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2022-09-10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发现新知识, 掌握其中的规律并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在教师。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上, 敢于突破, 敢于创新。

1.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创新思维的氛围。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发挥创造性, 必须改变课堂上老师是主角, 学生是配角的陈旧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 给学生以空间, 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 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 做学习的主人, 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丰富想象力, 培养创造力。只有在民主、和谐、竞争、合作的学风里, 学生们集思广益、交流探索, 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2.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深入探讨、标新立异。古人云:“删繁就简三秋树, 标新立异二月花”。“曹冲称象”的典故告诉我们标新立异的构思, 别出心裁的方法, 这无疑体现的正是一种创新能力。因此, 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 大胆质疑, 敢于打破常规, 突破思维定势。对数学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研究, 寻找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窘迫中, 努力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使学生在独特与新颖的思维中感受能力创新所带来的愉悦。

二、激励学生创新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 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 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利用学生对未知的问题的渴求心理, 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 而思维又需要—定的知识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巧妙的提出问题, 带领学生“走”进来, 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 力所能及, 让学生“跳—跳, 就摘到桃子”, 享受成功的喜悦。提出的问题应新奇有趣, 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 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钻”进去, 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 引起认知冲突, 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因兴趣而学, 并提出质疑, 自觉的去解决, 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 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 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 数学笑话、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 展开想象的翅膀, 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 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 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 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 体会数学给它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 培养创新的兴趣。

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 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 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 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 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 在教学法中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 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 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 生活空间的设计中, 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的欲望, 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 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般喜欢听趣人趣事, 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创新贡献, 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 既可了解数学的历史, 又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学习其创新精神。

三、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的监督者

(一) 多给学生—些鼓励, 一些支持

现代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是有独立人格的人, 尊重爱护他们, 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 敢于发表独到见解, 敢于标新立异。教师要给学生参与表达创新的机会, 不要把个人意见强加给学生,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唤起学生创新的兴趣, 要给每个学生评价的权力,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坚持“无错原则”。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 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 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老师一个赞许的微笑, 一个肯定的目光, 都将对学生的自信, 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 教师应对学生正确的表示明确的赞扬,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 教学中教师禁止用“傻、笨、差”等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语言。多用信任, 鼓励的语言, 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 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二)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 好奇是思维的源泉, 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 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 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 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 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教师在教学中, 要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并使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 转移到对新知识的探求上去。保护儿童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是引导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和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条件。

上一篇:非环境类专业环境化学教学方法探讨下一篇:关于师范类院校专业实验室建设思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