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干部廉洁教育匡正学生活动不正之风——由一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引发的思考

2022-09-10

2009年暑期, 作为指导老师, 笔者在带领同学“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发现了两个问题:第一, 学生干部挪用大量社会实践费用;第二, 为评奖评优, 实践队队员请客吃饭、送礼拉票等。在随后对几名参加过“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同学走访中了解的情况令笔者惊讶。据他们反映, 带队学生干部挪用下乡费用较为普遍, 只要不过分、不离谱, 大家往往都“心照不宣”。而为了评奖评优, 以庆功宴、总结会为由请客吃饭几乎已成为不成文的“惯例”。

据笔者了解, 上述情况还不仅仅是个例。仅以学生活动为例, 部分学生干部在组织活动时, 不能廉洁自律, 购置活动用品虚开发票、巧立名目报假账等“腐败行为”时有发生;社团干部与财务管理人员不分家、财务公开不明晰等不合规现象更是常有。高校作为神圣的知识殿堂、培养社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核心力量, 本应是最后一片净土。这片净土中的优秀代表——学生干部却表现出“腐败”等不良风气, 这不能不引起笔者的深思。

1 原因

1.1 社会原因

30多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但随着经济体制转轨、教育制度变革、新旧观念更替的持续深入, 各种腐朽、低俗思想也不断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冲击。高校是社会的缩影,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也逐渐侵袭着这片净土。种种不良社会现象在校园中重现, 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导致一些学生干部在思想上、工作中等各方面出现了偏差、功利思想严重, 从而引发原本为极少数党政干部产生的腐败行为在高校学生干部中涌现。

1.2 学校原因

大多数人认为, 廉洁教育的重点是社会, 反腐倡廉的对象是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他们没有意识到当代大学生, 尤其是其优秀代表——学生干部, 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管理者, 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正确与否, 对社会整体价值取向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引导作用。正是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 部分高校在推行廉洁教育的过程中, 或仅仅把教育的对象定位在高校领导干部、辅导员、教师身上;或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塑造、习惯养成的培养重视不够, 思想教育流于形式。不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廉洁教育机制, 只做表面文章, 说教式的空谈, 当前的高校管理者对学生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应负上一份不小的责任。

1.3 家庭原因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周围人、事的影响对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立身根本, 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父母道德素质的优劣、家庭关系是否完整和谐、家庭成员是否亲近和睦、对子女教育方法是否正确等各方面因素都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当代大学生多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 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优劣和物质生活的满足, 忽视了对他们行为养成及道德素质的培养。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重视、不指责、不制止, 乃至教唆。这些都对孩子诚信品质的形成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4 学生干部自身原因

大学生是思想教育的主体, 真正做到诚信廉洁, 实现知行统一, 归根结底需依赖于学生“自我意识”的作用。有的学生干部政治思想不过关, 廉洁意识不坚定, 未能努力实践正确的道德观, 未将诚信意识内化为优良的品质、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因此无法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 在物质和金钱诱惑面前抛弃了原来恪守的道德规范, 走进“腐败”的误区。

2 对策

2.1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廉洁意识培养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定型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制实施纲要》中明确要求:“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部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中, 把诚信教育纳入了廉洁教育的范畴, 明确规定了大学阶段廉洁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直接培养者和教育者, 应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洁意识的培养放在教育的首位,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 以法律基础课为阵地, 以校内学生活动为基点, 以校外社会实践为契机,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体系, 将诚信教育纳入行为管理机制, 贯穿于思想教育的全过程, 渗透到日常教学的各环节, 帮助广大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和廉洁意识, 逐步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 即“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 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 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群体的优秀代表, 是学生的表率, 他们的行为习惯对普通学生的行为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廉洁意识培养, 对促进全体大学生高尚人格、诚信品质的形成, 对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重视辅导员在学生廉洁意识培养中的作用

(1) 树立辅导员的榜样作用。

在高校, 辅导员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管理者和实施者, 与学生的接触最多, 我们的言传身教能让学生耳濡目染, 对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产生巨大的导引作用。正人先正己, 要抓好大学生廉洁教育, 首先要保证辅导员自身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公平、公正、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以崇高的思想品质感染学生, 以廉洁的行为方式影响学生, 以严谨的纪律作风约束学生, 给学生树立榜样,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廉洁观。

(2) 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及培养机制。

对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应“以德为先”, 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要采取“先教会做人, 再教会做事”的思路, 重视学生的“群众基础”, 多听取同学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干部的为人处世情况及思想动态, 对功利思想严重, 善于做表面文章的学生干部及时批评教育。要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 对不符合学生干部基本要求、性质恶劣的要坚决予以清退。定期召开工作总结会, 开展座谈及思想交流会, 当学生干部中出现的不良动向时, 应及时教育制止。

2.3 完善学生活动经费的使用及监管制度

对学生干部廉洁意识的培养, 不仅需要良好的社会、校园氛围, 更需要刚性的制度约束。反思2009年“三下乡社会实践”, 经费以学生自筹自管为主, 虽然“钱账”分开、开支明细公开透明, 但未“钱权”分离, 笔者忽视了对经费保管、使用的严格监督, 以致学生干部后期将账本“骗取”后篡改。

此次学生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提示: (1) 辅导员对市场价格要有较好的了解, 对学生经费预算的审批要严格把关, 避免铺张浪费和不必要的开支; (2) 建立“钱权分离”及“钱账分开”的财务管理及使用制度, 即学生活动负责人不参与财务管理, 记账及出纳人员要分开。对经费的使用合理监督, 如购买活动用品时三人同行等等; (3) “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大型活动, 需要大笔开支时指导老师可参与购置, 必要时老师须保留账本复件或存根, 便于账目的核对, 避免对账目的篡改; (4) 充分满足活动参与者的知情权, 及时公开账目, 使每一笔经费的去向透明化。

同时, 为了避免出现请客吃饭, 送礼拉票等情况, 相关人员应严于律己、主动回避, 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应制定客观的活动竞选评分标准, 减少主观评判。对“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大型活动, 应严格审批, 强调带“课题”下乡, 将调研报告、论文成果纳入竞选评分项目, 以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 避免形式主义, 使学生从活动中真正得到能力锻炼、水平提升。

3 结语

诚信廉洁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本源,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 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增强学生廉洁意识, 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一项艰巨工程, 是每位高校学生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摘要:大学生是有着较高道德素质的优秀群体, 学生干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在学生干部中出现了“腐败”现象, 引起笔者深思。本文分析了学生干部“腐败”现象的成因, 并从全面的廉洁教育、有效的监督机制、完善的财务制度相结合出发, 提出了从根本上建立健全学生干部廉洁意识培育机制, 遏制“腐败”行为, 匡正学生活动不正之风的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学生干部,学生活动,廉洁教育

上一篇:浅谈教学反思的内涵下一篇:生活化、都市化、田园化——雷波早期艺术追求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