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文化休闲旅游区规划建议书

2024-05-01

佛文化休闲旅游区规划建议书(通用6篇)

篇1:佛文化休闲旅游区规划建议书

兴教寺文化旅游区发展规划建议书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1042113

3姓名:薛艳琴

目录

一、兴教寺概况

二、兴教寺现状(资源现状、保护利用现状)

三、存在问题

四、解决方案

五、资源评价

六、旅游资源形象定位

七、发展战略

八、功能分区及空间布局

九、规划建议

一、兴教寺概况

兴教寺,也称护国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长安区杜曲镇少陵原畔,是佛教法相宗的祖庭,也是唐代高僧、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遗骨最终埋葬地和佛教人士游览和瞻仰玄奘遗迹的胜地。公元669年,因玄奘法师迁葬此处立塔建寺,肃宗赐额“兴教”,唐末因战乱被毁,至今几度枯荣,历尽沧桑,后经多次修葺,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两次拨款整修。1982年以来,又进行了全面修缮、增建。1983年,兴教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寺院依塬俯川,掩映在苍翠松柏林中,环境幽美,殿宇雄伟,走进山门,前有钟、鼓二楼。正面是大雄宝殿,西跨院是塔院,矗立着玄奘舍利塔和他的两个弟子园测、窥基三座砖砌方塔。东跨院是藏经院,珍藏着多种版本的古代经书,其中尤以玄奘从西天取回的贝叶经被视为稀世珍品。

二、兴教寺现状

1.资源现状现兴教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等。大雄宝殿内供奉明代铜佛像和缅甸赠送的白玉石刻弥勒佛像各一尊,并有彩色宗教故事画。藏经楼陈列有关玄奘大师的画像和书画,以及周恩来、尼赫鲁等领导人瞻仰玄奘墓地的照片和《大藏经》等数千册经书及用巴利文写的《贝叶经》残片。慈恩塔院建有并列的三座舍利塔。

2.保护利用现状现兴教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等。但由于时间长远、久经风雨、保护不到位等原因,殿房、藏经楼和塔院等都有不同的损坏,周围村民和相关部门对整个兴教寺的宣传和保护都不够,使得兴教寺各处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

三、存在问题

1.管理制度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

2.人才缺乏寺院景区的管理与其他景区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因此需要特别的管理人才;

3.管理方法和水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的科学性水平不高,许多现代技术设备和手段也运用得不理想;

4.交通问题未纳入全市旅游线路的景区景点网络,市区内没有可以直达到寺院的专用旅游车,道路条件差,可进入性差;

5.环境保护不到位寺内没有垃圾处理站,景区门口即是垃圾焚烧场,影响景区形象,且不利于环保;

6.景区产品营销景区内无专门的人员和机构对其进行宣传营销,对游客进行咨询和指导,对于寺院活动也没有很到位的宣传;

7.无特殊的旅游纪念品,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旅游产品市场。

四、解决方案

1.加强寺院管理机制建设,定制景区管理章程,注意整个制度的完整性以及各制度之间的统一性和一致性;

2.大力培养宗教景区管理人才,开放式吸引高素质人才;

3.从意识和制度上确立管理过程的程序性要求,增加景区管理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提高景区管理质量;

4.注意与西安市旅游衔接,积极纳入全市旅游线路的景区景点网络,改善道路可进入性,在道路上设置指示牌;

5.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升景区环境质量和形象;

6.做好景区产品营销,设置专门的人员机构对景区进行宣传营销、对游客进行咨询和指导,大力宣传寺内的歌宗教文化活动一吸引游客,与周边旅游区实现产品互补、客源相通的联合营销格局;

7.设计特别的旅游纪念品,整合本地旅游产品市场。

五、资源评价

1.该资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佛教文化价值,可以在兴教寺周边区域实施综合利用。

2.长安区是佛教文化大区,大乘佛教八大宗派的四大宗派祖庭都在长安,兴教寺是佛教法相宗的祖庭、玄奘法师遗骨最终埋葬地,且为丝绸之路多国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重要的文物点,佛文化内涵丰富,而且它作为长安区佛教文化协会所在地,对于体验佛文明、感悟宗教精神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3.兴教寺地处秦岭北麓,风景优美、民风朴素、自然资源丰富、环境质量好,适合发展以兴教寺景区为核心,建设一个以旅游、文化、商贸、园林观光、休闲度假、宗教体验为一体的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六、旅游资源形象定位

法相兴教,山韵休闲

七、发展战略

在现有基础上,应做好有短、中、长期规划的总体规划。建议短期规划为五年,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各为十年。

1.在短期内做到启动规划初期建设项目,建立兴教寺初期发展细部规划,提升、整治、引导兴教寺佛文化休闲旅游区的硬件设施以及周围诸如农家乐等相关产业的积极发展。该阶段为形象塑造、品牌调整阶段,应重新设计形象口号,重点加强在本地周边和本省的品牌推广活动加强与周边其他旅游景区的整体包装和联合宣传、共享市场并注意与西安市旅游衔接,积极纳入全市旅游线路的景区景点网络;

2.中期时段过度较长,旅游形象建设进入品牌及形象的巩固,重点突出“文化兴教,山韵休闲”的旅游形象口号宣传,进一步加强城市旅游营销能力和效率,以拓展国内其他重要客源市场并吸引国外游客,重点推荐宗教文化和休闲康乐类的旅游产品

3.在长期发展规划里将兴教寺佛文化休闲旅游区建设成西安、关中乃至全省宗教朝拜体验、休闲文化康乐度假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成为集自然观光、历史文化、生态探究、文化体验、宗教朝拜、休闲度假、康乐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形成具有民俗、会展、商务、节庆等的系列旅游产品,建设多方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协商一致的文化、生态、宗教、城市与旅游的综合协调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整体旅游建设,大力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国外市场,特别是来陕的外国游客;与周边旅游区实现产品互补、客源相通的联合营销格局。

八、功能分区及空间布局 功能分区:宗教朝拜区、文化体验区、度假疗养区、民俗风情区、康乐娱乐区等,将自然与宗教、佛文化与民俗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给旅游者带来特别的体验。空间布局:以殿房、藏经楼和塔院三部分为格局的“一心两翼”式布局,纵向以钟鼓楼、大雄宝殿、卧佛殿等供奉佛家人物的殿堂为中心,两边三藏塔院和藏经楼为两翼。

九、规划建议

1.做好实地考察,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杜绝假丑恶文化现象;

2.征求周围居民意见,尽可能避免破坏居民生活;

3.规划开发不得以损坏当地环境为代价;

4.景区管理要统一、科学,用人要以才为准;

5、将环境利益、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相统一发展。

篇2:佛文化休闲旅游区规划建议书

在《莒南天佛旅游风景区佛教文化苑修建性详细规划》竞标方案中我们赋予了佛教文化苑“ 佛”与“ 禅”的设计理念。天下名山僧占多,佛教旅游古而有之,名山之间或问佛而去,或寻景而往,人们怀着求闲求静之心跋涉远山。佛教旅游发展到现在所承载的已不只是宗教信仰,如要让佛教旅游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给佛教旅游以新的时代意义。我们怀着这样的初衷走进莒南,走近天佛,身处佛山净土之地,仰望天佛胜景,静谧的空气中传达着无尽的祥和,一种久居都市不曾有过的轻松与自在,正所谓“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灵光一闪,“ 佛”与“ 禅”就这样跳出脑海,化佛意为禅境,营造现代人释放身心之所。“ 佛”与“ 禅”之间的关系本不可割裂,佛家有云“ 禅乃佛之谛,佛乃禅之的”,玄妙之中述说着两者的渊源。“ 禅”最早源于佛教,后来逐渐吸收融合道教、儒教的思想精髓,成为一种哲学思想,意味着“ 祥和、简朴、清新寡欲以及精神上的平衡”,而这些契合了现代都市人的心理,他们的日常生活被紧张、忙碌、拥挤、工业化、交通阻塞等等充斥着,无处可逃的都市令人转而面向山林,将繁华与尘嚣抛在身后,寻自然静谧、简朴祥和之地放松身心。“ 禅”之根本脱胎佛理,却又别于纯粹的佛理,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达到一种平和境界。“ 禅”除去其神秘的光环,正在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走向人的内心(比如瑜伽的冥想与坐禅本质上是有共通的),将“ 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引入人们的视野,正在成为积极发展的领域,YoGa(瑜伽)可以看作一个典型的案例,YoGa很好地与人们的消费行为密切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时尚。

在莒南天佛旅游风景区中引入“ 禅”的概念,我们也是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和探讨的。

天佛旅游风景区由三个景区组成:卧佛景区、马??山景区和栗王景区。卧佛景区是整个天佛旅游风景区的核心,是“ 莒南天佛”和未来的佛教文化苑所在之处。“ 莒南天佛”是由自然山体形成的卧佛形象,其形态逼真,犹如人工雕凿一般栩栩如生,尤其是天佛头部五官清晰、四肢分明、眉目逼真、活灵活现。原国家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长老给天佛题词“莒南天佛,世界奇观”。

除“ 莒南天佛”震撼人心之外,马??山景区和栗王景区也是各有特色。

马??山景区由天湖和马??山组成,天湖总面积16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的面积还大三倍,湖区碧波浩淼、静谧安详,放眼望去,犹如大海般辽阔,虽不是海,却有海的味道。马??山由紫红色石英砂岩组成,群峦相掩、峰石挺拔、绝壁危耸、奇石嶙峋。

马??山景区山依水、水衔山,山水浑然一体,有“ 山似五岳秀,水比西湖美”的美誉。马??山景区山水结合、静谧悠然的空间结构和自然环境,使得景区具备了一个优秀的度假地所需要的“ 轻松、休闲、健康”等各种元素。

栗王景区由近五万亩的茶园和栗园组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境,这种悠然闲逸,独具世外桃源气息的生活情调在栗王园景区却被重现。整个园区氛围古朴淡雅、悠然自得。

此三景区,优美的环境与祥和的氛围自然天成,浓浓的佛教文化奠定着景区的内涵,融合自然与文化,联系“ 佛”与“ 禅”,对三景区我们可分别用这样的词汇加以描述:卧佛景区:“ 佛”与“ 闲”

马??山景区:“ 静”与“ 雅”

栗王景区:“ 朴”与“ 悠”

而将这三个景区的资源特色综合起来,即刻让人在脑海中产生一幅“ 参禅、品茶、食素、悠闲”的画面。这,不就是“ 禅”的意境吗?

在我们对宗教旅游市场的专题分析中也发现,人们参与宗教旅游的原因大多集中在精神需求的层面,或为了摆脱恐惧和孤独的情感宣泄,或为了精神上的慰藉和追求平静,或为了从现实压力中释放和解脱,一言以蔽之,为了“ 静心”。从而在旅游形式上,呈现出宗教圣地朝觐游、宗教历史参观游、宗教文化体验游以及宗教养心度假游等四种类型。其中,宗教养心度假游越来越受欢迎,一部分旅游者挑选到宗教胜地进行度假,如在佛教胜地坐禅听钟、吃斋念经等,达到彻底轻松、彻底恢复的度假目的。目前这种旅游方式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旅游供给来看,由于中国佛教文化圣地众多,而提供的旅游产品多为宗教朝觐游和宗教历史参观游,因此这两种类型的旅游产品显得过剩;而由于宗教文化体验游和宗教养心度假游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型旅游形式,提供此类旅游的宗教场所并不多见。

此外,分析天佛旅游风景区的发展潜力,在区位、交通、资源等各方面均没有太强的优势,因此,必须选择独具特色的主题定位与形象定位,提供别具一格的产品体验使其在众多的旅游区中脱颖而出。

综合以上分析,最终将天佛旅游风景区定位为“ 静心圣地· 享禅天境”。利用“ 佛主题,禅意境”将卧佛景区、马??山景区和栗王景区加以整合,卧佛景区主要为“ 拜佛· 悟佛(参禅)”提供主题化情景式的佛教文化体验;马??山景区和栗王景区均提供佛文化主题的休闲度假产品,但形式上又有差异,马??山景区为“ 山地禅居”,栗王景区则为“ 乡村佛舍”。而重点规划的佛教文化苑定位为“ 主题化、情景式、体验型天佛禅苑”,给游客提供了一系列的具有很强参与性的“ 拜佛· 悟佛”情景体验空间。

中国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并不为一般的人所能理解,因此,中国佛教旅游胜地的开发往往仅停留在初级的朝觐观光基础上,并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体验。而“ 禅”却更多的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更容易将其转化为能够使游客深度体验的旅游产品。

在中国旅游逐步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化的趋势下,“ 佛”与“ 禅”的结合似乎更符合中国佛教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竞标方案在五家竞标单位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

篇3:城市生态休闲旅游区规划研究

生态旅游规划体系可以分为4个层次;基础层次、核心层次、辅助层次和目标层次。各层次间有着内在的依存制约关系。

1.1 基础层

主要是对资源、环境和客源市场的研究。资源是基础的基础,因此首先要对它的类型、质量、数量、分布进行分析和评价。资源特色和环境特点决定区域特征,其中资源特色是主要因素,基础层次的另一方面包括客源市场的需求。

1.2 核心层

是由无形产品和有形的项目组成,是规划工作中的核心内容。旅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旅游产业的经济特征。旅游企业向市场出售的不是实物产品,而是无形的综合性服务产品。这种产品只有旅游者到了旅游区才能实现购买和消费。旅游规划的中心任务,就是从市场和资源出发,设计出有特色、有新意、有竞争力的产品。

1.3 辅助层

旅游项目建设离不开配套设施的支持,该层次是旅游规划体系的辅助层次,其内容包括与规划地区旅游项目建设相关的交通、通信、金融、能源、供水、排水、环保等配套设施。

1.4 目标层

旅游规划目标是对规划地区的总体设计和形象的策划,是规划的最高层次,反映规划地区旅游发展的方向和总体特色。目标的确立又对产品开发、项目建设、设施配套等具有明显的指导和宏观调控作用。

2 规划的程序

生态旅游规划程序,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1)可行性论证——重大决策的前提;(2)规划模式确定——影响到该区旅游规划的目标和旅游业发展的方向;(3)旅游规划的制定和布局安排——旅游区开发战略实施的基础;(4)实施规划——它们分别由战略决策层、计划管理层和组织操作层三个管理群体来完成。

2.1 可行性论证

(1)旅游资源评价

首先对资源本身的特性特质进行评价,如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等;其二是旅游区的综合评价,包括环境容量、景观地域组合、景观的分异度和丰度值、资源展布的形态结构和可进入性评价;其三是旅游区区位条件,与依托城市的关系;其四是经济因素方面的评估,包括开发条件、施工条件、地区经济条件、区域经济背景等;其五是旅游区社会和生态环境方面的评价。

(2)客源市场分析

客源市场分析主要是研究旅游需求,研究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类型和特征,特别是有关旅游需求的行为层次结构。从旅游的供求关系可知,如果没有客源市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区规划则毫无意义,也不会有任何经济效益。所以说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是旅游区开发的前提。

(3)旅游区域经济基础

旅游开发需要区域经济基础作后盾,没有经济实力,没有足够的开发资金、投资条件,以及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开发工作很难实现。

2.2 规划模式确定

旅游资源结构和旅游市场结构决定了旅游区的开发导向模式。随着旅游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市场导向越来越重要,因此,旅游区开发导向模式越来越依赖于旅游市场的需求。

我国的客源市场有如下特点: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几千万华侨每年回国探亲、旅游,从而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客源市场;一些佛教圣地,如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华山,主要旅游功能是各类佛事活动如布道、求法、朝圣等,其开发导向应以宗教旅游为主体;其他名山如:黄山、庐山、泰山和张家界、九寨沟等地则以美丽的风景来吸引国内外游人。另外,有些国外旅游者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有较浓厚的兴趣。

2.3 规划设计

(1)旅游区总体规划

首先根据旅游资源的性质、特色,划定其范围和保护地带,划定景观和服务功能区;其次是旅游区景观设计。设计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和充分表现地方特色。对于新开辟的旅游区而言,应以自然风景为主体,人文景观为陪衬。规划应恰当利用天然地域组合,充分挖掘各类功能的建(构)筑设施,一定要严格遵循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设计原则。

(2)旅游区形象策划

已经开发利用的风景名胜区,大多具有独特的主体形象,人们一提到这个风景区马上会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概念。如广西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湖南张家界—奇特的砂岩峰林,山东泰山—五岳独尊以其神威庄严而折服游人。新开发的旅游区,游人还不太了解其资源特色,规划人员在一开始就应该根据该区资源的特点,设计出旅游特色产品,树立主体形象,并广泛地进行宣传。

(3)旅游资源开发程序

旅游资源开发的主次和先后顺序应根据本区旅游资源特色、优势与客源市场的旅游需求、其依托城市的经济结构和市场特色来确定,并要大力宣传本旅游区的拳头产品——特色旅游资源,以此作为重点开发对象进行规划设计。

(4)配套设施规划布局

一个完整的旅游区必须有三个基本条件:其一,具有吸引游客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其二,要有布局合理、完善和功能齐全的旅游生活服务设施;其三,要有能满足游客消遣与消费需求的旅游商品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在规划时,应根据本地旅游资源的品位、价值特色和功能与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等来确定其产品导向和企业规模,并兼顾与该区其它企业的关系,尽可能地形成互补和协调关系,而不宜相互竞争。

(5)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为了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了保证旅游区经济的持续性发展,旅游区的资源保护、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是至关重要的。旅游的环境与生态一旦遭到破坏,一方面这些经过亿万年、少则也在万年左右形成的天然景观将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也就失去了旅游区发展旅游业赖以依托的基础,没有吸引人的旅游景观,便失去了游客,与旅游有关的各类服务和产业也就不能生存下去。因此,环境与生态保护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旅游区规划建设始终要贯彻的一项重要方针和政策。

2.4 规划实施

(1)行政、经济保证

加强对旅游业的组织领导,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在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对旅游业宏观调控,指导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作好决策、管理、规划和促销工作;协调各行业、各部门研究和解决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形成抓旅游的合力;加强旅游行政的机构建设、组织建设和和队伍建设;完善旅游协会机制,加强行业自律。

抓好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规定,保证质量。要加强旅游区的规划,旅游项目立项管理,按照规定程序报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各级政府要组织力量对本地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广泛吸收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经济、技术、环境论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方案。

(2)法律保证

完善旅游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对有关旅游法规、政策的宣传和贯彻执行。目前,我国与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件》、《旅游规划通则》等。

摘要:在全球性及全国大区域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周围的小区域近郊生态休闲旅游也迅速兴起。但同时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尤其是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突出,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篇4:佛文化休闲旅游区规划建议书

关键词:旅游场镇、定位、景观策略、黄水镇

1 特色场镇旅游的发展

1.1得天独厚的生态和人文环境

由于场镇的人口规模一般不大,人为环境较少,具有优秀的生态条件。气候温和宜人,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大多有青山绿水相伴,物种资源丰富,是野生动植物良好的栖息地。景色秀美,春如滴、夏如梦、秋如醉、冬如玉,故有条件打造成为集避暑休闲、科普考察、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旅游胜地。

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当地纯朴好客的民俗民风在旅游业发展中一直都具有特殊的市场吸引力。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文明风尚,文明、友善、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这些都是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的优越人文社会环境。

1.2国内短途旅游业的兴起

随着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有越来越多的短期休假日,旅游者逐步趋向于有特色和个性化的休闲度假游,选择周边州里地区出去游历的可能性较大。旅游者也具有更丰富的旅游经历,持有新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对旅游消费更加灵活和自力。越来越寻求适合自己的旅游方式,更乐意去那些比较独特的景点。

伴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类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生活节奏的加快,也导致了城郊乡村旅游的兴起,以自驾车为主的悠闲短线城郊旅游成为周末休闲活动,甚至是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休闲度假游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私家车,并且乡村道路的改善,旅游类型从团队游向自助游转变,使特色场镇游成为必不可少的选择。

2 特色旅游场镇的定位

2.1服务范围的准确定位

确定旅游场镇的主要服务范围是规划的前提,过于夸大会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更会使场镇的发展不堪重负度,破坏原有的平衡。而只是着眼于现在而不能用发展的眼光正确评估则会使发展受到限制,甚至出现无序发展的隐患。以黄水为例,是石柱的黄水?重庆的黄水?还是中国的黄水?国际化的黄水?经过分析判断,黄水镇景观规划目标最终确立为“打造西部生态人文休闲旅游目的地”。

2.2服务对象的准确定位

旅游开发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当地的居民生活带来变化,是介入的方式还是融入的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成功的旅游场镇不光为旅游者提供舒心的文化生态之旅,不光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经济利益,更应带来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成为完善本土居民公共环境及设施的契机。

3 旅游场镇黄水镇的规划目标

3.1打造西部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

黄水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县东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森林植被丰富,是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黄水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太阳湖、月亮湖两大高原湖泊一湖秀水,满目青山,山林密布、溪流纵横、空气清新,富氧离子含量高,珍稀动植物较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对于万州周边及整个重庆市而言,石柱黄水的消夏避暑优势十分明显。年平均气温10.4℃,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仅25℃,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理想之所。

3.2打造宜居的场镇生活环境

黄水有着宜人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纯朴自然的土家文化,但场镇中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设施却不十分完善。一个成功的旅游场镇不光为旅游者提供舒心的文化生态之旅,更要能为本地居民及周边城市因气候炎热在此消夏避暑的半定居式居民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通过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的建设和优化及商业、社区服务、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的完善,使宜居的生活环境也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因子。

3.3打造特色城镇风貌

黄水镇是土家人多居住山区,以岩、台、湾、坝聚族而居,房屋多修吊脚楼,楼上有耍楼也称“杉栏子”。整个场镇不仅对旧有建筑外立面进行整理及修补,新建建筑也以吊脚楼、雕花木窗、仿明清古墙、烽火墙、悬挂物、灯饰、牌匾等土家族建筑特色作为设计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充分利用到街道家具的设计中,形成特色鲜明的城镇风貌。

4 设计策略

4.1设计手法

4.1.1以点带线

根据黄水的城镇肌理状况,设计中不主张拉通式的打造景观轴线。而是通过对每条轴线上入口、转折、高潮等各个节点的精心设计,形成高低起伏、层次分明的景观系列,从而达到以点带线的设计目的。

4.1.2以点带面

镇区分为三个景观展示区,即民俗景观区、文化景观区和自然景观区。分别在三个景观区内整理出几个重要的景观节点进行重点设计。不仅形成张合有致的空间节奏,也使不同功能空间层次分明。

4.2清晰的城镇景观结构

4.2.1场镇边界空间界定

边界往往是视觉的敏感地带,是人们心理视线停留的区域。尤其是几个入口是进入场镇体验的开始。以牌坊的方式作为标识进行入口空间的界定,以传统的形式将黄水深厚的文化气息进行传达。

天际轮廓线就是一种竖向的边界因素,对山地城镇景观特色的创造具有积极的作用。结合沿街建筑的高差韵律变化,对天际线不利地段尽量通过植物对其进行遮挡和弥补 ,或增加透景视线 ,或利用建筑高度改造限制。 在东南方向的边界界定上,通过富有山地小城镇特色的边界来界定城镇的范围。在建筑与周边森林的过渡上尽量“模糊”城镇与周边森林的边界,使边界景观的过渡更加自然。在西北方向的边界界定上,通过对月亮湖的利用,形成城镇的水际边界。

4.2.2街道次序的明确

对城镇道路在功能上分为迎宾大道、生活道路、休闲游览街道,形成明确的城镇街道秩序。各种不同功能的街道,在景观设计上进行不同的处理,形成城镇丰富的道路景观。迎宾大道是黄水镇等级最高街道,外来游客从迎宾大道进入,两边主要是商业空间是整个场镇的第一形象窗口。生活道路和休闲游览街道主要满足场镇内的日常出行,塑造富有生活气息的,亲切自然的街道形象。

由于黄水镇的高差不同,所以门面与道路的高差解决没有统一规划,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4.3配套设施完善

4.3.1旅游者的半定居式模式

特色场镇旅游景区要适应自助游的发展趋势,重点吸引周边城市的消费者,并对景区整体规划做一些调解。比如说,景区配备泊车场及相关设施,或者在景区内建立自驾车休闲广场,专供自助游的游客使用,保证游客的安全和有足够恬静的空间。

由于黄水周边城市夏季气候较为炎热,特定生态气候下的家庭出游、日常休闲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这也要求黄水的相关配套设施学要更加完善。

4.3.2居民日常生活休闲空间的缺失

目前黄水居民的日常生活休闲空间及设施都比较落后和缺乏,改善黄水的人居生活环境也是这次设计的重点。满足各个年龄阶层的不同休闲活动需求,提供文化交流平台,通过对民居中废弃庭院的景观改造,利用良好的空置林地资源塑造出可供休息停留的休闲空间及相关设施的完善使其成为小型的林盘绿地公园。规划建设可以提供较大规模居民活动的休闲活动广场,将民居中废弃的庭院空间及宅间空地改造成小型的休闲活动交流空间,有机穿插宅间绿化。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使黄水成为宜居、和谐的旅游城镇。

4.4旅游氛围的营造

4.4.1突出自然生态环境

在维持现状生态格局的前提下,利用现有自然生态因子,在植物方面选用本土植物,选择自然环保的建筑材料,通过现代生态学方法和生态技术的运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通过对现有的生态资源包括自然的绿色屏障,现有的几处小片未开发林地,及整块的湖面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谨慎处理,形成城镇的生态绿廊、中央公园、林盘绿地等有序的景观层次。提升黄水镇的景观价值,形成人工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特色景观环境。

4.4.2突出山水城镇景观格局

黄水群山环抱,湖水粼粼,自然山水格局良好。通过对景、借景等景观设计手法的运用,将原有的自然山水融入其中,形成丰富的城镇景观游憩环境。通过对月亮湖、中央公园人工湖水及丰富地下水的运用,营造亲切宜人的水景,形成有山有水的城镇格局。

4.4.3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黄水位于土家族聚集的核心地带,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挖掘土家族特有的地域文化符号,如白虎图腾、西兰卡普织锦图案等,运用到如景观小品、公共艺术、街道家具、铺地等城镇建筑、景观元素之中,通过符号的视觉观感形成较为直观的文化体验,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符号。并规划设计土家民俗文化活场地,引入特色的土家族活动,体现出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内涵。

5 结语

对于场镇景观规划的重点首先是准确找到适合场镇发展的规模定位及功能定位。其次,完善功能设施不仅包括街道家具等各种公共设施的完善,更满足各个年龄阶层的不同休闲活动需求,通过对民居中废弃庭院的景观改造,弥补场镇缘由原有生活可休闲空间的缺失。最后,在对场镇肌理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物质环境整合的同时,更须注重于对从肌理构成中提炼出的深层文化内涵及场镇中的社会阶层进行整合,以加深居民对传统场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 唐淼,重庆传统场镇的建筑与环境特色,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2] 文剑钢,小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梁雪,传统村镇实体环境设计,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4] 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01年

篇5:佛文化休闲旅游区规划建议书

关于规划建设周口—淮阳

休闲体验农业旅游文化核心区的一些设想按:2012年5月22日,河南日报发表了中共周口市委书记徐光《周口:因文化而美丽 因旅游而精彩》的文章。文章提出:要遵循“两造、一培育、一配套”的工作思路,持之以恒地打造富有周口特色的景区和旅游线路。“两造”就是“造景、造势”;“一培育”就是培育市场主体。“一配套”就是服务设施和旅游产品配套。在近期召开的一个会议上,徐书记又提出了规划建设周淮路文化带的设想。领会这些精神,落实这些思路,我们认为,周口应当将发展休闲体验农业提上日程,在周淮路、文昌大道(含东延线)、106国道淮阳到文昌大道交叉处这三角形公路的两侧和淮阳龙湖周边,规划建设休闲体验农业旅游文化廊道,形成周口休闲体验农业旅游文化核心区,使之与淮阳县城旅游区、周口沙颍河风光旅游区连成一体,共同形成周口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载体(名字可叫:水岸田园)。

一、周口应当将发展休闲体验农业旅游提上日程

周口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围绕“一座古城——华夏第一古城淮阳,两部经典——《道德经》、《千字文》,三皇故都之地——伏羲、女娲、神农故都,四张文化名片——伏羲文化、老子文化、姓氏文化、农耕文化,五位历史名人——太昊伏羲氏、老子、吉鸿昌、陈胜、袁世凯”,着力建设“一区三圣地——华夏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核心区和羲皇故都、朝祖圣地,老子故里、道家圣地,万姓同根、根脉圣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周口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周口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我们认为,在文化旅游开发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们还要把开发休闲体验农业旅游提上日程。休闲体验农业是农业多功能开发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休闲旅游观光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它的出现迎合了新时代市民的旅游需求,契合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很强的市场生命力。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层次提高、休闲时间拉长,人们渴望从单调的城市生活和巨大的压力下解脱出来,到农村体验田园风光和原生态生活。休闲体验农业以绿色、生态、自然的农业产业带为载体,凭借富有个性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资源优势为人们提供观赏、采摘、耕作、垂钓、捕捞、加工等切身体验休闲项目,让游客领略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情趣,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肴,体验淳厚朴实的农家风情,放松身心,驰骋情怀。不仅如此,它还通过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让游客感知农业新品种的选育过程、农作物的成长经历和丰富形态,亲手操作农作物的培植护理,能够让人们在快乐的体验中增长见识,感受大自然的绝妙神奇。因此,休闲体验农业旅游出现以后,很快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经久不衰。根据旅游意愿和旅游方式选择的规律判断,我市旅游正处在由观光为主向休闲、体验为主转变时期,迫切需要发展以休闲为主要方式的旅游产业。世界旅游组织研究发现,旅游一般要经历“观光游—休闲游—度假游”三个阶段。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国内旅游需求增长较快,主要旅游形态是观光游,出行方式是团队;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旅游需求旺盛,旅游形态为休闲游,出行方式为散客、家庭自助,自驾游比例增加;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旅游进入度假游为主的时期。世界旅游组织强调,21世纪的旅游者将是“时间的矮子,金钱的巨人”,在最短时间内,能够获得最大的刺激、最与众不同的感受,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方式进行消费的重要标准。河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也用他自己的研究成果说明,新世纪前10年观光型产品相对过剩,体验、休闲和度假型产品开始萌生。而今后10年,旅游产业将全面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将形成以休闲、体验和度假产品为主导,观光产品为基础的产业格局。目前,我市人均GDP接近2000美元,正处在旅游需求持续旺盛、旅游形态以休闲体验为主的发展时期,规划建设休闲体验农业旅游文化廊道,适逢其时。

周口是农业大市,有着6000多年的农耕文明史,在充分挖掘农业的传统功能的同时,农业的多功能开发应当成为新的经济着眼点。我们认为,应当拓展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将休闲体验农业纳入旅游开发范围,使文化观光游和农业休闲体验游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周口旅游发展的新格局。因此,遵循“两造、一培育、一配套”的思路,我们建议在周淮路、文昌大道东延线、106国道淮阳到文昌大道东延线交叉处这三角形公路的两侧,规划建设休闲农业旅游文化廊道,打造周口休闲体验农业旅游核心区,培育我市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

二、国内外发展休闲体验农业旅游的一些成功做法 作为一种人们乐于接受的旅游产品,国内外不少地区都把休闲体验农业当作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在德国,经政府和农民商定,在城市近郊,将农地规划成小块出租给市民,承租者可在农地上经营家庭农艺,种花、草、蔬菜、果树等。通过亲身耕种,享受回归自然以及田园生活的乐趣。种植过程中,绝对禁用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他们还规划建设一些休闲农庄,这些农庄主要建在林区和草原地带,当地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建设“绿腰带项目”,发挥蓄水、防风、科普、环保、教育等多种功能,学校和幼儿园经常带孩子们到这里接受自然生态教育,成人也来参加森林休闲旅游,一些企业还把团队精神培训、创造性培训等项目从公司封闭的会议室搬到开放的森林里,能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良好培训效果。休闲体验农业旅游成为德国城里人生活的一部分。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东京建成了具有镶嵌式的“绿岛农业”和大批农业高科技园,开发了丰富多彩的休闲农业产品,组织旅游者春天插秧、秋天收割、捕鱼捞虾、草原放牧、牛棚挤奶。日本还建设了很多农业公园,这些公园大多建在城郊,专供人们休闲。大坂市城郊的农业公园内有各种农业生产分区,像葡萄园,梨园,玫瑰园等,可供市民采摘或观赏。如在玫瑰园中,收集了世界上400多个玫瑰品种,颜色各异,花姿招展,令人赏心悦目。园内还建有民间艺术交流厅,有工作人员向游客展示艺术品从原料采集到加工成品的各道工艺,所有艺术品的原料均来自于农业产品,如干花、麦秸、树皮等,通过工艺展示,向旅客诠释劳动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道理。

国内的休闲农业旅游也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由于拥有众多高端消费群体,北京的休闲农业有7种典型模式。“紫海香堤”多元创意组合模式, 主要通过种植薰衣草等世界200余种珍贵香草品种,集养生、度假、休闲、体验、艺术创作、婚纱摄影、影视拍摄为一体,打造综合性都市型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区,成为集“现代都市型农业”、“情景式休闲度假”与“文化创意产业”三位一体的文化旅游模式。“植物迷宫”景观农业创意模式,主要依托特色种植和主题游乐等,突出绿色田园的吸引力,通过高度情境化、休闲化、体验式的游憩方式设计,以休闲体验式的田园旅游为市场卖点,将农业特性与旅游业以及拓展训练巧妙的进行结合,使游客在享受自然风光、农业风情和了解农业科普知识的同时,进行娱乐、休闲和健身。另外还有“平谷桃”产业链条开发模式、“波龙堡酒庄”产业融合创意模式、“百里山水画廊”空间集群发展创意模式、“大兴农业”区域品牌开发创意模式、“公园式农业”主题创意发展模式等。

苏州利用乡村的空气、气候、山林、水、养生文化遗迹、养生民俗等资源,打造北部长江沿岸“江海文化与乡村观光”、西部环太湖“绿色度假与文化休闲”、中部湖泊芦荡“美食体验与生态休闲”、南部江南水乡“古镇观光与文化体验”四大乡村旅游集聚区,形成“乡村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绿色度假”的休闲农业乡村游产业链,丰富了人们生活,形成了新的业态。

总体上说,我国的休闲体验农业旅游产业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呈现出规模逐年扩大,功能日益拓展,内涵不断丰富的良好发展态势。2010年底,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休闲农业园区1.8万家,年接待人数超过4亿人次。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休闲体验农业的发展,2011年8月农业部发布了《全国休闲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强调“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4000美元,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持续高涨,个性化休闲体验渐成新宠;我国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农村,广大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恬淡的生活环境,必将成为休闲消费的主阵地。”周口作为传统农区,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体验农业,对于适应我市及周边地区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完善旅游产品供给,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设周淮休闲体验农业旅游核心区的初步设想 我们提出在周口中心城区和淮阳之间,规划建设休闲体验农业旅游核心区的设想,主要有这样几个考虑。第一,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需求。周淮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周口新区“周口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现代生态宜居区”的定位,决定了这一区域应当发展满足人们高品位生活的休闲场所,展示精品田园风光,丰富城市整体景观,提升城市宜居指数。未来周口—淮阳将实现组团发展,周口新区宜居功能会更加突显,人口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必将带动休闲旅游需求的增多。第二,促进周口旅游产业布局的完善。淮阳是周口的后花园,是周口旅游开发最成熟、也是最有潜力的地方,用休闲体验农业旅游文化核心区,将中心城区与淮阳连接起来,能够完善周口旅游产业整体布局,拓宽旅游领域,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人气,促使周口旅游产业迈上新的台阶。第三,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这一区域是周口丰富的传统农耕文化集中区,借着城乡一体发展的东风,将休闲体验农业植入传统农耕文化区,把神奇的现代农业技术和古朴的传统农耕方式集聚在一起,容易诱发人们的好奇心理,产生较好的运营效果。我们的具体设想是:

1.核心区规划建设范围:周淮路、文昌大道(含东延线)、106国道淮阳到文昌大道交叉口段三条道路的两侧和淮阳龙湖周边,构建一个像含有吊坠的翡翠项链形状的旅游文化循环廊道,将周淮两地的旅游资源连接起来,形成有一定规模的特色旅游区。联系周口沙颍河景观工程、龙湖湿地公园和周口生态田园的背景,核心区的名字可以确定为“周口水岸田园休闲体验农业旅游文化核心区”,简称周口“水岸田园”。2.核心区规划建设定位:休闲、体验、观光、旅游、教育、培训、庆典等综合文化区。着重打造以下几个板块:一是现代农业观光体验区,以呈现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标准化生产为主,让旅游者感叹新科技的神奇,领悟自然力量的伟大。二是传统农业体验区,以展示传统农耕文化为主,传承古老农耕方式、用具与流程等,让旅游者感知古人的智慧,感悟文化传承的魅力。三是时令鲜果瓜菜采摘体验区,以田间乐、农家乐为表现形式,让旅游者享大自然的恩赐,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四是袖珍耕地认养区,满足都市群体的劳动体验和特殊的生活需求,让旅游者享受劳动的快乐,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过程。五是周口特色文化展示区,以伏羲、老子、女娲、陈胜吴广、曹植、苏氏兄妹、曾国藩、袁世凯、吉鸿昌等历史人物和周口独特的民风民俗为题材,借鉴开封清明上河园《东京梦华》的运作思路,把周口诸多文化元素进行精心编排,做成一份文化套餐,让旅游者饱览文化之美,感受周口的古老厚重。

篇6:佛文化休闲旅游区规划建议书

摘 要 围绕建设“富强沂南、生态沂南、宜居沂南、文化沂南、和谐沂南”的发展思路,以推动经济文化强县建设为目标,强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促进县域生态文明、社会文明、经济文明全面提升,把山东省沂南县打造成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推动力的全新县域经济示范县。

关键词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山东省沂南县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2

1 总体定位

山东省沂南县依托三河六岸的生态环境和红色文化、汉文化、智圣文化、沂蒙民俗文化的人文底蕴,从产品、市场、管理等方面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优化县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目的地体系。打造休闲农业、现代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旅游精品,提升休闲度假功能;以"汉韵红风,智慧沂南"为品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导,构建"政府+企业,企业+农民"的合作营销体系,强化市场营销,扩大市场范围、提升市场层次;以促进产业融合为目标,成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管理委员会",持续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与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城市建设统筹发展的模式。

2 发展思路

(1)根据打造"富强沂南、生态沂南、宜居沂南、文化沂南、和谐沂南,建设经济文化强县"的目标,全力建设汇集山水灵气、彰显文化魅力的现代田园城市。

(2)立足"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温泉之都、休闲胜地——智慧沂南"的地域形象口号和品牌,走产业与休闲结合、文化与创意结合、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发展之路。

(3)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定位为沂南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大创意差异化,主题发展精品化,资源节约循环化,环境友好持续化,探索实践智慧型休闲农业,农业龙头企业领办休闲农业,农家乐转型家庭农场等新的发展模式。

(4)整合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本地资源与外地资源,行业资源与跨业资源,打造无边界富民强县支柱产业,使旅游强区、沂蒙山区、生态泉区、革命老区、新型新区沂南县借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县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3 发展战略

(1)确立一个理念:"政府主导、文旅融合、城乡统筹、全域发展"的沂南模式。

(2)推动两大产业:农业产业由传统农业向高新农业、低碳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发展;旅游产业由景区观光向休闲、度假、娱乐、科普及体验等全域旅游发展。

(3)实现三大突破:一是旅游产品的再造突破,多样化旅游资源整合与产品提升;二是农业品牌的营销突破,离散化产业形象归一与系统整合;三是产业联动的聚能突破,多样化社会资源整合与联动发展。

(4)重视四组关系:一是目标关系——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并重;二是产业关系——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现代服务业及文化产业互动;三是空间关系——县域四大产品带整合与联动;四是利益关系——政府、投资者、当地居民、旅游者兼顾。

4 总体布局

依托优势资源,整合优势产品,构建以红色文化、汉文化、绿色生态和乡村生态休闲体验为功能的目的地空间,形成"一核四带四区,产业支撑多点"的全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空间骨架。一核主要是指沂南县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增长极,综合服务中心、休闲中心、汉文化体验中心;将山水生态和人文历史元素融入县城建设之中,按照"东部提升、西部扩展、北部优化、南融市区"的构想,把沂河、汶河纳入城市水脉,开发沿河景观,建设汉风古韵与山水园林相辉映的特色生态宜居城市,使县城成为引领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四带是指北部生态观光休闲带、沂河绿色农业产业带、汶河汉风古韵旅游带、山地红色文化体验带。一是依托沂蒙生态大道,串联竹泉村、红石寨、香山湖、凤凰石刻、三山沟及北大山林场等景区(点),以原生态的自然乡村风貌为特色,形成更具带动效应和规模效应北部生态观光休闲带。二是以林海花田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渔业示范园为节点,结合沂河沿线优质的生态环境,加大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力度,建设集农业示范、观光、体验及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基地,打造成以现代农业休闲、观光为重点的沂河绿色农业产业带。三是以汉文化和汶河生态文化为核心,整合诸葛亮文化旅游区、阳都故城、智圣汤泉、汶河漂流、东方葡萄酒庄园、颐尚温泉、十里汉街和玉树祥石等景区、景点,以汉文化体验旅游、滨水休闲度假、温泉休闲度假为发展重点,打造汶河汉风古韵旅游带。四是从马牧池乡、岸堤镇到孙祖镇、双堠镇、青驼镇,以沂蒙红嫂纪念馆、省战邮纪念馆、大青山战斗遗址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及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蒙山彩蒙景区等山地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以红色文化体验、革命教育基地、山地观光休闲为发展重点的红色文化体验带;四大区是指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区、红色文化休闲体验区、汉文化休闲旅游区、温泉休闲旅游区。一是以铜井镇为核心,强化山水和田园的意境,塑造质朴乡土的情境,构建景色优美、风情浓郁的山乡生态画廊,以竹泉村旅游区、红石寨·香山湖、马泉创意产业园为基础,逐步完善配套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会议、购物及娱乐为一体,功能全、品质高、环境优、服务好的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区。二是以依汶镇、马牧池乡、岸堤镇为核心,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做精红色文化产品,形成"红嫂"旅游品牌,借助于山东省最大的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等重点项目,打造红色文化休闲体验区。三是以沂南县县城为核心,东承智圣汤泉,西接诸葛亮文化旅游区,立足汉文化内涵,突出诸葛文化展示,充分运用汉文化进行景观设计,将智圣文化融合入智圣汤泉,充分利用山、水、园、林等资源做活诸葛亮汉文化休闲旅游区。四是温泉休闲旅游区——以张庄镇为核心,以颐尚温泉、松山温泉、东方葡萄酒庄园为基础,重点发展"温泉+葡萄酒"高端休闲经济,发展温泉小镇、度假庄园、主题酒店、休闲社区等休闲度假房产,形成集休闲、度假、养生、娱乐、会议及社区为一体的综合性温泉休闲旅游区。

5 品牌构建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的竞争,发展到产品的竞争,并向品牌的竞争快速推进,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战略已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新趋势和必然选择。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是旅游者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域认知的总和,能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精神享受,给旅游地带来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增值,构建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温泉之都、休闲胜地的旅游区。

上一篇:学校小学生安全演讲稿下一篇:狗年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