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高校化学教育定位分析

2022-09-11

学分制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 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我国许多高校也对学分制下的化学教育越来越重视。本文对学分制下的高校化学教育进行了定位分析和讨论。

1 新形势下高校学分制概况

学分制在高校作为主要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原因, 笔者认为就目前学分制的优势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在保证高校教学质量基础上, 完善大学化学课程管理的灵活性;学分制结合了我国高校校情的实际情况,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学分制, 加强大学化学课堂管理评价。不足之处在于国内学分制建设中, 各高校尤其是化学教学, 大多把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学分制外在制度建设上, 而忽略了对学分制内在精神和学分制的文化的传承及发扬。

2 学分制下高校化学教育定位

2.1 当前高校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很多高校对大学化学课程实施了学分制管理, 由于一些因素的制约, 大学化学课程实施学分制面临着三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1) 传统教育观念及学分制管理制度不健全阻碍了大学化学课程学分制的推进。“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教师总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讲授课程, 学生又过于依赖教师, 缺乏自主学习。在学分制管理上, 有些高校形式上采用学分的计量方式, 实质上还是采用学年制管理模式。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组织材料能力和自我教育及团结合作的能力。 (2) 高校化学教学计划弹性不够及选课制滞后影响了高校大学化学课程学分制的实施。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 选修课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然而, “重必修、轻选修”的传统教育观念依然存在.选修课匮乏, 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选课的自由度, 开设的化学选修课比较陈旧, 缺乏创新.选课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理论课程讲授的过程中缺乏生动的例子,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机化学课程是一门有几百年历史的基础课程, 基础理论都是相当成熟, 但是往往取不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不得不为学了高校学分制体系下的必选课而去上课, 有一种被逼无奈的感觉。自然而然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 (3) 低效的课堂管理及相对落后的教学条件降低了大学化学课程学分制的效果。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关键, 然而有些教师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 照本宣科, 有些高校大学化学教学缺乏多媒体网络平台等条件.不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拿大学实验来说:另外实验课程设置存在着老化的问题。有些实验的设置都是多年前制定的, 很多年都没有改变。在今后的实验课程的设置上应该适当的更新。

2.2 新形势下高校化学教育定位

新的时期, 高校化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学分制下高校化学教育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教学大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进一步学习和加深化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为学生学习基础课和专业课打好基础, 也为今后继续学习的需要打下必要的基础。高校化学教学服务于化学教育的总目标和社会发展的总战略, 树立为专业服务意识。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校医用化学教学体验, 谈谈化学教学定位的策略问题。 (1)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 学分制下教学教育理念新体系的定位。高校化学教育应有超前发展理念——大胆改革、打破陈规, 创新教育理念——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 实用教学理念——管用、够用、实用, 系统教学理念——突出化学本身特色、抓好课堂, 因材施教理念, 学生至上、教师为本理念。 (2) 从高校化学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 学分制下高校化学教育观新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定位。高校化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方法, 也是一种思维模式;不仅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种文化;不仅是一些知识, 也是一种素质。同时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对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化学分析, 化学现象思考的问题, 化学让我们知道宏观的现象往往是微观的变化的外在表现, 使你相信任何化学变化都是有原因的。 (3) 从专业的发展方向的角度来看, 学分制下高校化学内容新体系课程内容是构成教学计划的主体, 是培养目标的载体, 也是教学的依据。应本着科学性适用性的原则, 紧跟高校化学科学前进的步伐, 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精选课程内容。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 掌握化学在相关领域中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在与化学相关的领域中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工作及科技和生产管理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以上业务培养目标。使他们既有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 这样他们就能够在相关领域如化工、材料、能源、环保和生命等领域中解决比较复杂的具件化学问题。创造性地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

3 构建学分制下高等化学教育新体系

(1) 构建学分制下科学合理的高校化学课程考试和评价方法。应该结合学年学分制的特点和高校化学课程层次的具体内容, 采用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开放式测试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方式的评价体系:一是设立“平时学分”、“期末学分”, 并建立学分百分比, 淡化考试作用。二是设置“替代学分”, 高校化学课程学分可以替代。

(2) 构建以高校化学思维过程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 即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学习—课堂讨论交流—教师分析精讲—学生巩固练习。学分制在内涵上, 要求学生要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3) 建设一支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新形势下, 必须实施正确的政策导向和舆论导向, 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化学教学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学分制下的课程实施处于逐步探索阶段, 在我们的实践与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学分制实施方案和操作策略仍有存在诸多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摘要:本文阐述了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在我国高校的成功运用, 分析了在学分制条件下的高校化学教学现状并予以定位, 探讨了如何提高学分制下高校化学教学效果, 对高校化学课程在学分制下教学改革进行一系列研究。试图构建一种在学分制下可操作的高等化学教育新体系, 从而丰富与发展学分制的内涵及学分制下的高校化学教育实践理论。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化学教育,定位

参考文献

[1] 周清明.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61~62.

[2] 李均华, 支秀艳.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2 (3) :54~56.

[3] 丁立群.适应个性人才培养, 完善学分制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5:34~36.

上一篇:让英语课堂活起来下一篇:屏蔽泵的长周期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