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益智游戏

2022-09-02

第一篇:小学生数学益智游戏

小学生数学日记:摩尔庄园游戏

“摩尔庄园”是在我们小学生中非常流行的一个游戏,可以让大家在紧张学习之余,放松自己。同时,我也发现,“摩尔庄园”中也蕴藏着不少的数学小知识,在游戏之余,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数学水平。我在游戏里的家里没有家具,在游戏的“杂志”中,我发现一套漂亮的小家具,价值3300摩尔豆,但是,我只有3000摩尔豆的存款,我应该怎么做才能买到这套家具呢?

于是我开动脑筋,发现摩尔豆存到银行是有利息的,利率为每天3%,也就是说,我的3000摩尔豆存到银行,每天的利息为:3000*3%=90摩尔豆。

一天后,我的存款变成:3000+90=3090摩尔豆;

二天后,我的存款变成:3000+90×2=3180摩尔豆;

三天后,我的存款变成:3000+90×3=3270摩尔豆;

四天后,我的存款变成:3000+90×4=3360摩尔豆。

也就是第四天后,我的存款便可以支付家具的费用了!

第二篇: 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

周家庄小学 滕 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游戏教学已逐步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兴趣。成功的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游戏,学习新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游戏教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规模,被应用于各科的教学中,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当今教改的新潮流。游戏教学还能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又将转化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神秘的动力。在这里,本文将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

一、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为游戏教学在现代的成熟以及在当代最终形成一种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可靠、科学的基础。皮亚杰根据他对儿童思维机制和结构的大量实验研究,把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年龄在2—7岁,表象和形象思维出现。在已有发展的基础上,各种感觉运动图式开始内化成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使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儿童凭借这种表象思维进行各种象征性的活动或游戏、延缓性模仿以及绘画活动等。这时对儿童进行的数学教育,应当通过游戏、观察、讲故事等形象性强的活动来进行,使儿童逐步形成重量、容量、速度、时间、数量等初步的科学概念。可见,在幼儿园阶段以及小学低年级阶段,把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特别有利于小学生抽象符号的学习,有利于幼小衔接。所以说,从儿童心理的发展上来说,在小学中采用游戏教学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从他的“活动理论”出发,为游戏教学奠定了哲学基础。杜威提倡的活动课程非常重视儿童的游戏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他强调儿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学生在主动作业中运用思想。主动作业是造成一种能产生问题、促进思维和取得经验的实际情境的主要手段。主动作业包括游戏、竞技、建造等。这些都是使儿童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他们的自然冲动的活动,最适合于表现儿童各种天然的倾向,最容易成为儿童所喜欢的事情。这样,学生就可以以充沛的精力在主动作业中自己讨论所发生的问题,自己想出种种巧妙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使智力得到充分应用和发展。游戏教学法也是一种活动教学法,活动课程的理论为游戏教学法提供了依据。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年龄小,往往难以理解,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无味,而游戏教学法就是可以把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通过设置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们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具有比较抽象的特性,从而更加需要采用游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对于数学的学习,如果能够做到教学和游戏结合,就能使课堂学习生活生动有趣,不仅可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也能够使得数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 、数学游戏的形式

长期来,人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游戏教学形式,其中比较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以下几种:

1、讲故事。对于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把知识寓于故事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而且讲故事能够引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它具有让学生们了解数学、引导数学志趣、熏陶精神和情感的特点与功能。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们去认识数学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观察。观察能力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训练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小学数学可以实物材料为“第一性材料”,以课本文字插图为“第二性材料”,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实物材料,结合课本材料来学习数学。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数学现象,培养与加强“数”与“形”的基本概念、培养数学意识与敏锐的观察力。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出示教学挂图和实物,让学生观察,从而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猜想。猜想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让学生们展开和培养想象力,并且培养合理地推测和验证能力。在数学游戏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们进行猜想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们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们猜一猜,估一估,促进思维培养,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当我们在教长度单位米的认识时,就可以先不要告诉学生一米有多长,先进行猜想估计,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加强对知识的表象认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活动。作为活动的形式,是数学游戏教学法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包括实验、模拟、绘制、创造等具体形式。这些活动形式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加强对数学的理解等。对于小学生来学说,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而对于老师就要设计一些浅显而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通过活动来学习数学,促进他们学习数学兴趣与能力的提高,在玩中学习数学。

5、竞赛。它是指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的游戏,它包括智力、体力和技巧等方面的竞赛游戏。比赛游戏形式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使学生们精熟“数”与“运算”的能力,培养动作或思维的快速、敏捷的团队精神等。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不但是让学生学习到了数学知识,而且从思想上也得到了培养、熏陶。在课堂教学中,小组之间,或个人之间的竞赛,是最常用的竞赛方式。当然,考试也是一种竞赛方式。可以让学生进行计算能力方面的比赛,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数比赛,这不单单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竞赛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 数学游戏的组织

关于数学游戏的组织主要包括下面几方面:

1、 制定计划。

在数学游戏教学中,制定计划是游戏教学组织的首要环节。一个游戏的开展,必须经过严密的安排、设置,有计划的进行制定,才能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优点。具体设置方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怎样来对它进行评价,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等,都必须要有一个计划,按照计划来开展游戏教学。如我们开展“玩七巧板”的游戏时,这个游戏要达到什么目的,应该怎样安排等等,事先一定要有一个严密的计划,才更加容易对游戏进行操作。

2、数学游戏的选择形式与内容。

数学游戏的组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游戏教学。只为游戏而开展的游戏教学,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活动,只有以兴趣为前提,完成课程标准与教材规定的内容,并实现教学要求,这样的游戏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设置一个游戏在课堂上实施,必须要先学习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来设置。如对于数学一些比较枯燥、抽象的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浅显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设计有一定难度的游戏活动,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计算技能。总之,对于数学游戏的设置,要来源于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重点是那些枯燥无味的内容和不易理解的内容,尽可能选用徒手游戏,使游戏教学起到真正的效果。

3、游戏活动规则的交待。

数学游戏进行时,必须要交待游戏的具体规则,对参与者和不参与者,都要提出要求,要遵守规则,按照规则来进行活动,而且还要有意识地提出相应的教育要求。例如:这个游戏要认真仔细才能完成等等,使儿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

4、编组活动。

游戏的组织结构有个体型、小组型、全班型。个体型是指以学生个人为单位参与游戏,全班型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游戏,各个个体间的活动要求协作配合,全班型利于教师控制整个游戏的发展,并通过游戏对全班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而小组型则是最常采用的方式,它可以采取多种组合方式,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第一,就近分组。将相邻就近的同学分为一组,可以避免由于课堂形式改变过大而造成混乱。第二,水平分组。按学生知识、技能的高低分组。它可以是层次分组,即按学生水平高低来分;也可以是混合分组,即在一个组内同时包括优、中、差生。互补性的混合组有利于差生的提高。第三,自由组合。这主要由学生自愿组合成游戏小组,这种小组往往凝聚力较大,并有一定的风格。对于小组型的分组方式,各有利弊,可以按游戏的内容、班组情况、学生特点来选用。

5、进行活动评价。

一个教学游戏的活动结束后,必须对这个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抽象出教学内容和知识技能。对于总结、评价,教师可以充分发动学生共同总结评价,然后加以提炼与系统完善。

四 、数学游戏教学活动的原则 教学活动的原则是指组织教学活动时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原则是教学活动顺利产生效率的必要保证。游戏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类型,既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但从其自身的活动特点来看,又应有它的具体指导原则。它的开展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思想性原则。

从小学数学教育学的角度上来看,小学数学教学原则里包含了思想性原则,那么同样的道理,可以把这一原则引申到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上来。作为数学游戏教学法同样也必须遵循思想性原则,让学生们通过游戏,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谓思想性原则,就是在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小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什么必须遵循思想性原则呢?这是由小学教学的地位和小学教育的目标所决定的。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小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数学学科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数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小学生的思想可塑性大,教师的言行,教学对小学生的影响很大,甚至于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在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中,可以运用游戏活动,对学生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做游戏,让学生分组比赛,计算某个地区一天可以消耗多少吨自来水,让学生们通过游戏,知道水的重要性,中国水资源的短缺,养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又如,可以通过讲数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外,数学学科的学习特点、教学特点可以用来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思想作风。而且,小学数学的教材中隐含有丰富的思想性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接受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2、兴趣性原则。 所谓兴趣性原则,就是在教学中要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培养且持久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自觉“介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采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为什么说数学游戏教学法必须遵循兴趣性原则?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需借“具体事物或形象”来进行思维活动。数学知识中单调的符号,繁复的公式,抽象的原理一般来说容易使小学生感到乏味。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采用游戏教学方式,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怕学”变为“爱学”。另外,兴趣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动力。采用游戏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就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自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主动地去探索、学习。

3、合作性和竞争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数学游戏的教学中,通过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在游戏教学中主要采用的集体参加的规则游戏,它具有合作性和竞争性,它要求儿童能自我监督,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而自我控制是协作行为的内在机制。在集体参加的规则游戏中,儿童的相互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很多时候需要彼此间的合作、协调,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游戏中去。相互要求、相互监督也就加强了儿童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这种合作和竞争、自我控制和相互督促都在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交往。从而,通过游戏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性意识。竞争性和合作性在游戏教学中,是必须贯彻的,是游戏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征,也是进行游戏教学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从而促进学生主体能力的发展和自身协作能力的提高。

4、娱乐性和认知性相结合的原则。 娱乐性和认知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组织游戏教学时既要使游戏教学充满趣味,让儿童具有娱乐的情绪体验,又要通过游戏教学能有效地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使儿童得到生理、心理和智能的发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游戏教学的目的首先在于借助游戏的娱乐性以改变儿童对某些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厌倦心理,消除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的疲劳,使他们积极地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去。数学游戏教学法的特点也就是让学生们通过娱乐的方式,从而掌握基本知识,以游戏的形式,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学习的目的。游戏教学的娱乐性并不是目的本身,因为游戏教学不只是让学生玩得投入,玩得快乐而已,它的根本目的还在于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娱乐性虽然只不过是一个辅助,但是,有了娱乐性的教学,更加深了学生们对知识的学习掌握。总之,游戏教学娱乐性与高认知性相结合的实质就是游戏教学在激起并满足学生情感需要的同时,激起并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使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系列非智力因素,能加强和帮助学生的学习和情感。

五 、数学游戏教学法的意义

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机体正处在成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神经系统还不够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特别是对于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他们往往更加难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欲望不高。而数学游戏教学方式,能够补充这一方面的不足。游戏教学法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通过游戏教学,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乐趣,让学生们能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摆脱心中的抗拒因素,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另外,孩子的天性需要游戏,游戏能给孩子即将活跃起来的心理机能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意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一种数学的眼光及数学的表达,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作为数学的眼光,它是一种感觉,一种意识,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它还带有一定的天赋能力。数学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存在,只要我们能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其实,小学生周围的环境,很多都可以运用数学的知识来解释,很多事物都包含着数学知识。那么这也就需要我们具有数学的意识,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数学游戏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意识。游戏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它可以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很多普普通通的事物都可以组合成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通过游戏,也就能逐渐地使小学生多用数学的角度去考虑周围的事物,从而培养自身的数学意识,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

3 、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

数学游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能够使他们在活动中愉快的合作,从而完成任务。前面已经阐明,数学游戏教学必须遵循合作性原则,那么也就是说,游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游戏教学方法很多时候都是以竞赛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各个组来进行竞赛。而对于整个组来说,它不仅仅是依靠个人的力量,而是需要整个组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才能够完成任务。如果在数学教学中,多采用这种竞赛活动的游戏教学,不单能够促进个体精神的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们的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们的创造精神。

小学生具有潜在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数学游戏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且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造精神。小学数学游戏就是针对小学生的心理机制来设置,它的心理基础是活动的自由性和自我决定性。凡是经儿童自由选择而开展的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心理机能住往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因而使儿童某些潜在的能力有表现的机会,从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在小学数学游戏教学中,很多的游戏都是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筋去解决问题。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努力,去想象,从而也促进自身创造力的发挥。从一般上来说,在数学教学中所采用的游戏活动大多是由明显的规则和隐蔽的想象情境所构成的,想象情境表现在儿童往往以一种简短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儿童的发展,从而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精神。

第三篇:让游戏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摘要: 数学课的内容有的比较抽象,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常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对他们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同时转化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神秘的动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游戏作用

古往今来数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可以证明游戏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价值。对此,马丁.加德纳曾经作了相当正确的评价:“唤醒学生的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假如每一节课都是游戏,而且能在游戏中学到知识,那该多好呀。”

一.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游戏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时,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教材数学课本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元角分有所接触,往往不能引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我组织了“争当优秀售货员”的游戏进行教学,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动手选商品,动脑算总价,动口回答应付款和剩余款,变枯燥乏味的简单货币的化聚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

2、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而新颖、活动、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兴奋灶,从而使儿童更好地建立暂时联系,而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只能连续集中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收到良好效果。

如:针对教材中的“打数学扑克”、“邮递员送信”、“小猫钓鱼”、“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等十多种教学内容,我不光组织每名学生参与到教学游戏中而且还为他们制作了小动物的头饰,在做游戏时,让学生戴在头上。这样,无论是一面红旗,一个头饰,还是一副色彩鲜艳的图画,都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能争先恐后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游戏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

(1)游戏能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气氛。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他们渴望学到新的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但他们年纪比较小,注意力不稳定,单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而游戏正可以顺应儿童的这一特点,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的知识。如:一年级的《分类》这一课知识,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分类”这一概

念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设置“给小动物找家、文具回家、汽车开进停车场、水果放进果盘中”等游戏,引导启发学生把同一类物品归在一起,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情调,让学生始终被愉悦的气氛所陶冶、感染,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二、数学游戏的形式

长期以来,人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游戏教学形式,其中比较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以下几种:

1、讲故事。对于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把知识寓于故事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而且讲故事能够引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它具有让学生们了解数学、引导数学志趣、熏陶精神和情感的特点与功能。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们去认识数学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观察。观察能力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训练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小学数学可以实物材料为“第一性材料”,以课本文字插图为“第二性材料”,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实物材料,结合课本材料来学习数学。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数学现象,培养与加强“数”与“形”的基本概念、培养数学意识与敏锐的观察力。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出示教学挂图和实物,让学生观察,0。

3、猜想。猜想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让学生们展开和培养想象力,并且培养合理地推测和验证能力。在数学游戏教学中,可以采用

让学生们进行猜想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们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们猜一猜,估一估,促进思维培养,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当我们在教长度单位米的认识时,就可以先不要告诉学生一米有多长,先进行猜想估计,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加强对知识的表象认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活动。作为活动的形式,是数学游戏教学法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包括实验、模拟、绘制、创造等具体形式。这些活动形式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加强对数学的理解等。对于小学生来学说,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而对于老师就要设计一些浅显而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通过活动来学习数学,促进他们学习数学兴趣与能力的提高,在玩中学习数学。

5、竞赛。它是指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的游戏,它包括智力、体力和技巧等方面的竞赛游戏。比赛游戏形式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使学生们精熟“数”与“运算”的能力,培养动作或思维的快速、敏捷的团队精神等。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不但是让学生学习到了数学知识,而且从思想上也得到了培养、熏陶。在课堂教学中,小组之间,或个人之间的竞赛,是最常用的竞赛方式。当然,考试也是一种竞赛方式。可以让学生进行计算能力方面的比赛,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数比赛,这不单单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竞赛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数学游戏的组织

1、制定计划。在数学游戏教学中,制定计划是游戏教学组织的首要环节。一个游戏的开展,必须经过严密的安排、设置,有计划的进行制定,才能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优点。具体设置方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怎样来对它进行评价,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等,都必须要有一个计划,按照计划来开展游戏教学。如我们开展“玩七巧板”的游戏时,这个游戏要达到什么目的,应该怎样安排等等,事先一定要有一个严密的计划,才更加容易对游戏进行操作。

2、数学游戏的选择形式与内容。数学游戏的组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游戏教学。只为游戏而开展的游戏教学,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活动,只有以兴趣为前提,完成课程标准与教材规定的内容,并实现教学要求,这样的游戏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设置一个游戏在课堂上实施,必须要先学习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来设置。如对于数学一些比较枯燥、抽象的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浅显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设计有一定难度的游戏活动,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计算技能。 总之,对于数学游戏的设置,要来源于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重点是那些枯燥无味的内容和不易理解的内容,尽可能选用徒手游戏,使游戏教学起到真正的效果。

参考文献:(1)马同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方法培养浅谈.科教文汇,2007.(07)

(2) 高志友.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科教研究2007.(05

第四篇:小学数学的游戏化教学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改革的主旋律是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变苦学为乐学。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穿针引线,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快乐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的情境进行教学,发挥学科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要时可“让游戏进入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

游戏是一种极为古老、极为普遍的活动。数学游戏是指那些带有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含有部分未知的或全然未知的结果,小学生可投入很大兴趣,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的寓数学知识或数学原理于其中的游戏。

一、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游戏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时,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

2.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而新颖、活动、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兴奋灶,从而使儿童更好地建立暂时联系,而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只能连续集中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收到良好效果。如:针对教材中的“打数学扑克”、“邮递员送信”、“小猫钓鱼”、“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等十多种教学内容,我不光组织每名学生参与到教学游戏中而且还为他们制作了小动物的头饰,在做游戏时,让学生戴在头上。这样,无论是一面红旗,一个头饰,还是一副色彩鲜艳的图画,都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能争先恐后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

二、小学数学游戏的选择

1.游戏的选择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教学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首先得保证游戏内容具有游戏性。这里的游戏性是指数学游戏要具有交互性和娱乐性,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游戏,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游戏中包含竞争和胜负,并且胜负当时可以看到,可以造成一种悬念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因此,游戏内容的选择要新奇有趣,要使学生乐于接受,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施过程中,游戏性则体现在游戏的形式、操作、策略等各方面。具体是指规则的设计要像游戏,利用各种方式,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趣味化,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师生和生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游戏的选择应当具有知识性与启发性。

游戏内容首先要反映数学内容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游戏要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思路越走越宽,思维的空间相对广阔。游戏内容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现实世界中的常见现象或其他科学的案例,展现数学的概念、结论,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反映数学的应用,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比如,根据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喜欢探索的特点,在学习了各种图形之后,让学生做操作性的数学游戏――七巧板拼图游戏,告诉学生游戏规则,让他们自己动手经历拼出各种图形,并发现蕴涵在其中的数学关系。

三、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游戏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数学游戏应该紧扣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数学游戏的设计应该有利课堂教学目标的现实,数学游戏教学既可以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应用,也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延伸与发展。数学游戏应该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所帮助,课堂教学中的游戏教学不能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

例如,《找质数》一课时中,设计一个“听数巧断出教室”这一数学游戏。这个游戏是老师说密令,学生听后,判断自己的学号是否符合走出教室的要求,如果符合就快速的离开。

譬如,老师说:“请所有质数的同学离开”,那么学号是质数的学生就需要快速的离开教室。

这个数学游戏我是安排在学生学习完质数、合数概念之后,即将下课时进行。目的是因为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区分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不同数的分类方法,这时进行这样的数学游戏,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第二,数学游戏的时空不宜过长过大。数学游戏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尽量做到游戏目标单一。因为如果数学游戏包含太多的知识,所有学生就未免都能顺利的参与其中。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身心特点,他们的注意力普遍不长,如果游戏难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就会让他们失去兴趣,所以原则上一个数学游戏时间占整个课时教学的比重应控制在四分之一左右。

例如,一年级数学《6的认识》中的猜数游戏。一共有6粒豆子,左手有2粒,猜一猜,右手有几粒?

这个游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不是太难,也不是很容易,需要学生动脑思考之后,才能回答,所以教学目标的定位合适全体学生。但是这个游戏在同桌相互做了四五次之后,就会重复出现,学生可能对此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此数学游戏不宜进行的过长。

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徐爱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4(33).

第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中游戏的有效应用

学习和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两大主题。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我们应该重视游戏在儿童生活中的作用,一方面,游戏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学习离不开游戏,教师将教学内容带上一些游戏的色彩,会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际上,课改实验教材中有些内容就是根据游戏活动编写的。将游戏巧妙地融人数学课堂,进行实践和探索,这是很有意义的尝试。通过教学实践,我对如何有效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游戏活动有了以下一些体会:

一、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巨大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是种沉重的负担。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而无意注意又受兴趣的影响。游戏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通过耳听、眼看、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可以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使感性活动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降低思维难度。

例如:我在《认识角》一课中,设计了一个“比一比做钟面”的游戏。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让学生对角有所认识。然后,我让孩子用自己准备的平面图形,自己设计一个钟面,并画上一个喜欢的时间,在小组里比一比谁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大。这样避免了让老师传授死板的模式,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借助已有的经验,学生设计出了一个个生动的钟面,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就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通过讲一讲,让学生知道了角的大小在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牢牢把握住了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这样既认识了角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把小朋友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游戏中培养学生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中情感与态度目标,明确指出让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活动,它不仅能够给儿童带来快乐,而且也可以丰富和深化儿童的情感,从而陶冶儿童的性情。

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可以发展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成就感是一种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的成败感到自豪、害羞或惭愧等都属于这一类情绪情感。在游戏中,儿童自由发挥没有任何压力。因此,孩子的情绪是轻松的。通过在游戏中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可以使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游戏中培养合作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进入游戏角色,获取过程体验。如果在课堂上只让少部分学生参与游戏,那么学生的参与面就太窄,而且孤立了一些学生,游戏活动也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尽量设计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例如:我在教加法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估算时,我编了这样一个游戏:将二十四张苹果卡片在黑板上平均分成四组(每组卡片颜色不一样),卡片上写着加法算式,每组学生先一起估算本组苹果卡片的结果,然后小组成员选出一位代表参加“苹果找树”比赛(树上分别有400,600,800,900四个数)。哪一组学生能够帮苹果又快又准确地找到树为赢。所有的小朋友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的同伴能帮苹果找到树而感到骄傲,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这样,既满足了儿童爱玩的天性,培养了思维能力。同时,又巩固了加法的计算,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情感交流。

四、游戏加强师生互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自始至终要与学生一起投入游戏,平等地成为游戏中的一份子,千万不要做局外人、旁观者。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教学时,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游戏,融入到学生中去。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一旦发生错误,教师不应马上打断,而应在游戏结束之后予以指正。

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参加“乘车游戏”,游戏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司机头饰和卡片,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游戏开始了,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我也戴上司机头饰,每个头饰上写了不同的长度单位,拿到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物体测量长度单位坐不同的“汽车”,全部上车之后,由司机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有我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车,都为 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五、游戏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应的游戏,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课堂开始,用游戏情境引入教学,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课中,学生学习十几分钟后,注意力开始分散、精神不集中、思维不再活跃时,教师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剩下的学习任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后,游戏也是学生课余学习的有效形式,课堂里学到的新知识,经过课余的游戏,能得到巩固和深化。

为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性,许多教师千方百计地将游戏引入课堂。将游戏与教学联系在一起,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不过游戏的设计和开展还需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适应性

1、游戏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牢牢地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

2、游戏的内容要与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巩固学习了相关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

只有把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全员性 在教学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进入游戏角色,获取过程体验。千万不可以孤立班上的弱势群体,要让每一位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三)、创新性

陈旧单一的游戏形式,会给学生带来厌倦感受。如许多教师上课时经常运用“找朋友”、“开火车”等游戏。起初,同学们还有新鲜感,后来运用多了,便觉得腻味,有时甚至还产生反感情绪,给教学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新鲜的游戏,会让学生耳目一新,更感兴趣。

(四)、组织性

数学教学活动要有组织,有位老师采用了这样的游戏:选几位学生参与游戏,其他学生在下面做啦啦队,却不知道这样的游戏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然而真正参与游戏的只有几名学生。其余学生只是在座位上逍遥自在,打闹起哄,营造了一个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氛围。所以说,课堂游戏组织无力,学生活动的秩序较差,结果也是收效甚微。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的安排游戏,不仅可以让小学生的注意力更持久,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高,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而且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上一篇:学校食品安全检查表下一篇:小学生手抄报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