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信息化管理制度

2023-03-07

制度是长期的、规范的、有效的,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探索而来的。而落实责任的关键,就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优化举措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那么如何制定相关制度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统计局信息化管理制度》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统计局信息化管理制度

统计信息发布制度

统计数据发布和管理制度

一、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其既是信息资源,也是统计财富。为加强数据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统计数据实行两级管理。即:各专业的统计数据由各业务科(室、队)负责管理,责任人为有关科(室、队)科长(主任、队长);区域性综合统计数据由综合科负责管理,责任人为综合统计科科长。

三、反映各种统计数据的各类专业统计报表资料,采用纸介质和电子两种形式建档保存,保存期限按档案管理制度之规定执行。

四、月度统计数据的发布。

1、各专业于统计报表上报后(有关指标经上级统计部门评估确认后),经分管领导审核认可后,规定时间内将有关数据通过“统计信息网”发布。

2、综合性统计数据,采用“统计专报”书面形式,分别先向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发布,然后通过“统计信息网”发布。

五、半年度及年度统计数据的发布

1、半年度及年度统计数据。除当月数据仍按月度数据办法发布外,各科室应将半年或全年累计数据整理汇总后,分别于7月20日和次年1月20日前,以表式连同简要文字统计分析材料一并交综合科。

2、在统计年报结束后,以科室为单位,将年度统计数据根据综合科提供的统计年鉴指标表式整理汇集,于次年4月底前交综合科,统一组织汇编“统计年鉴”,并负责发行。

六、非定期性统计数据的对外提供

非定期性是指上级机关(县委、县政府等)、同级部门、基层单位、社会公众等单位或个人,一次性需要提供有关统计数据时:

1、提供部门:由综合统计科扎口对外提供,各相关专业科室需按综合统计科要求及时、准确、上报相关数据。

2、提供方式:原则上以书面或表格形式提供。除县主要领导急需外,不得用电话形式对外提供,以免发生差错。

3、提供手续:凡基层单位或新闻记者、或社会公众索取、咨询有关统计数据时,应凭单位介绍信或个人有效证件,方可提供。

4、登记备案:凡一次性对外提供统计数据时,应将提供资料复印留存备查、或记录入“工作台帐”。

七、统计数据的差错订正,按本局统计数据查询、订正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八、证明用数据的提供。凡属于各种考核、评比、司法鉴定等需要提供法定统计数据,必须慎重核实,以书面形式并加盖“**统计局”印章后提供,并留存复印件备查。

九、凡各专业或各业务科室向综合科提供的各种统计数据,必须与上报的统计报表完全一致,提供时由科长审核签字。

十、凡对外发布(提供)的统计数据,一律由综合科核实,并在留存件上由分管领导签发。

十一、严格执行《统计法》和《保密条例》。凡属于保密数据,或涉及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或属于商业秘密等有关的统计数据,严格按照《统计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及保密条例、守则有关规定办理,严禁违反。

第二篇:卫生信息统计报告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卫生监督信息的作用,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依据《全国卫生统计工作制度》、《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管理规定》、《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手册》、《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2001版)》和《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管理范围系指中国公共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其国家统计局批准实施的相关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卡。

2011年1月1日起通过网络上报信息,实现卫生监督个案信息的实时报告。

三、卫生监督信息统计报告工作由卫生监督机构承担。

四、卫生监督机构相关业务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专业范围内的卫生监督信息统计报告工作。

五、各科室应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信息统计资料的管理制度,推广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逐步建立卫生监督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不断提高卫生监督统计报告质量和服务能力。 各业务科室应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登记表、台帐和统计资料档案制度,确保统计数字数出有据,准确无误。

六、卫生监督信息网报实行一级审核,审核领导和统计人员要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虚报、瞒报、漏报、拒报、迟报、伪造和篡改统计资料。

八、卫生监督统计信息资料是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资源,任何人不得以个人名义传阅、登载或对外发布。使用卫生监督统计信息资料必须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审批同意。

第三篇:卫生信息统计、报告制度

一、须建立健全登记和统计制度,并有专人负责登记和统计工作。

二、各种登记要填写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并妥善保管。医疗登记包括门诊登记、出诊登记、家庭病床、化验、心电图检查数量和质量登记及各项治疗、康复登记等;预防保健登记包括计划免疫、爱国卫生、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传染病报告等各项工作数量和质量登记。

三、工作质量统计包括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差错事故发生率等和预防保健教育、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数量与质量。

四、应根据统计指标,定期分析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五、按期完成各项统计报表,按要求及时上报乡镇卫生室。

第四篇:妇幼卫生信息统计上报制度

一、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依法进行辖区内妇幼统计信息报告工作。

二、大东区妇幼保健所承担妇幼统计工作的各社区卫生院、助产单位的统计人员必须执行本制度。

三、各单位要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领导、业务指导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各报告单位及报告人要认真收集、整理、审核、汇总各种妇幼信息统计报表,并及时上报。

五、各基层单位应按时上报的报表种类目前包括妇幼卫生统计年报,“三网监测”季报、年报,妇幼保健机构监测,“三项报告”,以及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的妇幼卫生项目月报表。

六、各基层单位要将原始资料和统计报告资料分类存档备查,要有专人负责保管。

七、各基层单位要履行报告义务,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外泄露统计报告资料,情节严重的,将给予通报批评,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篇:《工业和信息化统计工作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工业和信息化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工信部运行[2009]374号

颁布时间:2009-8-5发文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相关行业协会:

为加强和规范工业和信息化统计工作,进一步推动运行监测和行业管理工作,我部制定了《工业和信息化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00九年八月五日

工业和信息化统计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工业和信息化统计工作管理,有效、科学地组织开展统计工作,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在行业管理工作中的支撑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工业和信息化统计工作是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开展的部门统计活动,重点负责工业运行监测、典型调查与通信业、软件业、信息化统计及相关信息发布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工业和信息化的生产、经营、研究等经济活动的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统计调查对象)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工业和信息化统计工作基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国家统计工作法律法规,在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工作基础上,结合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工作实际,制定统计制度,建立统计指标体系,运用各种统计方法,系统、准确、及时地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开展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发布统计信息,做好统计咨询服务,实行统计监督。

第四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监督检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统计法律、法规的实施。

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统称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统计法律、法规的实施。

统计调查对象应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保障本单位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第五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工作主管职能司局,统一核定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调查项目并报国家统计局审批备案;统一联系和协调与其他单位的统计资料交换;统一对外提供信息服务;统一管理和指导行业协会、地方工业和信息化

主管部门、重点企业的统计工作。

第二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职责

第六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统计工作中履行如下职责:

(一)对全国范围内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统计工作进行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业务指导,完成国家和部门统计调查任务;

(二)依法制定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统计规划,统计标准,统计制度,统计调查项目。建立健全统计指标体系,监督和检查统计制度及统计调查项目等实施情况;

(三)组织实施对全国范围内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的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

(四)依法检查、审定、管理、发布全国范围内工业和信息化的统计调查信息、统计分析报告或其他统计资料;

(五)管理工业和信息化统计资料、统计信息化系统和统计数据库资源;

(六)组织开展全国范围内工业和信息化统计培训和业务技术交流工作。

第七条 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在统计工作中履行如下职责:

(一)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署的相关统计调查任务;

(二)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同级统计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对本行政区域工业和信息化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

(三)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工业和信息化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对统计调查制度及调查项目的执行和实施;

(四)组织实施对本行政区域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的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

(五)依法审定、管理、公布、提供和出版本行政区域工业和信息化统计调查信息、统计分析报告或其他统计资料;

(六)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工业和信息化统计资料、统计信息化系统和统计数据库资源;

(七)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工业和信息化统计培训和业务技术交流工作。

第八条 统计调查对象承担如下职责:

(一)按照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统计主管部门的要求,制订、实施本单位的统计调查制度,执行各项统计法规和相关制度;

(二)配合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统计主管部门依法开展本单位统计活动,及时、如实填报本单位统计调查报表及统计资料,并向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送各项统计调查报表及统计资料;

(三)对本单位经济运行和经营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按时提交统计分析报告;

(四)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核算制度,严格统计工作责任制,加强统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奖惩;

(五)负责并实施本单位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的保密工作。

第九条 统计机构及其统计工作人员享有统计调查权、报告权、监督权等权利,并负有及时填报统计资料、保障统计资料真实性等义务,具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相关统计法律、法规。

第十条 行业协会(含联合会,以下统称行业协会)受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委托,开展部门统计调查工作,定期上报统计数据和分析资料。

第十一条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统计调查对象,应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建立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统计信息的网络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和优化统计工作的软硬件环境。

第三章 统计调查管理

第十二条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数据进行统计调查,可采取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等方式。

第十三条 统计调查计划按统计调查项目编制。工业和信息化统计调查计划必须列明:项目名称、调查机关、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时间、调查内容等。

第十四条 工业和信息化统计调查分为全国统计调查项目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由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进行编制,并按下列规定经审查机关批准后实施:

(一) 全国统计调查项目,调查计划和调查方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归口管理,统一报送国家统计局审批备案。

(二)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调查计划和调查方案由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编制,由其统计主管部门负责归口管理,各调查项目经其审查后,统一报送同级统计主管部门审批备案,并报上一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工业和信息化统计调查,调查对象不得超出工业和信息化范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统计调查,调查对象超出工业和信息化范围的,须经国家统计局批准,重要的报国务院审批;地方工业和信息化统计调查,调查对象超出本行政区域内工业和信息化范围的,须经同级统计主管部门批准,重要的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六条 统计调查项目,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编制。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对统计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严格审查,由其统计主管部门归口负责。

第十七条 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工业和信息化统计调查表,必须在右上角标明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机关、批准或备案文号、有效期限。被调查单位或人员应准确、及时地按调查方案填报。

对未标明前款所列内容或者超过有效期的统计调查表,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填报,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权予以废止。

统计调查方案所规定的指标涵义、调查范围、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统计编码等,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修改。

第十八条 统计调查对象应准确、如实、及时填报符合本办法要求的统计调查报表。

第十九条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对统计调查对象填报的统计调查报表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查或复核,确定统计调查报表的有效性,并依据统计调查项目及其统计调查标准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形成统计分析报告。

第二十条 行业协会应根据国家统计法律、法规及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委托,认真编制和实施本行业的统计调查方案和统计调查报表,保证统计调查内容的准确、及时和完整。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应对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四章 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第二十二条 统计资料是指以纸制品、磁介质、光介质等载体保存的、反映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等的数据、文字、图表等统计信息资料,主要分为:

(一)统计原始记录、台帐和统计调查报表;

(二)经过分析、研究和加工整理的综合统计资料。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保管、借用、归档、销毁等管理制度,应依据法律或行政法规中有关档案管理规定,管理档案中所保存的原始记录、原始台帐、调查统计报表或其他统计资料。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由其统计主管部门负责归口管理统计资料,并建立与其他部门的资料共享与服务机制。

第二十四条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妥善保管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统计工作中形成的统计调查报表及统计分析报告,按照规定设置保管期限。对涉及经济运行、行业发展的重要数据和年度报告,应永久保存。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应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制度,实行由统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分口负责的审核制度。各单位提供的统计资料,由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后送统计主管部门复核,单位领导人或统计负责人签署或盖章后上报。各单位必须按规定时限提供统计资料,提供后发现有误的,应在规定的期限内订正。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应建立统计资料发布制度。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统计资料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审核和对外公布。地方工业和信息化统计资料,由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和对外公布。

为避免数出多门、多头对外,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由其统计主管部门负责统一对外发布工业和信息化统计资料,未经其同意,其他部门无权对外发布。

第二十七条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制定规划政策、分析经济运行、考核发展绩效、实行奖惩措施等所使用的统计资料,应以本单位统计主管部门或者统计负责人签署盖章的统计资料为准。

第二十八条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执行国家政务公开条例规定,充分利用可以公开的统计信息为社会公众服务,大力推进统计信息发布渠道的多元化,利用网络、报刊、会议等多种媒体,为统计调查对象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咨询服务。

第二十九条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制度,加强对统计调查对象及各单位重要统计数据的监控和评估。

第三十条 各单位必须执行国家有关统计资料保密管理的规定,切实加强对统计资料的保密管理。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统计调查对象上报的统计信息负有保密的义务。需要单独发布单个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信息的,应事先征得其同意。

统计调查对象未经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同意,不得对外提供其反馈的统计信息。

第三十一条 为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承担统计支撑工作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要严格遵守统计保密规定,涉及到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时,坚持“业务谁主管,保密谁负责”的原则,业务主管部门应与支撑单位签署保密责任书,切实落实保密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各单位及相关人员违反本办法,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十三条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定期评定工业和信息化统计机构及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对评定优秀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通报表扬,予以奖励;对评定不合格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通报批评。

第三十四条 境外机构或人员需要在境内开展工业和信息化统计调查活动的,应委托境内具有涉外统计调查资格的机构进行。

第三十五条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国家烟草专卖局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并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办法下一篇:推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