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英语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分析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生英语教学定位为学术英语。为整合学术能力和英语教学,应构建“外语应用性+专业学术性”的多维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以适应研究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研究生英语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研究生英语教学论文 篇1:

研究生英语教学与多元化实用交际能力的提高

摘 要:研究生英语教学对提高研究生多元化实用交际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科研综合素质与多元化实用交际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最后分析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愿景。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教学 多媒体网络技术 多元化实用交际能力

引言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融进研究生的教育与管理的一切活动中。作为未来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应用人才,在我国研究生的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板块:语言文化素质、科研素质、超越素质、生存素质及其它社会素质。具体的可以表现为以下十个方面:母语、外语、思想、生活、人文、社会、科学、自然、工作、认同。由此可见,母语和外语是高层次人才必备的语言和工作工具。而当今,提高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增强学术交流能力,已成为各高校英语教学关注的焦点。如何在国际交流日益增多的大环境下,提高研究生多元化实用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理所当然成为研究生外语教育的最为重要的阵地,对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语言文化素质甚至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已经采用了基于网络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但国内各高校普遍仍然是以精读教程为主体的课程设置,根本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多元化实用交际能力的要求。如何将授课与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融合为一体,从而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是各高校与教学者应切实考虑的问题。

一、研究生英语教学对提高研2究生多元化实用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宗旨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在教学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和提高研究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体现着研究生多元化实用交际能力的提高。因为在英语语言技能提高的过程中,研究生需要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独立提出见解与创新。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交际服务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贯彻与实施,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主要的角色是组织者与协调者,通过设置角色扮演、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新闻报道、英语辩论、英文电影配音、英文歌曲、口译等一系列的英语课堂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综合能力,求异创新能力等多种思维能力。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思维方法和适应各种专业要求的学识和能力。研究生英语教学一定要以需为本,要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特别是要提高研究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因此,要根据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建立以个性化为基础的新的教学体系。课程和教材的内容及形式应量身定做并且及时更新。而且从研究生英语教学角度看,听是教学手段,同时又是作为目的来培养的一种语言能力,因而提高研究生听的能力是提高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突破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则恰恰能很好地满足上述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研究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独立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为多元化实用交际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科研综合素质与多元化实用交际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

站在教育前沿,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不可避免地必须体现网络时代的特征,体现“数字化生存”时代信息技术给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的冲击。因此,研究生英语教学网络化应该成为一种趋势,一种必然。多媒体网络技术环境下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有其扎实的理论基础,符合语言学习者认知、思维和语言习得的规律与特征。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必然会为培养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提供优良平台。

(一)研究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与个性化需求

由于研究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表现出了更强的独立性,传统的“一刀切”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对研究生来说已经不合时宜,我们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更自主和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支配和管理自己的学习。由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则能扬网络英语教学之长,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之短。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安排学习任务、监控其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效果,既能促进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又能满足其个性化需求。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中受益,而且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更能调动研究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网络英语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极大的不同,是一种崭新的英语教学环境。近些年,互联网基本覆盖我国各高等院校,绝大多数教师与研究生也已经具备了上网的条件,这为我们共享网上英语教学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享有比传统的英语课堂更为自由和广阔的空间。他们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与教师、同学甚至外国的朋友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语言实践,增强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在没有课堂环境压力的情况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多的控制机会。同时也避免了在传统英语课堂上,不能用英语交流、回答问题所引起的紧张、尴尬、与不知所措,不会打击其学习英语的信心与积极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取舍,选择自身语言学习需要的内容。这种学习环境更适合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也体现了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宗旨——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

(三)避免用考试来束缚高层次人才的个性发展

传统的测试评价体系缺乏合理性,往往是学期期末的期终考试一锤定音,导致了学生不重视课堂参与、交流和学习。研究生专业不同,我们应当避免用一个考试尺度来衡量专业特点不同的学生、避免用英语考试来束缚高层次人才的个性发展。所以,在研究生阶段仍以测试手段作为教学程序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自江苏省硕士学位英语考试取消以来,我们有了更大的空间来搞好教学。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英语教与学,则能满足研究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交流方面个性化需求。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网上学习情况、作业上交情况等进行评判,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这样的教学与评价体系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交际性课堂教學的宗旨,学以致用。

(四)提高研究生英语运用能力,促进其科研综合素质与多元化实用交际能力的提高

语言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这恰恰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因此,网络学习共同体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应用网络技术发展而来。它强调知识的社会文化来源,关注社会交往对学习的影响。网络学习共同体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有利于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可以为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如果能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应用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环境下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必将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多元化实用交际能力。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听声音、看图像的同时,实现人机对话,随时解决不懂的问题。当前,英语水平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一个很大障碍,使得他们在文献查阅、参与科研及论文发展等方面很难走向国际化。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英语教学水平高的国家,其培养的研究生明显具备较强的对外交流能力和文献利用能力,大大地促进了研究生的科研综合素质的提高。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在培养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从事学术交流的能力方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愿景

计算机和网络不仅为英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方法更加灵活,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公正,更为学习者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外语环境,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语言资源。当前,英语教师面临的课题是要设计全新的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材料与体系,以多元化的手段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从而彻底改变当前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费时、低效等突出问题。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内容的开发,对于从事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必然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目前,已经有部分高校投入使用针对本科生的网络英语自主学习软件,而针对研究生的网络英语教学软件开发还是凤毛麟角。随着精英教育的普及,各个高校也逐年扩招研究生,研究开发针对研究生的网络英语教学软件是非常必要且具有广阔前景的。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运用交互式手段进行教学,既延长了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也拓宽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从课内到课外的立体式学习环境,更加突出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这正是英语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然而,英语教学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技能强化训练和语言综合运用实践,因此无法彻底脱离课堂,实行纯粹的网络教学,而网络教学只能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所以,我们期望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应该是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既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又利用网络环境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來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四、结语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对提高研究生多元化实用交际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这种教学方法魅力无穷,期待着更多的人去研究、去探索。

参考文献:

[1]林秀英,等.试论研究生素质教育与英语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1).

[2]张爱敏.论新形势下大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12).

[3]许丽芹,等.研究生英语教学网络化的理论与应用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1,(3).

[4]朱中都.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J].江苏高教,2007,(4).

[5]秦枫.基于网络的内容教学法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

[6]赵玲.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10).

[7]郭继荣.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6,(3).□

作者:寇艳艳 谭东峰

研究生英语教学论文 篇2:

整合学术能力与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思考

[摘 要] 分析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生英语教学定位为学术英语。为整合学术能力和英语教学,应构建“外语应用性+专业学术性”的多维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以适应研究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学术能力;英语教学;课程设置

0 引言

学术能力包括对专业理论、专业知识的认知建构能力,应用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以及对学术规范的运用能力等[1]。学术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21世纪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专业领域内国际规则并在各领域内用英语直接参与国际交流的专业人才为目标。这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英语水平都提出了比本科生更高的要求。提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是当今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关键。研究生英语教学不应与专业学习相脱节,而应为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服务。本文分析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重新定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提出设置整合学术能力和英语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议,从而达到英语学习促进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的目的。

1 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问题

1.1 课程体系及学分比重不合理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设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多数高校开设的必修课程包括以精读、听力为主的综合英语课程、以文学赏析、英美文化等人文素养为主的通识类课程和科技论文写作、国际会议交流英语等学术类课程。课程设置没有突出学术性和实用性,不能满足研究生学术能力和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英语课程学习的总学时中,基于学术能力的科技论文写作和国际会议交流英语课程占总学时的比重不超过20%,学术英语课程所占比重较低,不能最大程度提高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效率。

1.2 教学内容重复,偏重人文性

以精读和听力为主的综合英语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是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重复。教师在课堂上花了很多时间在词汇、语法、句子结构和语篇等方面进行精读课文的讲解,以阅读分析能力为主,费时低效。综合英语精读课文极少选取与研究生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或会议论文等题材内容,缺乏针对性。而文学赏析、英美文化、新闻英语等课程又都侧重于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突出人文性,缺少专业性和学术性,并没有促进研究生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1.3 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实践环节

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英语课堂大班上课现象比较普遍。授课方式也随之又回到了原始师授学录的模式,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台下默默无闻地听,偶尔有课堂交流和互动,缺乏灵活性和实践性。虽然增加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仍以课本为中心,深挖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培养出来的还是“继承型”、“积累型”学生多,“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少。缺少互动交流式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无法满足研究生个性化需求,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提高研究生学术能力所需要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4 评价机制单一化

研究生英语课程成绩基本上是由期末一次性考试决定,学生的课堂表现、上课参与度等并不计入总成绩。这种单一化评价机制势必造成研究生不重视课堂参与、交流、互动,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考试通过,上不上课不重要。这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态度。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2 研究生英语教学重新定位

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的英语教学问题迫使教师重新思考教学定位,将英语教学与学术能力整合,转型为学术英语。学术英语是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方向。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就应定位为学术英语。许国璋早就提出一个三级英语教学模式:中学普通英语,大学分科英语,研究生专业英语[2]。章振邦提出“需要对我国外语教育作战略性的调整,要点是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3]。陆俭明在2010年中国外语战略论坛上指出,鉴于中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内容重复,建议对各学段的英语教学重新定位。中小学英语教学侧重打基础,而大学和研究生英语教学应主要是ESP或学术英语。蔡基刚更是明确指出“大学英语应从基础英语逐渐转到专业英语上来。大学英语教学定位应是学术英语”[4]。

一些重点高校已经在本科教育阶段设置了学术英语课程替代综合英语。清华大学开设学术英语听说1~4级和学术英语读写1~4级,学生可以按需求选择不同级别课程。复旦大学开设学术英语(理工类)、学术英语(文史类)、学术英语(管理类)、学术英语(社会类)、学术英语(医学类)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学科内容。中国政法大学设置学术英语I、II两门课程,把学术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在一门课程里。

大学英语教学方向的转变促使研究生英语教学转型,综合英语课程已经不能适应研究生的需求。在对河北某重点大学2012级181名研一学生的问卷调查中,53.04%学生认为英语水平较本科阶段学习时有较大提高和有些提高,46.96%认为基本没有提高和下降。通过一年的研究生英语学习,近一半的研究生认为英语水平没有提高,充分体现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现象。“在读研期间,你最想学习哪方面的英语?”,79.1%的研究生选择学术英语或双语教学,只有20.9%的学生选择综合英语。由此可见,研究生对学术英语的学习需求是非常迫切的。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需要搜索和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或用英语写摘要和论文。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走出去、请进来”的学术交流机会不断增加,研究生必须掌握英语学术环境下的一些基本技能,以便能用英语开展专业工作,不断提高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所以,研究生英语教学定位应是学术英语。

3 整合学术能力和英语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议

把英语和某种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培养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应用型人才,是当今社会所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键是要打破过去建立在学科体系上的知识结构,变知识的输入为能力的输出。将知识模块整合成能力模块,根据能力培养的需要构建模块化的教学方案。为适应时代需要,应整合学术能力和英语教学,构建“外语应用性+专业学术性”的多维研究生英语教学课程体系。灵活的课程设置能够适应研究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1 课程设置重构

学术英语教学既是英语教学,也是培养学术素养和应用技能的过程,是为研究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及学术交流提供语言支撑。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将研究生英语课程重新设置为通用学术英语和专门学术英语,实施分类进阶式课程模式。第一学期主要开设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如学术听说、学术写作、查阅文献、国际会议交流、文献翻译等,侧重各学科英语中共性的东西,让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各取所需式学习。这种课程主要培养跨学科的学术英语能力,提高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需要的书面交流能力、口语交流能力、参加国际会议、听英语讲座能力以及查找文献、撰写论文能力等应用能力,真正发挥语言的本质功能,满足学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第二学期以专门学术英语课程为主,根据专业的类别,设置机械英语、计算机英语、金融英语、法律英语等专业类基础英语课,侧重某一特定学科知识,是专业英语和双语学习之间的衔接性课程。主要帮助学生扩充专业英语词汇、熟悉专业英语语言习惯表达法、句法结构、文体特点、语篇特征,延续语言技能训练,将技能训练融入专业知识,为学生更好地适应和过渡到下一步的双语和全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学习平台建设

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5]。 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需要有弹性的学习时间和自主学习空间。为配合英语课程学习,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创建课外学习环境,建立研究生校园外语学习网站。增加一些学习平台,补充教学资源,主要包括:(1)学术英语听力学习中心。提供真实的听力材料,包括“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的多样化的英语材料。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会与法国人、印度人、伊朗人等操持非标准英语的人士进行交流,学生如果没有经过此类语音听力训练,往往难以进行交流;(2)学术英语写作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各类写作辅导,提供各种在线的学术写作课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时间灵活学习;(3)学术英语资源共享中心。把通用学术英语的几大模块课程资源放置在共享中心,让没有选修这些模块的学生也能学到想学的东西。增加模拟真实场景的材料,增加学生讨论专区,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共性的问题。

3.3 考核机制多元化

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机制,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来制定考核评价标准。既有终结性评价也有形成性评价。评价标准的制定建议采用Likert三点或五点式记分制,它是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的评级指标,既有利于操作,又能充分体现层次差别[6]。可以借鉴澳大利亚伍伦冈大学“学术英语”课程评估体系,写作占期末考试成绩的45%,课堂讨论占15%,课后阅读占10%,幻灯片或讲解版的制作占10%,口头陈述占20%[7]。其次,改变教师唯一评定人的权威,增加学生自身和学生之间的评价。评价方式也不再由单一的考试成绩来评定,还要评定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策略能力、团队沟通合作能力、遵循学术规范的能力。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总评形成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

4 结束语

整合学术能力和英语教学的模式是培养研究生从“学习英语”转向“用英语学习”,将理论知识、语言技能与科研方法等不同层面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研究生语言能力,拓展专业知识,从而提升其学术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志勇,崔雪娟.研究生学术能力:一个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理论框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6):92-99.

[2]许国璋.一个可行的模式“三级英语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1986,(9):3-4.

[3]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1-6.

[4]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306-308.

[5]徐锦芬.论外语教学中的批判性合作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12,(3):51-55.

[6]石赐书.基于项目的大学英语协作学习应用研究[J].中国外语教育,2009,2(2):16-27.

[7]张沉香.澳大利亚伍伦冈大学“学术英语”课程教学模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4):48-51

作者:耿延宏

研究生英语教学论文 篇3: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摘 要: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的推进和职场需求的变化,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应更加突出实用性与专业性。本文针对目前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增强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目标,对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 研究生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不仅具有高素质学术水平,而且具有较强医疗实践能力的中医药专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中医药专业研究生来说,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能力的培养更多地体现其国际化交流实践能力,应该突出实用性与专业性。教育部1992年颁布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下文简称大纲)明确指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宗旨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教学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和提高研究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近年来,教育工作者纷纷对研究生的英语教学改革献计献策,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证研究。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困惑和问题。对于中医药院校来说,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教学仍以公共外语为主导,没有突出专业性的特点,这显然不符合用人市场及中医药国际化的需求。因此,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为主导的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1符合中医药专业研究生职场的需要。

根据一项对中医药硕士毕业生的调查显示:被访者认为研究生英语课程的不足之处主要是课程结构和教材选择不当,其中多数认为应当增加专业英语、文献阅读和翻译课程方面的比例[1]。中医药专业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学习英语主要是将其作为一种交流工具,通过学习,能够查阅相关外文文献,了解国内外中医药研究发展趋势,用英文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能够熟练地用英语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从而极大地提高其职场竞争力。由此看来,中医药院校有必要努力探索出符合毕业生职场需求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新模式。

1.2中医药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是顺应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时代需求。

近几年来,中医药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培养既精通专业,又熟练掌握外语,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中医药院校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举办,在境外设立中医药教学点,学历和非学历来华留学生教育及中医药科技、文化、学术等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急需大量优秀的国际化中医药人才,高层次的研究生责无旁贷将成为这股国际潮流中的生力军,改革研究生英语教学迫在眉睫;与此同时,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为中医药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平台。

1.3开展以提高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为主导的英语教学改革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目前大部分中医院校仍然采取的是以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为主的公共英语教学。以我校为例,目前研究生一年级英语课开设了英语精度、听力和口语课,教学内容与专业严重脱节,学生学习英语缺乏热情与主动性,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就英语教学改革这一议题在我校2013级的学生中做了一项调查,学生普遍希望课程设置能够帮助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综合性院校相比,中医药院校研究生专业背景更一致,因此在研究生中集中开展以提高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为主导的教学改革是可行的,也符合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

2.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2.1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来源更复杂:有的是应届生,有的是往届生;有的来自农村,还有的来自大城市。学生之间英语水平差距较大。有些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直接进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有些学生,尤其是工作多年又重返校园的学生,由于工作中使用英语的机会不多,英语水平已经大大降低[2]。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研究生群体中个体的差异性和不同学生、不同专业的需求,在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2明确“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目的。

中医药研究生职场需求的变化及中医药国际化的要求与英语教学现状的矛盾决定了英语教学改革应始终围绕“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整体教育质量”这一目标,这也契合了教育部的大纲要求。

3.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

针对目前中医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目标,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3.1实行分级教学,因材施教。

针对入学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研究生群体,实施分级教学,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体现差异化和层次化,是各个院校普遍推崇的一项改革,此举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校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在参考其他院校做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的专业特点,建议实施如下分类分级教学:学生入学时,以听说读写水平为主要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级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并结合学生的意愿,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基础级,对于这一部分的学生,以夯实学生英语基础为主,可选修部分专业英语课程;第二个层次为提高级,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水平的同时,强化专业英语教学。第一学期开设公共英语课程,第二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3.2以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为宗旨,构建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和课外应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对于大部分经过十多年基础和高等教育的研究生来说,英文是几乎贯穿始终的一门主课。以我校为例,研究生第一学期英语教学多达108学时,平均占各个专业1/3学时。尽管如此,学生依然抱怨还是没能掌握英文这门语言,不能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差是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必须从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加以改革,积极构建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和课外应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方法的指导,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和练习的过程,教师应该结合多年学习语言的经验,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第二,科学设置课程,合理安排教学。这项改革应建立在分级教学的基础之上。对于英语水平不高,处于基础级的学生,要侧重于强化基础,适当增加听说比例,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学方法可以更加灵活,加大全外语授课比重,注重听说训练,引入外籍教师授课。教师可以将教材与当代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报告,给每个学生上台演讲的机会,并组织学生讨论。第三,充分发挥现代网络和广播电视资源,鼓励学生多听多看原版电影、电视和广播,从而为学生提供最佳语言学习环境和口语练习范本,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文化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第四,积极开辟第二课堂,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实践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英语角、英语协会等,提高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3.3实行有特色的专业英语教学。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进行有特色的专业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课程方面,可开设中医英语、医学英语、外文文献检索、科技英语论文写作等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也可根据需要,开设用英文讲授的专业课,供学生选修。通过这些课程,训练学生专业英语表达、翻译与写作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与多媒体的作用,制作内容充实、形式丰富、互动性强的双语多媒体课件和双语教学网站,作为对教材有益的补充和学生自我学习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扩大专业英语阅读量,加强练习。教学中还可引入PBL(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方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设计教学案例,结合临床或科研实践,模拟学术论坛、视频会议等,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强化学生用口头或书面英语表达专业学科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3.4加快教材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双语教学师资。

中医药院校推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首先要有配套的教材。目前全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适合中医药专业研究生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为此,建议各兄弟院校加强交流与合作,组织力量,编写中医药研究生英语听说、阅读、写译等系列教材。决定教学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师资,特别是双语教学队伍的素质。为此,应加大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除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外,鼓励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开展公开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3.5充分发挥国际合作资源,增强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

近年来,全国中医药院校与世界各国的医疗、卫生和教育机构开展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能够扩大院校的国际国内影响,而且能够为增强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提供有效途径。以我校为例,我校每年接受数十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医短训生,学生临床见习需要配备一批过硬的翻译人员,这些人员大部分来自中医专业研究生,通过实践,学生专业水平和语言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今后,我校将进一步推进国际化进程,加大与境外院校合作的力度,建立海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借助这些平台,我校将试点在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中组建国际精英班,选拔优秀学生赴海外学习实践,从更高和更广的层次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拓宽他们的国际化视野。通过这些举措,培养一批优秀的国际化中医药人才。

3.6建立研究生英语教学考核体系。

考试方法不能与教学目标匹配,就会失去其监控作用或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因此,从根本上实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目标,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革研究生英语教学考核体系。根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单纯以四六级“一把尺”考量学生的英语能力显然既不全面,又不科学。应拓宽考核范围,丰富考核形式: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考核除期末卷面成绩外,还应结合其平时表现,如课堂演讲、提交论文,参与课外英语活动的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形式可以采取笔试、口试、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另外,考试中可以减小客观题的比重,增加主观题的比重。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涉及教材建设、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手段创新等诸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课题。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始终围绕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目标,摸索中医院校英语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才能抓住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培养出既精通专业,又熟练掌握外语,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成华,宋红波.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探微[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474-475.

[2]张爽,赵栋,周茜.近十年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9(4):131-133.

[3]戴晓莉.研究生英语教学理论与改革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18(1):135.

本文为校级研究生教改资助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陈瑶等

上一篇:审计独立性分析论文下一篇:投融资影视制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