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13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旅行社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旅行社的应收账款是旅游市场竞争的产物,是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竞争压力所致。旅行社应从应收账款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帐政策、账龄分析、坏账准备等方面着手,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加速它的周转,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发生,有利于旅行社扩大销售,提高旅游市场的占有率。

第一篇:旅行社管理论文范文

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摘 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行社的业务规模、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旅行社对客源、客流、钱流、线路、交通和导游等相关要素的掌握将付出较大的精力,旅行社信息管理必将成为旅行社新的竞争手段。然而,内蒙古旅游业及旅行社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却发展缓慢。笔者认为,旅行社引进并推广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只是时间问题。本文通过对内蒙古旅行社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旅行社业在信息时代更好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的实力,使我国早日迈向旅游强国做出贡献。

[关键词] 内蒙古; 旅行社; 管理信息系统; 问题; 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10 . 033

长期以来,旅行社主要依靠手工记事、记账的工作模式,所积累的大量业务信息复用率极低,各种数据统计烦琐易错,经营中的失误和损失难以消除,加之对业务人员的责权缺乏有效监督,死账、呆账时有发生,造成服务成本居高不下;又由于定量依据不足,决策能力薄弱,市场预见性差,难免陷入被动局面。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传统管理模式将使旅行社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是对旅行社管理中的信息流、客流、物流、资金流及其综合运作机制,进行数字化建模、系统分析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所有经营、管理和执行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随时查询、统计、汇总、预测、决策、报送、归档、备份和交换业务信息。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给旅行社带来先进的、信息化业务管理方案,通过增强旅行社的灵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既提升管理水平,又提升旅游者服务品质,同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不仅是旅行社服务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管理方式从经验型向数字型转化的方向。

内蒙古旅行社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缓慢,而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已经成为旅行社增强竞争力、开拓业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及发展内蒙古旅游业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一) 竞争的需要

旅游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旅游经营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科学的管理知识以合理配置和高效运用企业资源,而且还应该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处理日益复杂的信息资源,使信息的快速交换成为旅行社优质服务的基础。国家旅游局于2000年底在全行业启动了“金旅工程”,旨在改变旅游行业的管理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全行业的竞争能力。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2)》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约为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 又如呼和浩特,2010年8月旅游高峰期间,接待中外游客205.5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21%,实现旅游收入32.06亿元,同比增长17%;2010年内蒙古旅游总收入约为732亿元,同比增长19.7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旅行社的竞争日趋激烈,一直以劳动密集型作为基本定位的旅行社,想要蓬勃发展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中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旅游业信息化水平至少还比国际水平落后10~15年。要想加快我国在21世纪前叶成为世界首要旅游大国的进程,就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一个挑战和机遇:加快中国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中国旅游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内蒙古旅行社业的信息化水平与我国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更加落后。

(二) 业务发展的需要

旅游行业是信息密集型行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其活动的顺利完成离不开相关行业的协作与交流。因此旅行社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利用信息技术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沟通是否通畅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呼和浩特旅行社中,团队的订餐、订房、订车都通过电话、传真或QQ联络确定,逐一进行操作。如在2010年6月某旅行社举办的“第十八届华夏骑游健身文化展示大会” 中,近4 000人的车、房、餐全部为电话和人力联系。在这项工作中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反复操作且出错率高,仅完成联系工作就耗时3个半月。该项目中,已显现出旅行社手工操作存在的诸多弊端,接一个大单却没有接待能力,长此以往,旅行社的业务发展将受到影响。

在新的《旅行社条例》中,旅行社门槛的降低、旅行社分社设立不受地域限制等规定,一方面将使旅行社的组建更加容易,同时也使原来挂靠在一些大社下的旅行社及在线旅行运营商可以脱离出来;另一方面也将使旅行社行业进入兼并、重组阶段。2008年,首届入境旅游电子商务论坛在京举办后,促使国内更多的入境游企业向在线服务商转型,互联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旅行社的经营模式。内蒙古旅行社业务的发展必须借助新平台提供的机会求得发展,只有站得高,才能走得远。

(三) 管理的需要

旅行社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在企业内部网络中使用,也可以扩展到广域网,方便网络用户浏览景点介绍、出游线路、时间安排、导游信息介绍等信息,开发、引进、使用旅行社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我国旅行社增加综合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国外旅行社业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旅行社的重要性,而我国将信息技术引入旅行社业则是近几年的事。

通过对呼和浩特部分旅行社的调查了解,许多旅行社配备电脑的用途多为打字、做报价、传文件、贮存信息、通过QQ群发布信息、联系业务,但线路销售仍然为手工操作,效率低、耗时多,经常出错,旅游者资料不容易整理,丢失风险大,这些因素无疑都已成为限制旅行社发展的瓶颈。如前述“第十八届华夏骑游健身文化展示大会”中,会后核账历时一个月,反复进行多次,并且需要多个部门的负责人同时到场。而在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财务管理子系统中,可以自动记账、自动编制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快速查询各种所需的信息,能及时而准确地处理数据、减少出错率,还具有高保密性、高可靠性,财务工作量减轻,账目简单明了,可以及时处理旅行社与其他部门的账务关系,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又如,在呼和浩特166家旅行社中,组团计调和地接计调掌握着旅行社全部的信息和客户资源,这些资源都是计调手中的个人名片,随计调的流动而流动。若失去了一个为旅行社服务工作2~4年的计调员工,这就意味着旅行社将会失去60%的客源,计调手中的客源、房源、车源、用餐、导游等信息全都会因计调人员的流动而流失,尤其是客源,客人从询价到旅游的实现全都是与计调员工沟通,若合作得好,下次出游咨询的仍是计调而不是咨询旅行社,这就要求管理者不得不留住计调员工,造成管理的被动。

由此可知,旅行社要摆脱传统管理的弊端,信息化管理是其出路之一。通过了解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完整知识,掌握信息管理的方法,即从管理的角度去掌握IT技术,从信息的角度去管理企业。

二、旅行社业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行社在信息化道路上的发展比较缓慢,四川信海威科技有限公司老总张海认为:“总体而言,我国旅行社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化水平较之国际同行和国内其他服务行业明显落后。绝大多数的旅行社还没有建立起适合自己日常业务的管理系统,而是整天忙碌于各种传真、电话沟通上。没有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和服务水平,拿不下大单子,丢失客源等现象经常出现,旅行社自身对此也深感头疼。” 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一个庞大的资源信息库,由自组团销售与接待管理系统、地接团管理系统、散客销售系统、陪同管理系统、票务管理系统、车务管理系统、综合业务及运作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办公室管理系统、总经理管理系统、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等子系统构成。如此实用的信息系统在内蒙古旅行社业应用程度很低,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笔者试着作一分析。

(一) 经营规模小

据2010年不完全统计,以在内蒙古经营相对较好的呼和浩特为例,旅行社共有166家,且多为中小旅行社。约70%的旅行社在人员配备上为4~10人,在办公室配备上为2~10部电话,2~20部电脑等,规模小、配备简单。大约有50%的旅行社选择包部挂靠式。

(二) 经营季节短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城市是旅游主线,因为内蒙古的季节气候原因,经营时间和旅游时间集中在每年的6-10月初,时间短;虽然冬季可以推出冬季冰雪旅游,但是却不能作为旅行社的支柱产品,旅行社在盈利不稳定或是不多的情况下,增加额外的费用来引进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被认为是不合算的。

(三) 旅游线路固定

旅行社在夏季主推的线路有草原一日游,沙漠一日游,草原—沙漠两日游,草原—沙漠—成吉思汗陵三日游,草原—沙漠—成吉思汗陵—市内四日游,中长线再加上山西或是宁夏,线路推出的时间长,已无新意,手工操作线路已经很熟练,在旅游旺季,虽然客源较多,但毕竟只有几个月旺季。因此,无论区内还是跨区合作,计调们的方式就是电话和QQ联系相关事宜。

(四) 网点布局集中

呼和浩特规模较大的旅行社如:蒙之旅、蒙圣、金锣生态、盛祥、风情旅行社等,只是在呼和浩特的不同区开设了分社或办事处,在呼和浩特的周边例如武川等小城镇投入的力量不是很大,并未大规模拓展业务,而与办事处之间的联系通常用电话、QQ。

(五) 经营者认识局限

一部分旅行社是由经验较为丰富的计调或是导游开设的,其采用的方法为挂靠式的小成本、大收益的经营方法,手工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得心应手,又因为都为固定的路线,对于这些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来说,不会有这样的经营意识来引进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现代技术管理企业。同时,旅行社也缺乏专业的人才。

(六) 信息建设缓慢

旅行社的经营者不重视旅行社的网络发展,很多旅行社虽有门户网站,但宣传过于简单,网上也没有在线服务和在线报名,与其他网站链接少,基础建设、传输速度、宽带不到位,更新速度慢,缺少客户答疑,这些问题导致网站的访问率不高,并且缺乏专业资源的支持,未能实现旅游服务项目与旅游者需求的全天候自动化对接,更不要说实现旅游服务与电子商务的彻底整合,建立自动化服务模式等。

以上问题的核心看似一个“小”,但更重要的是“认识”问题。在彭潜的“旅行社信息化调查及解决方案推荐”一文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天津健生旅行社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小企业,该社包括总经理周健在内只有4名员工。从前该公司业务员的流失常常造成企业的销售信息和资料丢失,带来不小的损失。运用信息化管理后,这种情况最终得以完全解决。周健说:“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我们现在可以实现各部门各业务员的信息共享,避免了员工离职信息就丢失的情况。我们不仅能一如既往地服务于老客户,同时,也能挖掘出新的客户,实现二次销售、三次销售。”

另外,周健认为,通过这么一个平台来管理旅行社,如客户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和公共信息管理,既高效便捷又经济实用。“我们这个行业有很多是兼职的人员,导游是自由职业者,我们有固定员工,还有经理人,所以作为一个小企业,我们五脏俱全,基本上管理需求都能在软件系统上面实现。以前,我们认为我们的账太简单了,就没有重视,有这么一个系统其实做起来很方便。”

周健感叹:“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满足了我们对信息管理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还给我们带来了经营思路和管理观念的转变,使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分析并不断挖掘客户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因此,我们希望可以将我们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中小企业,改变更多企业的业务模式。”

三、发展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对策

(一) 政府

政府主导产业,规范产业,对全行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政府应该针对内蒙古地区的旅游发展情况,把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并制定相关的指导性政策。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姜月忠曾向记者表示,旅游信息化要“两条腿”走路。在企业自身发展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政府也要在培育信息市场,搭建信息平台,促进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资源整合,以及在完善法律法规上发挥作用。

政府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毕竟这是一个大项目,对于一个旅行社或是几个旅行社而言是无法完成的,政府的帮助是必要的,并且还要协调各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发挥监督作用。政府要尽早起动旅行社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以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应急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企业信息化应用和发展。

(二) 企业

传统旅行社运作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如旅行社内部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规模效应不突出,人工成本高,办公效率低,客户流失多,财务易出现漏洞,控制滞后等。

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意识,认识到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益处,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满足游客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改善产品和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使旅游产品和服务顾客定制化,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开辟网上销售新渠道,多种经营;无论是旅行社还是旅游中间商,注重广告宣传与市场促销;选取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如网上预订和支付等。

(三) 高校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地,担负人才培养的任务。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各高校应根据发展现代旅游产业的要求,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及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积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储备。

通过对“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深化新时代的旅游管理思想,理解把计算机技术引入旅行社经营管理过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现代旅行社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组成、一般使用方法,如围绕旅行社的线路设计、具体接待业务、组团业务、团队核算、客服管理等业务进行具体的操作学习,理解不同业务操作技术所体现的管理思想。

(四) 相关产业

旅行社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搭建相关产业的平台。其关联产业包括食住行游购娱、通讯、金融、软件等。内蒙古旅游业信息技术普及程度较低,旅行社与饭店、交通等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网系统不发达;金融体系不健全,在线付款还很难实现;旅行社信息共享性差,没有形成实时、完整的数据库;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与通讯企业合作不到位等。

只有相关产业同步发展,才能使旅行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准确地获取、加工、利用信息,加强对旅游景点开发、规划、设计以及对客源市场目标确定、市场竞争战略制定和旅游统计;才能通过信息化引导消费,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来大力提升旅游管理,提高劳动效率,节省人力,使管理工作更加迅速、准确、高效。 信息化是实现旅行社管理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春林,梁中,袁丁.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查良松,陆均良,罗仕伟.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彭潜,旅行社信息化调查及解决方案推荐[EB/OL]. http://www.cbinews. com/htmlnews,2006-12-04/47057. htm,2006-12-04.

作者:王香茜

第二篇:刍议旅行社应收账款管理

【摘要】旅行社的应收账款是旅游市场竞争的产物,是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竞争压力所致。旅行社应从应收账款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帐政策、账龄分析、坏账准备等方面着手,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加速它的周转,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发生,有利于旅行社扩大销售,提高旅游市场的占有率。

【关键词】旅行社;应收账款;收账;管理

旅游业是一个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产业,为了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客观上要求有饮食、住宿、交通、文化娱乐、景点以及旅游纪念品和其它日用商品的生产与销售等综合性设施来保证,即必须组成一个综合性的旅游服务系统。这一个综合性的客观要求,决定了旅行社的应收帐款具有多方面性。其一,旅行社除了在营业厅接收散客出游之外,一般情况下需要开拓一些大型企业客户,这些大型企业为了给员工提供较好的福利政策,以体现企业的凝聚力,一般都会定期组织员工外出疗养,而旅行社为获得客源,同时也为了体现自己的实力和信誉,往往会采取先旅游,后收款——“君子游”,或先预收部分款,待旅游结束后,无质量问题再结清尾款的办法,从而形成企业的应收账款。其二,外地旅行社(简称组团社)组团到本地来旅游,交本地旅行社(简称地接社)接待,组团社往往让导游带部分备用金,先预付一些门票费、住宿费及交通费,余款待旅游行程结束后,再结清。有的时候组团社会借用各种理由,比如住宿不达标,餐饮不卫生,旅游车不够档次等,拒绝全部付款。地接旅行社为了稳定客源,增加市场份额,也只能“不得已而为之”,形成旅行社与旅行社之间的应收账款。据统计,这部分应收账款占旅行社应收账款总量的80%以上。

可见,旅行社的应收账款是旅游市场竞争的产物,是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竞争压力所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应收账款做为一种商业信用和促销手段,被旅行社广泛采用。但是,应收账款在收回之前的持有时间内,不但不会增值,相反,还会丧失部分时间价值;如果应收帐款不能及时收回,企业资金就无法继续周转,正常的营运活动就会被梗阻,旅行社之间还可能引发相互拖欠,从而形成严重的三角债,造成“甩团”现象,甚至有的地接旅行社,为了收款而把游客当作“人质”,扣留在机场、火车站或旅游车上,严重损害了组团旅行社的信誉和形象。可见,应收帐款对旅行社具有一些不利影响,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应收帐款的规模大小和应收帐款的帐龄长短。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加速它的周转,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发生,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更好地发挥应收帐款的商业信用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预防和解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制定应收账款的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旅游客户获得商业信用所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如果旅行社制定的信用标准过高,将使许多客户因信用品质达不到所设的标准而被拒之门外,其结果有利于降低违约风险及收帐费用,但也会影响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旅游收入的扩大。相反,如果采取较低的信用标准,虽然有利于企业扩大销售,提高旅游市场的占有率,但同时也会导致坏账损失风险加大和收账费用的增加。

(一)定性分析信用标准的影响因素

旅游企业在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时,应考虑:1.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面对竞争对手,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保持并不断扩大旅游市场占有率。如果对手实力很强,企业欲取得或保持优势地位,就需采取较低的信用标准;反之,可以相应严格一些。2.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当企业资金雄厚,违约风险承担能力强时,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提高竞争力,争取客户,扩大销售;反之,如果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较弱时,只能选择严格的信用标准,以尽可能降低违约风险的程度。3.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在制定信用标准时,必须对客户的资信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判断客户的信用等级并决定是否给予客户信用优惠。客户的信用资信程度的高低通常决定于五个方面,即客户的信用品质(首要因素)、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经济状况等,财产管理上简称为“5C”系统。这些方面的信息主要通过下列渠道取得:(1)商业代理机构或资信调查机构所提供的客户信息资料及信用等级标准资料;

(2)委托往来银行信用部门向与客户有关联业务的银行索取资料;(3)与同一客户有信用关系的其他企业相互交换该客户的信用资料;(4)客户的财务报告资料;(5)企业自身的经验等。

(二)定量分析信用标准的确立

对信用标准进行定量分析,旨在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确定旅游客户拒付账款的风险,即坏帐损失率 ;二是具体确定旅游客户的信用等级,以作为给予或拒绝信用的依据。具体步骤为:(1)设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即根据对客户信用资料的调查分析,确定评价信用优劣的数量标准,以一组具有代表性,能够说明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的若干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等)作为信用风险指标,根据数年内最坏年景情况,分别找出信用好和信用坏两类客户的上述比率平均值,依次作为比较其它客户的信用标准。(2)利用现有的或潜在的客户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各自的指标值,并与标准值比较。(3)进行风险排队。确定各有关客户的信用等级,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分别采取不同的信用对策,包括拒绝或接收客户信用定单,以及给予不同的信用优惠条件或附加某些限制条款等。

信用标准是旅行社评价旅游客户标准,决定给予或拒绝客户的依据,但由于实际情况错综复杂,不同企业的同一指标往往存在着很大差异,要求财务决策者必须结合以往经验,对各项指标具体分析、判断,不能机械遵循。

二、规定应收账款的信用条件

所谓信用条件是指旅行社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在财务管理上基本表现方式如“2/10”,“N/45”。意思是:若客户能够在发票开出后的10日内付款,可以享受2℅的现金折扣,如果放弃折扣,则全部款项必须在45日内付清。在此,45天为信用期限,10天为折扣期限,2℅为现金折扣率。但由于旅游线路的长短不一,旅游毛利多少也不等,旅行社不可能也不会向毛利只有几百元的零星客户,提供商业信用的。因此,实际工作中,旅行社很难采取统一的信用条件应用于不同的客户。

三、制定应收账款的收帐政策

收账政策,是指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所采取的收账策略与措施。从理论上讲,履约付款是客户不容质疑的责任和义务,是旅行社合法权益要求所在。但如果旅行社对所有客户拖欠或拒付账款的行为都付诸法律解决,往往不是最有效的办法,因为解决与客户账款纠纷的目的,主要不是争论孰是孰非,而在于怎样最有效地将账款收回,通过法院强行收回账款不仅需要花费相当数额的诉讼费,而且还要支付大量的差旅费、通讯费。基于这种考虑,旅行社如果能够同客户商量个折衷的方案,也许能够将大部分账款收回。通常的步骤是 :当账款被拖欠或拒付时,企业应当首先分析现有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然后重新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进行调查、评价,对于信用品质恶劣的客户,应当从信用名单中删除,对其所拖欠的款项可以通过信函、电讯或者派员前往等方式进行催收,态度可以渐加强硬,并提出警告;最后向对方发出律师信。当这些措施无效时,可以通过法院裁决 ;对于信用记录一向正常的客户,在去电,去函的基础上,不妨派人与客户进行协商,沟通意见,达成谅解妥协,既可密切相互间的关系,不伤颜面,又有助于较为理想地解决账款拖欠问题。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旅行社应特别注意欠款方出现的下列现象:1.办公地点由高档向低档搬迁;2.财务人员经常性的回避;3.经常找不到单位负责人;4.不正常的不回复电话;5.频繁转换管理层、业务人员,单位员工跳槽增加;6.决策层存在严重的内部矛盾;7.受到其它公司的法律诉讼。

四、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

旅行社的应收账款时间长短不一,有的未超过信用期,有的则已逾期拖欠,一般来讲,逾期拖欠时间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越大,成为坏账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因此,进行账龄分析,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是提高应收账款收现效益的重要环节。账龄分析是对应收账款账龄的结构分析,它是一种筛选活动,用以确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财务人员应当经常核对账目,确定超过合同或信用政策规定的应收账款所超出时间有多长,其原因何在,并编制应收账款催收计划;对账龄时间长、金额比较大的,财务人员应提请单位领导安排时间或组织人员催收;对尚未过期的应收账款,也不能放松管理、监督,以防止发生新的拖欠。

五、建立坏账准备制度

无论旅行社采取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无法避免,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估计,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坏账准备,即提取坏账准备就显得极为必要。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当计提坏账准备。旅行社在具体确定坏账准备计提的比例时,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信用程度和经营情况予以合理的估计;应该指出,旅行社与欠款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不会因为企业已作为坏账处理而解除。旅行社仍然有追款权,一旦重新收回,应及时入账。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旅行社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扩大旅游市场份额,增加销售,也就必然会产生应收账款;这是因为,债务方在归还应付账款之前,无偿占用着这笔资金,相当于在使用无息贷款,因而从主观上不愿归还。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增加了债权方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和回收成本,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夸大了经营成果,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笔者以为,如果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间的应收账款,除了债权方主动放弃权利外,债务方应作为一项借款,按一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给债权方。这样,债务方占用这笔资金就无利可图,从而从整体上减少资金占压,解开困扰企业的债务链,使得企业在公平、平等、诚信的基础上正常运营,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黄冬清,男,南京港口集团长江旅游公司财务部经理,会计师。

作者:黄冬清

第三篇:海南省旅行社管理立法研究

【摘要】在国务院《旅行社条例》背景下,海南仍需要制定自己的旅行社管理规定。在制定《海南经济特区旅行社管理规定》时要注意:删除与国家上位法冲突的内容;严厉打击旅行社的“零负团费”行为;完善旅行社的监管机制;要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在旅游保险方面、在法律责任形式上有所创新。

【关键词】海南经济特区 旅行社 管理办法 立法研究

《旅行社条例》背景下,海南省旅行社管理立法的意义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新的《旅行社条例》,2009年5月1日起施行。有人认为,《旅行社条例》较之1996年的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更加完善,已经基本解决了目前我国旅行社行业的所有问题。在已有国家较为完备的上位法的情况下,海南是否仍然需要自己的《旅行社管理办法》或者《旅行社管理规定》?答案是肯定的。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海南省建国际旅游岛,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定位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①

《意见》对海南旅游业提出:“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国际质量认证,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景区、旅行社、导游、购物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加强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整治‘零负团费’、虚假广告等,严厉打击价格欺诈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这些正是中央政府对海南省旅游业和旅行社行业“试验田”的具体要求。

海南这样的特殊地位和情形,是全国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没有的。例如,《意见》中关于“要积极稳妥开放开发西沙旅游”的规定。特殊的情形必然会出现特殊的问题,当然也就需要特殊的方式来解决,而这些只能通过制定具有国际旅游岛特色的地方立法来实现。

落实国务院《旅行社条例》的要求。《旅行社条例》属于全国旅行社管理的上位法,而上位法的规定相对比较宏观、抽象,因此,必须有更具体的细则来加以配套,否则上位法中的某些规定难以落实。例如,《旅行社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旅游、工商、价格、商务、外汇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旅行社的监督管理,发现违法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处理”。现实中,上述主管部门或者相关部门如何具体实施对旅行社的“监督管理”和“及时处理”?这些都需要地方立法来配套落实。

综上,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结合《旅行社条例》的精神,总结海南过去旅行社管理的成功经验,制定出一部完备、科学、创新的《海南经济特区旅行社管理规定》正当其时。

海南省旅行社管理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海南省旅行社管理的相关立法主要体现在2001年12月海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海南省旅游条例》(简称《省条例》),2000年9月《海南省旅行社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以及《海南经济特区旅行社管理规定》草案(简称《规定草案》)中。

立法指导思想上侧重“管理”,忽略“扶持”。通观海南省旅行社管理的几个法律文件,几乎都是针对旅行社的监管、义务、法律责任等,基本上没有旅行社的权利条款,更没有鼓励和扶持旅行社做大、做强的具体规定。

笔者认为,目前海南省旅行社行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旅游产品陈旧,缺少开发、创新;二是旅行社的不守法、不诚信经营。前者表现为旅游产品单一、低端化、老化,缺乏后劲;后者主要表现为:“零负团费”顽疾,旅行社与导游、旅游车之间管理关系的分离,从而直接导致旅游服务质量降低,旅游者不满意,严重影响海南岛旅游形象的后果。上述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根本上还是一个利益问题。

首先,旅游产品的创新需要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旅游新产品在设计、生产和流通过程中要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旅行社本身的流动资金相对其他行业的企业来说是比较少的。如果说政府不从法律的层面对旅行社予以经济上的支持和鼓励,旅行社必然缺乏创新产品的动力。其次,“零负团费”问题的解决也需要经济支持。因为现实中,有的旅行社大搞“零负团费”获益,守法经营的旅行社反倒吃亏。

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一是堵,二是疏。对不守法诚信经营的旅行社要狠狠打击、震慑;对开发、创新旅游产品作出成绩,对守法诚信经营做得好的旅行社要给予鼓励褒奖。对此,海南省政府应当考虑在“土地出让”、“地税”、“相关费用”上给予适当优惠、减免甚至补贴。

有的规定与国家立法冲突。《省条例》和《规定草案》中有好几处与国家立法冲突的内容。例如,《规定草案》第三十六条规定:“违反本规定,旅行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依法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一)委派、聘用未取得导游证或者领队证的导游、领队人员的;(二)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接待不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或者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旅游团队;(三)要求导游人员、领队人员为接待旅游團队向旅行社支付费用、垫付旅游接待费用及其他不合理费用;(四)旅行社、其他旅游经营者账外给予或收受佣金,或者向导游、领队等旅游从业人员直接支付佣金的。”照此规定,如果旅行社在经营活动中出现上述行为,有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

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一条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显然,地方性法规不可以作出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顶多也只能是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省条例》第七十一条和《规定草案》第三十八条还有类似内容。

没有解决“零负团费”问题。“零负团费”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现实普遍存在的挂靠或变相挂靠经营,导致旅行社数量远远超过实际数目。众多的没有资质、不受监管的主体同处海南不大的旅游市场,结果肯定是恶性竞争。其次,在“零负团费”的运作下,导游和司机没有工资,要想挣到钱,或者收回之前自己倒贴的费用,就带游客到下面景点、购物点拼命宰客,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旅游者和海南的旅游市场。“零负团费”现象是一个法律问题。虽然海南省相关立法对上述现象明令禁止,但效果并不明显。笔者认为,这与现有法规不完善,打击力度不够,不能形成有效震慑有关。

监管机制不完备。众所周知,再好的法律,要想实现其立法目的,最终还得落实到法的实施上。法的实施离不开法律监督。《省条例》第四节专门规定了“管理与监督”。

通观第四节的规定,我们发现:对旅行社的监管内容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定期检查机制;对旅行社的监督不是积极、动态的监督,而是坐在机关里等候“游客投诉”;没有建立科学的投诉机制,比如说“有奖”举报,因此,很难激发人们对旅行社的诸如“挂靠承包”、“零负团费”等顽疾举报的积极性;没有规定新闻媒体的监督。

缺乏创新。通观现行的海南省旅行社管理立法以及《规定草案》,总的说来,在创新上有所欠缺,基本上是在国家上位法的框架内,进行的细化和解释性工作。《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定位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既然是“试验区”,就应该积极创新,大胆试验,有所突破。只要不与国家上位法明显冲突,海南都可以尝试,为全国的旅游业改革提供经验。

制定《海南经济特区旅行社管理规定》的立法思考

删除与国家上位法冲突的内容。海南省拥有全国人大授予的经济特区立法权。但是,运用这种立法权制定的法规和规章不能与上位法相冲突。有鉴于此,应组织力量,对海南省现有的旅行社方面的法规、规章进行清理,查找出与上位法相冲突的规定,为制定《海南经济特区旅行社管理规定》做好前期工作。

严厉打击旅行社的“零负团费”行为。对于零负团费这一顽疾,笔者建议:在《规定》中明确界定旅行社的经营成本以及成本构成,凡低于此成本者,均为“零负团费”倾销;明确规定:禁止旅行社向导游收取出团费,禁止旅行社向景区、景点、酒店、旅游车、购物场所等索取不当利益。斩断旅行社“零负团费”赖以生存的基础;根据国务院《旅行社条例》的精神,对上述违法者处以最高50万的罚款;一旦出现上述违法行为,一律吊销经营许可证(所谓的一次性死亡);对被吊销许可证的旅行社相关责任人,给予终身禁业处罚。

完善旅行社的监管机制。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旅行社的监管机制:

建立积极、动态的监管机制。首先,规定主管机关对旅行社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深入基层,总会查处某些旅行社违法的蛛丝马迹。其次,尝试建立类似“110”、“120”的旅游投诉和举报平台,以应对旅游纠纷和旅游事件“突发和急迫”的特点;再次,经常性深入到旅行团、旅游途中、旅游景点、购物场所,明察暗访。最后,经常性检查旅行社的业务往来文件;密切关注旅行社与其所谓的“分社”、“销售部”之间的财务关系。

建立面向全社会的有奖举报、投诉制度。如同公安机关破案时的悬赏一样,很多大案要案的侦破,都是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突破的。

有所创新。笔者认为,目前至少应当考虑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

立法指导思想上的创新。确立“管理”与“扶持”相结合的立法指导思想,对开发、创新旅游产品作出成绩的旅行社,对守法诚信经营做得好的旅行社应大力扶持。

鼓励旅行社开发西沙群岛和无居民岛屿的旅游项目。《意见》中有“要积极稳妥开放开发西沙旅游,有序发展无居民岛屿旅游”的规定。《意见》的这一提法,体现了国家在南海政策的微妙变化,很有积极意义。同时,它也是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对未取得旅行社经营许可证但通过网络从事旅行社中介业务的其他市场主体进行规范。现实中,旅游市场存在大量未取得旅行社经营许可证但通过网络从事旅行社中介业务的其他市场主体,它们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也扰乱了旅游市场,因为它们的这部分业务处于“黑市”状态,无法监管,且对正规的旅行社形成不当竞争。

遗憾的是,对这类现实中大量存在的市场主体,国务院《旅行社条例》没有进行规范。海南省的立法应当正视这类市场主体并予以规范。建议立法规定:未取得旅行社经营许可证但通过网络从事旅行社部分中介业务的其他市场主体,应当持该主体原有营业执照到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登记,缴纳相应的质量保证金,领取《网络旅游经营者许可证》,方可从事相关网络旅游中介业务。

应当对口头旅游合同进行规范。国务院《旅行社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旅行社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应当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并载明下列事项”。条文上,看不出是否一定要签订“书面”合同。笔者认为,这是《旅行社条例》有意为口头合同留下的空间。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没有针对旅游合同的专门规定,也就没有书面合同的硬性要求。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旅游关系是旅游者与旅行社的网点甚至他们聘请的个人之间发生的,其中相当部分是根据口头约定产生。这就存在对口头合同的规范。海南的立法对口头旅游合同进行明文规范,对现实中的旅游合同纠纷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建议海南省立法规定:旅行社及其分社、网点与旅游者之间订立的口头旅游合同具有书面合同同等的效力。依法订立的口头旅游合同受到法律的保护。当事人双方因是否存在旅游合同产生争议的,由旅行社承担举证责任;因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产生争议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在旅行社与导游、旅游车的关系上创新。目前,在海南省旅游行业中(全国大同小异),旅行社、导游、旅游车公司三者之间隶属不同的部门。通常,旅行社组织到旅游团,向导游公司临时聘用导游,然后再向旅游车公司申请用车。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民事合同约定,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实践中,三者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经常纠纷扯皮,结果是,导游甩团、司机拒绝开车,而作为旅游活动组织者的旅行社对此却鞭长莫及,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游客。

建议鼓励旅行社拥有自己固定的导游、领队等人员和旅游车队,并将这些要求作为旅行社资质评定的条件。

在旅游保险方面有所创新。国务院《旅行社条例》只规定了旅行社责任保险(第三十八条),实践中,仅有旅行社责任保险远远不够防范和分散旅游活动中的风险。国家上位法并没有规定旅行社为旅游者购买意外保险和意外醫疗保险的义务,是否购买这类保险,由旅游者自己决定。笔者认为,将游客意外保险和意外医疗保险纳入强制性保险范畴,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建议海南省立法规定:旅行社组织旅游,应当为旅游者办理旅游意外保险和意外医疗保险;费用由旅游者承担。

旅游创新产品的保护。旅游产品的创造有难度、有投入,但复制极其容易。具体如何保护暂且不论,但《办法》中应当有原则性的条款和保护机制。

建议在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统一行使旅行社产品的管理权。当旅行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发一个新的产品后,旅行社可向旅行社产品管理机构递交书面申请,请其评定新开发的产品并授予其经营使用权。如果符合相关规定,便授予该旅行社在一定期限内(比如5年)的经营使用权,保证其经营使用权具有明确性、排他性、可转让性、强制性和可实施性,并将被申请的产品注册在案。

在法律责任形式上有所创新。作为上位法的国务院《旅行社条例》在法律责任的形式上规定了:责令改正、停业整顿、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主要责任人一定年限之内(5年)不得担任旅行社业主要负责人等。笔者认为,还应当增加终身禁止从事旅行社业务的法律责任形式。虽然《条例》没有终身禁业的规定,但《旅行社条例》也没有排除地方法规作出类似规定,且这样的规定并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抵触。2010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厂长、经理”。显然,创设终身禁业的法律责任形式符合行政法的发展趋势。

这种责任形式应适用于严重违反旅行社管理法规的行为。例如,由于旅行社的过错,导致发生重大旅游事故的;转让、出租、出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零负团费等行为。(作者为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国务院公布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意见》,http://news.qq.com/a/20100104/001275_2.htm。

作者:张卫

上一篇:管理研究生论文范文下一篇:法律学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