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幸福感

2024-05-05

教师幸福感(精选十篇)

教师幸福感 篇1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最好方法, 就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帮助教师找准自己的位置, 实现自身价值, 获得成功的体验。工作中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做法。

一、心怀梦想, 成就理想人生

陶继新老师曾经说过:“有梦的人生才是幸福且充实的人生, 有梦的人生才是幸福且快乐的人生。”一旦成为这样的老师, 教育对他来说不是牺牲, 而是享受;不是重复, 而是创造。因此, 要引导教师心怀梦想, 明确个人的奋斗目标, 这样才能快速成长起来。

实践中, 我们在充分尊重教师个人发展意愿的基础上, 向全体教师描绘学校、教师共同发展的愿景, 使学校的文化理念、目标规划能转化为教师的共识, 唤起全体教师的使命感, 从而达到教师的个人愿景与学校愿景相一致。同时引领教师确立实现自身发展的最佳位置, 然后制订出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切实可行的“个人发展计划”。制订个人发展计划, 既有长远的规划, 也有短期的计划, 使每一位教师能够明确长短期目标, 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二、培育爱心, 成就激情人生

“教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 它需要教师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一颗童心, 富有激情。激情不老, 应该成为每一个幸福教师重要的追求。

激情离不开爱心, 有爱心就会在事业上非常投入, 热爱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工作。那么什么是爱心?曾记得一位专家这样讲过:“我坦然地接受你的一切, 这就是爱。”爱心是不需要回报的, 也可理解为爱应该是单向的, 它意味着“我愿意这样做”。因此, 爱心需要有勇气来承担。随着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逐步加深, 做一名有爱心的教师越来越难。这种“瓶颈”状态往往是问题关键的所在, 因此, 学校必须想办法, 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多角度培养教师的爱心, 让教师主动地爱学生, 精心呵护每一个学生成长。实践中我们发现, 教师爱心问题要解决, 关键是打开教师的思想症结, 只要老师们从思想上想通了, 言行举止就会做到“爱字打头”。反之, 如果教师的思想意识不到位, 即使学校提再多的口号、组织再多的培训, 也无济于事。

解决思想问题, 我认为首先要发挥校长的榜样作用。校长要做到生活上关心教师、工作中帮助教师、平日里亲近教师……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的行为。其次, 要巧妙处理出现的问题。面对教师与学生、家长发生的冲突, 学校要帮助教师分析原因, 想解决办法, 耐心地与家长沟通……让教师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心与帮助。第三, 在教师中开展“一颗诚心给他人”的活动。真诚相待, 一定会换来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满意。同时要树立师德榜样, 大力表彰爱学生的典范, 营造学典范的良好氛围。充满爱心的教师是有魅力的, 即使长得并不漂亮, 也依然会深深地吸引学生。有了学生的喜爱与崇拜, 教师怎么会出现倦怠感呢?

三、善于读书, 成就智慧人生

在一个社会中发展好的人, 一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人, 一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不论在什么岗位, 如果他不能够不断地学习、补充知识, 不能够从书本中获得新的生命, 他一定就会显得苍老, 就会出现职业的倦怠。所以说, 教师职业的倦怠最深厚的根源就是不再学习了, 不再读书了。

为了引导教师热爱读书, 把读书当做一种生活方式, 当做一种生活习惯, 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

一是校长荐读, 引领发展方向。校长定期向全校教师推荐优秀文章, 内容包括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师德师风建设、班级管理等各方面。每篇被推荐的文章后面都附上简短深刻的“校长读后启示”, 引领学校发展方向。

二是专家引读, 拓展读书深度。学校适时聘请专家学者为“文化大使”来校指导, 引领教师深入读书。谈读书、论书事, 畅谈读书与人生、读书与事业的关系, 并就怎样读书、读哪些书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提出具有深刻启示意义的见解和观点。

三是骨干领读, 发挥示范作用。学校实施每月一次教师领读。制订教师领读时间安排表, 确定领读内容、人员、时间。主要以一位教师领读, 大家共学, 交流体会的形式开展, 由原来的预约式互动交流, 逐步转变为自发式互动交流。

四是带题阅读, 促进自主学习。引导教师自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读书活动与教科研活动二者有机结合, 有意识地用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自觉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使教师在个性化自读中完善自我, 充实自我。

五是文摘导读, 品味书中精华。通过“文摘导读”形式引领教师阅读《教育文摘》;为促进办公室读书文化的建设, 举办“办公室读书沙龙”。以每一个教研组为单位成立读书活动小组, 教研组长为本组的读书活动责任人, 每次有针对性地向教师们推荐《教育文摘》中某一期的文章。读书小组成员在全面通读的基础上, 明确分工, 从理论、实践、感受、困惑等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解读、交流、展示, 促使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有效地落实了《教育文摘》的阅读目标。读书小组于每月最后一个周五把本组在本月读书情况较好的教师推荐上来。学校根据推荐情况组织有关的教师利用周三下午教师会面向全体人员开展读书沙龙活动, 及时总结经验, 全面推广。

六是“书吧”悦读, 愉悦教师身心。继续发挥悦读“书吧”的作用, 使教师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读书, 让教师把读书当做休闲, 把读书当做享受, 成为生活、工作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七是博客共读, 传递分享快乐。继续以区教体局信息网和学校信息网上的教师博客为主阵地, 学校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 鼓励教师在博客中抒写读书心得、教学体会、生活感悟, 以真诚的沟通与交流, 与其他教师建立心灵的联系, 以满足教师思想沟通和文化休闲的需要。教师在博客中感受着读书带来的喜悦, 感受着新兴文化的熏陶, 畅游在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里, 放飞心中的无限畅想, 耕耘着心灵的园地。

八是书友伴读, 掀起读书热潮。学校继续以青年教师组成的“青年自主发展研究会”为载体, 开展每月一次的沙龙式阅读交流活动。每个月研究会成员带上自己喜欢的书向同伴推荐和分享, 大家一同研读这些书籍, 感兴趣的书籍可以带回去细细品读, 浓浓的书情弥漫在书友之间。

九是成果展读, 搭建书香平台。学校借助读书沙龙、百家讲坛、读书节、读书经验介绍、专题讨论会、演讲辩论、教师博客展示等形式, 为老师搭建展示读书成果的舞台。在教师中开展读书明星、优秀读书沙龙和有关读书征文评选活动, 设立“书香教师奖励基金”, 为读书活动的推广和深入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

四、关注细节, 成就快乐人生

这里所说的细节, 并不是单指某些事情或工作的细微之处, 而是指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心的工作”。只要用心, 就会看到细节, 看到细节背后事物的内在联系, 从而把工作做好, 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工作中要引导教师善于观察事物, 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跟进。教师要重点处理好课堂上的细节、作业中的细节、安全方面的细节、家校沟通方面的细节、关心学生方面的细节。可以说, 幸福的教师眼中有物、眼中有事、眼中有人、眼中有活, 并且能够做到用眼睛表达、用眼睛说话, 随时发现学生与家长欲言又止的问题, 提前看到学生与家长的下一步要求、打算, 把问题解决在学生与家长提出要求之前。

我们鼓励教师做到:一是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去教育孩子, 因为这种时候, 很容易把自己的糟糕情绪不经意间发泄到孩子身上;二是努力营造快乐的、鼓励性的环境气氛, 让孩子们有自我价值的实现感和成就感;三是努力做一个宽容、乐观、快乐的人, 因为一个宽容、快乐的人将更容易看到孩子的优点, 而一个不宽容、快乐的人则更容易看到孩子的缺点。

五、学会生活, 成就美丽人生

教师工作千头万绪, 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 事事都要操心, 因此, 要引导教师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工作, 不要老想着工作的忙碌和辛苦, 要树立“留一点时间给生活, 留一点生活给自己”的观念, 学会生活, 享受生活。

业余生活中最好的是丰富的文化生活, 它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 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么忙, 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 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 学一点浪漫, 多一点情调。因此, 我们组织教师课余时间参加文体活动, 练字、做运动;带领青年团员教师外出实践;利用寒暑假, 组织教师游历名川大山, 彻底放松身心。“智者乐山, 仁者乐水”, 让教师把工作上的事情暂时抛在脑后, 尽情地徜徉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之间。同时, 我们还提倡教师休闲时间养养花, 种种草, 看看电视, 了解外面的世界, 与电视剧中的角色一起喜怒哀乐等等。

祝愿所有的教师都徜徉在幸福的海洋里, 成就个人的智慧人生!

教师幸福感和教师道德的共生关系 篇2

一、什么是教师幸福感与教师道德

幸福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而产生的精神愉悦状态。教师的幸福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艰辛的创造性劳动,把学生培养成才之后,因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感受到的职业乐趣和人生欢愉,这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享受到的幸福。

职业道德是对于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道德要求,实现这些道德要求是从事这一职业的最基本的条件。教师道德也就是对整个教师群体,作为一种特定的职业群体所应具有的带有普遍性的要求,属于教师团体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教师道德的发展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充实自己,发现生活意义,获得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教师幸福感和教师道德的共生关系

许多哲学家都研究过道德与幸福的内在联系,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的生活是合于德性的生活,即恒久地实践德性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康德认为,道德是“如何使我们配享幸福的学说”。教师幸福感与教师道德的关系非常密切。教师幸福感是教师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理解教师道德的重要情感基础。而教师道德则是获得教育幸福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享受教育幸福的必然前提。

1、教师幸福感是教师道德建设的精神动力

教育幸福是教师的执着追求,也是教师提升道德品性的动力。教师幸福感是教师道德建设的精神力量和重要前提。因为,没有教育幸福感的教师,他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不可能做到满腔热情、耐心细致地关心、爱护、帮助学生。没有幸福感的教师是很难胜任教育工作的。因此,教师只有摆脱了职业感的束缚,不把教学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是出于自己的需要,才能在教的活动中自由地、有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和力量。

2、教师道德是实现教师幸福的必要条件

教师是具有社会性的职业,偏离了社会的价值取向,离开了道德的轨迹,所有的幸福都只是空中楼阁。教师道德是教师幸福的必要条件,是获得幸福的重要手段和条件。教师道德作为社会的价值取向,总是体现为某种一般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原则。同时,教师道德为幸福的获得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它通过协调人际关系,避免人际冲突,促进人际和谐。因此,教师道德对幸福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教师幸福感是教师道德建设的目标追求

做幸福教师,幸福做教师 篇3

一、职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衡

自古以来,教师职业在我国一直备受尊重,有“天地君亲师”之说。在当代,教师更是被贴上了诸多令人肃然起敬的“标签”,如“蜡烛”“春蚕”“灵魂工程师”等。于是,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名义下,教师被要求是不能有个性的、不能犯错误,且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完人”。教师这个职业承载着社会太高的期待、太多的要求。

不仅如此,教师往往扮演的都是悲情诉苦的道德楷模,尤其是带有悲剧色彩的“蜡炬”“春蚕”,都要像类似于宗教祭品那样以牺牲自己为前提来谋他人之幸福,却鲜有教师有自身美丽人生的幸福体验,其人性界面上的本真生活遭受前所未有的压抑和排挤。社会大众一味要求教师奉献、付出,却漠视教师的生活情感需求。这种强烈的、单向的索取必然导致教师职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衡,其劳动付出与实际地位、物质报酬间的心理落差增大。长此以往,教师就会产生消极心理,进而导致职业倦怠。

二、职业程式化和职业创新的失衡

中学教师一天的生活一般是这样的:早上7点钟走出家门,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钟,才能回到家里。1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中,作为老师,要完成找个别学生谈话,召集全体学生讲话,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各项教学活动等一系列工作任务。似乎越认真负责的教师,其生活和工作的状态越接近这样的描述。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生活重复而又繁杂。沉重的教学任务、不停的调研测试、过度的社会期待,再加上职评、考核等现实问题,导致很多教师身心疲惫。这种忽略了生命意义的、单调机械的生存方式,使广大教师失去了对自身价值的热切拥抱,失去了对教育目的的终极追求,失去了专業成长的能力创造。

三、职业理想和职业现实的失衡

目前,教育正处在从升学为本向育人为本的转型期,每个置身其中的教师都会经历不适应,经历各种各样的阵痛。同时,在这个转型期之中,个人的教育理想与社会的教育现实之间,必然存在着对抗。不符合教育方针、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尊重教育科学的现象必然存在。笔者认为,无论教师这个职业的取得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还在从事该工作,在作为谋生手段的基础上,就应努力再把它变成事业,寻求价值和理想,寻求到快乐和幸福是人生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实现人生的价值呢?

1.关于教师自身职业角色的认知和定位

教师也是人。社会上其他职业角色应该享有的、应该做的,教师也都可以做。教师可以将一生献给教育事业,但不能因此牺牲健康,牺牲家庭。当然,教师也是担负育人职责的特殊职业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因此,做教师其个人生活的底线是不对教育和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平衡好个人生活与职业生活的关系。

2.敢于探索创新,发掘职业幸福感

无意义的工作只会孵化出无意义的人。同样,今天教师生活的无意义,很大程度上源自教育教学工作的无意义。教师幸福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对职业和生命的热爱。

3.坚定教育信仰,追寻职业幸福

信仰是人的精神、生命、行为的终极依据,它从终极关怀上指导人类精神世界,在终极价值目标上给人提供一种内在的动力,是对人生最高价值和社会最高理想的反映、评价和把握。因此。具有信仰的人,一定是个内心自由、心灵幸福、生命丰富的人。

当前,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严重的“信仰危机”,由此给教师带来精神的痛苦、意义的失落和价值的迷茫,但教育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教育信仰把教育理念转化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并贯彻始终,它能使教师坚定地认同教师职业及与这一职业相关的生活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信仰能为教师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引导教师在万花筒般的世界中拒绝各种诱惑,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集中在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并能从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人生的幸福。

教师幸福感 篇4

一、以德树人,依法治园

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幼儿园教师女性居多,感情细腻,责任心强,上进心强,自信自尊是她们共同的特点。我们要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真心实意地去尊重每一位教师,关心和帮助她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获得教师的真心尊重,达到“以德服人、以德树人”的效果。我们经常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趣味运动会”“游戏大赛”“踏青”等等,让教师走向大自然,畅谈家庭的琐事、生活的点滴,帮助教师释放压力,让正能量互相影响,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管理离不开制度,它必须突出“科学、合理、易行”这三点。制度的制定直接关系到人心所向的大问题,我们让教师以主人翁的精神为主导,以班级为单位,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一日生活保教活动常规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的指导下,请班主任组织本班教师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应的班级制度, 再提到全园教职工会议上讨论通过,最终形成符合幼儿园教师的《教师带班制度》,通过研讨,不仅让教师细读、理解、强化了《细则》中的条例要求,细化了措施,而且让教师体验到制度的执行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是大家应该共同遵守的。

二、深入了解教师,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1.多渠道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教师

入户家访是促进沟通的一个最宽松有效的方式。通过到教师家家访,能了解教师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拉近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听取教师对管理者管理过程中细节的反馈,同时, 让管理者有机会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达到相互理解、增进感情的目的。我们还通过微信朋友圈、QQ等现代化的形式,从空间中感受教师的心态,从微信的各种链接、发表的心情中捕捉教师的心理变化,有些不方便面对面交谈的话题通过信息进行交流,做到真正地了解、理解教师,真正地做到“心中有教师”。

2.分析教师的个人素质,帮助教师量身订制成长计划,促进教 师个性化发展

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她们个性迥异,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我们要让教师自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人计划,再通过教研活动,请其他教师一起帮助她们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利用集体的智慧帮助教师丰富、完善计划。这样不仅能增强教师的自信心,促进教师间的沟通了解,增进教师间的友谊,真正做到挖掘潜力、扬长避短,还能有效促进教师个性化的成长。

三、加强培训,提升专业水平

快速发展的幼儿教育需要对在职幼儿教师不断地进行培训, 以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

1.拟订发展规划,让教师“有迹可循”

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教师个人素质的基础上,制订出相应有效的发展规划,就教师的特长、能力有针对性地制订其发展规划,并以此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定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位教师身上,并成为教师努力的方向。

2.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1)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让教师接受网络平台提供的远程培训是一种节约成本的有效方式。(2)利用现有资源,聘请一些有专长的教师来园为教师培训相关的知识,现场指导,具有真实感,而且有效互动,能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3)多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让教师走出去,开阔视野,转换心情,更新观念,再把内化过的知识传递给其他教师,促进共同发展。(4)鼓励教师间的互相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学你所长补我之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通过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幼儿教师通过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使得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相结合,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当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成为其内在真实的追求时,她们不再机械地重复和被动地接受,而是树立更加强烈的主体意识,表现出专业意识的自觉,成为其人生的幸福之路,幼儿园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

教师幸福感 篇5

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师

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杨志伟

首先谈一下作为一位普通信息技术教师而言,职业幸福感从哪来?说实话,我从事信息技术工作已有10年了,10年里我不断成长,不学学习新的知识,接触新的理念,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很多烦恼,所以现在让我静下心来想一想,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的幸福感,我真是感慨太多了……

其次,再例如给教师修理机器、维护学校网络等工作,都可以从中体会到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的幸福感,帮助别人

就是帮助自己,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验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幸福……

我在学校里很少有哪天没有老师找我解决有关电脑和网络问题的,中病毒的、打不开网页的、机器反应慢的、网络连接不上的……很多,没办法,只好给重装系统,顺带教给老师们点安全知识,打好系统补丁并安装安全软件,例如360安全卫士、卡巴斯基杀毒软件等,有的网络设置不对给老师们设置正确,还有的教师不会使用网站登录学习等等,等你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老师们才能尽情的在研修平台上学习、写作业,此时此刻,作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自己虽然也要学习,还没顾得上去学,但看着老师们都按部就班的进入学习状态,我们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毕竟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我很累,但我也快乐着。

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里大多不是仅仅上那一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还有很多工作,例如值班、网管、电教、机

幸福地做教师,做幸福的教师 篇6

关键词 幸福 教师 学习 爱心

“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是每一位人民教师的不懈追求。然而,随着部分地区学科考试评价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学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大大被降低,现状令人担忧,只有积极的采取措施,才能让我们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一、做一个有爱心的好老师

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教师要把爱倾注给每一位学生,视学生为亲人,用爱的温暖去感化他们。当学生在生理、心理、学习、生活上遇到种种困惑时,当老师的你是否及时关注?学生生病了,当老师的你是否问长问短,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教师只有用真诚的爱心,才能换取学生真心的信任和尊敬。作为一名教师你是否在每件事情上都真诚地对待你的学生?如果我们每次都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 ,无疑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

教师的爱心是一种特殊的财富,它不会因为付出而减少,相反它像源源不断的泉水,因为流淌而更加清澈、充盈。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别人的生命一点绿色,自己的生命也更具活力。老师如果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一颗爱的种子,那么爱是可以传递的,等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再结出美丽的果实,就能传递更多的爱了。我们是老师,我们在时时播撒爱的种子,又怎能不感觉自己是幸福的呢?

二、做个性教师

我们只有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自己的个性和原则,才能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从而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其实何止是教学,我们做人做事同样如此,切忌人云亦云,没有原则。

教师的个性是教师知识、技能、素养的综合表现,是情感、人格的集中展示,表现为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一种破中有立的建设。教师的个性应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建立在教师良好的品德、人文素养的基础上的。有个性的教师不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不畏强权,保持独立人格尊严。一个品质优良、学养深厚、个性突出的教师,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并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个性化的教师一定温暖如阳光,灵动如甘露。有个性的教师更能吸引学生,他们的课堂教学更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学生的创造热情需要个性化的教师来激发。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她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教师的个性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特立独行,而是在共性的基础上凸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你可以学习他人,可以向不同的人学习,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无论怎么学,你终究还是你,你永远成不了别人。正如一位名人所说:“你能也是唯一能做好的就是你自己!”

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是于永正的特点,以激情调动学生情感是窦桂梅的特点。个性张扬的老师,打造富有激情的课堂;个性细腻的老师,打造温馨的课堂;个性幽默的老师,打造轻松的课堂;个性丰富的老师,打造完美的课堂。亲爱的老师,你是豪放严谨的,还是机智幽默的,是善于启发的,还是慢语轻声的?我们作为老师是不是应该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善于挖掘自己的优势,凸现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个性,名师并不是什么都好,而是有一两方面特别突出罢了。有人说要取长补短,如果我们在某一两方面的长处长得无人可及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成功了呢?在这种成功里你难道体验不到一种成功的幸福感吗?

三、提高个人魅力,做有品味的教师。

一名有品位的教师,一定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名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定是富有职业修养的教师。教师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学习,终身学习,长于思考,专于提升,真正成为一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者,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人师。

(1)学会与文本对话。与文本对话,是读书人的一种至高境界,这种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灵魂与灵魂的对接。

(2)学会读深、读透、读懂文本。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道出了教师读书的真谛。

(3)学会有方法地读文本。读书无定法,不同类型的书,不同的内容,只有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去读,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4)学会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与思考是相随的。

(5)学会读、写结合。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通常情况下,读书就是吸收,写作是表达,读与思是写作的前提。

(6)坚持阅读。读书是一项苦中有乐的工程,重在坚持,没有极大的毅力支撑,很难坚持终身阅读的习惯。

一名有品位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具有理性精神、善解人意、具有良好生活习惯和修养、在生活细节各方面都表现出良好教养的人,是一个气质优雅、兴趣高雅、心胸豁达、幽默风趣的人。

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人材”,其根本目的应是提升一个人的生命质量,让学生成长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其中教师的幸福感是最重要的要素,它会感染到学生年幼的心灵。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无法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教师自己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这是作为一个教师自己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

四、结束语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教学生涯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切实的指导和鼓励。让我有了明确的定位、坚定的信念、奉献的精神、良好的心态、高度的责任心、热爱学生的行动,让我们抛却世俗的烦扰,感受工作和生活的精彩和美好,让我们一起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吧!

参考文献:

[1]王津平.当一名幸福的教师[J].科技信息,2009(28)

[2]王逢春.提升中学生学习幸福感,走向乐学[J].科技信息,2010(32)

[3]孙钰华.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5)

教师幸福感 篇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动地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1]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作为教师, 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师, 承担着重要职责。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会影响自身的教学表现, 而且会对教育教学对象的少年儿童产生重要影响。《纲要》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章中提出, 要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 关心教师身心健康[2]。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正承受着巨大的职业压力, 教师处在国家要求、家长期望、教学竞争、人际关系、学校评定制度改革和自我发展等多重压力下,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3]。调查显示, 拥有愉快心情的老师, 班里的学生性格也普遍比较开朗;而喜欢猜疑的教师, 班里学生“打小报告”的现象相对比较多;有强迫倾向的老师, 很容易让班里学生精神紧张。因此, 积极关注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事业幸福感, 是落实《纲要》的重要举措,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一) 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 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小学教师的期望, 越来越大, 无形中增加了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在这种形势下, 小学教师如果不能及时适应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 就会出现一些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症状。小学教师的工作需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 需要小学教师因材施教, 精心培育。因此, 小学教师在其劳动过程中所付出的智力、情感和体力的消耗相当大。但是, 由于小学教师的劳动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缓慢的, 劳动效益是潜在的, 其劳动价值不易及时被大众觉察和重视, 导致小学教师不能相信自己的行为能有助于现实的改变, 于是降低工作的投入以达到心理平衡。这种习得性无助不断得到强化, 最终就会发展成为职业倦怠。另外, 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竞争激烈, 衡量小学教师是否具备评定资格需要多方面的条件, 这也使得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过重, 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 教师自身因素。

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小学教师, 主要集中在自我抱负高或自我效能感低、跟同事缺乏交流与合作的教师群体里面。有些小学教师对工作过于投入,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当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投入与工作所得不匹配, 或者工作效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时, 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尤其是对于一些完美主义、理想主义的小学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如果经常由于目标过高而体验到挫折, 则容易引发心理枯竭。个人的需要和价值观, 也极大地影响着小学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如果工作符合其人生定位, 即使工作报酬不高, 工作强度大, 也不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而当小学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内在动机, 或者自我效能感比较低, 但又不得不为之时, 就会产生厌倦情绪, 身心陷入疲惫状态, 工作绩效将会明显降低, 出现心理问题。另外, 小学教师因工作的相对独立性, 容易形成人际关系的有限性和自我封闭性, 这常常会导致小学教师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情境时, 感觉孤独、失落和无助, 如果长时期处于这种精神状态, 就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危机。

三、改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建议及对策

(一) 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 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态。

人的情绪如果过于压抑, 会导致消极情绪无处释放, 而合理宣泄情绪, 是释放压力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也是“助人自助”, 因此, 小学教师要加强心理学、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学习, 重视自身的心理保健, 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掌握一定的自我调节手段和方法, 能够及时自己的异常心理波动, 积极面对, 主动调适, 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态。

(二) 学校要构建教师心理保障机制,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学校要把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作为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学校在评价教师业务水平和个人发展时, 不仅仅应关注学生成绩, 还应该关注教师们的心理状况, 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学校应建立教师心理咨询、心理疏导体系和教师心理援助机制, 对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提高教师应对心理压力的技巧, 帮助他们改善心理状态。如果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教师, 应及时请心理医生为其治疗, 以免其对小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在完善有心理健康元素参与的教师评价体系和人性化管理方式的同时[4], 要把实现管理主客体的幸福人生作为管理追求的目标, 让双方在共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行为准则的引领下, 实现小学教师的职业价值, 提高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三) 社会要关注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对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全社会都应该为小学教师营造支持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氛围, 创造融洽、温馨的工作环境, 减轻他们过重的心理负荷。要理解教师的苦衷, 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 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学生家长也应该调整心态, 对小学教师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价, 理解教师的劳动与付出, 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 与教师形成一股合力, 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这样, 教师的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也会相应得到缓解。

摘要: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会影响自身的教学表现, 而且会对作为教育教学对象的少年儿童产生重要影响。而中小学教师正承受着巨大的职业压力, 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积极关注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幸福感, 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重要举措,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职业压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4.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38.

[3]赵颖等.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 2011, 2:91.

幸福感铺就教师成长路 篇8

一、转弯遇见幸福:一个书名的启示

《转弯遇见幸福》是一本热销的心灵励志书,其内容虽无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但书名却蕴涵着有关获得幸福感的“认识转向”哲理。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关怀度与期望值越来越高的今天,在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越来越高的今天,教师的压力确实是越来越大。但是,我们可以换一种认识的角度去看问题。不要因为社会的舆论而感到压力,相反要感到自豪,因为这正说明这个职业的重要,说明自己受人重视;不要因为学生的不听话而厌倦,而要为能够帮助他们而骄傲,为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个培养人的职业而感到庆幸;不要因为教学压力大而沮丧,可以通过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点滴进步而感受快乐,享受成功;不要因为工作时间长而感到无奈,要为有好学生、好同事、好学校而快乐,将一个内在的自我融于其间,获得的将是对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的欣赏与憧憬。

二、奋步追上幸福:一句名言的断想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在对美好事物的自觉追求中才会有真正的幸福。”由此可想,幸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只有在有意义、有价值的行动中,我们才能感受到幸福。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职业幸福感应当与人生的意义紧密相连,应当是努力奋斗中的自我肯定,应当从学生的成功、成才中看到职业的使命与希望。为了保持高效的行动状态,我们可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制订一份规划,将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作为人生的目标,找出一个发展点,挖掘自身的潜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日常积累中找规律、勤思考、明视野、强观察、善总结、在人生追求中感受职业幸福,在专业成长中实现人生幸福。

三、大爱修炼幸福:源于经典的追思

“道德即幸福”是人们对“幸福”的最经典的理解。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曾经明确地提出过这一观点。“幸福是至善的主观体验”“至善的实现即是幸福的实现”等论断也屡见于当代哲学著作中。从教师职业的角度而言,“师德”即“至善”之本、“德行”之首,但“师德”修炼又决不是空洞说教、文件学习、撰文交流所能及的。“师德”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是自觉、自愿地付出,如同父母于孩子之爱,不求回报,享受的是工作本身的愉悦,琐碎而平常的幸福。也许这些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要求过高,但一定要试着去付出、去体验、去觉察。一旦心中存了大爱,即种下了阳光,这是一种任何人、事、境遇都夺不去的幸福。

四、宁静等候幸福:一种文化的延承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时虽表面悖于现代意识,但其实质与效果却是暗自契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两句智言,即国人“静生慧、舍而得”文化的集中表述。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不仅要靠精湛的教学技术来传授知识,更多的是靠思想、情感、道德内蕴来影响人,在自我的成长中诲育另外一个成长中的个体。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争取成为一个博学而儒雅的学者,一个志存高远、品位高尚的人,以静远淡逸的修为摆脱世俗名利之累,以激情澎湃的心志臻于崇高理想之巅,静心以聚力,宁和以汲智,在恬淡与持守中培养长远而宽阔的境界,守得一份育人的真谛,等得一份绵久的幸福。

浅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篇9

关键词:教师职业幸福感,教师,幸福感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简析

所谓职业, 就是“个性的发挥, 任务的实现和维持生活的连续性的人类活动”。教师职业幸福感则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和谐发展, 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教师职业具有其本身内在的特殊性。就职业主体而言, 教师是脑力劳动者, 既具有物质需求, 又具有精神需求。就工作对象而言, 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的心理和灵魂;就职业实践方式而言, 教育在本质上是交往, 教师的幸福离不开学生的幸福;就劳动结果而言, 教师职业的成效表现为学生身心的发展, 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二、教师职业幸福的特征

(一)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

人只有在其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能生存下来, 在当前社会条件下, 劳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在这一点上, 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具有共性;但仅仅物质欲望的满足, 绝不是幸福。教师有被尊重的需要、自主发展的需要, 其职业理想的实现所带给主体的幸福体验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二)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社会性和个人性的统一

一方面, 在社会的需要中教师职业获得其存在意义, 同时, 在社会的尊重与理解中实现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另一方面, 教师职业的幸福又与个人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等因素紧密联系并影响着主体能否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

(三)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过程性与结果性的统一

教育的交往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幸福必然具有过程性, 师生之间的对话和情感交流过程就是教师职业意义的实现过程, 离开教学过程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职业幸福都与职业成就感紧密联系, 教师职业幸福感离不开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全面发展, 教师职业成就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职业的幸福水平。

(四)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幸福体验作为主体的积极心理感受, 必然受到主体心理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个体对待同一认知对象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 教师的职业幸福必然受到主体职业认同和价值观的影响;但任何主观体验都是客观对象的反映, 都与一定的社会环境有着必然联系, 教师的职业幸福必然同一定的社会条件和职业环境密切相关。

三、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

(一) 学校管理要以教师为本

1. 建立奖惩与发展兼顾的评价机制

教师评价要以“注重发展”为评价的指导方向, 对每位教师的评价应是基于其现有水平, 对工作的态度和未来的发展需求及其可能性展开的。在学校发展的总目标下, 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 依据评价提供的信息不断激起教师自我发展、完善的需求, 并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机会, 从而不断提升教师履行职责的能力, 以达到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和学校双向发展的目的。

2. 积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学校管理者要关心和支持教师。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对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公正, 减少教师间的不良竞争, 减轻教师压力。要为教师提供适宜的工作条件和学习环境, 积极开展学校文化建设, 组织教职工开展健康娱乐活动, 为教师休闲放松创造机会和平台。要切实改善教师的福利。提高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 使教师无后顾之忧, 能安心的从事教学工作。此外, 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面向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 帮助教师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 掌握心理健康调适的技能, 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维护能力。

(二) 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1. 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政府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 保障教师的权益。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 也应当是国家对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员的一种补偿。在市场失灵时, 必须需要政府的干预, 必须用财政这种国家强制手段保证教师的工资待遇达到与其工作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基本相适应的地步。为了保障教师的权益,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如《教师法》《教育法》等, 为教师权益的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如挪用教育经费、拖欠教师工资等现象, 而教师作为行政管理的相对人, 处于弱势地位, 权益难以得到很好的维护。所以, 要加大执行力度。切实保障教师的权益。

2. 要对教师持合理的期望

长期以来, 人们过于注重教师的社会价值, 忽视了教师也是一个人, 有喜怒哀乐, 也存在着缺点, 教师首先是一个人, 其后才是教师。尤其是在现阶段, 教师作为一个整体, 无论是学历水平还是敬业精神以及教师作用赖以发挥的基本条件还远远达不到现实教育的需要, 更达不到未来教育的要求。面对这样的现实, 我们的期望过高, 失望也就越大。同时, 过高的期望也会对教师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心理健康。所以, 社会大众、家长、学生应对教师持合理的期望, 首先将教师看作一个普通的人, 其次才是教师, 要允许教师犯错误, 要以一种宽大的胸怀包容和爱护他们。此外, 教师本人也要对教师职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

参考文献

[1]涂元林.谈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J].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006.

[2]姜艳.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 (上半月综合版) , 2008.

影响教师幸福感因素探析 篇10

1 教师幸福感定义的探讨

首先,幸福是什么?《新牛津英语辞典》将幸福定义为:舒适、健康和愉快的心态;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认为幸福=充实+闲适;《辞海》则这样界定幸福:幸福是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理想时感到的满足状况和体验。幸福是一种高水平的生活满意度、高水平的积极情绪和低水平的消极情绪为特征的积极的心理状态。笔者认为幸福既可以是一种对生活和职业的积极状态,也可以是一种积极的主观感受。

教师幸福感,顾名思义,是教师自己的一种主观感受。著名学者檀传宝教授认为,幸福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幸福实现的条件或能力。人的幸福的能力,需要通过培训,教育,特别是道德修养和教育来获得。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他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生存教育的主体状态,获得了职业理想的自由。教师的生存状态构成了对教师幸福感的意义。济南大学的陈艳华说,教师幸福感是教师在教育实践领域里获得的幸福,在对幸福的正确认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我的和谐发展,使其产生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存在状态。湖南师范大学的曹俊军指出,教师的幸福是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统一的,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具体而言,教师幸福感的内涵有以下四个方面:教师的幸福是一个人需要满足的潜力,实现和获取经验;教师的幸福是主观和客观的相结合的结果的机会和条件;教师幸福感是个体的生存条件和工作环境对其积极价值评价;教师幸福是教育的本质的精神力量。华东师范大学的肖杰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就是以自身的标准对从事的教师工作产生的持续稳定的快乐体验。按陈月霞老师的观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潜能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通过以上几位学者的对教师幸福感的定义可以得出他们有共性:教师幸福感是教师主体的自我满足和自我愉悦的状态。笔者比较认同陈艳华教授对教师幸福感的理解,教师幸福感首先是一种生存状态,这种状态是在自己的教育工作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自身的和谐发展。

那么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呢?

2 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

很多研究表明,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众多,这里笔者将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进行分析:

2.1 内在因素

2.1.1 教师自我更新水平

教师自我更新水平是提升教师幸福感的一条重要途径。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其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语文教师适应新课程发展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从多角度的解读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方式;设计、组织、引导教学活动,注重谈话法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启主动学习的智慧。说明,现在的语文教师要有新的语文教育观念,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只有这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水平也就提高了。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加强,教师幸福感自然增强。

2.1.2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是由班杜拉最早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当教师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教学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教学动机增强,教师对教学的信心提高,信心感染学生,教学效率普遍提高,教师幸福感提高。如果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不高,教师的教学动机不强,无法激发自己的教学热情,教师的幸福感不但不能提高反而会降低。

2.1.3 教师个体的身心健康

教师个体的身心健康包括教师个体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心理学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主要取决于个性,个性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许多研究表明,外向和积极的情感与生活满意度有关,所以它可以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神经过敏症与负面情绪有关,因此会减少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此外,控制源定位、自尊、自我概念等都会影响主观幸福感。有着高自尊,自我控制性强,自我协调能力好的教师,通常会感到更幸福。教师有着浓厚的职业兴趣,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的人格特质都会使教师得到幸福。

2.1.4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存在很多的认同实例,比如社会关系认同、民族文化认同、身份地位认同等。其中社会认同是指个人的所思所想与社会对人们的期待比较符合,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作或职业认同。那么什么是工作或职业认同呢?是指人们认为工作是谋生和体现一个人的价值需要的方式,对工作尽心尽责。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指教师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与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比较符合,在工作中尽心尽责,热爱教育事业,对自己的这份工作相当重视。很多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低,不少教师工作倦怠,缺乏热情,甚至在教育改革中有种被遗弃的想法。这其中有很多外在的原因,但是从内因上来讲,是由专业认同的缺失引起的。教师的职业认同,不仅是因为收入和地位,而且是因为它创造了人类的未来。基于对教师职业认同的认识,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会有弃教的想法的。

2.1.5 教师的家庭生活状况

教师的幸福来自家庭的和谐,生活的轻松,身心的健康,家庭,朋友,休闲和优雅的品位是必不可少的幸福生活。教师幸福的保证是家庭关系和谐。获得幸福的不竭源泉是优雅的生活情趣。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物质基础是稳定的经济收入。只有在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的情况下,才会有幸福。教师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是获得幸福的基础和出发点,一个经常担心个人和家庭生活的人,其体验职业幸福的能力,必然是有限的。因此排除教师的后顾之忧,逐步提高教师经济待遇,是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条件。

2.2 外在因素

2.2.1 信息化时代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要求提高,教师如果还仅仅依靠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就想在教学领域取得成就是不可能的。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被社会所淘汰,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关于知识和教育的观念,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工艺,设备,多媒体等)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高效和有效。

2.2.2 社会对教师高要求和高期望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可见教师的社会地位还是挺高的。但近几年我国对教育的重视,表现在国家急需创新型人才;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期望;人们对于教育的渴望与优质教育条件之间存在矛盾;个别教师的师德败坏等。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国家领导人把教育摆在了突出的位置,而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除了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之外,还要求教书育人,通过教育,全民的素质都能得到提高。过高的社会要求和高期望,让教师倍感压力,教师幸福感降低。

2.2.3 学校的管理制度

教师幸福感是衡量教师专业和学校发展的指标之一。教师体验职业幸福的基础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和谐。灵活的管理措施,严格和完善的学校民主和领导工作作风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的一个积极的角色。坚持民主公开、教师代表大会制度和“正常化”,提高教师参与程度的,充分信任教师。教师是“自由精神、独立人格的“守护者,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核心是精神自由、自由职业和学术自由。

2.2.4 来自学生父母的压力

实行计划生育导致现在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家长们个个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学生们有突发状况,家长常常不能理性对待,就向教师讨个说法;就连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教师也要跟着受罪。接着家长就怀疑教师,这也成了教师除了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还要处理家长的关系。加上,现在人们的浮躁心理,师生关系慢慢疏远,教师除了教书育人,还要抵抗来自父母的压力,因而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家长没有对学生的在校行为表现进行正确的归因,把学生在学校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归咎于教师。教师除了要教育学生,还要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教师辛勤的劳动得不到学生父母的理解,无形之中加大教师压力,幸福感随之降低。

教师的幸福指数影响学生的幸福指数。以上是笔者结合社会,学校,学生家长,教师自身的状况等方面对影响教师幸福感的探析,提高教师的幸福感,促使教师衷于教育事业,可以从这些方面考虑。

摘要:教师幸福感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教师幸福感的来源有外部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也间接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探讨两者的影响关系,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幸福感,教师幸福感,因素,影响

参考文献

[1][美]Alan Carr.积极心理学[M].郑雪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40.

[2]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2).

[3]陈艳华.谈教师的幸福[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4]曹俊军.教师幸福的追寻[J].教师教育研究,2006(9).

[5]肖杰.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思考——以大庆小学教师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6]陈月霞.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教育教学研究,2007:29.

[7]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4).

[8]孙钰华.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

[9]冯建军.教育幸福: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J].人民教育,2008(6).

上一篇:ODN设计下一篇: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