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主权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经济主权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365000三明市梅列区人民检察院福建三明)一、经济主权原则的产生与发展“法的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之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由此可见,原则是规则的来源和依据,是从各个规则中抽象出来的标准,具有本质性宏观上的指导性,集中体现着规则的特色与精神。

第一篇:经济主权论文范文

论经济全球化之下的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摘 要: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发展的趋势,然而,在面对坚持一国经济主权对内最高性和对外独立性的国家经济主权原则之时,它在为一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与国家经济主权之间产生摩擦。因此,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世界各国所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家经济主权;主权让渡理论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内涵

1.经济全球化的法律内涵

经济全球化一词最早由英国的T·莱维于1985年提出,但因为学术界对其理解尚存在许多争议,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在所有观点的背后却有一点已取得了共识,即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据此,可以从中引出经济全球化的以下三层含义:(1)它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表现与客观需要,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意扩张。(3)它是一种由于商品、信息、技术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而形成的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依赖的复杂局面[1]。

2.国际经济主权原则的法律内涵

姚梅镇教授是我国法学领域中最早使用经济主权一词的学者,但与经济全球化一样,国家经济主权同样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在国家经济主权的诸多界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1)界定于国家对其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基础之上;(2)等同于国家对其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3)与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并列;(4)认为是经济与主权的组合;(5)等同于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资格。上述几种观点均有一定片面性,笔者认为应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分别定义。根据联合国大会于1962年12月14日通过的《关于国家对天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宣言》中首次提出“对于各国处置其财富与自然资源之自主权利应予以尊重”的基本原则,到后来的其它各种国际宣言和行动纲领的进一步体现,最后由《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正式确立,我们可以知道狭义的国家经济主权是指主权国家对其自然资源享有的永久主权。而广义的国家经济主权是指,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有权选择国家经济制度,参与、协调国际经济秩序等重大经济问题上的最高独立决策权。

至此,我们可将其基本内容解释为以下五个方面:(1)国家对本国内部以及涉外的一切经济事务享有完全的独立自主权利。(2)国家对其境内一切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3)国家对其境内的外国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享有监督、管理权。(4)国家对其境内的外国资产有权收归国有或征用。(5)国家对世界性经济事务享有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二、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主权之间的关系

1.关于二者关系的两种理论之争

关于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主权的关系,学界主要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国家经济主权削弱理论和国家经济主权增强理论。

坚持国家经济主权削弱理论的学者主要持以下三种理由:(1)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国际经济组织等非国家主体的行为介入到本属于主权国家内部管辖的事务之中,原来属于一国所拥有的权力正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拥有的权力,各国经济活动的运作也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国家经济主权正在不断遭受侵蚀。(2)国家已不再是国际法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主体,国家主权的核心概念如经济主权、领土主权等早已过时,应该直接抛弃国家主权或重构与国家经济主权概念相对应的,如全球经济社会、超国家经济体等概念体系。(3)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主权的矛盾是通过权力的相互让渡而得到了协调,“让出一部分经济主权来换取整体的利益,只要由本国独立决策并且是自愿的,就是合理的”[2]。

坚持国家经济主权增强理论的学者则认为,现代国家经济主权在整个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变大了。在当前自由贸易不断发展的大趋势下,国家在其中起到的阻碍作用明显大于推动作用,尤其是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至今,许多国家采取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反对经济主权削弱理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倡导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为了使其贸易保护行为正当化,有意夸大了国家过去的权力,给人以现有主权被削弱的错觉。二是有意夸大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度,实际上,贸易保护至今一直存在并且发展,国家之间的开放程度也有很大不同。三是很多政府机构既想施行自己的政策又想获取公众支持,于是通过各种宣传使人们错误的认为,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中仅能够迎合而无自主抉择的能力。

2.对上述两种理论的思考

以上两种理论均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以主张废弃国家经济主权的观点为例,此观点明显是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方便其进行经济掠夺而有意削弱发展中国家的独立性所提出的。无论世界经济如何发展,国家间经济实力永远不可能达到一个平衡或相同的状态,所以国家经济主权也就永远不可能被废弃,世界统一、超国家社会的形成只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对于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理论的出现,笔者认为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1)各种理论出现的目的各有不同。例如,作为发达国家,当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不受经济开放的冲击之时,会坚持“主权削弱”理论,以此为自己的贸易保护措施寻找借口。而当其为了更大占领国外市场之时,却又会坚持“主权增强”理论,要求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2)选取参照的时间坐标不同。有的理论将时间点选定在世界各国让渡部分主权并联合成立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之时,或受所参与的国际组织限制之时,那么此时一国经济主权必然是削弱的。但如果将参照时间选定于国家间进行贸易保护或贸易报复之时,那么一国的经济主权又必然是增强的。(3)国际经济规则本身的不公平性。历史上多数国际经济组织都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下成立的,发展中国家对于规则的制定没有平等的参与权,大多时候都只是被迫接受。这样的规则只能体现发达国家的意愿。不公平的规则必然会导致机遇和风险的不均等,受到损失的国家会要求增强其经济主权保护,而获利国家则会力求别国降低对经济主权的维护。

对于二者的关系,笔者相对支持经济主权“权力让渡”观点,任何人都不会否认目前WTO等国际经济组织对其成员国存在一定的约束力,而其权力的来源就是各国为了谋求更大的经济发展而互相协调,最终让渡出部分经济主权集合而成的。有观点反对权力让渡理论,认为把抽象权力量化、分割是不正确的。笔者认为恰恰相反,把抽象权力量化有助于我们更直观的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如果不把权力进行量化,那么抽象的概念也就无所谓多与少,我们也就永远无法讨论经济主权究竟是增强还是减弱。根据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不同的理论往往来自于不同的视角,国家经济主权究竟是增强还是减弱并不能代表国家经济一定是获利还是受损。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是能够以发展的眼光定位经济全球化之下的国家经济主权原则,为其寻找一个适合的支点来最有效的促进和保护国家经济的发展。

三、如何定位经济全球化之下的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1.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绝对不容侵犯

开放市场不等同于放弃合理的保护,保护基础产业、维护农业和国防工业、防止自然资源枯竭等措施对一个国家的民族经济和独立,即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因为有些资源和产品即使本国没有比较优势,也应该保护和发展,否则一旦发生战争或灾荒就会受人控制,保护这些产业的发展对国防非常重要。再者,商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安全,如食品、药品等。如果任其进口,必然对国民的健康造成威胁[3]。利用国家经济主权原则我们可以选择具有动态比较优势的幼稚产业和一些特殊产业来进行适当合理保护,当然,保护永远只是暂时的手段,随着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逐渐递减其力度,但是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的底线却是永远不可逾越的。

2.重新界定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内涵

早期国际法的内容重点强调的是绝对主权。然而,任何法律原则都是随着其所在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新的社会环境往往需要法律原则产生新的内涵。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新形势下,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已不再是仅仅维护国家经济主权,而是更多地肩负起协调各国经济关系的重要任务,我们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其内涵重新界定以应对全球的经济新形势。此外,不能像一些西方国家将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当做一个其左右逢源的工具,即获利时便呼吁别国降低主权保护,受损时又宣称本国主权遭到侵犯要加强保护。任何获利或受损都只是暂时的,我国需要客观的给予国家经济主权一个明确的内涵,这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威望。

3.灵活运用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处理国内外经济事务

发展中国家要善于利用自己手中的经济主权来对各种内外经济因素实行灵活引导和管理,根据民族经济竞争能力的实际水平合理确定对外开放的领域和程度[4]。国家经济主权原则是国家经济安全之前的一道重要屏障,其可以有效化解各种潜在和已知的风险[5]。当经济主权受到外界蓄意侵犯之时,或本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以至于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之时,我们要利用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坚决维护本国的合法利益,对任何不合理的要求断然回绝。但我们也应该避免将经济主权的使用绝对化,因为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做到将经济主权灵活运用的国家才会成为国际社会中的最大赢家。

四、结语

我国应在坚持本国政治独立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将手中的经济主权与国际社会进行最佳协调。任何发展都需要一个公平、有序的环境,发展中国家只有自身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相关规则的制定之中,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意志,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来回击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公平主导,维护本国的相关利益,真正实现国际经济的新秩序。而实现上述设想的唯一途径就是大力提升自身国力,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积极联合与自己利益相一致的其他国家,提升本国的国际地位而不再受其他强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压迫。

参考文献:

[1]彭学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几点思考[J].理论前沿,1999,(5).

[2]宁家,唐智勇.试析“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削弱论”[J].法制与社会,2008,(3).

[3]杨贵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8.

[4]王文锦.关于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关系的两种观点[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9,(3).

[5]陈丽娟,禹建军.论发展中的国家经济主权原则[J].社会科学家,2005,(5).

作者:李文杰

第二篇:浅谈国际经济主权原则

(365000 三明市梅列区人民检察院 福建 三明)

一、经济主权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法的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之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由此可见,原则是规则的来源和依据,是从各个规则中抽象出来的标准,具有本质性宏观上的指导性,集中体现着规则的特色与精神。而在其中,基本原则是在价值上更重要、在功能上调整范围更广的法律原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际经济法的经济主权原则的理论基础是作为国家法基本原则核心的国家主权原则。国家主权不容侵犯,是任何国家所固有的最根本的属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决定和处理自己的事务、管理国家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力。国家主权是全面的,包括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

“经济主权”一词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为实现真正的独立,与发达国家展开的一系列争取经济独立的斗争中提出来的。二战后,众多发展中国家虽在政治上获得了名义上的独立,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上仍然处于从属地位,境内的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命脉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原先的宗主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控制。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与发达国家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后,在1952年1月,联合国大会第七届会议通过了《关于自由开发自然财富和自然资源的权利的决议》,首次明确肯定和承认了各国人民享有经济上的自决权。

二、经济主权原则的内涵

经济主权原则是指每个国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永久主权,包括拥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并得自由行使此项权利。《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规定:“每个国家。不论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任何差异,有权进行国际贸易和其他方式的经济合作。

经济主权原则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对境内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

各主权国家对其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包括永久拥有权和处置权,这是国家经济主权的核心内容。一国的自然资源是一国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一国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来利用和控制本国的自然资源,并在“自然资源以及其他一切资源受到盘剥榨取、严重损耗和损毁破坏时,有权要求物归原主,并向施加上述侵害的外国殖民者索取充分的赔偿。”

2.国家对境内外的外国资产享有国有化或征收的权利

《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明确规定,主权国家有权对“外国资产收归国有、征用或转移其所有权。在这种场合,采取上述措施的国家,应当考虑本国的有关法律、条例以及本国认为有关的一切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偿。赔偿问题引起争执时,应当根据采取国有化措施国家的国内法,由该国法院进行审理。但各有关国家经过自由协商,一致同意在各国主权平等的基础上,按照自由选择解决途径的原则,采取其他和平解决办法的,不在此限。”

3.国家对境内外国投资以及跨国公司活动享有管理监督权

各国有权在本国的管辖范围内对外国投资加以管理并行使权利。在主权国家境内从事贸易、投资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外国人,应当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服从当地法律管辖,并不得干涉东道国的内政。

4.国家对国际经济事务享有平等的参与权与决策权

《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第10条明确规定,各国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并且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有权充分地和切实有效地参加解决世界性的经济、财政金融以及货币等重要问题的国际决策过程;特别是有权通过相应的国际组织,并遵循这些组织的现行规章或逐步改善中的规章,参加这种决策过程,并且公平地分享由此而来的各种利益。

三、经济主权原则的适用

经济主权原则的运用是研究经济主权原则的核心问题,尤其对于我国这种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如何把握经济主权原则更为重要。而我国经济主权原则在我国涉外经济法律规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首先,我国涉外经济法律法规明确了对在我国主权范围内的人、物和事全面行使管辖权,即我国在主权管辖范围内全面行使立法、司法和行政管辖权。其次,我国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体现了我国对本国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的原则,规定土地、森林、矿产、河流等属国家所有,不得随意买卖和转让,只有经国家许可,外国人才可享有自然资源开发权。最后,我国涉外经济法律法规明确声明,我国对外国投资企业或外国人资产一般不实行国有化和征收,但保留基于公共利益而对涉外企业或资产实行国有化和征收的权利。这种权利的保留,也是我国经济主权的一种表现。

上文主要是以我国为例阐述经济主权原则的适用,下面引入一个著名案例来阐述,即“欧洲共同体诉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节至第310节案”,案情如下:

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节至310节(国内通称“301条款”)规定了美国外贸法中的单边报复制度:如果美国贸易代表可以根据总统的指示采取行动,行使权利或设法消除外国的上述法律、政策或实践。1998年11月25日,欧洲共同体根据《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GATT1994)第22条第一款、《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以下简称DSU)第4条向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争端解决机构(以下简称DSB)提出要求和美国磋商,解决关于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节至310节的问题。欧共体主张,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节至310节与DSU第3条、第21条、第22条、第23条、WTO协定第16条第4款,GATT1994第1条、第2条、第3条、第8条和第11条不符。欧共体认为,美国贸易法使欧共体在GATT项下的利益受到减损,同时也损害了GATT和WTO的目标。双方经磋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根据欧共体的请求,1999年3月2日,DSB决定成立专家组,巴西等成员方保留作为第三方参加的权利。

本案涉及的是WTO与经济主权的关系。每一个国家对自己国家的经济活动拥有充分的永久主权。WTO成员要在维护经济主权的同时,遵守其国际义务,保证其法律、规则和行政程序与WTO各协议中的义务相一致。WTO成员在解决贸易争端时,应当援用和遵守DSU规定的多边规则和程序,不得径自采取单边主义措施。在本案中,美国将自己的经济主权变成了对其他国家的经济霸权,欧共体积极主动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了自身的经济主权。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各国及当事人都以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尊重对方国家的法律制度为基础。坚持本国的经济主权,抵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霸权,是WTO成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2]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学》(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6.

[3]肖冰主编.《国际经济法学》(第一版).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

[4]俞劲松主编.《国际经济法》(第一版).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12.

[5]张丽英主编.《国际经济法》(第一版).杭州市: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06.

[6]江伟钰主编.《全球经贸大案—案例评析 应对防范》.北京:工商出版社,2001.08.

[7]黄东黎主编.《国际经济法》(第一版).北京:社會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01.

[8]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09.

[9]《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

[10]《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

作者:田富泓 吴佳敏

第三篇: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主权原则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日益加强,在推动全球的资源快速流动和高效配置带给各国经济发展重要机遇的同时,给传统的经济主权原则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经济主权原则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如何发展与革新已成为影响各主权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问题。在收集资料、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观角度出发,结合经济学理论,辩证分析全球化与经济主权的关系以及互动影响,认为经济主权原则的发展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特点,以解决经济主权的让渡与共享以及权利与义务的平衡问题。

关键词:经济主权原则;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让渡与共享

1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主权的内涵以及两者关系

1.1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不少的西方学者例如基欧汉和约瑟夫·奈等人认为全球化指的是在新的经济规则的调整下,商品、金融、服务以及生产要素在更宽广的领域中进行更快的流动循环,在这种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带动影响政治、文化发展。在中国不少学者例如张文显看来,经济全球化是随着交通、通讯的发展,资源与贸易使得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推动全球经济、公共事务、环境以及法律等融为一体。综合来看,笔者认为抛开国家意识形态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种经济发展到一定发达的程度的必然趋势,在跨国企业、国际组织以及区域一体化等多种经济形态的推动下,经济打破国界融合一体,带动文化、政治等上层建筑的冲击和交融过程。

1.2 经济主权的内涵

按照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的规定,经济主权的引申内涵就包括了以下五点:第一点是国家对本国经济事务的自主权;第二点是国家对其境内的一切自然资源享有的永久主权;第三点是国家对境内的外国资产实行国有化或征收的权利;第四点是国家对境内的外国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享有管理监督权;第五点是国家对国际经济事务的平等参与权与决策权。

1.3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主权的总体关系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主权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一个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斗争性和统一性的关系。具体而言,这两者的关系主要在以下几点。

1.3.1 经济全球化强化国家经济主权

经济全球化驱动下,世界出现了国际组织以及具有拘束力的国际公约,这是多个国家为了进一步推动本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所做出的权利割舍,将部分的权利赋予了国家组织,使得国际组织能够在这部分权利上形成对成员国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对此,不同的国家在这种权利的冲击下,迫使国家充分认识到经济主权的价值与重要意义,国家需要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宏观调控必须采取更加巧妙的方法,促使国家有效的行使经济性的国家主权,增强自身的实力,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文化政治安全。

1.3.2 经济主权推动了国家参与全球化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各国发展对外贸易不仅能直接节约国内经济资源的消耗,更能直接拉动优势产业的生产,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而经济主权是每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的基础,每个国家都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其中,发达国家利用了自身的强势经济实力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依然能通过调整贸易政策在这股大流中谋取自身的发展。

综合上述的分析而言,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主权是一种相互促进又相互对立发展的一个关系。而从近年来出现的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国际形势无不涌动着逆全球化的思潮,不少国家采取控制移民、贸易保护等等方式试图“收回”被限制的经济主权来逆转全球化的趋势,是非主流的经济主权强化方式。事实上,探究这种政策背后的驱动力量,无疑是国家以及国民对经济全球化的不适应,并将这种不适应带来的消极影响归结于经济全球化。这种不适应主要体现在国家出现了经济下滑、文化冲击以及政治动摇的情形。但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全球化是一个博弈竞争过程,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理模式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化的利益,理论而言各国参与国际贸易市场上的国际分工,使得各国的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为本国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可以说适者生存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规则,盲目失灵的经济政策无法应对多变的国际形势,容易导致出现逆全球化的情况,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国家经济主权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各国需要保障和维持这两者的均衡。

1.3.3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主权的互动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主体是国家,而经济主权的依托主体也是国家,因此笔者认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主权的互动影响应包括两点:一是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冲击影响,这种冲击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小点:(1)跨国公司无国界经营削弱国家经济主权。一般情况下,单独的一个国家很难对其的经营网络进行管理。同时,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容易挤压本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削减民族国家商品生产的赢利收入,对国家民族经济主权造成压力。(2)国际组织制约国家经济主权。国际组织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政府组织如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在广泛地介入和影响着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事务的,使得成员国在调整这些经济事务上的自主权受到了限制。非政府組织如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跨国市民社会,导致了国家在行使主权的时候出现阻碍。(3)区域经济一体化销蚀国家经济主权。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建立在经济主权国家让渡主权的基础上,各成员国往往需要将部分的经济主权赋予组织代为行使和管理一定的经济事务。在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冲击影响下,几乎所有的国家的经济主权都受到了限制,主要表现为主权让渡日渐增多、主权弱化问题日益凸显等。二是国家在这种冲击的影响下维护经济主权的意识以及行为表现,如不少学者们对此提出的学说,主权过时论、主权弱化论、主权多元论等,综合这些理论来看,大部分学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经济主权的价值非常突出。其中,在不少学者看来的抹杀国家主权的学说,多是出至为实现霸权主义的发达国家,这是为自己的强势经济干涉他国,略带资源和侵占利益铺垫正当的理由。而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则希望在发展的过程中能争取到独立的经济性权利,免受他国的经济势力的干预,降低对外国的经济依赖程度。各国为了避免全球经济市场的经济波动和冲突的负面影响,维持国际社会的稳定以及和平,各国采取了较为有效的方法例如加强信任与合作,以协商和对话作为解决国际关系的手段,通过修改本国立法和政策、签署双边或者多边条约、加入国际组织等方式保护和发展本国的经济,行使本国的经济主权。可见各国强化了自身的意识,都渴望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占据主动位置,以便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主权。

2 经济全球化下经济主权原则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主权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不仅具有独立的意义,更有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各国关注的重心转移到了经济自由化与政府管制及其国际协调问题、经济全球化与环境、人权等关系的协调问题、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性经济合作体制以及国际经济贸易争端解决问题上,而经济主权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基本条件,因此这一重心转移实际是对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内涵发展的新要求。

前文笔者谈到的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主权的总体关系以及互动影响奠定了经济全球化下经济主权原则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考虑到目前国家经济主权表现出主权让渡增多、弱化问题凸显以及经济主权的实现程度下降的相对弱化趋势,据此笔者认为,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必须与时俱进,坚持现有的优秀部分以及发展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内涵,具体而言,从促进人类社会繁荣昌盛为出发点,对拥有经济主权的国家而言,参与经济全球化需要一个平等、稳定的国际秩序,尤其是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而言角度,全球化冲击主权迫使他们谨慎让渡和行使经济主权,争取权利与义务平衡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即在经济主权的让渡与共享的过程中,追求实现经济主权的实质价值。

2.1 经济主权原则包含的核心经济权利将减少

从在20世纪50-70年代,对于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强调对经济主权的独立行使,尤其是对本国资源的永久主权,例如勘探、开采、处置自然资源的权利,但到了20世纪80-9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主动或者被动地融入国际社会,纷纷软化和调整了对经济主权的行使方式和态度,将原先被视为至关重要的各项权利通过签订多边条约、双边条约施加了很多限制,从而使经济主权的范围不断缩小。而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逐渐强盛,政治稳定的局面下,核心的经济主权范围将会进一步的缩小。笔者认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国家经济安全、国家根本利益、国家经济独立的主权等权利是经济主权原则始终不可削减的部分,因为这些权利涉及到国家的独立与稳定,除此之外的权利,尤其是例如外国资产国有化等边缘性的权利将会得到更多的限制。

2.2 经济主权原则中的权力与义务将日趋平衡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80年代,在发达国家的组织和影响下,发展中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双边或者多边条约,而这一时期的条约充斥着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发展中国家所获得的权利与义务并不达到实质平衡,也就是发展中国家让渡的经济主权价值远远被低估,得不到对价的利益。因此从经济主权的价值而言,它从确立之初就包含对权利与义务的公平价值追求,但这种平衡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应当从表面的相对平衡向实质的平衡转变,以保障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稳住阵脚,享受一定特殊保护和优先发展权,才能保障国家在讓渡非核心经济主权后取得合理的利益。同时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经济事务管理责任,防止本国的经济势力恶意入侵他国,同时适当让渡商品、技术等利益。现在不少的国际条约都彰显了这一趋势,尤其是在经济贸易以及环境保护等公约中进行了依国家经济实力区分性分配权利和承担义务。

2.3 经济主权原则的基调将从独立平等向互助合作转变

经济主权原则赋予国家政治独立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行使对内最高决策权和对外平等独立权的前提。经济主权的产生源于被殖民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对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需求。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之前,各国更多的是发挥对内的最高决策权,即始终坚持独立的发展和处理本国经济事务,免受他国势力干扰。而随着国际分工以及国际市场的优越性吸引了各国的注意力,以及国际问题例如环境、卫生等一国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的出现,各国更多是通过行使经济主权来寻求国际上的互助合作,共同分享利益,承担风险,表现在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以及一些特定领域例如海洋保护、疾病防控等国际组织的建立。由此而言,经济主权原则已经从确立之初强调一国独立平等的价值内涵向各国追求经济发展的互助合作转变。

参考文献

[1]张璇.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

[2]何智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主权原则与主权让渡问题[D].上海:复旦大学,2013.

[3]张倩.国家主权原则在当代国际法中的新发展[D].南昌:南昌大学,2013.

[4]吴静媛.经济全球化下的国家经济主权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作者:李寿文

上一篇:核心素养论文范文下一篇:综合经济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