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地域文化论文

2022-04-30

摘要: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间的地域差异逐渐缩小,建筑和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特征的趋同和地域环境特色的流失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地域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地域文化论文 篇1:

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摘 要:旅游业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越来越受到青睐,旅游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旅游文化成为广大游客追求文化、获得精神和智力享受的高层次活动。本文以地域文化为研究基础,以西安地区为例对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西安地区文化资源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具有优越的开发条件,开发利用价值高,蕴涵着极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关键词:地域文化;旅游文化资源;西安地区;开发

0 引言

对于旅游者来说旅游就是寻找文化差异,体验异地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来的旅游文化激发旅游者的兴趣,推动着旅游业。旅游实质就是文化消费、文化购物、文化享受和文化交流。[1]针对旅游行为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域文化对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影响颇异。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日益成熟,只有广泛开发旅游文化资源才能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

1 地域文化和旅游文化资源的内涵

在基于地域文化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进行研究,前提是要深刻理解地域文化和旅游文化资源的内涵。地域文化是综合自然地理概略、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历史发展等因素在一定地理区域上各类文化事项的总和。地域文化是以地理区域为界将文化划分,所以地域文化属于特定的地域环境但同时又属于特定的时代。

旅游文化资源是客观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具有旅游吸引力,体现人类文化内涵,并能够产生一定经济和文化效益。有些学者将旅游文化资源分成如下四类[2]:一是自然景观类,如森林、湖泊等综合类自然资源,戈壁、沙漠等地质地貌等。二是文史传说类,如历史文献、民间传说、民谣故事等。三是建筑器物类,如综合人文旅游地、景观建筑、历史文物、民族服饰等。四是非物质类,如民间工艺、习俗、礼仪、信仰等。不同的学者分类和观点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可认为旅游文化资源是由旅游物质文化资源、旅游精神文化资源和旅游制度文化资源组成。

2 西安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2.1 西安地区旅游业概述

西安是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古都,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西安的文化遗存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西安自然生态优美。例如,秦岭被誉为中国的“中央公园”,是中国地理和气候的南北分水岭;秦始皇陵兵马俑、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和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物,遗有高垄断性的文物资源、古城遗址、寺院、庙宇、陵墓等。

2.2 西安地区旅游文化资源评价

西安地区旅游文化资源质量高,占旅游资源的比重大;不同地域的旅游文化资源凝聚并承载着这个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地域文化内涵,同时展示该地域的文化水准、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等。[3]不但满足了旅游者追求异地文化差异的满足感,而且成为旅游的优势资源。虽然西安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数量巨大,但是很多旅游文化资源同性质强。因此,需要不断挖掘西安地区旅游文化资源潜力,改善和保护旅游环境,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在保持历史特色的条件下塑造新的旅游形象才能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

3 基于地域文化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策略

3.1 对旅游文化资源的地域类型准确定位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离不开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使旅游行为变得更有特色,更具魅力,反过来旅游行为承载并传播了地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域对应不同的旅游文化资源,只有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才能使得旅游业繁荣发展。[4]所以从地域文化角度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研究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的研究重点。只有首先对旅游文化的地域类型进行准确的定位,然后才可以依据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制定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方案。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自然资源景观,也造成不同的民族文化。例如,高原、荒漠等造成不同的文化差异。对旅游文化资源地域类型初步定位后还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具体确定该区域的地理和旅游资源结构、旅游业综合水平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2 依据地域文化特点合理开发旅游文化资源

旅游文化地域类型可基本分为传统人文景观型、现代人文景观型、自然景观型、自然人文和谐景观型和特殊环境型。对于自然景观型的地域文化,由于该地域自然景观占主导地位,所以要合理利用其生态旅游;对于现代人文景观型的地域文化,由于该旅游地域大都分布在沿海等重要交通地理位置上,经济比较发达,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所以要充分利用该地域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和发达的经济水平;对于特殊环境型的地域文化,像新疆、青藏高原等特殊的地理环境,交通、物资、经济都比较落后,但是它的旅游文化资源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因此,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保持和保护观光旅游景点的人文内涵,避免这些旅游文化资源景观被过度商业化。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项目科技含量,开发全方位的旅游文化资源。

3.3 对旅游文化资源综合评价并进行多元化开发

对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不仅要把握其旅游要素,还要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实现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功能,提高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例如,结合西安地区的旅游资源评价对其进行综合开发。西安的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级别高,可以利用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绝无仅有的类型吸引众多游客;西安的人文旅游资源占绝对优势,开发利用潜力大,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一定修养的人才容易体会到其中的价值和魅力所在,可以深入挖掘这类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吸引有文化素养的旅游者。西安是具有悠久的人类发展历史的地域,人文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具有密切的关联,历史文化类人文旅游资源突出,应该充分利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强盛王朝在西安所创造的辉煌文化开发旅游资源,而其他地方难以与其项背。

4 结语

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既有重要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旅游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忽视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而过度重视经济效益,使得旅游业本该创造的经济文化价值大大降低是旅游业发展一直以来的不足。新世纪新阶段,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旅游业,必须合理调整旅游业发展模式,同时基于地域文化,加强对旅游文化资源的研究,最终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马晓冬.论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J].人文地理,2001(6):89-91.

[2] 郭康.旅游开发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1-77.

[3] 李树民.西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2001.

[4] 郑冬子,任云.中国旅游文化地域类型初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23):145-147.

作者简介:胡粉宁(1976—),女,陕西周至人,博士在读,长安大学资源学院旅游系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作者:胡粉宁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地域文化论文 篇2:

地域文化背景下富顺滨水景观的空间设计研究

摘 要: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间的地域差异逐渐缩小,建筑和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特征的趋同和地域环境特色的流失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城市地域环境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文化的更新是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在这种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地方性历史文化,在当地人群中能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历史延续感、场所归属感,而延续这种集体记忆的地域性环境艺术能够塑造城市的文化符号,使人们增加对城市情感的认同。文章以滨水区景观作为研究对象,以地域文化设计为观察视角和切入点,分析城市滨水景观的自身地域性内涵、文化意义以及空间设计手法,并将富顺沱江中段作为具体研究案例。

关键词:富顺;地域文化;滨水景观;空间设计

城市滨水区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它是城市不断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区的萌芽、发展、衰败、复兴,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城市建设历史的缩影。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对城市文化娱乐区的需求,滨水区重新受到关注。滨水区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保留了城市建设的历史印记,也印刻着当地居民的集体性文化记忆,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综上分析,滨水区往往是一个城市中景色最优美,也最能体现一个城市历史和地域特色的地区,同时局部珍贵的土地资源,在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吸引公众等方面有先天的优势。因此,滨水区的开发和重新利用成为潮流是必然的趋势。

一、相关研究概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是一个滨水城市众多的国家。在古代,城市凭借发达的漕运交通而发展,伴随着商贸经济的繁荣,城市规模不断升级。然而伴随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自20世纪中期水运交通逐渐被陆路交通取代,并且开发过度和水体生态的迅速恶化使滨水区逐步被荒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许多城市的规划者都逐渐意识到了滨水区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国内相继出现一批规模较大的滨水地区开发项目,并且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随之而来的产业转型,第三产业的兴起,对城市公共空间、自然空间和户外活动的需求逐年上升,城市滨水空间的优越性和开发潜力日益凸显。尽管在理论方面有一些进展,但由于我国现代滨水景观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展较晚,其设计实践不可避免地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局限,许多地区在规划滨水区景观时仍过度重视实用主义因素,忽略其作为城市开发共享空间的意义,缺乏对人性化设计和心理需求的关注。

(二)国外相关研究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便出现滨水区的公共空间,19世纪工业革命影响了城市的空间格局,滨水区的面貌也开始转变。西方发达国家也经历了工业化导致环境恶化带来的滨水区迅速衰退,但随后环境意识的觉醒使滨水区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一次复兴。20世纪80年代前后,大批欧美国家相继开始对城市滨水区进行重新开发改造,1981年,美国华盛顿建立了一个非盈利组织,命名为“滨水区中心”,这个组织创建的宗旨是希望可以对滨水资源配置的优化提供一个最佳的实现方法,使滨水资源的社会效应得到一个可以长期发展的前景。“滨水区中心”的组织负责人从1981年就开始对全世界的滨水区域的开发进行大量的实践考察,到现在为止,这个组织每年都会组织评选全球最好的滨水项目,并因此收集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其中最为重要的杂志出版物为《滨水区世界》。

二、城市滨水景观地域文化概述

(一)滨水区定义

“滨水”一词一般指同海、湖、江河、运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韦氏字典是这样解释滨水的:“即临近河流、港湾等的土地资源。”而1881年版的牛津英语词典是这样解释滨水区的,即与河海、湖泊相邻的土地或建筑。滨水地带一般指穿过城市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与城市可利用土地相接的可利用土地区域,包括海岸、湖泊、自然河流与运河的岸线等城市港湾地带。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水域部分与陆域部分是有机共生的整体,在设计滨水区时,不仅要考虑二者各自的环境特质,还要考虑二者的相互作用,以及物质条件之外的文化、历史层面的因素。

我国根据具体情况,通常将滨水区范围界定为:从水际线到陆地上第一个街区之间的宽阔而丰富的范围。一个城市的滨水地带往往与城市中的不同地区相连。从土地使用功能来看,与滨水地区相连的城市用地可以是中心商业区(CBD)、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一般市区、城市边缘区或者郊区,一般多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展现着一座城市的最有代表性的形象。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在拉动城市经济、塑造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味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地域文脉理论

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文化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与成就,包括物质性的文化资源,如人类史迹遗址,历史建筑与街区,园林景观,各类文物资料,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农地、水利工程等。综合“地域”和“文化”的概念,可将“地域文化”的概念简单总结为:隶属于当地最本质的文化特征。

通过地域文化,传达、继承和发展对生活的认识和看法,这也重视地域文化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即延续性和发展性。延续性是指地域文化作为社会性的遗传从一代传到下一代,带有一贯的特点。发展性是指地域文化本身是不断形成和发展中的动态演变的文化,时刻自我更新。只有了解一个场地原生地段的地域文脉,把握场地的历史底蕴,才能使场地的灵魂得以延续。

三、富顺滨水景观地域文化

不同的城市历史、自然环境及文化土壤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城市文化和风格,这就是城市景观。富顺临沱江而建,沱江干流富顺河段境内流长87千米,总水面32平方千米。

富顺作为“千年古县”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一城(县城及环城景区)、一江(沱江)、一山(青山岭)、一镇(狮市镇)、一沟(五条沟)”,县城区内分布有文庙、西湖、刘光第墓、五府山、钟秀山、千佛寺、读易洞、谢持故里、钟鼓楼、文光塔、鎖江塔及其下面的天然石佛、牌坊等众多景点。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知县钟铉重整庙坛,兴建学校,砌石泮池。明成祖永乐年间始称“文庙”。此后,富顺文风日盛,教育事业发达,入学中举者逐年增多。有明一代,赴京会试,中进士者达139人,占四川省进士总数的十三分之一,因而获得“才子甲西蜀”,“富顺才子内江官”的美誉。富顺西湖位于县城中心,是一座人工修饰的天然湖,南大北小,形似平放的葫芦,素以荷花闻名。西湖原是钟秀、神龟、五府、玛瑙诸山雨水汇流的自然洼地。早在宋代即已疏凿,砌石为堤,遂成湖泊,“湖阔六七里”。经历代培修点缀,先后修建有西湖厅、湖光亭、凌波亭、吹香亭、春风亭、醒心亭、涣乐亭、景濂亭、浩然台、超然台。富顺千佛寺(又名千佛岩),位于富顺县城玛瑙山中岩,始建于唐朝懿宗咸通年间,距今已有1 1 0 0 余年,岩上凿巨佛一尊,宋朝真宗和孝宗分别亲书赐名普觉院和中岩寺。1 9 8 8 年,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寺院香火兴旺,规模不断扩大,至今已恢复和建成了圆通殿、千佛殿、云会堂,殿宇宏敞,气势雄伟,金壁生辉,是文物保护和旅游的胜地,寺内豆花斋和素席更是遐迩闻名。文光塔位于富顺县城东一公里的同心山上,始建于明朝,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培修,塔高38米,为七重楼阁式八楞形砖盘绕至顶,是典型的明代风格的风水塔。塔名含“文章兴盛,光耀四方”之意,被视为富顺的“文笋”。

在文化特征上,城市的本土文化带给市民的是不朽的记忆,而记忆的延续却在随着城市发展的进程日益破裂。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则将使这一系列令富顺人民自豪的文化(“才子之乡”“千年古县”“豆花之城”)留存并发扬。

四、案例综合评价

(一)富顺地域化滨水景观空间分析

沱江水系是大自然赋予富顺人民的宝贵财富,为富顺盐业的发展和运输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富顺城市发展史上有着深刻的文化烙印,而亟需解决的问题是空间功能合理规划。整个滨江带周围的现状:河岸被当垃圾库;空地被用作私人菜园;沿岸茶馆遍布;等等。沱江中段作为紧邻老城区唯一的大型公共空间,并未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富顺滨水景观空间的意向表达

由于地处老城区,作为老城区唯一大型的公共活动空间,其应发挥应有的作用。

1.“千年古县”情感的传承与再现

川南穿斗式民居的传统建筑,白墙黛瓦是最突出特色。河岸的景观空间中运用川南穿斗式民居建筑做公廁等公共建筑。细节上做一些景观小品,将天车、县标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加入设计之中。

2.简约大气的现代文化意向融合

以理性、实用主义的精神针对市民的需求对城市地块集约化规划,将空地与现有商业空间进行重新规划,摒弃大兴土木的建设,模仿自然式园林,简化古典园林的繁复装饰形态,以简洁的形态设计花坛、草坪、广场,相对通达便捷的步行道路。将软质与硬质景观相结合,开敞的公共绿地、石材铺地、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等共同构筑丰富而立体的景观层次。以河流流向为脉络发展,沿岸景观带有虚实结合、动静相生、开合有致、收放自如等特征,串起不同类型空间环境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序列的起承转合。

五、结语

景观是某一特定区域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历史记录,每一处景观都有其特定的时序性。通过了解其居住模式、城市形态、建筑风格、构筑细部和其他规划设计的特性,可以对一个地区的本土文化脉络得到较为完整的解读。滨水景观的发展与社会历史与发展紧密相连,可持续发展的滨水景观建设与社会发展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优质的滨水景观不仅从生态和自然的角度修复城市的景观风貌,同时与场地文脉相和谐,挖掘出城市地域文化的精髓并集中展示,令场地获得生命力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张胤俨.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17,(22).

[2]王艺鸿.高雄爱河滨水景观设计分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3]西蒙兹,俞孔坚.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季蕾.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D].东南大学,2004.

作者单位:

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陈思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地域文化论文 篇3:

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与发展的策略研究

[摘 要]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已经成为南疆文化产业的一种普遍模式,同时也是实现南疆跨越式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南疆文化所具有的特色、区位、资源等优势需要向产业和经济优势进行实质转化。当面对转化困境,南疆各级政府以及文化企业需要做好资源评估准备、加深文化内涵深度、夯实人才基础、保障资金充足、密切结合现代市场等关键工作,这对促进南疆绿色经济发展、推动经济转型、提高文化市场竞争力都至关重要。

[关键词]南疆;资源评估;文化依托;人才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方针策略,特别指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着眼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必须将文化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从地域发展角度看,相较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南疆文化产业起步相对较晚、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精品化和市场化发展程度较低。尽管南疆在全国的文化地位极其突出,拥有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但是这种文化资源的绝对优势却仍未大幅度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和现实经济效益。因而,研究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是十分迫切的,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拟立足于南疆文化资源,从产业化开发与利用的角度就策略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1 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前提——资源评估

南疆文化生态系统多姿多彩,文化资源禀赋独特而丰厚,是南疆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容支撑,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源都可以进行产业化经营,这就需要开发者与投资者对文化资源进一步具体评估。开展文化资源的“可产化”评估,科学地界定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有助于明确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目标、发展重心和方向,进而对其进行统筹规划、联动开发,避免无效投资和重复开发,才不至于造成对文化资源的浪费与糟蹋。因此对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与规划是南疆各级地方政府以及文化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过程。

从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性质角度衡量,现有的文化资源可以分为4个层面:①完全属于文化事业范围的文化资源;②介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文化资源;③不属于文化事业,但文化产业特色不强,市场潜力较小的文化资源;④文化产业特色强,市场潜力大的文化资源。其中只有第二种和第四种文化资源才可以选择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路径[1],也是文化资源“可产化”评估的主要对象。在此四个分层的基础上,从南疆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方面来考虑,南疆文化资源评估的对象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自然文化资源,第二类是历史文化资源,第三类是民族文化资源,第四类是宗教文化资源。

目前区域文化资源评估的方法主要有统计报表评价、问卷评价、专家系统评价以及综合评价法。其中综合评价法的运用范围较为广泛,评估结果可靠性较高,包括多指标综合法和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这种综合评价方法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就是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简洁性的原则构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影响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关键因素。[2] 在建立起评价指标体系后,需要进一步确定评价指标权系数和指标间的合成关系,最后得出综合评价值,并根据评价过程得到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和决策。

2 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内核——文化依托

文化产业的本质是文化,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必须以文化为依托,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广人文关怀。在对南疆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只有紧紧抓住这一内核,才能加速文化生产力实现质的提升和大的跨越,提高文化资源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程度,为南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疆特色文化资源种类众多,但是其中形成了产业,具有一定市场规模的却是寥寥无几,分析问题原因,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开发出来的文化产品缺乏南疆特色文化内涵,尤其是文化旅游业及其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在打着“文化牌”的旅游产品中,很多都缺乏南疆地域文化特色,内涵挖掘深度不够,流于形式化和符号化。为了避免对南疆优质特色文化资源的粗放化、形式化、庸俗化开发,文化企业在利用特色文化资源时就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一定要保持南疆特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性和真实性,采用多渠道、多手段的开发对策,在文化产品中尽可能彰显出独特的南疆文化内涵,尤其是民族文化内涵和宗教文化内涵,塑造出南疆文化产品的独有魅力,形成优良的消费市场,提升文化产业的内涵竞争力。

在文化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要开发南疆的文化资源,不能单单围绕区域性的传统文化,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视角重新审视,跳出小文化看大文化。[3] 南疆的文化资源大多数都具有明显的历史传统性,但是文化产品中如果只有传统文化色彩是难以在现代市场中推广的,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底色,与普世价值和现代文化相融合,真正从现代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全局视野出发,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点,从中把握时代脉搏,寻求文化价值支点,创造出充满时代气息的文化产品,增强南疆文化产业的辐射力。此外,在市场经济规则的运行下,除了传统文化资源需要与现代文化融合,在产业化开发的细节之处也需要体现现代的人文关怀,树立文化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现代企业品牌,有利于增加市场知名度,拓宽文化产品的推广渠道。

3 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基石——专业人才

人才资源在文化资源产业化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决定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和文化创意产品的关键性资源和最终基础。[4] 在南疆地区,随着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政府与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逐年增加,文化产业的“硬实力”越来越强,但是专业人才的“软实力”却未能同步发展。面对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中的人才“短板”,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队伍十分重要,为南疆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建设打好坚实基础。

文化资源本身最本质的特征是创意性,使其产业化开发的灵魂也是创意,而创意只能来自于富有创造才能的文化创意人才。世界一流的文化产业大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创意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英国作为世界创意产业的发源地,拥有众多高等艺术学院,其自由而富创造力的创意人才培养模式为英国乃至世界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量专业创意人才。这些创意人才能够直接参与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为英国的企业提供创意产业的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使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生生不息。另一个文化产业大国美国,除了在国内创建了良好的创意环境,培养了大批世界级的创意人才,还充分利用本国的经济优势,通过丰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条件,吸引了各国众多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由于这些创意人才的引进,使美国文化艺术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5] 目前南疆的经济优势不明显,因而要创建南疆文化创意人才队伍,一方面要鼓励南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整合文化艺术类学科资源,增强知识创新能力与培养创意人才的能力,通过逐步加强与业界的密切结合,为文化企业提供有实践能力的内容创意人才;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南疆的文化优势与政策优势,通过广阔的发展前景,积极引进外部高层次的创意人才,对南疆创意人才队伍的建设起到引领和再培养的作用。

文化产品的营销策划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是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但南疆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数量极少,专业程度不高,多数是半路出家,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不能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将文化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成为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因此,加快培养适应21世纪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熟悉文化经营规则、擅长文化市场运作、具有创新思维的经营管理人才迫在眉睫,新形势下,南疆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宏观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南疆文化产业复合型经管人才队伍的建设,除了依靠高等院校文化管理学、艺术管理学等专业学科的培养,还可利用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以及与国外的人才交流与培训等途径加大对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5] ;同时还要靠政府的政策扶持,靠文化市场主管部门的引导,也可以财政资金设立专项基金奖励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经管人才的优秀单位和个人,以期达到典范引领的效果,加强业内专业人才间的联系,为产业整合建立经管人才通道。

4 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支柱——多元投资

资本纽带是推动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重要力量,多元投资在南疆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南疆文化资源本身就拥有巨大的产业化开发空间,支持其发展的投融资空间更是不可小视。但是,由于政府管理理念的落后、文化产业资金扶持体系的不健全、社会投融资渠道的不畅,严重影响了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因而,继续加大政府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多元投资体制建设,有助于南疆突破这一瓶颈,使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得到长足发展。

由于受到南疆社会不发达、资本市场不成熟的现实条件限制,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依然是以政府为投资主体。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了政府力量的支持才使南疆文化产业得到了初步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消费市场,拉动了南疆的经济发展。为了巩固文化产业、参照国外的先进经验,首先,南疆各级政府可以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提供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与发展的资金保障,通过各种文化基金和文化理事会的形式,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资金扶持体系,并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在经费上确保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次,以税收政策为杠杆,对文化产业实行税收优惠,同时以税收优惠政策为导向,明确南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并制订中长期发展计划;再次,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政策,在文化产业财税政策支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政策和手段,扶持文化产业发展。[6]

政府扶持虽然在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投资主体作用,但要想实现南疆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和规模化发展,多元化投资机制的建立是必由之路,需要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地吸纳社会资本进入,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金融财团、个人依法投入到南疆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和发展中。[7] 结合南疆文化产业的投融资现状,一方面要改革投入模式,扫清资金介入的体制障碍,提高资本运营水平,用市场经济规则运作社会资本,尤其需要加快市场化的风险投资模式的建立,形成一个由风险资本家、风险投资家、各种中介机构组成的高效运作的市场,使风险文化企业能够通过资本市场为自己的文化产品开发寻找到可靠的资金支持,同时也通过市场中风险资本家的职业眼光检验自己的创新思想,保证创新文化企业能够比较健康、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完善退出机制,投资一个项目并能在顺利退出的同时获得巨大的回报是行业外资金愿意进入该行业的重要条件,因为文化产业的投资目的不是控股,无论成功与否,退出是产业投资的必然选择,否则无法进入新一轮投资,而资金失去流动性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命。[8] 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空间十分巨大,在这种空间背景下,社会投资资金的流动性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5 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前景——两种类型

前文提到南疆特色文化资源种类众多,其中已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却只占文化资源总量的一小部分,而且开发形式多数为单一的文化产品,文化资源间的有机整合率不高,因此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市场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从文化资源的物质属性来看,南疆文化资源可分为有形的物质文化资源和无形的精神文化资源,在对其进行产业化开发的过程中,既要“区别对待”使开发具有针对性,又要注重资源之间的有机整合,提升南疆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优势。

有形的物质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的基本载体,南疆有形的物质文化资源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如植被、湖泊、名山大川、地质公园等;二是富含历史文化内涵的遗址和文物,如古城遗址、器皿、碑刻、历史人物故居及祠墓、各类纪念地等;三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手工艺品、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 在对有形文化资源开发时必须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同时这种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可以带动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资源与旅游资源继续融合互动发展,收获最佳经济效益。

无形的精神文化资源由民族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组成,人类的精神文化创造是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它不仅是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重要特征,也是文化产业独有的精神气质。南疆丰富的无形文化资源包括精神思想资源、艺术审美资源、文化品牌资源、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个大系。南疆无形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逐步摸清现代文化市场的运营规律,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使南疆无形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与发展走上一条可持续、可传递、可永塑的光明之路。

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是提高南疆特色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南疆地方竞争力优势的不竭动力。为了使南疆文化资源得到有效的产业化开发,既要解决开发能力不足的总量矛盾,又要处理好市场化经营过程中的机制结构矛盾。在改善南疆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不充分、总量小、精品少的现状时,做好资源科学评估工作、壮大专业人才队伍、保障开发资金充足、提高多种资源整合率、融入现代文化市场是不可跳过的必要之工作。相信在南疆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下,在文化企业不断地摸索和成长中,南疆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与发展势必会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之路。

参考文献:

[1]严荔.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J].现代管理科学,2010(5):85-87.

[2]苏卉.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潜力的定量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9):797-800.

[3]李新娥,唐亮,唐一娟,等.促进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J].新疆社科论坛,2012(2):5-9.

[4]姚伟钧,任晓飞.论中国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方略[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4):88-92.

[5]严荔.发达国家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做法及借鉴[J].经济纵横,2012(6):48-51.

[6]吴庆华.国外文化产业财税政策借鉴与启示[J].财会月刊,2010(2):41-42.

[7]阿依祖克热·吐尼牙孜.新疆文化产业的优势及发展对策[J].经济论坛,2010(7):73-76.

[8]欧培彬.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9.

作者:蔡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