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教学论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研究生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报考人数和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加,高校研究生数量随之扩大。这使得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同时也给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基于此,文章主要基于国内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策略的构建展开系统分析,并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策略。

第一篇:研究生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转型时期研究生英语教学法研究

摘 要:本文以近3 0年来国内主要英语教学法流派研究为依据,分析、概括研究生英语教学法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我院转型时期研究生英语教学法选择的原则,希望对转型期的教学改革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教育转型;研究生英语;英语教学法

[文献标识码]A

要完成当前的教育转型,就是要将我院的教育转向“以学员为中心,以指挥教育为重心,以打造人文校园为目的”。这种形势下,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外语教学的转变势在必行;作为军队的高级人才,研究生的培养除了注重专业知识的储备,还必须注重学员人文素质及合作精神的培养,以更好地服务军队、献身国防。

1 . 近3 0年影响中国英语教学的主流教学法综述

外语教学法是研究外语教学理论、实践、过程及规律的科学,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教学法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外语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学法的改革。长期以来,外语教学界最为重视的就是外语教学法。在过去的几十年,研究生英语教学受到了许多教学法流派的影响,以下是对中国英语教学影响较大的主流教学法。

1 . 1 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是一种通过学习语法规则和词汇,并且按照规则用本国语和目的语进行互译来教授语言的方法。语法翻译法始于18~19世纪,是外语教学中历史最悠久、使用范围最广的方法之一,中国早期的大学英语教学也主要采用此方法。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基本上以语法为纲。虽然自80年代起,由于交际法日益广泛的推广和运用,语法翻译法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和批评。但调查表明,语法翻译法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因为该方法的教学流程最适宜外语教学:阅读/朗读—句子翻译—讲解语法/语言点—书面回答—理解性问题。它遵循以下原则:(1)书面语重要,重视写作和阅读;(2)熟记语法规则和单词;(3)教师的绝对权威;(4)本族语的中介作用。

任何人稍微留心就会发现,即使在资讯高度发达,教学信息化的今天,最为古老和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仍在外语教师中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对教师的语言水平、教学设备、语言环境要求都不太高。很多学者专家都认为语法-翻译法不会很快消失,并建议把语法教学和交际法结合起来,在交际中教语法,即将语言的意义与形式结合在一起,语言教学以交际为中心,但又不忽视语言形式的学习。

1 . 2 交际法

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就是把运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交际作为学习语言的方法。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此法主张以交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自80年代以来,该教学法对中国的英语教学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章也大量涌现。交际法的最大特征是它对语言结构和交际能力同等重视。学习者不仅要知道语言规则的用法,还必须学会交际。它遵循以下原则:(1)强调语言的意义,而不是结构;(2)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习交际能力(即有效和得体地运用语言系统的能力);(3)教学一开始就鼓励学生尝试交际;(4)教师的作用就是以任何方式激发学生学习;(5)流利性与可接受性是教语言的主要目标。

显而易见,交际法的运用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目的语的形式、意义和功能,而且对于口语表达的提高作用很大,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着实红火了一阵。但由于交际法对教师的语言水平及文化素养要求较高,加之测试的信度和效度都不好把握,最重要的是没能有效地解决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一味地片面强调输出,却忽略了输入的意义和作用),近十年受到了相对的冷落(孔燕平,2004)。

1 . 3 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学习者为完成特定语言任务而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处理、输出和/或互动之中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育最新发展成果。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一直沿用至今。任务教学法是升级版的交际法,被认为是在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方面“现有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交际法”。它遵循以下原则:(1)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2)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从更广泛的层面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3)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活动,修正了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真实性不足的问题;(4)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并不反对语言知识教学,而是倡导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语言知识教学。因此,任务既有真实生活任务,也有学习性任务。需要注意的是,任务教学法是交际法的一种新的形态,是交际法的发展,而不是交际法的替代物。惟其如此,任务教学法对中国各层次的英语教学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国内多种英语新教材的编写都借鉴了任务教学法,研究课题和文章更层出不穷。

1 . 4 群体商谈法

群体商谈法(Group Communicative Approach)是一种新型的语言学习方法。学习者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分成几组交谈。教师站在学生身后,随时提供帮助,最后把录音内容重放。群体商谈法也叫人道法,即该法把学生看作整体的人,关心其情感领域、语言知识和行为技能。它遵循以下原则:(1)当学生具备安全感时才会学得最好;(2)教师不站在课堂前面,就会减低学生的受威胁感,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3)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4)教师向学生咨询,这表明他们确实在倾听学生并理解学生;(5)在小组里,学生可以感觉到一种集体感,既可以互相学习,也可以向教师学习。群体商谈法的流程一般是:录下学生对话;翻译成目的语;对学习过程的总结;不断重复;小组讨论。它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语言学习的人道性和互动性,所以也有人称它为人道法。

群体商谈法最常出现的情境是,师生首先问候和自我介绍,接着教师陈述该课的目标及要求,然后学生围成一个圆圈,用外语进行会话。学生可先用本国语和旁边同学交换信息,教师站在身后把这段信息交换翻译成外语,然后由学生重复。接着再叫另一个学生讲,并把话录在录音机里。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谈出各自对此学习的感受。不难看出,群体商谈法里夹杂了一定的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换句话说,群体商谈法是交际法的一种更加人道的变体。

1 . 5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始于80年代初,到了90年代末,西方语言学界及语言教学界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在广度与深度等方面几乎可以与80年代流行的交际法不相上下。“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被认为是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自主学习遵循以下原则:(1)教师需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2)学生需要增强自身的自主意识;(3)教师需要优化课堂教学和评估体系。

自主学习在中国的推行并不顺利。习惯了多年来的“灌输式”教育,开始阶段,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遇到了种种困难,但从一些教师的实证性研究来看,学生赞同自主学习,而且他们的实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有关自主学习研究的深入,自主学习外部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自主学习将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广泛地开展,取得理想的效果。

1 . 6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起源于1920年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是一种通过分析各种实际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真实情境的再现,身临其境地领会很多假设场景中无法获得的知识和体会,教学效果显著,获得了学术界及业界的极大认可,并被迅速推广到经济学、法学和语言等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遵循以下原则:(1)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有具备过硬的双语文化知识及信息素养;(2)教学内容凸显多元性和广泛性;(3)师生、生生之间充分的合作和互动(赵素华,2011: 62-67)。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英语教学是近十年的事,范围也不算太广,主要适用于英语口语和写作的教学,但效果明显,所以最近有普及的趋势。

除了以上六种主流教学法,认知法(C o g n i t i v e A p p r o a c h)、浸泡法(Immersion)、整体语言教学(Holistic Language Teaching)及系统直接讲授法(Systematic Direct Instruction)等非主流教学法也都曾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中国的英语教学,因为篇幅问题,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2 . 英语教学法演变趋势

中国的英语教学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政治和经济的转向。1976年结束文革,1977年恢复高考,1979年改革开放,1994年开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2001年入关,2008年举办奥运会,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从未停止,英语教学法选择日渐成熟。几十年来,各种教学法流派对以语法-翻译法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法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因中国国情复杂,资源分布不均衡,加之传统教学法对教师的语言水平要求相对较低,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级英语教学中,并仍将在很长时间内具有很大优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英语教学不可避免地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1年入关和2008年举办奥运会以来,中国的英语教学更加大胆地走出去和拿进来,博采众长,各种教学法的优化融合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趋势。近十年来的英语教学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1)多样性(Diversity);即传统教学法和新锐教学法共存,并不断有更新的方法涌现。(2)本土化(Localization);鉴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的迥然不同,中国的英语教学必然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Chinese characteristics),比如王初明教授首倡的“写长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王初明,2005: 11-15)。(3)折中主义(Eclecticism)教学法的折中化趋势其实是各种方法的一种混合(blending),它博采各家之长,根据每一阶段的具体目标及学习者具体情况灵活采用各种方法,融合各教学法的长处。近年来,国内主张在教学中运用折中法的呼声也很高。(4)学生中心化(Studentcentralization);(5)自主性(Autonomy)。学生中心化和自主性两种趋势可以说是相互作用的,不仅应用在外语教学中,还应用在高校其他课程的教学中(胡俊杰,2007: 80-83)。

3 . 教学模式转型时期研究生英语教学法的选择原则

事实上,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法,英语教学都要针对不同的教学要求,贯彻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即(1)语法原则,把语言知识的传授放在相当的地位;(2)交际原则,把语言结构与语境和功能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和语用的多种可能性;(3)文化原则,采用对比分析方式,使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语言教学法和语用的跨文化背景,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语言教学和使用的跨文化意识。如果一味地机械重复使用一种英语教学方法,这就不仅从根本上违背了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外语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束定芳,2005: 7-11)。

但转型时期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应该在本质上有别于本科和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在教学法的选择上应该更多地转向“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自主学习,体现自主和自觉;再根据具体情形和教学内容辅之以交际法、任务法、案例法和其他新型教学法;教师的作用应该从讲解者和传授者转向组织者和促进者,同时从单纯的教书育人转向和学生一起成长;外语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活动,还应该超越时空,渗透学生的日常习惯,着力培养他们的全局意识及合作精神,为今后服务军队和献身国防打下坚实基础。具体说来,这一时期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在教学法的选择上应体现如下原则。

3 . 1 双主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自主学习在20世纪90年代盛行中国,但实践上全面普及还是近十年的事。这两个十年的自主学习区别主要在于,90年代的自主学习充其量只是一种改良,有时只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习,老师的话语权还是很大;近十年来,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英语教学实现了真正的“自立、自为、自律”。英语课程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革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了贡献。

具体说来,研究生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更多地体现自主学习的“双主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因为研究生的心智更为成熟,认知能力更强。有研究显示,研究生英语教学可以适当运用认知法,使用提问—讨论式语篇教学模式(郝兴跃,2004: 32-37)。通过此模式,教师充分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相关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地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原则下的教师角色定位应该精准,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教师既不是绝对的主角,也不能彻底隐身,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领航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把握自主学习的正确方向。

3 . 2 双赢原则:语言技能与语用技能共赢

语言技能和语用技能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英语教学的焦点问题,孰轻孰重、谁主谁次也是区分各种教学法的核心。语用能力是外语学习者使用目标语做事和交际的能力,可分为社交语用能力和语用语言能力。语用技能是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语言技能同等重要,到高级阶段比语言技能更为重要。它直接决定着习得者语言应用的熟练度、准确度和得体度。研究生大多有着良好的语言基础及应试技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语言技能就没有上升的空间了。很多调查和研究显示,作为语言的高级学习者,研究生往往陷入矛盾心境:一方面骄傲于以往考试的高分,一方面又纠结于自己的中式英语。究其根源,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处理好语言和语用的关系问题。这种矛盾心情往往令他们对现阶段的学习心怀不满,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并对英语学习产生自暴自弃或随大流的念头。

要想实现语言技能与语用技能提高的双赢局面,同时帮助研究生学习者尽早突破语言学习的瓶颈期,研究生阶段的英语教学应适当借鉴ESP(专门用途英语)中常用的“语域分析法(Register Analysis)”和“语篇分析法(Discourse Analysis)”。两种教学法分别强调如何根据特定语域和上下文分析学习语义、语法结构与语言功能。另外,语用能力不应该只是语法学习的自然延伸和简单应用。语用惯用语教学有助于学习者习得语用知识并为今后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打下基础。另外,教授或讲解语法项目时,元语用知识的有意识强调也很重要。教师系统的归纳和梳理对增强学生的整体语用知识非常有利。

当然,尽管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语用的可教性,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语用的提高离不开应用。这个时候,交际法和任务法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3 . 3 双结合原则:语法与交际相结合;语言教学与文化习得相结合

根据《欧洲共同语言参照框架:学习、教学、评价》,语言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获得对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思维形式、文化遗产的更为广泛和深刻的理解”。《研究生英语课程要求》也确定“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研究生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明、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以批判性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及核心价值,熟悉中外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否则,就无法达到“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的目标。《课程要求》因此对研究生英语的性质界定为“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具体到教学实践,研究生英语在教学法的选择上必然会侧重交际法及一定程度的群体商谈法,让英语学习凸显出一定的交际性、通识性和人道性;语法学习的比重不会太大,但也不可避免地会适量使用语法-翻译法;合理地把语法与交际相结合,寓语言教学于文化习得,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开拓国际视野,欣赏西方文明,真是一举几得。另外,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全人类的文明经典”介绍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体现出通识教育的特点,增加学生相关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3 . 4 双服务原则: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于院系专业

三十多年来,我国开启国门,坚持开放,由本土型国家正在转变为“国际型国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教育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新军事变革形势下,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定位应该是服务,其功能是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于院系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要主动与学校及各学科的需求结合起来,在学校的发展中获得自己的发展,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和任务。

参考文献

郝兴跃.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语法教学的新趋势[J].外语界,2004(4):32-37.

胡俊杰.影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法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2):80-83.

孔燕平.外语教学中交际式读写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

束定芳.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J].外语界,2005(6):7-11.

王初明.外语写长法[J].中国外语,2005(1):11-15.

赵素华.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法在英语公共演讲课中的应用研究[J].外语界,2011(5):62-67.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刘新荣

第二篇: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策略的构建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报考人数和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加,高校研究生数量随之扩大。这使得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同时也给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基于此,文章主要基于国内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策略的构建展开系统分析,并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策略。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管理策略;构建分析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国家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对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研究生的报考人数和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增加。研究生教育自1978年恢复招生起,至今已有四十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也成了研究生教育大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继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高涨,达到238万人,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增幅18.4%;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更是达到290万人,较上一年激增52万人,增幅达到21.8%,十余年来增幅最大。随着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如何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构建完善的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策略,成为目前至关重要的问题。基于此,结合国内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状况和现阶段的学生特点,本文对构建当代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需要注意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策略进行设计,以期能够逐步建立完善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

一、构建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的主要因素

1.构建信息化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化概念的提出和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也给研究生培养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为进一步结合现代化发展趋势,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高校信息化管理体系,对传统教学管理体系进行一定的优化和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高校可根据自身研究生招收情況,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建立专项信息库,用以进行研究生教学管理的专项研究,有效确保每个研究生各方面信息的完整性,方便研究导师借助学生信息系统制定可行的、完整的、规范的管理体制,实现研究生信息资源在高校教师间实现资源共享。

2.构建完善的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体系。与本科生的教学体系和教育方法相比,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更加偏向专业知识的定向研究。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会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因此,为进一步保证和提高研究生管理水平,需要高校教师针对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如电气、机械、计算机等工科类专业,多需要导师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让学生选择一个方向进行课题研究和深造;偏向人文科学类的专业,则需要导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传授和研究,以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知识的理解。因此,对高校研究生进行教学管理时,需要构建综合性、科学性、合理化的研究生管理体系,注重日常专业教学的同时,适当兼顾其专业课题的应用性,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应用。

3.构建系统的研究生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生管理评估制度,是保证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评估,可以了解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以便后期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达到优化研究生教育体系、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目的。研究生教育具有多层次、多类型的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构建研究生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主要从以下两点着手。第一,明确研究生教育教学评估方式。其应当根据实际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来设计,主要是借助查课通报制度、课程教学过程监督、研究生教学质量调查、综合性实验课题报告等评估制度,对研究生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环节的评估和检验,确保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导师认真按照教学目标和大纲进行系统、专业的教学。此外,对于内容的评估和检测,需要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研究生导师进行。如果评估教师自身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体系,是无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信服的。对于教学质量的问卷调查,可以通过匿名方式,让研究生对专业教师进行客观、中肯的评价,才能最大程度上反映出真实情况,以及存在的教学漏洞。通过此操作,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自身专业学习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认识,也能让导师在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上做出一定的创新和调整,促进研究生教学管理体系的和谐发展。第二,研究生教学管理评估制度在设计和建立过程中,一定要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其内容经过有效细化后,可分为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材选择等。一般来说,会根据最终总分进行教学评价标准的划分,按照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进行评估。第三,构建系统的高校研究生管理评估制度,其目的在于能够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管理水平和效率。为确保研究生管理评估制度能够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发挥作用,需要对该项评估制度进行周期性优化,并及时汇总和处理实际评估结果,结合学生所提问题及时处理和完善,有效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和综合实力。

二、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策略结构设计

1.策略结构设计的目标。研究生教育管理策略设计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分析国内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和策略存在的漏洞,构建面向研究生全过程教育管理的技术先进、结构完善、高效率、高标准的教育管理策略。该管理策略体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能够满足研究生招生管理、学籍信息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导师管理、学位管理等多环节的要求。该系统运行过程中,借助网络信息工具对信息进行数据监测、处理等多元化操作,对学生和导师进行全方面的过程教学检测和评估,最大程度上实现国内研究生教学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在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的同时,也提升研究生教学管理服务水平,进而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2.策略结构设计的原则。进行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策略结构设计时,要根据高校自身发展情况,严格遵循相关设计原则,构建一个面向研究生全过程教育的管理体系。其构建过程中,应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先进性和完善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设计面向过程管理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时,可借助先进的、成熟的技术进行有效开发,以保持系统的先进性和完善性。第二,应用性和美观性。该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其主流人群是当代的研究生和导师,他们都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因此在对该系统进行功能模块设计和研发过程中,要考虑其应用性和整体美观性,尽可能地将界面设计成整洁、简单、美观的风格,在功能操作上可以灵活运用。第三,包容性和标准化。该系统在设计时要考虑它的国际通用性以及业界主流技术的标准化和开放性原则。第四,稳定性和可靠性。由于该系统主要面向高校,必定要加强对该系统运行情况的监测和提高。为防止出现系统瘫痪问题,需要在系统运行时对其进行时时监测,以便掌握动态运行情况,进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五,安全性。整个系统数据包括高校研究生的所有资源信息,一旦发生信息泄露,其后果难以想象。由此可见,在该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配备安全系数极高的安全装置,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第六,延伸性。该系统功能可以随着需求变化进行模块调整和变化,适应新的管理方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来说,面临更大的挑战。在面向过程管理研究生教育策略系统设计中,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从过程管理、教学评价指标、教育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提升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研究生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严俊,阮成武.互联网+下硕士研究生公共課教学运行模式思考——基于10所省属师范类院校的调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02):50-56.

[2]张珂,刘炜航,刘清,兰昆,同晓.面向过程管理的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8,(12):142-143.

[3]方千华,王家宏,季浏,贾明学,王雷.我国体育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基于全国63所院校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2018,38(05):3-16+24.

[4]钟勇为,梁琼.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构建的误区与出路[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02):42-47.

[5]平洪.对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反思[J].中国翻译,2016,37(05):49-53.

[6]王红,欧阳宗书,袁雯,洪流,王斌伟,龚旗煌,张伟,柯炳生,吕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01):7-24.

[7]邵举平,沈敏燕,樊星.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管理类研究生培养为例[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04):82-85.

[8]王峰娟.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主要策略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5):215-216.

作者:韩焕菊

第三篇:书院教育对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摘要:书院教育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千多年来书院教育在教育理念上的更新、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学方式及管理方式的变革,给中国古典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并留下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通过中国古典书院的勃兴、书院的教学方式、教学特色等诸多方面的分析,试图寻找出于有传承价值的内涵,在今天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中加以借鉴。

关键词:中国书院教学方式稷下学宫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与教育史,而书院在悠久的中国文化教育史上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书院教育产生的确切年代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但据有关学者研究认为大致是萌发于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书院还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为成熟的民办教育组织。早期的书院是弥补官办学校数量的不足而出现的,起源于私人讲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书院教育制度,可以说书院是中国古代私学教育发展的最高形态。“传道授业解惑”与“设坛论道,兴邦济民”的教育理念贯穿了书院教育的始终。书院教育历时1000多年,成为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大奇葩。

一、书院的兴起

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私学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秦后历代,私学一直蓬勃发展,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组织形式,它与官学相并行,不仅在教育教学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在教育管理上形成了许多独具的特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稷下学宫便是影响最大的中心。自汉代之后,私学遍布中国城乡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在动荡的社会中发展更为迅速。可以说,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私学传统对书院产生了直接影响。“书院”名称的由来,要追溯到唐朝。它是中国士人(学者)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读书、讲学、著书、刻书、祭祀活动的教育机构。

唐开元年间,国家富庶,经济和文化空前昌盛,史称“开元盛世”。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任命学士马怀素为修书使,专门负责国家图书,并且组织了一批文士在乾元殿整理编辑国家藏书,又借来民间流传的异本,派人抄录,使图书更加丰富。还委派了官员负责管理,设立了乾元院。转年,乾元院改名丽正修书院。

开元十三年,丽正修书院更名叫集贤殿书院。任命张说担任集贤院学士,管理书院事务。收藏的图书多达53915卷,唐朝学者自己著作的书,即有28469卷,真可以说浩如烟海,盛况空前。所有的书籍都抄写正、副两份,分别在长安、洛阳的集贤书院两处收藏。集贤书院除负责收存图书外,还向朝廷推荐贤才,并提出政策方面、文化方面的建议。

此时的书院,仅是皇家用来收集贮藏书籍的图书馆,由于书院是经常同皇帝打交道的机构,且拥有众多的藏书所以是读书人非常羡慕的地方。于是,一些大学问家也把自己的书斋书室夸耀为书院。开元年间曾经担任过集贤院学士的徐安负,退休后回到原籍浙江龙游,修建了自己收藏图书、读书治学的地方,取名为九峰书院。从此,官方的文化机构逐渐演变成了私人读书治学处所的名称。有记载可查,从中唐直至唐朝灭亡的一个半世纪中,就先后建有大约有30多所书院。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国家由强盛走向衰落,至五代十国,由于战争频繁,官学衰落,士子失学。于是一些宿学鸿儒受佛教禅林的启发,远遁闹市纷纷到一些清静、优美的名胜之地读书治学。此后,归隐山林、论道修身,聚徒讲学之风逐渐兴起。到了宋代,书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甚至成为了主流教育,具《中国书院史》一书统计两宋时期共有书院千余所。

二、书院的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自修为主,质疑问难

书院教学内容取决于该书院的特点及主讲教师的专长,一般主讲教师的讲授内容,决定于书院传授知识及学术的主流,因而教学内容较为灵活、宽泛。教师依据自己的研究理论著书立说,收徒授课,教材可有可无,因材施教,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过程注重讲明义理,躬行实践,注重启发诱导,以期彻悟。大抵是提举纲领,由学生随其循序渐进自行体会。至于教学内容,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各有差异,决不强求一致。学习以自学为主,学生学习进度的快慢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能力,且学生来去自由。教学形式不拘一格如讲课、讨论、辩论、答疑等,教师视其领悟的程度灵活选择。书院的教师的职责除了授课还指导学生自修读书,强调读书须有疑,有疑而又深思未得者即当请教大师,书院的大师对于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更是随其钻研体会的程度,令其各有所思,不求一律。老师有时略加点化,启发自悟,这就叫做“质疑问难”。朱熹创造的读书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我们今天的现代大学亦有借鉴之处。

2.论辨讲学、自由研究

书院教学比较灵活、多种多样。特别是书院的“讲会”制度,成为书院的重要教学形式。会讲是书院的一种学术活动形式,不同学术观点的学派在或大或小的范围内进行辩难争论,学生可以参与旁听,这样既推动了学术研究又推动了教学。书院还十分重视学术讲演,其形式有“升堂讲说”、“学术会讲”等。书院大师除了阐发自己的学术见解外,还十分重视不同学术观点的论辩交流。

3.百家争鸣,门户开放,以大师为主体,以学派为传承,包容并蓄

书院的教学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稷下学宫”的优良传统,采取“百家争鸣、门户开放”的政策。中国古代书院往往是名家的讲坛。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北宋的著名学者,如胡瑗、孙复 等多在官学任教;而南宋的著名学者却多在书院讲学,名师在书院讲学,提高了书院的教学质量,扩大了书院的影响,不仅使旧有的书院在规模上进一步扩大,而且诱发了新书院的萌生。

书院聘请教师不拘泥于一家之言,鼓励不同学派之间进行广泛的辩鸣 。比如南宋时期朱熹和陆九渊是两个不同学派的学术领袖,曾进行过公开的论辩,质疑问难,观点各异,争论激烈。之后朱熹主动邀请陆九渊到自己主持的白鹿洞书院讲学,并把讲学的内容刊刻在石头上,以便于学生学习与参考,这为不同学派在同一书院讲学树立了榜样。此后,许多书院的主讲在讲学中都欢迎别人质疑问难,进行辩论,逐渐形成书院的“讲会制度”,使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教学气氛活跃,学术研究气氛浓厚。而且,书院讲会制度的盛行,不仅打破了各家书院之间的门户之见,而且打破了师生之间在受业上的地域限制,学生来去自由,师生之间自由交流,形成了高等学校开放的办学传统。

4.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以道相交,感情深厚

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尤其是在私学教育中,形成了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书院制度是由私学演化发展而来的,它理所当然地继承了私学这一传统。书院实行着自由择师双向选择的制度,学生往往是慕名而来,师生之间以道义相守,以诚相待。提倡读书与修养并重,教学与研究结合,重视师承学派传统;学生跟随老师的时间较长等都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比如,明代东林书院的师生共同关心时政,探讨学术,议论得失,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在讽议朝政惨遭迫害的情况下,生死相随,矢志不移。而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更应从书院的师生关系中吸收营养,视其精华而取之。

三、结束语

中国书院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她延绵一千多年,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巨匠,被历代所传颂。稷下学宫精神则是这朵奇葩中的花蕊,她深深影响和推动了中国的书院教育。她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蔚为壮观、影响深远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稷下学宫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各个学派并存。稷下学者总是针对当时的热点问题阐述政见。他们学识渊博,长于分析问题,在表述上旁征博引,穷尽事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同时,由于稷下学者学派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异,而会竞长论短,争论不已。促进和发展了学术的繁荣。书院教育灵活的办学方式、门户开放、百家争鸣、自由研究的学术风气关系,融洽,以道相交,感情深厚的师生关系,无不给后来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当今的研究生教育能够借鉴书院教育的精神,将会带来极大成果。

参考文献:

[1]江堤.《书院中国》[A].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李国钧.《中国书院史》[A].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方红

上一篇:土建工程师职称论文下一篇:医学生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