能提供的投资研究报告、市场情报资讯和投资治理经验等,以弥补机构自身的不足;同时也避免了主权财富基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直接出面竞购资产的情况,在相当大程度上可减少其面临的特殊市场风险与政治风险。这里,建议优先选择委托国内知名的投资机构。如果“外包”,一定要充分考虑国际投资机构的可靠程度。

摘要:在当今国际金融市场上,作为扩张和创新的先锋,主权财富基金的影响力正日益增强。它们见证着全球经济与资本市场的新变化。

关键词:主权财富基金,影响

参考文献

[1]李会明.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新形势及新挑战[J].国际资料信息,2007,(12).

[2]顾列铭.主权财富基金令全球关注[J].中国证券期货,2007,(10).

[3]蔡文清.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启航[J].中国市场,2007,(46).

主权财富基金,为谁保驾护航? 篇9

主权财富基金踌躇满志准备破浪万里,但刚刚起航,便迷失了航线。

如果国家对待“致富”的理念发生根本的变化,那么这可能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将会到来。如此,主权财富基金也将成为一个历史上的传奇故事。

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办、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第三次会议5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有29个国家、70多家机构的约15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以往历次会议相比,本次会议呈现出代表级别高、人员分布广等特点。这让人们再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主权财富基金。

金融巨人

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SWFs)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初期规模小,一直没有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近十年主权财富基金发展迅速,俄罗斯和中国等政治大国也相继创建主权财富基金,跨入全球“富人”行列。当前,主权财富基金已经被看成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崛起的一个标志,成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及金融秩序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主权财富基金并不包括一个国家拥有的山川河流、矿藏等物质财富,而是一国政府通过特定税收与预算分配、资源收入(如石油)和国际收支盈余等方式积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与支配的,通常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主权财富基金是一个投资机构,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经营外币财富。科威特是最早建立主权财富基金的国家,1953年由科威特投资委员会设立,旨在投资盈余石油出口收入,减少国家对有限石油资源的依赖性。据估计,当期该基金规模达2500亿美元。另一只较早的基金创立于1956年,英国在其殖民地吉尔伯特岛对出口的磷酸盐(鸟粪)征收一种税,后来以此为来源建立了收入平衡基金,2006年基金规模超过5.54亿美元。学理上,主权财富基金就是“国家经济人”,它和理性经济人一样,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经营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证外汇储备这一公共财富的保值和增值,追求长期回报。主权财富基金有多种类型,其核心目的都是为实现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中国于2007年加入了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行列。近20年,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大幅上升,经营外汇储备成为“致富”后的新难题。它给中国带来的不是“致富”后的成就感,而是一系列的麻烦,如央行干预外汇市场、外汇占款、冲销、发行央票、回收流动性等 “副产品”。2007年9月中国成立了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旨在拓展外汇运用渠道和方式,提高国家外汇资产经营收益。

主权财富基金是金融巨人,对全球金融市场及全球金融秩序的影响不可忽视。据伦敦金融城估计,截止到2010年底,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资产总额9.2万亿美元,其中主权财富基金占16%,达1.47万亿美元。2012年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总量将达5.5万亿美元!其主要来源于贸易的顺差和商品出口带来的外汇流入。2011年西亚北非的动荡将会对一些基金的增长率带来影响,但是受影响国家(如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巴林)的基金数量,也仅占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3%左右。

金融危机中的悲情经历

在2007年前,全球主权财富基金较少涉足次级抵押贷款投资产品,因此美国次贷危机对其负面冲击有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经历见证了“国家经济人”在为主权财富保驾护航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据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所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金融稳定报告》(2008年4月)统计,从2007年3月到2008年4月初,共有八家主权财富基金对六家华尔街金融机构进行了11笔投资,投资金额达449.38亿美元。投资持股比例均在10%以下——这是因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标准,投资类型包括普通股、新增普通股和可转换债券等。多数情况下,在宣布新的注资后,股价对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的最初反应是积极的,因为宣布资产减记的同时,也宣布了投资者集团注资为基础的解决方案。股价的波动性在注资后有所下降,这说明了主权财富基金具有吸收金融市场冲击的作用。

但是在此期间,由于美元的贬值和欧洲股票市场的下滑,尤其是银行股票的下挫,这些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都遭受了较大的损失。主权财富基金也开始面对本国公众对其在国外投资中“输钱”的批评。中国投资公司投资黑石的悲情经历就是一例。黑石集团是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开展的第一笔海外投资。黑石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美国第二大私募基金公司,中投公司投资黑石源于其出众的投资业绩——自2001 年以来,黑石集团年资金平均增长率为41.1%。在企业成长速度、投资收益率以及投资收益稳定性方面,黑石集团都非常出色,是国际一流的金融投资机构。2007年5月20日,正在筹备中的中投公司进行了第一笔投资:以每股29. 605美元的价格收购黑石集团30亿美元的股份。黑石集团上市每股发行价格31美元,中投公司相当于其IPO价格折让的4.5%购买黑石的部分无投票权股票,锁定期为四年,占黑石集团扩大后股份的9. 37%。2007年6 月22 日黑石上市首日,股价大涨13.1%,达到35. 06美元,一度使正在筹建中的中投公司账面盈利高达5.51亿美元。但是,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黑石公司开始承受着来自市场的沉重打击。截止到2009年1月28日,黑石公司的股价已从31美元发行价最低下跌至每股4.47美元,中投公司的浮亏金额为25.47亿美元,亏损幅度达到85%左右。2010年3月份,黑石股价徘徊在14美元左右,目前亏损仍然巨大。中投的这一悲情经历引起了中国官方和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并逐步认识到,采取主权财富基金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来解决官方外汇储备不能承受之重,依然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开始从国际金融市场撤出,着眼于稳定由于经济下滑和商品价格下降而受到牵连的国内银行和金融市场。从2007到2009年初,随着全球资产的大幅下滑,尤其是股权和其他资产价格的下降,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总价值损失了五分之一,相当于6000亿美元。外部金融环境的不利,给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2008年以来,主权财富基金也增加了在房地产业的投资比重。投资目的地主要在美国、中东、日本、英国和持有储备货币的非主权财富基金国家。

2009年中期后,全球经济复苏,主权财富基金逐渐恢复了对外国投资的兴趣。到2010年6月,12个月内对外国投资达800亿美元,主要投资对象是欧洲市场。中国投资公司和卡塔尔投资局在2010年的上半年分别投资了73亿美元和53亿美元,投资的主要部门集中在能源、金属和农业,还包括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等。近期的主权财富基金交易暗示,收购(M&A)的比例将会缩小,未来几年内,将会更加集中于分散化的资产组合投资,而且投资组合中固定收益的投资比重会增加。

引发警惕和担忧

主权财富基金的巨大规模和高流动性,已经将政府部门变成一个重要的国际投资集团。在过去的十年间,投资战略也逐步从被动转向主动,这包括通过跨境并购获得公司的少数或者是多数股权。在1995年到2010年6月间,这些投资总额已经达到了2500亿美元,其中31%投在亚洲国家,30%投在了欧洲,五分之一投在了美国。上述投资的三分之二获得了少数股权,在绝大部分交易中,主权财富基金在新兴市场国家公司的收购中获得了控股权。从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的部门分布来看,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主要集中在银行、保险、贸易部门(33%),公用事业(19%),煤炭、石油、天然气(12%),零售业(10%),采矿业(9%),旅馆和饭店(4%),其他投资(13%)。

从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的资产分布来看,据Preqin公司研究,2011年和2010年相比,主权财富基金在公有股权的投资比例、私有股权的投资比例小幅上升,对房地产的投资比例上升14%,对债务工具的投资下降3%,对对冲基金的投资比例下降1%。未来,考虑到危机时期的经历,从投资学的角度,主权财富基金在投资决策上将采取更谨慎的态度,将主要采取资产组合投资方式,增加固定收益资产比重。但是未来的投资环境仍然充满了变数。

主权财富基金的扩大也引来发达国家的警惕和国际金融组织的担忧。他们担心主权财富基金的规模太大,可能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主权财富基金是“国家经济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不够。其投资战略可能受到政治目的影响,这将放大政府在国际市场和国际产业中的影响力。主权财富基金的壮大也可能影响这些国家国内政策形成,也会给那些金融市场不发达的东道国带来负面影响。主权财富基金也面临来自东道国的投资保护主义,阻止资本的国际流动。主权财富基金一般对各国规制的变化较为脆弱,考虑到这些变化带来的成本,主权财富基金不得不小心行动。为了回应以上的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属的主权财富基金工作组——现为“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在2008年10月提出了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原则和操作方法,即圣地亚哥原则。之后,一些基金采取行动提高其透明度,增加信息披露,比如阿布扎比投资局2010年3月首次公布其年度报告和账户情况。但是在透明度方面,各个基金的差异很大。在东道国方面,2008年经合组织公布了东道国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指导原则,东道国应该避免保护主义,维护公平透明的投资框架。2010年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次举行了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互动论坛,促进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和主权财富基金国家之间的沟通。2011年5月12日,正在北京举行的主权财富基金论坛上,IMF的金融顾问何塞.比尼亚尔斯肯定了主权财富基金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其长期战略对东道国和全球金融稳定都做出了贡献,并提出后危机时代基金投资应该采取逆周期操作。

顺周期操作?逆周期操作?

主权财富基金的“为”与“不为”,面对的不仅是市场,还包括来自本国政府、外国政府、私人部门、国际组织的不同取向。主权财富基金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其行为应具有顺周期性质。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要进行逆周期操作,平抑市场波动。果真如IMF所期望的,主权财富基金要采取逆周期操作,那主权财富基金岂不是成了全球的公共资源、要发挥公共物品功能?主权财富基金的传奇源于全球经济失衡和现有的美元体制及主权财富基金国家本币的非国际化特征,全球经济失衡制造了主权财富基金,但却要求主权财富基金再承担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责任,这个逻辑有些怪异。主权财富基金到底为谁保驾护航?

金融危机和主权财富基金违约的影响 篇10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线是2007年8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次贷全称为次级抵押贷款, 是指美国房贷机构针对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群设计的一种住房贷款。围绕次贷形成了一个金融创新链条:居民向商业银行等房贷机构申请住房贷款, 房贷机构又将贷款卖给“两房”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 后者再将贷款打包处理成次级抵押贷款债券, 卖给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等在内的全球投资者。其间, 保险公司如AIG等还为这种次贷提供保险。这种保险以CDS的形式在金融市场继续流通。次贷市场的繁荣类似链式反应, 而繁荣的破灭也与之相对称, 危机以链式反应的形态破灭。2004年至2006年美联储为控制通涨连续加息, 次贷购房者的还贷负担不断加重, 越来越多的次贷购房者无力还贷。随着2007年初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萧条, 房贷机构形成了大量的次贷坏账;“两房”、投资银行、全球各类投资者手中的大批次贷由于失去偿付来源而大幅贬值。由于许多投资银行采用20—30倍的高财务杠杆经营, 无法承受这样的亏损, 纷纷破产。美国金融体系受到极大破坏, 通过各国对美国权益投资的风险敞口和国际贸易往来进而波及全球。

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全球各大股市大幅下挫, 冰岛面临国家破产, 俄罗斯一度休市, 印尼暂时无限期休市。针对这一境况, 各国纷纷出台救市计划, 通过了一系列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 包括联合降息、为银行再融资提供担保、向银行注资等手段。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后正当情势似乎有所好转的时候, 迪拜主权财富基金迪拜世界于2009年11月27日宣布债券违约。似乎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并未消散, 反而产生了持久的共振效应, 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深入。

二、危机对金融理论和实践的深远影响

世界金融危机和主权财富基金违约的影响将波及现代金融理论、风险控制、金融市场监管、金融信用体系、政府信用和治理能力等多个方面, 并将持续一定时间。

现代金融理论把金融视作一个自生自发、不断创新、螺旋上升的体系。此次金融危机却警告说, 一层层趋向上层做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上层的金融产品可能严重脱离它的基础产品。衍生品市场链条过长, 而基本面被忽略, 使风险不断放大。美国的次级抵押信贷本基于房屋的实际需求, 但被层层衍生成不同等级的资金提供者的投资品种。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 市场形成了基于房价持续不断上涨的预期。这种预期滋生出过度的投机性需求, 次级按揭客户超出其还款能力进行投资决策。一旦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 进入下行周期, 则违约涌现, 危机爆发。因衍生链过长, 市场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管都变得相当困难;因金融体系存在的外部性, 局中人对系统性风险的意识相当淡薄。长链条固然广泛分散了个体风险, 却累积起了巨大的系统性风险, 危机爆发后的共振效应更为强烈。

(一) 风险控制的缺位

一方面, 提供次级抵押信贷的房贷机构对放贷条件的审查过于宽松, 大量放款给缺乏偿款能力的客户;另一方面, 申请次级抵押的信贷者缺乏风险意识。在美国申请次级抵押的信贷者中, 许多人不计未来按揭成本, 申请了自己本无力偿还的房贷, 住进自己本无力购买的房屋。许多购房者利用过度宽松的放贷条件在没有真实住房需求的情况下进行连续的投机炒作牟取暴利, 并带动了大批的追随者仿效, 使得泡沫激增。此外, 现有的会计准则在测量金融机构风险时缺乏前瞻性, 导致风险无法通过会计信息体现。

(二) 金融监管的缺失

此前的金融监管模式采取监管权下放, 减少金融管制的方式。金融监管权下放到金融机构内部, 由金融机构进行自律监管。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机构的这种自律监管的局限性。金融机构按照自身个体风险进行决策时, 倾向于忽视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累积。而金融创新和金融产品的层层衍生, 导致了新风险的产生, 形成了金融监管体系的盲点。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创新和新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释放缺乏应对方案。

(三) 信用体系的脆弱

金融危机暴露出即使是成熟的金融市场, 信用体系存在着重大的缺陷。随着市场泡沫的加大, 冒险投机成功的羊群效应, 导致市场的盲目自信情绪, 使得信用评估严重偏离实际信用能力。再加上金融的外部性, 滋生出大而不倒的自信和对政府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依赖心理, 从事金融投机活动的有限责任和无限收益之间的不对称性, 导致了市场的集体非理性行为, 使得整个信用体系为短期的情绪所左右, 失去客观中立的地位。

(四) 政府信心的重建和治理能力的提高

政府赤字和国债规模的膨胀影响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能力, 政府常常在通涨和萧条之间陷入两难抉择, 政府的立场也如市场情绪一般摇摆不定, 政府不稳定的货币利率政策导致市场预期的剧烈变动。对于一些金融体系脆弱, 外贸依存度过大的小国而言, 金融的动荡直接导致政府的财政危机, 甚至造成国家破产和主权财富基金的违约。国家破产和主权财富基金的违约又通过货币信用的丧失导致更严重的金融动荡, 会使整个宏观经济陷入混乱。目前为止, 如何应对国家破产和进行国家主权基金的监管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国际难题。

三、预测、展望和进一步的分析

当前, 对金融危机的发展和宏观经济的复苏可作如下预测:一是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最终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 是极多金融机构、经济组织和政府监管当局综合博弈的结果, 并且仍将通过外贸和跨国投资关系在国际间传导;二是危机通过信用体系的重建、监管制度的改革等微观层面环境的变化会改变微观金融运动结构和宏观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三是金融风险的释放和经济泡沫的破裂将在长时间内改变市场的预期, 短期市场情绪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低靡, 国际投资和全球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 某些国家和地区有可能改变宏观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

金融危机和主权财富基金违约也会对推动金融理论的再造和国家金融法律制度和政策变革产生重大影响。金融的外部性问题将受到更大的关注, 金融监管的体系面临重大的革新, 会计准则需要改进以更清晰地体现风险, 市场信用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地完善, 国家债务规模和国家的金融责任应该受到更加严格的界定和规范。

对于我国来说, 这次金融危机更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从总体上来说, 我国并未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大创伤, 我国在世界上的金融地位将显著提高;二是此次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方案将为我国采取宏观调控措施、进行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提供宝贵的经验;三是国际贸易格局的改变提供给我国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中国制造形象的机遇;四是我国可抓住这个机遇, 吸收国际金融科技人才, 促进国内产业国际化;五是通过援助陷入困扰的国家和国外金融组织、企业组织, 实现经济扩张, 有利于解决国内流动性过剩、投资过热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帕德玛.德赛.金融危机:蔓延与遏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霍华德.戴维斯, 大卫.格林.全球金融监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

[3]Wurgler, Jeffrey. (2000)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Allocation of Capital,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主权财富】相关文章:

主权观04-15

主权原则04-21

中国主权05-07

用理性捍卫主权04-08

主权基金论文范文05-09

经济主权论文范文05-09

主权担保贷款范文06-05

主权基金论文提纲11-15

超主权货币论文04-20

经济自主权05-11

上一篇:建设领域下一篇:电视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