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的急救护理常规

2024-05-10

创伤的急救护理常规(共8篇)

篇1:创伤的急救护理常规

很多时候,当我们的身体不注意什么事情,或者是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不小心,那么这样下来就很容易出现严重创伤的现象,身体的创伤是需要及时治疗的,当我们身体创伤严重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来不急到医院就诊就已经面临死亡了,所以说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一些创伤疾病,并且还严重的话,那么生活中我们必须要学会急救措施,那么创伤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方法有哪些呢?

在开放性损伤中血管因受伤破裂,而致血液自伤口向体外流出称外出血。这里介绍外出血的止血法:

(1)加压包扎法:小的外伤、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流出的血液易于凝结,在伤口部盖上消毒熬料,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即可。

(2)指压止血法:一般用于动脉止血。即用手指将出血动脉的近心脏端,用力压向其相对的骨面,以阻断血液来源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3)止血带止血法:四肢大动脉出血,不易用加压包扎或指压法止血时,可用止血带(橡皮带或其他代用品),缚扎于出血部的近心脏端。应用止血带,不能直接压在皮肤上,而先要在上止血带的部位用三角巾、毛巾等软物包垫好,将伤肢高抬,再扎上止血带,其松紧度以能压住动脉血流为原则,缚后以肢端腊色为宜;如果呈紫红色则能压住动脉血流为原则,如系上肢应每隔20-30分钟,如系下肢应每隔45-60分钟放松一次,凡上止血带后的伤者,必须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与时间,并应迅速送医疗单位。

包扎

包扎有保护伤口、减少感染机会、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和减少伤痛的作用,是损伤急救的主要技术之一。包扎常用的材料有绷带、三角巾等。现场如果没有这些材料,亦可用毛巾、衣物等代替。包扎动作应力求熟练、软柔,松紧应适宜。这里介绍以绷带为材料或类似绷带的材料的几种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常用于肢体较小部位的包扎,或用于其他包扎法的开始和终结。包扎时打开绷带卷,把绷带斜放伤肢上,用手压住,将绷带绕肢体包扎一周后,再将带头和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第二圈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

(2)螺旋包扎法绷带卷斜行缠绕,每卷压着前面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此法多用于肢体粗细差别不大的部位。

(3)反折螺旋包扎法做螺旋包扎时,用一拇指压住绷带上方,将其反折向下,压住前一圈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多用于肢体粗细相关较大的部位。

这个创伤的急救和护理也是需要看情况的,因为世界上的创伤现象太多了,很多对身体的伤害很大,也有很多创伤对身体的伤害不是很大,副作用也很小,这样的创伤就不必过度的着急了,而如果太严重的创伤出现的话,我们就要及时的根据这些急救措施来给自己自救,让自己的疾病得到尽快的改善和缓解。

篇2:创伤的急救护理常规

随着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致伤因素和以前相比有所改变,创伤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高。成为我国城市致死因素排名第五位,农村排名第四位。(车辆的增多、小作坊、小工厂、小煤矿的增多,人们安全意识不强。)急诊科60%以上为创伤病人(车祸、手外伤、坠落伤)。创伤的定义

 创伤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 广义的创伤:指机体受到外界某种物理性(机械力:钝器伤/锐器伤/火器伤、热力、电击)化学性(强酸强碱、腐蚀性毒剂)、生物性(昆虫、动物蜇咬)致伤因素作用后引起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破坏。

 狭义的创伤:指机械能量作用人体造成的机体结构完整性破坏。创伤的特点

 现代创伤以严重创伤、多发伤和同时多人受伤为特点。

 严重创伤可造成心、脑、肺和脊髓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出血过多会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严重的颅脑损伤(脑出血和脑疝)、胸部外伤(血气胸和心脏外伤)、脊髓损伤救治不及时都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创伤救护的要求和重要性

 创伤的救护要求快速、正确、有效。

正确的救护能够挽救伤病员的生命,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减轻病人痛苦。如果没有 密切观察病情、处理不当(如:血压偏低未及时补充血容量、动脉破裂未使用止血带)则会加重病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有生命危险。

因此普及创伤救护知识和急救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创伤常见原因及特点

(一)-交通事故

交通伤占创伤的首要位置。现代创伤中以高能创伤(高速行驶所发生的交通伤)为特点,常造成多发伤、多发骨折、脊柱脊髓损伤、开放伤等严重损伤。

二、坠落

随着高层建筑增多,坠落伤的比例逐渐增大。

坠落伤通过着地部位直接摔伤和力的传导致伤。(压缩骨折)以脊柱和脊髓损伤、骨盆骨折为主,可造成多发骨折、颅脑损伤和肝脾破裂。

三、机械损伤

以绞伤、挤压伤为主,常导致单侧肢体开放性损伤或断肢、断指,组织挫伤 血管、神经、肌腱损伤和骨折一。

四、锐器

伤口深,易出现深部组织损伤,腹部锐器伤可致内脏或大血管损伤。出血严重。

五、跌倒

常见于老年人,(行动不便,骨质疏松。)造成前臂、骨盆、股骨干、脊柱压缩骨折。青壮年严重跌伤也可造成骨折。

六、火器 爆炸

火器伤少见,一般为外口小且伤口深,常损伤深部组织、器官,也可表现为贯通伤,入口伤小,出口伤严重。爆炸伤创面多广泛,为烧伤 主要类型

 导致创伤的因素多种多样,全身各种组织、器官都有可能受到伤害,表现形式也各异,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闭合性损伤:见于钝器伤(徒手、棍棒伤等)挫伤、皮擦伤、跌伤和撞伤,体表可无伤口。受伤处肿胀、青紫,可伴有骨折和内脏损伤。内脏损伤和骨折出血可导致休克。也可为撕裂伤、挫裂伤。(砖块、石头)

2.开放性损伤:皮擦伤、锐器伤--切割伤、刀砍伤、刺伤

剪创伤、火器伤--枪弹伤、爆炸伤以及撕脱伤和撕裂伤。皮肤粘膜完整性破坏,体表有伤口,感染几率较大,如有大动脉损伤,出血多为喷射状,短期内会出现休克,需马上包扎止血,并注射TAT。

多发伤:同一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造成一个以上部位的严重创伤。多发伤组织、脏器损失严重,死亡高。救护率时要特别注意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详细检查伤情,防止漏检。

.复合伤:是由不同致伤原因同时或相继造成的不同性质的损伤。如车祸致伤的同时又受到汽车水箱热水的烫伤。复合伤增加了创伤的复杂性。救护要针对不同性质的损伤做出相应的判断,及时给与急救措施。

了解创伤分类可以了解其性质和严重程度,做出正确判断和急救措施

此外还可按伤情分类

按伤情分类

 轻伤:指没有生命危险,无需特殊处理的伤情:无感染的软组织损伤、闭合性骨折。 重伤:指暂时没有什么危险,病人生命体征稳定,需严密观察,力争在伤后12小时内处理。(胸部外伤不伴有呼吸衰竭、腹部外伤没有内脏破裂或出血的可能、颅脑损伤没有意识障碍)

 危重伤:指有生命危险,需紧急处理的伤情。(①收缩压<90mmHg或脉搏>120/分和呼吸频率>30次/分;②头、胸和腹部或腹股沟贯通伤;③意识丧失或意识不清;④腕或踝以上创伤性离断;⑤连枷胸;⑥两处或两处以上长骨骨折;⑦3米以上坠落伤。

救护目的

 1.维持生命:创伤病人由于重要脏器损伤(心、脑、肺、肝,脾和脊髓损伤)以及失血性休克可以出现呼吸、循环障碍,一旦发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减少出血,防止休克:严重创伤或大血管损伤容易引发失血性休克,在包扎止血的同时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

 3.固定骨折:骨折的固定减少了骨折端对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的损伤,同时还可以缓解疼痛。(使用肢具、夹板和颈托) 4.防止并发征的出现。

在各种突发情况下,创伤程度各不相同,急救时根据条件和伤情采取不同措施。尽管如此,创伤急救又有其共同规律。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原则:

 全面了解、检查伤情,避免漏诊和误诊,注意自身保护和患者安全。

 先抢救生命,重点判断是否有意识、呼吸、心跳。对呼吸心跳骤停者首先进行心肺复苏。

 先检查伤情,迅速有效包扎止血

 优先包扎头部、胸部、腹部伤口以保护内脏。然后包扎四肢伤口。 先固定颈部,然后固定四肢。

 操作迅速、准确,动作轻巧,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关心体贴伤员。 尽可能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注意做好自我保护。创伤急救措施  开放性创伤首先包扎止血。骨折病人给予固定制动。

 建立静脉通路,血压<90mmHg者建立两条液路。尽量在上肢穿刺。先输晶体液后输胶体液。

 呼吸困难者吸氧,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血、气胸病人及早进行胸腔闭式引流。

 在没有明确病因情况下,禁止使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尤其是腹部创伤者) 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留置导尿者观察尿量及其颜色。并做好记录。 颅脑损伤病人,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遵医嘱留取各项标本,及时送检并追回结果。心跳呼吸停止者即刻进 心肺复苏

高级创伤护理的10个重点

A:Airway control with cervical spine immobilization(气道处理并颈椎制动)B: Breathing control(呼吸处理)

C: Circulation with hemorrhage control

(循环处理并控制出血)D: Disability(评估神经功能)

E: Exposure(暴露伤者以进行彻底检查)

F: Fahrenheit

(华氏温度-在暴露伤者时注意保温)G: Get a history(采集病史)

H: Head-to-Toe(从头到脚的全身检查)I: Inspect back(检查背部)J: Jot down a note(记录)

九、急救处理及护理 护理要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供氧 2 迅速止血 输液、输血扩充血容量及细胞外液

配血

各种引流管的留置观察 6

应激性溃疡的观察 7

血栓的预防 8 血糖的监测

重视心理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各种护理并发症 11镇静与镇痛 1)、在开放气道的基础之上,保证伤员有充足的氧气吸入,以改善气体交换,必要时上呼吸机辅助通气。

2)、清除口腔异物。如病人呼吸频率大于每分钟30次,或有呼吸困难,应尽快行气管内插管的准备。对有颅底骨折的病人禁忌从鼻腔吸痰。注意吸痰的压力、深度及粘稠痰液的处理。

3)、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如气管插管后呼吸困难仍不缓解,则可能有严重气胸、血胸、或血气胸,应做好胸腔穿刺的准备与配合。

2多发伤导致活动性出血,可在短时间内丧失大量血液,直接造成血容量锐减而发生休克导致死亡。要尽快止住活动性出血

1)开放性出血伤口:无菌敷料敷盖,加压包扎,压迫止血,变开放伤口为闭合伤口。

2)骨盆骨折出血、软组织广泛出血,可使用抗休克方案,压迫止血,固定骨折,提高血压,提高全身血液供应。

3)抬高伤肢,增加回心血量。

4)体内脏器大出血,在抗休克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5)备好各种夹板,固定骨折,控制休克,防止继发性损伤,如血管损伤。

6)严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或血肿,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发现异常及早通知医生,并认真做好护理记录。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以防伤员休克失代偿后血压下降,静脉萎缩,而导致穿刺困难。静脉通道应选择上肢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等较大的静脉,以利于提高静脉输液速度。疑有骨盆骨折、腹部内脏出血损伤时不能从下肢静脉输液;不能在受伤肢体的远端输液。护理要点:经常巡视注意观察液体的通畅情况,有无外漏及清醒患者的反应。根据医嘱和病情按时、合理准确用药、调节滴速等。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16~18号静脉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此法操作简单,穿刺速度快,容易固定,管径粗,能迅速达到补充血容量的目的。

3抢救中一般均需留,观察尿液颜色、性质和量,目的是了解有效循置尿管环血量情况及有无泌尿系统损伤和损伤程度。尿量减少提示血容量不足或处于休克期;血尿则提示泌尿系损伤;如有肢体受重物长时间挤压病史,患者24小时内出现茶褐色尿或血尿,提示可能并发了挤压综合征。

休克、昏迷或危重患者要准确记录每小时或24小时尿量。观察尿量及液体出入量,若尿量少,全身没有水肿情况,应立即查看输液的速度和量,导尿管是否畅通

4疑有空腔脏器损伤需留置胃管做胃肠减压,并观察胃液颜色、性质和量。护理上应注意:1)妥善固定胃管,保持通畅。并经常轻轻转动,避免因长时间压迫食管而导致溃疡。避免脱出。2)注意保持喂养管外端的清洁。3)食物温度不宜过高38-40°С。逐渐增加量和浓度,先增加量再增加浓度。4)防误吸,床头抬高30-45度,气管切开病人应气囊打气预防返流

对合并血气胸伤员,应及时协助医生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减轻胸腔压力,改善肺气体交换功能,并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水封瓶水柱波动情况、有无气体等。置管后要妥善固定,确保通畅。

如各种引流管较多不易分清时,应做好标记,便于观察护理。6应激性溃疡的观察

:严重创伤后的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糖皮质激素及胃泌素增高,致使胃黏膜缺血、胃酸增加、黏膜屏障破坏,从而导致胃肠黏膜的充血、水肿、出血、坏死。严重者可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出血多发生在伤后的2--15天,死亡率达30--50%。严密观察患者胃液、呕吐物、大便等状况。

7.血糖的监测

机体在创伤、感染等应激原的作用下,可产生应激性高血糖。在一定程度上,危重疾病伴发高血糖的有害作用与糖尿病一样:能使伤口愈合困难、感染率升高、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加重缺血性脑损伤、导致高渗性昏迷等。

空腹血糖值正常范围为:3.9~6.0 mmol/L

入院后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 或空腹血糖大于等于6.6 mmol/L,均列入高血糖组给以及时处理,但要保持在正常稍高的水平,以防低血糖。低血糖昏迷和原发病昏迷难以区别。及时监测血糖,2小时或4小时一次,必要时随时测。

8血栓的预防)指导病人学会锻炼股四头肌、小腿肌肉群等长收缩、活动足踝部、做深呼吸及引体向上运动,及时督促病人按计划行各种运动。昏迷病人要协助进行各种被动运动。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2)护理人员应重视清醒患者的主诉,若患者有下 肢沉重、胀痛感,应注意观察其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必要时测量两下肢相应的不同平面的周径,若两下肢的周径相差0.5㎝以上时,及时通知主管医师。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即应早期开始活动

9重视心理护理措施:

 主动关心,同情伤员,紧急处理做到稳、准、轻、快,沉着冷静,给予其信赖感和安全感。

 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尽快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精心护理耐心倾听,做好说服开导工作,解除其恐惧的心理。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促进心理的健全、加速康复

 护士对伤员的焦躁行为应善于忍耐和克制,不计较伤员的过激言行,使伤员能配合各项急救治疗措施,早日康复。

 10.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各种护理并发症 

1)做到六洁:五官、皮肤、指、趾、头发、会阴清洁。四无:烫伤、压疮、坠床、口腔炎。

2)预防各类感染和护理并发症:伤口感染、肺部并发症、泌尿系并发症、压疮、口腔炎、足下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11.镇痛镇静

腹痛患者,在诊断不明时慎用或禁用强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贻误诊治; 创伤患者可由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增强而加重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倾听清醒病人关于疼痛的主诉 剧烈疼痛必须在查明原因后,方可给予镇静止痛药物。

骨折患者及时予以制动,烦躁不安者要加床栏。

抢救物品五定

• 定数量品种

• 定点放置

• 定人保管

• 定期消毒灭菌

• 定期检查维修

篇3: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1临床资料

创伤性休克患者12例, 男11例, 女1例, 年龄17~45岁, 中位年龄36岁。创伤原因:1例交通意外伤, 其他均为煤矿挤压伤。经过急救护理, 12例患者均抢救成功 (100%) 。

2急救护理

2.1 全面评估

患者被送到医院后, 护理人员应立即根据伤情及临床体征进行全面评估, 早期预测主要脏器损害情况, 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术。患者被送达医院最初几分钟的救治质量和速度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1]。 (1) 充分暴露患者身体各部分, 以发现危及生命的首要创伤, 遵循先救命, 后治病的原则。详细询问患者遭受意外伤害时的具体情况, 脑海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 (2) 在评价患者病情方面要有全局观念, 由于急救患者病情复杂, 往往涉及多科室, 因此评估病情时不能忽视每个细节。仔细观察, 护士要有独到的急诊意识、敏捷的思维, 对病情观察要有预见性, 对创伤患者的外观预测指标要有特殊的敏感性, 做到瞬间判断、正确评估、果断处理。杜绝因忽视某些细节而产生的医疗隐患及医疗纠纷。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充分给氧

使患者头转向一侧 (怀疑颈椎损伤者除外) , 取出口腔内义齿、血块及其他阻塞气道的污染物, 及时吸痰,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2.3 迅速补充血容量

迅速补充血容量是抢救外伤性休克的重要措施。创伤性休克患者是创伤与失血并存, 因此, 在初步止血的同时, 开放2~3条静脉通道。选用大血管采用12~20号静脉留置针, 以快速输入大量液体, 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其中一条静脉通道用输血器, 为输血做准备。并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随时调节滴速[2]。当收缩压升至83mm Hg (1mm Hg=0.133kPa) 时, 应当调慢输液滴速, 以免发生急性肺水肿。

2.4 有效地控制出血

表浅的动静脉出血, 可用止血钳结扎或加压包扎;深部较大的动静脉出血, 如能看到明显的喷血血管断端, 可用止血钳钳夹出血点, 若看不到出血血管切忌盲目钳夹, 可用止血药或血管收缩药喷洒在无菌纱布上填塞后加压包扎[3]。如上述方法有困难, 可用止血带间歇开放止血。

2.5 安置体位

固定伤肢, 避免不必要的搬动患者, 以防造成再次损伤, 或引起疼痛性休克。心要时给予镇静剂。宜选择休克体位:头和躯干抬高10°~15°, 下肢抬高20°~30°。这样有利于静脉回流和脑部血液供应[3]。

2.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详细记录特护记录单

用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电图、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留置导尿, 通过尿量判断毛细血管灌流量是否正常。脉压差变小为判断休克早期较可靠的指征。通过各项指标的动态观察, 对患者病情做出正确评估, 运用预见性思维积极主动配合医师进行诊断性操作。患者处于休克状态应以抗休克为首要任务。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 在抢救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配血、备皮等) 。

2.7 建立规范化的急救护理程序

医护默契配合, 有计划、有步骤的协调工作。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 组织实施紧急规范的抢救, 配以周到而细心的整体护理, 是患者抢救成功及完全康复的有力保障, 也是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2.8 心理护理

掌握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 因该病多因突发意外所致, 患者及家属往往表现为情绪急躁、易怒, 此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杜绝因沟通解释不到位而产生医疗纠纷。

3讨论

规范化的护理措施使抢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与抢救技术是抢救成功的保证。平时要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和过硬的抢救技术, 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用法, 熟记各种药品的剂量及不良反应。对抢救药品物品做到四定, 保证完好率在100%, 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创伤急救护理是以医院危重症患者首诊负责制为指导, 以熟练的抢救技能为基础, 以提高抢救质量为目的的全程护理负责制。笔者通过对患者抢救过程的总结, 更加规范了抢救护理流程, 加强了抢救小组医护合作的团队精神, 以和谐有序的工作作风实现“用心服务, 创造感动”的社会承诺。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白涛.现代创伤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17.

[2]朱爱玲.骨科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 2009, 28 (22) :101.

篇4:创伤急救的护理

【关键词】创伤;急救;护理

1院外急救护理

为了防止院外的急救措施的滞后,使得伤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最为有效的救治护理,医院内的救护车、抢救器械、人员及相关物品应该随时随地的处于一级备用状态,一旦接到院外伤员的急救电话,应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参与急救的医疗人员必须熟知各种急救知识以及熟悉各种医疗器械、药物的使用,确保急救措施能够顺利的落实[1]。

2入院后的急救护理

2.1对患者伤情的初步评估急诊护士在接诊后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对患者的伤情做出快速而准确的评估,患者在进入急诊室后应该同时进行急救措施与询问伤员病史以及进一步的诊断,最为优先的排除危及患者生命的因素。急诊护士应该及时测量患者的血压、观察瞳孔的大小、检查脉心跳以及患者的条件反射情况,并且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休克症状,一旦出现休克,应该准确的判定出休克程度的具体分级,以便后续治疗的顺利实施。对于有手术指证的患者应该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包括手术室、手术器械、手术人员的安排、备皮、备血、皮洁以及做皮试等,争取尽早的为患者实施手术。最新的研究资料表明:患者伤后1h是对重症创伤患者最为重要的一段时间,很有可能决定患者后继病情的走向,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要做到分秒必争[2]。

2.2转送过程的护理多数创伤病人需要由受创地点转移到医院进行救治,只有入院后才能接收到最为有效的治疗。因此在转运车上应该配备足够的急救设备以及药物,在运送途中应该确保对患者的氧气供给以及合理的用药,搬运途中应该掌握一定的搬运技巧,对于脊柱创伤的伤员应该尤其重视,严密监测病理变化,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该迅速报告随车医生予以解决。

2.3对伤员伤情的正确判断针对伤员的具体伤情,成立创伤应急救治小组,合理安排医疗人员,做到有条不紊,以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急救效果。首先,应该安排好伤员的气道护理,第一时间保证好患者的呼吸通畅,这样做能够在后续的治疗中大大提高治疗的成功率以及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其次应检查患者口中是否含有异物,一旦发现必须立即清理伤员口鼻内的异物,防止发生窒息。根据患者的具体伤情,适当准备气管插管物品,一定要保持伤员的呼吸顺畅。同时严密的监护伤员的心电反应、测量血压,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的状况[3]。巡诊护士应该及时纠正患者体内电解质以及保持酸碱平衡,避免因为创伤的过度出血导致休克。一旦患者出现心跳骤停,应该立即配合医生进行心肺复苏治疗。

3管理护理

3.1呼吸道护理窒息是急性创伤患者最为紧迫的并发症之一,一旦不能及时的排除将会很容易威胁患者的生命。急救时如果发现患者出现窒息症状,应该立即开放患者的气道,及时清除患者口鼻中的呕吐物、口腔分泌物、血块等异物,抬高患者的头部,拉出舌头,将头偏向一边并快速插入气管,即可解除窒息,恢复正常的呼吸状态[1,4]。

3.2维持血液的有效循环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休克症状的同时就应该迅速的为患者建立2-3条静脉通道,抽取患者适量血液进行血型分析以便给患者配血,保证患者输血及输液通道的畅通。

3.3出血控制护理控制出血是对患者早期急救的必要手段,对于出现明显外出血症状的患者应该立即控制出血伤口,敷药并且包扎止血,将出血部位抬高,一般情况下即可止血,如果止血无效,应该采用气压止血带进行止血。

3.4心理护理大部分情况下,突发的事故会带给人们的巨大伤害往往会对伤者以及其家属造成较为严重的心理创伤,导致伤者及其家属的情绪躁动,甚至会有一些家属采取过激行为干预医护人员对于伤者的救治。因此,在对伤员进行救治的同时,医护人员应该拥有足够的耐心充分理解伤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对他们予以支持并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对于伤员还应该多加鼓励,尽力取得他们的配合,避免伤员出现不良的抵触情绪,影响对其创伤的治疗[5]。

3.5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在对伤者的紧急救治过程中,应该严密监测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尿量、血压、伤情变化以及出血量等等,以便配合接下来的治疗[6]。对于脑部损伤的患者,应该予以集中进行治疗,脑部损伤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继发颅内血肿,颅内血肿是继发性脑损伤最为典型的,颅内血肿能够引起颅内压瞬间增高,导致脑疝,早期监测发现后的及时处理救治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对于内部脏器破损的伤者,应该注意观察其是否出现腹膜后出血或者内部大出血,在救治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输液后仍然躁动不安、血压下降、腰酸背痛等症状时,就应该考虑是否发生内出血,一经确诊,应立即将伤者送往专门的科室,采取正确而有效的措施以挽救伤者的生命。

4讨论

对于床上患者的伤情评估以及紧急救治护理是急诊人员在患者进入病房前最为重要的工作。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伤者的气道通畅情况、呼吸、皮肤颜色变化、体温、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以及尿量和血液化验结果等诸多指标来评估伤者伤情的轻重以及其对于创伤的反应。在对伤者的转移过程中,应该控制好对于伤者创伤的触及,避免引发后继的损伤。在治疗的同时,医护人员必须要悉心了解到伤者的所有情况,并恰当运用沟通技巧与伤者以及伤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7]。做好对伤者的心理护理,消除他们内心对于创伤的恐惧,稳定住他们的情绪,以便更好地配合下面的治疗。

经过不断的实践证明,通过成立急救小组,合理分配工作,确保抢救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为伤者争取更多宝贵的救治时间以及及时的采取手术治疗是成功救治伤者的关键,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的提高创伤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李水莉,李颖,刘慧,等.高级创伤护理在创伤急救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3-24.

[2]王文玓,黄雪莹.创伤急救护理小组在重症创伤患者急救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0(14):2010-2011.

[3]张红娟,刘宏达,杨红梅.创伤急救中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415-416.

[4]马静.急诊科严重创伤急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22):198-199.

[5]王灵香,殷淑君,吴艳.评价心理护理在外伤急救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4):55-56.

[6]徐国玲.我院创伤院前急救现状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27):101-102.

篇5: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

概述: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导致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因此创伤性休克较之单纯的失血性休克的病因、病理要更加复杂。

休克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 2.感染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 4.神经源性休克 5.过敏性休克

病因:

创伤性休克的常见病因分为四类: 1.交通事故伤 约占总数的65% 2.机器损伤 约占总数的12% 3.坠落伤 约占12% 4.其他伤 约占11%

造成以上四类创伤的主要因素为“暴力”。从动力学角度看,创伤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动能对机体的不利作用。

发病机制:

造成创伤性休克的原因很多,但各种原因所致的创伤性休克均与其他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相同。

机体在血容量降低的情况下,可发生神经—内分泌效应的改变,使体液发生转移,以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和补偿血容量,这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当血容量继续下降,则保护机制减弱,组织细胞在低灌注流状态下所形成的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增多,内环境失调,血流动力学改变,组织灌注流锐减,细胞代谢障碍,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器官衰竭。

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传递,以及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微循环障碍机制复杂,一般分为三期: 1.微循环缺血期 又称休克代偿期:此期若能及时补充液体,积极纠正血容量不足,休克可能好转,因此该期又称可逆性休克。2.微循环淤血期 又称休克失代偿期:此期由于大量血液瘀滞于毛细血管,同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血液黏稠度增高,回心血量减少,因而血压降低。

3.微循环衰竭期 又称休克难治期:此期内由于血流速度进一步减慢,血液、粘稠度增加和酸性环境中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使红细胞和血小板发生凝集,在血管内广泛形成微血栓。细胞因持久血样,细胞膜损伤,溶酶提释放,细胞坏死自溶,并因凝血因子的消耗而产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随着凝血因子的消耗,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被激活,出现严重出血倾向。胰腺、肝、肠缺血后分别产生心肌抑制因子、血管抑制物质等,导致重要器官发生严重损害,多器官功能衰竭。

此外,血管紧张素还可使胰腺灌流减少,促使心肌抑制因子形成高血糖分泌,抑制或损害心肌等,从而使患者的休克状态加重。

休克的临床表现:

休克早期:神志:清醒,精神紧张,患者兴奋或烦躁不安

脉搏:有力,脉率轻度加快

呼吸:深快

血压:正常或稍低,脉压差减小

皮肤:苍白湿冷

尿量:轻度减少

其他:口渴

休克中期:神志:神志清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脉搏:细速

呼吸:浅促

血压:降低,脉压差减小

皮肤:发绀

尿量:少尿或无尿

其他:干渴感

休克晚期:神志:神志不清,甚至发生昏迷

脉搏:细弱不清

呼吸: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潮式呼吸

血压:血压下降明显,或测不到血压

皮肤:全身皮肤黏膜发绀、花斑、四肢厥冷、冷汗

尿量:无尿

其他:体温不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可有全身出血倾向 急救措施:

关键是去除病因。创伤性休克的主要病因是创伤和出血,因此,急救的目的在于迅速恢复患者的有效循环血容量,以纠正微循环障碍,增强心肌功能,恢复机体的正常代谢。休克复苏时应重视动脉血压,因为维持一定的灌注压是必要的。但更要重视循环灌注的雪亮,要重视在血压和血流量之间的平衡,休克治疗追求的是压力和血流量二者同时得到恢复。

1.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要分清轻重缓急,应先抢救有创伤合并窒息、休克、开放性气胸等的患者,争取将伤亡率降到最低。

1)抢救生命:紧急清除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患者气道通畅,早期以鼻导管或面罩间隙给氧,增加动脉血氧含量,减轻组织缺氧状态。呼吸困难严重者,可以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争取短时间内回复机体有效呼吸和循环。2)建立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必要时抽血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深静脉置管,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压。

3)创伤处理:大多数窗口用绷带压迫包扎后即可止血。有创伤引起的大出血患者,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大出血,如加压包扎、扎止血带、上止血钳等,必要时可以使用止血裤。用止血带阻断大血管出血的患者,必须纪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防止由于使用止血带止血时间过长而致肢端缺血坏死。同时,检查患者有无血气胸、气胸等,必要时做胸带加压包扎或胸腔笔式引流。对怀疑休克的患者如是由于内出血引起的,应在抗休克的同时做好紧急手术的准备。

4)伤肢固定:目的是避免在搬运患者时造成骨折断端周围软组织、血管、神经或脏器损伤。固定伤肢后可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防止患者疼痛行休克,也便于转送伤员。对四肢闭合性骨折,应立即用小夹板或石膏做临时固定。5)镇痛:患者剧痛时可给吗啡5~10mg或盐酸哌替啶50~100mg肌内或静脉注射镇痛。但严重颅脑外伤,急腹症患者诊断未明确前应禁用镇痛措施,以免掩盖病情。

6)安全转运:四肢骨折固定后,应及时将患者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治疗。脊柱骨折患者必须平卧于硬板上,固定其头颈部,运送时迅速、平稳。运送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及创面出血情况,患者发生危机生命的情况要及时处理。

2.补液疗法

及时补充血容量是急症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迅速恢复患者的有效循环血容量,疏通微循环,是防止或延迟低血容量行休克的重要措施。补偿常用种类有晶体液和胶体液。补液应遵循先晶体后胶体,先快后慢的原则。

1)常用补液溶液:乳酸钠林格液、全血、血浆、代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等。2)补液的量:补液不能缺多少补多少,通畅补液量为失血量的2~4倍。晶体和胶体比例为2:1~3:1。补液速度应先快后慢,在补液的第1.5h输入晶体液1500ml,胶体液500ml,如患者休克缓解,可减慢输液速度。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多少页要结合临床检测结果及时调整。3.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1)血管扩张剂:常用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等。2)血管收缩剂:常用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3)强心剂:常用肾上腺素、毒毛花苷K等。

病情观察:

1)每15~30min测量生命体征一次,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面色、末梢循环变化,及早发现并判断患者休克症状,及时汇报医生。

2)做好留置导尿的护理,严格纪录患者每小时尿量、颜色和性状。如经治疗,尿量稳定在30ml/h以上,提示患者休克好转。

3)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输液速度,按药物浓度严格控制滴速。

4)做好抢救纪录。准确、详细地纪录病情变化、用药情况和24h出入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浸透的敷料,估计并纪录患者失液量,以供补液计划做参考。

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干燥。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每2h翻身、拍背一次,按摩未发红的受压皮肤,防止皮肤发生压疮。对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的患者,应加床旁护栏以防患者坠床。输液肢体宜采用夹板固定。必要时,四肢使用约束带固定于床旁。

篇6:创伤急救护理干预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至3月因群休创伤在我院急诊科抢救的患者111例。致伤原因:群殴12起,61例;交通事故6起,32例;建筑事故3起,18例。其中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前61例,流程再造后50例。

1.2方法

1.2.1评估原有功能制急救流程在原有的功能制急救流程中,急诊科接收群体创伤患者时,护士分为登记组、治疗护理组、观察绀、运输组,各组护士只负责各自的工作内容,被动地遵医嘱处置。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得不到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产生不信任感。业务指引不明确,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联系和协作,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无效等候时间,患者在急诊停?的时间延长,问接增加了救治转诊时间,未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2.2构建新的全程护理服务流程

在全程护理服务流程中,职称为护师及以上的责任护士与1~2名辅助护士分管2?4位患吝,责任护士全程参与该组患者的接诊、抢救及安令转送工作,执行VIPC抢救措施,V(ventilation):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1(infusion):输液输血扩充血容量;P(pulsation):检测心聚功能;C(controlbleeding):紧密控制出血。及时进行连续、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救治工作,取消了原有功能制护理流程中的护士交接过程,避免交接不清楚延误救治。

1.2.3效果评价①评价内容:护士于患者入院时采用创伤评分法评估患者创伤的严重程度,得分<7分者为重度创伤,得分多7分者为轻度创伤。分别于患者术前或住院准备完毕时,进丨7抢救成功率、有效抢救时的效果评价,病情稳定后进行满意度评价。②评价方法:抢救成功率采用急诊抢救脱险标准,统计抢救成功人数。成功判定标准:采取抢救措施后,危及患者的牛命体征缓解或消失,离开IX院或转入科室无生命危险,即可确定为急诊抢救脱险。冇效抢救时问:从接诊到术前或住院准备完毕的寸间131患者满意度调査:制定满意度调食表,对来院时祌志淸楚的患者进行调查。

2讨论

在医院管理活动中,围绕患者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流程是管理的电点之一。通过流程再造可达到以下4个口标:一是简化:〔作过程,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挖掘人的潜能,降低服务成本;三是满足患者需要,提高满意度;四是保持竞争优势,取得合理效益1现代创伤中突发群体创伤发生率较高,就诊时患者多、病情危踅、伤情复杂,及时的抢救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具有很大影响。将流程管理应用到急诊群体创伤患者的抢救中,规范急救护理服务,是提高抢救效率的保证。

2.1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后,由责任护士及1名辅助护士分管2~4名患者,责任护士全程参与该组患者的分诊、抢救、安全转送等过程,责任明确,能对患者进行连续、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救治工作。流程取消了原功能制护理流程中的护士交接过程,缩短了有效抢救时间,且避免了因交接不淸楚延误救治的情况。创伤救治效果主要取决于创伤急救女业队伍的建立,包括急诊医护人员对严重创伤的诊断、伤情评占、抢救流程的简化、处理多发伤的综合能力。急救护理流程;造后,采取全程护理服务,缩短了有效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2.2全程护理服务流程以患者为中心,提高了患者满怠度全程护理服务模式成为币体护理之后的一种全新投式在我国,进入21壮纪后,随矜社会发展和医疗服务改革的深化,促使装院转变服务理念,推行人性化服务。各叚院相继开展了调查分析,积极找出传统护理方式的欠缺,针对患者的需求借鉴H外先进服务理念,提出了人性化全程护理服务,即由门诊到病房,从入院到出院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全程优质服务。急诊患者入院前的护理是全程护理服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抢救中几乎听有的群休创伤患者都有不问程度的恐惧心理,迫切需要得到最佳治疗和护理,尤其是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心理护理应贯彻在整个救治过程中,程再造前、后重度创伤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寸能与例数较少以及当时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荷关;轻度创伤患者的满意度较流程再造前提高。全程护理服务流程的实施,由责任护士负责2~4名患者的抢救工作,使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得到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和安全感,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密切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2.3全程责任制护理能提高急救质量,防范医疗纠纷

群体创伤抢救时强调针对性。全程护理流程从简单完成任务转变为对患者进行多方面、全方位、全过程和无缝隙的护理,从千篇 一律的护理服务转变为对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要。责任护上与辅助护士分管2~4名患者,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避免了多名护士集中抢救某一危重患者,忽视对其他患者的观察与治疗。责任护士全程参与分诊、抢救、安全转送的过程,减少r护士的交接时间,避免了因交接不清楚而延误救治,提高急救质量,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篇7:创伤的急救护理常规

作者:冯娴 韩轶梅 郭鑫华

摘 要目的:提升创伤骨科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并使患者得到早日康复。方法:掌握创伤骨科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观察要点,迅速有效的采取急救措施。结果:通过对68例创伤骨科多发伤进行抢救,成功的为67例。结论:掌握创伤骨科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观察要点的创伤骨科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多发伤;急救;护理观察要点

1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创伤骨科合并多发伤病人68例,其中男46例,女22例。年龄6~76岁,平均

36岁。开放性损伤36例,闭合性损伤32例。以颅脑损伤为主5例,胸部损伤为主41例,腹部损伤为主22例,39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68中发生休克67例,1例经抗休克治疗,血压不升,救治无效死亡。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损伤[1],即使这些损伤单独存在也可以危及生命。多发伤不是各种创伤单独的相加,而是一种对全身影响较大、病理生理变化较严重的损伤,多因严重休克、大出血、呼吸障碍等而死亡。创伤骨科多发伤较单一部位创伤严重得多,复杂得多,因此在护理多发伤患者时,应分清主次,正确判断重要损伤部位,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护。

2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

2.1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时间短促,不允许耽搁时间。对明显威胁生命的严重伤必须立即有针对性地给予生命支持,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

2.1.1现场急救的注意事项

迅速排除可以继续造成伤害的原因以及搬动伤员时的障碍物,使伤员迅速脱离现场。搬动时动作要轻柔,切忌将伤肢从重物下拖拉出来,造成继发性损伤。

2.1.2抢救重点

维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尤其是活动性的大出血;准备呼吸骤停的抢救;做好伤肢的外固定。

2.1.3救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急救技术

如舌钳、吸引器、给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加压包扎止血、伤肢外固定等技术;一般外出血,加压包扎即可达到止血目的,不可盲目应用止血带;对失血不十分严重,且能在半时左右到达治疗单位的伤员,不一定在现场给予输液,以免耽误更多时间;窒息是现场和输送途中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因鼻咽部出血、分泌物和呕吐物阻塞,以及昏迷舌后坠等引起;防止窒息的措施:将伤员头偏向一侧,用手或吸引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将舌拉出,窒息多半可缓解。因此,不少急救专家呼吁,急救人员应把传统上对止血带的注意力转移到舌钳上来。

2.1.4现场抢救的其它重要任务

做好现场观察,了解伤因和外力情况;受伤确切时间,最初发现伤员时的体位;场地被血迹污染的范围大小,初步判断失血量;神志情况,以及呼吸、脉博变化等。

2.2 运送途中的救护

2.2.1目的:

保持救护工作连续性,一旦伤情恶化,在途中必须及时给予积极处理。

2.2.2要求:

救护车内要有完善的急救设备,能通过闭路电视等通迅设备与急救单位保持联系,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救护人员在短时间内应初步掌握伤情,对伤员创伤的严重程度有一正确评估,按创伤部位、损伤程度归纳成四项,用数字标出,名为创伤指数;救护人员在几分钟内,即将伤员初步分类,按创伤轻重程度,送往不同的治疗单位,保证危重伤员得到优先处理。

①轻伤:指数2-9不须住院,在急诊室观察即可;重伤:指数10-15可住院治疗,一般无生命危险;严重伤:指数17-20必须住院,死亡率较高;危重伤:指数21以上,死亡率高,指数17以上多半有多发伤。例如:1例伤员为四肢伤=1,有出血=1,血压8.0kpa=5,呼吸困难=3,神志清楚不打分(=0),创伤指数=10,属于重伤。②伤员到达急救室后的抢救效率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措施是否得力,针对性是否强,而不是仅仅依靠某个专科,因不论哪个部位的伤情多么复杂,威胁生命安全的主要是因为:呼吸道阻塞和呼吸功能紊乱引起的→呼吸功能衰竭;大出血造成→循环功能衰竭。③早期急救重点:清理呼吸道→给氧→止住活动性的大出血、紧急闭合开放性的胸部伤、输液、输血等。这是外科急诊医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目的:及时处理,缓解伤情,赢得进一步的治疗时间。④首先做到:清理呼吸道,给氧,止血,闭合胸部开放伤。数分钟做到:脱去衣服,将伤员移到治疗台上(按颈部骨折要求搬动伤员),建立静脉通道,抽血做交叉配血试验。10分钟内做到:对伤员进行重点检查,明确损伤部位,已经给予处理的效果,组织有关专科会诊。30分钟内做到:复苏,抗休克,做好术前准备;明确哪些部位必须手术,哪些部位可暂缓处理,哪些可延期处理。断离肢体保存应迅速冷藏,禁止冷冻。3创伤骨科多发伤的观察与护理

创伤骨科多发伤的观察与护理首先要做到初步观察:神志、面色、外出血情况,伤肢姿势,衣服撕裂和污染程度等明显特征。对下一步进行哪些急救处理,可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其次是重点检查:紧急情况下,全面细微的检查,既不可能也不需要,但急救开始或伤情稳定之后,应迅速进行有重点的系统检查,以免漏诊与误诊;再者是按A、B、C、D、E、F顺序检查:A-呼吸道B-呼吸C-心脏D-消化系统E-排泄F-骨折或按照cradiac plan字母的顺序检查:C-心脏R-呼吸A-腹部S-脊柱H-头颅P-骨盆L-肢体A-周围血管N-周围神经;而后的注意要点:颈椎骨折合并颅脑颌面伤,颈椎骨折容易漏诊。骨盆骨折容易合并膀胱、尿道损伤。股骨近端骨折可合并髋脱位。重危伤员的化验检查,如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气分析等,对观察伤情变化有重要价值,应急时进行。

3.1胸部伤为主的护理观察要点:有节段性多发性肋骨骨折由此引起的反常呼吸,张力性或开放性血气胸。

肋骨节段性多发骨折,体征明显,常发生反常呼吸,每多一条肋骨骨折,胸腔脏器伤的发生率可增加10%;注意观察呼吸运动时有无胸廓塌陷等;半卧位;给氧(持续低流量吸氧);血气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按闭式引流护理),注意观察血性引流的量;闭合损伤:用胸带固定,止痛,有利于呼吸;并发症:肺部感染,应给予定时雾化吸入,以利于排痰,协助抗炎治疗。

3.2 颅脑伤为主的护理观察要点,伤员的神志是清楚还是昏迷是判断伤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来院时清醒,伤后有昏迷史,应检查有无脑神经的病理反应,更应注意颅内损伤体征的继续出现; 每15-30分或1小时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博、呼吸; 如果伤后清醒,来院昏迷或伤后立即昏迷,并持续加重,则有颅内出血的可能;果伤后出现昏迷,症状持续不变,则有脑干挫伤的可能;如果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软瘫或痉挛,脉博沉而慢,表示颅内压增高到危险程度,有紧急开颅的指征。

3.3腹部外伤为主伤员的护理观察要点

吸氧,开通二条静脉通道,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氧分压及心电图变化等;判断休克程度,一看:看面色、粘膜、皮肤颜色及发绀程度;二摸:摸脉博,摸肢体温度;三测:测血压。采用床旁B超、床旁摄片,减少搬动;密切注意腹部体征,注意有无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反跳痛、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情况。如在B超或腹穿得以证实有腹内出血或空腔脏器穿孔者,应及时行剖腹探查术,避免延误手术时机。[2];给予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颜色及性状,记录每小时出入量,判断循环血量及血容量补充情况,尽快补足血容量,为手术创造条件。

4小结

多发伤的特点损伤部位多;开放伤和闭合伤同时存在;明显外伤、隐蔽伤同时存在;不同系统伤的症状和体征互相影响;多半伤员不能自诉伤情;医护人员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开放伤,漏诊、误诊机会多。但只要掌握了创伤骨科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观察要点,迅速有效的采取急救措施,就会提升抢救成功率并使患者得到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盛志勇.多发伤见黎螯主编。现代创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45。

篇8: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5年1月, 我院收治3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 其中男19例, 女11例;年龄18岁~68岁, 以青壮年多见。致伤原因:车祸10例, 挤压伤5例, 高处坠落伤8例, 锐器或钝器伤5例, 其他原因致伤2例。均符合创伤性休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低于90 mm Hg, 伴发皮肤湿冷、苍白或发绀、意识障碍、尿少等。经全力抢救, 28例休克得以纠正, 急诊救治成功;1例在抢救过程中因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严重颅脑损伤抢救无效死亡。

2急救与护理

2.1评估病情向患者及家属、护送人员、事故目击者了解致伤的时间、原因、受伤的部位, 快速评估病情, 判断是否有内出血, 及时通知医生。

2.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补充患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是抢救休克的关键[1]。因此, 必须当机立断建立2条静脉通路:一条为扩容治疗用, 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另一条可及时输入各种抢救药品。对有输血指征的患者应尽早补充全血, 以利于氧的携带和传送, 改善组织缺氧。穿刺部位应选择表浅较粗的静脉, 如前臂的肘正中静脉、足部内踝处大隐静脉, 用留置针进行穿刺, 并妥善固定, 以防因患者躁动或检查搬运而脱出。另外, 由于患者末梢浅静脉的循环血量不足, 往往管腔扁缩, 内径变小, 血管不充盈, 易造成静脉穿刺失败;如遇穿刺极度困难者, 应立即配合医生行静脉切开, 以保证快速补充血容量, 切不可轮流穿刺, 延误时机, 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抗休克时, 输液药物繁多, 要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药物浓度及滴速, 用药后要及时补记。

2.3控制出血控制出血是抢救休克患者的紧急处理措施, 也是减少死亡的重要措施, 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迅速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对于创伤引起的活动性外出血立即在伤口处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四肢动脉出血时可用止血带止血, 但要注意记录使用止血带的时间, 每1 h松解1次 (冬季间隔时间适当缩短) , 放松时间以2 min~3 min为宜, 松开时应缓慢并轻压伤口, 防止出血[2]。闭合性出血、四肢大血管损伤出血难以控制时, 在进行抗休克的同时, 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比如:交叉配血、皮试、备皮、留置尿管、胃管等, 并通知手术室, 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终止出血。

2.4控制疼痛, 保持安静创伤后的疼痛是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 剧烈疼痛可加重患者休克, 必要时可使用止痛药吗啡或度冷丁;但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使用时要密切观察, 颅脑损伤、胸部创伤伴呼吸困难者禁用。休克早期患者常处于兴奋烦躁状态, 不配合治疗;应做好安全防护, 加床旁护栏以防止患者坠床, 造成意外损伤。如患者频繁躁动, 可适当使用安定等镇静药物。

2.5保持呼吸道通畅首先仔细检查患者有无呼吸道梗阻, 及时清理呼吸道异物及分泌物, 保持气道通畅, 给予氧气吸入。昏迷患者将头偏向一侧或置入通气管, 以防舌后坠或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并根据患者的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 氧浓度为40%~50%, 一般缺氧2~4 L/min, 中度缺氧4~6 L/min, 严重缺氧6~8 L/min。严重呼吸困难者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并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以防低氧血症。

2.6体位与保暖取休克体位, 将患者头和躯干抬高20°~30°, 下肢抬高15°~20°, 以防止膈肌及腹腔脏器上移而影响心肺功能, 并可增加回心血量, 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和翻身。休克时体温降低, 纠正低体温采用以下方法: (1) 利用空调提高室内温度。 (2) 加盖棉被、毛毯。 (3) 将液体放入45°~50°的温水中加热10 min。切忌用热水袋、电热毯等进行体表加温的, 因体表加温可使皮肤血管扩张, 使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进一步减少;另外, 加热可增加局部组织耗氧量, 加重缺氧, 不利于休克的纠正, 且易导致烫伤[3]。

2.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 设专人护理, 给予心电监护每15 min~30 min测脉搏 (P) , 呼吸 (R) , 血压 (Bp) 1次;如有脉率过快, 须警惕心功能不全, 当出现呼吸加快变浅或不规则, 提示病情恶化。失血性休克患者血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若血压无法控制呈进行性下降, 应考虑有内脏活动性出血, 立即行B超检查或腹腔穿刺并做好术前准备。 (2) 仔细观察患者的意识及面部表情、口唇色泽、皮肤温湿度, 若出现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口唇紫绀、意识模糊提示休克加重;若患者从烦躁转为平静, 淡漠迟钝转为对答自如, 唇色红、肢体转暖, 提示休克好转。 (3) 留置尿管, 观察尿量, 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尿量是判断肾脏毛细血管灌流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尿少通常是休克早期的表现。正确监测记录每小时的尿量和尿比重, 同时观察尿的颜色。如出现肉眼血尿, 应考虑是否合并泌尿系损伤;若尿量少于25 m L/h, 且尿比重较高, 说明血容量不足;若血压正常而尿少、比重低, 提示急性肾衰竭;如果尿量高于30 m L/h, 说明休克好转。

2.8心理护理创伤性休克患者多因意外伤害造成, 面对突如其来的伤害, 患者难免出现焦虑、恐惧甚至绝望的心理;护理人员应体贴关心患者, 根据其心理表现, 有的放矢地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抢救过程中要沉着冷静, 忙而不乱, 操作娴熟认真, 使患者产生安全感, 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对清醒的患者, 心理护理应贯穿在整个急救护理过程中[4]。

3讨论

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危重, 伤情复杂, 病情变化快, 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 则可能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因此, 接诊后要争分夺秒, 全力以赴地进行抢救。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牢固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 强化高度的急救意识, 熟练掌握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 熟记抢救程序, 在抢救中迅速、准确地落实各项急救措施, 态度严肃认真, 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急救护理, 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采取早发现、加强保暖、输液输血、止血、止痛等方面的急救护理措施, 抢救成功28例, 2例死亡。结论 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 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减少致残率及病死率。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分析

参考文献

[1]陈宏娣.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14) :1926-1927.

[2]赵小芳.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3) :355-357.

[3]陈志翠.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校医, 2014, 28 (9) :703-704.

上一篇:超市员工简短辞职报告下一篇:一二年级校本课程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