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病人的护理常规

2024-04-13

眩晕症病人的护理常规(通用11篇)

篇1:眩晕症病人的护理常规

烧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常规:

1.及时了解病人受伤的时间、原因、烧伤面积、深度、部位、年龄等,以安排不同的病床。

2.根据病情或医嘱每2~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并记录。3.做青霉素、普鲁卡因、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4.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按医嘱迅速补液及用药。5.协助医师进行清创、换药、并做好健康皮肤护理。6.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少量多餐。

7.保持室温,夏季26~28℃,暴露疗法时可提高至32℃,有条件者可用空调。8.发热39℃以上的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或按医嘱药物降温。

9.烧伤面积敷料应及时更换,定时翻身,每2小时1次,防止受压,保持创面干燥。

10.做好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战胜疼痛,积极配合治疗。

(二)休克期的护理:

1.住单人房间,专人护理,严格隔离制度,以防交叉感染。2.了解病情及有无其他复合伤,以便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抢救。3.取半卧位,卧无菌床铺,并注意保暖。

4.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对面、颈、胸部烧伤病人应备好氧气、气管切开包等。

5.建立有效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失调,必要时静脉切开,确保液体疗法的实施。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对各种治疗液体疗法的实施。

(1)体温、脉搏、呼吸每30~60分钟测量1次,当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脉压差小于3Kpa(22.5mmHg),体温过高或过低,脉搏在120次/分以上,均应做出适当处理。(2)注意神志变化,成人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言语无力,小儿惊慌不安、抑郁,多为休克表现,应加快输液速度。

(3)烦渴是血容量不足的早期表现,此时不应过多满足病人不断喝水的要求。烧伤后大量饮水或进食可引起急性胃扩张、呕吐、甚至造成窒息,应及时调整输液速度。(4)观察创面渗出情况,周围是否红润,受压。

7.留置导尿管,成人一般用双腔请按尿管。倒出膀胱原有尿液后,开始记录每小时尿量、比重、PH值。

8.注意五官的护理,及时清除分泌物,减少创面污染机会。双耳烧伤后禁止受压,以免引起耳软骨炎。

9.保持各种管道通畅,防止脱落及分泌物阻塞。

10.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要敏捷、准确、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防增加病人的痛苦。11.做好输液护理:

(1)合理安排输液计划,第一个24小时,要求在前8小时输入胶晶体总量的1/2,后16小时再平均输入余量,以后每日输液总量应于24小时内平均输入。对有条件进行热干风疗法的病人应适当增加水分量,成人每日增加2000~3000ml。为保护肾功能,应早给碱性药物,其半量用于前8小时输入,并间断给予利尿剂。(2)输液速度以尿量监测为参考,一般维持尿量在30~50ml/h,但有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或化学烧伤有中毒可能者,尿量应偏高,保持在50ml/h以上。

(3)计算每小时尿量时应排除甘露醇等高渗利尿剂用量。

(三)感染期护理:

1.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预防败血症的发生。

(1)体温升高时应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同时还应注意是否与室温高或包扎疗法不易散热有关,可适当通风,降低室温或暂时关闭烤灯。

(2)观察脉搏,最好听心音,一般应在120~140次/分。如体温、脉搏出现分离现象,提示病情危重。

(3)呼吸增快到30次/分以上时且不规律,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抢救物品与器械。

2.观察精神状态,若出现谵妄、幻觉、烦躁不安等,必要时使用安全带,按医嘱给镇静药物。

3.病人出现恶心、呕吐、便血等现象,应禁食或使用胃肠减压。4.熟练掌握翻身床及其他床具的应用与护理,有精神障碍者禁卧翻身床。5.保持各管道的通畅,如静脉输液管、导尿管、胃管等。特别对静脉插管应加强护理,注意无菌,防止脱出。

6.密切观察创面变化,定时翻身及更换体位,预防褥疮。做好正常皮肤清洁、消毒和供皮区的消毒与护理。

7.加强营养护理,协助营养科制定出高营养食谱,呕吐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流质,以维持营养。

8.病情发生变化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做出相应处理。

(四)恢复期护理:

1.恢复期病人常因伤后功能障碍或面部改变而失去生活耐心,医护人员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坚定信心、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恢复期创面瘙痒而致病人烦恼,影响休息、饮食,故每日用盐水浸浴,用0.1%米他酚酊外涂止痒,同时可避免感染。

3.鼓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促进肿胀消退,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僵硬。4.下肢及其关节烧伤病人,必须在植皮2~3周创面愈合后方能下床锻炼行走,必要时穿弹力袜或缠弹力绷带,以预防创面出血、起泡和瘢痕增生。5.指导病人按时复查,如有瘢痕、溃疡及时到医院诊治。小儿瘢痕增生,在伤后半年即可行整复手术,成人一般伤后1~2年行整复治疗。

(五)植皮术:

1.术前护理:

(1)耐心向病人讲明手术的目的及术后的注意事项,解除病人恐惧、紧张情绪。(2)协助病人练习床上排尿,以免术后发生尿潴留。

(3)剃除供皮区毛发,清创污垢,并用肥皂水及清水清洗干净。

(4)头区做供皮区时,必须剃除毛发,直至头皮光滑为止、如重复取头皮时,用无菌石蜡油涂敷,使结痂皮软化,然后用镊子轻轻摘除,不需再剃,以免破损出血。(5)彻底清洗受皮区周围皮肤,必要时剃除毛发。(6)手术日晨禁食,肥皂水灌肠(或饮番泻叶)。

(7)术前一日肌肉注射青霉素。术前30分钟注射鲁米那和阿托品,并普鲁卡因皮试。

2.术后护理:

(1)守护病人至清醒,测体温、脉搏、血压,每2小时1次,直至平稳。(2)做好供皮区护理,采用包扎或3日后半暴露疗法。

①包扎疗法:适用于四肢供皮区,包扎过程中应注意有无渗血、跳痛及腥味。②半暴露疗法:适用于头部及躯干部供皮区,应使其干燥、结痂,必要时用烤灯,防止受压,充分暴露,以防感染。

(3)做好植皮区护理:

①肢体应抬高、固定,注意观察肢端血运,保持包扎敷料清洁、干燥。②头、面、胸部植皮包扎后,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全麻病人要准备吸引器。③下腹部植皮术后,避免因疼痛不敢排尿而致尿潴留,必要时置尿管排尿。④四肢植皮术后,不可在手术肢体扎止血带,以免下肢血肿,造成植皮失败。⑤翻身时牢固固定病人,以免因病人活动而使皮片移位,造成植皮失败。⑥术后3日,在无菌条件下打开敷料。检查植皮情况并更换敷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⑦臀部、背部、会阴部、双股部手术后应置导尿管持续导尿,并保持通畅,以免尿湿敷料,引起感染,造成植皮失败。

(六)创面暴露疗法护理:

1.保持室内一定温度、湿度,紫外线照射病室每日1次。2.采用烤灯照射或热干风机直吹创面。

3.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创面渗出液及时用消毒棉球吸净,创面有霉菌者用2%的碘酊涂擦,痂下积脓者应及时剥痂引流。

4.按时翻身,早期2小时1次,后期4小时1次。接触创面时戴无菌手套。5.防止病人骚抓创面,必要时牵动病人双手。

6.已结痂部位应防止其过度活动,以免痂皮皱裂、出血,引起感染。7.应注意四肢环状焦痂病人末梢循环,必要时切开减压。对躯干环状焦痂病人应注意呼吸变化,备气管切开包。

8.按时涂保痂药物,如磺胺嘧啶银及中草药等,以防感染。

(七)各部位烧伤护理常规:

1.头面部烧伤护理:

(1)剃出残余头发,清洗创面,以后定期剪除清洗。

(2)经常更换头的位置,避免受压过久而产生褥疮。

(3)头面部烧伤肿胀严重的眼睑外翻病人,应使眼睑复位,保护角膜。因口鼻水肿致呼吸困难者,应取半卧位。

(4)眼部受压,经常用棉签拭去眼分泌物,按时点眼药水、眼药膏。如有角膜烧伤,及时请眼科会诊,协助处理。

(5)耳廓烧伤时应保持干燥,避免耳廓受压,及时清洗外耳道分泌物,防 止发生中耳炎及耳软骨炎。

(6)鼻周围创面保持干燥,剪去鼻毛,清除鼻腔内分泌物,每日滴入少量无菌油。(7)口唇粘膜外翻病人,拭去分泌物,盖湿纱布,加强口腔护理。饭后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口腔及其口周围。

2四肢烧伤护理:

(1)保持创面及其周围皮肤清洁,修建指(趾)甲。

(2)四肢外展,充分暴露创面,保持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及时清除创面分泌物,特别是受压部位须抬高患肢,并使用支架。

(3)包扎者保持外层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浸湿或被大小便污染,应随时更换敷料。观察指(趾)端血运,包扎松紧要适宜。

(4)暴露创面应清洁干燥,注意保痂,预防感染,给深度烧伤手术创造条件。

3.呼吸道烧伤护理:

(1)对呼吸道烧伤的病人,立即做气管切开的准备,备好氧气,吸痰器及抢救药品。(2)严格控制补液量,注意输液速度,禁止短时间内滴入大量水分,尤其在烧伤48小时内,以免引起肺水肿。必要时应用利尿剂。(3)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者除执行气管切开护理常规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套管应固定牢固,以防滑脱造成窒息。

② 鼓励病人咳嗽,翻身拍胸、捶背,及时吸出痰液。③ 湿化呼吸道,可做蒸汽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

④ 使用人工呼吸器时,及时观察机器运转及呼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⑤ 重度呼吸道烧伤,可给予气管内灌洗以刺激咳嗽,使稠痰及脱落坏死粘膜易吸出。灌洗时备好氧气,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⑥ 吸痰要及时,方法要正确,避免反复上下提插式吸痰,以免损伤气管引起出血。

4.会阴部烧伤护理:

(1)剪去阴毛,用生理盐水清洗外阴,用干纱布拭干创面,涂保痂药物,用烤灯保持创面干燥。

(2)酌情卧床翻身,小儿卧人字床。双下肢外展,充分暴露创面。床上铺无菌纱布垫,保持干燥。

(3)加强大小便护理,便器定时消毒,固定专用,应用时衬垫数层无菌纱布或卫生纸,便后使用0.5%的碘伏棉球清洁肛门周围及臀部。

(4)酌情留置导尿管。未置导尿管者,可用消毒尿壶接尿。女病人用女式尿壶,小便后必须行会阴冲洗。

(八)电烧伤:

1.入院后卧床休息,做心电图观察心脏情况,化验尿有无血细胞及管型,观察有无合并伤。

2.局部行焦痂处理,去污、消毒、无菌包扎(应松紧适宜)或暴露(可涂2%碘酒)。

3.伤口组织坏死脱落或扩创后的伤口应换药引流,随时观察 伤口周围血管,避免出血,并在床边准备无菌纱布和止血带。

4.抬高患肢,观察局部电性水肿的发展情况及坏死、继发感染等。5.电烧伤一般常累及不同层次的深部组织,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6.电烧伤损伤组织广泛,严重者可致残,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2:眩晕症病人的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应取平卧位或头和脚抬高30度,注意保温。

2、尽快消除休克原因,如止血,包扎固定,镇静、镇痛(有呼吸困难者禁用吗啡),抗过敏,抗感染。

3、给氧,鼻导管给氧2-4L/分,每4小时清洗导管一次,保持通畅,必要时可用面罩吸氧。呼吸衰竭时可给呼吸兴奋药。

4、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必要时可做静脉切开,以利于血容量的补充和用药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按病情掌握药量、滴速,保证准确及时给药。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必要时用药物雾化吸入,有支气管痉挛可给氨茶碱、氢化可的松,药物剂量遵医嘱执行,如出现喉头梗阻时,行气管切开。

6、早期在扩容疗法同时可酌情应用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等药物提升血压,一般维持在80-100/60-70mmHg即可,不可过高,当血容量补足时,也可用血管扩张药,如异丙肾、苄胺唑啉等。输入此类药物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和尿量,避免药液外溢至血管外。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准确记录。

(1)密切观察P、R、BP的变化,根据病情15-30分钟测量一次。

(2)体温每四小时测一次,低于正常时要保温,高温时应给予物理降温,避免体温骤降,以免虚脱加重休克。

(3)观察意识,当中枢神经细胞轻度缺乏氧时,病员表现烦躁不安或兴奋,甚至狂燥,随休克加重,由兴奋转抑制,病人表现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对此病人应适当加以约束以防意外损伤,亦可使用镇静剂,但需注意血压。

(4)注意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如面色苍白常表示有大出血,口唇或指甲发绀考试,大收集整理说明微循环血流不足或淤滞,当胸前或腹壁有出血时,提示有DIC出现,如四肢厥冷表示休克加重应保温。

(5)注意尿量、颜色、比重、PH值,病情重或尿少者应留置导尿,每小时记录一次尿量,如每小时在15ml以下或尿闭,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防急性肾衰,保持尿管通畅,预防泌尿系逆行感染。

(6)严密观察心率变化,如脉速,末稍紫绀伴有颈静脉怒张,呼吸困难,咳血性泡沫痰,提示心力衰竭,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7)测中心静脉压,可做为调整血容量及心功能之标志。休克期CVP在10厘米水柱以下应补充血容量,不宜使其超过12-15cm水柱,否则有发生肺水肿危险,如CPV高于15cm水柱,而休克尚未纠正者,应给予强心药。

(8)休克病人根据病情立即抽血验血常规、血型、血钾、钠、氯、CO2结合力和血浆蛋白,红细胞比积等,以做为抗休克治疗的用药依据。

8、按时做好褥疮护理及口腔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篇3:眩晕症病人的护理常规

1 临床资料

94例眩晕症病人诊断明确, 其中男21例, 年龄31岁~76岁, 平均59岁;女73例, 年龄22岁~83岁, 平均62岁;护理观察时间0.5 d~15 d, 平均5 d。

2 护理观察

2.1 护理

2.1.1 绝对卧位

眩晕发作期中, 病人应自选体位绝对卧床休息, 切勿单独勉强起床行动, 以免发生跌倒意外;病人处于某一特定体位时, 眩晕可减轻, 应协助病人摆好舒适体位, 减轻眩晕症状;床上大小便, 减少起身以免加重眩晕症状, 待眩晕症状缓解可逐步协助下床大小便, 洗漱;起身时动作宜慢, 忌做快速转体动作, 眩晕明显缓解时可在室内外进行活动, 但避免剧烈运动, 以防病情复发。

2.1.2 饮食

眩晕症发作期间应进食清淡、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剧烈呕吐病人, 应减少饮食, 少量多餐。呕吐症状缓解可逐步过度至软饭及普食。忌食油腻, 辛辣刺激饮食, 控制盐分的摄入。

2.1.3 环境

保持病室安静, 光线柔和, 温湿度适宜,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发作期间应减少探视, 护理及治疗操作应尽量集中, 动作应轻柔, 避免过多地打搅病人, 使病人得以充分休息。

2.1.4 输液速度

眩晕症药物治疗中的莨菪类和扩血管药需根据病情及病人年龄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否则可出现心悸、胸闷、排尿困难、幻觉、精神障碍等症状, 加重病情和病人心理阴影。

2.1.5 心理护理

有研究结果显示, 心理干预辅助治疗急性眩晕短期内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2]。该病起病急, 症状明显且不舒适感强、眩晕症状缓解慢, 病人常产生忧虑、抑郁及消极情绪, 甚至对治疗感到悲观失望。因此, 在治疗的同时, 应加强有关疾病和治疗知识的教育, 在护理中应多关心、体贴, 给予鼓励与安慰, 帮助病人消除悲观情绪, 增加治疗信心。

2.2 临床护理观察

护士要密切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意识、瞳孔、心率、血压、体温、面色、呕吐物、言语、伴随症状, 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

2.2.1 意识

出现头晕、头痛突然加重, 或突然出现言语、意识行动障碍、精神障碍、意识改变时, 考虑中枢性眩晕可能, 为脑血管意外的征兆, 需立即通知医生进一步诊断。

2.2.2 瞳孔

病人出现瞳孔缩小应警惕脑干病变及中毒可能, 需协助做好辅助检查, 以免误诊, 延误抢救时机。

2.2.3 心率

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应警惕心脏病表现为眩晕症的病人。临床常见以眩晕症为首发症状的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等。应该立即协助心脏检查, 明确诊断。

2.2.4 血压

病人血压下降至90/60 mmHg (1 mmHg=0.133 kPa) 以下, 或原有的基础血压下降30%, 应做好辅助检查, 警惕心肌梗死及其他系统疾病。

2.2.5 体温

眩晕病人伴有体温升高, 应考虑近期是否存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因导致的非系统性眩晕, 临床上又称为一般性眩晕。病变部位是前庭以外的全身各系统疾病, 如眼部疾病、躯体疾病、心血管病感染、代谢中毒、血液病、神经官能症引起的眩晕。此类眩晕多无自身或外物旋转感觉, 只是头晕、眼花或轻度站立不稳, 很少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2.2.6 伴随症状

观察眩晕的伴随症状对临床鉴别诊断有积极的意义。临床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IB) 导致的眩晕症伴随症状尤为突出, VIB诊断为眩晕同时至少有1种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其他症状, 如眼症 (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 、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 或有轻微的脑干损害体征, 如角膜/或咽反射减退或消失, 调视或辐辏障碍, 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 诱发眼球震颤及阳性病理反射等。也可有动脉硬化诱发因素、心脏血管病史和或颈椎病史。随着疾病谱的改变, VIB 性眩晕有所增加, 各家报道50%~85%[3]。

3 临床意义

3.1 缩短治疗时间, 减少病人痛苦

正确而精心的护理能够明显减低病人眩晕症的症状, 减少伴随症状, 减轻病人痛苦。

3.2 帮助诊断, 避免延误诊治

通过认真的护理观察能够帮助早期诊断病因, 并避免漏诊、误诊。

3.3 积极治疗

只有明确的诊断才能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3.4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眩晕可发生于各个年龄。目前该症状已形成庞大的病人群体, 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眩晕及发作时的一些伴随症状对病人身体、情绪甚至心理等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造成病人生活、工作能力下降。在治疗的同时, 加强有关疾病和治疗知识的教育, 指导病人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情绪紧张、恐惧、焦虑等, 保持乐观的情绪, 积极去除病因才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4 体会

根据文献资料显示, 人群中眩晕的患病率为5%[4]。眩晕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近年来国内外对眩晕症十分重视, 欧洲已开创了眩晕诊疗中心, 但其病因学、病理学尚不十分清楚[5]。因此, 其病因诊断和治疗有时较困难。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症状的出现有一个过程, 绝大多数情况下所有的症状并非同时出现, 对疾病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很难一开始就能作出正确诊断, 至今仍有一小部分病人几乎作了所有检查, 仍不能确诊, 尚在随访中, 因此, 积极的护理观察对早期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眩晕症,护理,观察

参考文献

[1]张素珍.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1-13.

[2]赵勇, 赵耀.心理干预辅助治疗急性眩晕30例[J].陕西医学杂志, 2008, 37 (12) :1657-1658.

[3]张素珍, 杨传炎, 张萍, 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J].中华耳鼻喉杂志, 1993, 28 (3) :138.

[4]英黎.眩晕疾病与药物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 (12) :991-992.

篇4:有暴力行为病人的护理常规

1.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要内容,在病人病情有所改善时及时给予肯定,坚定病人的治疗信心。多给予病人鼓励性语言,让病人看到治愈的希望和曙光。对疾病的康复持乐观的态度而不是绝望的态度。

2.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了解病人的内心体验、感受,以温暖及同情的心理对待病人,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合理运用与病人的沟通技巧,注意言语的使用。避免使

用中伤性的言语和使用粗暴的行为去制止病人的强迫动作和行为。防止伤害病人的自尊心。

4.对有强烈自杀企图和行为的患者,遵医嘱给予保护性约

束,并对病人讲清楚保护性约束的目的,已取得病人的配合,并注意观察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

5.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必要时清楚所有的不不安全物

品。

6.7.安排离护士站近的病员,必要时二十四小时专人陪护。在交接班及开饭时间,清晨、夜间等工作人员较少时应

密切监护病人的行为。

8.9.对病人合理的要求及期望给予满足。协助病人确定压力源并教其使用良好的应对方法。

10.提供病人及家属紧急的情绪支持,及缓解危机的方法。

篇5:有机磷中毒病人的护理常规

有机磷农药(有机磷酸酯类农药)在体内与胆碱酯酶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胆碱酯酶(ChE)活性受抑制,使酶不能起分解乙酰胆碱(ACh)的作用,致组织中乙酰胆碱过量蓄积,使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毒蕈碱(M)样、烟碱(N)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及皮肤黏膜的情况,口鼻咽分泌物的情况及有无肌颤的发生。

2、注意观察胆碱酯酶复能剂的副作用,碘解磷定、氯解磷定应用后出现口干、口苦、甚至病人出现谵妄、幻视的副作用。

3、对于有机磷中毒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要妥善固定经口气管插管、随时记录呼吸机的模式,观察病人有无烦躁,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应用。

4、恢复期加强观察,防止病人出现迟发型神经系统病变。【护理措施】

1、维护呼吸功能:①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应立即用吸引器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同时将后坠的舌头拉出。②吸氧:低流量吸氧一般为2--5L/min。③ 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直至呼吸功能恢复正常。

2、维持循环功能: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循环障碍主要表现3个方面,即心律失常、心跳停止或休克,故应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动态观察,并监测生化和血气分析,详细记录结果,为医生补充电解质和用药提供依据。

3、防治脑水肿:昏迷超过12h的患者均有脑水肿症状。①使用冰帽头部降温,这样可以降低脑组织的代谢率,提高脑组织对毒物和缺氧的耐受性,有利于脑水肿的纠正,防止后遗症的发生;②按医嘱正确有效地使用脱水剂;③尿潴留者给予导尿,并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4、其他一般护理措施

①更换干净衣物,保持床单及衣服的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做好口腔护理,导尿管的护理。

②记录出入液量:频繁呕吐及腹泻可引起脱水、水电解质紊乱,应按医嘱及时补液,严重患者应做好血型检查及输血准备。

③饮食护理:洗胃后一般暂禁食,留置胃管以便必要时再次洗胃,胃肠减压,观察引流出胃内容物的色、质、量。根据病情1—3d后开始进流质饮食,以后逐渐改为普食,注意胃黏膜的保护。

④对危重患者应设专人护理,并做好特护记录。烦躁不安时,应加以床档,必要时加用约束带,以防止坠床跌伤。

⑤心理护理:加强护患交流。了解病人的中毒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服毒自杀者,应采取疏导、解释、支持、鼓励的手段,使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加强安全保护措施,以防再次自杀。⑥ 恢复期护理:注意有机磷中毒反跳现象,其原因多与中毒原清除不彻底,或阿托品减量过快所致,其先兆症状是精神萎靡、胸闷、食欲不振、唾液分泌明显增加,应及时对症处理。【健康教育】

1、普及预防有机鳞中毒的有关知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食用污染过农药的水果一定清洗干净。

2、出院后仍需在家休息2-3周,按时服药,不可单独外出,防止迟发性神经损害。

篇6:发热病人护理常规

发热病人

第一文库网

护理常规

发热指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均可导致体温升高称发热。发热是一种症状,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恶性肿瘤、理化因素等。体温在38℃以下为低热,38℃――39℃为中热,39℃――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体温上升期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温下降表现皮肤苍白,无汗,畏寒,体温升高后,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及心率加快,退热时因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高热可出现谵妄、惊厥、错迷及水、电介质紊乱等合并症。

(一)绝对卧床,因高热时,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多,进食少;体弱,此时应减少活动。

(二)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三)入院后尽早留取大、小便标本及血培养送检。

(四)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可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时鼓励病人每日饮水3000ml以上;对不能进食可按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昏迷病人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五)测量T、P、R:每4小时测量T、P、R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三日后可改可为每日测量二次。

(六)体温达38℃以上时行头部冷敷,体温达39.5℃时给予物理降温,行温水或酒精擦浴,降温后30分钟测量并记录于体温单上。

(七)体温骤退者,注意保暖,防出汗过多而导致虚脱。

(八)口腔护理:因发热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口内食物残渣易发酵致口腔溃疡。故对不能进食或昏迷病人行口腔护理日三次。

(九)皮肤护理:对出汗较多的病人应勤换内衣裤,加强皮肤护理,防褥疮发生。

(十)高热出现谵亡,应及时用床档防坠床,出现昏迷时,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篇7:眩晕症病人的护理常规

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 其中男12例, 女11例;年龄30岁~78岁;行胆肠吻合术后3例, 胆总管结石10例,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总管炎7例, 胆总管探查术后放置T管3例。术后2周经造影证实胆管通畅, 夹管观察2 d后拔管, 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胆漏, 胆漏发现时间为常规拔除T管后10 min14例、1 h 6例、3 h 3例。22例出现右上腹局限性腹膜炎, 经原T管窦道置入适当的腹腔引流管行腹腔引流, 1例出现全腹膜炎, 急诊手术, 重新放置T管+腹腔冲洗+腹腔引流术;23例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

常规拔除T管后腹腔引流口都会有少量胆汁流出, 不会有不适症状, 窦道1 d或2 d愈合, 不需特殊处理。但拔除T管后还应继续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腹部体征, 如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右上腹疼痛, 右上腹部局部或全腹出现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症状应考虑胆瘘的可能。本组观察发现22例病人出现上述症状, 经床边B超检查, 证实腹腔积液大于50 mL, 尽快协助医生经原T管窦道置入适当腹腔引流管行腹腔引流;同时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 4 d~12 d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本组1例病人出现全腹压痛、反跳痛, 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诊术前准备, 行剖腹放置T管+腹腔冲洗+腹腔引流术, 术后30 d拔除T管。因此, 常规拔除T管后出现胆漏, 病情观察尤为重要。

2.2 心理护理

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 病人负担加重, 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延长, 个别甚至需要再次手术置管引流。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及对医护人员信任度下降。护理人员做好解释, 耐心倾听病人主诉, 取得病人的信任, 说明保守治疗及再次手术置管引流的重要性,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对保守治疗及再次手术置管引流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如本组出现全腹膜炎病例, 开始不配合治疗, 恐惧不安, 经心理疏导后主动配合做好再次手术置管引流, 30 d后治愈出院。

2.3 引流管护理

常规拔除T管后并发胆漏往往需要延长出院, 如出现全腹膜炎需再次手术, 护士在做好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的同时应主动帮助病人, 满足其日常生活需要, 以取得配合, 并做好如下指导:①协助病人半卧位或低半卧位休息, 以利有效引流及感染控制。②正确并及时挤捏引流管, 保持引流通畅, 防止浓稠或泥沙样沉淀的胆汁阻塞管。③妥善固定, 防止脱出, 在翻身、下床活动时尤其注意, 同时注意引流瓶不能高于引流管口, 避免逆行感染[4]。④观察和记录胆汁的量、颜色和性质, 注意胆汁有无混浊及沉淀, 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的处理。⑤引流管及引流袋应每日按无菌操作进行更换。

2.4 疼痛护理

本组23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 指导、协助病人半卧位, 利于胆汁局限避免腹膜炎扩散。使用胆道解痉药物, 促进胆汁排入肠道, 减轻腹膜炎。

3 小结

胆道疾病发病率高, 病情变化快, 需要护士掌握病情, 配合医生, 准确实施治疗方案。同时胆道术后病人T型管引流的护理也是外科护理工作的一个重点[5]。对于拔除T管后并发胆漏病人, 关键在于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症状体征, 早发现早诊断, 及时采取引流、手术和有效的护理措施, 防止胆汁性腹膜炎加重, 促进漏口愈合, 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Ambree M, Shaikh AR, Jamal A, et al.Memon MMAsian J Surg[J].Primary closure versus T-tube drainage after open choledocot-omy, 2009, 32 (1) :21-25.

[2]李可为, 施维锦.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2, 22 (7) :423-425.

[3]Maghsoudi H, Garadaghi A, Jafary GA.Biliary peritonitis requiringreoperation after removal of T-tubes from the commmon bile duct[J].Am J Surg, 2005, 190 (3) :430-433.

[4]柴惠红, 刘国琼.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结肠瘘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2) :932.

篇8:骨科病人护理常规

除外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1、骨科病人宜睡硬板床。

2、四肢损伤病人应抬高患肢,观察远端血循环,注意患肢的颜色、温度、感觉、运动、肿胀及动脉搏动情况。

3、术前皮肤准备。任何剃毛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及细菌移生,尤其是术前一天剃毛可使细菌移生现象增加,从而使术后感染机会增多。因此,须注意尽量缩短备皮与手术的间隔时间,必要时可在术前数小时剃毛。

4、注意骨折病人的搬运方法:

(1)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搬运时,可采“平托法“,即三人同站一侧,一人

托住病人的肩部及腰部,另二人托起病人的臀部及双下肢,同时抬起病人进行搬运,也可采用”滚动法“搬运,无论采用哪种搬运方法,都勿使脊柱扭转、屈曲。

(2)颈椎病人搬运时,在采用“平托法“时,应安排专人托扶病人头部,使

与身体纵轴成一直线并略加牵引,缓慢搬运,严禁盲目搬运或活动病人头部。

(3)四肢管状骨折病人搬运时,应由专人托持患肢。

(4)石膏病人搬运时,注意保护石膏,使勿折断。

(5)牵引病人搬运时,应保持原来牵引状态。

5、石膏或夹板固定病人,应注意倾听病人主诉,如有疼痛,应找出原因进行处理,不得在未弄清疼痛原因之前就给止痛药。

6、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病人作深呼吸,酌情更换体位,注意口腔卫生,以预防肺部并发症。鼓励饮水,达到膀胱内冲洗的目的,注意会阴部及尿道口的清洁卫生,以预防泌尿系感染。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加强营养等措施以预防褥疮的发生。鼓励多食粗纤维的食物及防便秘。

篇9:妇科放疗病人护理常规

放射线治疗是妇科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主要在于使体内蛋白质合成受阻,酶系统受干扰,造成细胞功能障碍,导致其死亡。放射线在抑制和破坏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细胞产生不良反应。常用的照射方式有体外照射、腔内照射。照射时间根据病情而定。常用护理措施:

1.放疗病人的心理支持

详细介绍放疗的原理和疗效,给病人讲清放疗的效果与病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有关,放疗的一些不良反应是可以通过治疗和护理来预防和减轻的,说服病人坚持治疗。

2.腔内治疗的护理

(1)照射前的护理

做好心理支持,完善各项检查,会阴部备皮,艾利克液阴道冲洗。(2)照射后的护理

a 观察阴道有无渗血和出血,如有出血应以无菌纱布填塞止血,无出血可做阴道冲洗,每日一次,为防止发生粘连,需冲洗至创面愈合。

b注意观察血象变化,最常见的反应是白细胞下降,另外是血小板也下降,出、凝血时间延长,导致大出血。嘱病人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防止外伤引起出血。白细胞过低可给予升白安口服,血小板过低必要时输血。c观察膀胱黏膜有无受损,病人有无主诉尿频、尿痛,甚至血尿、排尿困难、尿潴留。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达3000ml。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k,使用尿路抑菌药预防感染。

d放射性肠炎是常见的反应,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便、里急后重感,应暂停治疗,注意观察大便的性状,及时送检,指导病人勿进食粗纤维食物,减少对肠道的刺激。并遵医嘱给药保护肠黏膜。

3.体外照射的护理

篇10:有机磷中毒病人护理常规

一、有机磷农药概述:有机磷杀虫药的主要毒性是抑制胆碱酯酶,引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因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1、职业性中毒

由于生产设备密闭不严,使毒物污染空气,或在产品包装过程中手套破损和衣裤、口罩污染,杀虫药通过皮肤、呼吸道吸收入体内,或在使用及喷洒过程中违反操作规则,个人防护措施不符合防毒要求造成中毒。

2、生活性中毒

多由于误服、误用或摄入被杀虫药污染的水源和食物。

(二)发病机制

有机磷农药大多数属磷酸酯类或硫代酸脂类化合物,其结构近似乙酰胆碱,进入人体后可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胆碱能神经的化学递质——乙酰胆碱积聚,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

三、临床表现(一)发病情况

急性中毒发病时间与杀虫药毒性大小、剂量及侵入途径有关。一般经皮肤吸收,症状常在接触2~6小时内出现。自呼吸道吸入和口服者可在1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症状。通常发病愈早,病情愈重。有机磷农药中毒无论表现轻重均有特殊大蒜气味。

(二)主要症状

1、毒蕈碱样症状

主要是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所致,并出现最早,其表现为腺体分泌增多及平滑肌痉挛。消化道、呼吸道症状比较突出,胃肠道症状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涎;呼吸系统多见支气管痉挛及分泌物增多、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严重时发生肺水肿。还引起大小便失禁、心跳减慢、瞳孔缩小、多汗。

2、烟碱样症状

横纹肌运动神经过度兴奋,表现为肌纤维颤动,常先自小肌群如眼睑、面部、舌肌开始,逐渐发展至四肢、全身肌肉抽搐,病人常有全身紧束及压迫感,后期出现肌力减退和瘫痪,如发生呼吸肌麻痹可诱发呼吸衰竭。交感神经节受乙酰胆碱刺激,其节后交感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儿茶酚胺使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增高、心跳加快和心率失常。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早期可有头晕、头痛、倦怠无力,逐渐出现烦躁不安、谵妄、抽搐及昏迷。严重时可发生中枢衰竭或脑水肿而死亡。

(三)中毒程度

为了便于观察病情及治疗,将急性中毒分为三级:

1、轻度中毒

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多汗、流涎、视力模糊、瞳孔可缩小,全血胆碱酯酶活力一般在50%~70%。

2、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肌纤维颤动、瞳孔明显缩小、轻度呼吸困难、大汗、腹痛、腹泻、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等。全血胆碱酯酶活力降至30%~50%。

3、重度重度

除上述症状外发生肺水肿、惊厥、昏迷及呼吸肌麻痹。全血胆碱酯酶活力降至30%以下。

(四)晚发症和并发症

1、迟发性神经病

急性中毒病人经急救病情缓解好转后,经4~45天潜伏期又突然出现症状,病情反复,主要累及运动和感觉系统,表现为下肢瘫痪,四肢肌肉萎缩等症状,为迟发性神经病。

2、中间综合征

急性中毒症状缓解后和迟发性神经病前,多在急性中毒后24~96小时突然病情加重,表现为肌无力,称中间综合征。

3、并发症:肺水肿、脑水肿、呼吸衰竭

四、辅助检查

1、全血胆碱酯酶测定

胆碱酯酶活性降至正常人的70%以上。

2、尿中有机磷代谢产物测定。

3、血、胃内容物、大便中有机磷测定

五、治疗原则

(一)迅速清除毒物

喷洒农药中毒者应立即脱离现场,脱去污染衣服,用肥皂冲洗皮肤、眼睛,口服中毒者要用清水、生理盐水、2%碳酸氢钠(敌百虫忌用)反复洗胃。

(二)尽早给予足量特效解毒药物

1、抗胆碱药

最常用药物为阿托品

(1)机制: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对副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毒蕈碱样受体的作用,对减轻、清除毒蕈碱样症状和对抗呼吸中枢抑制有效,但对烟碱样症状和胆碱酯酶活力无效。

(2)使用原则:早期、足量、反复、反复给药,直到毒蕈样症状明显好转,或有阿托品化表现为止。当出现阿托品化时,则应减少阿托品剂量或停药。

(3)阿托品化指标:瞳孔较前扩大,颜面潮红、口干、皮肤干燥、肺部湿啰音减少或消失、心率加快。

(4)阿托品中毒表现:意识模糊、狂躁不安、谵妄、抽搐、瞳孔扩大、昏迷和尿潴留等,应及时停用阿托品,进行观察。

2、胆碱酯酶复能剂

目前常用的有碘解磷定和氯磷定等,此类药物能夺取磷酰化胆碱酯酶中的磷酸基,使胆碱酯酶恢复活性,且能解除烟碱样症状如肌束震颤,但对解除毒蕈样症状和呼吸中枢的抑制效果差。

用复能剂时应注意不良反应,防止过量中毒。一般不良反应有短暂的眩晕、视力模糊或复视、血压升高。碘解磷定剂量较大时,可有口苦、咽痛、恶心,注射速度过快可致暂时性呼吸抑制。

(三)对症治疗

有机磷子中毒死因主要是呼吸衰竭,其原因是肺水肿、呼吸肌瘫痪或呼吸中枢抑制所致,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极重要。及时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应用人工呼吸机。发生休克、急性脑水肿、心脏骤停及时处理。防治感染应早期使用抗生素,为防止病情反复,症状消失后至少观察3~5天。一旦症状重复,应及时抢救。

六、病情观察

(一)、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常因肺水肿、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应定时检查和记录生命体征、观察神志状态、瞳孔大小及肺部啰音、尿量及呼吸困难、发绀情况,发现以下情况及时做好配合抢救的工作。

1、若病人出现胸闷、严重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湿啰音、意识模糊或烦躁,提示发生肺水肿。

2、若病人呼吸节律出现不规则、频率与深度也发生改变,应警惕呼吸衰竭。

3、若病人意识障碍伴有头痛、剧烈呕吐、抽搐时,应考虑是否发生急性脑水肿。

4、若病人神志清醒后又出现心慌、胸闷、乏力、气短、食欲不振、唾液明显增多等表现,应警惕为中间综合征。了解全血胆碱酯酶化验结果,及动脉血氧分压变化,记出入量及重病记录。

(二)、注意胆碱酯酶复能剂的副反应,一般的不良反应有短暂眩晕,视力模糊、或复视、血压升高等,碘解磷定剂量过大时,可有口苦、咽痛、恶心,注射过快可致暂时性呼吸抑制。

(三)恢复期加强观察,防止出现迟发性神经病。

(四)观察阿托品用后反应:

阿托品化指征:瞳孔较前扩大后不再缩小,口干、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湿罗音减少或消失,心率加快达90-110次/分,意识障碍减轻或昏迷者开始苏醒。

阿托品中毒:瞳孔极度扩大,体温达39℃以上,尿潴留、谵妄、抽搐甚至昏迷应立即报告医生。

阿托品量不足:即有机磷中毒症状出现流涕、流涎、流汗、瞳孔缩小、恶心、呕吐、肌束震颤、胸闷、憋气等。

七、护理措施

1、迅速清楚毒物(吸入、误吸、接触),清除未吸收毒物的护理,洗胃后若保留胃管,注意洗出液体有无酸臭味,以决定胃管保留时间。喷洒农药中毒者除脱去衣物用肥皂清洗皮肤外,注意指甲缝隙、头发是否清洗过,若未清洗需再补洗,否则可引起病情反复。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尿量、瞳孔、意识变化,烦躁不安者加床挡防止坠床。

3、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肩部要垫高,以保持颈部伸展,或头偏向一侧,防止舌根后坠,定时吸痰。

4、吸氧,给高流量吸氧(4~5L/min)每天更换鼻氧管,根据呼吸困难程度调节氧气流量,呼吸抑制时气管插管,备好呼吸机。

5、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

6、遵医嘱应用阿托品及碱酯酶复能剂。

7、预防感染,对昏迷病人做好口腔、皮肤清洁、定时翻身的护理,吸痰时要注意吸痰管一次性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8、洗胃后告诉病人禁食24小时,无并发症(出血)后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从流质半流质逐步过度到普食。

八、健康教育

1、普及预防有机鳞中毒的有关知识,喷洒农药时要穿质厚的长袖上衣、长裤,扎紧袖口等,如衣服被污染要及时更换并清洗皮肤,凡接触农药的器物均需用清水反复冲洗,盛过农药的容器绝不能再盛食物,接触农药过程中出现头晕、胸闷、流涎、恶心、呕吐等有机磷中毒先兆时应及时就医。

2、出院后仍需在家休息2-3周,按时服药,不可单独外出,防止迟发性神经损害。

篇11:眩晕症病人的护理常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 年2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120 例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中药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60 例。中药对照组中男26 例, 女34 例, 平均年龄 (56.23±11.44) 岁, 治疗组中男18 例, 女42 例, 平均年龄 (57.01±9.61) 岁。2 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120 例患者均按照《201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各项诊断标准, 确诊为眩晕症 (原发性高血压1~2 级) , 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所有患者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严重颈椎病、不能接受养生枕治疗的患者。

1.2.2 治疗方法中药对照组选用以“滋补乙癸、育阴潜阳法”为固定组方的中药颗粒剂, 并加入西药钙离子拮抗剂 (CCB) 类降压药 (氨氯地平5~10 mg, 每日1 次) 治疗。中药颗粒剂药物组成:豨签草6 g, 夏枯草15 g, 石决明23 g, 槐花15 g, 菟丝子15 g, 枸杞子15 g, 女贞子12 g, 决明子23 g, 沙苑子12 g, 桑葚子12 g, 鸡内金10 g等。治疗组在中药对照组基础上, 夜间睡眠时使用新型养生枕。新型养生枕为实芯药袋, 表面镶嵌玉片, 主要药物有野菊花、苦丁、明矾、白矾、首乌藤、合欢皮、蔓荆子等。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28 d。

1.2.3 护理措施眩晕患者发作时期, 均给予以下护理措施: (1) 患者入院之后, 让患者快速适应医院的环境, 稳定焦虑、不安的情绪, 从而促进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让患者取半卧位, 防止刺激头部的活动或声光, 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眩晕持续时间等, 患者必须卧床休息, 不要开展不必要的体位活动。如果患者出现恶心、恐惧、呕吐等, 正确指导患者做深呼吸, 达到放松心情的目的。如果患者改善效果不佳, 要及时告知医生,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镇静药物或安慰剂。 (2) 护理人员要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安全教育或指导, 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 确保安全、无障碍物, 在床头设置呼叫铃, 方便使用。指导患者饮用清淡的食物, 对伴有恶心、呕吐患者, 给予合理的静脉补液。 (3) 根据药物使用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并考虑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告知患者经常使用的药物名称、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医嘱服用药物, 避免漏服或自动减药的情况。眩晕症状改善之后, 鼓励患者积极进行活动;重度眩晕患者必须进行血压、心电图监测, 并使用养生枕与中药结合的方法缓解症状。

1.3 评价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眩晕诊断标准, 治愈:患者眩晕症状及其他症状消失, 睡眠率达到75%以上;好转:患者眩晕及其他症状均有所好转, 睡眠率大于55%;无效:患者眩晕症状未改善或加重, 睡眠率<40%。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59 例 (98.33%) 治愈, 明显高于中药对照组的45 例 (7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眩晕症的症状主要为头昏眼花, 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病症。眩晕是患者身体平衡功能失调, 因此产生的一种运动幻觉症状。轻者发作时间比较短, 平卧闭目养神即可恢复, 重者感觉天旋地转、无法站立, 出现恶心及晕倒的情况。眩晕是因多种疾病引起的综合症状, 主要涉及耳鼻咽喉科、眼科、骨科等。中医养生学发展源远流长, 逐渐形成道家、儒家为主要特色的养生理论。应根据患者眩晕的病因及病情, 实施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创设良好的环境, 保持住院环境的清洁干净, 防止出现噪声[3]。中医养生主要包括针灸按摩、饮食、药物养生等方法, 以达到强健体魄、增强患者体质的目的[4]。药用养生枕主要采用罗布麻叶、野菊花、苦丁、明矾、白矾、首乌藤、合欢皮、荆芥、槐花等药物加入枕芯, 达到疏通全身经络的目的[5]。

罗布麻又称为野麻、红花草等, 属于野生草本宿根植物, 主产地为新疆尉犁县罗布平原地区, 全国各个地区均有分布。该药物具有止眩晕、消痰止咳等功效, 现代医学证明罗布麻含有多种氨基酸、钾、铁、钙黄酮类化合物等, 能有效抗病毒、消炎。白矾又称明矾, 其性寒味酸涩, 故有解毒与燥湿的功效, 用碎末做成药枕, 有清解头火、降压醒脑和清痰祛湿毒的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肝气不调也会引发眩晕症, 这种眩晕症的表现为头昏脑胀、失眠多梦、头昏目眩等, 是因情志刺激引发的病症, 治疗方法主要以平肝息风为主。菊花具有味苦、微寒的特点, 具有泻火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6]。氨氯地平作为钙离子拮抗剂, 可以用来治疗不同类型的高血压和心绞痛, 能有效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 增强心肌供氧并降低耗氧, 改善运动能力。本次研究可知, 中药对照组及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5%, 98.33%,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必须注意, 养生枕的中药只能使用一个季度, 如果枕头出现异味或药味变淡, 要重新对药枕进行填充。同时,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介绍眩晕症的相关知识, 并给予心理、饮食各方面护理, 促使患者养成优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提升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医护人员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患者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可合理控制患者眩晕发展情况, 降低疾病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 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眩晕症患者实施新型养生枕和中药联合治疗, 治疗效果明显, 长期使用可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万利.自拟止眩汤治疗老年人眩晕40例[J].陕西中医, 2013, 34 (2) :173-174.

[2]甄红军, 张子明.张子明教授治疗眩晕病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27) :42-43.

[3]张翠芳.中药联合帕罗西丁治疗门诊眩晕患者抑郁症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4) :715-716.

[4]韩亮.衡正养生枕治疗四种慢性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7) :216-217.

[5]郭进财, 刘雪娜, 洪炳根, 等.眩晕病的经方诊治思路[J].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 (7) :1111-1112.

上一篇:临床用血管理实施细则下一篇:核名单补办申请书,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补办申请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