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女俑的造型风格兼谈其对当代雕塑创作的影响

2022-09-12

一、导言

盛唐时代, 是一个雕塑艺术作品丰盛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雕塑艺术作品以反映时代生活和精神面貌为特色, 进而反映出属于盛唐的丰功伟业, 在雕塑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精彩绝伦的一笔。陈少丰是这样评价的:俑, 自春秋晚期以来, 以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反映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状况、风气习俗和精神面貌;以雕塑艺术形式体现着人们对于社会的审美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不断提高与加深; 到达唐代, 尤其是唐代的初期和中期, 达到了整个封建社会的一个前所未有、后来莫及的艺术高峰[1]。由此可见, 唐代女俑在唐代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女俑的分类

女俑形象的塑造, 它们直接取材于唐代宫廷的嫔妃、贵妇、侍女、歌舞伎等, 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工匠们把妇女的等级、身份与她们相应的体态、仪表、服饰完美的结合起来, 女俑主要有妾俑、侍俑、仆俑和乐俑四类。 (1) 三彩妾俑的面容较好, 衣衫华美, 浓妆艳抹, 举止悠闲, 一般是侍妾之类。有的唐三彩女俑, 曲眉丰颊, 长裙, 束手伫立, 反映了上层妇女的娴雅气度。 (2) 侍女俑大多塑成少女模样, 衣着素净, 面目清秀, 略施粉黛, 神态恭谦而娴静。三彩中有骑马随主人出游的女俑, 清丽且年轻, 窄衣长裙, 罗帛披肩, 清丽且年轻, 这就是地位较高侍女。 (3) 女仆俑的地位低下, 做碾米、庖厨等粗事, 造型简单, 有的还做成跪伏状, 态度谦卑, 是仆女的真实写照。 (4) 女乐俑有秦乐和舞蹈两种, 大多成组出现, 数人吹秦伴唱, 中有两人舞蹈, 姿态优美而生动, 反映了当时贵族的娱乐活动。

三、艺术风格

中国三彩俑诞生于初唐, 经过中唐的发展延续到晚唐, 三彩俑制作技术已经达到了成熟完善的境界。唐朝初期, 唐三彩俑以清秀典雅、仪态万方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之后便开始慢慢向圆润多姿转变。直到盛唐时期, 唐三彩俑造型变得十分丰满, 生机无限, 从满活力而又具有独特的韵味, 或是雍容华贵, 或是圆润饱满, 足以表现同时代唐朝人的自信、自足的精神风貌。从出土的三彩女俑的造型中可以发现, 人物造型要么悠闲雅坐、要么亭亭玉立, 体态婀娜, 又不乏俏皮、伶俐、活泼。通过上面粗略的叙述, 我们可以看到唐三彩的人物形象与汉代陶俑、魏晋南北朝釉陶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 有以下两个方面明显的特点: (1) 手法上汉至南北朝比较粗犷;唐三彩比较细腻。前者形象没有线条的曲线美;后者婉转多变。 (2) 前者没有性格变化, 面目板滞, 后者有地位、年龄、种族等性格特征, 且较明显。女俑作为雕塑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手法细腻, 以神传情。这些女俑表现出来的人物反映出工匠们对社会上女人群有深刻的观察, 了解相当透彻。唐朝社会各个领域不同妇女形象的塑造, 艺术上的构思, 表现手法都尽量贴近妇女生活. 除共同的时代特征以外, 每一类女俑的身材结构. 衣着打扮, 站着、坐着或骑马的姿态, 神情表露都各有不同。这些妇女形象有声有色, 表现的手法多样, 以神传情, 女俑甚至每件个体的姿态、动作都表现出特定的思想情绪, 绝不呆滞. 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大唐盛世的妇女群体。

2) 鲜明的时代特点, 唐代女俑的塑造. 在时代上不是孤立的它是这个时代雕塑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随唐朝时代脉搏的跳动而跳动随唐朝艺术风格的演变而变化。初唐女俑的塑造保持北齐、隋代的雕塑特点. 开元天宝的盛唐时期女俑形象体态逐渐饱满, 丰满的面部肌肉;陌五官挤压在一起, 颈部缩短, 胸腹成弧线鼓出, 襦裙宽肥, 有盛唐大画家吴道子的风格, 他笔下的妇女形象突出的艺术风格是其势圆转, 衣纹飘举. 人称“吴带当风”。中晚唐女俑形象继续保持这样的风格, 但有点程式化, 太注重女性丰腴的外表. 缺乏内在精神世界的刻画, 人们赞美的言辞少而失去光彩, 统统以“胖婆“名之。

3) 美在形神与情思的结合。从美学观点看, 唐代女俑的塑造美在什么地方不仅有细腻的手法, 鲜明的时代特点, 女俑深刻的美在于艺术上熔铸南北。雕塑手法和色彩的运用, 有北方黄河文明孕育起来的雄浑刚健。隋唐大一统的再现和巩固, 民族凝聚力的加强, 南北交流的增多。女俑的塑造吸收融入了南方艺术中清新柔润的特点。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 唐朝是最开放的社会.. 工匠在艺术实践中, 把各种妇女形象加以提炼、概括、严格选材, 反映社会现实。从妇女角度看, 开掘得相当深, 手法明快, 注意恰到好处地刻划细节, 力求神形兼备。观察、欣赏这些妇女形象, 不仅有形有神, 工匠们还特别追求形神与情思的结合. 就像读一首唐诗。

4) 妇女人群表现出唐朝社会层层的阶梯。身份背景不同, 年龄不同, 社会地位和遭遇不同, 她们的衣着不同, 精神状态不同, 风姿神韵都各有特点。有的蛮横娇媚, 有的清秀文静, 有的聪明温柔. 这些就是唐朝女俑塑造时的依据, 也是作为雕塑品女俑富有魅力的一个源泉。在这个基础上塑造出来的女俑形象必然有浓郁的时代气息[2]。

四、从唐代女俑看唐代女性

大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 唐朝的女性拥有很高的地位, 她们思想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较少, 生活开放自由, 精神面貌也较为开朗活泼、奔放勇敢。即使是下层民间女性也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活动。女俑以描述生活为主要题材, 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反映。在出土的女俑中, 它们形象活泼写实, 丰满圆润, 面目传神, 注重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 即使婢女也没有半点奴气, 反映了唐代盛世的精神面貌。主要表现有: (1) 服饰的多姿多彩。唐代妇女的服饰艳丽, 款式多样。创新的手法、典雅华贵的风格, 处处让人感受到当时大胆追求、兼收并蓄、崇尚华美的时代精神。 (2) 发式与面饰多样。 (3) 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开朗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从唐代女俑可以看到妇女生活中充盈着活跃的生命力, 映射出唐代妇女在思想、文化艺术、审美情趣、社会地位等诸多方面参与, 给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唐代妇女打球、骑马、射猎、郊游生活丰富多彩。而不拘礼法, 自由自在, 则表现在陶塑上即崇尚富含生命力的健美, 即“以胖为美”[3]。

唐代妇女爱美, 特别注重发式新奇与面部修饰。这一时期妇女的发式主要有半翻髻、双环望仙髻、囚髻、抛家髻、惊鹄髻、螺髻、百合髻、圆鬟髻等。发式之上插饰各种珠翠花钗、步摇、梳子之类。为追求新奇之美, 唐代妇女常创造出新的发式, 有的高出面部两倍以上, 杨贵妃为标新立异, 竟以假髻为饰。

五、唐代女俑艺术造型对当代雕塑创作的影响及借鉴意义

唐代女俑的艺术成就影响着我们的当代的雕塑艺术, 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唐代女俑关注生活, 女俑是描写着现在生活为主要题材, 艺人们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中人物、动物形象的认真观察, 经过提炼和加工, 将其艺术地再现出来。不同人物、不同身份, 塑造得准确生动、生气勃勃。唐代女俑有的着意味性, 艺人们在观察人物时, 给人物注入自己的感情色彩, 给人物的内心给予表现, 以神传情。唐代是有着探求精神的, 三彩俑的制作始于初唐, 到晚唐其技术已臻成熟和完善。

在当代雕塑作品中, 有不少雕塑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了唐代女俑的造型元素, 让自己的作品具有当代和唐女俑的意味在里面, 从而表达自己作品的思想, 吴雅琳老师的浮雕作品《唐女球戏》当时引起轰动, 我个人认为, 吴老师对唐代的女俑艺术是有着独到的认识, 众所周知吴老师对中国文化是很有研究的。她在当代雕塑家中非常重视中国文化元素, 而且把这些元素结合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是后辈雕塑家们的要引起关注的一个焦点, 也是值的我们思考的问题。我相信, 在我们在重视本土文化中会给我们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和新的观念。

六、结论

唐代已经很久远, 但唐代的文明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受益。在美术教育偏向西方的当代, 西方无数的雕塑名作深深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我们对西方雕塑文明成就给崇高的敬意, 不可否认西方雕塑艺术的成就是伟大的。但是我们关注本国的雕塑艺术的时候, 从时代文化背景分析和遗留的实品, 我们也会发现我们的雕塑艺术成就也是光辉灿烂的, 它的文明影响着那个时代, 也影响着现在, 也影响着未来。

摘要:唐代的雕塑艺术作品中出现了深刻的反映时代生活和精神面貌的作品。女俑是唐代雕塑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 系统整理和分析目前发现的唐代女俑资料的基础上, 对唐代女俑的各种类型, 造型风格, 创作因素等等进行分类研究, 试图探讨唐代女俑的社会意义和艺术风格以及对当代雕塑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女俑,分类,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 陈少丰:《中国雕塑史》, 岭南美术出版社, 1993年, 3页.

[2] 李知宴:《俑的艺术风采》 (下) , 《鉴宝》2006年第7期, 63-64页.

[3] 韩建武:《唐代女俑与盛唐气象》, 《文博》2005年02期, 9-63页.

上一篇: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微商创业发展问题研究下一篇:外卖送餐衍生的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