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研究生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目前,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美国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始终位居世界前列,教育理念指导着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方向,对研究生教育教育发展起着重要指引作用,对美国研究生教育理念进行研究有利于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一篇:研究生教育论文范文

基于思政教育视角的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研究

摘 要 目前高校第一课缺乏学术道德教育课程,导师首要责任人职责未真正履行,研究生自我道德缺失等引起学术不端行为频发,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去分析学术不端行为存在的原因和对策,弘扬学术道德, 遵循诚信,营造健康积极的学术氛围。

关键词 学术道德 思想政治教育 自律

高校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是中国教育的最高层次。新形势下拓展研究生死政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提出“教育性教学“基本原则,强调思想道德教育需要贯穿于知识教学和知识传授中。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也提出“知识即没得”,使人们认识到知识不仅仅有工具价值还有思想道德和伦理规范的价值,道德理念就蕴含在知识本身。因此,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又可以拓展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途径。

1 研究生学术道德存在的问题

1.1 社会环境影响研究生的思想行为

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本身就是学术研究之道,学术研究是崇高的和神圣的,是不容亵渎的。社会环境的不正之风难免影响研究生的心态和正确的方向。首先表现是研究生学术急于求成和要求进步的心态,部分研究生为了应付导师安排的科研任务,盲目地追求文章的数量。部分研究生就开始违背学术道德伪造数据、抄袭他人成果,宁愿以身试法走捷径也不愿花时间收集和查找科研材料和数据,甚至都不愿意花时间做好扎实的基础理论,更不要说进行实践调研,收集和寻找真实数据了,只想速成。加之现在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较为宽松,学习目的功利化,认为发表文章的数量直接和评奖评优挂钩,一些研究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出现功利化倾向,追求文章数量,不求质量,学术不端受浮躁而不端正的学风影响,学术不端的特点是捏造数据(fabrication)、篡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等。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抛弃科学实验数据的真实诚信原则,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也给学校的学术声誉造成损失。少许研究生平时不努力,想获得捷径获得学历学位,通过一些违背学术道德的手段达到目的。

1.2 导师作为培养研究生首要责任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010年11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1]11号)正式下发,明确了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和执行者,其中就需要导师把关好学生的学习和学术论文,而且学校更要对导师的自身的学术道德有要求和规范。研究生的学术行为往往受导师学术道德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导师的师德对学生起着示范的作用。导师如果对学生缺乏严禁的学术要求,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学术成长,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导师不能因为学生跟着做一些项目就偏袒学生。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碍于师生情面和熟人关系,为学生一路开绿灯的现象较常见。此类行为助长了研究生的放纵行为,严重影响其学术道德的成长。因此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建立对导师考核的机制,并把学术道德纳入考核体制。如果导师或者导师的学生有学术不端行为,就要对导师职称晋升进行一票否决制。另一方面导师要加强对研究生的科研数据管理,做好论文的审核和把关,注意通过言传身教方式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1.3 社会评价体系不完善,只重视论文的数量,不重视质量

现在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只是已刊物级别和数量为评判标准,评判形式和过程过于单一,导致一定程度上以数量论“英雄”,不重视论文的质量。这种评判标准容易助长学生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不良行为。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为目标,将研究生综合素质和科研素质相结合,并联系国家的发展,让学术研究成为真正有利于国家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成果,而不是以数量作为职称晋升或者毕业的标准。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做法,毕业申请学位把论文质量作为评判标准,如论文的引用率,影响因子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盲目追求论文数量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学术不端的事情发生。

1.4 研究生培养过程重科研轻德育

现在我们的研究生教育缺乏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只注重基础理论学科的传授。这样反而忽视了研究生基本的思想品德教育。研究生培养课程缺乏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而且学术道德也没有纳入所有课程体系,学生也没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深入地学习学术道德规范,这是造成研究生学术不端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重科研轻德育、重理论轻德行、重技术轻养成,学术道德教育普及方法失当,使研究生对学术道德的精神理解不深或不了解,致使研究生不能做到思想和行为上知行合一。此外,研究生学术成长规律与研究生过高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矛盾。很多高校制定毕业标准和要求研究生发表学术成果或者发表高层次论文多少篇,这种规定当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因素,如一稿多投,伪造或篡改数据,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甚至找“枪手”等学术不端。

2 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应对措施

2.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宣传和引领学术道德

首先,举行一系列学术道德宣传活动,营造人人知规范、懂规范、守规范的气氛,帮助研究生建立严肃认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意识,从思想上重视学术道德建设。各学院在新生一入学通过讲座、易班、班会等方式向研究生深入宣传学术道德。既要向研究生宣传守学术道德规范的优秀事迹,激发研究生的认同感,同时也要向研究生讲解学术道德的反面案例,警钟长鸣,让研究生体会到遵守学术道德的必要性,进一步引导研究生树立起正确价值观,以此指导科研实践。其次,把学术道德规范纳入研究生整个培养环节,在课程教学环节,应以课程和专题讲座的形式讲解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在科研实践阶段,导师应牢记“身教胜于言教”,垂先示范,并監督学生科研过程中每一个步骤和过程。

再次,加强研究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从班级管理方面加强学术道德规范,积极培养研究生自觉践行学术道德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学术品格。

2.2 加强导师的首要责任人制度,完善导师考核机制

首先,要根据教育部文件,落实好导师首要责任人制度。在导师考核制度中,增加对导师学术道德素质和科研诚信的评价。研究生招生资格审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分配给导师招生名额与导师的、学术成果等要素挂钩。其次,加强导师的思想政治学习,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多形式的学术道德宣传学习,从思想上引导对学术道德规范的重视。再次,在研究生中开展“最美导师”活动评选,宣传和弘扬优秀导师刻苦钻研的学术品格,奉献教育的育人精神,督促导师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导师在科研指导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科研过程,做好学术行为监督。

2.3 完善诚信制度,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自律行为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信即诚实守信,是我们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所以我们在德育课、思想政治课、文化知识课以及道德实践中强化这种契约精神教育。在美国有些高校,要求学生一进校就必须签署一份承诺,不签署承诺的学生,不得注册入学。而且这份承诺具有法律作用,一旦违反,就会被开除。同樣,我们学术诚信也是诚信行为,也可以为每位入学的同学建立一份诚信档案,一旦有学生违反诚信行为,则计入档案,留下不良记录,并对其未来职业生涯都会产生影响。让学生学会担当和遵守承诺。另外,在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中,要结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多途径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主题讲座、辩论赛、签订承诺书、主题班会、典型案例以及在学校易班和班级QQ群显著位置上设置有关学术道德和诚信问题的讨论和宣讲。另一方面为研究生开设相关学术道德的课程,并纳入必修课程,深入学习学术道德规范,培养他们树立学术道德和诚信意识,形成一种健康的学术氛围。

2.4 健全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监管体系,做到有章可依

高校首先要完善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等规章制度,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论文评价和监督机制,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在学科评估和学位点审核过程中,增加学术道德的考核指标,对违反学术诚信的高校,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学术失信的学生取消评优、入党等资格,并把学术不良行为记录在个人档案。

总之,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学校建立学术道德规范的同时,还应为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形成创造有利的平台。多方面合力,协同推进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 戴雪飞.研究生学术失范的根源和学术道德教育机制建设的再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

[2] 张晓明.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1999(3).

[3] 王学风.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

[4] 李文凯.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及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3-12-20(4).

[5] 山崎茂明.科学家的不端行为——捏造€Y尨鄹膧Y屫馇訹M].杨舰,程远远,严凌纳,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4-68.

[6] 黄文彬.研究生科研道德与诚信状况的分析及建议[J].北京教育,2010(4).

[7] 陆红梅.德育生态视域下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大学,2014.

[8] 司朝霞.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9] 苌光锤,李福华.学术共同体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

作者:徐英华

第二篇:美国研究生教育教育理念及启示

摘 要:目前,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美国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始终位居世界前列,教育理念指导着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方向,对研究生教育教育发展起着重要指引作用,对美国研究生教育理念进行研究有利于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美国;研究生教育;教育理念;教育思想

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美国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始终居于世界前列,其在教育理念、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育资源等方面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据《亚洲华尔街日报》调查,在亚洲学者认为的全世界最好的10 所大学中,有8 所是美国大学。早在上个世纪70 年代,据CBD( Commerce Business Daily ) 调查, 全世界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44 所大学的前20 名中, 就有16 所是美国的主要研究型大学。[1]纵观美国100 多年的研究生教育历史,何以能够在自身演进、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克服困难、与时俱进,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始终保持着全球领导者的位势,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探究,对美国研究生教育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进行研究,有利于借鉴美国研究生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给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提供诸多启示。

一、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

美国研究生教育起源于19 世纪20 年代,1826年哈佛学院为大学毕业取得学士学位并愿意继续学习的人开设了课程,虽然并没有明确提出研究生课程,但是取得学士学位后继续学习的课程,所以被认为是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开端。1859年, 密执安大学首次授予完成该计划的两位毕业生以攻读硕士学位。很明显, 这种硕士学位不同于传统意义的那种自动的、荣誉性的、或是形式上的硕士学位。因而可以认为, 这是美国大学最早正式设立现代研究生教育和硕士学位制度的标志。[2]1861年, 耶鲁学院授予了美国历史上首批3 名博士学位。这标志着博士生教育和博士学位制度在美国的产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美国研究生教育出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发展较为缓慢,且为受到应有的重视。1861-1863年发生的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加强工业革命的推动,美国加强重视培养重要领域的高技能人才。1876年,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的大学-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成立,标志着美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到1900年,全美已有150所学校开设研究生课程, 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学校开设了博士课程。1900年, 全国共授予博士学位382名, 全国研究生已超过3000名。[3]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获得了大量利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战争的需要也促使美国重视科研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再加上美苏争霸,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朝野极为震惊,改革教育的呼声高涨,自此,美国开始了对教育的改革。1958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该法规定了美国联邦政府对教育事业拨款资助的有关事项,其基本精神是要求重视科技教育,以提高教育水平,加速培养人才。1961 年美国又成立了全美研究院委员会( CGS),这些大大推动了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从60年代起, 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很快, 研究生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本科的增长速度。1950— 1976年高等学校本科生从242万人增加到844. 8万人, 增长了约2. 5倍, 研究生从23. 7万人增加到126万人, 增长了4. 3倍。[4]近年来,随着科技革命的推动,生物、医疗等领域的迅猛发展,美国更加重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努力提高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据美国的教育统计报道, 美国现有各类大学3638 所, 其中在读研究生243. 2 万人,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数比例5. 9: 1; 在一些著名高等院校, 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数比例大约为1: 1。[5]

二、美国研究生教育理念

目前,美国是研究生教育十分发达。一百多年来的研究生教育历史, 使美国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研究生教育体制。美国研究生教育正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中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鲜明的特色。

(一)市场至上。市场竞争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大学参与竞争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能吸引足够优秀的生源及毕业生的就业率、教授流动情况、声誉以及更多资金的获得。[6]为了使美国高校能适应市场竞争,以及满足不同的需求,推动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美国政府给美国的高校以充足的自由权,使其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反映,正是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美国高等教育才积极发展,根据社会的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并不断开拓进取,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并且美国高校在市场竞争中要想取得竞争优势,不仅要面向市场的需求还要面向未来,预测到未来对人才的要求。 致力于跨学科培麻省理工学院( MIT) 建校之初,为迎合美国工业经济兴起对技术人员的需要,特别设立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卫生工程、造船工程和地质学等技术服务类专业; 1949年,MIT 又认识到学科交叉及人文科学观念在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开始加强人文科学教育,建立了人文与社会研究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和跨学科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这一重大改革促进了MIT 站在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成为《纽约时报》笔下“全美最有声望的学校”。[7]可以看出,市场至上的理念,不仅给了美国高校充足的自由权,促进美国高校多样化的发展,还使得美国高校面向市场,接受挑战,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获得长远发展。

(二)坚定的科学研究教育理念。一方面,美国高校和企业密切合作,使研究生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研发的过程当中,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不仅可以直接应用到生产实践当中去,而且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还可得到启发思考,具有创新性的想法,还可以提高美国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在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美国研究生大都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研究。美国的很多科学研究都是在大学中进行和完成的,所以美国的研究生得以参与到国家的重要科研项目当中,这就赋予了美国研究中国家科研的重要责任,科研能力是衡量博士生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所以美国各大学普遍重视研究生参加各种科研活动, 而美国在军事、宇宙空间技术、海洋开发等方面的大批科研成果都有大量研究生的参与。

(三)教育全球化。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全球化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美国很早就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全球化,并一直将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高技能创新型人才。(1)多样化的国际合作模式。美国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多样化的国际办学模式,既在海外设立分校,又有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还大力开发了网络远程教育。(2)弹性学制和国际化课程。在美国,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学制一般为1 年到2 年,完全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其专业要求修满相应学分,最快可1 年毕业。美国高校享有较高的自主权。美国高等教育的课程国际化程度也比较高,美国很多高校也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拓展研究生课程国际化。(3)师资队伍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是美国高校在教育科研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的著名大学之所以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博士生,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大学拥有一批知识广博、学术水平高的导师, 这是培养高质量博士生的根本保证。美国著名大学聘用导师的一个共同特点是: 面向世界招聘教师和学者,不惜重金跨国界聘请学术权威到校任教, 并培养博士生。如斯坦福大学商学院MBA 教师中有33%来自于海外。[8]

三、美国研究生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进程以及教育思想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和独特之处,虽然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经验不一定都适合我国的国情, 但还是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一)面向市场。我国研究生培养计划是计划下的产物, 因而具有高度集权性与保守性。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缺乏对现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度敏感性与灵活多样性,主要表现在:(1)专业设置与市场需要以及经济结构相脱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陈旧;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理论、轻实践,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所以,高校应建立面向市场的研究生培养机制。首先,高校应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适时地调整全面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使高等院校的办学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其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灵活性和选择性,在保持其学术传统的同时,应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综合课程和应用性课程的开发和建构,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另外,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专业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等实践训练,还要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二)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多元化。我国研究生培养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主要和我国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有关。我国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偏重学术型,长期形成“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理念,直接造成了目前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过剩,与社会需求不对接。另外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基本呈现以学徒式和专业式的培养方式为主,协作式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这不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所以,今后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培养观念,在重视研究生教育学术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发展。并且,在培养模式上更多采用“产学研结合”模式,即高等学校和担负培养研究生任务的科研机构在与产业共同从事研究的过程中结合起来共同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我们应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推广协作式培养模式,以面向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引进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大学与企业合作培养研究人才。

(三)国际化和本土化结合。为了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相对落后的状况,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走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当今中国高等教育在通用性、交流性、开放性等方面还很不够,主要存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不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滞后、学术交流和合作开展得不够广泛、高素质教师队伍尚未建成等问题和挑战,所以,还需大力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坚持留学生的派遣和扩大接受留学生的规模,提高大学的学术水平,课程和教材的国际化,使高等教育规章制度例如招生入学制度、学分制度等尽量与国际惯例接轨。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一般项目)“实现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体系构建研究”(15SZYB15)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创新驱动’战略下教育与社会互动机制研究”(CAA130118)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郭小曼.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7( 5):126.

[2]陈庆华,沈跃进.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厉史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3( 1):37.

[3]孙沉鲁.美国研究生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广西大学学报.2000(2):76.

[4]孙沉鲁.美国研究生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广西大学学报.2000(2):76.

[5]郭小曼.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7( 5):126.

[6]刘勇.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理念与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3(1):59.

[7]王海芳,等.麻省理工学院对我国理工科院校的发展启示[J].科技信息, 2007( 4):17-18.

[8]StandfordUniversity.Internationalstudents[EB/OL].http//www.gsb.stanford.edu/mba/life_at_stanford/international_students.html.2012-09-27.

作者:安莹莹

第三篇: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对教育游戏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摘 要:2003年至2012年我国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对教育游戏进行了大量研究。对教育技术学研究生的教育游戏论文进行元分析,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教育游戏研究中的问题,总结研究生教育游戏研究的特点:在研究的服务对象上较多指向中小学教育,在类型上多集中于方法设计类研究。针对教育游戏研究的未来需要,应该拓展研究服务对象的范围;加强管理、评价研究,增强教育游戏设计开发的规范性;适当设置教育游戏课程;合理管理科研成果,促进教育游戏产业发展。

关键词:教育游戏;研究生;教育技术学;元分析

一、引言

2003年以来教育游戏作为教育技术学新的研究方向或领域,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层面的分析和研究。既有在宏观层面探讨教育游戏的概念、本质、功能、理论基础等,并尝试构建教育游戏设计的框架或模型,提出教育游戏设计策略及方案等;也有对游戏主题设计、学习环境设计、游戏任务设计、关卡设计、参与者角色设计和情感设计等微观细节的研究。作为重要的教育游戏研究群体,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对教育游戏的研究日益增多,在我国教育科研领域占有一定的地位。对近十年教育技术专业中游戏主题的硕博论文进行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调查方法

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博论文中关于游戏的相关研究状况采用元分析的方法,从全国硕博论文库检索文献。将检索到的论文题录信息包括篇名、作者、学位授予年份、摘要等转换到Excel表中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笔者对以上数据做了筛选,去除一些与主题不符的文章,筛选出182篇硕博论文。

三、研究现状

1.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教育游戏日益成为研究热点

从数量上来看,2003年开始有对该主题的研究,十年来研究成果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尤其在2006年后,研究数量急剧增加。这种现象表明,教育游戏由于巧妙地将教育的知识性和游戏的趣味性融为一体,正在成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热点。

2.服务对象针对性较强,多集中于中小学

通过对论文的梳理分析,我国以游戏为主题的教育技术学硕博学位论文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领域,在服务对象的类目设计上着重区分不同层次类型的教育,具体数据统计如图 2 所示。

总体上看,一方面我国有27%的硕博学位论文在探讨教育游戏相关问题时,没有设定明确的服务对象,且这部分论文多集中于近十年早期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73%的论文有明确的针对性,而且这种针对性体现在实例开发的内容选取。我国硕博论文中教育游戏的服务对象覆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部阶段,且研究范围日渐从学校教育向其他领域扩展。但目前,研究者较多关注的是中小学教育游戏问题,研究小学、中学教育游戏的论文各有57篇和45篇,分别占总数的31%和25%。

3.研究类型逐渐多样,仍以方法、设计类为主

研究类型能集中反映研究者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从研究类型上可以大致看出文章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的结果、形式,所以笔者将硕博论文划分了五种研究类型,如表1所示。

(1)理论探索类

我国研究者对此类论文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一是理论基础研究。例如,方芳论述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教育游戏的技术支持。[1]二是应用模式研究。例如,余英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建构了教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四种模式,并分别对其理论基础、特点、实践流程进行了阐述。[2]三是设计策略研究。例如,逄博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教育游戏的设计方法,分别从教育、游戏以及游戏整体开发流程三个角度分别对教育游戏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3]

(2)调查分析类

此类论文针对当前教育游戏的应用现状展开调查,目的在于通过学习者的综合调查与访谈,收集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通过整理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策略和解决方案。例如,杜三全和王谊群分别对小学生的游戏素养和大学生游戏应用现状做了调查分析,并针对其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3)方法设计类

从技术的两种形态来看,论文可分为两类。一是物化形态的技术,指研究者通过软件开发等技术手段完成教育游戏设计的目的。这种开发既包括基于游戏开发平台设计的大型教育游戏软件,也包括基于flash等软件设计的游戏性课件。例如,罗丽基于J2ME开发技术,阐述了教育手机游戏的开发方法。刘政良设计了针对一线教师的、支持知识竞答式教育游戏创建的教育游戏开发平台。二是智能形态的技术,指对利用教育游戏进行教和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设计。例如,崔继振总结了网络教育游戏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三种应用模式。

(4)应用实践类

应用实践研究者主要通过实验的方式,辅助以问卷、访谈等方法,对已开发教育游戏的各项功能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者多集中于教育游戏在促进学习者知识水平提高功能的研究。另外,也有研究验证教育游戏其他方面的功能,例如:在提高学习者兴趣方面,张志宏通过实验得出,[4]教育游戏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变原来的学习态度;在促进学习者创新发展方面,邓超采用行动研究法对教育游戏促进创造性思维进行了初步验证,并提出运用策略。[5]

(5)评价管理类

部分研究生对教育游戏整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其中部分内容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例如,卿小波在分析影响教学游戏软件中交互设计因素的前提下,尝试构建了教学游戏软件中交互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赵阳尝试建立一套完备的教育游戏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学习资源和过程的管理,早在AECT 94 定义中作为教育技术的五大范畴之一就被明确提出。教育游戏作为新的教学和学习资源,理应受到研究者和管理者的重视,但由于教育游戏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博硕论文的内容尚未涉及该领域。

四、研究反思

通过对近年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教育游戏论文的分析,其研究特点还是清晰的,可以梳理作为借鉴。

1.研究服务对象集中于中小学,忽视其他教育

十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关于教育游戏的研究与实践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中小学教育。由于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与游戏有着天然的联系,教育游戏被率先应用于中小学教育,并且相关研究也多着眼于此。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对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教师教育如何应用教育游戏的研究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型都相对较少。与学校教育相对的社会教育,则成为教育游戏研究的盲区。

2.研究类型“重”设计开发,“轻”教学应用

学习资源和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范畴中,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关于教育游戏研究涉及除管理以外的四个范畴。但四个范畴的研究数量分布极不均衡。在182篇论文中,有108篇论文着重研究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的策略、流程,占论文总数的69%。其中仅有22篇设计了与教育游戏相适应的教学应用方法和策略。这种重视开发等“硬”技术轻视方法等“软”技术现象,导致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缺乏,造成了教育游戏软件、课件的重复开发,以及教育游戏硬件资源的浪费。

3.理论研究不够成熟,未找到教育与游戏的平衡点

目前,我国研究生关于教育游戏研究的理论基础,多是基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游戏理论以及一些技术理论。但是教育游戏不是教育与游戏的简单相加,仅靠单一视角的理论来指导教育游戏的开发是不合适的。它需要以相关的教育理论为基础,将游戏理论整合于教育理论,并结合心理学、美学、传播学等,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内容本身的娱乐属性。所以,研究者需要对教学理论、传播理论、文化理论进行综合研究,以建立和完善教育游戏的基础理论[6]。在教育与游戏的融合过程中,如何将二者兼顾,找到其中的平衡点,这是教育游戏的研究者一直探求的问题。但我国研究生针对理论探究的研究较少,大多关注基本理论的介绍和应用模式的设计。

4.数据来源于理论而不是调查实践,调查和分析缺乏科学、规范性方法

根据教育游戏的研发流程来看,前端的需求分析是基础,游戏的整体设计方案是前提,技术实现和教学方法设计是关键,教育游戏的应用是目的,教育游戏的修改与完善是保障。研发的每个环节都影响着教育游戏最后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从目前各个环节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来看,在前端分析和测评环节,虽然部分研究通过已有经验理论和逻辑推演进行分析,但是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认知发展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等只能提供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和知识基础等智力因素的普遍共性信息,针对非智力因素,比如,兴趣、学习风格等需要进行调查分析才能获取准确数据。而对于教育游戏测评之后的修改,对游戏的完善、学习者满意度的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研究生在教育游戏研究中意识到这一点并在实施修改的是少之又少,深化研究迫在眉睫。

五、研究建议

1.拓展服务对象的范围,关注弱势群体和非学校教育对象群体

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资源或者学习方式,能够为学习者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体会其教育的娱乐性。这种愉悦的学习体验,应该被所有的学习者感知,不应受到年龄、感官和是否在校的限制。这就要求研究生要扩大教育游戏研究服务对象的范围,将处于弱势的感官受损人群和社会上渴望获取知识的人群纳入到服务对象的范围中,使人人共享教育信息化中教育游戏为学习者带来的愉快学习体验,使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都能够体会到教育游戏所带来的益处。

2.以教学实践应用为导向,注重教育游戏的管理、评价研究

在教学中的推广和使用是教育游戏设计开发的目的。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教育游戏应用的研究,开展应用模式、应用策略的指导性研究,另一方面加强对教育游戏的资源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的研究,积极构建教育游戏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教师、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游戏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使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研究范畴能够协调发展。

3.树立基于设计的研究理念,增强教育游戏设计、开发的规范性

根据设计的研究理念,教育游戏的研发是通过设计、实施、分析和再设计的持续循环进行开发和研究。在这种研究理念的指导下,研究者要完成五个环节,将整个设计开发过程看作是持续完善、改进的过程。即:①以问卷、访谈为主的调查,分析学生学习需求;②对教育游戏进行教学设计和技术实现;③对游戏软件进行试用和测试,根据反馈信息对游戏进行修改和完善;④根据反复测试和修改,总结游戏设计开发和应用指南;⑤对游戏进行推广应用。在研究过程,要注重数据来源的科学性,而不仅仅通过理论和思辨获取信息。

4.适当设置教育游戏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国内高校教育技术学的课程设置中,依然不见和教育游戏相关的课程。教育游戏是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交叉的产物,仅靠学习其游戏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相关的开发技术,很难开发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游戏;其人才“应兼收并蓄,既能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又有相当的人文与艺术素养” 。[7] 以现有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均无法满足培养教育游戏专业人才的需求。所以,设置适当的教育游戏的课程,并且为教育游戏研究人员设计合理的培养方案,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必然选择。

5.合理管理科研成果,促进教育游戏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已经设计、开发出67款教育游戏产品,由于知识产权和研究成本的限制,并不能在广大教学课堂中推广、使用,使教育游戏在学位论文完成后就被“束之高阁”,难以发挥其设计、开发的作用。如果能加强对教育游戏科研成果的管理,多方参与合作,学校和科研单位提供设计思想,企业提供技术和资金,从而形成一条设计、研发、应用的产业链。[8] 这样不仅能够加强我国研究生教育游戏研究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教育游戏的推广,并且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育游戏资源,真正实现教育游戏的产学研结合,促使教育游戏更好地服务教学。

参考文献:

[1]方芳.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2]余英.教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逄博.教育游戏设计方法与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4]张志宏.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应用中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5]邓超.教育游戏对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应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6]杨晓宏,李鸿科.对我国教育游戏研究现状的思考——基于 “娱教” 理念的信息化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7.

[7]邓鹏,祝智庭.娱教技术人才培养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5,(6):10-13.

[8]王永华,冯鸟东.国内教育游戏的研究现状及后续研究思路——基于CNKI 收录的教育游戏的文献分析[J].中小学电教:上,2012(3):10-14.

(编辑:郭桂真)

作者:王玥 赵慧臣

上一篇:水文水资源论文范文下一篇:给排水施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