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内全宫切除术的手术探讨

2022-09-10

我院自2009年1月起, 对有子宫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采用筋膜内全宫切除术,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09年1~12月因子宫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0例, 为研究组。随机选择过去传统式开腹全宫切除术病例30例为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35岁, 最大56岁, 平均44.5岁, 均已婚育, 已绝经者6例。手术指征包括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病,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增大如孕7~16周不等, 术前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检查, 对不规则阴道流血者行子宫分段诊刮, 排除子宫恶性病变。2组患者年龄、一般情况、疾病种类、子宫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手术操作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式开腹全宫切除术[1]。

1.2.2 研究组

采用筋膜内全宫切除术, 按传统方法开腹处理子宫圆韧带, 卵巢固有带韧 (切除附件者, 断扎骨盆漏斗韧带) 打开膀胱腹膜反折, 略下推膀胱, 于子宫峡部水平处理子宫动静脉, 注意缝线不要穿透宫颈筋膜层, 上提子宫, 尽量向上牵引, 于子宫峡部水平用刀尖作环形切口, 切开宫颈筋膜深约0.3~0.5cm, 分离宫颈前后筋膜, 锐、钝性向下推离筋膜, 可见已断离的组织自行下缩, 主韧带、骶韧带随剥离的宫颈筋膜下移, 不需切断, 继续上提子宫, 宫颈从其周围组织中逐渐暴露出来, 纵切宫颈前唇, 贴宫颈剪开阴道穹窿, 取出子宫, 常规消毒阴道残端, 1号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阴道残端, 连续缝合宫颈筋膜。

1.3 观察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排气时间、性生活满意度。性生活满意度标准:手术前后性生活无差异为满意, 明显不适为不满意。

1.4 术后随访

术后2、6个月门诊行妇科检查、超声等复查, 手术切口愈合均良好, 2组随诊率为95%~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 组研究对象观察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结果显示2组效果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排气时间、性生活满意度, 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筋膜内全宫切除术均优于传统式开腹全宫切除术。2组患者伤口均为甲级愈合, 无一例伤口感染。对照组术后随访发现3例残端息肉形成, 2例阴道轻度脱垂。研究组1例残端息肉形成。

3 讨论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手术之一, 传统的开腹全宫切除术为6步法, 膀胱腹膜反折需下推6~7cm, 约推至宫颈下1cm, 还需切断子宫各组韧带, 不但手术时间长, 出血多, 容易损伤膀胱、输尿管, 而且破坏了盆底结构的完整性, 可发生阴道脱垂, 缩短了阴道, 性生活可能受到影响[2]。筋膜内全宫切除术只需切断、缝合圆韧带、附件及子宫动脉, 膀胱下推2cm, 其主韧带、骶韧带及宫旁组织保留, 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少出血量。由于此术式是根据筋膜行走的方向性及分层性进行, 不干扰筋膜外组织、神经血管, 避免了膀胱功能或输尿管损伤, 同时也增强了膀胱及阴道穹窿的支托, 防止术后泌尿系症状及阴道松弛、脱垂的发生。又因腹腔暴露时间短, 腹腔干扰少, 相应减少了腹腔感染, 术后病率明显降低。综上所述, 筋膜内全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跨度短, 操作简单, 出血量少, 损伤小, 术后恢复快, 术后病率少, 性生活满意度高等优点, 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筋膜内全宫切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随机选择过去用常规方法作全宫切除术的病例30例。结果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排气时间、性生活满意度, 均有显著差异 (P<0.01) 。结论筋膜内全宫切除术手术时间跨度短、操作简单、出血量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病率少、性生活满意度高,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筋膜内

参考文献

[1] 苏应宽, 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87~95.

[2] 左常婷, 刘新民.子宫肌瘤手术治疗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0, 16 (4) :183.

上一篇:炼油化工仪表系统供电方式改进与应用下一篇:论电力用户侧大数据分析与并行负荷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