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权属调整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土地权属调整范文

土地整治项目权属调整方案

权属调整方案

《关于x年x市xx县x镇x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项目》

权属调整方案

1、土地权属现状

项目区内土地总面积

hm2(

亩)。项目区土地包括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项目建设规模

hm2(

亩)。界线清楚,权属没有争议。

根据xx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x年x月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统计结

2合x年项目区1:x施测地形图,项目区边界内总面积为

hm(

亩),土地利用现状情况为:耕地

hm2(

亩),占总面积的x%;园地

hm2(

亩),占总面积的x%;林地

hm2(

亩),占总面积的x%;其他草地

hm2(

亩),占总面积的x%;交通运输用地

hm2(

亩),占总面积的x%;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hm2(

亩),占总面积的x%;其他土地

hm2(

亩),占总面积的x%;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hm2(

亩),占总面积的x%。项目区内土地权属明确,没有权属纠纷。

2、权属调整的原则与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法规,调整土地权属,其调整原则有法律原则、效益原则、权力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有利于耕种和规模经营原则,公平、公正、自愿原则。

3、权属调整的内容与方法

1、规划实施后土地的重新分配:按照自愿、等面积或等价的原则进行重新分配土地,保证农民分到与原面积基本相同,质量相当,并尽可能集中的土地。

2、纠纷处理:对于整理后产生的纠纷,应充分发挥群众及基层干部的作用,做认真细致的工作,自下而上已公开会议的形式进行调节。一时难以解决的,以有利于生产和稳定的原则,待界限确定后重新处理。

4、权属调整程序

(1)成立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县主管领导、县国土资源局、乡政府和村民代表组成,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乡政府。工作小组的任务是提出产权调整具体方案,解决纠纷,接受群众来信来访。

(2)调查分析现状、听取意见。通过对现状的调查,了解产权情况,听取农民干部及对整理的要求,同时大力宣传开展土地整理的作用和目的。

(3)土地重新调整分配方案以村社领导及村民代表意见为主,并将初步方案提供给镇里进行讨论,待初步方案修改后予以公告。

(4)实施。依据所制定的方案组织人员对现有土地面积和规划后的土地面积进行测量,土地评估和实地指界、确权,并进行登记。

通过土地整理后,使用权发包给农民,权属依照上述原则、方法调整,并进行使用权变更登记。

请批示。

xx县土地整治中心

x年x月

第二篇: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办法

附件12.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管理,规范土地权属调整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操作手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湖北省辖区内土地整治项目的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工作。

第三条 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管理(以下简称“权属调整管理”),是指土地整治过程中涉及到的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调整以及在其上设定的他项权利的调整、确认以及变更登记的行为。

土地所有权调整包括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的所有权调整、集体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的所有权调整。土地使用权调整包括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整、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使用权的调整。土地他项权利调整包括土地整治过程中因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调整而产生的他项权利的调整。

第四条 权属调整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土地权属现状调查;

(二)土地权属现状调整意愿调查;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四)地籍测量;

(五)土地质量评价;

(六)权属调整方案编制;

(七)方案公告和异议处理;

(八)分配土地;

(九)地籍档案整理。

第五条 权属调整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公开、公平、自愿的原则;

(二)参与土地整治各方原有位置基本不变的原则;

(三)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原则。

第六条 权属调整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土地权属现状确认应该与土地登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整治土地面积、地类、地力等级、耕作状况、耕地质量及整治潜力等相结合;

(二)土地权属调整应该注重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土地权属调整工作的管理,确保权属调整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三)土地权属调整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公告、检查和指导到位,确保土地权属调整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土地权属调整方式

第七条 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土地所有权调整方式

(一)为使整治后的田块连片规则,应在原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边界不规则处,按等量或等价、并使调整范围尽可能小的原则,经双方协商后进行土地所有权调整。

(二)土地整治过程中,新建主干道路、主干沟渠建设用地应通过土地征收的方式将集体土地调整为国有土地。

第八条 集体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土地所有权调整方式

(一)村界两侧,可按等量或等价原则进行调整;若土地质量相同,也可按等量原则调整村与村之间的土地所有权。

(二)相邻村之间的插花地可按等量原则进行调整。

(三)不相邻村之间的插花地按等量原则通过各自相邻的村依次调整。

(四)土地整治过程中,整治区内部分建筑物,包括农民住宅,按村镇规划及土地整治规划要求进行迁并,地上建筑物要进行补偿,补偿费计入土地整治费用,土地整治过程中的青苗等地上附着物的补偿费也计入土地整治总费用。

第九条 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方式

(一)在经济欠发达、土地流转集中很难实现的地区,土地整治应在稳定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按等质等量模式调整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在经济较发达、土地流转较普遍的地区,土地整治后可按土地整治前评估地价或土地质量评估结果折股,按股份制模式调整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

(三)在经济发达、大部分农业劳动力已稳定地转入

二、三产业,并获得可靠的经济收入的地区,可按租赁模式调整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租赁费用于养老保险或分配给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出让者。

(四)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意愿,可按前述三种模式的不同组合方式调整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十条 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使用权调整方式

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的所有权归当地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或由村集体统一经营使用;或由村集体租给种田大户,租金归村集体所有,用于村民养老保险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的分配,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第十一条 土地他项权利调整方式

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的调整,应予以变更登记;因权力灭失的,应予以注销登记。

第三章 土地权属调整管理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第十二条 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工作应贯穿土地整治全过程。

第十三条 项目选址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一)查清项目区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

(二)将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标绘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

(三)编制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报告。

第十四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一)成立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协调小组,成员应包括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项目所涉乡(镇)、村负责人以及有关工作人员;

(二)确定土地权属调整范围;

(三)初步编制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四)广泛征求意见。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应征得项目所在地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五)公告。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应当在土地整治项目所在地乡(镇)、村进行公告,公告期为15天;

(六)异议处理。对土地权属调整方案有异议的土地所有权人和土地使用权人,应于公告期内书面提出,经协商不能解决的,争议由当地人民政府调处。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有异议的,应在公告期内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争议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乡镇人民政府调处;

(七)签订相关协议;

(八)制定《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九)报批。《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应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条 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一)冻结土地权利变更登记,停止变更土地利用现状;

(二)实地复核《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报告》有关内容,对权属状况发生变化的地块,应及时进行变更登记。

第十六条 项目实施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一)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核实项目区地类、面积、界址、土地权属及补偿方案等,保证地类、面积准确,界址清楚,土地权属合法,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和补偿方案等无争议,为施工创造条件;

(二)冻结土地权利变更登记,停止变更土地利用现状。

第十七条 工程施工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一)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认真检查核实公告内容执行情况;

(二)因规划设计变更,造成土地权属重新调整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原土地权属调整方案补充、说明,并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 项目竣工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程序

(一)项目竣工后,应按照批准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公平、合理地分配土地权益,并确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

(二)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时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变更登记;

(三)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建立新的地籍档案,并妥善保管有关土地登记资料。

第四章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土地综合整治集中居住区权属调整方法研究

成都市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集中居住区

权属调整方法研究

成都市国土规划地籍事务中心罗溢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被列入我市“农村四大基础工程”之一以来,按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采用分期分批、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的方式推动“全域整治”,为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取得显著成效。 但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的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函待解决,其中,农户集中居住后的土地权属调整就是其中一项关键点。权属调整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搬迁居住农户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也关系到整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否取得成功,尤其是在我市发放耕保基金后,土地权属的调整显得更为突出。我市在集中居住区土地权属调整工作上做出了很多尝试,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本文在分析现有方式的利弊之后,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对权属调整工作有所帮助。

一、现有集中居住区土地权属调整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所有权的调整

我市集体土地所有权分为乡、村、组三级所有,以组为基础。相邻村组之间的农户跨行政界线集中居住后,其土地所有权权属应该相应进行调整,但实际操作中调整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有三:

1、因搬迁农户都是分散居住,距离集中居住区的距离远近不一,如果采用撵地的方式调整所有权,临近集中居住区的调整相对容易,但距离较远的权属调整涉及农户较多,权属调整工作量大,且涉及的不止搬迁、集中的农户,还涉及原址和新居之间不愿搬迁的农户,其意愿难以统一,相互之间扯皮推诿现象严重。

2、如采用等量置换的方式调整土地所有权,则因原有宅基地布局较为分散,置换后将出现大量的零星飞地,给地籍管理工作造成更大的难度,土地管理的成本将进一步提高。

3、原有宅基地复耕出的土地与集中居住区被占土地的质量和肥力等级相差较大,被占地农户很难同意熟地换生地的方式,同时,有可能造成耕作半径加大,增加务农成本的情况。因此单纯的所有权面积调整可行性不强,难以实施。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调整

宅基地使用权的调整随着土地所有权的调整一并进行,且因土地所有权调整的方式不同而不同。

1、土地所有权采用等量置换后,其的宅基地使用权做相应调整,则面临的问题与土地所有权调整相一致;

2、如土地所有权保持不变,宅基地使用权需采用补偿的方式进行调整,由迁入方与被占地方协商达成一致。目前我市已经落实权属调整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多是采用一次性补偿的方式解决。但采用协商赔偿的方式存在进一步的隐患:补偿缺乏统一标准,其尺度很难把握;而一次性买断的补偿方式会造成短期行为,被占地农户短期内获得一定数额的补偿,但时间长久后难免会形成新的利益争夺;再有采用租地方式补偿,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农户可持续支付租金,而其他农户无法继续支付租金而引发争议的现象。

3、“宅基地的可继承性”与“一户一宅政策”的矛盾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农村住宅能够被合法地继承。由于我国实行“地随房走”的原则,在住宅被继承的同时,宅基地的使用权也自然地被继承了,因此就客观存在着一户可能拥有多处宅基地的情况。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新增人口对宅基地需求的压力,《土地管理法》和《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中都明确了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的原则。因此“宅基地的可继承性”与“一户一宅政策”之间产生了矛盾。

二、进行集中居住区土地权属调整的可行性

1、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属于国家和农民集体两种主体所有,故而使土地权属调整相对比较顺畅。在土地整理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权属调整问题就较容易解决。

2、目前我国土地权利类别相对国外的土地权利组成比较少,因此在土地权属调整过程中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较低。

3、第二次全国土地大调查已基本结束,成都市集体土地的确权登记工作也已基本结束,为进行土地权属调整提供了数据基础。

三、集中居住区土地权属调整的可行性方法

(一)依次等量置换法

1、在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不涉及土地所有权调整,其宅基地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可通过依次等量置换法,即撵地方式,在充分征求相应农户意愿后,依次调整;

2、在不同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农户跨村、跨组集中居住后,相邻土地可采用撵地法进行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调整,被占地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界限往搬出地农民集体方延伸,而集中居住区内部分土地划为搬迁地农民集体所有,形成飞地。

(二)集中居住区土地所有权上调一级

在土地权属调整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可由政府出面,将集中居住区土地所有权上调一级,即跨组居住的集中居住区上调至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跨村居住的集中居住区所有权上调至镇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1、补偿方式由占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被占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进行补偿;

2、也可在所有权上浮一级后,按占地面积划分股份,由相关的集体经济组织对其享有处分收益权,但由上级集体经济组织代管。

(三)集中居住区所有权不变,使用权调整或补偿

1、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搬出地农户所在集体经济组织调整与出新占土地相应的面积交给被占地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由被占地集体经济组织将其流转,流转费用于支付被占地农户土地使用权的丧失。

2、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由占地农户直接与被占地农户商议,采用一次性买断使用权的方式,即下清的方式,或者采用支付租金的方式使用集中居住区土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颁发给搬迁入住的居民。

3、但支付租金的方式存在潜在隐患,即租金在后期无法保障时,或被占地农户提出要提高租地价格时,将引发矛盾,故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种方式。

(四)集中居住区土地征收

在土地权属调整和以上补偿方式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可由政府出面,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集中居住区实施征收,土地所有权收归国有,相应农户可选择转为居民或继续保留农业户口,由政府出资对被占地农户进行一次性补偿,使被占土地相应的利益纠纷一次性了断,同时也不影响搬迁农户原有承包地的使用。

四、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土地整理及其权属调整法律体系,加强集中居住区土地权属调整机制建设。

1、制定以“授权性法律规则”为主的土地综合整治权属调整法律、法规体系。由于土地权属调整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如果过多地强调义务性规范,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的情况下会出现行政权的过度膨胀与滥用,从而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土地权属调整的法律、法规应采用以授权性规则为主的立法方式,充分发挥农户的自主性,以激发民众参加土地综合整治的主动性。

2、加强公众参与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建设。土地综合整治中公众参与的组织机构除了有当地政府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主导的非常设机构(如土地整理规划公众随访中心、热线电话等)以外,还应该包括类似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民间组织”。此外还要通过建立民意调查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听证会制度、公民请愿制度等一系列程序性制度,保障土地权属调整中公众的有效参与。

(二)加强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农民权益的保护,实行“一户一宅、合理补偿”政策。

公民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只是就申请而言,法律不应当禁止公民通过继承等方式取得两处以上宅基地使用权的行为。出于对公民财产权利的保护,宅基地在被继承房屋的存续期间,可以保留;但如果出现房屋损毁或发生参与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情况下,应该执行“一户一宅”的政策,并且对于现存房屋的价值进行合理地补偿。

(三)建立土地综合整治中新增土地发展权的合理配置模式

1、将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的转让费用在国家、投资者

以及农村集体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真正体现“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

2、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中新增土地的用途按比例划分:部分新增土地必须作为耕地,以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其余土地则由农村集体自行确定其用途,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前提下做到效益最大化。

对土地权属的调整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成都市在进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同时,应将新形势下土地权属的调整作为维护农户权益、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加以落实,避免在刚刚完成确权登记,摸清农村家底后,随着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又一次打乱了本已清晰的格局。而土地权属调整的方法不应一概而论,应探索多种可行性,由权属主体自己做决定,并采用制度加以确认和规范。

第四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与修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与修改 办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26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12条;

3、《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与修改工作的通知》(湘国土资发[2012]10号)。

办理条件

一、申请规划调整的,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规划文本中已作安排,但选址未定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单独选址建设项目,需落实到规划图上的;

2、规划文本和规划图上已作安排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实际用地规模或位置需作调整的;

3、在允许建设区规模不增加的前提下,对允许建设区的空间布局形态进行调整,在有条件建设区进行选址建设的;

4、因矿山建设或安全、环保等原因,对选址有特殊要求的项目,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5、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申请规划修改的,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未列入规划,但符合《土地管理法》第26条规定,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2、未列入规划,也不符合《土地管理法》第26条规定,确需建设的单独选址项目,需要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3、因实施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城镇化进程加快,行政区划调整,城镇和村庄功能定位转变,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新立、扩区、调区等需要,需要超出允许建设区规模使用有条件建设区或改变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扩展边界的;

4、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办理流程

一、规划调整须提交的材料及办理流程

1、提出申请。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向规划原批准机关同级国土资源部门提出规划调整申请,并编制或委托具有土地规划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调整规划方案。申报材料包括:规划调整的请示文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审核(备案)表》;规划调整项目的材料、纪要等。规划调整方案包括:调整前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调整涉及的地块编号、地类、土地面积以及规划调整后对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分解落实情况等说明材料。

2、调整规划。对经审查确需规划调整的,由规划原批准机关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调整)审核(备案)表》出具同意规划调整的审查意见。对经审查不同意规划调整的,由规划原批准机关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向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反馈不同意规划调整的意见。

3、更新数据库。经规划原批准机关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查同意的,相关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在7个工作日内,将调整后的规划数据库提交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更新,并由该信息中心出具数据库更新证明。

4、成果备案。在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更新数据库后7个工作日内提交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进行数据库更新备案并出具数据库备案证明。规划调整审批同意后7个工作日内应当将上述办理规划调整流程中的所有相关资料报送其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同时提交规划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图件6套及电子光盘4套至省国土资源厅备案,提交相同的成果一套至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二、规划修改须提交的材料及办理流程

(一)申请对省人民政府审批的规划进行修改的,应提交的材料及办理流程:

1、提出申请。由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报送要求规划修改的请求。

2、开展评估。省厅根据省人民政府转来的市人民政府请求规划修改的请示,委托具有土地规划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编制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是否有必要对原规划进行修改的意见。

3、修改规划。对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由具有土地规划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规划修改方案,修改规划。对经评估不同意修改规划的,由省厅向省人民政府报告评估和审查结果并回复下级人民政府。

4、成果审查。修改后的规划由市人民政府报省厅,省厅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对规划成果进行评审。申报材料包括:市人民政府初审意见;修改完善后的规划修改方案及专家评审意见;规划修改的听证纪要、公示材料;修改后的规划成果。

5、规划审批。市人民政府按照成果审查意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完善后,由省厅将规划成果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6、更新数据库。省人民政府审批同意7个工作日内,相关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将修改后的规划数据库提交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更新,并由该中心出具数据库更新证明。

7、成果备案。在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更新数据库后7个工作日内提交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进行数据库更新备案并出具数据库备案证明。规划修改审批同意后7个工作日内应当将上述办理规划修改流程中的所有相关资料报送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同时提交规划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图件6套及电子光盘4套至省国土资源厅备案,提交相同的成果一套至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二)申请对市人民政府审批的规划进行修改的,应提交的材料及办理流程:

1、提出申请。由县级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报送要求规划修改的请示材料,包括:要求规划修改的文件;规划修改情况说明。

2、开展评估。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市人民政府转来的县级人民政府请求规划修改的请示,委托具有土地规划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编制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是否有必要对原规划进行修改的意见。

3、修改规划。对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由具有土地规划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规划修改方案,修改规划。对经评估不同意修改规划的,由市国土资源局向市人民政府报告评估和审查结果并回复县级人民政府。

4、成果审查。修改后的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报市国土资源局,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对规划成果进行评审。申报材料包括:原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县级人民政府初审意见;修改完善后的规划修改方案及专家评审意见;规划修改的听证纪要、公示材料;修改后的规划成果。

5、规划审批。县级人民政府按照成果审查意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完善后,由市国土资源局将规划成果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6、更新数据库。市人民政府审批同意7个工作日内,相关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将修改后的规划数据库提交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更新,并由该中心出具数据库更新证明。

7、成果备案:在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更新数据库后7个工作日内提交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进行数据库更新备案并出具数据库备案证明。规划修改审批同意后7个工作日内应当将上述办理规划修改流程中的所有相关资料报送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同时提交规划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图件6套及电子光盘4套至省国土资源厅备案,提交相同的成果一套至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第五篇:加大土地流转力度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山东省曲阜市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做法

------------------

发表日期:2010年10月19日

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

作者:曹洪伟

本页面已被访问 186 次

近年来,山东省曲阜市把土地流转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实现农业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的突破口,通过产业带动、合作化推动、惠农政策促动等措施,使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2010年9月,全市流转土地面积达到2.5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5.25%,涉及126个行政村、4806户农户。其中以转包方式流转1.2万亩,以出租方式流转0.84万亩,互换方式流转0.2万亩,转让方式流转0.18万亩;向种养大户流转6000亩,向专业合作组织流转3000亩,向农业龙头企业流转2000亩;流转规模越来越大,50—100亩17处,100—500亩18处,500—2000亩10处。其主要做法是:

1、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建立健全市、乡、村土地流转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成立市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设在农业局),中心设置了土地流转收益评估员、合同签证员,统一印制了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建立全市土地流转信息库,依法指导、规范土地流转、提供信息服务,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顺利流转、规范流转、依法流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2个乡镇(街道)相继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大厅,服务大厅面积达684平米,安排41人从事土地流转工作,配备了微机、大型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等设备,围绕土地流转信息登记发布、土地评估、合同签订鉴证、法律政策咨询等开展工作;村级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村会计兼任信息员,负责土地流转信息的收集,参与流转土地收益评估,帮助土地流转供求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乡镇、村组采取公布栏的形式,定期对外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实现了流转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我市初步形成了市、乡、村三级上下贯通的土地流转服务网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双方提供 “一站式”便捷服务。截至目前,通过三级流转平台流转土地2.2万亩,占全部流转面积的88%。

2、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流转双方达到初步意向后,由土地流出方向村土地流转服务站提出申请,报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审查。通过审查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统一组织流转合同签订、归档管理,流转面积在200亩以上的报市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全村性的土地流转必须召开村民代表以上会议讨论通过,并进行公开招投标。流转收益除部分基础性投入后,应全额返还到户。截至目前,全市签订土地流转规范性合同文本4200份,土地流转合同规范化达100%。

3、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全市通过基地建设促动,特色种植带动,龙头企业拉动,带动了全市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土地流转方式的创新。一是转包,流转土地1.2万亩。南辛镇(乐义)蔬菜基地流转1000亩土地,建设冬暖式大棚110个,棚均效益5—6万元,土地流转户均增收3.3万元;二是出租,流转土地0.84万亩。时庄街道前、后代村把1100亩土地租赁给台商种植牛蒡出口日本等国,年获利340余万元,土地流出户均增收8000元;三是互换,流转土地0.2万亩。今年董庄乡朱黄庄村集体内部互换土地200亩建设50个蔬菜大棚,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四是转让,流转土地0.18万亩。董庄乡韦寨村把300亩土地转让给屈家村建设蔬菜和草莓基地,年获利80多万元,户均增收6800元。

4、强化土地流转载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村各类经济组织是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截止目前,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24个,成员总数1万人,出资额13262.07万元,带动农户3万户,发展基地1.6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年均纯收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0%以上。其中,养殖类专业合作社有91个,种植类专业合作社有55个,特色产品类专业合作社有20个,其它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有58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9家。书院街道圣方园大蒜专业合作社,坚持走“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的路子,形成了生产、存储、销售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拉长了产业链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流转土地面积3000亩形成年产3600吨的规模,带动5个乡镇(街道)、40多个村庄、5000多户农民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购销等措施,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

5、推广土地流转典型。董庄乡屈家村在发展草莓种植初期,村民怕担风险,普遍持观望态度,在此情况下,以村支书孔庆灿同志为首的村委一班人率先建起了大棚,当年获得棚均收益1万元,带动了全村建大棚的热情,目前该村共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有各类草莓大棚800多个,流转土地占该村耕地面积的57%,今年该村还在董庄韦寨村租入土地200亩建设草莓、蔬菜大棚。另外,基层组织在促进土地流转中,在积极疏通思想、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等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土地合理有序流转,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蔬菜面积达到20万亩,同比增长26.6%,其中日光温室大棚0.7万亩、大拱棚0.35万亩、中小拱棚0.3万亩,同比分别增长600%、74.9%、300%;蔬菜总产量56万吨,同比增长19.9%;产值6.2亿元,同比增长32%,占种植业产值比重达到32%,比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南辛乐义蔬菜基地、董庄千亩草莓基地和千亩大樱桃基地、书院千亩大蒜基地、陵城银府生态园、书院城建生态园、时庄和姚村的千亩牛蒡基地等产调新亮点凸显。今年又新增姚村保宁、王庄陈庄、息陬小峪、董庄朱黄庄等又流转土地1000亩,新建300余个蔬菜大棚。

上一篇:天价月嫂月薪范文下一篇:推进工作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