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区地域文化

2024-05-20

旅游区地域文化(精选十篇)

旅游区地域文化 篇1

1. 新时期教育改革、课程改革, 呼唤校本课程的开发

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始终是教育的核心, 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现在, 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这个所谓的新人, 就是以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正是这两样能力使他不论是作为一个人, 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成员, 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 还是作为一个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科学家, 都有可能承担起各种不同的责任、胜任不同的角色。而传统教育无论是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还是学习方式, 都没有把关注人的发展、尊重每个人的差异、发展个性放在首位。课程资源的单一性、统一性, 使教育难以承担新时期赋予它的使命。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遵守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 即以少数专家为课程开发主体的一种相对封闭式、集权式的开发模式。国家课程强调共性和统一性, 忽视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地域性, 忽视了学生发展的差异和需要。地方课程, 特别是校本课程的缺失, 使大量丰富有意义的课程资源被闲置和浪费, 其教育的功能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我国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 各地在经济、文化和地域上的差异很大, 只有一统的国家课程开发或“准一统”的地方课程开发, 才能满足地方上的不同需要。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不但注重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 而且注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可持续性, 提供差异性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有效地实现国家、地方、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的重组, 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 使各种教育资源实现“1+1>2”的增值效应。所以说,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

2. 职业学校自身的发展, 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

2.1 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

2005年11月7日至8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温家宝总理强调, 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就业市场提出了新的需求。市场一方面要求我们对现有劳动力进行岗位培训, 另一方面要从青年学生中培养大批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基础人才。针对就业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国家制定了相应的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2008年以来, 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困难, 失业下岗人员大量增加, 急需加强技能培训实现再就业。政策环境和当前经济形势都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职业学校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面对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以丰富的课程资源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要。

2.2 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

我国各类旅游学院或开设旅游专业的学校已有几百所, 然而各校专业多有重复, 办学目标不够明晰, 人才培养方向模糊, 模式单一。在围绕目标的落实上, 具体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上各校基本雷同, 大多以国家教育部的专业介绍为依据, 生搬硬套旅游管理专业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难以形成学校自身特色, 而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为了形成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中必须摒弃我国旅游教育现阶段存在的本科教育“理论化”、专科教育“本科化”、职业教育“普教化”的倾向, 明确学校自身的定位, 确定人才培养方向, 强调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 自主规划、自我负责。这十分有利于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 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无锡地处江南,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地域文化丰富且优势突出, 这些都是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们应以此为依托, 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旅游文化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的结构, 其开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作为国家课程的延伸和补充, 而且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更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要。

2.3 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能否顺利推进, 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支撑, 同样校本课程开发也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 其专业素养会得到提升, 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也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前提和保障。长期以来, 教师的角色囿于“传道、授业、解惑”者, 扮演着教书匠的角色。而校本课程开发就是教师不断反思、参与科学探索的过程, 它遵循“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这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要求教师从课程的使用者转化为课程的创造者;要求教师既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 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总之, 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 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 只有教师具有课程开发所必备的理念、能力与精神, 校本课程开发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发展。国内外的许多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表明, 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受益者是教师。

3. 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 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可能

地域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 首先是因为我国历史悠久, 幅员辽阔, 是一种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宝库。其次是因为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使得课程资源呈现出多样性、具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 从而大大提高了课程资源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适应性。吴文化是长三角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历史形成的当地人们的政治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存状态及人文积淀。吴文化以其丰富性及独特性在整个中华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 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南宋以来,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长三角地区便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之地, 近代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20世纪80年代, 长三角地区又迈入改革开放的前沿, 创造了又一次的历史辉煌……吴文化的悠久绵长, 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的滋养。无锡坐落在长三角腹地, 地灵人杰, 具有山水、名胜、历史、名人、园林、宗教、民俗、饮食、工艺、艺术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 吴文化发源地梅村, 遍布全城的名人故居, 带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烙印的历史建筑;改革开放后城乡巨变, 林立的高楼大厦、巨龙般的内环公路、一座座大桥、灯火璀璨的运河两岸、新型的体育科技场馆、新机场、新楼盘、新校舍, 无不让人感受到祖国的剧变和强大。无锡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价值, 充分挖掘无锡文化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编纂无锡旅游文化校本课程, 能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 将地方文化烂熟于心。他们将来不仅仅是旅游从业者, 更应成为无锡文化的传播者、文化大使。

4. 推进课程改革, 开发与利用并进

无锡地域文化的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的, 既有自然的, 又有社会的;既有显形的, 又有隐形的。它的教育价值也是多方面的, 有人文性的, 也有科学性的;有德育的, 也有美育的;有人力的, 也有物力的;有实物的, 也有活动的和信息化的, 等等。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 为学校和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 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所谓课程资源的开发, 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 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所谓课程资源的利用, 实质上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所以, 对无锡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必须站在课程建设的角度, 审视各种文化资源的课程价值, 精心选择, 系统设计, 认真实施, 使其真正发挥扩充课程资源的重要作用。目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4.1 确立课程资源意识, 创造性地利用国家课程的教材。

教师在新课改中要逐步树立起课程资源意识, 认识到教材不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 而且是可以超越、选择、变更、补充的, 教材仅仅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 不是课程的全部。任何课程的实施, 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因此, 在对教材处理的方式上, 教师要紧扣学生的实际, 联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紧扣课标而不是紧扣教材, 根据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未来学生岗位需要, 灵活、有效地利用学生身边的地域文化资源,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实际、更真实的学习情境, 将学科知识、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有机地整合起来。

4.2 精选课程资源, 突出课程特色。

无锡旅游文化资源的丰富、旅游活动的多样性为开发旅游文化资源, 构建旅游文化校本课程提供了保证。无锡具有山水、历史、名人、园林、宗教、民俗、饮食、工艺、艺术等丰富的地域旅游文化资源。无锡旅游文化活动形式多样, 精彩纷呈。课程实施中, 教师要善于选取这些鲜活生动的资源, 让它们走进课堂, 成为教材的延伸和补充, 充分发挥当地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 突出旅游课程教学的地域特色。

4.3 利用地域文化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中留给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的一块空间和权力。学校要结合实际, 在评估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 立足学校优势, 充分利用社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种课程资源来开发学校的个性化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或者说, 校本课程的资源更多的是来自于地域的文化资源。校本课程是一个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学校自主开发的新型课程, 它由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领域组成, 国家只对课程的实施有一个《指南》, 没有教材, 把此课程开发的空间和权力交给了学校。

近年来, 惠山古祠堂群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其凸显了无锡的地域文化特色;无锡近现代名人辈出, 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独领风骚, 成为家乡的骄傲;无锡还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 涌现了一大批实业家。这些都是校本课程丰富的课程资源, 应该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 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扬光大, 而且看到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吴文化在新时期旅游从业者身上得以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耕水.开发校本课程, 教师应为主角[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3, (6) .

[2]李永生.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3) .

[3]马云鹏, 马延伟.从课程改革趋势看教师参与课程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 2001, (10) .

旅游区地域文化 篇2

( 渭南师范学院 传媒工程学院 , 陕西 渭南

摘 要 :旅 游 纪 念 品 是 提 高旅 游 地 和 旅 游 服 务 影 响 力 的

7 1 4 0 0 0 )

重要 标 识 。 文 章 以地 域 文化 为主 要 设 计 特征 , 主 要 探 讨 地域 文 化 如 何 有 效 融 入 旅 游 纪念 品设 计 开发 中 ,并 对地 方旅 游 经 济

效 益起 到 带动 作 用 . 以及 如 何 向旅 游者 展 示 出别征 性 的地 域 文化 与特 有 的传 统 民俗 。 关 键 词 :地 域 文 化 旅 游 纪念 品 设 计 开 发

旅 游 纪 念 品 的种 类与 特 征

友分享此等美味 , 商家 们 推 出 了 “ 可 以带 走 的北 京 烤 鸭 ” . 各 地 的美 食 也 纷 纷 效 仿 ,生 产 出此 类 便 携 装 作 为 吸 引 游 客 的美 食 纪念 品。 创新型旅游纪念品 , 一 种 较 为小 众 化 的 旅 游 纪 念 品 , 这类 商 品种 类 较 多 、样 式 繁 杂 ,大 多 是 由独 立 的小 作 坊 制作 而 成 的, 缺乏完整 的生产系统 , 例如摄影 相片旅游 纪念 品、旅 游 攻 略地 图等 二、旅游 纪 念 品对 地 域 文 化 的传 承作 用

旅 游 纪 念 品 不 仅 是 游 客 在 游 玩 中购 买 的精 巧 便 携 、富有 地 域 和 民族 特 色 的工 艺 性 礼 品 ,而 且 是 让 人 印象 深 刻 的纪 念 品. 更 是 一 个城 市或 该 区域 的 文 化 名 片 . 代 表 着 一 个 地 方 的文 化别征性和地域风格。 知 名 传 统 旅 游 纪 念 品 已经 深 入 人 心 .这 类 商 品和 旅 游 地 区的名片没有过 大的区别 , 例如北京烤鸭 、北京 烤鸭 , 已经 成 为地 道 的北 京 美 食 代 表 品 牌 , 其 名 气 不 亚 于美 国 的汉 堡 包 。 为 了让 热 爱 美 食 的 人 们 旅 程 结 束 后 回到 家 中依 旧可 以与 家 人 朋

旅 游 纪 念 品 作 为 一 个 地 域 的 文 化 名 片 ,蕴 含 深 厚 的 文 化 内涵 , 不 仅仅 带 有 纪 念 价 值 , 大 多 的 旅 游 纪 念 品 同时 还 有 收 藏 价值 。 当不 同地 域 的 人 们 涉 及 经 济 和政 治 、历史 和人 文 等 许 多 方 面 的文 化 活 动 交 流 时 .旅 游 纪 念 品 成 为 文 化 交 流 的 桥 梁 和

纽带 。 国内旅 游 纪念 品现 状不 容 乐观 , 徘 徊 中 有 所 发 展 。 一 个 很 直 观 的 现 象 可 以 概 括 旅 游 纪 念 品 的 市 场 现 状 :在 北 京 潘 家 园 售 卖 的 旅 游 纪 念 品 与 云 南 丽 江 古 城 的 纪 念 品 大

音 位之 所 以能 区别 词 。在 于它 本 身 具 有 区别 性 特 征 和非 区别 性 特征 。区别 性 特 征 形

成音 位 的对 立 。” 特 鲁 别 茨 柯伊 从语 言 系 统 的 角度 出发 . 从 对立的两个相关成分的逻辑关系的角度 . 以及 根 据 辨 义范 围 的大 小 , 对 音 位 进 行 了详 细 的 分 类 。 常提 到

的有 以下 四种 对 立 :

①偶项性对立 ,指在某一语言体 系中独具某一特征 的一

对 相 关 成 分 的对 立 ,  ̄ n / t / 一 / d , 的齿塞音。

②正负性对立 ,指在某一特征上两个成分处 于此有彼无

的对 立 关 系 , 如 鼻音 / 非鼻音。

③成 比性对立 ,指其所处 的对立关 系也适用 于同一语 言

体 系 中其 他 一 些 对 立 成 分 。 ④ 可 中和 对 立 ,指 在 一 定 语 音 位 置 上 可 以失 效 的对 立 关 系, 如 俄 语 中 浊 音 在词 尾 清 化 的规 则 。 特 鲁 别 茨 柯 伊 第 一 次 确 定 了音 位 学 体 系 .音 位 学 中 的概 念 都是 他 首 创 的 。 雅 柯 布 逊 音 位 学 理 论 的进 一 步 发 展 . 也是 一 个 从简 单到全 面的认识 过程 , 他在 《 俄语动词 结构 》 中提 出 : “ 音 系 相 关 关 系 的 根 本 特 征 是 组 成 一 个 相 关 对 的 两 个 成 员 并 非 对等 , 一个成员具有某标 记 , 而另一成员则 没有 , 前 者 是 有 标记 的, 后 者无 标 记 。 ” 雅 柯 布 逊 定 义 音 素是 最小 的 。 不 可再 分 成 分 ― ― 区别 性 特 征 。开 始 他 认 为 同一 对 立 中 的两 要 素 是 对 称的, 如英语 / p /  ̄/ b / . / t /  ̄/ d / 是 成 对 出 现 的 。 然 而 在 希 腊 语 的 塞音 系统 中 , 则呈 现 出三 元 对 立 :

/ p h / / b / / t h / / d / / k h / / g /

例如 。 在 由四个 前 元 音 和 四 个后 元音 组 成 的 八 元 音 系 统 里 . 由 于两 个 后 元 音 合 并 , 元音 就失去了两者的对立 , 就 会 形 成 带 有 四个 前 元 音 和 三 个 后 元 音 的 不 对 称 系 统 。雅 柯 布 逊 曾追 溯 拉 脱维亚新音 位的产生过程 : / l 【 / 和 在 前 元 音 , i , 或/ e / 前边 时, 产 生 音 位 变 体/ t s , 和, d z , ,在 / a i / 单 元 音 化 为, i / 以后 . I t s / 和, d z , 就 成 了跟 / l ( / 和, g / 对立的新音位。 雅柯 布 逊在 《 儿 童语 言 、失 语 症和 语音 普遍 现 象》 中 指 出如下规 律 : 在世界 上的各种 语言 中 , 最 早 普 遍 存 在 的.语 音 区别 , 儿 童最先习得 , 而失 语症 患者最后丧 失 ; 反之 。 一 些 不 太普遍 的语音 , 儿童习得较晚 , 失 语 症 患 者 丧 失 最早 。 他 把 语 言 的 结 构 看

做 生 物 驱 动 的 层 级 。 居 于 层 级 中 央 的 因 素 分 布 广 , 构成 每种 语 言的基 础 , 成 为核 心音 ; 将 在 层 级 靠近边 缘 的语 音 称 为 边 缘 音 . 分布范 围相对狭 窄 。 得 出结论 : 核 心音> 边缘 音> 罕见音 。依次顺 利音素习得难度 增大 。 失 去 语 言 的 难 度减少 。 这 是 布 拉 格 学 派 在 功 能 句 法 和 音 位 方 面 的 一 些 研 究 成 果。 本 文 不仅 简单 介 绍 了这 两方 面 的研 究 成果 , 还 从 历 时 的 角 度 把 布 拉格 学 派这 两 方 面 的成 果 的传 承性 贯 穿 起来 。 这些 成 果 在 现 今 的语 言 学 中还 很 活跃 , 并 将 影 响 以后 的理 论 取 向 。 参考文献 : [ 1 ] 罗宾 斯著 . 许德 宝等译. 简明语言 学史[ M] . 北京 : 中国 社会 科 学 出版 社 . 1 9 9 7 . [ 2 ] 彼得? 伯克著. 李 霄 翔 等译 . 语 言 的文 化 史 [ M] . 北京 : 北 京 大 学 出版 社 . 2 0 第一文库网0 7 . [ 3 ] 蔡金 亭. J a k o b s o n 的语言标记 理论 : 成就 与不足 [ J ] . 外 语学刊, 2 0 0 1 ( 2 ) .

古 希 腊 语 的 塞 音 系 统 中不 仅 有 清 浊 对 立 . 而 且 有 送 气 与 否 的对 立 。他 慢 慢 发 现 音 系学 中 的相 互 关 系就 像 索 绪 所 认 为 的每 一 个 音 素 都 与 音 系 系 统 的他 因素 对 立 而 形 成 网络 .有 对 称 系列 的 区别 性 特 征 , 也有不对称系列。也就是说 , 在 这 个 网 络 系统 中存 在 交 点 , 而且 交 点 不仅 仅 是 两 条 线 的 . 可 能 是 多 个 相 交 而 成 的点 。如/ b / , / p / 同是 塞 音 和 双 唇 音 , 不 同 的是 浊 音 和 清 音 的差 别 。为 了 穷 尽 这 种 音 素 的 差 别 , 雅柯布逊在《 语 音 分 析 初 探 ― ― 区别 性 特 征 及 相 互 关 系 》 中, 根 据 语 音 中对 立 分 析 法, 从 物 理 和生 理 角 度 确 定 区 别性 特 征 , 区分 出 了 l 2 种 音 位 特 征, 可 解 释 世界 上 一 切 语 言 的 音 位 系 统 。 当 然 . 语 音 变 化 涉 及 现存区别特征组范围以外的语音 , 就会 产 生 不 同 的 语 音 系 统 。

[ 4 ] 戚 雨村. 布 拉 格 学 派 和 马 泰 休 斯 的语 言 理 论 [ J ] . 上 海

外 国 语 学 院 学报 , 1 9 9 3 ( 5) .

[ 5 ] 钱 军. 布 拉格 学 派近况 - 9现 状 [ J ] . 国 外语 言学 , 1 9 9 6

( 4) .

[ 6 ] 钱军. 结构 功能语 言 学 [ M] . 长春 : 吉 林 教 育 出版 社 ,

1 9 9 8 .

[ 7 ] 王福祥 , 吴汉樱. 语 言学历史.

理论 . 方法[ M] . 北京 : 外

语教 学 与研 究 出版 社 . 2 0 0 8 .

同 小 异 。我 们 或 多 或 少 地 都 曾 在 不 同 的 城 市 发 现 一 个 共 同 的现象 就是 每个 景 区里卖 的纪念 品基本 雷 同 , 甚 至 在 家 门 口 的 小 超 市 里 都 能 买 到 。这 个 普 遍 的 问 题 代 表 了 我 国纪 念 品 市 场 存 在 的 严 重 同 质 化 问 题 。这 些 都 表 现 设 计 开 发 最 具 代 表 性 特 征 的 旅 游 纪 念 品 已 经 成 为 设 计 从 业 者 的 职 责 与 任务。 中 国旅 游 业 是 一 个 新 兴 产 业 , 被称为“ 永 远的朝阳产业” 、 “ 国 民经 济 提 升 的催 化 剂 ” 等, 它虽 然 起 步 较 晚 , 但 发 展很 快 。 … 地 域 文 化作 为旅 游 纪 念 品设 计 与 开 发 的启 蒙与 灵 感 , 占据 旅 游 业发展经济的主要方 向, x 掀 游 经济的带动有不小贡献 . 但 是 在 地 域 文 化 的 历 史 性 和 传 统 性 的 限制 下 .旅 游 纪 念 品设 计 开 发 的 时 代 创 新 脚 步迈 得 愈发 艰 难 。 在 良好 的 发 展 前 景 下 , 将 时代 创 新 与 地 域 文 化 有 效 结 合 , 并 应 用 于旅 游 纪 念 品 的设 计 开 发 中 。 不 仅 是 对旅 游 业 经 济 发 展 转 型 的 一 次 良好 契 机 ,而 且 是 对 地 域 文 化 与 传 统 民俗 的 进 一 步发扬与传承。

三、旅 游 纪 念 品的 开 发 攻 略 旅游纪念 品作为承载 了特定功 能和意义 的商品 . 其 设 计 首先应考虑 纪念性功能 , 要 以人 为 本 , 从 消 费者 的 需 要 出 发 , 充分体现人 性化设计理念 。同时 , 要 与 地 域 文 化 内 涵 紧 密 联 系在一起 , 切 实 把 握好 人 、设计、文 化 三 者 之 间 紧 密相 关 的联 系 。[ ] 如近期 某 公 司设 计 研 发 的公 仔 玩 偶 主题 产 品一 一 秦 亲 宝 贝, 摆脱 了秦 兵 马 俑 一 贯 的 严 肃 形 象 。 传 统 的 兵 马 俑 大 多是 仿 真 的造 型 ( 图1 ) , 也就是缩小 的真实版 兵马俑 , 在 形 象 上 没 有 过 大 的改 变 , 尽 管 还 原 出最 真 实 的兵 马俑 形 象 , 但 给 人 的感 觉 却是一丝古板 , 对 于 现 如 今 占据 市 场 主导 地 位 的年 轻人 来 说 , 是 没 有 办 法 吸 引他 们 的 目光 的 。

型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前进道路。

图2

通过 走 访 调 查 发 现 ,这 些 新 型 纪 念 品 不 仅 受 到 女 性 顾 客 的青睐 , 男 性 顾 客 也 会 挑 选适 合 的一 两 样 。 某 报 记 者 采 访 到 一 位游客 , 她的体会是 : “平常经常使用 的乘车卡 、身份 证等 , 都 是 统 一 图案 ,这 种 将 家 乡 文 化 与 时 代 结

合 的 创 新 卡 通 形 象 特 别 能 够得 到我 周 围 年轻 朋友 的 喜 爱 .大 家 基 本 都 有 一 款 好 看 实用 的卡 贴 。 ” 四、旅 游 纪 念 品 设计 开发 的现 实 意 义 在 陕 西 。独 特 丰厚 的历 史 文 化 资 源 给 予 其 旅 游 业发 展 的 土壤 , 并 相 应 地 带 动 经济 民生 的发 展 。 众 多 国 内外 旅 游 消 费 者 的 大量 涌入 给 陕西 旅 游 纪念 品业 的 发 展 带 来 了 契 机 。这 表 明 了地 域 文 化 对 旅 游 纪 念 品行 业 的 根 源 与促 进 作 用 。 在 回坊 、大 雁 塔 等 一 些 著 名 景 点 的 纪 念 品小 铺 , 那些 仅 此 家 的创 新 型 纪 念 品店 原 创 的纪 念 品 .例 如 卡 通 版 美食 地 图 攻略 、美食 扑克 牌 的 销 量 惊 人 得 高 . 引得 周 围 的 商铺 争相 复 制 销售 , 这 给 那些 原创 设 计 师 造 成 很 大 的 困 扰 . 自己几 个 月 绞尽 脑 汁努 力 出 的结 果 . 仅被别人的扫描复制就轻易获得 , 还在 自 己周 围售 卖 . 自己却 无 能 为力 , 只 能发 发牢 骚 。 我们 对于旅游纪 念品还没 有一套完 整的生产制度 . 使 得 市 场 模 式 不 规 范 .限 制 和 阻 碍 了新 兴 力 量 的 上 升 空 间 和 速

度 。 年 轻 一 辈 对 于 传 统 文 化 还 抱 有 很 大 的好 奇 心 , 他 们 想 努 力 通 过 自己 的 方 式 , 与 时 代 共 同传 承 历 史 文 化 , 我 们 应 不 遗 余 力 地 为 他 们 创 造 良好 的 创 作 环 境 , 使 旅 游 消 费者 们 带 着 他 们创 作的充满独特地 域特色 的纪念品重新 返回工作生 活 中.

这是 对这一地域文化 的一次宣传 与发扬 , 让 世 界 各 地 的人 们 欣 赏 到 既 充 满 时 代 性 又 代 表 地 域 传 统 文 化 与 民 俗 的 旅 游 纪 念 品

图1

诸 如卡 通兵 马俑 的形象 ( 图2 ) , 简 化 提 取 了 兵 马 俑 的 特 征, 搭 配现下的流行布 料及色彩 , 一经推 出 , 就 给 游 客 带 来 耳 目一新 的感 觉 。 这 套秦 亲宝 贝整 体 形 象 亲近平实 。 造 型 大 方 美 观, 憨厚 可爱 , 极具创新性 , 在 实 用 方 面 开 发 生 产 了 印 有 卡 通 兵 马 俑 形 象 的卡 包 、书签、手机壳 、冰 箱 贴 等 生 活 化 的精 致 纪 念 品 ,使 得 本 身 单 一 局 限 的兵 马俑 公 仔 出 现 在 各 种 生 活 用 品 中, 使 之 不 再 只 是具 有 收 藏 与 纪 念 作 用 的 摆 设 品 , 进 而 拓 宽 新

参考文献 : [ 1 ] 高锐. 浅 谈 中国 旅 游 业 发 展 现 状 及 发 展 趋 势 [ J ] . 旅 游 纵览( 行业版) , 2 0 1 2 ( 0 5 ) . [ 2 ] 徐 真. 浅 谈 我 国旅 游 纪 念

品 的 设 计 开 发 [ J ] . 现 代 装 饰

( 理论) , 2 0 1 1 ( 0 8) .

文 章 为 渭 南 师 范 学 院 科研 项 目论 文

项 目编 号 : 1 2 XK 0 31

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 篇3

如今地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在旅游商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眼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进而对旅游纪念品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但地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在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突出地方特色为旅游纪念品设计的研究理念,希望通过研究能更好的带动当地旅游纪念品的发展。

旅游纪念品是推动旅游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旅游业在发展,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各个地方具有地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更是琳琅满目,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粗制滥造、文化内涵不突出、千篇一律等。这些问题导致地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其文化内涵不突出,一成不变。所以需要孕育出富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基本要求及特征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业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地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不仅需要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以及人文景观,也要在设计中突出旅游纪念品的地域性、多样性、艺术性、文化性、便携性等特点。

旅游纪念品的特点:

1.地域性

地域性的旅游纪念品设计需要结合当地的人文风情、历史文化、实地考察、就地选材制作,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并且才能区分于其他的旅游纪念品。在设计中,要以多样化的方式来表现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设计,这样更有利于当地旅游纪念品的推广与宣传,也能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多样性

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多样性,可以在制作材料、样式、色彩、外观等方式上提供多元化的设计手法。这样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广的宣传地域文化,也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心仪的旅游纪念品,从而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艺术性

旅游纪念品的艺术性需要运用艺术的表现手法来体现,既要符合设计者的构思也要有更好地视觉效果,让人眼前一亮。一件失去艺术性的旅游产品就相当于失去了灵魂,也没有了本身的独特吸引力。现如今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唯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旅游纪念品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4.文化性

文化本身就具有很深的影响力,将地域文化融合于旅游纪念品中,既能宣传当地的文化特色,也能推动旅游纪念品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而具有文化意义的旅游纪念品才不会被人们遗忘,也是无可替代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从文化性入手,让消费者从旅游纪念品中体会到地域文化,从而去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

5.便携性

便携性也是旅游纪念品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轻便小巧的纪念品便于人们携带,反之,笨重的旅游纪念品不利于人们携带。所以外型重量方面也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市场现状

1.类型单一且缺乏设计感

每个旅游消费者去购买旅游纪念品时,都希望它是与众不同的,并且有它自身的内涵以及文化气息。可往往现如今的旅游纪念品给人呈现出来的感觉则是类型单一且缺乏设计感,也没有与当地人文风情相结合。很多旅游纪念品都是粗劣简单的,对消费者来说没有太多的吸引力,这也是导致旅游纪念品没能得到更好发展的原因。

2.开发力度不够

地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它本身就是一个地方的形象代言,但很多时候旅游纪念品很少能够将地域文化与旅游纪念品设计充分的融合在一起。设计需要多元化的发展,如果设计没能体现出当地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特征,那么它也难以持续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3.创新与传承相结合

地域文化在旅游纪念品中的传承和创新是相互并进的,地域文化是当地人文风情的一个缩影,一个象征代表。在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是需要不断创新的,与此同时文化也要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地传承下来,把历史悠久的文化融入创新的设计当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地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可以得到久远意义的发展。

地域文化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分析

1.地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设计

地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再设计的同时既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也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以及设计的发展方向入手,进一步体现旅游纪念品所独特的价值和特色,只有这样的旅游纪念品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促进旅游纪念品的消费。

2.设计开发

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唯有地域文化才能使它与其他旅游纪念品有所区分,旅游纪念品的多元化设计,能够更好地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购买旅游商品。设计要满足各个类别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加深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开发深度。在审美、造型、色彩、包装、艺术等方面要符合当地的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设计开发出与当地风格统一的产品。

结语

地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设计需要明显的文化蕴涵来支撑。设计中结合旅游纪念品的设计要素对旅游纪念品进行进一步的开发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研究制作的材料,提出设计的方案并进行不断地实践与考察。设计的重点就是突出地方特色,这样也更好的宣传了当地的文化。把地域文化融合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当中,并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提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提高地域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水准,使其得到更高要求的完善与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作者简介:许芮,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

旅游区地域文化 篇4

一、《旅游与地域文化》课程的定位

(一) 课程的核心目标———提升文化素养

目前高中生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学习与生活的脱节, 知识上进步与文化修为滞后的矛盾, 物质生活富裕与精神寄托空虚的对立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固然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与家庭背景, 但就学校层面来讲, 教育目标达成不全面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我们希望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旅游与地域文化》, 尝试重组各种教学资源, 变革传统教学方式。体验走班制的教学管理,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我们希望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地域文化差异, 关注生活中的文化细节, 发现文化之美, 提高文化品位。

(二) 具体课程内容的确定

课程内容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1) 乡土化, 即课堂教学内容贴近本地生活, 源于生活。 (2) 主体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课堂互动和参与, 使学生能融入到课程中来。 (3) 热点化, 结合一些热播的电视节目来组织相关内容的学习, 将多渠道获得的教学资源纳入到课程中来。

校本课程是作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而存在的, 自身并不强调引导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但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课程总体上的逻辑结构是文化→地域文化→发现旅游中的文化元素→发现地域文化差异→分析社会中的地域文化问题, 内容层层推进。课程教学内容如下:

1. 中华传统建筑之礼制与数字。

2. 中华传统建筑之空间构成与色彩。

3. 文化与地域文化。

4. 中华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

5. 我国南北方园林对比。

6. 地域文化与饮食。

7. 地域文化与民俗。

8. 从地域文化角度看台湾问题。

9. 旅游活动的价值探究。

1 0. 综合实践———常州淹城的文化底蕴。

二、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一) 课程管理的难度

首先是走班制的课堂组织方式带来的课堂管理困境。选修校本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班级, 是个松散的临时班集体。何况每周只有一次课, 每次学生坐的座位也不同, 老师和学生之间并不熟悉, 教师课堂管理难度大。

其次是评价的短板, 目前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设上重视的是学生的广泛参与, 但是却明显缺乏严格和严肃的校本课程考核评价方案。考虑到校本课程的多样性, 眼下缺乏广泛适用于每一门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 只要学生选修校本课程并且去上课, 就可给予两个学分。这种情况下的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作业等过程性评价就丧失了公平性和有效性。

再者课程管理的松散还表现在课时安排上, 一旦上课时间与学校其他安排冲突, 则自动取消, 课时不补, 这导致校本课程虎头蛇尾, 无法完成教学计划。另外, 出于对安全的考虑, 本来应该走出校门的一些综合实践活动不得不取消, 对校本课程的长远发展而言无疑是束缚了手脚。

(二) 课程实施者自身的短板

《旅游与地域文化》这个校本课程围绕着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概念展开, 内涵丰富而复杂。高中教师对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外延的把握, 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都存在着不足。

三、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的思考

(一) 学校仍持浓厚的功利主义教育观

普通高中教育的目标不能仅仅指向升学或者分数, 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要给予校本课程真正的教育地位。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很多高中还没有开设校本课程, 我校已连续开设多年, 即便如此, 也依然不能摆脱功利主义的干扰, 在徘徊和纠结中前行。在当前高考背景下, 怎样开设校本课程、开设怎样的校本课程才更接近学生发展需要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二) 学生需要更新学习观念

少数学生似乎视校本课程为某种娱乐, 希望看到小品或相声式表演, 他们坦言选修校本课程就是来放松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则问教师需要做什么样的笔头练习, 也有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记下成体系的笔记, 感觉课程不正规, “没学到东西”。这些现象都说明一部分高中学生对于学习的概念仍持狭隘的观念, 把学习等同于记笔记、训练, 把个人经验积累排除在学习之外。这些偏颇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待校本课程的态度, 从而影响自身的进步。

(三) 教师仍需努力学习

校本课程是向未来教育过渡的一块试验田, 这对高中教师是一种挑战。因为仅仅从事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老师可能还是得心应手的, 但是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我们就必须加强对课程理论的学习, 还需要了解其他同行的做法和想法, 成为“一眼时时有着活水来的泉”。

旅游区地域文化 篇5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 桂林地域文化 产品造型

前言:旅游纪念品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旅游纪念品不仅能对经济起到推进作用,更能对旅游地起到推广、宣传作用。桂林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动车的开通,加大了旅游市场的发展空间,也使得旅游纪念品的市场需求随之增大。中国越来越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发展,对于旅游纪念品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针对旅游纪念品设计策略的相关研究,特别是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对旅游纪念品进行系统的设计策略分析研究还不多。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纪念品越来越受关注。其中旅游纪念品设计在中国的一些旅游大省得到了较大发展,并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系统的较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类型,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并且大力发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对这些地方的民族文化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宣传和抢救作用,因此旅游纪念品设计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旅游纪念品的内涵

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在旅游地购买的有地域文化特色并具有纪念价值的产品,能使人回忆起某地、某事、某次旅游或经历的东西,即对某一特定旅游目的地有纪念意义的实物商品,它是旅游商品的主要组成部分。旅游纪念品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具有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但又不同于一般商品,而是一种特殊商品。旅游纪念品不同于一般商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购买的对象不同。游客是消费者,他们选购的物品才具有旅游纪念品的属性,一般消费者购买的物品是一般商品,其中,包括有纪念意义的各类物品,都不具有旅游纪念品的属性。二是体现的价值不同。一般商品主要体现的是使用价值,而旅游纪念品除了体现实用性之外,更主要的是体现它的纪念、收藏以及艺术价值等等[1]。

二、旅游纪念品的种类

旅游纪念品,在通俗意义上指的是和旅游业相联系的一系列带有旅行纪念意义的商品。旅游纪念品的种类很多,有传统工艺品、现代工业产品、手工艺制品、书籍、画册等。目前市场上有建筑模型、刺绣、明信片和钥匙链等“标准纪念品”,一部分生活用品和装饰品,还有如雕像、刀剑、刺绣、瓷器、中国结、挂毯、冰箱贴、茶杯垫、打火机、T 恤衫、布娃娃、裁纸刀、等生活用品和装饰品,分类也不尽相同。本文旅游纪念品划分为以下五类:

⑴土特产品:当地名烟名酒、土产、药材、当地营养补品等。

⑵工艺品:

①织绣类:如苏绣、湘绣、民间刺绣;杭州织锦、苏州绣衣,贵州蜡染等。

②陶瓷类:如淄唐三彩、景德镇瓷器、龙泉瓷器等。

③编织类:如益阳凉席、山东草编、广东草编、柳、藤、棕、麻编等。

④雕刻类:如竹、木制品雕刻。

⑤镶嵌类:如大理石镶嵌器具、珠宝镶嵌器具、首饰、景泰蓝工艺品等。

⑥其他传统工艺和民间工艺品:如扇、伞、宣纸、印泥、绣荷包、风筝、民间玩具、乐器等。

⑶艺术品

①绘画类:包括国画、民间画、剪纸等。

②雕塑类:包括玉雕、竹雕等雕刻艺术品,泥塑、面塑、陶瓷艺术品等塑造藝术品,绒花、绢花、木偶、金属铸造艺术品等。

⑷文物仿、复制品:如古铜器仿、复制品,古陶瓷器仿、复制品,木版水印书画复制品等。

⑸纪念品:如各旅游地的风景图片、摄影作品、明信片、吉祥物、纪念章、纪念币等。

三、桂林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

如何用工业设计的角度来研究桂林旅游纪念品设计。工业设计是经过产业革命,实现工业化大生产以后的产物,以区别于手工业时期的手工设计。广义的工业设计几乎包括我们所指的“设计”全部内容。狭义的工业设计,是指对所有的工业产品进行的设计。其核心是对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诸要素,从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审美的角度进行综合处理。

工业需要先进的技术、需要各方面的专家,例如市场专家、结构工程师、绘图师等,更重要的就是工业设计师,他们与其他专家相比,具有统观不同领域的能力,他们具有设计的专长,能从整体的角度,将技术、经济专家提供的重要信息结合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产品以形状。工业设计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方面也应该做到综合各领域,开发出属于桂林旅游市场的优秀纪念品。

针对桂林旅游纪念品,可以在开发中根据现实旅游纪念品的市场需求和功能界定,分为传统旅游纪念品、改良旅游纪念品、创新旅游纪念品三个层面来开发。

(1)传统旅游纪念品

传统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对象是传统工艺品,其目标消费者是外国游客及中国游客中的“行家”或收藏爱好者等,这一类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原则就是原汁原味。比如桂林花茶。要尽可能进行保护性开发,求精、求细、求高档,着重体现旅游纪念品的收藏功能及审美功能,在开发中一定要维持其原始面貌,如题材、纹样、颜色、图案、材料、工艺等等。政府也应给予适当的支持,尽快组织挖掘、整理、抢救,进行有效的宣传保护和积极的市场培育,使这种独具地方特色与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品得以传承。

(2)改良旅游纪念品

在尽可能保留传统工艺品内涵形式如题材、纹样、图案等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根据市场需要,在开发中应充分利用新科技、新材料,组织规模化生产,要着重开发产品的纪念功能、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改良和变革。并根据不同旅游消费者的需求,设立不同的档次和规格。

(3)创新旅游纪念品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涌现出很大一部分年轻的游客。他们在购物动机上更加追求流行时尚,对产品功能也有多元化的需求。但是现在的旅游工艺品市场仍停留传统文化和商品观念上,运用传统生产工艺技术,销售传统的土特产品。因此,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其开发原则是对民族文化元素加以筛选、提炼、重构、升华至流行及时尚状态,进行完全的创新。

四、结论

“旅游商品是旅游者游览活动的延伸与继续,是其旅游印象的物化。精美的旅游纪念品能使旅游者反复回忆起美好的旅游经历。若买不到称心如意的旅游商品,往往会给其留下一些遗憾,甚至会引起其对旅游地的不满[2]。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迅猛发展,桂林也应当抓好这一机遇,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开发出更多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旅游纪念品,使山西的形象、地位和知名度大幅度提升,创造更多旅游收益。

【参考文献】

[1]刘晓宏.福建省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D].湖南:江南大学,2008.

旅游区地域文化 篇6

关键词:旅游商品,地域文化,韶关

旅游商品是旅游产业构成中弹性最大、可挖掘的经济效益潜力也最大的一个要素。旅游购物收入所占比重的多少, 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韶关市位于粤北山区, 地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韶关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 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开发不够协调, 其中旅游商品的开发严重滞后, 在旅游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成为旅游业深度发展的瓶颈,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韶关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地域文化是旅游商品的灵魂, 旅游商品是地域文化的一面镜子。对韶关所蕴涵的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地域释读是开发韶关旅游商品的关键一环。以地方传统文化和资源特色为依托, 开发生产出独具特色、创意新颖、富有浓厚地方文化色彩的旅游商品, 对提高韶关旅游经济效益, 促进旅游业深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韶关旅游商品现状

1、旅游商品单调雷同, 创意不够, 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品位。

韶关目前已经开发的旅游商品缺乏特色和创意, 具有本地特色和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太少, 市场上充斥着毫无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旅游商品千篇一律, 缺乏地方特色, 文化品位不高, 一些常见的纪念品、工艺品, 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不精、不高, 而价格又不菲, 难以满足游客购物与纪念的文化需求, 所以很难赢得市场。

2、研究开发力量薄弱, 规模化程度低。

韶关目前还没有一家进行旅游商品研究开发设计的组织, 高层次的研究设计专门人才也极为缺乏, 推出系列产品、精品和名牌产品困难重重。旅游商品开发销售完全处于自发、分散的民间小作坊或家庭式生产状态, 生产规模小、质量低、效益差, 缺乏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现代化生产企业。

3、旅游购物环境差, 销售手段落后。

旅游购物环境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建立起来的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 能够吸引和方便游客购物的设施、场所和服务。良好的旅游购物环境可增加旅游者的购物欲望。从韶关目前的旅游购物环境来看, 市区内商业网点发展缺少系统规划, 网点开发处于无序状态, 市场经营秩序混乱, 假冒伪劣商品难以根除, 大多摊位没有明码标价, 存在价格欺诈行为;旅游景区内的商品出售点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大多是以小摊位或小商店形式存在, 且分布过于分散, 商品没有高、中、低档次之分, 很难满足游客的不同购物需求。旅游商品不注重包装, 商品陈列艺术差, 销售人员本身素质不高, 不注重销售技巧。

4、旅游业整体规划中对旅游商品的开发重视不够。

韶关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 然而旅游业整体发展规划中对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业发展的六大要素缺乏系统配套和协调规划, 旅游开发的主要力量投向了景区、景点、旅游酒店、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上, 而对旅游商品开发缺乏足够的重视。政府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旅游商品开发规划以及必要的组织、引导和支持, 投入不足, 使得韶关旅游商品开发滞后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基于此, 为了适应旅游的发展趋势和不同层面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韶关必须开发符合韶关实际情况的、适应游客消费水平和审美情趣的、独具特色的、创意新颖而且富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旅游商品。

二、韶关旅游商品开发的地域文化特色

游客出去旅游, 从浅表层次看, 是出于领略异域或异地独特风情、自然风貌和特殊人文气息的需要;但从深层次分析, 则是对一种独具特色、耐人寻味而又在其他地方难以捕捉到的文化底蕴的追求, 包含着更深层次的文化成分。

我国传统文化绵延博广、海纳百川, 许多有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 在相互交往、相互融合中逐渐形成悠久的历史和共同的文化。但人类文化的发展是在一定空间进行的, 必然存在地域性和地域差异, 并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域内文化的总和。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多元绽放, 特色各异的地域文化始终客观、深刻地存在着。地域传统文化的发掘, 对旅游商品开发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意义。因为对于地域传统文化而言, 其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 就是一张文化大牌,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 地域传统文化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旅游商品资源。

旅游商品, 顾名思义是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精巧便携、富有地域特色, 并让人铭记于心的商品。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个地方文化和风物的缩影;文化的挖掘, 是通过实物的研究和认证来实现的;而实物又必定蕴涵文化的成分, 文化又决定实物的地域性、历史性、民族性, 旅游商品亦如此。要体现出高品位、多层次、多品种、深受游客青睐的要求, 就必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旅游商品标志着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 特色的原料、特色的设计、特色的工艺、特色的包装反映着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历史文化, 能够引起旅游者美好的回忆。因此, 开发旅游商品要重视地域文化内涵, 挖掘当地的传统历史文化, 要注意在开发旅游商品时溶入本地的特色和传统文化。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韵味的旅游商品, 对游客而言, 才更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才能引起游客的购买欲望。也只有文化含量丰富的旅游商品, 才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除此之外, 旅游商品还应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纪念价值。具有独特创意和典型美观的特性、艺术美感高的旅游商品, 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越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物品,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让自己的旅游经历通过旅游购物实现物化, 因此旅游者大多喜欢选择与特定文化环境氛围相一致的, 具有明显纪念价值的物品。

三、韶关旅游商品开发思路

针对韶关旅游商品的现状和地域文化资源特色, 韶关旅游商品的开发, 要突出地方风格, 赋予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使其具有较高的纪念性、观赏性、艺术性、收藏性和实用性。

1、立足资源特色, 准确定位, 提高旅游商品的特色和文化品位。

旅游的主旨和内涵就在于特色和文化。个性是旅游商品的生命, 其内涵就是旅游商品所体现与蕴涵的地域特征和民族风格, 任何小商品、小食品、小日用品、小包装, 只要大众化、让游客喜欢、便于游客携带、富有地方文化特色, 就可以拥有市场, 拥有发展空间。旅游商品的开发定位准确, 主要体现为旅游商品的开发应与当地文化、资源、环境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 独具地方特色。旅游商品作为文化的载体, 每一件都镌刻着旅游者一段难忘的经历, 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渊源。加强旅游商品的文化性设计, 对丰富旅游商品的内涵, 提高其文化品位, 改善其内在质量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在旅游商品中融入当地传统文化和艺术内涵, 显示出韶关旅游商品的个性和差异性, 提高旅游商品的附加价值。因此, 韶关旅游商品的开发首先要对当地资源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 深入挖掘资源特色, 依托深厚的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和民族文化背景, 并将其恰当地融入到旅游商品的开发中。

2、创新开发和深度开发相结合。

旅游商品的开发应力求创新, 旅游商品的竞争力就在于创新。韶关目前的旅游商品设计单调, 品种单一, 多是工艺品, 难以兼容纪念性、观赏性、艺术性、知识性、独创性、收藏性乃至参与性于一身。旅游商品与一般商品几乎没有差别, 基本上是现成的“拿来”就用, 缺乏创新。韶关的旅游商品要占领市场, 就必须创新。游客在游览中, 充满着对美好和新鲜事物追求的愿望, 购买商品也有同样的心理。因此, 对于旅游商品的开发, 应该抓住游客的这种心理, 不断开发新产品, 刺激游客产生新的购物要求。韶关物产丰富, 土特产品多种多样, 开发韶关特色旅游商品, 必须以此为依托, 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 对其进行种类创新与品质改进, 遵循“新、特、优”的原则, 使其向“小巧、精致”方向发展。要防止粗制滥造, 严打假冒伪劣商品。另外, 要注重样式新颖、包装别致。例如, 收集韶关地区的各种民歌、民谣、谚语、歇后语、民间故事与传说等, 编写成连环画, 将其与微缩景观图一起分别印制在一些旅游购物品的包装上, 等等。

实行系列化、多样化、分层次、有重点的深度开发。旅游购物品开发要根据旅游地的特点, 游客的购物要求及购买群体的差异性, 实现旅游购物品开发的系列化、多样化和配套化,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表现在旅游购物品的题材、式样、规格、原料、色彩、包装、价格、功能等方面要求新、求变、多样、系列、配套。另外, 在开发中要考虑韶关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来对旅游购物品进行重点有序开发, 不要在自身条件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看到别人开发什么, 自己就紧紧跟上, 造成“小而全”的局面。在开发之前, 先在众多题材中选定某一范围作为开发的重点, 然后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 采用不同档次的材料和包装, 分成不同价格层次, 不同效用的几个品种, 以供游客选择, 使游客能各取所需。

四、韶关旅游商品开发对策

1、完善旅游商品开发的管理协调机制, 健全开发主体, 加大研发力度。

旅游商品开发至少涉及研究设计、生产、销售三大环节, 涉及众多部门, 针对韶关目前旅游商品管理体制分割和研究设计力量薄弱的现状, 需要完善和健全开发的组织管理协调机制和开发主体, 需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来统一协调和管理, 需要成立相应的科研 (开发) 机构与生产基地, 组织专业设计人员、民间艺人、市场营销人员, 共同研制旅游商品的开发, 实现调研、设计、开发、生产、市场培育、销售、反馈、管理一体化。

2、加强质量和价格监管, 建设规范化的旅游商品市场体系。

由于旅游购物具有一次性和无法提供保修或保退等服务的购买特点, 因此产品的质量是其生存的关键。一方面政府要采取强有力的法制和行政管理手段, 加大对生产销售商家的宣传;另一方面旅游、工商、物价等部门应加强协作, 强化质量和价格监督, 整顿市场秩序, 规范企业行为, 对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要严厉击。此外, 加强旅游商品市场管理, 制定并完善有关政策法规, 营造有序、公平、安全的市场交易环境, 保障消费者利益, 制止恶性竞争, 规范其经营行为。商家在进行开发经营时, 也要从国家和地方的整体利益出发, 本着为旅游者负责的态度销售旅游商品, 保质保量, 合理定价, 给旅游者以信誉保障, 尤其是对那些贵重的商品, 更要加强监管。同时, 旅游商品的价格又要易于接受, 让旅游者觉得货真价实、物有所值。

3、强化个性特色, 彰显文化内涵, 培育名牌产品。

旅游商品的个性特色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旅游目的地所在国家或地区所独有的;二是在共性中特别突出的;三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发展要求创新的。因此, 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开发要结合韶关当地的资源特色、主要客源市场需求和各类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评价, 突出其特色和文化, 培育拳头产品, 以发挥主导、带动和支撑作用。大力培育开发具有特色品牌的主导旅游商品。韶关旅游商品开发应围绕地域文化大做文章, 可以名山、名石、名寺、名胜、名人等文化资源为题材, 深入发掘并有机融入韶关风光、瑶家风情、粤北文化、历史名人等文化内涵, 努力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附加值与开发品位, 开发形成富有韶关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系列。

4、整合资源, 合理布局, 实现专业化经营, 建设规模化的旅游商品市场。

针对旅游购物需求特点, 区分旅游商品种类, 引导经销者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加快旅游购物专业市场建设, 建设中心性旅游购物市场;配置独具商品特点的游客购物场所;实行旅游商品市场的连锁、配送经营;设立并完善市场中介咨询机构, 搞好销售服务;建立游购共同体。旅游商店、摊点应集中布局于旅游景区、景点、宾馆、酒店、车站、机场等地区, 要么单独设立 (靠近加工中心) , 要么大都与餐厅、景点后部相通, 设两个门口, 不重复进出, 这样即便旅游者不想购买, 也必须从商店经过, 使购物街成为旅游景点、景区的一部分。购物品的消费往往是非理性的, 受其他顾客的影响或商品本身的诱惑, 旅游者很容易选择购买, 而且不会让人觉得是逼迫购买。在旅游者主要集散地的韶关市区, 可选择合适地点建立旅游购物商业街 (如RBD) , 经营旅游购物品。

5、提高旅游购物品经营者素质, 讲究销售艺术, 适应旅游者的消费心理。

在商品的包装和陈列上要讲究艺术, 商品本身的包装陈列科学, 不论物品的价值如何、体积大小, 包装装潢都要很精美, 分类分区合理摆放, 易于旅游者选择、比较和鉴别。导游人员、司机、商店售货员都以推销和介绍为主, 不要强制性销售, 更多的是让旅游者自己鉴别选择, 特别是导游人员要在旅游途中注重渲染气氛, 做好对当地特色产品的宣传介绍, 为旅游者的购买做前期铺垫。同时, 销售中心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 免费为旅游者提供水、空调和休息间, 增加有关商品的说明书, 有条件的可以配备专门的讲解人员, 让旅游者购买前充分了解商品特征、制作工艺、功能等。导游人员也不要急于催促旅游者, 给他们充足的时间精挑细选, 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游客停留的时间, 也就等于增加了购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刘敦荣.旅游商品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2]曾兰君.加强市场调研, 开发我国旅游购物市场[J].长沙大学学报, 2004.3.

旅游区地域文化 篇7

关键词:创意旅游,地域文化,视觉传达

一、文化创意的内涵

文化创意是指以文化为元素、融合多元化、整理相关学科、利用不同载体而构建的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 其核心是创造力。而“创意产业是全球环境中, 以消费时代人的精神文化诉求为出发点, 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 又以新媒体传播形态为先导的, 以文化艺术创意与经济发展全面相结合为核心的成长特征, 在国际上各个领域中都在重组和构建新型的产业结构集群。”[1]

欧美国家以及韩国、新加坡等国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行者, 文化创意的范围已辐射至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音乐、舞蹈、影像、电视、出版、网络等领域。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等门类。目前, 文化创意已经跟各类文化、艺术和娱乐产业密不可分, 反映在制造业方面就是各种产品的制造无不体现文化创意的魅力, 制造型经济开始转向创意服务型经济。各国利用各自的艺术文化资源优势, 在艺术、设计、手工艺、制造业等方面, 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创意发展道路。文化创意产业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中设计艺术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文化的创造力是设计艺术的核心。

二、丽水地区旅游产业开发的现状

旅游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舞台, 也是通过设计来实现内涵式增长的代表性领域。在创意经济背景下, 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地处浙江省西南部的丽水地区, 工业不发达,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但丽水地区自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被誉为“浙江绿谷”, 境内海拔1000 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 座, 其中, 龙泉市凤阳山黄茅尖海拔1929 米, 庆元县百山祖海拔1856.7米, 分别为浙江省第一、第二高峰。丽水地区生态环境的质量是浙江省第一。 2010 年12 月23 日, 浙江省关注森林组委会正式发文授予丽水“浙江省森林城市”称号。

但是由于丽水旅游产业单一地依靠自然环境, 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创意设想, 依然停留在山清水秀、民风淳朴, 接近“原生态”的边缘层面, 而无法满足人们对文化创意旅游的需求。

三、丽水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马林洛夫斯基曾说过, 在人类社会的生活中, 所有生物的需求都可以归结为对文化的需求。当代的消费人群开始从单纯的物质消费, 转向了文化和审美消费。旅游已不再局限于对自然风景的欣赏, 人们还希望能透过衍生的文化创意产业, 了解当地独有的历史与人文内涵, 得到文化和精神的双重体验。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下, 丽水地区旅游业应该抓住机遇, 变物质投入的粗放式发展为文化创意投入的内涵式发展, 打造旅游文化品牌, 从而满足人们个性化的旅游需求。

丽水地区除了山水资源, 还有着独特的人文资源。“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于2009 年9 月30 日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始于春秋的龙泉宝剑锻制技艺, 2006 年5 月20 日,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田石雕于2006 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独特的松阳高腔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 是浙江八大高腔系统中的独立分支, 也是浙江省目前唯一尚能演出的高腔剧种, 被专家们称为是浙江省戏曲界的活化石。”[2]丽水还是一个畲族聚居地, 设有景宁畲族自治县和6 个畲族乡、1 个畲族镇, 拥有独特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传统工艺。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交叉建构, 可以逐渐形成以山水观光和创意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2011 年丽水市创建云和梯田景区、云和湖仙宫景区两家4 A级景区和景宁畲族风情旅游度假区。

四、视觉传达设计促进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立

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中所体现的独特创意是决定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视觉化设计作为旅游产业的包装呈现方式, 是为旅游文化创新进行“艺术加值”的。

若想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旅游品牌, 独特的地域文化的传达是关键, 通过地域文化的创意设计, 展现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特点。而目前丽水的旅游产品设计缺乏地域文化的特点, 只是将各种设计元素糅合在一起, 并未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反而使消费者产生了视觉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排斥。可见, 这种视觉设计缺乏传统文化及地域文化的特质, 与丽水所处的地域人文环境、民俗风情格格不入。

“地域文化特征是由自然、社会、人文三重因素所决定, 三者在发展进程中综合作用形成某种地域文化特征, 是经过千百年积淀形成, 被逐步固定下来的。”[3]文化创意旅游设计要把设计放在特定的土地和自然中, 充分重视地域文化的融入。因此, 以促进地域文化特色为目的的旅游品牌建设, 其视觉传达设计有以下途径:

(一) 传统非遗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

龙泉青瓷、龙泉宝剑、青田石雕等传统“非遗”文化是丽水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色。传统工艺无不体现着当地的文化特性, 传统工艺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中, 把这些价值与现代商品相结合, 用创意设计理念重塑产品形象, 挖掘提取传统工艺的美学特点, 特别是在材料、装饰、形态、意匠等方面予以提取整合, 使传统工艺的根融入现代商品, 并赋予新的形式态与内涵, 提升现代商品的艺术和文化魅力, 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化。

传统工艺的衍生品作为一种新的产品形式, 丰富了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趣味。传统“非遗”文化通过再设计衍生出的创意产品, 以更亲和、活泼的面貌拉近了传统工艺和现代受众的距离, 使得古老的“非遗”文化能够长久发展。

例如龙泉青瓷的材料之美、色彩之美、造型之美, 可以提炼为设计元素融合到视觉设计之中, 比如融入到首饰设计、文创礼品设计、旅游宣传等中, 也可提取为图形符号在品牌设计、包装设计等门类中进行应用, 运用设计规律对品牌价值进行全方位的衍生。

(二) 山水、建筑的融合设计

《考工记》对“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工艺美学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对于民居建筑视觉传达设计, 可以从“天有时, 地有气, 材有美, 工有巧”的角度去挖掘设计符号和元素, 凸显丽水独有的自然山水资源和人文特点。因天时、地气的不同, 而保留了材料的天然魅力, 自然环境和人文建筑都会有不同美质的材料, 材美和工巧就是生产者与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一个地方的自然与历史会保留在这些民居建筑的材质、形式、制作工艺以及精神价值中。以山水资源和人文建筑等为设计母体, 将其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中, 使自然、传统的地方元素更具现代之美, 使自然与人文的质朴之美转化为有着设计创意的日常生活用品, 让每位游客将丽水的地域之美传播开来。

(三) 畲族风土人情元素设计

对于丽水地域的文化而言更要凸显它的畲族少数民族文化特点。“一方风土养一方人。”自然把这特殊的土地赠与人们, 并赋予其特殊气候、特殊历史、特殊风习, 形成了畲族特有的民俗风情。对此的设计表现, 需把表象的歌唱、舞蹈、服饰等置入原乡的生活劳作环境中来提取设计元素。从畲族的传统元素中提取设计符号, 运用到各类日常用品中进行再设计, 避免对少数民族元素简单地重复与翻版。更重要的是对元素的衍生运用, 旅游设计应当将地方的民族元素之美发扬光大。当我们在此旅游时, 事实上我们是在寻找此地独有的故事、生活方式和地方品性。所以, 视觉设计给予消费者的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体验。

(四) 新兴特色产业的设计

云和木制玩具、遂昌的竹炭生产工艺、庆元的竹制家具等, 是扎根于丽水乡土的特色产品, 取自当地的特色材料, 并结合了现代加工工艺制作而成。这些当地的特色产业既要具备功能性, 更要结合创意设计, 把握时尚元素。对乡土材料的创新将吸引消费者, 成为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的创意消费产品, 进而打造地域性文化产业。

只有加强产品中的文化审美元素, 文化创意旅游的视觉传达设计才有可能获得大众的青睐, 才能产生良好的市场效益。文化审美元素不仅仅表现为形式美感, 更重要的是表现为对乡土情怀的表达和对人文关怀的追求。融合地域文化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正是文化创意旅游的最佳形象推广。浸染着乡土气息的、地方性的地域文化, 它的文化本土价值和原乡情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正日益显得珍贵, 也是对现代化、城市化的呼应和弥合。

参考文献

[1]刘杨, 王立荣.王立荣.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理论研究[J].新视觉艺术, 2012, (01) :34-36.

[2]百度百科[D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5Nm0wuA0cxf1h43Vx9b0_gLvlFQU5R2yko9xuDvO1a8z4lYbz94PKNBsck0c9lJGFeQmMbwc9s9-S4TpiupeDa.

旅游区地域文化 篇8

旅游纪念品是凸显一个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其文化特质的具象表达,而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实际上是对一个地方旅游文化的见证和发展。上海作为国际知名的大都市,其旅游纪念品必然要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 展现上海旅游新形象,淋漓尽致地表达上海地方文化的精髓。然而上海旅游纪念品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形成自己的一套开发与设计理念。但是,由于长期缺少“研、产、销”相结合的“设计金链”,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还存在很多问题。[1]伴随着上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纪念品的市场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游客对纪念品的创意、文化认同需求在不断增强,将文化融入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通过调查来沪游客对上海市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需求,以此来发现上海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有效意见,以期为上海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问卷调研对象主要针对来沪游客, 以及本地居民,少量纪念品的销售商;调研主要分为各类人群对旅游纪念品的需求和现状两大类; 调研内容主要包括纪念品的种类、纪念价值、价格、地方特色、质量、购物环境、包装、销售人员的态度等,以及纪念品设计的一些现状、存在问题等。2014年2月,在春节期间项目组人员主要在上海城隍庙、徐家汇、外滩、碧海金沙等景区向游客现场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250份问卷,其中收回有效问卷239份,有效率为95.6%。

二、上海旅游纪念品市场需求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来沪游客表示会买纪念品的人占到51%,说明游客购买的意愿比较高,其中近1/3的游客选择了视情况而定。由此可知,上海的旅游纪念品市场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但这也从另一面反映出上海旅游纪念品的吸引力不够,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旅游纪念品作为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经济产业链之一,它的发展和不断创新会带动市场经济的繁荣,并促进纪念品的推广。[2]但是上海目前的旅游纪念品品牌化程度低,缺乏实用性,销售人员的态度较差等等, 这些无疑都会制约着纪念品的发展。(图 1)

图 1 上海纪念品存在的问题

从图2中看出,价格、地方 特色、便携性是游客关注的主要方面, 因为这不仅使游客省去了携带繁重物品的不便,还使得游客能更大范围地使用它。

三、旅游纪念品设计现状分析

图 2 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时考虑的因素

一个地方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它的经济 , 文化实力也是相当重要的部分。因此在设计纪念品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其经济效益,也要注重其文化底蕴。调查结果(图3、图4)显示,地方文化仍是游客关注的焦点,也是多数游客认为旅游纪念品设计时应加入的关键元素,其次才是结合时尚、自然元素等。

从中可以看出, 目前上海旅游纪念品体现的地方文化元素还不够,这值得我们重点考虑。艺术家胡铁生曾提出旅游纪念品应具有的关键原素, 即“三风”“三性”:“中国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和“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而这些,正是游客所关心、所在意的旅游纪念品重点之一。因此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底蕴很重要,它将折射纪念品是否有纪念价值,是否有地方特色以及是否有利于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促进软文化的发展。没有地方文化底蕴的纪念品,只是一件普通的产品。而一旦为其注入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它便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设计投其所好。现代社会的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使设计的纪念品更能吸引游客的眼球,设计新颖尤为重要。调查发现(图5),33%的游客选择时尚、精美、细致的纪念品, 个性独特占27%,简单自然占24%。这说明游客更加注重纪念品的设计性和独特性,符合人们对美的要求,当然对设计者也要求有更高的设计素养。对于现在的纪念品设计者来说,不能只是对于过去的纪念品进行一些小小的改动甚至是照搬,而应该大胆创新,以不同的角度和观点,设计出不同于以往、具有高欣赏价值的作品。

图 5 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风格

此外, 大部分纪念品会被游客赠送给亲朋好友。调查结果显示(图6),84%的游客认为旅游纪念品的包装有必要认真设计。不难看出,纪念品的外包装已纳入游客选择纪念品的因素之一。在提倡低碳环保精简外包装的同时,仍需考虑如何设计合理的外包装。旅游纪念品的包装同样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好的包装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纪念品的销售量,从而达到为城市宣传的目的。[3]

从图7可知,挂饰饰品受欢迎程度最高,超过一半的人选择它。不仅因为其便于携带,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还在于它的可塑性比较高,使用它的地方也会比较多,因而从侧面要求设计者和制造商在纪念品的设计和生产上更倾向于挂饰饰品。

技术创新。对于大部分的销售厂家来说,可能会选择简单、粗略的制作手法,从而降低成本。但这样的纪念品不可能吸引游客, 也达不到盈利的效果, 更不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扩大其知名度。而技术创新不但可以使产品富有吸引力,还能提高制作效率,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选择新颖的加工方式, 选择顾客较为喜欢的制作材料等。从图8可以看出,旅游者侧重于木质、塑料、金属等材料,这对旅游纪念品的材料选择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制造商和设计师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着重选择相应的材料,然后结合现代技术生产游客所爱好的纪念品。此外,改进纪念品的制作工艺,提高质量,也能增加纪念品的附加值。

总的来说,三者缺一不可。因为旅游纪念品的发展即是设计的创新, 而设计的核心又离不开所蕴含的文化元素, 同样设计的纪念品也离不开材料技术的支撑和考究。三者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充分考虑这些,才能构建旅游城市应该所具有的文化魅力。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地域文化、设计感、价格、包装、携带的便利性及质量等是游客依次关注的重点。在旅游纪念品的需求方面,能够展示当地代表性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便携式商品,最受游客青睐。具体可以进一步加强文化、功能创意,将地方传统文化逐步融入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延续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诉求,以此来提升当地的旅游文化形象。

四、基于地域文化的上海旅游纪念品开发与设计建议

旅游纪念品的本质特征是地方特色,是一个地区区别与其它地区的标志性符号。上海展现给世界的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因此,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就要突出这个特色。

1、将上海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旅游纪念品设计中

将传统文化思想融入旅游纪念品设计,既可以延续人们的审美情趣,又可以满足文化诉求和情感需求,赋予纪念品传承感和张力。[4]可以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顾绣等)运用到纪念品的开发中去,一定能得到游客的喜爱。

2、根据地域色推出重点产品

地域性是旅游纪念品设计的第一要素,也是根本属性,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应该特别关注地域文化特色。[5]上海现代建筑物繁多,并且兼具各种建筑风格,是其城市文化特质的最佳表现形式,它既有历史的传承性,又有时代的诉求感,也是上海旅游纪念品可以吸收的元素。[6]

3、包装设计注重时尚精致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 携带物品有一定的限额和重量限制。因此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不仅要注重造型、功能等,同时要考虑材料的绿色性、携带的便携性等问题,有创意、制作精良、环保低碳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才是最具魅力的。如广受游客欢迎的上海特色糕点、小吃等,外形多以传统的盒装为主,包装材料粗糙,缺乏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而上海海派文化中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时尚精致”。所以应该加强包装设计,尽量采用健康环保材料,包装外形应更注重时尚精致的特点,给人一种体面讲究的感觉,设计简洁而美观,方便取用。

参考文献

[1]杨江银,梁甜甜,何露露等.基于游客体验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江苏商论,2013,(9):12-14.

[2]曲玉镜,邹本涛.旅游文化新论[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3]陈琛.地域文化与旅游纪念品设计及包装策略探讨[J].包装工程,2010,31(20):107-110.

[4]何倍樟,张阿维.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法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1):111-113.

[5]于炜,潘登,季禾等.浅析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3,29(1):64-65,74.

旅游区地域文化 篇9

“招贴”按其字义解释。“招”是指引起注意, “贴”是张贴, 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招贴的英文名字叫“poster”, 在牛津英语词典里意指展示于公共场所的告示 (Placard displayed in a public place) 。在伦敦“国际教科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广告词典里, poster意指张贴于纸板、墙、大木板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 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广告, 它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 是广告的最古老形式之一。

不管是为什么而设计的招贴, 既然做了就是为了宣传, 如果在张贴以后不能吸引人, 那说明这张招贴不成功,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旅游招贴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招贴, 在宣传风景的同时也在宣传一种文化, 如果在用很好的风景照片吸引游客同时, 并没有把文化信息传输给游客的话, 其实也不能算是成功的招贴。

旅游招贴作为一种“说服”的形式, 要说服游客前往我们所宣传的地方, 这绝不能以某种强制性的理性说教来对待游客, 而应首先使游客感到愉悦, 继之让游客经诱导而接受招贴宣传的意向。所以, 现代招贴都极讲究审美效果。具体说来, 招贴的审美作用表现在三方面:其一, 招贴的形式生动活泼, 往往图文并茂, 易于引起消费者注意。其二, 招贴广告语经艺术处理, 一般言简意赅, 易于记忆, 易于形成牢固印象。其三, 招贴在发挥其应有的说服功能时, 通常都是以软性感化的方式来进行的, 而不是强行灌输的方式, 从而在心理上, 消费者易被其意念同化。

目前最多被采用的设计元素是被宣传旅游景点的照片, 笔者这里所说的照片很多都没有经过艺术加工, 完全用照片当招贴的主体。当然, 这样能让人们一目了然地感受到所宣传地点的风景, 但这样的招贴从内涵上来看, 让人们觉得很空洞, 甚至有些缺乏吸引力, 笔者觉得现在的旅游其实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风景旅游, 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旅游, 因为现在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旅游者的素质也日益提高, 很多旅游者眼中的旅游不再是单纯的观赏风景的旅游, 而是一种文化的旅游, 是被旅游地所特有的文化或者说是内在气质所深深吸引而去的, 当然有时候风景或建筑也体现了这样的文化, 但是笔者觉得准确的是风景或建筑附着于这样的文化背景之外, 这就是所谓的地域文化。

笔者认为, 一个称职的设计人员所设计的旅游招贴中采用的设计的设计元素不能局限于所宣传地点的照片, 因为过于简单、老套的设计方法可能不会让现代的旅游消费者永久接受, 当他们厌倦这样的招贴后, 也许会对所宣传的地点失去兴趣, 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去宣传, 这个角度就是利用所宣传地的地域文化作为宣传的对象对旅游地进行宣传, 以这个地方特有的气质去吸引游客, 内在美也许比外在美更能起到预期效果。

下面有两张泰国旅游的招贴设计, 其中的设计元素就是提取的很代表当地文化的东西:

地域, 通常是指古代沿袭或俗成的历史区域。虽然岁月流逝逐渐模糊了古代地域的精确性。但是, 各区域人民长期形成的思想共性还是深深积淀在后世人的头脑之中, 并且产生着深远影响。

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所谓文化或文明, 即是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习惯以及它所作为社会成员的热门所获得的包括一切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型整体”。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很庞杂的概念, 由于地域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之所以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主要是因为它的独特性, 每个地方由于历史的不同, 文化发展的不同, 经济发展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文化, 很多人对一种的文化有一种向往, 比如, 笔者就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的文化很向往, 因为那里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的兴衰荣辱, 感受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也对东南沿海那里因为自身的发展和因为最早和西方文化的碰撞形成独特的不同于中原的地域文化很感兴趣;同时也很向往去感受藏区所特有的宗教文化, 因为那里充满了神秘感。

《茶马古道》系列招贴是笔者通过寻找各个地方的文化不同点设计出来的一套招贴, 采用了两张为一套的方法, 其创作思想的核心是想通过寻找茶马古道上这几个重要城市的地域文化, 从中提取设计元素。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使“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 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 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 流动不息, 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 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从天府之国成都出发, 经雅安、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萨, 再到尼泊尔、印度, 国内路线全长3100多公里;另一条路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 (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 出发, 经大理、丽江、中旬、德钦, 到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贡布江达、拉萨, 然后再经江孜、亚东, 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 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公里。

《茶马古道》系列招贴所要体现正是这条路线在国内部分的几个城市成都、雅安、康定和拉萨。这四套招贴中的设计元素分别是从这四个被宣传地的地域文化中提取出来的, 表现这几个地方所特有的文化, 我想是用当地的文化去感染、吸引游客, 而不单单是用当地的风景, 当这个地方的文化被游客所接受时, 我觉得说明这个旅游品牌就已经算是成功了。同时体现出招贴的文化价值, 这样的地域文化, 值得我们去关注, 值得我们去感受, 当然更值得我们去宣传, 让不同的人们一起体会这样的文化。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 在现代旅游招贴设计中, 能吸引游客的不仅仅是宣传地优美的风景照片, 同样我们设计者可以深入体会当地的地域文化, 从他们特有的地域文化中提取设计元素, 这样才能更深层次地去宣传一个地方, 把旅游招贴从一个单纯的风景宣传提高到一个文化宣传的高度上。

摘要:旅游招贴作为旅游宣传中最重要的手段, 要向大家宣传的不仅仅是当地的美丽风景, 更主要的是要把一种当地所特有的地域文化介绍给游客, 不是让游客是因为看到宣传招贴上的风景美不美决定去否, 而要让游客是因为喜欢这个地方的特殊的文化而对这个地方感到向往。基于这些原因, 有必要对旅游招贴所宣传的方式和所采用的设计元素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与讨论。

关键词:地域文化,设计元素,旅游招贴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9.

旅游区地域文化 篇10

关键词:地域文化 旅游景区标识系统 设计要素 设计创新

一、旅游景区标识系统

1.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构成

(1)标识

标识:即标志记号。“标志”指向一类图形或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记号。田中直人(日)等所著的《标识环境通用设计》将标识解释为“记号”、“符号”、“信号”,就是把想要传达的事情用记号表示出来①。

(2)标识系统

标识系统是不同的标识要素按照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并设置在特定的场所为使用者提供标识功能的整体。标识系统主要是由说明性标识、引导性标识和限制性标识三大标识按一定关系构成的系统。

(3)旅游景区标识

旅游景区标识的概念界定为两层含义

一是指由某一旅游景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与用于展示这些旅游景区(景点)名称、内容、特征等属性的标识构成的组合体。

二是在旅游景区内部实现场所指引、场所标识、导游、景观介绍等功能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特定图形、文字、造型和符号的新形式。它的设计要与整个景区的风格成一个系统。

在旅游景区中,标识自身既是一个构成旅游景点、景物的要素,同时又是其他旅游景点景物要素和空间的组织者和联系的纽带,为人们提供对空间的高度概括和最有效信息的传递。

(4)旅游景区标识系统

指根据旅游景区的识别、传播、延续等实际需要,将旅游景区的景点、景观提取出标识点与标识基地,并与标识本体相对应。得到存在系统关系的旅游景区标识群体,再由辅助标识负责其与旅游景区(景点)的连接,从而形成对旅游景区具有认知、导向、宣传、保护、审美、指引等作用的系统②。

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功能是识别与指示,这种功能有两层含义:一是实际指示意义,指明场所、方位、道路和行为的动势,如入口、卫生间、停车场等;另一层是民众心理上的识别,标识系统设计的形式、造型、质感以及安置上应该体现出旅游景区的文化或区域的文脉,与周边环境相和谐。

根据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功能,可以将旅游景区标识系统分为识别型、指示型、信息说明型、管理型、关怀型等五大类型。

2.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标识的设计尚未建立系统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缺乏地域性、规范性、独特性、文化性、艺术性、时代性等诸方面。大家经常目睹这一现象,在旅游景区,参差不齐地竖立着各种指示牌来指点方向、告知注意事项等,使原本优美的旅游环境显得杂乱无章,景区标识不仅没有起到指示引导作用,反而给游客造成误导,影响环境的氛围,也使旅游景区的景观质量下降。因此,旅游景区标识的设计亟需完善统一,从而促进旅游景区环境的和谐发展。在国际化和标准化的冲击下, 国内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中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

(1)注重国家标准公共信息标识图形符号的应用设计,却丧失了地域文化特色的个性表现。

在严格规范化设计的过程中,忽略了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的艺术表现力和旅游景区的地域特性,造成了形式上的千篇一律,效果上的文不对题。

(2)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的个性,但忽略了国家标准公共信息标识图形符号的应用。

这些标识系统的设计,虽然具有艺术表现力,却极不规范,造成旅游景区的标识系统紊乱,识别性和导向型功能不能很好地为旅游景区服务,也给旅游景区的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针对当前我国旅游景区标识系统存在的上述问题,作为一名从事艺术设计工作的教育者和实践者,笔者从艺术和文化的角度提出,将地域文化特色应用于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中,力图为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探索出一个可行的方向。

二、地域文化是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的必要元素

文化的地位在当今世界越来越突出,可以说找不到没有文化标记的产品,也找不到不借助文化影响的销售,更找不到不体现文化意义的消费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多样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地域文化为旅游经济和旅游文化提供了精神动力,地域文化是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的源泉,离开了地域文化,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就没有了素材和元素,也就无法体现出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真正特点,就会给旅游地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其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点说明:

1.国家政策的硬性要求

根据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规定,在旅游景区标识设置方面,3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标识系统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各种引导标识(包括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等)造型特色突出,艺术感和文化气息浓厚,能烘托总体环境。标识牌和景物介绍牌设置合理。

(2)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合理,设计精美,特色突出,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符合GB/T 10001.1的规定。

2.旅游景区形象设计、推广的需要

一个地域的旅游形象也就是这个地域整体形象的一种对外表现,是一种必须被推广的形象系统。旅游形象凭借旅游活动本身构成了这个推广行为的时空条件,并借助旅游意境的审美构成完成了形象的识别、记忆、审美感受三个过程。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所起到的功能不仅仅是“标示物”的功能,还起到了一种“代言功能”——从旅游形象逐渐转化为地域形象,并为本地域的特色物质、特色文化做了最完美的信息传播和推广。因此,一个地域的旅游景区标识系统可以看作是该地域集约型的形象,并成为旅游发展的新平台,人们可以方便地阅读。特色的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本身就是最好的向导,对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提升旅游的整体档次,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3.旅游景区标识系统发展的需要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推崇个性的时代,人们追求个性时尚的视觉品质。旅游景区标准化标识应是标识标准信息图形符号应用的标准化,而不应是设计风格及制作材料的标准化。所谓标识标准信息图形符号标准化的目的在于,经过科学测试的设计信息图形具有很好的识别、记忆功能,可以作为设计时标准规范,而设计师在设计风格上则可以有很大的创意空间3。个性化的时代,设计师应从特定的需求出发,着重关注环境、文化与标识的相互协调、创新,因此设计理念融入地域文化,是旅游景区标识系统发展走向的需要。

4.游客需求不断提高的需要

旅游,是一种异地生活的新鲜体验。旅游服务就是为游客创造体验的全过程,是一种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依托的服务,现代的旅游者在体验身游的同时又需求心游,在欣赏景区的旅游资源同时希望了解其文化内涵,这就是现代旅游者的共同需求,这意味着旅游景区标识不仅肩负着传达信息及构建信息环境的功能,还要展示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每个景区都有其独特的地域个性,尤其是历史文化资源突出的地方。我们要努力通过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让游客理解并欣赏地域文化资源的内涵,因此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应注重对地域环境文化特性的表达,才能满足现代游客需求不断提高的需要。

三、地域文化在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1.选用、结合地域性材料设计

材料是种标识构成的主要元素,标识视觉造型的形成、信息的传达、美感的产生、结构的实现等均依托材料的使用。地域性的材料是最具个性特点的物质条件,它为旅游景区标识设计提供了基础。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地的地理、气候、自然环境差异较大,自然界的物产也各具差异化特点。 所以不同自然环境的物产能带给人们地域个性文化的气息。

(1)借助材料的文化内涵

原生的自然材料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内涵,是地域个性的活标签。旅游景区标识作为一种视觉形象,注入地域性的文化内涵极其重要,一些原生材料本身就带有美好的寓意,例如人们常用石头比喻坚定的信念,用石交指代牢固的友谊。我国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用“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来诠释石头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泰山景区的标识系统设计中充分利用了泰山原石,体现了泰山“石敢当”吉祥、刚毅的石文化内涵(图1)。

(2)利用材料的肌理

移植和放大地域文化,可以使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内涵更丰富。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中的视触觉感是由造型材料的固有质地及材料表面的肌理造成的,它的不同视触觉感会传达给我们不同的信息和判断,在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中,经常借助自然材料固有肌理的视触觉,来设计要传达的信息和内容。增添肌理元素可以给平淡的设计带来意外的效果和新意,从细节设计上接地气,充分体现地域文化个性,与信息状态、属性吻合。例如:西班牙格埃尔公园利用当地的原石采用不同肌理作为标识的基材,表现出古老历史与现代文明的对比以及西班牙人细腻,坚忍不拔的民族气节(图2)。

2.汲取地域文化元素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充分概括了文化的地位及重要性。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风俗文化丰富,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在世界独一无二。地域性图文大量存在于当地的织绣、年画、剪纸、壁画、脸谱、皮影、民族服饰、戏曲、建筑、民俗活动等艺术形式中,它是一个地域长期积累、沉淀、传承下来的艺术成果,极具地域文化特色,将其运用到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中,不仅体现了历史文化价值和视觉审美价值,也反映了时代需求。

(1)利用民间艺术形式

民间艺术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如皮影、蜡染、泥塑、剪纸、竹编、草编、年画、绣花、狮子舞、木雕等等,融实用与审美为一体,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和民间艺术相结合,能够形成差异性及独具风采的艺术特征(图3)。民间艺术是在具体民俗生活中原发的艺术形式,它的产生、发展、传播、消失都要受某一地域内生产、生活、人文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形成独特的地域符合特征。因此民间艺术作为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本身。

(2)参考传统图形

中国的传统图形往往追求“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在造型的背后富含美好喻意,因此历千年而不衰。因受儒、道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图形造型追求丰富、完满、天人合一,意境雄浑的境界。中国传统图形在思想表现手法在可以归纳出,象征、寓意、比拟、表号、谐音、文字表意等,在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中,参考、引用传统图形的思想表现手法,借助其祥和、美好的喻意,会为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增加地域文化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例如:泰国皇宫的导向标识系统就利用了皇家建筑的典型图形,华贵、高雅、祥和彰显民族特色(图4)。

(3)借用传统文字

传统文字承载着记录与传达的功能,其本身就是一种视觉艺术现象,独具功能性与审美性,因此传统文字设计应用时不仅要借用文字的可辨性和可读性,还应根据旅游景区的地域特性,充分调动文字内涵来表达其艺术魅力。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中既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传统的地域性的文字艺术,又要适应当今“读图时代”的要求,进行文字图形化的艺术设计(图5)。

3.发展地域性的造型

造型作为视觉的主要元素,对视觉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标识的造型语言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联想,产生对环境文化主题的心理共鸣是有效设计方法。旅游景区标识系统造型设计中的点、线、面、型、装饰、肌理是决定外形轮廓的基本元素,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可以对当地自然物、特色物、历史文物进行形的模仿、解构与创造,力求以个性化、特色化、系列化的造型进行设计。

(1)对当地自然物形、建筑物形等特色形体的模仿

自然界因地域不同而千奇百怪,模仿借鉴、利用地域自然界中植物、动物的原型、建筑物形等特色形。(图6),模仿的结果要保持形的地域特点与形态美。仿照地域特有生物、植物、建筑物的形象、结构、功能、色彩、材料、质地效果来设计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这种接地气的设计给人以鲜明的特色感。设计师需要通过提炼、抽象、夸张等艺术手法,把握自然物、建筑物(图7)的内在活力与个性本质,传达其蕴涵的生命力量,使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既具有质朴纯真的视觉审美效应,又蕴涵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

(2)对当地自然物形、建筑物等特色形体的解构

自然用它无声的形态,为设计带来无数的创作灵感。自然界的生物、动物世界充满神秘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堪称造型的宝藏,设计应来源于自然,但应超越自然,不能简单模仿自然物、动物等外形,应对自然分析、理解结合主观感受,利用解构主义的观点来诠释重构创新,打破思维定势,运用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重新解读自然,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崭新形态,获得神奇的视觉体验。如(图8)的标识就是对海螺造型的解构设计。

4.应用地域性的色彩

色彩是无声的音乐,是视觉传达设计里最活跃的因素,具有视觉吸引力与侵略性,色彩能够增强人们对标识的视觉记忆。

(1)注重与地域环境色彩的融合

不同的民族、国家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彩环境。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整体色彩风格应考虑同地域环境的关系,须与地域环境色彩风格相谐调(图9),但色彩的数量不可过多,避免造成环境中的色彩混乱,影响识别。依据景区标识系统所处环境的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的地域性要素,从中分析研究与色彩相关的因素,进而从这些因素中去提炼、把握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色彩特质加以设计应用。

(2)把握色彩情感与意境的渲染

当代美国著名的视觉艺术心理学家布鲁黑说过:“色彩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感情,甚至影响我们正常的心理感受”。成功的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离不开色彩情感的力量。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要把握、利用色彩对“情与意”进行渲染。色彩是感情的语言,而且是一种传达力很强的语言,在旅游景区中若能巧妙、准确地运用色彩的感情渲染,充分发挥色彩的作用,就可以唤起人们积极的情感,影响人们心理感受,引起人们的兴趣,加深人们对景区标识的视觉记忆。

色彩是最直接的视觉语言,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最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因素正是色彩。地域文化色彩的应用,讲求感性概括和理性感悟相统一,观念上注重色彩的性质、功能、作用和关系;色彩表现手法上,追求单纯、明快、和谐,而不是立体明暗的冲突;色彩艺术效果上,体现出一种 “重而不滞”、“丽而不艳”、“浓而不腻” 、“淡而不薄”的适度圆满的审美观④。例如: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标识系统利用丰富的色彩,抒发了浓烈的艺术气氛,体现其世界艺术中心的角色和现代多元化的进程(图10)。

(3)结合地域环境的特点

A环境决定标识最终体量的大小

旅游景区标识体量大小与环境密切相关,地域环境周围空间的大小影响标识的认知范围与认知距离,最终决定标识体量大小。例如斜坡、悬崖、旷野、小道等环境都直接影响人的视平线与视感受,所以在设计旅游环境标识是必须对环境进行多元的考虑,不同的地域环境空间决定相应的标识体量、尺度。

B环境影响标识的形态

标识采用何种形态,是一个几乎无法讨论的问题。形态更多的是与标识的内容于内在文化有关,也与标识使用的环境空间有关,作为一种视觉形态的标识,其设计者需要具有一定的环境空间创新理念,应该依托地域文化及地域界定空间,设计出符合界定空间环境需要的标识系统来强化服务功能,点缀环境。

小结

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应该在国家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应用的前提下,融入地域文化特色极具个性的设计表现。因为只有国家标准公共信息标识图形符号应用才能满足全球化的需求,只有地域文化特色才能满足现代游客的心理需求,才能充分展现地域旅游自身的特色和个性、差异性,避免雷同与相似,从而强化世人对于旅游地的记忆,由此提升旅游的整体档次,进一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未来旅游景区标识系统不仅是旅游环境的语言,还是传达旅游环境信息的媒介,更是地域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应迎合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及人们对生活环境日益提高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信息的导向和传递,而应向旅游景区形象和地域文化深度内涵的范围不断延伸,使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成为展现地域文化特色、对外推广的魅力系统之一。

注释:

①【日】田中直人,岩田三千子.标识环境通用设计,2004.

②王默.关于建立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③王雪皎.导示系统设计的多元化走向[D].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④朱介英.色彩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周锐.城市标识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赵云川.公共环境标识设计[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3]鲍诗度.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

[4]【美】惠勒.商业标识创意与设计[M].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唐艺文化.标识牌设计[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6]金贵成.商业标识设计[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7]韩国.标识设计2[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8]【英】凯瑟琳.狄克逊,菲尔.贝恩斯.标牌与标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9]何捷,张帆.标识与街景——日本空间设计大奖系列[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0]陈立民.城市化共信息导向系统设计——与空间的交流[M].西南师范出版社, 2008.

[11]李宏,陈享尔,郭飞.旅游景区标识规划设计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上一篇:联合处理下一篇:LMS自适应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