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

2024-05-17

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精选十篇)

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 篇1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的解释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马克思则认为, “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时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 幸福感则是对这种生存状态的主观感受, 表现为精神获得满足。综合两种解释, 幸福可以理解为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 由于生活、境遇称心如意, 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满足, 而幸福感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以挖掘时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它是一种主观感受。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个体或群体在幼儿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教育情境中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职业理想、发挥潜能并伴随着自身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而获得的一种持续的身心愉悦体验。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 不但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的积极性, 还能促使幼儿教师以更良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幼教工作。由此可见, 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感到幸福, 不仅关系到幼儿教师的个人问题, 还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及幼儿教育本身意义的实现。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状况不但对维持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 而且有助于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提升幼儿教师工作生活质量, 增强幼儿园管理工作与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大量研究表明,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状况不容乐观。这一现状, 应该引起教师及幼儿园管理者的思考。现从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及如何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一) 社会因素———社会的认同程度。

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社会要求教师为人师表, 所以教师常常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 特别是幼儿教师。中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历史尽管有一百多年, 但直到现在, 在某些人的心目中, 幼儿园里带孩子只是母亲或保姆带孩子职能的一种替代和延伸, 外行人很难肯定幼儿保育与教育是一个特殊的专业领域, 很难认同其专业知识与技能, 即便是2012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 也对这种现状的缓解微乎其微, 这种误解使幼儿教师的专业形象面临长期的挑战。职业的神圣感和实际社会地位之间的反差, 不可避免地使幼儿教师产生内心的角色冲突, 丧失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 一方面学生年龄越小, 教师工作时数越长, 待遇越低, 社会地位越低, 另一方面学生年龄越大, 教师授课时数则越短, 待遇越高。幸福不是超越世俗的愉快和满足, 而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 幼儿教师的幸福也要有基本的物质条件作为保障。但目前在中小学教师工资大幅提高的情况下, 幼儿教师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反而普遍降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有相当部分的幼儿教师成为弱势群体, 陷入了生存困境, 其中反映出的问题令人深思。

(二) 幼儿园因素———园领导的赏识。

幼儿园的管理模式、领导对职工的态度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幼儿园管理模式包括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科学管理是一种规章制度管理, 属于刚性层面的管理;人本管理则是一种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出发的管理方式, 是一种柔性层面的管理。如果幼儿园管理完全采用科学管理, 管理者控制教师研究的自主权, 限制教师培训和进修的资格, 管理缺乏人性化, 幼儿教师就会产生强烈的被控制感觉, 缺乏心理自由, 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幼儿教师逐渐丧失职业幸福感。园领导对教师的态度会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领导的认可, 与其说是表扬, 不如说是肯定职工存在的社会价值。曾有教师说:“受到赏识的教师的笑容是甜蜜的, 不被理睬的教师的笑容是淡淡的, 受到指责和打击的教师的笑容是苦涩的。”毋庸置疑, 幼儿教师的成功道路上不可缺少赏识的鲜花, 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被赏识的心理需要, 当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到鼓舞和自信。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受到园领导肯定和支持的幼儿教师充满自信、情绪饱满、精神愉快。精神愉快就会产生十足的自信力量和强烈的发展欲望, 从而不断激励幼儿教师开拓进取, 创造业绩, 完善人格, 这个自身力量增长的过程就是幼儿教师享受职业幸福感的过程。

(三) 幼儿因素———幼儿的爱与关心。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幼儿, 是一群懵懵懂懂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幼儿的爱、幼儿的天真无邪是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来源。在师幼交往中, 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 孩子也以真诚的爱回报老师。对于教师的付出来说, 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 也是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有时, 孩子们的一句话、一个举动都能给幼儿教师带来快乐。一位教师曾说:“自从踏入幼儿教育这一行, 整日与孩子为伴, 心中时常为孩子而感动, 为他们的纯真, 为他们的热情。我努力地付出, 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教给孩子, 只为能在每天清晨听到他们甜甜的问候。”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 其中第三层次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要。部分幼儿教师当初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爱孩子和孩子的爱。但正是因为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幼儿, 是一个脆弱急需保护的群体, 从而给幼儿教师带来许多工作压力。

(四) 家长因素———家长的认可和肯定。

家长的评价、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家长的尊重与信任是幼儿教师工作质量的直接肯定者。在工作中,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牵动教师的心。家长的尊重与信任意味着相信教师的教育能力、人格力量, 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承认和报偿。这种被承认、认可的体验是一种幸福的体验。一位幼儿教师有这样的感受:“工作这么辛苦, 有幸福感, 因为家长对我特别的尊重。尤其是我们搞半日开放活动, 家长看到我们的工作后, 提出了赞扬和各种建议。老师做出什么事, 家长都记在心里, 过了许多年, 家长见到老师后还很客气。家长愿意跟我交流, 把我看做是可以信赖的人, 一位真正的老师。”但是, 有些家长要求苛刻, 期望过高, 只要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一点“问题”就要找老师和幼儿园负责。长此以往, 幼儿教师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认为自己成了家长的佣人、幼儿的保姆, 对工作失去热情, 渐渐丧失职业幸福感。

(五) 教师自身因素———自身的成就感。

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态度如何, 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是否有成功感, 这些都会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每一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价值, 拥有不同的视角关注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体验。古今中外的优秀教师及教育家把教育工作干得有滋有味, 似乎他们不是在“工作”, 而是在享受幸福、品味幸福, 像福禄贝尔、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等, 他们就认为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样, 工作才是享受, 而不是枷锁。一旦一位幼儿教师到了仅仅靠毅力工作, 将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 感觉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时, 那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只有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幼儿教育工作, 幼儿教师才能拥有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对于幼儿教师来说, 成功地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毛巾和水杯, 成功地组织好一堂语言活动课, 成功地探索出幼儿内心世界的奥秘, 成功地解决幼儿间的矛盾冲突, 内心都会无比快乐。伴随着教学的成功, 幼儿教师会觉得自己能胜任这项工作, 自己的工作有价值, 从而对工作产生满足感, 而职业幸福感来自职业的满足感。因此, 幼儿教师能否胜任工作影响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与否。

二、如何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一) 提高幼儿教师待遇, 完善职业保障机制。

长期以来, 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国拨经费仅占幼儿教育经费总数1.3%左右, 不但远远低于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投入, 而且远远低于对其他非义务教育的投入。现阶段, 幼儿教师待遇偏低的事实已被社会各界所认同。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明确政府职责要“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待遇与地位”。物质条件的需求是幼儿教师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因此, 回避教师的物质报酬、空谈教师神圣的奉献精神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足取的。

虽然没有文件规定幼儿教师的退休年龄, 但是其职业特点决定教师年龄是趋向于年轻化的。那么幼儿教师到了一定年龄出路在哪儿呢?目前许多教师自谋出路, 另一些转为保育员, 还有极少的一部分得到晋升、转到行政岗位。幼儿教师前途的不确定性使教师们认为这是一个并不稳定的工作, 容易产生焦虑。为了保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及优秀人才加入幼教事业, 国家必须着力完善幼儿教师的职业保障机制。有了一定的保障, 幼儿教师才能安心工作, 并为自己未来的目标不断努力钻研、提高素质, 获得良好的专业发展。

(二) 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幼儿园应完善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系统, 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幸福感。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从社会中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这些帮助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支持, 又包括无形的精神支持。西方学者从广义的角度把社会支持分为六种形式:物质帮助, 如提供金钱、实物等有形帮助;行为支持, 如分担劳动等;亲密的互动, 如倾听、表示尊重、关怀理解等;指导, 如提供建议、信息;反馈, 对他人的行为、思想和感受给予反馈;正面的社会互动, 即为了娱乐和放松而参与社会互动。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个体改善不良情绪, 缓解压力和焦虑, 对个体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社会支持可以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 降低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减轻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说, 如果个体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 再加上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压力就会缓解。反之, 如果个体不能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 且周围没有可以求助的社会支持系统, 就不能使压力得以释放, 从而使个体持续处于压力状态之下。因此, 幼儿教师如果能够借助一个可资求助的社会支持系统, 调控职业压力, 有助于幼儿教师压力的缓解, 从而提高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三) 加强幼儿园的内部管理, 营造和谐氛围。

应加强幼儿园内部管理, 实行开放的民主管理。幼儿园是教师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 它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因此, 要强化幼儿园的教育改革和管理改革, 提高教师幸福感的园内保障系统。首先, 要赋予幼儿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与更大的自由度。幼儿教师越来越多地参与幼儿园的决策, 教师也就拥有更多的自主权。鼓励幼儿教师在教学中的新见解, 并且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幼儿园决策的机会, 这样有助于激发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 从而使幼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其次, 正确合理地运用奖惩措施, 提高幼儿教师心理满意度。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 以区别幼儿教师的教学效果, 体现竞争精神, 这就要求幼儿园领导对教职工工作进行客观评价, 让每个教职工都及时了解自己工作的结果, 了解自己工作的成效, 并对好的行为、好的结果及时给予肯定奖励。另外, 还要为幼儿教师创设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在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 “行政作业”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和工作压力, 诸如各类检查、评比、排名, 一次次的比赛、周考、月考等, 使教师整天疲于奔波, 看似管理上的“效率主义”反而导致教师工作的无效率, 压抑了教师的创造性, 阻碍了教师的幸福感。在幼儿园管理中, 领导是否愿意倾听教师的心声、关心教师的生活、积极支持教师的研究、善意批评教师的不足、长远考虑教师的发展、定期组织教师的娱乐等问题, 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幼儿教师的幸福感。

(四) 为幼儿教师搭建多元化展示平台。

整个幼儿教师群体工作成就感的水平是比较低的, 可能因为幼儿教师的工作成就感一般都建立在他人认可的基础上, 特别是靠“获奖”这一途径。因此, 如何让不同特长的教师都有展示自己和获得奖励的机会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一个着力点。对幼儿教师来说, 可以通过提高教学成就感提升职业幸福感。教学中的成就感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的进步;二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带动下幼儿的成长和进步。特别是幼儿的变化更能给教师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 更能让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有价值、有意义。另外, 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外出进修学习或是参观考察, 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还可以幼儿园自身实践为基础, 通过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 以及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沟通、探讨和研究, 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来提高职业幸福感。

(五) 勤于学习, 充实自我。

教师应该多读书, 读书能够丰厚教师的底蕴。读书, 可以开发教师的智慧;读书, 可以增长教师的学识;读书, 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勤于学习, 充实自我, 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 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 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 必须从最基础做起, 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你不读《论语》, 不读陶行知, 不读杜威, 不读苏霍姆林斯基, 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多么神秘, 每个教师都可能成为非常有影响的教育家, 甚至可以走出国门, 享誉海外。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关键在于是否做一个有心人, 是否执著, 是否有恒心。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 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 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 他就越是把教师当做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 教师是无所不知的, 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 或回答让孩子不满足, 他们会非常失望, 如果经常出现这种状态势必会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教授告诉我们: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 教育智慧的源头, 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 更加远离浮躁, 从而让教师更有教育的智慧, 让教育更美丽。

教师比较好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是精力充沛、信心十足、情绪饱满、热力四射, 并真切地感受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认为有成就感。把幼儿教师从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中解放出来, 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快乐是幼儿园的重中之重, 全社会都需要为此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方红.浅析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教育导刊, 2006, 11.

[2]孟戡.提升职业幸福感促进新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农业考古, 2010, 8.

[3]王华.关注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消费导刊, 2007, 12:156-157.

[4]肖川.教育的力量.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8, 6:165.

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篇2

我是08年入职的教师,迄今为止已有三个年头。回顾这三年的教育生涯,忙碌而愉快。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在这个大家庭里留下了许多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足迹。任何工作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困难和矛盾出现,会有烦恼和不快产生,只有自己去寻找工作的乐趣,形成幼儿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才能在工作中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就像有人说的一样:“如果你把孩子看作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作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那么,如何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 首先,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待幼儿。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的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的接纳幼儿,教育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悦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作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做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记得有一次我上班,进门便看到大柜里有三个小点心,询问之下了解到这是早上宁宁带来的:"这是叔叔送给我的,想送给三位老师吃。”一时间我便感到盈溢的温暖。我抱着宁宁笑问:“为什么给老师吃点心啊?”一向顽皮活泼的宁宁却羞涩扭捏起来,小孩子那样天真而自然的模样,不仅是我工作的初衷,更是我对幼师职业的热爱。

班里的孩子们经常对老师有诸如此类的“示爱”,女孩子最常做的是画着公主之类的卡片。男孩子则是充分淋漓尽致的继续着他们活泼好动的特点,会拿出自己喜欢的各式小东西,或是植物大战僵尸的卡片放在老师的手心里。这些小小的礼物或许并不贵重,但却是每个孩子天真而浪漫的世界里,最最喜欢,最最贵重的。受到孩子们这样的礼物,每每都让我更爱,更爱我他们,更爱我的工作。

常把孩子比作精灵,天使,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天真的微笑、最纯洁的心灵。在他们面前常常会觉得我是那么幸运,给予了爱,却获得更多的爱,是他们让自己沉下心来变得更有耐心、有责任感;是他们让自己直到今天还可以天马行空的活在童话世界里感受最简单的快乐!

其次,要不断提升职业修养。

其一:树立奉献敬业的精神。这是为人师表的基本。奉献敬业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乐业、勤业、精业。其二:铸造为人师表的楷模。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的特殊要求。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成长、变化的孩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正所谓“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记得,一次在组织“愉快的游戏”绘画活动中,在孩子们都在安静的画着时,却有两个小朋友不知为什么事情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才知道,她们是为了对画面的背景涂什么颜色吵起来。一位小朋友认为,画面上的小孩穿的是黄衣服,涂绿色背景好看。另一个小朋友认为,涂红色才好看。我看到其他小朋友都“七嘴八舌”地说着,就决定先不插手这件事情,看看它们是怎样解决争执的。

于是出现了一幕有趣的现象。这两位小朋友因为争执不下,就问起身边的孩子来。小朋友就讨论起来。有的说,黄色配红色好看,有的认为,黄色配绿色也好看。这时,刘梓宸站起来说:“你们俩都画出来看谁的好看,不就知道谁说的对了吗?”于是,争吵的小朋友就画了起来。一会儿工夫就画好了,比一比都挺好看的。我见时机已到,我就拿着两幅画对小朋友们说,这两幅画呀,都挺好看的。一幅是红配黄,组成了一幅艳丽的美,另一幅是绿配黄,组成了和谐的美。孩子们一听,都立刻高兴地为她俩鼓起了掌。接着我又表扬了小朋友们,告诉他们以后有不同的意见,就应该用讨论的办法来解决。

从这一件事情中,我认识到,当幼儿之间有了争执时,教师完全可以让幼儿通过讨论甚至争论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勇于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要不停止吸纳新的知识,丰富知识底蕴。

读书,可以精彩一个教师的教育人生。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作为新教师要想使自己尽快成长,要想提升自己教育技能“内存”的质量,除了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之外,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先进的教育观,读书是最有效的手段,也是自我培训的一种重要方式。一些优秀教师之所以有高超的教育技巧,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补充他们知识的海洋是密不可分。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篇3

近几年,幼教领域掀起改制热潮对幼儿教师冲击颇大。在这些冲击下,幼儿教师的工作状况、心态、工作中的幸福感是否已经发生变化。了解幼儿教师是如何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和理解、实现和体悟自己的职业价值的,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状况的进一步研究,对幼儿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教师管理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以幼儿教师的工作实际为切入点,分析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以期寻找出有效措施,引导广大幼师走上幸福之路。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概念的界定

肖杰(2004)在《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思考》中指出教师职业幸福感就是以自身的标准对从事的教师工作产生的持续稳定的快乐体验。

刘次林(1999)和束从敏(2003)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潜能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尽管研究者对教师职业幸福感含义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方面都持肯定的态度,即它是可以被感受和测量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界定为幼儿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职业理想得以自由实现、潜能得到发挥并伴随自我成长所产生的持续的快乐体验。

二、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

束从敏、姚国荣(2003)通过深入访谈,发现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以下一些方面: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幼儿的天真无邪,教学中的成就感,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领导的支持和鼓励,工作中获得的发展和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对工作的正确认识和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从多个角度挖掘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

陈爱华从教龄出发探讨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认为工作一两年的新教师带着对工作的一份热情,他们的幸福源于对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工作三至五年的教师,有了一定经验积累,她们的幸福源于自己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五至十年的教师,往往带着初为人母的喜悦,更能理解幼儿,她们的幸福源于自己和幼儿的共同成长。工作十年以上的教师,各方面相对稳定,她们的幸福源于工作成就和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

三、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更是掀起了幼儿教育改革的新浪潮,其所带来的全新幼儿教育理念对每一个幼儿教师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繁重的教学任务、社会的期望,以及来自幼儿、家长、个人成长等多方面的压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师的身心状态和精神风貌,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幼儿教师在年龄上、婚姻状态上、教龄上、月收入上等维度上的差异各不相同。

据调查显示,至少一半的幼儿教师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是 10 个半小时以上,繁重的工作压力容易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对于处境原本就严峻的幼儿教师来讲,提高她们的职业幸福感,可以有效避免其产生职业倦怠感,保障幼教队伍的平稳发展。

四、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若干思考

(一)幼儿教师自身应强化自我成长的内驱力

教师的自身成长发展是必需的,一个不要求积极发展的教师不是一名称职的教师。那该怎么做呢?第一,正确认识压力的存在,合理排解和宣泄;第二,与周围的人融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三,幼儿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在专业成长中体验幸福;第四,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通过以上唤起幼儿教师对自身的反思,总结自己工作生活的意识。只有常常反思、总结自己的工作,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才能达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乐"的境界。

(二)幼儿园应搭建支持幼儿教师成长的平台

当前的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管理的精细化和工作标准的精细化,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等等,给幼儿教师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压力。当然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光靠教师自身的发展是不够的,还需要园内管理者的支持。相信当园所的管理更人性化时、管理者建立和改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时、同时健全合理的评价制度时,在这样“爱”的园所氛围中,最大程度地创造条件发挥每位教师的主体作用,帮助幼儿教师们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职业理想得以自由实现、潜能得到发挥,相信伴随教师们在这样的自我成长中能不断得到持续的快乐体验,其职业幸福感也会不断提升的。

(三)社会应营造支持和关心幼儿教师发展的环境

社会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爱心、热情,还要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家长对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社会声誉、教育质量、教学环境等也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幼儿教师还肩负着幼儿生理心理、社会性、创造性、动手能力等各方面发展的艰巨任务,而社会的种种要求都是必然影响着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如何帮助幼儿教师不断成长发展,不单单是园方管理者的任务,这也缺少不了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可以通过发挥行政干预、提高薪酬待遇、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等方法,引起大家对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的关注,从而提升教师生命质量,最终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做智慧教师 篇4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最好方法, 就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帮助教师找准自己的位置, 实现自身价值, 获得成功的体验。工作中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做法。

一、心怀梦想, 成就理想人生

陶继新老师曾经说过:“有梦的人生才是幸福且充实的人生, 有梦的人生才是幸福且快乐的人生。”一旦成为这样的老师, 教育对他来说不是牺牲, 而是享受;不是重复, 而是创造。因此, 要引导教师心怀梦想, 明确个人的奋斗目标, 这样才能快速成长起来。

实践中, 我们在充分尊重教师个人发展意愿的基础上, 向全体教师描绘学校、教师共同发展的愿景, 使学校的文化理念、目标规划能转化为教师的共识, 唤起全体教师的使命感, 从而达到教师的个人愿景与学校愿景相一致。同时引领教师确立实现自身发展的最佳位置, 然后制订出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切实可行的“个人发展计划”。制订个人发展计划, 既有长远的规划, 也有短期的计划, 使每一位教师能够明确长短期目标, 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二、培育爱心, 成就激情人生

“教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 它需要教师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一颗童心, 富有激情。激情不老, 应该成为每一个幸福教师重要的追求。

激情离不开爱心, 有爱心就会在事业上非常投入, 热爱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工作。那么什么是爱心?曾记得一位专家这样讲过:“我坦然地接受你的一切, 这就是爱。”爱心是不需要回报的, 也可理解为爱应该是单向的, 它意味着“我愿意这样做”。因此, 爱心需要有勇气来承担。随着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逐步加深, 做一名有爱心的教师越来越难。这种“瓶颈”状态往往是问题关键的所在, 因此, 学校必须想办法, 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多角度培养教师的爱心, 让教师主动地爱学生, 精心呵护每一个学生成长。实践中我们发现, 教师爱心问题要解决, 关键是打开教师的思想症结, 只要老师们从思想上想通了, 言行举止就会做到“爱字打头”。反之, 如果教师的思想意识不到位, 即使学校提再多的口号、组织再多的培训, 也无济于事。

解决思想问题, 我认为首先要发挥校长的榜样作用。校长要做到生活上关心教师、工作中帮助教师、平日里亲近教师……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的行为。其次, 要巧妙处理出现的问题。面对教师与学生、家长发生的冲突, 学校要帮助教师分析原因, 想解决办法, 耐心地与家长沟通……让教师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心与帮助。第三, 在教师中开展“一颗诚心给他人”的活动。真诚相待, 一定会换来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满意。同时要树立师德榜样, 大力表彰爱学生的典范, 营造学典范的良好氛围。充满爱心的教师是有魅力的, 即使长得并不漂亮, 也依然会深深地吸引学生。有了学生的喜爱与崇拜, 教师怎么会出现倦怠感呢?

三、善于读书, 成就智慧人生

在一个社会中发展好的人, 一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人, 一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不论在什么岗位, 如果他不能够不断地学习、补充知识, 不能够从书本中获得新的生命, 他一定就会显得苍老, 就会出现职业的倦怠。所以说, 教师职业的倦怠最深厚的根源就是不再学习了, 不再读书了。

为了引导教师热爱读书, 把读书当做一种生活方式, 当做一种生活习惯, 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

一是校长荐读, 引领发展方向。校长定期向全校教师推荐优秀文章, 内容包括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师德师风建设、班级管理等各方面。每篇被推荐的文章后面都附上简短深刻的“校长读后启示”, 引领学校发展方向。

二是专家引读, 拓展读书深度。学校适时聘请专家学者为“文化大使”来校指导, 引领教师深入读书。谈读书、论书事, 畅谈读书与人生、读书与事业的关系, 并就怎样读书、读哪些书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提出具有深刻启示意义的见解和观点。

三是骨干领读, 发挥示范作用。学校实施每月一次教师领读。制订教师领读时间安排表, 确定领读内容、人员、时间。主要以一位教师领读, 大家共学, 交流体会的形式开展, 由原来的预约式互动交流, 逐步转变为自发式互动交流。

四是带题阅读, 促进自主学习。引导教师自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读书活动与教科研活动二者有机结合, 有意识地用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自觉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使教师在个性化自读中完善自我, 充实自我。

五是文摘导读, 品味书中精华。通过“文摘导读”形式引领教师阅读《教育文摘》;为促进办公室读书文化的建设, 举办“办公室读书沙龙”。以每一个教研组为单位成立读书活动小组, 教研组长为本组的读书活动责任人, 每次有针对性地向教师们推荐《教育文摘》中某一期的文章。读书小组成员在全面通读的基础上, 明确分工, 从理论、实践、感受、困惑等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解读、交流、展示, 促使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有效地落实了《教育文摘》的阅读目标。读书小组于每月最后一个周五把本组在本月读书情况较好的教师推荐上来。学校根据推荐情况组织有关的教师利用周三下午教师会面向全体人员开展读书沙龙活动, 及时总结经验, 全面推广。

六是“书吧”悦读, 愉悦教师身心。继续发挥悦读“书吧”的作用, 使教师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读书, 让教师把读书当做休闲, 把读书当做享受, 成为生活、工作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七是博客共读, 传递分享快乐。继续以区教体局信息网和学校信息网上的教师博客为主阵地, 学校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 鼓励教师在博客中抒写读书心得、教学体会、生活感悟, 以真诚的沟通与交流, 与其他教师建立心灵的联系, 以满足教师思想沟通和文化休闲的需要。教师在博客中感受着读书带来的喜悦, 感受着新兴文化的熏陶, 畅游在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里, 放飞心中的无限畅想, 耕耘着心灵的园地。

八是书友伴读, 掀起读书热潮。学校继续以青年教师组成的“青年自主发展研究会”为载体, 开展每月一次的沙龙式阅读交流活动。每个月研究会成员带上自己喜欢的书向同伴推荐和分享, 大家一同研读这些书籍, 感兴趣的书籍可以带回去细细品读, 浓浓的书情弥漫在书友之间。

九是成果展读, 搭建书香平台。学校借助读书沙龙、百家讲坛、读书节、读书经验介绍、专题讨论会、演讲辩论、教师博客展示等形式, 为老师搭建展示读书成果的舞台。在教师中开展读书明星、优秀读书沙龙和有关读书征文评选活动, 设立“书香教师奖励基金”, 为读书活动的推广和深入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

四、关注细节, 成就快乐人生

这里所说的细节, 并不是单指某些事情或工作的细微之处, 而是指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心的工作”。只要用心, 就会看到细节, 看到细节背后事物的内在联系, 从而把工作做好, 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工作中要引导教师善于观察事物, 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跟进。教师要重点处理好课堂上的细节、作业中的细节、安全方面的细节、家校沟通方面的细节、关心学生方面的细节。可以说, 幸福的教师眼中有物、眼中有事、眼中有人、眼中有活, 并且能够做到用眼睛表达、用眼睛说话, 随时发现学生与家长欲言又止的问题, 提前看到学生与家长的下一步要求、打算, 把问题解决在学生与家长提出要求之前。

我们鼓励教师做到:一是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去教育孩子, 因为这种时候, 很容易把自己的糟糕情绪不经意间发泄到孩子身上;二是努力营造快乐的、鼓励性的环境气氛, 让孩子们有自我价值的实现感和成就感;三是努力做一个宽容、乐观、快乐的人, 因为一个宽容、快乐的人将更容易看到孩子的优点, 而一个不宽容、快乐的人则更容易看到孩子的缺点。

五、学会生活, 成就美丽人生

教师工作千头万绪, 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 事事都要操心, 因此, 要引导教师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工作, 不要老想着工作的忙碌和辛苦, 要树立“留一点时间给生活, 留一点生活给自己”的观念, 学会生活, 享受生活。

业余生活中最好的是丰富的文化生活, 它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 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么忙, 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 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 学一点浪漫, 多一点情调。因此, 我们组织教师课余时间参加文体活动, 练字、做运动;带领青年团员教师外出实践;利用寒暑假, 组织教师游历名川大山, 彻底放松身心。“智者乐山, 仁者乐水”, 让教师把工作上的事情暂时抛在脑后, 尽情地徜徉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之间。同时, 我们还提倡教师休闲时间养养花, 种种草, 看看电视, 了解外面的世界, 与电视剧中的角色一起喜怒哀乐等等。

祝愿所有的教师都徜徉在幸福的海洋里, 成就个人的智慧人生!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分析论文 篇5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概述

对于幸福的定义,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解释。陈艳华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刘次林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随着对幸福感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幸福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它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持续的、快乐的幸福体验。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其职业幸福感则是指在其教育工作中,通过努力,潜能得到发挥,自身和谐发展,教育理想得以实现,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持续的快乐的情绪体验。

二、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本文采用问卷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过程,对赤峰市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经过分析,提出了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层取样的方法,在赤峰市区随机抽取六所幼儿园,从办园性质来看,政府级别幼儿园三所,企业性质幼儿园一所,民办幼儿园两所。在六所幼儿园中,省级类幼儿园一所,市级类幼儿园三所,一般幼儿园两所。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在本研究样本中,来自市级幼儿园的教师共3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1%;来自政府性质幼儿园的教师共5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5.5%。从调查对象所在单位级别来看,市级幼儿园教师所占比例大,因为他们更具有群体代表性;所抽取幼儿园样本中的幼儿教师多集中在政府级别、民办性质的幼儿园里,因为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政府性质的幼儿园仍然是幼儿园的`主体,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民办性质的幼儿园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股新的力量。

(二)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的调查分析。

1.工龄与职业幸福感。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其工龄长短没有显著关系。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经常能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比例在上升,但仍然没有超过一半,总能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比例有所增加,说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工龄没有显著关系。对于工龄不同的幼儿教师,体验到幸福感的时间会有所不同。有的幼儿教师在刚参加工作时就能体验到幸福感,有的幼儿教师则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适应了工作环境,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后才有幸福的感觉,而有的幼儿教师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体验到幸福感。

2.幼儿园级别与职业幸福感。

数据分析显示,在自治区一类幼儿园中,经常能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在市一类幼儿园工作的教师;在一般幼儿园中,偶尔能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比例达到71%,明显高于其他两类幼儿园教师所占比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级别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幼儿园的级别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总体上来说,教师所在幼儿园级别越高,其越能体验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而在级别较低的幼儿园工作的幼儿教师,其职业幸福感较低。

3.工作成就感与职业幸福感。

结合以往研究和本次调查研究可知,目前,赤峰市幼儿教师的工作成就感现状值得深思。在调查中发现,有一半的教师在工作中只是偶尔能体验到成就感,经常能体验到成就感的教师只占13.3%,这说明整个幼儿教师群体工作成就感的水平是比较低的。幼儿教师工作中的成就感对其幸福体验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成就感高的教师其职业幸福感较高,而低成就感的教师只体验到较少的职业幸福感。

4.人际关系氛围与职业幸福感。

经过调查可知,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体验与其所处环境的人际关系氛围有很大的关系,其职业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能经常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比例占57.4%,有超过60%的调查者只是偶尔能体验到幸福感。在调查中,大部分的幼儿教师为女性,觉得自己的工作环境十分和谐的幼儿教师所占比例极小。幼儿教师中男、女比例的失调不仅对幼儿的成长有负面影响,而且也不利于幼儿园和谐人际关系氛围的形成。调查结果显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幼儿教师愉快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也会影响幼儿教师对幸福感的体验。

5.社会地位与职业幸福感。

虽然本次研究中被试样本主要集中于公办幼儿园、市级类幼儿园,但数据显示,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还是比较低的,从总体上来看,有超过一半的调查者选择了“等级在5级以下”(级别越高,说明社会地位越高)。幼儿教师体验到的他人眼中的幼儿教师群体社会地位主要集中于4、5、6级别,并且有超过80%的调查者选择“在4级以下”。相关研究已经证明,社会地位与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提高其职业幸福感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激发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利于赤峰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和谐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一)完善教育管理制度,为幼儿教师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相对于发达城市来说,赤峰市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较缓慢,但总体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作为新一批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建设地区,决策者要从幼儿教师的切身实际出发,寻找改革的突破口,调动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改革合理化、科学化、统一化,以幼儿教师为本,进行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在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基础上,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提升私立、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二)关注幼儿教师,为幼儿教师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好的环境造就好的心态。社会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协同运作,尽可能地为幼儿教师营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针对赤峰市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应鼓励社区幼儿教育的发展,使更多适龄儿童就近入园,提高城市的幼儿入园率,给更多从事幼儿教育的年轻教师提供就业机会,使其感受到幼儿教育的快乐和幸福感。幼儿园管理者应为幼儿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积极借鉴、学习其他地区的优秀改革成果,使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感受到幸福感。

(三)鼓励幼儿教师,为幼儿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

幼儿园是集聚人才的大舞台,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要尊重、信任幼儿教师,确立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的主体地位,为幼儿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合适的契机,通过社会和幼儿园管理者的共同努力,逐步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增强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篇6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教师感受幸福的关键。一个充满尊重、和谐、关爱的工作环境更能让教师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和精神上的快乐。我们的实践与体会是:

(一)尊重教师,增强其自信心

尊重教师,视教师为朋友,注意聆听他们心底的声音。每当幼儿园重大决策出台前,我们总是先做调查,了解、掌握大多数老师的心态和想法,并把领导为什么这样做的指导思想与理由和教师沟通,全面分析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本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之处,然后提出总体目标和操作思路。例如:我园的《教师职称评聘细则》的出台是在听取不同年龄层次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第一稿,再下发到每一位教师手中广泛征求每一位教师意见。正式出台文件时,尽量照顾到不同意见,让老师们看到自己的提案成为全园工作的一部分,大家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增强了自信心与主人翁意识,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关爱教师,让其感受集体温暖

教师的幸福需要社会的认可、家人的温暖,更需要领导去关注、去创造。因此,我园注重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努力营造一个家庭式的氛围,例如:教师家有喜事我们会送去祝福;教师遭遇挫折我们及时送去关怀和慰问。每年的元旦、“三八”节,我们组织全园教师聚会、聚餐,营造一种其乐融融的家庭式氛围。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教师们真正感受到了幼儿园集体的温暖,从内心对幼儿园产生一种归属感,也进一步增进了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从而感受到教育不只是牺牲,也还有享受,工作不只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最阳光的事业。

(三)激励教师,永葆童心

幼儿教育是需要激情的事业,孩子是在玩乐中成长的,它要求教师也要有一种激情,也应该是一个爱玩、会玩的大孩子。这种激情的保持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份年轻的心态。幼儿园经常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如娱乐、旅游等活动,有利于教师保持年轻的心态。我园每年元旦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一些成人游戏活动,同时还玩一些孩子们玩的游戏,如“毛毛虫”、“击鼓传花”、“猜猜我是谁”等游戏,教师们在玩游戏时的开心与快乐俨然就是一个大孩子。每当这时教师内心被轻松的、美好的东西充盈着,平常的繁琐与烦恼抛在脑后,从而激发教师们更加热爱自己,热爱孩子、热爱生活。

二、打造学习型团队,开阔视野、舒展心灵

实践证明,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博大的胸襟、开阔的视野,才能很好地感悟幸福的真谛。为此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学习型团队。

(一)聆听窗外声音,开阔专业视野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大学需要大师支撑,中学、小学需要大师,幼儿园也同样需要大师。没有大师,就得“以大师为友”,向大师靠近,聆听名家、名师的声音。从2007年起,我园多次邀请南京师大的张曦教授、华东师大的姜勇教授和北京师大的木子杨老师来园传授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同时我园还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到杭州、南京、上海、合肥聆听名家、名师的理论讲座,实地观摩名师的教学活动。尤其观摩了上海名师应彩云老师的“好听的声音”、“幸福的大桌子”等活动后,让老师们受到震撼,感叹“原来幼儿园老师可以做得这样开心”。这让老师们换一种心情、换一种思维去重新审视和面对自己的教师职业。与名家、名师零距离,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眼前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在我们的思维中注入一汪潺潺而流的活水。

(二)读书学习,修身养性

世界级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教师要获得自身的发展,必须要多读书,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推动自己的专业发展,实现自己的积极主体价值。

1.读专业书籍,提升理论修养

繁杂、琐碎的保教工作,导致教师的理论视野相对狭隘,因此,积极组织营造读书的氛围,以帮助教师掌握教育理论,丰富文化知识十分必要。我们每学期向教师推荐一部分专业书籍,供大家阅读,如《陶行知教育思想集》、《做个反思型教师》、《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等。“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我们的理论视野大大开阔;读书,让我们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

2.读文学书籍,舒展心灵

我们在提倡教师阅读专业书箱的同时,还鼓励和推荐教师阅读一些非专业的有品位的书籍杂志,如《德胜员工手册》、《沟通的技巧》等,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吸引了每一位教师,使教师们领悟到保教工作中要多关注细节,要注重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我们还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全园教师在一起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共同分享感悟、收获,大家一起品读这样的话:“幸福不在于你得到的多,而在于你计较的少”“让别人因我而幸福”等经典感悟。读书交流让全园教师的思想火花得到碰撞,心灵得到了充盈舒展,精神得到了升华。

三、深化课题研究,让教师体验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通过聆听窗外声音和理论学习后,我们确立了以“同课异构”为载体,多种教研形式并举的园本教研,几年来园本教研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在创新,教研主题不断在深化,在这个过程中让教师享受了创造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在对“同课异构”教研形式进行了两年多的探索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我们申报了《同课异构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课题。课题得到了县教研室专家的充分肯定,在他们的指导下,两年来我们在分年级组的子课题研究中,老师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教学技能在逐步娴熟,教育理念在逐步更新,由最初只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转变为关注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师幼情感交流等。在此基础上,2011年我们开展了同一主题“我爱……”在不同年龄班不同学科进行架构。小、中、大班年级组分别选取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子课题,如小班“我爱我家”、中班“我爱幼儿园”、大班“我爱家乡”等,没有现成的活动方案,完全是生成课程,对教师来说,富有很大的挑战性。课题一确定,全园老师立刻行动起来,查资料,搜素材、定方案。每位教师先在年级组进行小组研课。由于选择的课题来自于幼儿熟悉的生活,又经过老师根据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和兴趣点进行精心研磨,每一次活动孩子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看到孩子们学得那么开心、有趣,老师们心头充满着无限的满足与幸福!作为园长的我也很有成就感。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篇7

一、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师最大的幸福

人生于世上, 金钱、地位、权力并不能让人产生长久的幸福感, 唯有能帮助有需要的人, 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才能真正地得到幸福。教师就是一份要不断给予别人帮助的工作,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自学生的健康成长。毋庸置疑, 教师工作比较繁琐, 压力很大, 但是, 教师工作更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教育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当孩子在你的帮助下, 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目标, 你不幸福吗?当无知、调皮的孩子在你的教育下, 变得彬彬有礼, 你不幸福吗?当你千辛万苦的, 挽救了一个边缘少年, 你不幸福吗?当孩子取得成绩时, 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孩子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幸福。一个个懵懂的小孩, 在自己的精心培育下, 健康成长, 成长为一个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那种自豪、快乐、幸福的感觉, 瞬间就能使人忘记所有的辛苦。

二、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保障

只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却没有教育学生的能力, 教师也很难有职业幸福感。教师教育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强弱。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 有条不紊地处理好日常工作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础。

科尔伯格对儿童品德发展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 其提出的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能很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主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合理的推理方式,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教师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正处于成长期的学生的心智并不成熟, 若教师对学生进行限制, 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抗。若处理不好, 就会严重地挫伤教师的自尊心。前辈的研究告诉我们, 要想更好地和学生相处, 就要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我知道他喜欢什么吗?

我知道他喜欢的理由吗?

我知道他喜欢的东西的内容吗?

他喜欢的东西真的一无是处吗?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 我们要自问:

这件事你感觉怎么样?

你想要怎样?

你自己能做些什么吗?

上述的思考, 能更好地帮助老师了解学生, 对学生的尊重、宽容、理解, 非常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三、良好的心态能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有人曾这样形容教师的工作状态:上课时要竭尽全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是导演, 又是演员;教育学生, 是心理专家, 又是德育专家;学校体艺节, 是陪练、是艺术总监、是后勤部长;学校班容班貌检查, 是工头、是监工、是工匠;学生外出活动, 是领队、是导游、是保姆, 面对如此琐碎的工作,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该从何而来呢?

幸福感源于好的心态, 要接受现实, 学着悦纳自己, 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投入工作, 不断努力, 追求卓越。这里的接受现实不是满足现状, 悦纳自我也不是不图发展, 心怀感恩不是安心享受, 追求卓越才是目标要求。

幸福大门的钥匙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看你能否攥紧;快乐的生活就在我们面前, 看你如何选择。作为老师, 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去埋怨和指责, 不妨试着用“享受”的心态来看待我们的职业, 享受教育的过程, 才能享受每一天。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 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 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 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 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 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 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

浅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篇8

关键词:教师职业幸福感,教师,幸福感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简析

所谓职业, 就是“个性的发挥, 任务的实现和维持生活的连续性的人类活动”。教师职业幸福感则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和谐发展, 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教师职业具有其本身内在的特殊性。就职业主体而言, 教师是脑力劳动者, 既具有物质需求, 又具有精神需求。就工作对象而言, 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的心理和灵魂;就职业实践方式而言, 教育在本质上是交往, 教师的幸福离不开学生的幸福;就劳动结果而言, 教师职业的成效表现为学生身心的发展, 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二、教师职业幸福的特征

(一)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

人只有在其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能生存下来, 在当前社会条件下, 劳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在这一点上, 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具有共性;但仅仅物质欲望的满足, 绝不是幸福。教师有被尊重的需要、自主发展的需要, 其职业理想的实现所带给主体的幸福体验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二)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社会性和个人性的统一

一方面, 在社会的需要中教师职业获得其存在意义, 同时, 在社会的尊重与理解中实现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另一方面, 教师职业的幸福又与个人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等因素紧密联系并影响着主体能否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

(三)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过程性与结果性的统一

教育的交往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幸福必然具有过程性, 师生之间的对话和情感交流过程就是教师职业意义的实现过程, 离开教学过程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职业幸福都与职业成就感紧密联系, 教师职业幸福感离不开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全面发展, 教师职业成就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职业的幸福水平。

(四)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幸福体验作为主体的积极心理感受, 必然受到主体心理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个体对待同一认知对象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 教师的职业幸福必然受到主体职业认同和价值观的影响;但任何主观体验都是客观对象的反映, 都与一定的社会环境有着必然联系, 教师的职业幸福必然同一定的社会条件和职业环境密切相关。

三、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

(一) 学校管理要以教师为本

1. 建立奖惩与发展兼顾的评价机制

教师评价要以“注重发展”为评价的指导方向, 对每位教师的评价应是基于其现有水平, 对工作的态度和未来的发展需求及其可能性展开的。在学校发展的总目标下, 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 依据评价提供的信息不断激起教师自我发展、完善的需求, 并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机会, 从而不断提升教师履行职责的能力, 以达到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和学校双向发展的目的。

2. 积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学校管理者要关心和支持教师。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对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公正, 减少教师间的不良竞争, 减轻教师压力。要为教师提供适宜的工作条件和学习环境, 积极开展学校文化建设, 组织教职工开展健康娱乐活动, 为教师休闲放松创造机会和平台。要切实改善教师的福利。提高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 使教师无后顾之忧, 能安心的从事教学工作。此外, 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面向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 帮助教师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 掌握心理健康调适的技能, 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维护能力。

(二) 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1. 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政府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 保障教师的权益。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 也应当是国家对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员的一种补偿。在市场失灵时, 必须需要政府的干预, 必须用财政这种国家强制手段保证教师的工资待遇达到与其工作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基本相适应的地步。为了保障教师的权益,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如《教师法》《教育法》等, 为教师权益的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如挪用教育经费、拖欠教师工资等现象, 而教师作为行政管理的相对人, 处于弱势地位, 权益难以得到很好的维护。所以, 要加大执行力度。切实保障教师的权益。

2. 要对教师持合理的期望

长期以来, 人们过于注重教师的社会价值, 忽视了教师也是一个人, 有喜怒哀乐, 也存在着缺点, 教师首先是一个人, 其后才是教师。尤其是在现阶段, 教师作为一个整体, 无论是学历水平还是敬业精神以及教师作用赖以发挥的基本条件还远远达不到现实教育的需要, 更达不到未来教育的要求。面对这样的现实, 我们的期望过高, 失望也就越大。同时, 过高的期望也会对教师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心理健康。所以, 社会大众、家长、学生应对教师持合理的期望, 首先将教师看作一个普通的人, 其次才是教师, 要允许教师犯错误, 要以一种宽大的胸怀包容和爱护他们。此外, 教师本人也要对教师职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

参考文献

[1]涂元林.谈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J].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006.

[2]姜艳.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 (上半月综合版) , 2008.

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 篇9

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的个性特征, 会提供给个体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正能量。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教师心理资本、主观幸福感以及情绪劳动策略之间的相关关系, 并探讨情绪劳动可能存在的中介作用机制。

一、理论背景及研究假设

1. 国内幼教工作发展现状

目前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据了解本次所选取的调查对象启东市的幼儿教师编制是严重短缺, 影响了学前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幼儿教师面临的是高情感投入的工作, 是专业性的服务行业。以往的研究对幼教工作者的关注度不高, 所以本文有针对性的探讨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在心理资本以及职业幸福感之间的调节效应, 更加有效的提高幼教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2. 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

心理资本是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心理学从发展的初期就肩负着三项重要使命:治疗心理疾病、帮助心理健康的人变得更加快乐以及挖掘人的潜能。这些积极心理能力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心理资本对员工的积极态度、行为和工作绩效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员工的消极态度、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所以暂且假设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职业幸福感是主观幸福感在职场中的体现, 是指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评价。所谓的职业幸福感就是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和较低的离职意愿, 较多的积极情感和较少的消极情感。是否拥有职业幸福感, 既是对企业的满意程度、忠诚度的体现, 又是个人生活质量的一个衡量, 自身价值实现的一种表现。

本研究以幼儿教师为样本, 探索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深入探讨员工职业幸福感与离职意向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3. 情绪劳动在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注:主观幸福感=z工作满意度+z积极情绪-z消极情绪

注:*表示p<0.01.

从人际交往的角度出发, 认为情绪劳动是员工为了表达组织要求的情绪, 而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进行的努力、计划和控制的行为。心理资本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影响职业幸福感。首先, 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能直接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情绪和满意度;其次, 心理资本能减小消极结果以提高职业幸福感。当员工觉察到工作资源以及自身能力和未来发展无法满足工作需求时, 不良的情绪便会产生, 从而引起情绪失调或者情绪耗竭。

因此, 本研究假设心理资本一方面可以通过其积极心理状态来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负面情绪或调整情绪来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即情绪劳动在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

抽取启东市5所市区直属幼儿园的360名幼儿教师 (包括120名保育员) 为调查对象, 采取互联网微信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283份, 有效回收率为78.6%。

2. 测量指标

⑴心理资本。本文采用弗雷德·卢森斯等著的《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中的心理资本问卷, 它是由李超平翻译并修订的, 对问卷中的部分词语进行微调整, 例如将“供应商、客户”改成“学生、家长”, 将“公司”改成“学校”, 从而使得这份心理资本的问卷符合幼儿教师这个研究样本。该问卷总共包含24个题目, 采用里克特6点评分形式, 1表示非常不同意依次类推到6表示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示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各维度分量表在本研究中的α系数为0.812、0.83、0.73和0.64, 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8, 信度良好。

⑵职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通过测量工作满意度量表与积极消极情绪量表得到。工作满意度量表是由斯佩克特编制的, 它通过36道题描述了工作的九个方面 (每个方面4道题) 。采用李克特6点量表作答。其中1=非常不同意依此类推到6=非常同意。所得项目相加, 得分越高代表工作满意度越高, 本研究中SWJS的α系数为0.85, 信度良好。

⑶情绪劳动。情绪劳动策略量表包括14个项目, 分属3个量表:1-3项自然行为、4-7项深层行为、8-14项表层行为。为了适用于本次调查的样本, 将量表进行微调整, 比如将量表中的“顾客”改成“小孩”。该量表采用5点评分, 从“极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分值依次从1-5, 得分越高, 表明越应该采用该情绪劳动策略。本研究中, 整体量表α系数为0.86, 分量表中自然行为、深层行为和表层行为的α系数分别为0.91、0.83、0.87。

3. 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管理, 并使用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统计和分析。

三、数据结果与分析

1. 心理资本、情绪劳动与职业幸福感的描述统计

本研究对各变量以及各变量内部各维度进行描述统计, 结果见表1。

可知, 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均值达到4.46±0.59, 表明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较高。幼儿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均值为4.14±0.97, 表明幼教的工作满意度较高, 且调查显示幼儿教师群体在工作中显示较多的积极情绪 (2.88±0.79) , 更少的消极情绪 (1.73±0.73) , t=19.23, p<0.001。并进一步使用多元方差分析心理资本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男性幼儿教师的希望维度得分低于女性幼儿教师 (男教师4.17±0.81;女教师4.43±0.72) , 男性幼儿教师的效能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女性教师 (男教师4.48±0.63;女教师4.68±0.71) 。

这说明在学前教育这个行业, 女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更有信心, 在遇到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 女教师更有自信去克服困难。在对工作满意度的统计中, 有编制的幼教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无编制的员工, 教龄低于10年的积极情绪大大高于消极情绪, 而拥有10年以上教龄的幼教的消极情绪则略高于积极情绪, 这与工作年限以及情绪倦怠有关。另外, 结果显示工作满意度和情绪劳动在学历方面的影响并不大。

2. 心理资本、情绪劳动与职业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探讨心理资本、情绪劳动、职业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见表2。本文假设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与消极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 与积极情绪存在显著正相关。

3. 探究情绪劳动在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

通过上述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 (SEM) 对心理资本影响职业幸福感的机制进行考查, 并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估计与检验。本文将心理资本各维度定义为自变量, 将职业幸福感的各因素定义为因变量。本研究结构方程的拟合指数为NFI=0.91, CFI=0.93, IFI=0.91, RMSEA=0.08, 表明该模型的整体拟合度较好。

通过对该模型参数估计的考察可知, 模型中的路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 如图一。

可知, 心理资本对职业幸福感的直接效应十分显著, 心理资本指向情绪劳动的路径系数尤为显著, 且情绪劳动指向职业幸福感的路径系数也显著。说明情绪劳动作为一种心理加工方式对心理资本和职业幸福感的中介作用是显著的。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对心理资本的研究报告显示, 幼儿教师整体的心理资本水平较高, 女性幼儿教师的水平高于男性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这个特殊的领域, 工作者需要强烈的服务意识, 男性幼儿教师的发展对于学前教育这个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男性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针对目前男性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普遍比较低的现象, 提出几点核心主张:1、从生源招生培养和就业实现一体化的免费教育。2、主张男性幼儿教师架构“自我支持, 自我建构”的理念。。3、允许男性幼儿教师兼职和聘请兼职的男性幼儿教师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4、社会理解鼓励男性幼儿教师, , 提供尊重男性幼儿教师的良好社会氛围。

本研究还考察了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进行情绪劳动, 对孩子保持微笑以及耐心引导。对于她们而言, 情绪劳动体现了不可小视的价值, 积极情绪保证了工作正常有效的开展, 也是自身职业发展的基础。幼儿教师能够有效的表达出积极情绪并赢得学生家长的认可, 是对自我能力的一种展现, 用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

当然, 情绪劳动给幼儿教师的工作带来诸多裨益的同时, 也会起相反的作用, 如工作倦怠, 产生工作压力以及负面情绪。工作内容的重复枯燥性以及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容易产生压力, 导致负面情绪。所以校方以及社会都应该重视起来, 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 并且开设多样化的课程, 使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 这样能有效的维持幼儿教师本身的教学激情。

本文研究的结果表明, 心理资本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正是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个方面同时进行的:一方面心理资本能提高个体的内部工作激情、工作活力、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职业幸福感;另一方面心理资本能通过降低个体的消极情绪所带来的工作压力, 从而提高职业幸福感。

摘要:抽取启东市属5所幼儿园的360名幼儿教育工作者为调查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 研究过程中着重探讨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水平与职业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心理资本与工作环境以及情绪劳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情绪劳动在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心理资本,职业幸福感,情绪劳动,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弗雷德.路桑斯著, 李超平译.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2]仲理峰.心理资本对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N].心理学报, 2007, 39 (2) :328-334.

[3]吴伟炯, 刘毅, 路红, 谢雪贤.本土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学报, 2012, 44 (010) , 1349-1370.

[4]王思阳.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特点及相关研究[D].硕士论文, 重庆师范大学, 2012.

[5]柯江林, 孙健敏, 李永瑞.心理资本:本土量表的开发及中西比较[J].心理学报, 2009, 41 (9) :875-888.

[6]Luthans, F.The need for and meaning of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2, 23 (6) .

[7]Bandura, 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New York:Freeman.

教师职业幸福感及其提升策略 篇10

一、学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在许多已有多年办学经验的学校中进行选样, 根据教师教龄、任教年级、性别等进行抽样, 对正在倡导建设学习型学校的深圳市部分中学的10名教师进行访谈。通过对访谈资料的类属分析, 结合访谈过程所作观察及访谈反思, 尝试对学校教师职业幸福感进行分析研究。

1. 校长的领导力

“校长领导力主要指校长影响师生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在调查的学校中, 校长需要实现从传统的“管理者”角色向“领导者”角色的转变, 成为学校全体师生的精神引领者。鉴于此, 在校长的领导力方面, 它更多地强调校长的人格魅力而非行政权力。校长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工作、生活、与人交往等方面, 对教师职业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访谈中, 几位教师就认为:“校长作为主心骨, 影响着一大批人”。校长对教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人物, 校长首先必须在工作上成为教师的榜样, 尤其是在目前教师职业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 校长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情绪。校长勤业敬业的态度是激励教师以积极肯定的态度面对工作的重要因素。访谈中就有教师说道:“校长太敬业了, 我们和她相比就不叫压力, 因为她什么事都做到最好”, 从而使教师“很佩服她”, 以校长作为工作的榜样。

其次,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所彰显的人文精神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教师职业幸福感具有精神性, 它更多地强调精神的满足, 学校领导的精神关怀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源泉。访谈中一位教师说道:“我们学校任何一个教师生病了, 校长不管多忙、多晚, 她 (校长) 都找到他们家送点鲜花;任何一个人结婚, 都会收到校长的礼物;任何一个人生孩子, 也都能收到礼物。这也不值钱, 但是觉得很感动。”此外, 校长对教师关爱不仅体现在精神层面, 还体现在对教师生存状态的关心上。关于这一方面, 一位教师提到一个细节:“我们在年底的招教考试过程中, 校长安排其他教师多分担工作, 给参加招教考试的教师留时间复习, 所以市里100个名额我们考上了10个。”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为教师生活状态的改善做出努力, 是提升教师幸福感的最直接支持。

有教师认为, 校长对教师的关爱正是教师成长的动力:“这种人文关怀会促使一个教师在压力很大的时候努力去做, 碰到困难的时候想办法去克服, 这对教师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可见, 校长的领导力具有“不令而行”的作用, 能促使教师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工作压力, 提高教师对工作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2. 学校的共同愿景

学校的共同愿景是指建立在学校全体成员的个人愿景之上而又高于个人愿景的共同愿望和景象, 它反映了学校所有成员的共同心愿, 是学校的发展方向, 是全体成员奋斗的目标。学校共同愿景的建立可以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促使教师产生追求愿景的勇气, 并把这种勇气转化为发自内心的行为动力, 从而影响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调查发现, 该校的教育理念是“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其追求是“希望学生能够在学校里面学会做人, 做事, 做学问, 也就是为了学生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 让学生全面发展。”有校长认为:“虽然现在很多学校在拼着走成绩这条老路, 但是我们依然应该心怀一种教育理念。如果纯粹地抓成绩对学生的发展肯定是很单向、很枯燥的, 学生是很难受的。”

学校领导是共同愿景的描绘者, 其教育理念是学校共同愿景形成的方向标, 当领导者的教育理想成为全体成员的共同追求时, 学校的共同愿景得以形成。学校共同愿景的形成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领导者与教师之间教育价值观相互肯定的过程。共同愿景能否达成, 对教师的工作形态有着重大的影响。访谈中一位教师称对该校的教育理念“非常认同”, 并认为教师对学校教育理念的认同与否与教师职业幸福感“有很大的关系”, 教师对学校教育理念的认同能促使教师“尽力地朝这个方向去做, 从而使教师的工作形态各方面会好一些。”

3. 教师间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把人际的和谐作为幸福感的社会支持因素, 认为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比较高的生活满意度、积极的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教师群体也不例外, 教师的人际关系状况影响教师的职业感受、工作积极性甚至是学校组织文化的形成。在学习型学校中, 真诚、相互信任、能对话的人际关系氛围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在访谈中, 教师们用“阳光”“健康”“融洽”“民主平等”等字眼形容该校的人际氛围, 并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家觉得在这个学校很幸福的一个原因”。

人际关系对教师的工作状态有着很大的影响。访谈中一位教师认为,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其工作压力的舒缓剂:“ (学校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给人感觉很舒服, 让人觉得每天的工作没那么累了”。在这样的氛围下, 教师间有着较高的人际信任度, 容易形成一个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集体, 使教师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这种归属感是教师面对困难的精神动力。访谈中一位教师就说道:“当你压力很大的时候, 当你感到崩溃的时候, 同事给你一些鼓励和帮助, 就觉得你在这个群体里面, 是这个群体的人。”在有归属感的集体里教师才可能做到真诚地共享、互相支持。访谈中一名新手教师对此感触很大, 他认为同事之间的互帮互助对他的成长影响很大:“我刚来学校的时候上公开课, 我们组里面的教师都去听课, 指出一些不足, 然后改进;然后再去评课, 然后再提出一些建议。还有的教师下班的时间听我讲课, 所以我第—次上公开课非常成功, 我记忆非常深刻。”可见, 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能提高教师的工作合力, 促进教师的成长。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只有个体意义, 还具有强烈的集体意义。“组织是依靠人去维系的, 只有有了人, 才会有组织, 也只有有了相对稳定的组织成员队伍, 组织的效能才能发挥出来。”教师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校组织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留人”的作用, 访谈中一位教师就提到:“我到这里 (之后) 有儿次机会都可以到别的地方去, 没走,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人际关系觉得比较满意, 教师和教师之间都是比较融洽。”具有如此凝聚力的集体必定是一个有较高幸福感的集体。

4. 教师评价制度

教师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因素进行价值判断。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有助于教师进行自我定位, 扬长补短, 有利于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引导教师公平竞争, 为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提供空间。学校的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职业幸福感有着直接的影响, 教师认为, 评价结果代表他人对教师工作的认可程度, 而他人认可度的高低是自身工作价值是否得到肯定的最直接体现。

关于某调校的评价制度, 教师们认为是“一种很先进的理念”, 它体现了评价内容以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评价内容方面, 教师教学成绩不是唯一, 除此以外还包括教师的责任感、团队意识、教学态度等, “我们校长不以成绩来评价教师, 你可以考得不好, 但是人善良, 行事很磊落, 不是那种小人的性格, 然后就是你的团队协作意识。”在评价主体方面, 既有学校领导、同事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也有教师自身的评价,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全面看待教师。同时, 该校评价制度蕴含着包容精神, 尊重教师的差异, 一位教师就谈到:“我们校长一直认为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优点, 在这一方面给教师很大的空间, 让我们可以发挥各自的优点、特点去把教学工作尽量做好, 这就是一种认可, 这种认可就是一种幸福感。”对教师差异的包容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与肯定, 是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在承认教师差异的基础上帮助教师找到自己的优缺点, 挖掘教师的潜力, 使教师拥有持续的学习力是学习型学校教师评价制度的应有价值, 也是教师职业幸福的必备条件。有教师认为“通过这样的评价有一个总结, 觉得哪里不好、哪里好了, 能很及时地去改正, 在下次的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自己。”这对于教师而言意义重大,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 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让教师在评价中认识自己, 发展自己, 看到自己的成功与力量, 是确保教师幸福感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

访谈中, 教师在肯定该校评价制度的同时也指出了其存在的缺点:“学生毕竟水平比较低, 才十几岁, 所以评价的时候很笼统, 写不出来太多的东西。”学生的评价能力有待提高, 具备完善的评价制度是前提, 制度实施质量的保障亦是关键。为保障科学的评价制度达到其预期结果, 必须保障评价制度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

5. 学校的学习支持

我们将学校的学习支持定义为学校为教师个体专业成长所提供的一切学习机会。持续的学习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能否获得充分的发展对教师自我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持续的学习, 可以提升教师驾驭工作的能力, 使教师体会成就感, 获得幸福感。

经访谈发现, 该调查中学为教师提供的学习途径主要包括校内教育沙龙、读书交友会、校本研究以及校外的高校继续教育、外出考察学习、教育研讨会、校际交流学习等, 形式多样, 既为教师提供了校内团队学习的平台, 也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途径。当问及教师们对于这些学习的参与度时, 大部分教师表示“参加的比较多”, “只要有都参加”。至于持续学习力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有积极肯定的, 也有消极否定的。有教师认为, 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 能获得关于教育规律的知识, 加深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自我实现的能力, 增加了工作的愉悦感和成就感:“通过不断学习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教学帮助是大的, 无论是你考试, 还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都是很重要的。”另一位教师则认为, 在教师工作压力日渐增大的今天, 学习是减轻工作压力、平衡职业倦怠的手段:“外出学习, 去交流, 不断地和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交往, 感觉眼界在不断地扩大, 生活层次在提高, 许许多多的因素在平衡你的倦怠感, 这也是幸福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工作性质的影响, 中小学教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程序的机械重复性和空间的狭窄性。通过学习能使教师跳出常规的、重复性日常教学工作, 接触更宽阔领域的知识, 开拓教师视野, 为教师注入新的活力, 使其获得满足感。

教师对学校所提供学习支持产生的消极情绪主要来自学习所带来的时间紧迫感以及对学习质量的质疑。教师在肯定学习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感叹:“教师实在是太忙了, 时间不够分配”。在校本研究方面, 学校每年给每位教师分配两到三个课题, 教师坦言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兼顾课题任务, “时间根本不够, 真正做出高质量很难。”可见, 尽管我们认为学习对提升教师的工作驾驭能力、胜任感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满足感、幸福感的重要性, 但是其实现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合理的时间分配和恰当的学习量是关键, 否则教师的学习质量将难以保证, 学习也将异化为教师的负担。

6.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交往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学生作为教师工作的主要对象, 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巨大。学生的进步、学生的成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都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与以往研究多从社会、学校管理以及教师自身等角度出发寻求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不同, 访谈发现, 对于教师而言, 学生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更为重要。当谈及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时, 教师们就直言学生是其幸福感的最主要来源:“教师幸福感第一就是学生个人的成功, 因为教师的幸福感第一个还是成就感, 学生的成功是教师幸福感最主要的来源”。另一位教师认为, 除学生成就以外, “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也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最主要来源。

但访谈发现, 学生对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程度与其给教师带来的幸福感却不成正比, 学生给教师带来极为复杂的职业感受。当谈及当前的师生关系时, 教师们都显得有些许无奈。他们对当前的师生关系并不十分满意, 究其原因, 既有来自师生方面的, 也有来自师生之外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进步、学生的成长是教师幸福感的源泉:“一些学生并不是品行有很大问题, 这些学生只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如果有一天你发现通过你的努力让他进步了, 这个时候你会感到很高兴。”也有教师对学生所带来的幸福感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他认为, 在深圳这种特有的“移民文化”背景下, 由于生存状态的不同, 师生之间有着更多的依存, 感觉更亲密, 这是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来源。

可见, 师生关系为教师所带来幸福感的大小, 不仅受客观现实的影响, 与教师的主观认识也有很大的关系。

二、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建议

研究发现, 通过学校领导管理模式的转换、共同愿景的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氛围的营造、多元评价制度的实施以及学习支持等策略的实现, 教师有着较高的职业幸福感。但当中仍然存在对教师职业幸福感起着消极影响的因素, 如教师在分数压力下的无奈、多元评价制度的实施质量、教师持续学习所带来的压力、师生关系的不和谐等。鉴此, 笔者认为,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 践行教育新理念, 营造宽松教育环境

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呼吁给予学校教育自主发展的空间, 这既是教师幸福的保障, 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尽管随着教育的发展, 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逐渐得到人们的肯定, 但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度仍待提高, 但当前教育行政部门片面以学生学业成绩等量化指标考量学校办学质量仍然是导致教师压力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认为, 在教育价值观方面, 应摒弃“一时负责”的应试教育观, 践行“一生负责”的终身教育观;在教育质量观方面, 应全面考量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改变“只见分数不见人”的局面。改变旧观念, 树立新理念, 营造宽松的育人环境, 减轻教师压力, 给予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 让教师充分享受专业自主, 实现自主发展, 是实现教师职业幸福的基本保障。

2. 提高学生评价能力, 保障教师评价制度实施质量

观念的更新是制度变更的前提条件, 但制度实施质量的保证亦是重中之重。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本身并不能促进教师发展, 只有当其实施质量得以保证时, 其预期价值才能实现。在教师多元评价制度中, 学生作为教师工作的主要对象, 其评价质量对整个多元评价制度的实施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校应注重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同时注重其他评价环节的优化, 保证教师多元评价制度实施质量, 真正达到以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

3. 适度安排教师继续学习,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不可否认, 教师继续学习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提高教师工作驾驭能力的有效手段, 但要遵循适度的原则。教师学习任务量的规定性以及课题的硬性指派容易造成教师压力增大, 负担加重, 应根据教师兴趣及需要进行恰当的安排, 以免造成反效果。此外, 要拓宽视野, 注重教师继续学习的全面性, 不仅强调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还应关注教师其他方面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等, 全面提高教师幸福能力。

4.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实现幸福教育

从师生关系维度的分析不难发现, 仅从制度层面探讨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是不够的。较之组织、制度等因素, 学生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更为重要, 而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又较为复杂, 其改善有着更大的难度。为此, 社会与学校等各方应给予更大的关注, 为师生关系的改善提供支持;就教师而言, 在注重知识传递的同时也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使师生双方都能体会到幸福感。只有教与学主体关系的和谐, 才能使教育充满幸福。

5. 注重教师的心理体验

在本研究的调查校了解中, 发现了许多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诸如, 领导管理因素、环境育人因素、人际关系因素、效果评估因素等等, 每一方面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 教师的支持, 教师的自律自觉, 教师的潜在的内心的体验。因此, 全方位地关注教师的工作、健康、家庭、交际等, 才能更有效地实践关注教师的心理体验, 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指数, 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高办学效益。

从本研究看, 构建学习型学校, 提升师生幸福感, 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也需要系统思考, 学校通盘改革创新, 探索构建学习型学校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构建学习型学校中, 有效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于传金.教师职业幸福的内涵考量.当代教师教育, 2009 (6) .

[2]张兆芹.在构建学习型学校过程中教育领导角色与策略分析.外国教育研究, 2005 (11) .

[3]赵明仁.论校长领导力.教育科学研究, 2009 (1) .

[4]任志洪, 叶一舵.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4) .

[5]雷小玲.现代教师人际关系的认识与思考.现代教育论丛, 1999 (3) .

上一篇:中国高校教育下一篇:品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