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哲学建构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德育的审美向度研究

摘要:德育审美及其相关问题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的一种,基于过去30年来聚讼纷纭的研究,本文尝试采用返本开新的学术思考,择取“向度研究”的切入视角,按照起、承、转、合的推进线索,致力于在德育价值再探的背景下,为增益德育的有效性和生命力提供更为丰富的见地与方法。由此,根据德育审美的历史传统与现实迫切:起,即廓清德育审美的既往牵系与当下困扰;承,即理清德育与美育两者的会通交互与理论基础;转,即述清德育过程要素的审美彰显与审美自洽;合,即讲清审美向度的功能凝结及当代意义,进而揭示德育从“生命的教义”走向“生命的方法”的审美方案。一言以蔽之,即循按“历史牵系、问题倒逼、理论依据、实践蕴含、当代憧憬”构建德育审美向度的发现、确立、融通、彰显、致用新路。基于诸上逻辑思辨,在引言部分首先指明研究边界问题、既有研究现状和可能要义创见,强调站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立场,采取“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的思路,以审美向度探寻德育“应发而未发之价值”,并明晰不忘本来即马克思主义立场与传统视域、吸收外来即学科交叉与公知观点、面向未来即助益学科发展和时代需求的研究立足,为德育审美向度的进一步确证扫清不必要的刻板印象。全文共分五章,论证梗概如下:第一章,前提之约,本章旨在澄清相关概念牵系与历来沿革。通过对美、审美、美育、美德等德育审美相关概念的初辨,对中、西德育审美相关研究迁变发展和流变特征的分析,意在廓清德育审美的关联概念,追溯德育审美的既往认识,见出“美善同源”“真善美合一”“道德自身具有审美潜质”“审美是德育目标实现的必要准备”等共性观点。一则,避免类研究中经常出现的概念不明、体备混乱的问题;二则,为德育审美向度研究提供源头参照。从而,在“史与义”两个层面的回溯与探观中,为德育审美向度的提出可能奠定基础,初步回答了德育审美向度的历史既有。第二章,问题之维,本章旨在阐明德育、美育实际困扰的现状和表现。通过对传统德育与美育当下问题的关键词辨析,以关怀离场与真相遮蔽内、外两个角度指出德育的功利化、单向度,以浮于云上与游于大地上、下两个面向透视美育的抽象化、浮泛化,从而聚焦德育与美育在教育实践中亟待矫治的问题困扰。一则,客观呈现德育、美育或偏离于“人”的情感需要,或沉溺于“美”的理论循环的现有困境;二则,接引出两者在育人中互为增益、美人之美进而美美与共的发展可能,为三章中两者耦合张本。至此,在“惑与殇”两个层面的实有困顿与隐含期待中,为德育审美向度的出场价值给定问题要件,进一步回答了德育审美向度的现实应然。第三章,耦合之势,本章作为研究之“承”的逻辑存在,主要接续首章、次章之“起”,意在探讨德育与美育交叉学科的审美会通。一则,为德育审美向度的“审美”找到理论着力与方法引介;二则,为德育审美向度的“向度”找到时代语境与当下奠基。具体来看,分别伸入哲学追问、传统叩问和现实反问三层文化自觉中去,看到彰显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中的会通可然,主要展现为“自由个性”思想与“美的规律”观点等哲学灼思;看到蕴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会通必然,主要体现为“礼乐皆德”“真善涵美”等经典识见;看到当代德育要务中的会通应然,主要表现为德育对象“创造性激发”“全面发展”的现实诉求。从而,突破德育、美育二元对立,为德育审美向度的实践致用拓出圆融之路,再进一步地回答了德育审美向度的理论可然。第四章,践履之途,本章着力一个“转”字,致力于在实践意义上声明德育原本的审美蕴含,确证德育审美向度的实有价值。先是理清德育过程内义要旨,在肯认德育主体、介体、客体、环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进行审美转化的前提下,循序分析德育过程要素的审美蕴含,从德育主体(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审美人格塑形、审美角色转换、审美范畴运用,到德育介体中内容、方法、载体的审美样态,再到德育客体(受教育者)审美需要、审美态度的观照,及至德育环体在校本环境、舆论环境、社群环境中的审美渗透以及德育过程的审美自洽,全景展现德育过程要素中的审美彰显和致用节点。从而,扎根于当下语境,着眼于育人实践,力求真正地将“起”“承”中的历史牵系、问题认识、理论接引“转”入正在运行的德育实践中来,为德育审美向度的内涵探讨提供实践智慧,更进一步地回答了德育审美向度的价值必然。第五章,信仰之往,如果说前述四章的渐次推进,是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储备,那么末章重在一个“合”字,是本文研究的理论触点和意义落点。末章采用审美向度意涵阈限是什么、功能体现是什么、当代憧憬是什么的脉络,强调德育审美向度实质上是寻求德育“应发而未发之价值”的返本开新、反身而诚的探索。展开有二:其一,在理论触点上,从德育应然价值与实然价值的矛盾出发,探究哪些功能是尚未实现的(应然状态),立足马克思休闲思想、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以及“崇高”这一审美范畴,建构性地聚焦德育的享用功能;其二,在意义落点上,一则向内,伸张享用功能致力于德育可亲、使人愉悦、受人欢迎的实践憧憬;二则向外,挺立德育审美向度追寻“美好的德育”的构建设想,指向以美好的道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美好的德育丰盈“美好生活的向往”。因循以上,本文基本认识如下:一是德育审美向度研究确立以德育实践思考德育审美的立场,坚守德育的主体性,超越狭隘的立美育德观,开发和彰显德育在审美向度上的实践生命;二是德育审美向度有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底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传统文化礼乐相生、尽性齐物等德性精神始终参与着当代德育实践,塑造着德育的审美品格;三是德育审美向度凝结的享用功能再探是对德育基础理论的丰富拓展,是德育有效性葆有现实与理想、事实与可能的张力;四是确证德育具有审美这一向度,主张顺应德育对象的文化心理、情感需求、审美期待,裨益学科发展、聚会价值共识和滋养时代精神,在审美向度的返本开新中拓出一条中道,反哺于培育兼具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的“时代新人”,力促德育从“道德的教义”流向“生命的方法”。

关键词:德育;审美;向度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缘起、边界

二、研究观点、现状

三、探讨脉络、方法

四、论题要义、新见

第一章 前提之约:德育审美的基本牵系

一、德育审美相近概念初辨

(一) 美、美感、审美

(二) 美学、美育、美德

二、中、西德育审美相关问题研究流脉

(一) 20世纪以降中国德育审美相关问题研究迁变

(二) 18世纪以降西方德育审美相关问题研究演变

(三) 中、西德育审美相关问题研究流变特征

第二章 问题之维:德育与美育的当代困扰

一、关怀与真相:传统德育的现下之惑

(一) 关怀的离场:生活的疏远和功利的失节

(二) 真相的遮蔽:单向度的人和多价值的人

二、云上与大地:传统美育的当下之殇

(一) 浮在云上:抽象化和距离化

(二) 游于大地:边缘化和浮泛化

第三章 耦合之势:德育与美育的会通相生

一、密涅瓦之鹰——哲学流向的交会

(一) 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

(二) 马克思“美的规律”观点

二、诗意的栖居——生命取向的接引

(一) 尽性:礼与乐的糅一

(二) 克己:真善美的融一

三、钱学森之问——现实走向的呼唤

(一) 乐水亦乐山:教育对象的个性激发

(二) 书斋到生活:德育实践的人本匡正

第四章 践履之途:德育过程要素的审美涵毓

一、德育过程要义内旨

(一) 德育本质追探

(二) 德育主体间性

(三) 德育过程释义

二、德育主体审美抵达

(一) 德育主体审美人格塑形

(二) 德育主体审美角色转换

(三) 德育主体审美范畴运用

三、德育介体审美样态

(一) 内容维度:表层、深层的审美观照

(二) 方法维度:显性、隐性的审美渗透

(三) 载体维度:传统、现代的审美意涵

四、德育客体审美体备

(一) 德育客体的审美需要

(二) 德育客体的审美态度

五、德育环体审美彰显

(一) 校本环境审美呈现

(二) 舆论环境审美实现

(三) 社群环境审美凸现

六、德育过程审美自洽

第五章 信仰之往:德育审美向度的当代憧憬

一、意涵:审美向度真相为何

(一) 返本开新:回到德育原点

(二) 反身而诚:审美向度阈限

二、享用:审美向度功能体现

(一) 功能之形:休闲中自在的道德认知

(二) 功能之影:利益中转化的道德信念

(三) 功能之神:崇高中濡养的道德价值

三、信仰:审美向度走向何处

(一) 各美其美:力臻德育可亲

(二) 美美与共:力筑美好生活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设计论文提纲下一篇:自动化机械制造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