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固定的护理常规

2022-08-24

第一篇:石膏固定的护理常规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1.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3. 整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 4. 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或所需特殊体位。 5. 注意观察小夹板包扎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厘米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调整。

6.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7. 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常后,即可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8. 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保持小夹板的清洁。 9. 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熏洗、热敷,应给予具体指导。

第二篇:危重患者的护理常规

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护士不仅要注重高技术性的护理,同时也不能忽视患者的基础生理需要,它是危重病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功能、基本生活需要、舒适安全的需求,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废用性萎缩、退化及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全面、仔细、缜密地观察病情,判断疾病转归。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并于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观察结果、治疗经过、护理措施,以供医护人员进一步诊疗、护理时作参考。

一、危重患者的病情监测

危重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因此对其各系统功能进行持续监测可以动态了解患者整体状态、疾病危险程度以及各系统脏器的损害程度,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诊断和抢救处理极为重要。危重患者病情监测的内容较多,最基本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肾功能的监测等。

1. 中枢神经系统监测

包括意识水平监测、电生理监测如脑电图、影像学监测如CT与MRI、颅内压测定和脑死亡的判定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意识水平监测,可采用GCS计分。颅内压的测定可了解脑积液压力的动态变化,从而了解其对脑功能的影响。

2. 循环系统监测

包括心率、心律、无刨和有创动脉血压、心电功能和血流动力功能监测如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心排量及心脏指数等。 3. 呼吸系统监测

呼吸运动、频率、节律、呼吸音、潮气量、死腔量、呼气压力测定、肺胸顺应性监测;痰液的性质、量、痰培养的结果;血气分析;胸片等。其中血气分析是较重要的监测手段之一,护士应了解其各项指标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4. 肾功能监测

肾脏是调节体液的重要器官,它负责保留体内所需物质、排泄代谢产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同时它也是最易受损的器官之一,因而对其功能的监测有重要意义。包括尿量,血、尿钠浓度,血、尿的尿素氮,血、尿肌酐,血肌酐清除率测定等。

5. 体温监测

是一项简便易行、反映病情缓解或恶化的可靠指标,也是代谢率的指标。正常人体温较恒定,当代谢旺盛、感染、创伤、手术后体温多有升高,而极重度或临终患者体温反而下降。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醒患者应鼓励患者定时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患者常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等积聚喉头,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通过呼吸咳嗽训练、肺部物理治疗、吸痰等,预防分泌物淤积、坠积性肺炎及肺不张等。

三、加强临床基础护理

1. 保持患者良好的个人卫生

按要求为患者进行晨晚间护理,必要时行床上擦浴,及时更换污浊的床单位及病号服。保持口腔卫生,根据需要进行口腔护理,增进食欲。对不能经口腔进食者.更应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眼睑不能闭合的患者应注意眼睛护理,涂敷眼药膏或用盐水纱布覆盖患者双眼,以防角膜干燥而引起的溃疡、结膜炎。排便后清洁会阴部,定时会阴冲洗以保持会阴部清洁。

2. 皮肤护理

由于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大量出汗、营养不良及应激等因素,有发生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故应加强皮肤护理,做到“六勤一注意”,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注意交接班。通过规律翻身变换体位,保持床单位清洁,使用缓解局部压力的装置来避免患者发生压疮。

3. 维持排泄功能

排便护理,协助患者大小便,必要时给予人工通便;留置尿管者应执行留置导尿护理常规。

4. 保持肢体功能

经常为患者翻身.做四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患者病情平稳时,应尽早协助其进行被动肢体运动,每天2或3次,轮流将患者的肢体进行伸屈、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同时作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帮助恢复功能,预防肌腱及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形成和足下垂的发生。必要时可给予矫形装置。

5. 做好呼吸咳嗽训练,防止坠积性肺炎

通过呼吸咳嗽训练、肺部物理治疗、吸痰等,来预防呼吸道分泌物淤积、肺炎、肺不张等。

6. 注意患者安全

使用床档或其他保护用具约束患者,防止坠床或自行拔管等;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患者,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具,防止意外发生。牙关紧闭、抽搐的患者,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室内光线宜暗,工作人员动作要轻,避免因外界刺激而引起抽搐。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7. 保持导管通畅

危重患者身上有时会有多根引流管,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保持其通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四、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患者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因素包括:①病情危重而产生对死亡的恐惧;②突然在短时间内丧失对周围环境和个人身体功能的控制,完全依赖于他人;③不断地进行身体检查,甚至触及身体隐私部分;④突然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⑤治疗仪器所产生的声音、影像、灯光等对患者的刺激;⑥因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治疗而引起的沟通障碍等等。患者的家人也会因自己所爱的人的生命受到威胁而经历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因而,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护士应做到: 1. 表现出对患者的照顾关心、同情、尊敬和接受。态度要和蔼、宽容、诚恳、富有同情心。

2. 在任何操作前向患者做简单、清晰的解释。语言应精练、贴切、易于理解;举止应沉着、稳重;操作应娴熟认真、一丝不苟,给患者充分的信赖感和安全感。

3. 对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应向其解释呼吸机的使用意义,并向患者保证机械通气支持是暂时的。

4. 对因人工气道或呼吸机治疗而出现语言沟通障碍者,应与患者建立其他有效的沟通方式,鼓励患者表达他的感受,并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保证与患者的有效沟通。

5. 鼓励患者参与自我护理活动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6. 尽可能多地采取“治疗性触摸”。这种触摸可以引起患者注意,传递关心、支持或接受的信息给患者,可以帮助患者指明疼痛部位确认他们身体一部分的完整性和感觉的存在。

7. 鼓励家属及亲友探视患者,与患者沟通,向患者传递爱、关心与支持。减少环境因素刺激,病室光线宜柔和,夜问减低灯光亮度,使患者有昼夜差别感,防止睡眠剥夺。病室内应安静,尽量降低各种机器发出的噪音,工作人员应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在病室内适当位置悬挂时钟,令患者有时问概念;在操作检查治疗时使用床帘,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发热的护理常规

【护理诊断/问题】

1. 体温过高 2. 体液不足的危险 3.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4. 焦虑 【护理措施】

1. 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

2. 活动与休息 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维持室温在18-22℃,温度在50%-70%。 3. 药物治疗及护理

1) 药物降温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退热剂、静脉补液。

2) 物理降温 在头部及大血管经过的浅表部位敷冰袋、降温贴;温水或酒精擦浴,冰水灌肠等。

3)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对年老体弱及患心血管疾病的者应防止虚脱或休克现象。

4) 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后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 4. 观察要点

1) 定时测体温 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

2) 观察生命体征及伴随症状 如是否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单纯疱疹、关节肿痛及意识障碍伴随症状。 3) 观察饮水量及饮食摄取量、尿量变化 5. 心理护理 1) 体温上升期 患者会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应加强巡视,给予精神安慰,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2) 高热持续期 尽量解除高热带来的身心不适,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 6. 其他

1) 口腔护理 鼓励多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对不能进食或昏迷的患者行口腔护理,口唇干燥时给予涂护唇膏。

2)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协助其翻身,防止压疮等并发症。 7. 健康教育

1) 告知患者和家属保证充足营养及足量饮水的意义。 2) 指导患者及家属识别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

休克的护理常规

一、 观察要点

1. 意识与瞳孔 2. 肢体温度和色泽 3. 血压 4. 尿量 5. 心率、脉搏 6. 呼吸 7. 全身状况

二、 护理措施

1. 维持有效的通气功能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及时供氧,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 3) 呼吸困难者,尽早使用机械通气。

4) 动态自主监测自主呼吸,辅助通气,血氧饱和度变化。 2. 维持有效循环

1) 快速补液 开放静脉通路(1-2条),并保持通畅,一条扩容,一条输抢救用药。

2) 血流动力学监测 根据病情动态监测CVP、co等。 3) 体位 平卧或仰卧中凹位,更换体位后密切观察病情。 4) 正确记录出入量,记每小时尿量。 3.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1) 在补充血容量前提下,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

2) 由微量泵持续匀速泵入,优先选择中心静脉,防止渗漏。 3) 使用期间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根据血压调节药量。 4. 预防潜在性损伤 感染,压疮,坠床,意外拔管。

5. 心理护理 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安抚家属。

昏迷病人护理常规

【护理诊断/问题】

1. 清理呼吸道无效 2. 有误吸的危险 3. 有感染的危险 4.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5. 营养失调 6. 排便失禁 【护理措施】

1. 饮食护理 予鼻饲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流食;4-6次/日200-300ml/次。 2. 休息与活动

1) 头偏向一侧,取下活动性假牙,以防误吸,确保呼吸道通畅。 2) 保持肢体功能位置,早期遵医嘱中频/气压治疗,预防肢体血栓形成。 3) 谵妄、烦躁不安者,立起床边护栏,避免坠床;遵医嘱给予镇静剂,适当约束,防止外伤,剪短指甲,防止抓伤。

3. 观察要点

1) 神志、瞳孔、T、P、R、BP、Sao2. 2) 皮肤黏膜 有无压疮、感染等。 3) 进食情况 有无呕吐、腹泻或便秘等。

4) 并发症 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应激性溃疡。 4. 其他

1)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翻身、拍背q2h,按需吸痰。

2) 眼睑不能闭合者,以凡士林纱布盖于眼上,以免角膜干燥或受伤;张口呼吸者,用湿纱布覆盖。 3) 腕带标识要准确、清楚。 5. 健康教育

1) 保持肢体功能位,加强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关节畸形。 2) 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等,遵医嘱调整用药。

第三篇:气管切开的护理常规

(一)评估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合作程度。

2、评估痰液的性质、量及颜色,气管套管口的皮肤及敷料情况。

3、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烦躁等。

(二)护理要点

1、室温保持在18-21℃,湿度保持在50-70%,气管套管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

2、手术后侧卧位,经常转动体位,术后一日即可下床活动。

3、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 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吸引器,氧气筒,手电筒等以备急需。

4、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给予吸痰,或将 套管取出检查。在更换套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套管内。

5、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应保持气 道充分湿化。

6、预防感染:气管内套管每日取出清洁消毒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 后可拔出更换消毒。

7、气管套管口的敷料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换药至少一次,根据患者气管切开伤口情况选择敷料。 无菌纱布敷料完全覆盖气管切开伤口。

8、换药前充分吸痰,观察气道是否通畅,防止换药时痰液外溢污染。

9、换药操作前后检查气管切开套管位置,气囊压力及固定带松紧度,防止操作过程中因牵拉使导 管脱出。

10、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

11、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

12、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的情况下,可用手指试堵管,病人 感觉无不适时进行堵管,24—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吸痰的目的,取得配合。

2、吸痰过程,鼓励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3、告知患者气管切开伤口换药的目的及配合要点,取得配合。

4、指导患者及家属气管切开伤口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四篇: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5、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6、临证(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

2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6、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 辨证施护

临床上常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轻,中脏腑常有神志不清而病重。(1)中经络:大部分患者神志清楚,少数患者有轻度的意识障碍。证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口角流涎,半身不遂,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细。(2)中脏腑:根据正邪情况有闭证和脱证之分。①闭证:邪闭于内,以痰浊为主,为实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禁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可见气粗,鼻鼾,痰鸣。舌苔黄腻,

3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脉弦滑数;②脱证:气脱于外,以正气外脱为主,为虚证。突然昏迷,面色苍白,目合口张,手撒汗多,遗尿,四肢厥冷,舌痿,脉细弱或微欲绝。 1 中经格

(1)因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得以乘虚而入,引动痰湿流窜经络,至经络闭阻,气血流行不畅。证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甚者半身不遂,舌苔白腻,脉浮滑。

治则:祛风通络,调和营卫。

(2)肾阴亏损,风火上亢。症见头痛,眩晕耳鸣,突发性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手足麻木,舌苔红或黄,脉弦洪大。

治则:平肝潜阳,化痰通络。

护理:①中经络者,神志尚清醒,或仅发生短时间轻度昏迷,但患者仍有紧张,恐惧心理,担心病情进一步发展,故应劝慰患者安心治疗,并且避免一切精神因素的刺激。 ②病室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 ③注意勿使风直吹患者,可用屏风遮挡 ④口眼歪斜时,针刺的穴位有风池、太阳、下关、颊车、地仓、阳白、鱼腰等。 ⑤如患者口角流涎不严重,可给予一般饮食,但应忌食公鸡肉。因鸡属风禽,尤其是公鸡,有动风之虑,故慎用。 ⑥指导患者适当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以使其精神愉快,尽早康复。 2 中脏腑

中脏腑分闭证,脱证。闭证宜开,脱证宜固,也是中医治疗常规。中脏腑多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为特征。

4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2.1 闭证

分“阳闭”、“阴闭”。“阳闭”由肝阳暴涨,阳亢风动,气血上逆,痰火壅盛,清窍闭塞,症见突然昏仆,牙关紧闭,面赤气粗,两手握固,舌苔黄腻,脉弦大而数。“阴闭”由风痰偏盛,上壅清窍,神志闭塞,其证静而不烦,面白唇紫,四肢不温,舌苔白滑腻,脉沉迟。

治则:宜先开窍醒脑,再以平肝潜阳、熄风豁痰等法。 2.2 脱证

元气衰微,阴阳离决,症见四肢逆冷,汗出痰壅,面赤如妆,脉浮大无根,或沉虚欲绝。

治则:益气回阳,或滋阴养血、引火归元等宜固元气。 护理:①因病情变化迅速,而且多种因素均可引起发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需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其变化趋势,掌握病情变化的关键,为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不失时机地进行抢救和治疗。 ②中脏腑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昏迷,昏迷的深度及持续单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一般持续昏迷者,多预后不良。还应注意患者瞳孔的改变和其它精神症状,如果患侧瞳孔由大变小,或两侧瞳不等大,或患者出现项背强直、抽搐、面赤、鼻鼾、烦躁不安等症状,说明病情加重;如果患者表现为静卧不语、昏迷加深、手足逆冷,应警惕由闭证转为脱症。 ③观察呼吸情况,患者常因痰涎壅盛而引起呼吸道阻塞,或出现呼吸不畅,呼吸时有间歇,喉中痰鸣辘辘等症状,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防止发生意外,出现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④中脏腑而致昏迷者,伴有喷射状呕吐,应注意观察呕吐物中有无紫黑色血块或呈大口吐血,若有上述情况,并出现呃逆、抽搐、高热等,是为凶兆,应立即

5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前准备工作。⑤按病情和证型分配床位,急重患者住单间病房,室内应务有吸痰器、血压计,心电图机等抢救物品,必要时设特护。阳闭患者的居室需要安静、凉爽、光线偏暗、温度不宜过高,注意避免对流风;脱证患者的病室应温暖、安静、空气新鲜,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注意定时做好病室消毒,必要时控制探视。 ⑥中风初起不宜过多、过猛地搬动患者,使其绝对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并做好防护工作,如加置床栏、设脚踏、备拐杖等。 ⑦阳闭患者出现高热时,可用冰袋冷敷;脱证患者四肢逆冷时设法保暖,可给患者人参汤频服。 ⑧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⑨饮食以清淡,少油腻、低糖、易消化的新鲜米面、蔬菜水果为主。中风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法给流食,如混合奶、米汤、果汁、豆浆、菜汤、藕粉等。 ⑩骤然中风昏迷时针刺人中、十宣、合谷、涌泉、丰隆、通里;脱证加艾灸气海、关元、膻中等穴。失语者针刺谦泉、哑门、绝骨、承浆、大椎。

6

第五篇:ICU的护理常规要点

ICU的护理常规

1、监护护士要熟悉各类监护仪器及抢救仪器的使用,了解报警原因,全面了解所分管病人的病情,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2、所有病人均要持续24小时进行心电监测,每小时测量并记录HR(P)、RR、Bp、SpO2,每4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新转入或新入院的病人要测量并记录进病房时的生命体征,动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特护记录单,并体现专病专护。

3、严格遵医嘱计划输液,必要时采用输液泵输液,不允许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情况除外),所有药物使用时必须三查七对,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保持尿管及各种引流管通畅,防止脱管现象发生,并预防交叉感染。

5、按时或随机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擦洗,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好“六洁”“四无”工作,危重病人卧位舒适,及时进行相应评分(GCS评分、镇静评分、Breden评分)。

6、严格进行交接班工作,认真执行各相应的交接程序。

7、有S-G导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IABP、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等特殊监护及治疗时按各常规护理执行。

ICU综合征的护理常规

ICU综合征:是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新医疗器械和医药品的不断开发,重症疾病诊治水平明显提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疾患。多元文化护理是指将多种文化渗透到护理工作中,对病人施以全程、全方位、多媒体的影响,以利于疾病的康复。日本学者强调预防本征的发生比治疗更为重要。怎样应用多元文化护理使ICU患者病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防止ICU综合征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ICU综合征 1.1 概念

ICU综合征是指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985年日本学者黑泽尚提出ICU综合征新概念为:在ICU监护的病人,意识清醒2~3 d后出现谵妄状态和其他病征,并且这些表现在转室后3~4 d依然存在的,称为ICU综合征。就日本文献看,ICU收治的病人中30%~60%发生本征。国内文献尚无统计。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程度轻重不一,主要是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伴随症状。①谵妄状态。是本征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明显下降。②思维障碍。既可通过语言,又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③情感障碍。少数病人表现为情感高涨和欣快症,多数病人表现为情感抑郁。④行为动作障碍。行为动作失常,如乱喊乱叫、撕衣毁物、打人骂人等。⑤智能障碍。老年病人在ICU监护中发生的痴呆属于智能障碍。⑥其他表现。失眠(夜不眠、昼浅眠)、头痛、腰背痛、便秘、腹泻、皮肤异样感等。 1.2 原因及机理

①病人因素。老年人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男性易发生、②既往病史。有过精神病,潜在性精神病或精神失常的;有脑外伤或脑血管疾病的;有过安眠药中毒或长期对某种药物依赖的,在接受ICU监护时容易发生本征。③手术因素。脑手术、开胸手术、手术时间过长的都可导致本征的发生。④环境因素。ICU的环境与ICU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一方面是ICU与外界隔离,另一方面ICU室内有许多抢救设备和监护仪器,这些都给病人一种拘禁感觉,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⑤体液因素。ICU监护引起精神障碍与血中电解质平衡失调有关,可直接或间接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

2多元文化护理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 多元文化护理是在适应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一种高层次护理,它要求在疾病护理的同时做到文化护理。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一般泛指科学知识。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域外活动的增加,护理亦被赋予多元文化的内容。为了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治愈,实施多元文化护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改善监护环境

①ICU居住的环境要创造一种家庭气氛,医护人员要尽最大努力使ICU病室清洁整齐。对个人隐私感强的西方人,病房尽量宽大,单人间力求舒适和谐,避免杂乱无章,以减少环境对病人的恶性刺激。可摆放少量鲜花或人造花草,并适当播放轻音乐。音乐刺激可使脑垂体释放内啡肽而起到镇痛作用,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促进感情、情绪的镇静化,并抑制各种各样的压力反应,减少或预防ICU综合征的出现。②医护人员的谈话、走路、技术操作均要轻盈,要尽量减少电话、心电监护、呼吸机及输液泵警报等噪音量。因为长期处于高噪音的环境可增加人的紧张度和焦虑。③在抢救重危病人时,尽量避免其他患者在场。有条件的单位,ICU另设抢救间,一般情况下在床与床间应有布帘相隔,在抢救时要做到忙而有序。 2.2 减少紧张气氛 ①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知识及注意事项,对患者说明使用仪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防患者不安。②当警报器响起时,要反应迅速,但又不要慌张,避免造成紧张气氛。 2.3 消除语言环境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护士语言交流的技巧,学习、掌握外语和方言是当今多元护理的迫切需要。①将相同语系或相同国籍的病人居住在一起,以减少病人的陌生感。②护士应掌握多种语言的常用会话如英语及我国各民族的方言。③ICU病人语言交流可被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所限制,要用非语言交流,如类语言“啊”、“嗯”与触摸等。如果非语言交流被限制,就会导致不安、抑郁、谵妄、幻觉。 2.4 做好基础护理

医护人员尽可能减少ICU患者全身裸露的次数和时间,在为患者擦浴、导尿、灌肠等处置及患者大小便时,随时给予遮挡。注意病人的隐私,使病人感到被尊重,防止不安、抑郁的产生。预防褥疮及肺部、泌尿系统的感染。 2.5 保障病人的睡眠

①医疗护理操作安排紧凑,以便多留些时间让患者休息。欧美人大多信教,睡前必祷告,护士应尊重他们的习俗。夜间巡视、送药时,应步态轻盈,并尽量减少语言的干扰,使病人保持安定的心境入睡。②ICU特殊的环境和持续的检测、监护,使病人没有完整的睡眠周期,应鼓励患者上午少睡,夜间减暗灯光,关上门,放下窗帘,减低噪音水平至45dB以下,以助其入睡。③进行背部按摩,位置调整,必要时予以止痛,对有失眠和紧张不安的病人给予镇静剂和利眠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如对睡眠周期有不利影响的镇静止痛药要尽量避免应用。 2.6 减少病人的孤独感

①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病人,热情关怀,耐心解释,保持与病人的密切接触,尽可能满足其需求,从而消除病人没有亲人陪伴而产生的孤独、恐惧和寂寞感。②在条件允许时可安排与家属会面,以增加病人的欣慰心情。 2.7 做好心理护理

①对事先知道术后要进入ICU监护的病人,术前要进行心理护理,耐心地讲明ICU监护的目的,使病人事先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避免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的发生。对老年、性格内向、既往病史中有过脑外伤、精神失常等病人,更要做好心理护理;对紧急进入ICU的病人,要争取时间进行心理护理。②要讲解重症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同时让家属了解病人的病情,理解病人的痛苦和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取得家属的配合。 2.8 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①医护人员在监护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任何一个细微变化都要认真分析,如突然近事记忆减退、皮肤异样感、行为动作反常等,要予以重视,详细记录并及时处理。要善于发现精神障碍的先兆,力争早期治疗,夜间注意观察意识障碍与正常睡眠的区别。②中国人核心家庭居多,而外籍病人多来自单亲家庭,他们的自我意识强,不愿依赖他人;在患病时,耐受性亦强,护士应加强巡视,善于主动观察和发现细微的病情变化,不失治疗良机。

ICU综合征

发表者:万献尧 (访问人次:6834)

ICU综合征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重症医学科(116011)万献尧 张久之

ICU为危重患者提供了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治疗手段,正基于此,患者会出现与医院最紧张环境相关的精神应激,戏称ICU为“高度恐惧病房”。大多数进入ICU的患者均面对诸如死亡的恐惧、被迫的依顺、潜在的永久功能丧失等时,出现一些退行性表现,如治疗失败,患者可能转向更原始的应对方式,如投射、被动攻击行为、表演行为或完全否认存在等,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2],其中最重要的是ICU综合征。ICU综合征中80%表现为谵妄,其次是焦虑、抑郁。谵妄早期曾被称为ICU“精神病”,近年来常被称为ICU谵妄。ICU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其中ICU非机械通气患者发生率为20%~50%,而机械通气患者的发生率高达60%~80%[3-5]。ICU综合征不但影响患者,也会影响医护人员。

一、ICU综合征概念的提出与变迁

ICU综合征首先由Mckegney于1966年提出,后日本学者黒澤于1982年对其作出如下定义:入住ICU后,经2~3d的意识清醒期(这时可出现失眠)后,出现以谵妄为主的症状,后者持续3~4d或直至转出ICU;症状消失后不留后遗症。其主要发病原因为身体和环境因素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所致。此后,黒澤又于1987年认为,ICU综合征是“在综合治疗时因患者、治疗、环境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精神症状”,其前驱症状是失眠,症状是谵妄与焦虑。近年来,大部分学者认为,ICU综合征主要以谵妄状态为本质特点的精神病性症候群。

二、ICU综合征的发生率

ICU综合征的发生率报道不一,一般以心脏手术术后为多见,为6%~57%。文献[2]报道,1669例开胸心脏术后和脑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一过性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仅为1.4%。分析原因可能与每个研究的研究对象的选择、精神症状的评价方法、是否行机械通气及其时间、术前术后有无并发症及其程度、应用药物的种类、ICU或麻醉复苏室的环境等有关。但亦有研究认为,由于诊断标准不统一,有部分非典型的患者未被诊断,实际的ICU综合征的发生率应更高[6-7]。近期入住我院中心ICU的162例普外科术后患者中有29例发生ICU综合征,

发生率为17.9%[8]。

三、ICU综合征的病因

ICU综合征是在ICU环境应激以及可以改变脑功能的因素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较为复杂[9],主要有原发病或原发病并发症(如感染、休克、脱水等)、

ICU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

1.疾病本身的因素:任何引起脑功能改变的因素均可导致谵妄的发生,如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脑功能改变,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质或量的改变,引发脑神经的高级功能障碍,出现临床症状。另外,手术亦可引起,不同手术部位,其发生率不同。脑部手术时由于脑部血流减少有可能发生小的梗塞灶等诱发ICU综合征。心脏手术时因心输出量减少、发热等参与了ICU综合征的发病过程。食管手术患者也易发生ICU综合征。手术时间越长、越复杂,也易发生。也与血清电解质紊乱有关,发生谵妄时约80%的患者出现血清电解质异常[10-11]。 2.ICU环境因素:因ICU内环境特殊、无家属陪护、治疗的特殊需要,患者存在社交孤独、沟通不畅、制动、环境陌生、噪音过度、感觉单调或缺失、个人隐私无法保护及每天光线变化的缺乏等[12-13]。但这些因素并不直接导致谵妄,亦不是谵妄发生的必要条件,是与患者本

身的疾病交织在一起而发生的。

3.药物因素:在ICU中使用的药物常可产生明显的精神毒性作用如麻醉药(丙泊酚、利多卡因、盐酸布比卡因)、镇痛药(枸橼酸芬太尼、盐酸哌替啶、吗啡)、抗菌药物[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多西环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妥布霉素)、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咪唑类(甲硝唑)、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抗胆碱能药(阿托品、三环类抗抑郁药)、抗高血压药(马来酸依那普利、肼苯哒嗪、甲基多巴、地尔硫卓等)、抗心率失常药(盐酸维拉帕米、盐酸美西律等)、抗惊厥药(卡马西平、氯硝西泮、苯巴比妥、苯妥英)、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

及其他(奥美拉唑)。

4.睡眠剥夺:早期的研究发现,睡眠剥夺在ICU综合征中起一定的作用[12]。但目前多持反对意见,美国精神病学会的诊断标准中标准中将睡眠障碍列入谵妄的必要症状而非病因。 5.心理因素:心理疾病可能引起意识障碍的研究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因ICU患者承受着生命威胁、对医疗过程的惧怕、无法交流、全新而可怕的环境、自我控制能力的丧失等刺激。

在ICU中,典型的ICU综合征通常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四、ICU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ICU综合征的精神症状中约80%为谵妄,目前针对谵妄发生的可能机制提出三个假说,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的联合作用引起神经递质的改变,均可能导致某一特定患者发生谵妄。 1.中枢性去甲肾上腺素产生增多:ICU患者可能因酒精或某些药物的戒断而使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导致脑内神经递质失衡而诱发谵妄。 2.多巴胺和胆碱能系统:阿托品类药物的应用造成脑内多巴胺和胆碱能系统失衡,从而引起中枢抗胆碱能症状;但另一方面,这些药物使多巴胺能功能亢进,亦增加了焦虑性谵妄的发生。这个假说有助于理解多巴胺能阻滞剂的疗效,如氟哌啶醇可改善谵妄患者脑内多巴胺和胆碱能系统的失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谵妄的进展。诱发谵妄的药物如安非他明,可导

致多巴胺功能亢进。

3.细胞毒性病因:它是由脑细胞工作环境改变引起。药物的副反应或与细菌感染相关的内毒素释放入血,影响神经功能;高热或缺氧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大多数上述异常对中脑功能的影响尤为明显,可进一步导致网状激活系统功能波动,出现意识水平的改变和应对环境刺激能力的变化,这也是许多谵妄患者的关键特征。

五、临床特征及诊断

一些研究者认为,ICU综合征的标志性临床表现是意识水平波动、定向障碍、妄想、幻觉、行为异常,通常起病快、病程短,仅持续24~48h[14];亦有报道认为,指标志性临床表现平均持续14.17d[15]。这些特征与谵妄的诊断吻合。总之临床表现有4大特征:原有精神状态的急性改变或呈波动性过程、注意力改变、思维瓦解或意识水平的改变。其可分为高反应型(如狂躁、暴力)、低反应型(表现为安静但伴有困惑与茫然状态,易漏诊)、混合型(症

状呈间歇性波动性)。

目前对ICU综合征的诊断尚缺乏统一标准,临床上对ICU谵妄的评估常根据ICU谵妄筛查表(ICDSC)和ICU意识紊乱评估办法(CAM-ICU)来做出判断[16]。ICDSC诊断谵妄的敏感性较高,常用于ICU谵妄的筛查,使用时首先判断患者的意识水平(5个等级),然后对所有无昏迷或木僵的患者按照筛查项目进行24h内的信息评分(0~8分),≥4分考虑诊断谵妄。CAM-ICU是为气管插管患者而设计的,其诊断谵妄的敏感性、特异性皆较高。使用CAM-ICU诊断谵妄分两步进行,首先应用标准的镇静评分对患者的意识水平进行评价;随后对除昏迷状态以外的患者依据以下临床特征进行ICU谵妄的评估:(1)急性发作的精神状态的改变或呈波动性过程;(2)注意力改变;(3)思维瓦解;(4)意识水平的改变。(1)+(2)+(3)或(1)+(2)+(4)可以诊断ICU谵妄。而抑郁和焦虑则可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做出诊断。当然,在做出ICU综合征或ICU谵妄诊断之前应排除脑部本身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精神障碍。

六、ICU综合征与预后的关系

对内科ICU患者进行研究表明,发生谵妄的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较其他患者明显增高[9,17]、撤机困难[18]、平均住院时间延长[2]以及住院费用增加[19]。并且还发现ICU谵妄是患者长期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危险因素。

七、预防措施[2]

1.术前或转入ICU前的对策:通过术前访视,对将要转入ICU的患者进行宣教,减轻术后患者对手术后果产生的焦虑不安心理,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对因病情危重而紧急转入ICU的患者,因病情较重会出现精神负担,甚至面临死亡,故应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相应

的措施。

2.入住ICU后的预防对策:重要的是不要制造患者感觉缺失,适当给予、轻快的刺激,悉心营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1)舒适护理,尽量维持患者的正常生物钟,处置时不要妨碍睡眠,让患者保持正常的睡眠节律。(2)改善ICU环境,减轻患者的应激。尽量做到单间管理。设置合理的接触人数及给予强度适中的刺激;努力消除监护仪和呼吸机发出的单调的声音;清除限制患者在床上活动的导线、导管,必要时采用遥测仪;努力减轻氧气流动的声音。(3)改善患者的感觉缺失。配置患者可操作、能选台的收音机和电视机,无法自主选台的收音机、电视机只会徒增患者的无助;在可视范围内悬挂时钟、日历以保持时间概念;尽量能让患者看到外面的景色。(4)加强相关知识培训,让所有医护人员均应认识ICU综合征及前驱症状,避免遗漏,以防患者出现更多的精神症状。(5)加强沟通,关爱患者。患者转出ICU时应明确向接受科室转达患者的要求,以保持医疗的连续性。处置或抢救时

亦不要忽视ICU中的其他患者。

八、治疗

尽可能地明确病因及预防;控制可能的危险因素及对原发病的治疗,如控制感染;使用必要

的药物控制精神障碍;ICU支持治疗等。

(一)一般治疗

尽可能明确病因。ICU综合征是多因素联合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积极探查可能引起谵妄的各种因素,并尽可能地迅速纠正。谵妄亦可能是感染的首发症状,故在查找谵妄原因时要考虑感染的可能性。若怀疑是药物所致,停药是最容易、最有效的方法。但有一部分谵妄患者,病因明确却不能逆转,需对症治疗,可让家属守护患者,给患者定向刺激;提供时钟、日历以增强时间概念;播放播放轻音乐等以缓解紧张的心情。医护人员应充分给予患者白天、晚上的定向刺激,并让患者在夜间尽可能多地睡眠。4h的睡眠时段可让患者经历所有的睡眠

时相,对患者有益。

(二)药物治疗

对部分去除诱因或病因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症状者,应考虑药物治疗。

1. 苯二氮卓类药物:是治疗由于过量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引起的焦虑反应时的首选药物,其中相对短效且代谢产物无活性的药物如劳拉西泮更是首选中的首选。另外,当谵妄的原因不明且怀疑是酒精或镇静催眠药的戒断导致时,可考虑试验性地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如劳拉西泮1~4mg。如病情加重,基本上可排除酒精和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戒断,应考虑不同

的药物治疗。

2.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右旋美托咪啶是一种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近年来,Pandharipande等[20]的研究发现,其在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谵妄方面优于劳拉西泮。 3. 氟哌啶醇:FDA不赞成静脉应用氟哌啶醇,但氟哌啶醇在国外常用于静脉注射,而国内仍以肌注为主,均可获得良好的预治效果[21-22]。氟哌啶醇的起始剂量依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和体型,对症状较轻者起始剂量为0.5~2mg,症状较重者为2~5mg,甚至可达10mg。但老年人起始剂量应适当减量,如症状持续存在,药量可加倍。用药3次后,如疗效不佳,可加用劳拉西泮0.5~1.0mg,或与氟哌啶醇每30min交替应用。这种联合给药方法既可提高疗效又可减少不良反应。患者一旦平静,随后的第1个24h内应用此时的氟哌啶醇总量;如患者仍平静,后24h应用前24h药物总量的一半,以后每天剂量相继减半,直至停药。许多患者去除引发谵妄的病因后,即使不用药物治疗,症状也会逐渐缓解。故病情允许,应尽早

转出ICU。 4.新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和奥氮平对谵妄的疗效备受关注,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相比,其有更少的不良反应。已有报道认为,利培酮和奥氮平治疗谵妄有效[23-24]。遗憾的是,

利培酮和奥氮平还不能经胃肠外给药。

5.其他药物:当氟哌啶醇(或其他抗精神病)与劳拉西泮合用无效时,可选用其他药物,如镇静催眠药(鸦片类、丙泊酚、巴比妥类)、肌肉松弛药(应用时可联合机械通气以防呼吸停止)。然而这些药物不能增加患者的自我控制感,且如镇静催眠药量不足时,对患者亦是

一种更强烈的应激。

6.社会和心理治疗:处理谵妄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心理因素。患者家属往往对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能恢复非常关注。医生应反复向家属及患者讲说明,精神状态通常可以恢复,且富有同情心地告诉患者,医生理解他们的困惑茫然状态,给患者一种真实的、有希望的感觉,鼓励患者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他感觉到的任何奇怪现象,如幻觉,可让患者感到更放松例如患者把自己感觉到的各种幻觉,尤其是较恐怖的体验告诉医护人员,通过及时沟通和解释,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从而达到缓解精神症状的目的。另外,我们也要告知家属,患者在谵妄期间出现的对医护人员的指责与妄想性的观念无实际意义,以减少医患矛盾。

上一篇:市公平贸易工作总结下一篇:事故排查与整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