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信息安全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统计部门的天职所在就是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基层统计部门是统计数据采集的源头单位,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效率,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建设毫无疑问是全国统计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各层级基层统计单位面临的工作困难也不在少数。文章就当前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希望能对加强基层统计工作有所裨益。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统计工作信息安全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统计工作信息安全管理论文 篇1:

大数据背景下推进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摘要:大数据及新兴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对人们的思维产生了冲击,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被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企业、个人经济生活的发展。数据统计已成为研究经济发展形势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各种决策的科学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统计部门是负责数据统计的关键部门,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推进统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已成为当前统计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从数据统计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了相关的优化建议,希冀对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工作;数据采集;工作制度;统计水平

统计工作的核心在于统计数据的质量,在统计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是提高数据统计的全面性、优化数据统计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优势与风险并存,统计工作人员应正确认识大数据的特点,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避免因滥用、错用等带来的风险隐患。

一、统计工作的内涵与特征

统计工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涉及业务范围广,具有提供信息统计、咨询、监督、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等功能。统计工作又可以区分为定性、定量,两者针对事物在数量、性质上的不同加以分析,综合之后,可以得到比较全面、完整的对事物的认识。而就统计分析的具体方法来看,其特殊性较为明显,传统经验主导法和数学理论法是其主要类型。

二、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数据复杂,重视不足

大数据背景下,各行各业迅猛发展,统计工作范围逐步扩大,海量信息扑面而来,统计部门面临的数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然而,相关人员并没有予以统计部门额外的重视与特权,使得很多统计对象并不配合统计工作的开展,从而影响统计质量与效率。

(二)数据采集方法、分析方法落后

统计部门通常要根据上级要求层层落实数据收集工作,而且是分批次的完成,这将大大影响数据分析、汇总、上报的效率,从而阻碍数据价值的发挥。虽然近年来我国统计制度有所改善,但统计部门的工作重心仍在数据采集与汇总上,存在核心工作错位的问题。普查项目是统计工作的重要构成,其涉及范围大,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财力,整体投资较大,所搜集的大量数据及成堆材料在汇总、上报后很少再被开发利用。此外,很多统计部门尚未建立先进的数据统计分析系统,且统计方法相较简单,并不足以发挥数据统计的功能。

(三)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

统计相关法律法规是统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凭据,然而统计部门工作相关制度体系尚未完善,在统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统计工作对象不配合等情况,而且缺乏完善的制度约束,使得统计工作人员存在不规范、懒散等行为,严重阻碍统计工作的开展。

(四)统计工作权威性逐渐降低

大数据来临以前,人们对各类数据信息接触较少,统计部门在数据统计方面占据着垄断地位,统计工作的开展多由相关部门制定阶段性目标,由专业人员完成收集与处理,具有超强的权威性。大数据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统计已不再是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唯一来源,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统计的工作量,但也严重冲击着统计的权威性。譬如随着京东等购物网站的兴起与壮大,其数据统计能力越来越完善,可依靠自身计算机设备及互联网完成在线商品数、销售数、用户登录总数及时间等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并从这些数据来分析消费习惯与趋势,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营销推广计划,以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这种数据统计由垄断性向大众化发展的趋势严重冲击着传统统计工作的权威性。

三、大數据背景下进一步推进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整合传统统计数据资源

大数据背景下,相关部门应提高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力度,强化统计对象的配合意识,为统计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在传统的统计工作中,统计部门会搜集大量的数据信息及材料等,而统计部门大多独立存在,各统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连接,从而大大阻碍现有数据的分享。大数据背景下,统计部门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来打破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壁垒,依托先进的数据统计软件与科学的统计方法,深度开发与利用现有数据资源,进而充分挖掘数据信息价值。

(二)优化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统计工作人员应掌握多种数据收集与统计技术,并结合统计工作内容灵活采用相应技术来优化数据收集效果,提升数据收集的全面性与有效性。同时依托各类数据分析工具对所收集信息开展分析、提炼与归档,基于大数据构建与之相应的统计数据信息系统,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参考。譬如,可使用物联网技术来提升最前端数据的搜集;可结合实际需求通过数据库提取法从其他网络提取相应的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全面清洗,以提升数据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数据采集后,还应邀请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进行多次分析,以进一步挖掘收集数据的价值,并进行相应的归档与存储。在存储方式上应兼顾纸质存档与电子存档,将具有价值意义的数据信息存储至统计电子信息数据库,以便随时提取与应用。此外,统计部门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有选择性的数据发布,充分发挥统计价值。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构建大数据统计工作制度

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逐步透明化,而并非所有的信息资源都能无限制地公布,所以应完善与统计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提升数据采集、使用、分析的科学性与合法性,在保障各类资源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信息资源服务功能。同时,相关部门应结合大数据时代特征与需求,加强对大数据统计的研究力度,以构建完善的大数据统计工作制度体系。首先,为提升大数据采集制度的科学性,相关部门应明确规定不同类型数据统计工作的数据统计范围、采集方式等,既要通过随机样本统计方式来统筹准确性与权威性高的数据,还应依托互联网络来收集存在不确定性与混乱性的数据,以提升数据统计的全面性,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开展相应的分析与处理,进而完善大数据统计的功能性。其次,统计部门还应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对统计工作各个环节开展精细化管理,将统计任务与责任落实至具体工作人员,提高统计工作人员对数据因果关系的重视度,进而优化数据统计的逻辑性,以便进行全面的预测与推断,提升数据发展规律相关预测的科学性。再次,统计部门还应对统计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以督促统计人员真正对待统计工作,并施以相应的奖惩政策,以全面约束与管理统计人员,提升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最后,统计部门还应推进大数据统计信息化建设,结合统计任务与目标,积极引进全新的统计方法与模式,提升数据统计的快速性与综合性,并定期对数据统计相关技术设备与软件进行更新,以提升数据统计效能,全面保障数据统计的科学有序开展。

(四)提升统计工作水平

统计相关政策、设备、方法等是统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而统计工作者是统计工作开展的核心,统计部门应结合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适当引进先进的统计工作者,并通过座谈会、技术培训等形式的活动来提升统计工作者的学习意识与专业水平,进而更好地满足大数据统计工作需求。同时,统计工作具有严谨性,统计工作人员应与时俱进,利用信息化技术来优化传统统计方式,并依托互联网技术来代替传统纸质版的统计工作,以提升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实现既节约成本又能掌握第一手信息的数据统计效果,还能通过多维度的数据统计来增强统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五)转变大數据统计思路 推动数据公开化

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工作者要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不断优化自身大数据应用分析能力,积极推进统计数据采集方式变革,拓宽数据统计渠道,依托大数据统计技术收集电子记录、企业生产经营记录等实时数据,促进统计工作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进而提升大数据的利用效率与价值,充分发挥大数据在评估监测中的作用。此外,从事大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的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多,譬如研究所、调查公司等,他们通常具备超强的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但受规模及公信力等因素影响,他们并不能直接统计某些能满足其研究、业务发展需求的数据。开展统计工作时可有选择性地汇聚外部大数据资源,结合实际统计发展需求与相应的研究所、专业咨询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保护大家隐私与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数据共享。这样一方面可拓宽数据统计范畴,实现大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进而提取更多有效数据信息;另一方面还可向其他机构学习最先进的统计与分析方法,提升统计工作水平与服务能力,为统计工作的开展注入强劲动力。

(六)建立科学的数据库

在大数据背景下,要提高统计工作能力,就要在统计工作的实施中建立科学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可以很好的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存储,且要有效利用这些数据资料,发挥大数据的技术手段,提高数据的精确性与全面性,提高数据资料的价值。数据库的建设优势发挥,要能做到在统计工作高效开展,能将科学化的技术应用能力发挥出来,提升统计数据资料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利用科学化的手段建立统计数据库,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将大数据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全面保障经济决策能力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都产生了冲击,统计工作的范畴越来越广,信息越来越繁杂,统计部门面临的统计压力亦与日俱增。统计部门应提高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力度,充分整合传统统计数据资源,积极转变传统数据统计模式,依托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优化统计工作手段与方法,加强对大数据统计工作相关制度的建设力度,为统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创造条件。同时还应加强对数据统计工作人员的招聘与培训力度,汇聚外部大数据资源,提升数据统计工作水平,优化统计数据采集、分析与存储,并适当予以公示,以充分发挥数据统计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荣福.浅析统计工作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9(09):139.

[2]孙颖.大数据背景下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分析[J].新商务周刊,2019(03):43.

[3]马建堂.大数据:统计的新机遇[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125-131.

[4]吕瑞林.大数据时代统计转变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8(02):114-115.

[5]王敬.统计工作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5):32.

[6]褚英国,阮圣健.大数据统计应用的实践与思考[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9,(04):51-53+60.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沂城街道办事处财经服务中心)

作者:李瑞红

统计工作信息安全管理论文 篇2:

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思考

[摘 要]统计部门的天职所在就是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基层统计部门是统计数据采集的源头单位,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效率,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建设毫无疑问是全国统计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各层级基层统计单位面临的工作困难也不在少数。文章就当前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希望能对加强基层统计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基层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法;信息化进程

各地区的各级国家调查队由国家统计局依法派出,行使其被赋予的权利,完成国家统计局布置下的统计调查工作。独立调查、独立上报是统计工作中必须坚持严格遵守的两个原则。调查部门需要服务于国家决策,依法为国家提供当地的统计调查数据,力求保证采集所得的各类统计数据信息真实、来源可靠。即便如此,基层统计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基层统计工作存在问题

(一)基层统计人员负担重

1.工作类型复杂

当前社会,统计服务的领域已经越来越广,覆盖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任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国家、省市、地方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二是一些由党委政府交办的不屬于常规统计工作范畴的临时工作或是其他统计业务工作。统计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完成上述的各类工作,满足统计任务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面临不断增加的新的统计调查项目和不断扩展的项目内容。因此,统计人员现有工作力量与统计工作量之间产生的矛盾日益突出。

2.固有工作量大

我国统计法规定,每十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三次经济普查、一次农业普查、一次经济普查、一次人口普查。每次普查的工作进行时间约为三年以上,可以说是年年有普查。普查工作一般落实到基层部门来进行,细分下来的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同时对数据内容的要求也极为具体。临时抽调来的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做好自己单位的工作,一方面对统计工作没有专业系统的学习过,难以全身心地投入进来。进行这些常规的普查工作时需要对当前所需数据信息的采集进行抽样调查以外,还要做好各机构、部门、组织单位等的信访维稳工作,这些必要完成的工作量对基层统计人员而言是不小的压力。

(二)源头数据质量较低

1.人员设置问题

许多基层单位的人员设置不合理,缺少完全专职的统计人员,但分配下来的工作又需要有综合统计能力的工作人员来负责,统计工作开展艰难,源头统计数据的质量也会有相应的降低。

2.重视度低

一些企业、部门、机构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不甚了解,大部分人的思维中,比起统计工作,反倒是会计工作更加值得关注与投入精力。由此导致对数据的统计只是照本宣科或生搬硬套,往往出现更新不及时、数据陈旧、与当下的实际情况存在出入等问题。但其实对数据的分析整合往往会对采取的决策产生不小的影响,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自身具备的重大作用中。

3.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调查企业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发现大多企业的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下行人员态度不端正,即便制定了相对合理的管理条款,却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制度推行困难,体制发展受阻,统计工作的开展也十分艰难。

(三)统计服务工作滞后

1.工作模式落后

我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统计调查单位急剧增加。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统计的制度和调查方法却还是维持原状,显然旧有的工作模式和当下的工作环境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矛盾。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部分统计指标已经过时,指标设计不再具有科学性,总体来看设计相对薄弱。在数据资料不足的情况下,不同专业统计间没有足够的沟通与协调,同一个指标下分到不同专业之后往往各自口径无法统一,难以将其综合到一起。

2.工作团队不稳定

根据统计法规定,需要有上级统计机构的准许才能通过下层人员的工作调动等申请。但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是人员变动过于频繁,又难以留住出色的统计人员,间接导致基层统计队伍也不够稳定。结果是工作交接频繁,严重拉低工作效率,导致统计工作的质量也大受影响。

(四)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足

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最直接因素。有关部门下发的统计任务逐年增加,统计内容中有不少工作渐渐延伸至一、二、三产业的每个细节部分,日渐细化的统计项目与数据指标容易使得工作人员不堪重负。有些工作人员从业时间较长,也未能对现有工作要求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学习,难以满足当前统计工作的需求。

(五)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1.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县级及以上的统计工作人员会受编制的影响,往往难以及时补充新鲜血液。而县级以下的乡镇中,统计人员往往只是专职而非专业。一些企事业单位中甚至没有设置处理统计工作的岗位,或是相应岗位上人员变动频繁,工作交接不完整。

2.社会统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社会环境复杂,企业中的统计岗位更加不受重视,往往在岗位招聘时就状况频出。一些应聘者没有从业经验,不具备相关专业的学习经历,却能通过招聘,甚至无证上岗。还有的企业只关注学历,不注重实践能力,导致从业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不够高。如果工作人员没有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盲目上岗,仅凭过往生活经验来执行工作,将会严重影响统计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

二、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措施

(一)改善基层统计工作环境

1.改善办公环境

统计工作受到的重视小,尤其是基层的统计工作往往办公条件不是很好,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投入感也较低。部分乡镇的办公设备已经老旧,计算机等设备也需要随现有科技的发展进行更新迭代,不能因物质条件不充足而影响工作效率。

2.确保经费落实

在分配统计经费时,需要国家、省、市都能下达指令,进行一些抽样调查,以确保分配的调查经费数额能与相应的调查项目配套,满足工作需求。同时在责任承担方面也应严格做到谁主持、谁调查、谁负责。相关部门也应遵照法律法规的形式,明文公示,设立明确的标准。

(二)完善统计方法

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需要进行改革,将其进一步完善、优化。在优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标数量不宜过多。指标数量多,意味着工作量加大,工作难度增加,工作时间延长,最终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2.要具备相应的可行性。若制度设置得过于烦琐,会导致其可操作性降低。统计方法的使用应当避免向上反馈结果与数据不及时的问题。

3.要保证其时效性。统计方法与制度应该常用常新,保证其跟随大环境的变动进行调整,避免一成不变,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脚步,与时代脱节。

(三)优化源头数据质量

1.加强对报表的利用

统计报表一般具有连续、全面等特征,在统计工作中,可以将其作为重要分析资料。

2.搜集相关部门信息

在企业与单位中,业务部门掌握的资料,尤其是财务部门的数据资料更加丰富也更加详细,其中存在一些较为原始的信息,可以在收集资料时格外注意,加以利用,提高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3.做好实地调查工作

在统计分析工作中,实地调查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统计人员可以亲自到访,提出一些问题,在谈话中确认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借此将已有的统计内容进行优化、补充以及完善[1]。

(四)加强统计科研投入

据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统计人员要应对的业务量增长幅度较大,工作中需要收集处理的信息量也随之增长。因此,工作人员应该利用便捷的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统计办法的结合进行更加精准高效的數据采集、计算、汇总等,从而为更好地适应统计业务的不断增长和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做准备[2]。

(五)加强人员培训

1.业务能力培训

一方面,要求工作人员既能熟练运用电脑进行文字、数据的处理;另一方面,也要求统计工作人员能够思维跟着时代走,对出现的新政策、新思想保持一定的敏感度。部门需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国内外优秀先进的统计技术方法,使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2.综合素质培训

统计部门一定要挺直腰杆,不唯上、不唯财,统计工作人员也要做到说实话、报实数。每个统计工作人员都应当有较高的责任意识,深刻地理解统计工作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兼职人员和临时调派来的人员也要加强管理,避免出现统计数据跟着计划跑、虚报数据的情况[3]。

(六)加大执法力度

1.学习法律知识

《统计法》第二十七条明文指出:国家统计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派出调查机构,承担国家统计局布置的统计调查等任务[4]。基层单位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包括社会上的工厂企业等,相应统计部门的从业人员都应当增强统计法制意识。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对《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以及其他国家推出的新的条例、法规、管理办法等进行定期的系统学习与解读,以增强工作人员的统计法制意识。

2.规范执法程序

在催收保单、查询书等工作必需的执法文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企业法人、统计负责人员、对应项目的统计员发放确认书,确保执法渠道得以理顺,执法环节能够被规范的同时具备其应有的合法性。

3.广泛宣传统计法

在工作进行过程中,对统计对象的各个层级都要进行统计法的科普与宣传。从基层领导,到基层统计人员,再到企业法人,企业的统计员工都要深入宣传统计法,为开展工作行便利,使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创造一个良好的依法执行工作的统计环境。

4.严格执法

出现统计违法违纪案例时,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利用《统计法》赋予的职责,严格执法绝不手软。采取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形式,实行专业执法责任制。坚决抵制和防范对统计数据弄虚造假的情况,对拒报、漏报、瞒报等违法行为追究其责任,将源头数据的审核和数据评估的审核一把抓共同治。

(七)统计信息化建设

1.加快信息化进程。要想切实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建设,就要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而加强基层统计部门的信息化进程就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2.提升信息化水平。要提升基层人员对信息网络的掌握水平,先要向他们介绍现代网络技术,使其掌握相应的工作技能[2]。

3.改进统计方法。Excel程序在进行统计工作的过程中起到不小的作用,在其帮助下能更好地对各项数据进行单独处理,同时由于其具有极强的运算能力,能够大大提升统计工作的效率。

(八)建立顺畅的统计工作体系

1.资料采集环节

统计结果要确保准确,需要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度。在进行基层统计工作时需要加强对信息采集环节的重视程度,保证收集来的数据有效合理。确保自身有足够的判断能力。除此之外,在基层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建立完善健全的资料采集制度,保证资料的信息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责任监督机制

基层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但有些数据的存在对统计工作是一种干扰。它增加了统计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会降低工作效率,是以需要加强改制,对责任监督机制进行补充及完善,对数据信息也要做好整理与优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无误,促使单位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以人为本建设统计工作

(一)完善机构建设

基层统计单位的职责是收集源头数据,提供至上层统计单位。作为采集统计数据的源头单位,统计体制的完善与否会影响着统计数据的质量。机构建设方面应以“一站多点”为圆心展开,外延经贸、财税等基层工作机构的建设也亟待加强。

单位内,统计工作人员的稳定工作也需要得到切实的保障。通过积极组织培训、加强业务能力考核与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各层级的优秀典型、增加考核激励机制等方法,做到统计人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对优秀工作人员提出嘉奖与鼓励,弘扬务实求真、忠于职守的精神。

(二)减少行政干预

多数基层政府仍处于通过管理来行使其经济职能的阶段。“下任务,考政绩”的发展办法有其存在的优越性,但同时问题也十分凸显。部分基层统计单位对采集所得的数据进行“美颜处理”,使其显现出虚假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借此在表面上满足政府要求,使数据变得好看但也使统计数据失真。

四、结语

统计工作重在细心,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被统计的对象也应当知法守法,提高全社会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源头数据的质量,共同建立和维护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大环境。有关负责人也要注重改善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为他们创造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条件,提高工作者们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基层统计工作,使统计工作的开展踏上新时代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1]强晓瑜.试论统计分析方法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的运用[J].当代会计,2020(12):85-86.

[2]殷园园.加强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素质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0(10):56.

[3]王荣福.浅析统计数据与基层统计工作的完善[J].经济视野,2019(09):151.

[4]姬俊双.新形势下企业统计工作创新优化探讨[J].纳税,2019(01):197.

[5]闫继军.基层统计工作中的网络应用[J].产业创新研究,2020(03):98.

作者:万景春

统计工作信息安全管理论文 篇3:

当今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完善过程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化的时代,那么,作为生产信息产品的统计部门,具有着实现统计跨越式发展的极大优势。企业的统计工作要全部在网络环境下运行,要实现统计工作电子化、统计办公电子化,那么,加强以下几点工作,是企业统计工作实现信息化的必备条件:

1.企业要加强统计网络信息建设

企业统计信息网络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强、而又非常系统性的工程,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统计业务知识密切结合的产物。企业统计信息网站的建设是统计工作信息化发展的一个跳跃,是统计工作能够实现全面的自动化、网络化的一个重要依托,是企业全面开展自我宣传和服务社会的窗口。企业统计信息网站应成为数据采集、信息发布、日常管理的平台,所以企业统计网站建设的好坏,统计网站是否发挥了网络信息的作用,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利用,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统计信息化的成败。

2.加强企业信息化的统计工作数据采集

信息化的企业统计数据采集实现由原来的企业统计工作以统计报表、报盘为主转变为以网上直报为主。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企业统计人员通过网络将本企业的各项需要报送的统计数据实现企业对相关政府部门、对统计局、对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与下一级统计部门之间的网络传递,实现企业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这样不仅减少了统计工作报送的环节,而且又解决了企业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为整个企业既节省了人力又节约了物力。

3.健全完整地企业统计数据处理的应用程序

企业统计数据处理应用程序的健全、健立应由企业统计部门与相关的上级统计主管部门协商、探讨、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制定出统一的、可行的统计“一套表”制度,统一统计指标代码;统一统计数据处理和审核程序,能够满足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的网上直报的需求,也实现了本企业统计工作的准确性、高效率性和方便性的数据处理模式。

4.建立企业统计信息资料的开发和利用

企业统计信息资料的开发和利用是统计工作的一个拓展,一个更加完善的过程。其实开发企业统计信息资料就是开发统计信息的8个系统15个数据库。那么,针对于我们企业来说,笔者认为需要建立的统计信息资料为以下几个部分:

4.1建立本企业的统计法人数据库、统计产业活动单位数据库,上报统计数据必须以一个法人单位、一个产业活动单位为整体,因此首要建立的便是此数据库。

4.2建立统计调查项目管理系统的信息资料,在这个管理系统中,要健全一套完整的统计数据库,其中要包括政府统计调查项目库、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数据库、基础统计指标及指标解释数据库、派生指标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数据库、统计标准数据库、统计调查方法数据库。

4.3建立专项统计调查信息系统,那么这个系统主要是应用于国民经济各行业对本企业统计数据进行调查的一个数据库。

4.4建立统计分析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对一个企业的统计工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准确无误的统计数据及统计报表中进行分析、总结,就会使我们从中看出整个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获得的经济效益,就能使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加强企业统计数据的管理

统计工作实现了信息化,那么就要改变原有的统计数据及资料的管理模式,将统计台账、统计报表、统计报盘集中到统计网络中,建立一套完整、合理、准确的统计数据管理体系,那么在统计实践工作中应用就实践会既方便又准确。在这个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执行企业统计数据的统一归档,分级分类等使用制度。既要实现统计制度允许权限内的资源共享,又要依法保守本企业的秘密,实现企业统计资料管理的安全化、制度化。

6.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企业统计信息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统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发布,由于网络中的许多病毒的入侵、攻击,热心造成统计重要信息的安全隐患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建立统计信息恢复备份系统、统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统计信息网络系统防病毒系统。还应制定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经常进行安全保密教育,对重要的信息交换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有效保障信息网络和信息内容的安全。

7.加强统计人员的统计信息技术培训

高素质的统计人才是企业统计信息化不可或缺统计少的必要条件,统计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统计信息应用的各个领域和阶层,需要大量既掌握计算机技术,又要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再将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应用到其中。为适应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现阶段,企业应加大统计人员的统计信息化培训力度,以提高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办公自动化等的应用能力。通过各类培训,为统计系统造就一支既懂现代化技术又懂统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统计队伍。

总之,统计工作由传统的统计报表、统计报送制度演变为统计信息化工作制度,实现了现代化的统计工作方式,既减轻了企业统计工作的负担、节省了统计人员的工作时间,又提高了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地促进了企业与统计管理模式和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使企业的统计工作实现了突破性和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黑化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贾妍

上一篇:凉血颗粒质量标准研究论文下一篇:中职会计专业学法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