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习品质体育论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提升学习品质体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质量面临多重挑战,对学习质量的评估存在“工具化”倾向。学习品质是学习者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指向的是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作用。

第一篇:提升学习品质体育论文

体育锻炼提升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对于素质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在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不再局限于理论与技能的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自身意志品质的有效提升。该文通过体育锻炼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展开探讨,对提升大学生意志品质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体育锻炼促进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意志品质提升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体育锻炼 非体育专业大学生 意志品质

Absrtact: 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our country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is no longer limited to the teaching of theory and skills in physical education for non-sports college students. Bu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non-sports college students' own will quality effective promo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the will quality of non-sports college students,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the wil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strategies of physical exercise to promote the will quality of non-sports college students.

1 体育锻炼提升大学生意志品质的意义

意志品質是人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意志和倾向,是指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不屈从于周围人的压力,按照自己的信念、知识和行为方式进行行动的品质。意志品质是指构成人意志的诸因素的总和,是一个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独立性(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坚韧性)。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对大学生意志品质进行磨练,进而提升其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坚定的意志品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全规范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完整健康人格的培育。

2 体育锻炼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

2.1 体育锻炼提升大学生的行动力和执行力

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对同一体育运动的持续练习和不断坚持有利于提升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行动力和执行力,通过不断的阶段性练习与反复磨练,有利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忍耐力与持久力的形成发展,能够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和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体育锻炼还有利于提高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和坚韧性,也有利于增强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制力,能够培养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做事的专注程度,促进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人的坚持性心理,使大学生身体素质得到锻炼的同时也提升了大学生的毅力,增加了其克服困难的心智能力,并能磨练其意志品质,练就坚持到底、不放弃的精神,有利于促进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成长,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1]。

2.2 体育锻炼增进大学生之间的感情

在大学生活中,一般没有统一的课余活动时间,除了上课之外,其余时间大学生很少能够聚集在一起,体育锻炼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相处的时间和频率,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另外,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需要大学生相互配合、密切互动来完成,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运动锻炼中增加交流,促进其相互合作,有利于推动大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还能够提升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及相互间的默契,提升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同时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引领大学生身心健康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迈进。

2.3 体育锻炼是大学生意志磨练的主要途径

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大学生意志力的磨练,能够使大学生的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得到进一步提升。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需要承受一些生理负荷,并且受自身条件的影响,还需要克服不同的困难,要想在体育项目或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就要求大学生具备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以顺利完成体育项目。例如在进行田径赛跑时大学生在平时就必须坚持跑步练习才能在正式比赛中取得好成绩[2]。

在体育运动或比赛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对其做出正确判断,有助于提升和锻炼他们的果断性。同时,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升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制力,遵守运动和比赛的规则,认真履行,互帮互助,也能够促进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意志力的提升。

2.4 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纪律性

在体育运动中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需要遵循其相关规则,进行分组比拼或自行活动。在运动和锻炼的过程中,规则的制定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的具体行为,实现体育运动的规范性和效率性。任何事情都需要规则来进行制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体育活动和社会更好地发展。因此,通过体育运动和锻炼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纪律性,有利于促进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3]。

3 体育锻炼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意志品质的提升策略

3.1 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其训练的内容和难易程度是决定大学生是否会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的关键,因此,要对体育锻炼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处理好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与体育锻炼间的相互关系[4]。

所谓物极必反,体育锻炼和运动的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而言不能操之过急,需要逐渐增加体育锻炼的任务量、完善运动方式,由简入繁,层层递进。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也需要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状态准确把握,从而对课程的任务安排进行分析和调整,使体育锻炼和运动能够更好地被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所接受,有效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

3.2 体育锻炼与休息需劳逸结合

体育锻炼与休息的有机结合能使大学生的体力得到有效恢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剧烈的体育锻炼和运动后,必须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将锻炼和休憩相互结合,穿插进行[5]。在运动量较大或运动所需能量较多时,体育教师需要设置适当的休息时间,以提高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锻炼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运动锻炼后的生理恢复,在进行高强度的锻炼时,大学生身心都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体育教师需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辅助恢复,进一步促进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心内外的协调发展。

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根据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不同状态进行课堂教学的调整,以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协同发展,增加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对其身心进行疏导,同时还有利于促进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格健全、意志品质等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促进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3 引入新的锻炼形式,提升大學生的兴趣

学校可以在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中引入新的运动形式,对其进行创新完善和规划发展[6]。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特点引入一些新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对此进行创新并加以提升。同时学校也可以结合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喜好来进行体育运动和锻炼方式的引入及创新,如瑜伽、太极、啦啦操、普拉提等,体育运动和锻炼形式的改进能进一步提升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能够更好地促进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其个人素养。

3.4 构建“一体化”的体育锻炼模式

学校、家庭、社会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对这三者的资源进行统筹管理,为大学生们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体育锻炼机会。在2016年的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各省市政府部门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落实。实现全民参与、多种模式、全方位立体化的体育锻炼结构。学校应该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帮助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们养成随时锻炼健身的好习惯。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应该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体育资源进行合理的把控。应该构建“一体化”的体育锻炼模式,为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渠道和资源。

4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意志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体育锻炼与休息“劳逸结合”并引入新的锻炼形式,从而进一步提升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庆举.体育活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4):108,114.

[2] 黄琦,王媛,张瑞鑫.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20,39(2):51-54.

[3] 王昊.篮球运动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J].体育风尚,2019(7):14.

[4] 邢衍安.我国大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及其干预措施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5):65,67.

[5] 胡淑娟.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意志品质特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5):155-160.

[6] 连蒙蒙,李瑞琴.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析因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2):116-117.

作者:潘伟男 邓水秀 戴维

第二篇:学习品质:大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内在需要

摘 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质量面临多重挑战,对学习质量的评估存在“工具化”倾向。学习品质是学习者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指向的是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作用。文章从学习品质的内涵及价值出发,探讨学习品质与学习质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提出大学生学习品质有效提升的途径,旨在纠正大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误区,提升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自主性。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质量;学习品质

一、对大学生学习质量的反思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中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为了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要求大学教育应不单纯是为学生提供教育资源条件,而应将视域对象从外部的硬件条件转向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即关注大学生 “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大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成为考评高校办学质量的核心要素[1]。近年来,在大学专业认证等评估机制的推动下,各高校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产出中思考如何论证大学的教育质量,尝试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质量。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面临着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不少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质量不容乐观,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在学习上有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低成就感等心理行为问题[2]; 只重视课堂内的学习,忽视课堂外的学习[3];学习目的工具化倾向明显,学习的重心集中在“实用、实利”的课程知识、资格证书的“权衡算计”上等[4]。影响大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外部因素包括教师行为、课程设置、教学条件等;内部因素有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等。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对学习质量起决定作用[5]。因此,提升大学生学习质量需要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主动性、认真专注的态度等,引导学生由外至内关注自身的学习品质。

二、大学生学习品质的内涵及价值

学习品质(approaches to learning)的概念最开始出现在美国早期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中,是指能反映儿童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关注的是儿童自己怎样使自己去获得各种各样的技能[6],是学习者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指向的是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作用。以希森为代表的研究者对学习品质的结构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指出学习品质包含“热情”和“投入”两个基本维度[7]。

我国对学习品质的研究以小学和初高中阶段为主,对大学生学习品质的研究非常少。有研究表明,学习品质的培养在入学前阶段最为有效[8],儿童早期的学习品质与儿童早期发展的关系密切,学习品质对学业成就的预测力度甚至超过了智力的预测力度[9]。可见,目前学习品质的研究对象主要聚焦于未成年学习者,因为学习品质在未成年学习者身上发生的作用最明显。然而,在强调终身学习的今天,面对培养高水平人才的要求和大学生学习质量状况不佳的矛盾时,对大学生学习品质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究其原因,一方面,年龄不是衡量学习者学习品质优劣的标准,大学生并不代表比未成年学习者有更高的学习品质水平,相反,不少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不再重视学习,忽视主動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面对学习困难望而退步;另一方面,学习品质是动态发展的,受活动参与、问题行为、年龄等因素影响,只要学习者不停止学习的步伐,学习品质就会始终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大学生仍然需要培养优秀的学习品质,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三、学习品质与学习质量的内在关系

(一)学习品质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的个体因素是学习投入质量的关键因素[10],个体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毅力等心理特征,可见,良好的学习品质可以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一直以来,不少高校以抢占优质生源、优秀教师和改善硬件条件作为提升办学质量的主要途径,然而即便如此,大学生仍普遍存在学习倦怠、投入水平低、合作意识薄弱等问题,其症结在于缺乏对学习品质的关注。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主动精神等作为学习的驱动力,在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坚韧进取、善于思考。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才会有更积极的学习投入。

(二)学习品质是学习质量评价的软性指标

大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业绩、学习成就的评价,往往是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对学生在学习后的收获进行整体评估,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在实践操作层面,不少高校对大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工具化倾向明显。第一,评价目的工具化。表现为以学业成绩和奖项作为最重要的评量指标,将学习质量评价视为应对上级教学质量检查评估的工具。殊不知,这种从单一的量化数据对立体的个人进行评价的取向,会带来“唯成绩”,且仅凭借成绩很难完整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更难以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调整功能。第二,评价方法工具化。当前一些高校忽视诊断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强调对学习效果的结果性评估。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即使平时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自学,但仍可能会被考前突击复习的学生“赶超”,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追求短期的“特效学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认真专注、热情投入的学习态度和敢于挑战、不怕困难的学习精神不应被数字化的成绩所掩盖,因此,学习品质维度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可以纠正片面追求评估检查目的的短视做法,避免学习质量评价的工具化倾向,将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真正落实在学习过程中。

(三)学习品质是学习质量提升的内部力量

提升大学生学习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发展目标,学习质量提高需要内外部力量的共同推进。外部推动力指从社会、学校、教师等外在因素出发为大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提供动力,例如丰富的慕课资源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学校充足的图书与数据文献能带来多元视野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教师的专业学识与教学能力更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内部力量则包含学生的个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内部动机等因素,其中学习品质是融合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而体现出的学习投入与面对学习问题时所表现的积极心理特征,这种品质能够克服外部条件的不稳定性和差异性。可见,内部驱动力能使外部力量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且可在外部条件缺乏时仍然能维持较高的学习质量水平。因此,大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不能缺少良好的学习品质从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四、大学生学习品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质量评估模式

目前,功利化、工具化的大学生学习质量评估模式仍然存在,对大学生质量的评价往往直接以成果的输出为标准,造成一些学校为迎接评估工作突击强化学生的某些专业技能,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在进行学习质量评估时应注意:第一,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在平时的培养工作中,可开展多种综合型、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活动,在过程中发现学生身上优秀的学习品质,纠正不良的学习行为。第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者不应局限于教育者或管理者,因为这些主体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完整情况,应当充分发挥学生自评和互评机制。第三,细化学习质量评价标准。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标准要摆脱一刀切的评估指标,引入更加多元与个性化的评价维度,从而实现对学习品质的关注。例如美国的“大学生学习评价”(CLA)评价工具能够全面深入地对大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估,从而使得大学教育的实施更加精准与有效[11]。

(二)加强教师对大学生学习品质的引导

教师兼具“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角色,因此,教师不仅应在学业上给予大学生专业的指导,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上肯于钻研、追求精进,在学习方法上努力创新、善于合作,在求学态度上不怕艰苦、保持热情。此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能在课堂上关注到不同学生的需要和个性差异,对一向积极投入的学生要给予更高的要求,对学习倦怠的学生要转变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树立可持续性发展理念

大学生处于学习吸收能力最强的年龄段之一,对于新鲜资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较强的接受度。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不僅要掌握将来赖以生存的知识与技能,还要为了应对未来瞬息万变的情势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树立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重视大学阶段学习品质的培养,为自我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凌云,黄淑萍.大学生学习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路径——基于学生参与的视角[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5).

[2]汪明春,张丽霞.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及干预对策[J].教育探索,2011,(6).

[3]林光彬.论以学为中心的大学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

[4]田夏彪.消解工具化倾向:提升大学生学习质量的策略探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6,(5).

[5]叶信治.大学生学习质量保障:学生权利和责任的视角[J].复旦教育论坛,2008,(6).

[6]赵婧.《3—6岁儿童学习品质观察评价量表》的研制[D]. 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7]黄爽,霍力岩,房阳洋.国外学习品质的本质与结构研究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19,(4).

[8][9]李珊珊,李莉,范洁琼.学前儿童学习品质的评估及其与早期发展的关系[J].教育科学研究,2019,(5).

[10]朱红灿.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学习行为投入、情感投入、认知投入维度[J].高教论坛,2014,(4).

[11]吴智泉,张公鹏.“大学生学习评价”(CLA+)工具——方法、应用、标准[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4).

[责任编辑 高 伟]

作者:杨梦萍 金鑫

第三篇:运用项目化学习提升英语思维品质的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教学形式发生了大变化。项目化学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英语教学规律,它把学生引入特定问题中,激活学生思维,引导探究,促进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品质;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得到了普遍的关注。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以语言为载体,学好语言首先要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就是把学生引入特定问题中,激活学生思维,引导探究,促进学生去主动探究问题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一、明确提升思维品质意义,把握项目化学习优势

(一)提升小学生思维品质的意义

思维品质的提升能够有效改善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以辨证的思维从多个层面去分析事物,确定正确的价值指向。思维品质也是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小学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要场所,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增强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意识。思维品质提升要求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积极探索与实践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设计精准的教学目标,思维含量较高的课堂活动等。

(二)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的优势

首先,项目学习模式能够使学生围绕项目这个核心,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思考、练习获得理想的学习收获。同时,教师在项目学习活动中,可以结合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挖掘潜能。其次,项目学习增强了学生合作意识,在项目化的学习中,学生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会通过收集、整理、综合等方式,完成知识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通过完成自身在小組中所承担的具体任务,通过讨论问题解决的策略等,感受到集体的智慧。

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最终提升了创新思维和辨证思维能力。

二、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策略

(一)通过创设学习项目,提升思维分析能力

英语项目化学习的应用上,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因为项目化学习并没有一成不变的规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英语能力、学习经历、思维模式等,都是在项目学习活动中值得关注的重要因素。小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对陌生的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保持时间很短。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要结合这些特性来设计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创设项目是项目化学习的启动点,也是确保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顺利完成的引领。在项目创设时,教师需要考虑的是,这个项目的主题是否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是否能够引起小学生探究的兴趣。由此体现出项目化小学英语学习的现实意义。以此理念为指导,项目的创设主题不可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等,而是要在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前提下。与此同时,项目创设的主题还应遵循小学生的教育原则。一个好的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主题,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还应当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符合小学生的教育规律、兴趣爱好等,具有现实意义,可操作性强、趣味性强,能够吸引学生去思考等。

比如,教师结合教材中的月份进行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创设,提出这样的问题:How was your Sunday?同学们有的回答“I am happy!”,有的回答“I didn’t go out. I’m

not happy ”……接下来,教师再提出问题:“ How about your family?”,由此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的爸爸妈妈。体会他们对自己的爱。从课堂互动中,教师感受到学生们与自己的爸爸妈妈,缺少深层次的交流。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这样的讨论推进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还对自己和父母的某些行为作出评价,生生之间也开展了互评,促进了学生思维评价能力的提升。

(二)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提升归纳思维能力

项目化教学主要以合作学习为主导,同时需要由小组代表来总结汇报,从而促进了学生归纳总结思维能力的提升。在确定了项目学习目标后,就要确定整个活动的流程,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教师扮演好学生学习组织、引导和支持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提升活动流程制作的科学性、合理性。首先,教师要对项目目标任务做出正确规划,明确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任务完成中分工,对合作项目任务指定完成进度,在拆解项目环节中,要思考创设项目中总体任务是什么?进而制定出活动的导图,总体任务下的子任务有哪些。其次,教师要对学生作出全面的分析,准确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结合学生自愿与教师分配的方式,作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分配,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让每位小组成员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找到存在感,找到自信,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主体的作用。接下来,进入项目化学习的进度管理环节,教师要设计项目管理的策略,体现出动态、灵活、周密的特点,以便教师把揽全局,确保项目化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化地完成。

比如,在“Teachers’Day”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安排四位同学为一组进行任务探讨。并由一名小组代表作了汇报,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分类汇报,作了详细的记录。最后教师以5个WH疑问词,拓展学生的思维,即以5WH 疑问词进行思维的拓展,即when(什么时候),what(什么),who(谁),where(在哪里),how(怎样)作了项目规则制定和分工,最后完成类似于思维导图的活动流程,使学生明晰地知道了自己需要做什么。

(三)深入探究获取成果,提升想象思维能力

在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中,互动探究环节是核心环节。在这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们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互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根据预定的项目计划作出合理的安排,为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掌好舵。确保项目化学习向着设定的目标推进。在学生项目化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应结合学习内容,给与学生多方面的支持,起到辅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正确引领学生的作用。在项目学习探究活动中,前期划分的合作学习小组中的每一个组员,都要做到发挥所长,选择自己喜欢的且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为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成果,贡献一己之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需要通过信息技术设备,相关书籍等资源获得项目化学习所需要的材料,并利用于小组学习中的交流,思维碰撞,形成初步学习的成果。并通过逐步的深化调整,获得最终的成果。

比如,在上一个案例中,教师在制定出活动的思维导图后,每个小组按着自己的子项目去设计完成的方案,同时,经过对自身英语能力的分析,确定每个人参与的内容,制定出具体的活动方式。大多数的学生选择给老师写一张贺卡的形式,但也有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才艺和老师所担任的学科,选择了其它的項目。根据教师的统计显示,“Handmade flowers”是大家比较喜欢的项目,其中也有一位同学写了tea with milk,别有创意。教师基于选择写贺卡较多问题,在课余活动时间,与学生一起进行了贺卡的设计与书写,完成了项目任务,教师还为学生们的贺词搭建句子支架,让学生们经过一番思考后,写出了最满意的贺词。

Dear teacher;Teacher, you have worked hard;I wish you a happy holiday;We like you to be our teacher;We respect and appreciate you等。

(四)展示项目学习成果,提升思维创新能力

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中,学习成果的展示采用可视化的方式,与此同时,还兼具多样化的形式。对于本次项目化学习的内容来说,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展示成果,也是一种小学生尤其喜欢的方式。

这样就可以将原来以纸质为主的项目化学习方式,通过图片、视频的形式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让项目化学习成果显示变得更加精彩,饶有趣味。

教师对本次Teachers’Day项目成果展示,采用了微信群视频功能,学生们的朗读流畅,发音准确,充满了对老师的尊敬、感激和祝福。但也有的学生写的贺语比较简单,情感没有很好地表达出来。有的同学在读了贺卡上的贺词后,还即兴演唱了英文歌曲,为项目展示增加了亮色。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示之后,留给老师的应该是对活动的总结反思,找出存在的不足,同时,教师还应积极与学生们交流,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本次项目学习的看法、建议等,无论这些来自学生的观点是否有应用价值,教师都应对学生的批判性思考作出肯定。教师可以安排相对宽松一点的时间,与学生交流,请他们说一说本次项目化学习中,自己有哪些收获,也许教师会从中捕捉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五)通过进行多元评价,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在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中,教学评价是最终环节,在整个项目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项目学习评价应该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多元化评价概括了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多元化。

比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参与项目学习活动的各位教师、各位同学的评价,师生之间的评价,生生之间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在学生个人互评和小组之间的互评过程中,出现因观点不同而辩论的情景,而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深化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辩论也是评价的一种形式。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评价,也是学生在倾听、思考中锻炼思辨能力的过程。

在项目学习评价内容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合作学习能力、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思维的发展、记忆最终的学习成果等,都在评价范围之列。

项目化英语学习中评价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参与项目化学习的积极性。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是主体 ,学生的学习需求成为项目化学习开展的指向,成为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催化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教学形式发生了大变化。项目化学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英语教学规律,以其有利于充分发挥英语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实践应用,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成果。

作者:曹梅

上一篇:交通运输本科毕业论文下一篇:立足数学渗透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