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子发芽率

2024-05-04

玉米种子发芽率(精选十篇)

玉米种子发芽率 篇1

1 玉米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

1.1 种子成熟度差

玉米种子发芽率与种子成熟度呈正相关, 成熟度好, 发芽率和发芽势高。海拔高的制种田, 灌浆中后期气温开始下降, 不能满足种子正常成熟所需要的积温, 导致种子成熟度受影响。

1.2 田间病虫的为害

由于个别自交系抗病虫差, 易感染玉米穗病、大斑病及玉米螟。例如郑单958、掖单22号易感穗病、粒腐病, 种子收获时与正常种子外表无差别, 而放置一段时间后, 由于穗腐粒的感染发芽率明显降低。

1.3 水分和高温的影响

种子水分是影响发芽率的主要因素。在收获后的晾晒过程中, 随着气温的变化易发生高温霉变。试验表明, 采收后的玉米种子水分在30%~40%时, 堆放3天堆温即上升至47~50℃, 并且发芽率开始下降, 17天后全部丧失生命力;水分在50%时, 2天堆温就上升到43℃, 发芽率开始下降, 5天后发芽率就全部丧失。玉米种子发生霉变的主要原因是在水分高的情况下堆积发热造成的, 其规律是水分越高堆温上升越快, 发芽率降低越迅速。

1.4 低温的影响

造成种子冻害的主要因素是气温骤降的最低温度、低温持续的时间和种子含水量, 其规律是水分越高、低温持续的时间越长发芽率降低越迅速。采收后的玉米种子水分25%~30%、地面温度骤降到-15~-14℃时, 持续一昼夜发芽率降低到国标以下;持续7天种子全部丧失发芽率。相同水分的种子如温度降到-12~-11℃, 低温持续3天, 发芽率就明显降到国标以下, 持续9天全部丧失发芽率。

1.5 机械脱粒的损伤

机械脱粒对种子造成的损伤因品种而异, 脱粒时对水分要求也不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 脱粒时都易伤到籽粒胚部造成畸形苗的增加, 影响种子发芽率。

1.6 烘干操作不当

不能及时晾晒到国家规定的安全储藏水分的玉米种子必须及时地进行人工干燥。烘干时温度过高或过快都会迅速降低种子的含水量, 使种子内酶的活性丧失, 降低种子活力, 从而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1.7 不利的仓储

库存种子在越冬越夏时, 一旦种胚被鼠虫为害就不能发芽。玉米种子在储藏过程中, 储藏时间超过一定年限, 种子活力就会逐渐减弱, 直至完全消失。种子在呼吸代谢的过程中, 有毒物质的不断积累以及营养物质损耗, 都在逐渐地降低种子的活力, 从而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2 提高发芽率的措施

2.1 因地制宜, 选择对路品种

对于中晚熟品种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光热资源, 选择合适的制种基地。玉米制种田应适时早播, 以促进玉米种子提早成熟。在具体措施上, 可以采用地膜覆盖玉米制种的方法, 并且要平整土地, 保证一播全苗。

2.2 加强制种田的栽培管理

根据玉米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合理施肥灌水。注意制种田后期肥水管理, 加强成熟期间的管理, 把握灌最后一水的时间, 使其既保证玉米种子灌浆成熟所需水分, 又防止贪青晚熟, 造成收获时含水量过高。在加强田间管理时, 狠抓病虫害防治, 对病虫害采取以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原则。

2.3 摸苞抽雄

摸苞抽雄不仅可以提高玉米杂交种的纯度和制种产量, 减少植株叶片蒸发, 使功能叶上升到上层, 节省的养分转移到果穗上, 而且促进母本幼穗吐丝, 有利于促进种子田早熟。

2.4 早砍父本

制种田授完花粉后要及时砍掉父本, 不但可以增加通风透光, 促进母本提早成熟, 还可避免收获时机械混杂, 影响种子纯度。

2.5 适时收获, 降低种子含水量

待玉米种子完熟后收获, 有利于降低种子含水量, 但要因地制宜, 以免过晚造成霜冻、落粒等问题。收获后严禁堆大堆, 建议采用搭席风干法或高茬悬挂, 或装网袋立式码单排, 勤翻动, 以便尽快降低种子含水量。种子在脱粒之前要求先试脱, 以不损伤种胚破粒为原则, 一般适宜脱粒水分为18%~20%。

2.6 严把晒场晾晒质量

收购后的玉米种子应及时摊晒, 摊晒厚度以4 cm为宜。用木锨翻晒对种子损伤最小。要注意预防堆积造成的高温和降温带来的冻害。在晾晒过程中, 因阴雨天气需要堆积成堆时, 一要注意堆中的温度变化, 一般堆温不宜超过30℃、种子含水量不高于21%为宜;二要注意气温骤降, 可用篷布、薄膜覆盖, 以提高温度, 防止影响种子的发芽率。试验证明, 种子水分不高于14%, 种子的发芽率都不受影响。

2.7 合理干燥种子

对于含水量高的玉米种子采用两级干燥工艺。先采用带棒烘干, 烘干适宜温度43~48℃, 不要超过50℃。水分达18%~20%时可出仓脱粒, 并进行初选, 剔除杂质碎粒后再烘干籽粒。该法不仅减少热量损耗, 也可提高速度, 缩短烘干时间, 降低成本。

2.8 科学储藏, 防治仓库鼠虫, 保持玉米种子的活力

种子发芽率技术 篇2

1、晒种:如果种子是自己收集的,那么在播种前一定要进行晒种处理(但绝不能暴晒),晒种可以有效提高种子的活力,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发芽率是指种子发芽的比例,发芽势是指单位时间内发芽的比例。如果是市场上购买回的花木种子可以省去这一步,因为种子公司肯定会做这一步处理的。

2、浸种:浸种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种子较早发芽,同时杀死一些虫卵和病毒。从专业角度考虑,对于种子外壳较硬的花木种子,还需要激素进行浸种,如薰衣草、仙客来等。而其他的,则不一定要进行激素浸种。浸种时间视使用激素说明为准。推荐使用专家级‘赤霉素’催苗。

3、催芽:这一步最为关键,家庭建议用透明的玻璃杯进行,用一层纸巾浸湿铺在杯底,将种子均匀放于纸巾上面,然后再放一层浸湿的纸巾。然后用塑料纸将杯口封住。然后静待发芽。(发芽时间不等,从2到15天视种子萌芽期而定)

4、催芽过程注意事项

温度:注意保持温度在适宜的温度

湿度:在出芽之前务必保持纸巾湿润,即保持种子发芽湿度。

玉米种子发芽率 篇3

[关键词]水杨酸;镉胁迫;玉米;生理特性

玉米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部分之一,其生产的高低对我国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所生活的物质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镉等重金属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对我国的农业已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减少镉等重金属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而镉等重金属污染对环境、抑制作物生长发育以及影响农产品安全和人體健康危害很大。

水杨酸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酚类化合物之一,它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等生理作用。为进一步探讨水杨酸对镉胁迫下的植物的作用规律,本研究采用水培试验方法,在含有不同浓度镉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水杨酸,探讨适量水杨酸在不同浓度的镉胁迫下对玉米种子的发芽及萌发后的生理特性的影响,从而为预防玉米重金属早期伤害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是从市场上购买来的普通玉米种子,再从中选取大小均匀、健康饱满的无虫害的玉米种子。

试验共设计10个处理,以是否加入水杨酸为对照分为2组,每组设多个不同镉离子浓度梯度,分别为:0μmol·L-1、50μmol·L-1、100μmol·L-1、150μmol·L-1、200μmol·L-1。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

选择均匀、饱满、健康、无虫害的玉米种子,用2.5%次氯酸钠消毒15min,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再用去离子水冲洗数次。将种子分成与处理数相应份额,每份80粒,装入干净的小烧杯中并标记号码,分别用水杨酸浓度梯度为0μmol·L-1、50μmol·L-1、100μmol·L-1、150μmol·L-1、200μmol·L-1浸泡12h。然后依次移入铺有两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皿20粒,余下种子做更换替补,用相应浓度的水杨酸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培养箱温度25℃,光控12h,间隔12h)。每个处理重复三次。一周后,选取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最好的一组作为最适水杨酸浓度。

选择均匀饱满玉米种子,用2.5%次氯酸钠消毒15min,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再用去离子水冲洗数次。将种子分成与处理数相应份额,每份100粒,装入干净的小烧杯中并标记号码,然后用相应镉浓度和最适浓度的水杨酸溶液浸种12h。采用水培法将种子按编号依次移入铺有两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皿30粒,余下种子做更换替补,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培养箱温度25℃,光控12h,间隔12h)。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镉和最适浓度的水杨酸溶液或去离子水。培养一周左右,并记录好其发芽数。然后将发芽的种子苗移至含相应浓度处理液的水培箱中继续培养,每组10株,每个处理重复3次。一周后,每个指标随机抽5株植株进行测定其可溶性总糖、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取其平均值。

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其可溶性总糖,采用考马氏亮蓝染料结合法测定其蛋白质含量,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显色法测定其丙二醛的含量,采用Excel制作图标,DP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水杨酸最适浓度的筛选

玉米种子用相应浓度的水杨酸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培养箱温度25℃,光控12h,间隔12h)。一周后,进行观察,统计种子的发芽数,实验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知,用100μmol·L-1的水杨酸浓度处理过的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最好。因此选取100μmol·L-1的水杨酸浓度为本实验的后续处理浓度。

2.2水杨酸在镉胁迫下对玉米种子发芽的影响

采用水培法将玉米种子按编号依次移入铺有两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皿30粒,余下种子做更换替补,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培养箱温度25℃,光控12h,间隔12h),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镉和100μmol·L-1的水杨酸溶液或去离子水。培养一周左右,各处理组发芽势及发芽率数据见表2,从表2中看出:在没有加水杨酸的试验组中空白对照的玉米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最好,随着镉离子浓度增加发芽率及发芽势越来越差:加入水杨酸处理组发芽率及发芽势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在发芽率方面,当镉离子浓度低于或等于150μmol·L-1时对照组和处理组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当镉离子浓度达到200μmol·L-1时对照组与处理组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没有达到极显著性差异。在第5天的发芽势中所有的对照组与处理组都不存在明显性差异的现象。

2.3.1水杨酸在镉胁迫下对玉米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实验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各个组项的可溶性糖含量数据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不管是处理组还是对照组的玉米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都随着重金属镉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不难看出在加入水杨酸的处理组中玉米幼苗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比没加水杨酸的对照组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的还要多(最高竟达到0.51%左右)而且增加的幅度要大得多。这就说明,一定量的水杨酸使在镉离子胁迫下的玉米幼苗叶片中的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

2.3.2水杨酸在镉胁迫下对玉米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考马氏亮蓝染料结合法测定各组处理中玉米幼苗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数据见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玉米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在镉离子浓度低于150μmol·L-1之前随着重金属镉浓度的增加也随之增加,并且在加入水杨酸处理组的玉米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比没加水杨酸的对照组中的含量还要多,最大程度竟多出371.14μmol·L-1左右。但在150μmol·L-1到200μmol·L-1这区间中不管试验组还是对照组玉米幼苗叶片中的蛋白质的含量大幅度下降,且下降的幅度大致相同。这说明是否加入水杨酸在一定的镉离子浓度范围内,玉米幼苗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会增加;而超过某个量后就会使其含量降低。而加入一定量的水杨酸会使玉米幼苗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于相应的没加水杨酸的玉米幼苗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要更高。

2.3.3水杨酸在镉胁迫下对玉米幼苗叶片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显色法测定各组玉米幼苗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的数据,在没加镉离子的对照组中玉米幼苗叶片中的丙二醛的含量基本相同,而玉米幼苗受镉离子胁迫后,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会随之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随着镉离子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比较之下加入水杨酸的实验组相对于相对应未加水杨酸的对照组来说,增加的程度要低,且最大低至219.97μmol·L-1。因此可以说,一定量的水杨酸在镉离子胁迫下能降低玉米幼苗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室内水培法的方式,研究了水杨酸在镉胁迫下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种子萌发既是玉米生活周期的起点,也是玉米感知外界环境的最初生命阶段,对重金属污染最敏感,较低浓度(0μmol·L-1-150μmol·L-1)的镉离子处理后,玉米幼苗叶片中蛋质含量呈上升趋势,较高浓度(150μmol·L-1-200μmol·L-1)镉离子处理,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在较低浓度的镉离子处理下,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升高可能是由于镉离子作为一种逆境因子激活了叶片中的抗氧化酶以及一些抗性蛋白的产生,较高浓度的镉离子则一方面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另一方面又加速了蛋白质的降解。

可溶性的糖对植物细胞具有渗透调节及保护膜结构稳定的作用,植物为了适应逆境环境会主动积累一些可溶性糖,可溶性糖降低细胞渗透势和冰点,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本研究中,随着镉离子处理浓度的增大,可溶性糖的含量也增加,这说明玉米幼苗对镉离子毒害有一定的抗性。俞慧娜等认为,在较高浓度的锰处理下,大豆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增加是为了适应不利其生长的環境。该研究结果表明,在镉离子处理下,玉米幼苗叶片组织中的脯氨酸含量增加与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是一致的,推测两者共同对抗镉离子的毒害。

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与对策 篇4

1 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主要因素

1.1 制种环境是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主要因素

气候适宜、土地条件好、肥水充足且排灌设施齐备的环境条件生产的种子生命力强, 发芽率也高。反之气候条件不适、生产条件差、成熟不良的种子, 生命力弱, 发芽率也低。

1.2 脱水是保持种子发芽率的关键因素

种子从收获到入库是发芽率保持或降低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若不及时晾晒脱水, 来达到安全入库标准, 就会导致遇高温受捂, 遇低温受冻的情况发生, 严重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1.3 脱粒时期与脱粒方法的选择是影响发芽率的重要因素

多数种子企业, 由于利益驱动或晾晒条件与脱粒机械的限制, 选择不适的脱粒时期和不当的脱粒方法, 前者水分过高, 入库影响发芽率, 后者破坏种胚, 降低发芽率。

1.4 仓储条件是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因素之一

合格的种子入库, 由于仓库通风条件不良, 或入库堆放不科学, 湿度增加、温度升高, 或堆放时间过长, 都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1.5 入种过深或播种过早也是影响种子发芽的重要因素

入种过深, 造成发芽而不发苗;播种过早, 低温高湿, 造成种子腐烂, 降低发芽率及出苗率。

2 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对策

实践证明, 在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诸多因素中, 关键因素是种子含水量的高低, 适时收获, 及时晾晒, 科学脱水、脱粒、规范入库保管, 把握先进播种技术, 对保持种子发芽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推广制种地膜覆盖技术

近年来, 春季气温、地温偏低, 选择地膜覆盖种植, 是提高种子发芽率最有效的办法。地膜覆盖不仅能提高地温, 使种子提早成熟, 避免早霜受冻, 而且延长了种子收获后晾晒的时间, 使种子充分脱水, 安全入库。

2.2 科学脱水

玉米种子脱水的方法很多, 可因地制宜选择。一是秸秆扒苞叶法:果穗成熟至收获前, 秋高气爽, 阳光充足, 气温较高, 剥开苞叶可使果穗中的水分迅速下降, 同时也降低了收获后果穗堆放受捂的概率。二是扎垛上架法:选择向阳通风的地方, 搭建距地面0.5 m, 长1.0~1.5 m, 宽0.5~0.6 m的篱笆墙, 将收获后的种子果穗堆放在里面, 使其自然干燥, 下雨或下雪时, 可用塑料布遮盖。三是起架摊晒或上房晾晒, 这是农村较普遍采用的方法, 缺点是面积大, 遇雨雪天气不易遮盖。四是搭架网袋晾晒, 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比较科学便于运输的方法。不论采用何种方法, 种子在入库时, 含水量必须降至15%的安全指标以下。

2.3 适时科学脱粒

脱粒时期要选择在种子通过晾晒、含水量降至安全标准以后。脱粒最科学的方法是人工手搓, 这种方法对种子的损坏几乎为零, 但费工费时, 成本较高。第二种方法是机械脱粒, 机械脱粒对种子的损伤率与种子的含水量成正比。实践证明, 种子含水量在15%以下时, 损伤率在1%以下;当种子含水量在17%时, 损伤率为2.5%;种子含水量在18%时, 损伤率达到4%。严禁棍棒砸, 这种方法在过去普遍应用, 但它对种子损伤远远高于机械脱粒, 会大大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2.4 科学规范仓储

首先选择具有通透性好的包装物 (最好是麻袋) , 避免种子受捂;其次仓库要符合种子储藏标准, 要具备通风排湿散热功能;第三, 库房内种子堆放要科学规范, 不宜过高, 且留有通风走廊。

2.5 科学播种

种子发芽了 篇5

那是怎样一个清晨呢?我最心爱的海棠花枯凄了,她柔软的身子蔫蔫的倒在了花盆的边缘,那枚小小的种子呢,我没有多么在意,谁也不知道,泥土下正有一个顽强的生命预备扎根发芽。

那束海棠花对于我来说有很深的意义,她刚来时,一身俏皮的小红花裙,开的正艳,她的触手牢牢的抓住了湿润的泥土,泥土被抓的十分疼了,便裂开一条长长的伤疤,我添上水,泥土这才原谅了海棠的过失。

我想去看看海棠的影子,让一种最美好的记忆可以在我们之间晕开。可是我却看到了一枚绿芽儿,她小小的,好像一触就散,一含就化,我该怎么告诉你我那时的感触呢?我第一次发现了生命的美丽,我与她在此之前只是一面之缘,而我心里却萌发了一种想要保护她的感觉。

她没有什么浓妆艳抹,而是一副清清秀秀,是一种夏天最舒适最凉爽的亲切。我们之间隔着一扇窗户,她在外面,我在里面。她幼小稚嫩的身躯随着微风轻轻摇摆,我仿佛听见了最动听最悠扬的笑声和音乐。

钙盐胁迫对油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篇6

摘 要:对经聚乙二醇(PEG 6000)渗透溶液处理过24 h的油松种子在CaCl2溶液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0.1(处理1),0.2(处理2),0.3(处理3),0.4(处理4),0.5 mol·L-1(处理5)条件下进行萌发试验,对油松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几个指标与空白对照进行对比,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处理1的活力指数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之外,其余经CaCl2溶液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苗鲜质量差异都极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且随着盐浓度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下降。当CaCl2溶液浓度达到0.3 mol·L-1时,种子不发芽。该试验处理条件下,油松种子发芽受到抑制,萌发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少。

关键词:油松;种子;CaCl2

中图分类号:S791.254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9.032

Effects of Calcium Salt Stress on Seed Germination Rate of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WANG Qi,LIU Xiao-yue

( College of Forestry, Shanx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Taigu, Shanxi 030801, China)

Abstract: The pine seeds which has been soaked in the PEG solution hybrid-max (PEG 6000)about 24 hours before the germin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solution of CaCl2 concentrations about 0(the control group),0.1,0.2,0.3,0.4,0.5 mol·L-1. The germination rate, the germination exponent and the vitality exponent of pin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rst group that has been soaked vitality, which the exponent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it in the compare group. But the others which has been soaked in the solution of CaCl2 displayed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e compare group in aspects of germination rate, the germination exponent, the germination situation and the fresh weight of pine. Meanwhil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alting strength, the germination rate, the germination exponent and the vitality exponent of pine has been down form this experiment. When the solution of CaCl2 run to the 0.3 mol·L-1, the seed of Korean pine stop to burgeon. In such conditions, it can obviously found that Korean pine stop germination were inhibited, the germination rate and the salt concentration has the negative relation.

Key words: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seeds; CaCl2

油松又名短叶松,为中国特有种[1]。由于其适应性较广,常作为大面积造林树种。 性喜阳、喜光,较耐瘠薄,在-25 ℃时仍可正常生长[2],不耐水涝、盐碱。木材强度大,为优良用材;树干可采松脂,提取松节油和松香;叶及花粉可入药;为华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油松因其优美的树形常做为传统园林观赏树种。

种子萌发是种子植物生命活动的起始[3]。盐碱土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目前,全球约有9.5亿hm2土地出现不同的盐渍化现象,其面积可达到陆地总面积的10%,而在我国盐碱地的面积则达到了可耕地面积的25%[4-5]。在盐碱地上种植植物,可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增加其可利用率,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植物在盐碱地是否能成活关键取决于种子是否能进行萌发。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松科植物的耐盐性进行研究[6],但是关于钙盐对油松的萌发研究甚少,本研究从油松种子的萌发着手,研究不同浓度的钙盐对油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期为油松的种子在盐碱地的萌发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种子,采自于山西省关帝山。PEG6000(分子量为6 000)水溶液。无水CaCl2试剂。高锰酸钾试剂为质量百分比为0.3%的水溶液。

1.2 种子萌发试验

1.2.1 种子处理 抽取测定样品:试验用油松种子采自于山西省关帝山,选取大小均匀,颗粒饱满,色泽光亮的油松种子备用。

种子消毒灭菌:为了预防霉菌感染影响试验结果,所以在试验时必须对所使用的各种用具和测定样品种子进行消毒处理。试验前用0.3%的KMnO4溶液浸泡5 min,消毒后用清水冲洗10~15 min。

PEG处理:把种子放置于250 mL烧杯中,添加200 g·kg-1的PEG6000溶液,在室温下处理浸泡1 d,待处理结束后,用蒸馏水充分冲洗种子,冲洗完毕晾干备用。

1.2.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5个摩尔浓度(CaCl2,0.1 mol·L-1(处理1)、0.2 mol·L-1(处理2)、0.3 mol·L-1(处理3)、0.4 mol·L-1(处理4)、0.5 mol·L-1(处理5),以蒸馏水为对照D,平行重复3组。

1.2.3 试验方法 选择培养皿培养,每皿放入两张滤纸做发芽床以保证环境湿度,然后对培养皿进行灭菌,用报纸把培养皿包好。放入高压蒸汽式灭菌锅中灭菌,在温度121 ℃下灭菌35 min。

随机取出40粒吸胀的种子在每个培养皿中摆放整齐,使每粒种子保持均匀的间距,使其具有充足的生长空间。按照试验设计的配方给培养皿中加入适量对应浓度的CaCl2溶液。将发芽床置于25 ℃恒温培养箱中每天光照12 h进行培养,光照强度为750~1 250 lx。种子发芽过程中及时适量喷洒对应浓度溶液,2 d更换1次滤纸。发芽结束后,测定苗木鲜质量。

1.3 测定指标

1.3.1 发芽率 发芽率=特定时间测定的种子数/发芽种子总数。

1.3.2 发芽指数 发芽指数=不同时间的发芽量/不同的发芽试验天数。

1.3.3 活力指数 活力指数 = 发芽指数×苗木鲜质量。

1.3.4 发芽势 发芽势=发芽高峰时发芽种子粒数/参试种子总粒数×100%。

1.3.5 苗鲜质量 发芽结束后,每个处理选取8株幼苗,使用 1/1 000天平测定其苗鲜质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钙胁迫对发芽时间的影响

经过17 d的连续观察统计,获得不同浓度的CaCl2胁迫下油松种子发芽时间的测定结果,见图1。

通过对图1和表1的分析可以得知,不同浓度的CaCl2对油松种子的萌发时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照组的油松种子从第4 天开始发芽,0.1 mol·L-1的CaCl2处理下的种子自第6天开始有发芽,0.2 mol·L-1的CaCl2处理下的油松种子到第12天才开始发芽,从试验可看出,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减缓,在高浓度情况下,甚至出现不能萌发的现象。

2.2 钙盐胁迫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对照组所用溶液为蒸馏水,发芽率很高,而0.1 mol·L-1的CaCl2溶液培养的种子发芽率明显不如对照组,0.2 mol·L-1处理则更低, 0.3 mol·L-1的CaCl2溶液培养的种子发芽率几乎为零,0.4,0.5 mol·L-1的CaCl2溶液培养的种子没有发芽迹象,说明此浓度的CaCl2溶液处理已严重抑制了油松种子的萌发。以上数据说明种子在钙盐胁迫下发芽率受到抑制,并且呈现一定的规律。发芽率总体表现为随浓度增加而减小。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在不同CaCl2 浓度下种子的发芽率顺序为:0 mol·L-1> 0. 1 mol·L-1> 0. 2 mol·L-1> 0. 3 mol·L-1,0.3 mol·L-1处理的种子没有发芽,但有少数裂口。0. 4 mol·L-1与0.5 mol·L-1已经严重抑制了种子的发芽;种子在蒸馏水即对照组培养时的发芽率最高,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种子的发芽率在下降。

2.3 钙盐胁迫对发芽势的影响

种子发芽势为种子发芽时正常萌发的种子数的占比,根据此值可判断种子的发芽能力。油松种子的发芽势随着处理盐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在CaCl2浓度为0.1 mol·L-1时,即处理1油松种子的发芽势相比对照降低了86.2%,在CaCl2浓度为0.2 mol·L-1时,即处理2油松种子的发芽势相比对照降低了98.6%。处理3、4、5发芽数为0,发芽势为0。说明0.1 mol·L-1和0.2 mol·L-1的CaCl2溶液对油松种子的发芽势的抑制作用明显。

2.4 钙盐胁迫对发芽指数的影响

种子萌发的活力指数,既能反应种子的发芽率,又能反应种子发芽的整齐度[10-12],因此发芽指数可较全面地反应种子的生长潜力。在各个CaCl2溶液处理下的油松种子发芽指数都迅速降低,处理1相比对照下降了2.880 3,处理2相比对照下降了4.177 5。处理3、4、5发芽指数都为0。说明在钙盐胁迫下,种子的发芽受到很大的抑制作用,发芽指数降低的幅度很大。

2.5 钙盐胁迫对活力指数的影响

和对照组相比,在0.1 mol·L-1 CaCl2溶液处理下的油松种子活力指数下降较小,但在0.2 mol·L-1 CaCl2溶液处理下的油松种子活力指数下降幅度较大,相比对照下降了0.679。说明在0.2 mol·L-1 CaCl2溶液处理下的油松种子的萌发受到了抑制,但在处理3的情况下也就是0.3 mol·L-1 CaCl2溶液处理下油松种子的萌发受到了严重的抑制,处理4、5得到同样的结果。种子不发芽,活力指数为0。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发芽率降低,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苗鲜质量都随着钙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CaCl2溶液的浓度达到0.3 mol·L-1时,种子不发芽,盐浓度已超过了油松种子萌发时所能忍耐的钙盐的最大限度。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从研究钙盐胁迫对油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种子萌发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7],萌发阶段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初始,高浓度的盐胁迫条件可使种子细胞内外导致种子吸胀吸水,破坏细胞壁,最终导致溶质外渗[8]。

本试验中,当CaCl2浓度达到0.2 mol·L-1时,油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显著下降,种子萌发受到显著影响,由此说明油松种子的耐盐阈值较低。油松种子萌发的耐盐阈值可能在0.1 mol·L-1左右。中国北方大多数类型土壤的基础盐分高,盐分的积累速度也快[9-10],因此在进行油松种子培育以及油松造林时,要充分考虑土壤的盐碱性,看其是否会对油松种子的萌发及发育造成影响。

在本试验所设的钙盐胁迫条件下,油松种子的萌发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油松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发芽势在高盐浓度下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当盐浓度增到0.3 mol·L-1时,油松种子便不再发芽了。

在钙盐胁迫下,油松种子发芽率下降,种子萌发时间推迟,苗鲜质量降低,当CaCl2浓度达到0.3 mol·L-1时,发芽率为0,说明油松种子不适合在钙盐含量较高的土壤中萌发,所以油松种子繁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土壤中的钙盐浓度。

参考文献:

[1] 丁永乐,杨铁钊,郑宪滨,等.PEG对烤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0(1):8-10.

[2] Plaut Z, Fdeman E.A simple procedure to overcome polyethylene glycol toxicity on whole plants[J].Plant Physiol,1985,79:559-561.

[3] 孙建华,王彦荣,余玲,等.聚乙二醇引发对几种牧草种子发芽率和活力的影响[J].草业学报,1999,8(2):34-42.

[4] 张志良,翟伟箐.植物生理试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 2772—1999)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6] 周敏,徐小蓉.不同钙源浸种对益母草种子萌发的影响[J].科技咨询导报,2007(13): 254-256.

[7] 张立军,梁宗锁.植物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70-272.

[8] 张伟峰,孙渭,李斌,等.几种化学药剂对烟草种子萌发的促进效果[J].种子科学,2004,23(12):20-23.

[9] 洪法水,马成仓,王旭明,等.聚乙烯醇预处理小麦种子对萌发代谢及生长的影响[J].作物学报,1997,23(2):247-252.

对玉米种子快速发芽的探讨 篇7

一、种子发芽率快速测定方法

1. 试样。

从净度检验后的种子中随机取样4份,大粒种子每份50粒,中小粒种子每份100粒。

2. 大粒种子用毛巾卷发芽法。

将毛巾煮沸消毒后,沥去多余水分,将种子均匀的摆放在浸湿的毛巾卷里,放在30~35℃的定温发芽箱里进行发芽。小粒种子用滤纸或沙布作衬垫。所用培养皿必须预先消毒处理,中粒种子两种发芽床均可使用,这样在短时间内就可测出玉米、高粱、花生、棉花等多种作物的种子发芽率来。

3. 加水。

根据发芽床的特性加入适量水分。

4. 置床。

将供试种子均匀地排列在发芽床上,粒与粒之间至少保持与种子同样大小距离,并在培养皿上贴好标签,注明品种名称、重复次数,放入调好温度的恒温箱中。

5. 检查。

发芽期间要经常检查温度、水分,注意培养箱中和培养皿的通风换气。

二、种子发芽快速法标准及所要发芽时间

从玉米种子发芽规律来看,种皮薄的种子在44小时内,种皮厚的种子在74小时内。如果胚根突破种皮后是长直的幼根,在44小时内就有80%以上的种子长出完整的幼根和幼芽,这便是好种子;在44小时内胚根突破种皮短粗或卷曲的幼根是畸型芽,或种皮呈黄褐色,胚呈黑褐色,胚根和胚芽都不突破种皮的,即是废种子。

三、种子发芽快速测定适宜发芽床

在种子发芽的水分问题上,种子发芽床的性质起很大作用。从常规检验观察看,除用砂做发芽床易把水分供给种子外,最好的发芽床是毛巾,它的特点除保温、保湿性能良好外,透气性也好,能充分供给氧气促进酶的活动,有利于养分变成溶态,能加快种子的发芽速度,便于种子发芽标准的检查和加水等管理工作。毛巾发芽床面积大,便于均匀摆放种子,防止霉变。毛巾作发芽床就地取材、方便耐用,可节省脱脂棉,玻璃皿,减少前期准备,提高工作效率。

四、种子发芽的适宜湿度

种子发芽快慢与温度、空气有关外,湿度也很重要。要想加快种子发芽速度,必须让种子吸足水分。即先把种子用30℃水恒温浸种2小时,然后放在发芽箱内,这时毛巾的湿度应是用手捏毛巾,在指缝流出少量的水即可。种子置床后第一天的毛巾湿度与置床当时的毛巾湿度相同。第二天以后的湿度要逐减,对种皮厚的、吸水慢的种子应适当多加些水。

五、种子快速发芽的适宜温度

玉米种子发芽率 篇8

种子质量检验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程序化工作, 检验工作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标准、规范或有没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 特用不同砂床作为试验。通过试验检验不同的砂床以及同样的砂床经过不同处理之后是否对玉米种子发芽率产生影响, 寻找对玉米种子发芽最适宜的方法。

2 试验材料

2.1 试验品种

盘玉五号:该品种籽粒饱满, 亮度好、成熟度高且外观质量好。

盘玉一号:该品种种子粒色暗淡, 籽粒干瘪。

2.2 发芽砂床处理

根据国标《GB/T3543.4—1995》要求, 砂粒大小均匀, 直径0.05~0.08 mm, 使用前将未经过种子发芽所用的砂子, 通过太阳暴晒2 d清毒, 分别将标准砂进行水洗处理和不经水洗处理, 此外细砂也同样进行水洗处理和未水洗处理。

3 试验方法

根据国标《GB/T3543.4—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要求进行试验。

使用HSTO25光照发芽培养箱, 用大发芽皿, 温度20~30℃, 时间为7 d。

砂床设4个处理, 即水洗标准砂、未水洗标准砂、水洗细砂及未水洗细砂, 每个处理可用4个重复。

4 试验结果

试验置床日期为2015年9月4—10日, 统计发芽势, 9月21日统计发芽率, 试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4种处理对两种不同质量的种子发芽率有不同的影响, 即对盘玉五号发芽率影响不明显, 但对盘玉一号发芽率影响明显。

从试验看, 未经过水洗处理的砂, 其发芽率高于水洗处理的砂, 但盘玉五号的发芽率反应不是太明显, 而盘玉一号发芽率反应明显, 未水洗处理发芽率明显高于水洗处理砂, 说明砂中含有一些泥土, 有利于提高盘玉一号的发芽率。

从试验结果还可以看出, 对两种砂的发芽率影响都不明显的只有未水洗细砂和标准砂, 因而在今后的发芽试验中应以使用标准砂为宜。

5 结论

发芽砂床经过不同方式处理后, 对于质量较好的种子, 发芽率影响不明显, 而对质量差的种子来说, 发芽率影响比较明显。

经过水洗或未水洗的标准砂对不同质量的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明显, 说明在发芽试验中应采用标准砂。

由于没有经过水洗的细砂中发芽率都比较高, 说明砂中适当含有一些土也有利于提高种子发芽率。

玉米种子发芽率 篇9

关键词:玉米,抗旱悬浮种衣剂,包衣,发芽,秧苗素质

北方春玉米产区春季干旱经常发生, 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 农业化学抗旱节水技术在大豆、小麦、玉米等许多作物上应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是一种有效的减灾措施, 但应用方式多采用土壤处理、幼苗处理和植株处理等[1,2,3]。试验将抗旱剂按不同浓度制成悬浮种衣剂, 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在模拟干旱条件下, 研究其对玉米发芽及幼苗的影响, 筛选出最佳的抗旱剂浓度, 以期为抗旱种衣剂的开发应用和玉米的节水栽培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九单57玉米种子、抗旱剂、PGE-6000、蒸馏水等。

1.2 试验方法

将抗旱剂按不同处理浓度制成悬浮种衣剂, 按药种比1∶40进行包衣 (对照除外) 。

1.2.1 抗旱剂对玉米出苗和秧苗素质的影响。

试验共设4个处理, 即分别用1.4%、2.1%、2.8%浓度的抗旱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以不包衣为对照。3次重复, 每次重复取150粒种子分别播于不锈钢盘中, 基质为河沙, 将盘置于28~30℃的发芽室内, 进行出苗率及秧苗素质等调查。

1.2.2 抗旱剂在干旱条件下对玉米发芽能力的影响。

在进行模拟干旱试验时, 用PEG-6000模拟干旱环境, 将抗旱剂的4个处理分别置于不同的模拟条件下, 即每个处理取450粒包衣种子, 分成9份, 每份50粒放入直径9 cm的培养皿中, 皿中分别加入蒸馏水、5%PEG-6000 (w/v) 水溶液 (轻度干旱胁迫) 、10%PEG-6000 (w/v) 水溶液 (中度干旱胁迫) 14 mL, 3次重复。分别调查第2、4、6、8天的种子萌发率。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Bouslama[4]等提出, 根据种子在高渗溶液或在不同渗透势的土壤中发芽势和发芽率评价萌发期的抗旱性, 并提出用种子萌发抗旱指数来反映种子在高渗透液中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认为其是一个可靠的评价种子芽苗期抗旱性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种子萌发指数=1.00×nd2+0.75×nd4+0.50×nd6+0.25×nd8 (2)

式 (2) 中, nd2、nd4、nd6、nd8分别为第2、4、6、8天的种子萌发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旱剂对玉米出苗率及秧苗素质的影响

由表1可知, 当抗旱剂浓度为2.8%时, 与CK相比, 出苗率提高2.0%, 达到0.05水平显著, 株高提高12.4%、根长提高22.2%、鲜重提高6.3%、干重提高12.5%, 达到0.01水平上显著水平, 效果较好。

注:**为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为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下同。

2.2 模拟干旱条件下种子萌发抗旱指数

由表2可知, 水分条件正常时, 抗旱剂浓度为1.4%时添加10%PEG-6000水溶液及清水时效果较好, 第2天的种子萌发率均是对照的2倍, 添加清水的处理中, 种子萌发抗旱指数为1.391, 与对照达极显著水平。在干旱较重时 (10%PEG-6000水溶液中) 3个处理抗旱效果均好于对照, 种子萌发抗旱指数较对照均达极显著水平, 其中抗旱剂为2.8%时抗旱最好, 第2天的种子萌发率是对照的6倍, 第4天的种子萌发率比对照提高18个百分点, 第6天种子萌发率比对照提高10个百分点。

3 结论与讨论

水分胁迫降低了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但经过抗旱悬浮种衣剂处理的玉米种子在抗旱性上与未进行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相比, 存在明显差异[5,6], 在水分胁迫下, 经过处理的种子仍然保持较高的发芽率。抗旱剂的浓度为2.8%时, 制成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 能有效地促进玉米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增加根长、根干重和鲜重[7,8]。在10%PEG-6000水溶液中, 抗旱剂处理均比未进行包衣处理的效果好, 其中抗旱剂为2.8%时抗旱最好, 第2天的种子萌发率是对照的6倍, 第4天的种子萌发率比对照提高18个百分点, 第6天种子萌发率比对照提高10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1]王敏, 姚维传, 张从宇.抗旱剂对大豆出苗及幼苗生长的效应[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3 (6) :43-47.

[2]张建新, 李亚兰, 徐福利.MFB多功能抗旱剂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 2000, 20 (4) :94-96.

[3]赵海峰, 邢淑艳, 李广和.抗旱剂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8 (2) :29-30.

[4]BOUSLAMA M.Stress tolerance in soybeans[J].Evaluation crop Sci, 1984 (24) :933-937.

[5]李向东, 范翠丽, 曹熙敏.PEG模拟干旱条件下4个玉米品种的苗期抗旱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 :71-72.

[6]王金召, 韩燕丽, 贾耀军, 等.玉米抗旱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9) :12-14.

[7]马建仓, 李文明, 杨鹏, 等.种衣剂对玉米种子出苗率的影响及对苗枯病和顶腐病的防治效果[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0 (5) :51-55.

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因素 篇10

1 生产环节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因素

1.1 生产区域和基地的影响

根据所生产的作物种类品种对积温、气候、光照、空气湿度、耕地条件、生产条件, 合理选择安排生产区域, 保证植株在生长发育过程免受不利因素影响, 完成种子正常的成熟过程。

1.2 生产技术规程对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产技术规程对种子的生产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规程。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得是否正确, 都会对种子的健康状况和活力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环节:

1.2.1 轮作倒茬。

粮、菜、油料、花卉等实行同科3年以上轮作, 避免土壤内微量营养元素出现过度吸收, 因养分失衡而影响开花结实和种子的发育质量。另外, 可有效降低病虫草害的发生等级。

1.2.2 适期播种或育苗。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适期播种或育苗, 避免低温和霜冻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的危害。适时收获, 避免种子受冻, 因为种子成熟时期的冻害对发芽率影响很大。

1.2.3 合理密植。

根据株幅、分枝性、生长高度采用适宜的种植规格, 合理密植, 使种株健康生长。易倒伏作物设立支架, 使群体枝叶均可通风透光, 不相互遮蔽而生长健壮。

1.2.4 按需进行肥水供给。

施用腐熟农家肥做底肥, 配以化肥、生物有机肥, 并且要按作物需要配方施肥, 合理灌溉。

1.2.5 严格防治病、虫、草害。

加强原种的检疫和健康保证措施, 实行严格的轮作倒茬制度, 采用地膜覆盖、高垄栽培、温室网室栽培等现代生产技术, 采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保证种苗健康生长, 以防止因病、虫、草为害产生带病种子、虫伤种子和秕籽。

2 收获、加工环节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2.1 适时收获后熟和及时干燥

2.1.1 适时收获。

采收前彻底拔除田间死苗。成熟期要掌握合适的采收时机, 并且掌握合适的后熟方法和后熟时间, 防止成熟不充分影响种子活力。

2.1.2 及时干燥。

后熟及干燥过程要防止株堆、果堆雨淋潮湿, 发热霉变。采用合适的干燥方法和脱粒方法, 降低籽粒破损率。瓜类浆果类等多汁果实应掌握合适的发酵时间, 适时洗种、晾晒。

2.2 种子加工

生产面积较大的品种, 适合大型机械加工的, 可采用机械脱粒、精选、包衣包装, 以保证种子加工质量和效率;不适合大型机械加工的, 部分工序可采用小型加工机械;不适合机械加工的, 如微粒种子、部分花卉种子和一些特殊类型种子, 可采用手工脱粒和精选。

2.3 生产、加工过程容易造成对种子发芽率影响的环节

花期授粉昆虫不足, 授粉质量差, 秕籽无胚籽多;偏施氮肥, 植株徒长倒伏, 种子在植株上霉变;错误用药产生药害, 使植株生长发育受阻;病、虫、草害防治不利, 影响结实质量;采收、后熟、发酵、干燥阶段发生湿热霉变和腐蚀, 伤及胚芽;种子药剂处理过程使用的剂量和方法不合理, 种胚受到伤害, 影响种子的发芽能力;种子加工过程对种子产生的机械损伤、腐蚀、高温;包衣包膜后种子内部产生的变化等, 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种子的发芽能力。

2.4 不良气候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干旱高温造成种子发育不良, 成熟速度加快, 饱满度下降, 种子轻秕;成熟期和收割后连续的阴雨天气使种子在植株上发芽或霉变;晚熟品种遭受霜冻, 种胚受到伤害, 使发芽率下降。另外, 品种因素对生长环境和气候的不适宜也会对发芽率造成一定影响。

3 贮藏过程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1 贮藏环境和种子特性对发芽率的影响

种子应在干燥低温环境下贮藏。贮藏场所具有通风排湿、控温散热、光控和密闭等利于种子储存的功能;具有定期检测仓虫和微生物及其储存环境变化, 和具调控的管理能力和制度。所贮藏的种子理化指标应符合贮藏方式的要求;不同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不同含水量的种子要分开贮藏, 以便于温度湿度、通风、药剂处理等调控措施的运用。

3.2 贮藏方法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常温贮藏, 真空贮藏, 密闭低温、超低温 (-196℃) 贮藏以及超干 (水分5﹪以下) 贮藏, 贮藏操作技术应符合安全贮藏要求, 并通过一定期限的作物品种试验并适合贮藏要求。否则不正确的方法会导致种子发芽率的下降。

3.3 贮藏期限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上一篇:美国银行业洗牌下一篇:医疗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