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校包装教育的定位

2023-02-04

上个世纪进入90年代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国包装设计获得了很大改观。中国在世界上已成为包装大国。但我国包装行业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 整体水平不高, 而且普遍存在技术落后、研发机构水平较低、包装法规不完善、缺乏创意和特色、包装废弃物污染严重等问题。造成这种状况有多方面的因素, 其中高校包装教育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就高校包装教育的定位问题作一粗略探讨。

1 改变包装艺术人才培养的传统定位, 造就社会适用型人才

我国包装设计人才培养的传统定位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 重理论轻实践、重艺术轻技术, 教学内容狭窄。我国的包装设计教育由原工艺美术教育逐渐发展而来, 普遍弱化实践和技术, 教学内容基本停留于平面的装潢层次, 忽视包装工艺技能和商品营销经验的培养。结果学包装设计的根本不懂包装工程, 学生的知识结构促使其毕业后更倾向于选择广告设计而非包装企业, 不适应包装企业一专多能的要求。其二, 教学与包装市场脱离。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长期处于平行状态, 二者横向沟通严重不足。学生与企业和市场的接触基本局限于毕业实习, 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短期的实习中也仅仅走走形式, 其效果不敢恭维。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严重匮乏, 不能迅速有效地服务社会。包装设计教育与包装市场的脱节, 造成高校培养的包装设计人员过剩而社会包装设计人才紧缺的怪现象。

高校包装教育要积极改变包装艺术人才培养的传统定位, 构建与市场互动的、开放式的办学体制, 以造就社会急需的适用性人才。包装教育应明确为经济服务的办学目标, 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建设特色课程。重视与企业的合作, 构建师生与市场接轨、互动互利的平台。积极实践产学结合的道路, 走产学结合之路是包装教育改革的重点。当下迅猛发展的包装行业对高校的包装艺术教育不断提出了新的需求, 这决定了高校包装教育必须应时而动, 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的教学体系, 加快包装教育的市场化建设。包装教育要针对市场需求适时拓展教学内容, 强化学生的实践素质培养, 设计作业与本地产业紧密结合, 鼓励学生在就学期间积极走向社会。这样既能体现高校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又能培养社会急需的包装设计适用型人才。

2 包装教育定位要以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迎合消费者的要求为前提

当下包装设计理念纷呈, 流派众多, 给人眼花缭乱之感, 似乎让学习者无所适从。其实包装设计理念万变不离其宗, 归根结底是要为产品销售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服务, 成功的包装既突出产品的完整品质, 又兼备良好的视觉设计效果以确保商品的顺利销售。

具体而言, 包装设计是一种商业化行为, 品牌永远是其唯一的主题, 有效地传达品牌概念, 促进产品消费和市场获益是创意的源头与归宿。当下环保主义日趋受到崇尚, 简约的视觉符号风靡一时。欧盟2004年春生效的E U 94/62号文件 (即《包装和包装垃圾法令》) 从安全、卫生和顾客接受程度方面都要求包装应该最简化;规定包装应该能够重复使用或回收。包装理念的内涵还应该充分考虑国情。比如, 德国包装就比较重视根据国人的年龄状况和家庭状况来设计制造包装产品, 德国人平均寿命为70—80岁, 老年人比较多, 因此要专门为老年人设计容易开启的包装;再比如, 德国人大多不想把时间花在做饭上, 而且单身者比较多, 这些单身者要求简捷的快餐式包装, 包装制造商在制造产品包装时就应该为这些单身者充分考虑;另外, 德国人喜欢养动物, 动物食品很多, 绝对不能把动物食品包装和人的食品包装放到一起。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理念更新要真正转化为新的教育行为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一要全面深刻理解理念的本质内涵, 是否理解, 关键不是看能否搬运新名词、新术语, 而是看能否用新理念来观照具体实践用具体实践来诠释新的理念;二是真心认同新理念, 使新理念真正成为自己的教育教学信念;三要研究新理念向新行为转化的机制, 研制出符合新理念精神的操作系统。总之, 从理念转化为行为, 需要我们做大量艰苦探索。惟有务实求真创新, 才能促使包装教育的有效革新。

3 包装教育定位要注重经济效益

目前, 我国包装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数量普遍不是由包装人才市场决定, 而是由包装院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与办学条件单方面决定的, 结果一方面造成有限的教育经费严重浪费, 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最终导致学校办学困难。

在知识经济时代, 包装教育实际上已经日益成为经济行为。高校包装教育在注重艺术品位、技术含量等因素的同时, 也应该面对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注重经济效益。盲目扩招、靠学费生存只能得一时之利。包装教育要利用自身优势逐渐形成良性经济循环, 才能可持续性发展。包装教育重点要改变招生计划仅由包装学校自己决定的封闭体制, 形成包装教育作包装企事业科技后盾, 包装企事业作包装院校财力靠山的局面。这样既可缓解包装教育经费不足、办学困难的矛盾, 又能为企业提供实在的对口技术和人才的支持。可借鉴的操作途径还是比较多的, 比如, 组建以包装大型骨干企业和包装公司为主的学校董事会、开设包装企业员工对口短线培训班、积极开设适应市场经济和包装企业需要的辅修专业等等。

总之,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我国包装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包装工业将面临高智能领域的挑战。我国高校包装教育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 与我国其它一些专业学科相比还相对年轻, 目前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手段改革和办学模式等方面还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必须重视和加快高校包装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步伐, 解决好自身定位问题是高校包装教育整体改革的重要前提。高校包装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任重而道远。

摘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高校包装教育的定位问题:改变包装人才培养的传统定位, 造就社会适用型人才;包装教育定位要以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迎合消费者的要求为前提;包装教育定位要注重经济效益。

关键词:包装,教育,定位,市场

参考文献

[1] 莫怏.对包装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思考[J].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4 (6) :79一80.

[2] 金潇明, 刘玉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深化包装教育体制改革[J].株洲工学院学报, 1994 (2) :31一34.

上一篇:文化与翻译下一篇:不锈钢复合板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