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工作原则

2022-09-11

所谓“三贴近”, 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是党中央提出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 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坚持“三贴近”原则, 就是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和要求, 应用到高校的德育建设中来, 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新形势, 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与时俱进, 拓展新内容, 探索新方法, 增强实效性。

1“三贴近”工作原则的形成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工作原则,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有很多重要的论述。毛泽东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 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1]邓小平说:“要针对每个单位、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去做思想工作。”[2]江泽民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 关键是要有吸引力和实效性……在明确宗旨和把握正确方向的前提下, 还需要深入了解人们的思想和心理, 同时要讲究方式方法。”[3]胡锦涛总书记也要求“三贴近”工作要取得新进展。2003年4月, 李长春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明确提出, 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 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并要求认真学习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有关论述, 加强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教育, 不断增强坚持“三贴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 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 在力求实效上下功夫, 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抓紧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 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吸引力和实效性, “要取得新进展”, 就必须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 就是要贴近群众、贴近群众的现实生活、贴近群众的内心世界, 并把这些方面有机地统一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中。所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贴近”原则, 是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实践形成的, 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

“三贴近”不仅继承了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也体现了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的时代精神。“三贴近”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抽象走向具体, 从刻板走向亲切, 从书本走向学生。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三贴近”的深刻内涵, 对广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

2 准确把握“三贴近”的丰富内涵

“三贴近”不是空洞的口号, 而是具在深远影响和高屋建瓴的工作原则, 其内涵丰富, 具在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贴近实际, 就是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而不能从本本和概念出发、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要求我们主动适应教育对象的接受能力, 形成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不能用脱离实际的说教强加于人;贴近实际, 就要说实话, 鼓实劲, 求实效, 一句话, 实事求是。贴近生活, 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 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 以生活为源泉, 客观反映和表现生活, 不能违背生活现实, 闭门造车, 要抓住生活本质, 解决生活难题, 丰富生活内容, 不能停留在社会表象和简单的说教, 搞形式主义。贴近群众, 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 充分体现群众意愿, 满足群众需求,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高度重视实现群众的切身利益, 所有工作都要着眼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4]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必须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用“三贴近”思想方法来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增强教育实效性。

贴近高等教育规律和学校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高等教育规律和学校的实际, 就是要立足于当前我国高校如何办好高等教育这个最大实际, 真实反映高校的发展现状, 遵循教育规律。我们要正确把握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 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摸清思想政治工作中急需加强的薄弱环节和大学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以实际效果检验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贴近学校实际, 就是要明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定位, 准确把握学校的办学历史、学校精神、校风、学风、现有教育资源和大学生的学习、思想、素质等现状, 这是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只有贴近这些实际情况, 学校才能才能为学生确立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只有贴近学校实际, 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才能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服务, 为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贴近学生校园生活和学生内心世界。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学生生活, 就是要反映学生实际生活本质, 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实际。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在现实的学生生活中实事求是, 在变化的学生生活中寻求规律, 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 时时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启发学生。要了解学生生活中的共性特征, 还要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 更要了解他们所遇到的困难, 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相结合, 做好贫困学生资助、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和就业指导、后勤管理和服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入心”、“入脑”, 进入学生内心世界才有成效。贴近学生内心世界, 就是要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在生活在服务学生, 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注意主动性、时代性、灵活性、渗透性, 要贴近实际的本质、生活的主流、学生的愿望, 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结合起来, 从大学生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入手, 在实际生活中把握学生脉搏, 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工作局面。

贴近广大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贴近学生, 实际上就是以关爱学生为出发点, 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境界、实现学生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点。做好高校贴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说到底, 就是要做到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机制, 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贴近”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 也是工作作风。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不断进行“三贴近”的探索, 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在深入人心、开拓创新、力求实效上下功夫,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贴近”上取得新的进展, 开创新的局面。

摘要:“三贴近”是新形势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和基本要求, 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证。“三贴近”既是理论原则, 更是实践方法。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提高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在于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三贴近”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著作选读 (下册)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529.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3:380.

[3] 江泽民.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9:399.

[4] 李长春.坚持“三贴近”要着重解决五个问题[J].北京:求是, 2003 (10) .

上一篇:新形势下怎样做好广播新闻编辑下一篇:肥胖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