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论文

2022-04-21

摘要: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着幼儿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投入以及幼儿的发展。适当的工作要求、充足的工作资源会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个体特征来看,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职称差异,职业认同以及应付方式等特征可以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通过减轻工作压力、丰富工作资源、塑造积极人格、增强职业认同、加强团队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论文 篇1: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述评

摘要: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概念、特征、意义以及影响因素、原因和策略上,但还存在着研究视角单一,研究范围狭窄,理论研究不足等问题,今后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扩大研究对象,深入进行理论探讨,为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作出努力。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综述

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身心健康和专业化发展,还关系着幼儿的快乐和成长。因此,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问题一直受到学者和教育管理者的关注和研究。笔者在CNKI上以“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为主题共搜索出25篇相关期刊文献,以“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为题名搜索也有25篇文章,而且同主题搜索的文章相同。因此,本文就这25篇主题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期刊文章进行综述,目的是把握我国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为更多的研究者和幼儿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

一、研究概况

(一)研究视角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大多是从社会学视角和心理学视角展开的,例如,谢蓉,曾向阳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是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王艳芝,朱全友,李素英的“幼儿园教师心理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从心理学角度诠释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二)研究方法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和实证研究法。如谭友坤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增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胡芳芳等通过问卷调查归纳影响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因素;束从敏、姚国荣则通过深入的访谈调查追寻幼儿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原因。

(三)研究路径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路径较多,一是根据研究者的直觉,指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性,提出增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如刘宇的“试论学前教育与幼儿教师的幸福感”;二是通过理论思辨探讨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以及相关对策,如朱薇娜的“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几点思考”。还有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经验和问卷量表或者访谈的实证方式等,把握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以及分析其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增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内涵的研究

关于幸福感,目前心理学家倾向于合成词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指健康、快乐的状态,是一种生存状态,表示幸福的主观感受,也称主观幸福感。职业幸福感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因此,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就是幼儿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谢蓉、曾向阳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即是指幼儿教师个体或群体在幼儿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教育情境中,通过自身努力从工作本身获得的一种身心愉悦体验[1]67。蔡军认为,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指幼儿教师在其幼教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对自己生存状态意义的体味构成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它指向现实生活和对未来的期待,是衡量个体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指标[2]。

(二)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特征的研究

幼儿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的幸福感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有幸福的一般特征,又有幼儿教师幸福的个性特点,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外在幸福和内在幸福的统一,真诚奉献与自我实现的统一,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统一,过程幸福与结果幸福的统一,教师幸福与儿童幸福的统一。Diener认为职业幸福感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主观性特征;二是整体性特征;三是相对稳定性特征[3]。徐浩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除了有主观幸福感的整体性、主观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征外,还特别具有精神性特征和延续性特征[4]109。

(三)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意义的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与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紧密相连的,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谭友坤认为,幼儿教师从事的是育人工作,他们的幸福体验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幼儿的幸福和幼儿教育的质量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5]。朱薇娜则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不但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的积极性,还能促使其以更加良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幼教工作中去[6]47。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不仅有利于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符合教师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优化幼儿的心理生活,符合幼教工作发展的需要。

(四)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子的研究

学者们认为,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子既有人格、自我概念、自我价值感等主观因素,也有社会关系、教育环境、个人收入等客观因素。胡芳芳,桑青松,吕静通过量表得出:从解释效应大小上看,核心自我评价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最大的解释效应,择业动机次之;从解释方向上看,择业动机、核心自我评价对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具有正向解释力,对负性情感具有负向解释力;择业动机对幼儿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7]。王艳芝,王欣,李彦牛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分3个档次调查幼儿教师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幸福感研究得出:正式工对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的感受、掌握环境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临时工;临时工应该成为给予特别关注的群体。劳动合同关系和工作强度对家外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都表现出了交互作用[8]。

(五)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原因的研究

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职业倦怠、幼儿园的管理模式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体验的三个主要原因。有学者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根源是将“谋生手段”作为其教育职业观,在此教师职业观下,教师选择这一职业仅是作为谋生的工具,而对于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等因素的必要考虑则是残缺的。由此,核心自我实现可能性的意义、技能和乐趣三个来源便处于缺失状态,幼儿教师也就没有了幸福可言[9];也有学者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高度相关,二者均与幼儿教师的体验有着密切联系,由于工作量大、待遇低下等原因产生的职业倦怠心理必然会降低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1]67。

(六)提高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研究

针对以上原因,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解决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关键是坚持以人为本,要改善幼儿园内部管理模式,实行更加开放的民主管理;要改善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尽可能提高他们的待遇;还需要家长的信任、尊重以及社会的肯定。朱薇娜认为,对幼儿教师来说提高其教学成就感,创造性开展本职工作可以提升职业幸福感[6]47。徐浩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儿童获得幸福的关键是建立健康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建立教师与家长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换来彼此之间的支持,因此建立健康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和家园合作关系是幼儿教师获得幸福感的一个保障[4]111。谭友坤则认为,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课堂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的总结与反思,能让幼儿教师感受到成功带给她们的快乐与满足,激发幸福感的产生,从而实现在幸福中长久的专业成长[5]54。

三、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评价与展望

(一)进一步拓展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视角

从所收集的文献看,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为主,只有个别学者从管理学的角度或者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阐释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拓展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视角,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问题,提出更有效的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方法和策略。研究视角的不断创新,势必会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作更多的贡献。

(二)进一步扩大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范围

现有的研究文献基本上都是定位在公办幼儿教师,虽然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适用性,但还是不够的。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有公办的幼儿教师,同时还包括民办的幼儿教师和私人幼儿园教师,还要特殊教育的幼儿教师,他们都应该纳入研究的视域。同时,除了做一般性研究外,还应该做分层的深入研究,才能更全面地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学前教育的社会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前教育体系包含了多个社会主体。不仅仅有公办体制的幼儿园,更多的是利用社会资源的民办幼儿园和私人幼儿园;同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幼儿园占据着幼儿园市场中一个很大的份额,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城市公办幼儿园的教师,也应该把注意的目光放在农村的幼儿园教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园男教师日益增多,教师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针对公办幼儿园的教师与农村的幼儿园教师、城市的幼儿教师与农村的幼儿教师、女幼儿教师与男幼儿教师之间差异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更加丰富完善,更加适应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

(三)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理论研究

纵观我国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方面的研究文献,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实证研究,低层次的重复性研究较多,缺乏高层次的理论探讨。毋庸置疑,实证研究使研究更加精确,符合当前实际,但是理论研究的缺失容易导致该研究的先天不足,对未来不利。只有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进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问题。

加强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理论研究既是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学前教育理论教师的需要。要从理论上科学认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搞清楚职业幸福感影响幼儿教师发展的内在机制,要从理论高度分析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原因,才能提出有效的提升策略。重视理论层面的研究,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才能跃上新台阶。

总之,我国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还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在这个领域里耕耘探索,才能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谢蓉,曾向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2]蔡军.从缺失到回归:生命关怀下的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J].教育探索,2009,(5):92.

[3]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y Bulletin,1984, 95(3):545-575.

[4]徐浩.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科教导刊,2010,(3).

[5]谭友坤.以职业幸福感促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实现的视角[J].基础教育研究,2011,(9).

[6]朱薇娜.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2012,(9).

[7]胡芳芳,桑青松,吕静.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6):113.

[8]王艳芝,王欣,李彦牛.劳动合同关系和工作强度对幼儿教师领悟社会支持及心理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4):31.

[9]林丹.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背后——“生活方式”抑或“谋生手段”的教师职业观探讨[J].教师发展研究,2007:46.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南充 637009)

作者:张晶晶 李佳孝

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论文 篇2: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对策分析

摘 要: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着幼儿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投入以及幼儿的发展。适当的工作要求、充足的工作资源会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个体特征来看,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职称差异,职业认同以及应付方式等特征可以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通过减轻工作压力、丰富工作资源、塑造积极人格、增强职业认同、加强团队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关键词:幼儿教师; 职业幸福感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概念被人们所熟知,其中人们对幼儿教师在这方面的建设格外的重视。职业幸福感作为衡量幼儿教师在生活以及工作方面的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幼儿教师在工作上的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深入了解当前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可以为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教师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帮助我国更加完善学前教育方面的建设。

1.工作特征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工作特征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工作要求方面,其二是工作资源方面。在工作要求方面,给予幼儿教师一定的工作压力能够促进其在工作方面的态度,让幼儿教师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有效减少幼儿教师消极怠工的情况,使教育质量得到一定的保障,让家长能够更加安心的将孩子托付给幼儿教师,对于幼儿园的声誉也是一种有效的保证。幼儿教师积极应对工作也让人们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更加的认可,减少家长对幼儿教师和家庭保姆概念混淆的情況出现,使得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度能够有所提高。在工作资源方面,丰富的工作资源能够促进幼儿教师工作的顺利进行,帮助幼儿教师提升职业幸福感。奖金、福利以及荣誉等形式的工作资源能够推动幼儿教师更加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中,激励着幼儿教师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良好的工作氛围能够给予幼儿教师一定的安全感和关怀感,让幼儿教师感受到更多的正面情感,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更加主动的开展工作,同时也能够让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2.个体特征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个体间的特征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存在一定的影响。在职称差异方面,幼儿教师的等级评定直接影响着其职业幸福感,高职称的幼儿教师能够获得更多家长以及同事的认可,使得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得到提高,而对于职称等级为中和下的幼儿教师来说,其职业幸福感会相对较低。在职业认同方面,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可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继续从事该工作的主要动力,让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容易在工作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并且为自身带来工作上的成就感,从而促进幼儿教师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3.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对策

3.1严格控制师幼比例,减少工作量,提升幼教职业幸福感

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减少幼儿教师的工作量是必要的。当前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比例不对等,极大地增加了幼儿教师的工作量,这样不仅不能保证日常的教学质量,而且也会造成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下降,并且这也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之一。严格控制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比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幼儿教师的工作量,让幼儿教师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顾及到每一个孩子,大大提高孩子的安全指数,也让孩子能够得到更高质量的教学,使得家长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更加的满意,减少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的矛盾,从而更进一步增加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3.2改善工作条件,增加工作资源,提升幼教职业幸福感

工作条件的好坏影响着幼儿教师的工作心情,对于其职业幸福感具有一定的影响。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幼儿教师工作条件的改进,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关怀与理解,同时也应建立起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切实保护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让幼儿教师不再为其他的事情担忧,更加全心全意地投身到日常的工作中来,让孩子们能够接受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并且也让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更加的认可,增加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3.3塑造积极人格,提升幼教职业幸福感

幼儿教师在人格方面的塑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并且也是影响个人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之一。幼儿教师自发的去塑造与磨练自身的人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工作上的需求,能够更加激发自己在工作方面的能力,让幼儿教师喜欢自己的职业,从而有效增加职业的幸福感。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注重对于个人人格的磨练,能够让自己更加的享受幼儿教师职业的乐趣。

3.4提升职业认同,积极应对,增强幼教职业幸福感

对自身职业的认同,能够促进其在从事该职业时的幸福感。首先要让幼儿教师对该职业有正确的认识,端正其工作态度。其次将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与幼儿园的发展方向相统一,让幼儿教师阶段性的实现个人的工作目标,体现幼儿教师的职业价值。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加幼儿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可程度,同时能够更加促进幼儿教师在工作上的热情,增加其在职业上的幸福感。

3.5增进团队间的合作,提升幼教职业幸福感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需要以团队的方式来完成的,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很好完成的。幼儿教师要学会融入到团队中,以此来提升在工作方面的效率,同时也让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团队间的合作能够让工作变得更加井井有条,并且也更加明确了幼儿教师的工作目标,让每个人的价值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赛赛.不同出生年代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发展轨迹类型和特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2]陈秋珠;余一夫.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12):76-83

作者:葛圳基

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论文 篇3:

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研究①

[摘 要] 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影响教师的工作稳定性。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受到社会职业认同感较低、园所组织管理氛围不和谐、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等因素的影响,提出提高幼儿教师的准入机制;幼儿园园所营造合理的发展目标;幼儿教师主动提高职业幸福感认知水平等对策。

[关 键 词] 职业幸福感;职业认同;组织管理氛围

近年来,幼儿教师稳定性成为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问题,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关系幼儿教师的稳定性问题,本文将对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出相关对策。

一、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性

(一)影响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根据教育部2017年7月10日发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幼儿园比上年增加1.61万所,在园儿童(包括附设班)比上年增加149.03万人[1]。不断增长的幼儿园园所规模需要合格的幼儿教师群体,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二)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拥有职业幸福感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反之,教学质量提升缓慢甚至原地踏步。

(三)职业幸福感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

新入职幼儿教师正处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较低的职业幸福感使幼儿教师站在职业发展的门槛摇摆不定,必将影响其自身的职业发展。

二、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一)幼儿教师的社会职业认同感较低

从政策层面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则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过低的入职标准难以吸引高学历学前教育毕业生从事工作;从幼儿园层面来看,大量的民办幼儿园录用鱼龙混杂的社会人员为幼儿教师,进一步形成恶性多米诺骨牌效应;从社会认知层面来看,“保姆式”“阿姨式”社会教养心态导致幼儿教师社会职业认可度较低。较低的职业认同感相对应的产生较低的职业幸福感。

(二)园所组织管理氛围不和谐

在集权制教育管理理念下,幼儿教师的民主声音微乎其微。专制化管理使幼儿教师在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难以缓解工作情绪,进而消极怠工。园所组织管理在如何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快速提升教师的上岗角色转化方面等能力较薄弱[2],放任化教学培训管理的幼儿教师对职业前景充满忧患意识进一步削弱其职业幸福感。

(三)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

幼儿教师面对着3岁到6岁的学龄前幼儿,其生活自理能力尚在不断提高中,甚至在小班,幼儿大多在陌生环境中有退化表现。一方面要照顾幼儿的生活能力,另一方面需要进行正常教学工作。幼儿的认知能力参差不齐,造成幼儿教师教学工作单打独斗的授课内容难以吸引幼儿。教学中稍有异常表现都能引起幼儿集体的注意力转移。因而,幼儿教师处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教学常态,一天的工作也是满负荷运转。庞大的班级人数与教学问题的纷繁复杂影响着幼儿教师全心投入教研工作,无形中教研成为教师的工作负担,增加了工作强度。

三、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

(一)严格把控幼儿教师的准入机制

民办幼儿园的崛起中,幼儿教师的招聘机制出现很大漏洞。“保姆式”“阿姨式”幼儿教师,能干活不管是否有幼儿教师资格证都可以上岗,使毕业于正规学校,考取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员不能更好地认可自己的职业。因此,应把控正规的从业资格机制准入,提升职业幸福感。

(二)幼儿园园所营造合理的发展目标,培养幼儿教师的社会归属感

关注幼儿教师,为幼儿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营造和谐的幼儿园工作环境。建立好新老教师的帮扶工作,形成幼儿园独立特色的教学理念。不同层次幼儿教师设立发展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让幼儿教师明确、清晰地认识到幼儿教师职业的魅力,及其发展的平台,相信有较好归属感的幼儿教师也会受到感染,形成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理念。

(三)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坚定从事本职工作的信念

作为自己选择从事的教师行业的垫脚石专业,切勿好高骛远,应脚踏实地。秉着行行出状元的信念,每一个职业的发展都是历经数年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幼儿教师自身本着热爱自己的岗位,自身积极努力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具有饱满的热情从事本行业是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内化因素。

综上所述,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提高幼儿教育行业质量的关键因素,奠定幼儿教師职业群体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使幼儿感受教育幸福的源泉。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需要国家、社会、幼儿园及自身等多方面的协调和努力。

参考文献:

尚伟伟.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国培计划: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为例[J].当代教师教育,2015(2).

作者:闫瑞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教育游戏的幼儿教育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