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瓷雕塑中的观音造型探析

2022-09-10

一、陶瓷观音产生

1、观音文化起源

三尊佛陀和四大菩萨是我们最为熟知的佛教人物形象, 其中最为家喻户晓的是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在人们心中是大慈大悲的象征, 其以慈悲为怀的形象深入人心, “家家阿弥陀, 户户观世音”的俗语是这一点的最好印证。观音菩萨的形象深入人心, 但其身世却没有具体的文献能给出确切的说明, 但民间却大致有三种说法, 即①印度婆罗门教的“双马童”说;②佛教中的“马头观音”说:③中国的“妙善”说。其中最让中国的佛教信仰者信服的是第三种说法, 我们加以详陈。

2、中国的“妙善”说

佛教传入中国后, 在其汉化过程中观音的形象由男性转变为女性, 这是观音造型在流传过程中发生的最大转变。这一变化符合中国人的信仰心理, 女性在中国人心中具有温柔、善良的特征, 有着博爱众生的品质。

在我国佛教文化中, 观音的前世是民间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善公主, 传说妙善公主与众不同, 潜心修道, 不思世间儿女情长和谈婚论嫁之事, 在古代文化中其行为是为世人所不能容忍的, 因而被其父所杀, 其诚心感动了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助其得道升天, 后来又因为舍身救父被封为了观世音菩萨。

二、陶瓷观音在不同时期的造型及其样式

1、汉代——陶瓷观音造型的外来样式

中国最早的陶制观音塑像出土于四川, 其形象是一个佛像两个菩萨像, 有人认为这是陶瓷艺术和观音文化最早的一次结合。但笔者持不同的态度, 原因在于它的材质,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 陶、瓷是不同的, 它们在原料、密度、吸水性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 其烧制的温度要求也有所不同, 因此不能将其混为一谈。所以, 四川出土的一佛二菩萨并不能代表陶瓷雕塑和观音文化的最早结合, 但也并非没有丝毫的文化价值, 因其有利于民间观音形象的创作, 是很好的实物参考。从这个角度来看, 一佛二菩萨的文化价值就在于其为我国陶瓷观音的创作提供了依据, 是汉代观音文化萌芽期

2、隋唐时期——陶瓷观音造型的演化样式

与隋唐时期可考的陶瓷观音作品实物并不太多。但考据的多寡并不代表这一时期陶瓷观音文化的发展兴衰。恰恰相反的是, 观音文化在隋唐时期, 尤其是在唐朝时期发生了重大变革。

在中国古代, 文化是统治阶级进行专制统治的工具, 唐朝尤为明显, 而佛教文化就是被统治者用来维护统治权的。有了统治者的推崇, 佛教文化在民间的传播速度和受人们信仰的程度惊人。在这一过程中, 统治者更多地将佛教人物形象推崇成自己需要的模样, 这也是这一时期佛教渐具中国本土文化特征的根源所在, 陶瓷观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 也受到了本土文化的极大熏陶。

3、宋元时期——陶瓷观音造型的本土样式

从史料来看, 宋元时期是陶瓷观音雕塑创作的鼎盛时期, “南朝四百八十寺”就是对其最好的印证。而这一时期陶瓷观音造型的本土文化特征更加明显。

相对于隋唐, 宋元时期观音造型在面部刻画上, 人物颊额丰满、面容婉丽、戴珠光宝气的花冠俨然像世俗贵妇人的形象;在雕刻技法上, 衣纹圆润细致、流畅逼真、屈曲自由、用突起的线条表现细部。这时的观音造型已发展到圆熟的境界, 其动作表现及服饰都自然生动流畅, 充满迷人的艺术魅力。

4、明清时期——陶瓷观音造型的民俗样式

明清以后陶瓷观音的创作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创作形式、创作市场。随着陶瓷工艺技术的日趋成熟, 越来越多优秀的陶瓷观音作品相继出现。明朝的瓷塑观音像不仅是世俗化了的女性, 而且是中国封建时代美女的形象, 这可能是受到当时“意在形”绘画美学的影响。

而清代观音造型比明代更接近世俗, 技术上更细致精巧, 在人物的刻画上, 颊丰额满、双眉细长、鼻高且直、宽肩细腰、服饰多为当时的装饰, 在技法处理上, 服饰贴体, 显得较为轻柔, 衣纹随着动态自然流畅, 真实感很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瓷观音, 造型优美、形态端庄,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陶瓷观音分类

1、按照装饰风格不同分类

西方的雕塑艺术与中国的雕塑作品有很大不同, 西方重视作品外在的精致美和雕塑手法, 对雕塑品本身不做过多的研究;而中国的雕塑艺术作品更加注重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 观世音雕塑形象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但并不是说中国的雕塑作品不讲究色彩与方式的结合。现有的陶瓷观音实物根据人们在创作时赋予人物的装饰风格的不同大致分为:素瓷观音、素瓷加彩观音、单色釉彩观音、釉上彩观音、釉下彩观音。

素瓷观音表面粗糙, 看上去给人一种没有光泽的暗淡感, 其手感不光滑, 因此大多承载质朴的人物形象, 给人一种敦厚的实在感。素瓷加彩观音, 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在成品上添加后期的彩色装饰, 第二种是在成型之前, 确切地说是在制作过程中在原料中加入颜料, 让作品成型后就带有色彩, 其好处就在于制成前后几乎无色差。单色釉彩观音, 顾名思义指的是在制作过程中只添加一种色彩的颜料。釉上彩观音, 相比单色釉彩观音, 其颜色更加多样, 服装等装饰品也更加复杂。釉下彩观音, 大多使用青花颜料为其着色。

2、以形象为类别的造型分类

除了装饰不同外, 还可以根据世人所赋予观音的形象来分类, 在我国民间流传较广的主要有三种:水月观音、白衣观音、送子观音。其中, 水月观音最为常见, 大多被放置于意境幽远的竹林溪边, 与大自然中的水、石、月交相辉映, 带给人一种超然于物外的深远意境, 水月观音也因此而得名。白衣观音顾名思义是其人物身着白衣, 该类观音最早出现在宋朝时期, 承袭了水月观音造型柔美的特征, 给人以和善的感觉。送子观音最为人们知晓, 也最深入人心, 这与中国“无后为大”的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因此成为陶瓷观音创作的主流题材。

在倡导“经济发展, 文化先行”的当代, 宗教文化颇受重视, 而观音文化作为东西方文化交融、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必将迎来创新发展的新明天。

摘要: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来, 就影响着宗教、音乐、陶瓷等的发展。观音文化也随佛教的盛行而发展, 并推动陶瓷观音的发展。汉代是陶瓷观音发展之初, 隋唐时期得到较大发展, 宋元时期极为兴盛, 明清时期得到精进, 在当代得到创新。碾压着历史的车轮, 陶瓷观音的造型也在不断变化着, 本文着重探讨不同时期的陶瓷观音造型, 以期为陶瓷观音文化注入时代特征。

关键词:中国,陶瓷观音,探析

参考文献

[1] 莫振良.妙谭观音.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8

[2] 李艾东.中国陶塑艺术研究.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8.

[3] 郑军、苏晓.中国历代观音造型艺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8

上一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浅析下一篇:守护房地历史传承人居文化——杭州市住保房管局下属档案馆馆藏历史房地产档案略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