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2022-11-28

中学阶段是学生创造思维形式的基本阶段, 数学教学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现“科教兴国”的人才战略目标,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仅关系到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而且关系到新世纪的人才素质。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现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谈谈近年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做法与体会, 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 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愉悦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心理学家认为, 人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才会有所创新。“亲其师, 信其道”这句名言也明确告诉我们, 人的情感有迁移功能, 特别是中学生更为强烈。如果学生对教师有情感, 他们就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 乐意学习, 善于思考, 并有所创新。试想, 学生在教师欣赏鼓励的目光下学习和生活, 就能平等地和老师探讨与交流。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下, 会让学生产生“安全感”, 并学会开放自己,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索, 主动思考, 主动创造, 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解方程组

通过讨论, 直接运用代入法或加减法去解较烦, 怎么办?有个别学生注意到两个方程中相同未知数的系数差的绝对值较小, 将两方程直接相减。得到的x、y的关系式很简单, 再用代入法就比较简便了。

解: (2) - (1) 得5x-5y=10, 即x=y+2

把 (3) 代入 (1) 得20 (y+2) -28y=0

2 通过问题的引申与拓展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 不仅要讲清原始思想, 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还应通过对问题的多角度审视, 将原问题引申拓展为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讨论思考的整个过程,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集中精力于创造构想之中。例如, 已知线段a=12cm, b=14cm, c=15cm, 以其中两条为边, 另一条为对角线画平行四边形, 可以画几个形状不同的平形四边形?

答:可以画出3个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行 (如图1) , □ABCB′、□AC′BC、□ACA′B。把解法引申, 就可以得到一种以三角形的两边为边, 另一边的对角线构造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它在解题中应用十分广泛。

3 科学设置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根本途径

长期以来, 教师都是以“标准题目”, “标准答案”来教育学生, 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的思维定向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开拓性、发散性、创造性, 教师就应该打破旧的问题设计模式, 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选择设计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的问题, 诱导学生的发散思维, 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 科学地寻求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 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 通过抽象概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抽象概括是将数学知识中的概念、性质、公式、定理进行分类, 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提炼, 逐步迁移, 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新方法或策略。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可促进学生迁移, 而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还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初级阶段。因此在教学中重视概括能力, 使学生对已具有的知识技能进行更高水平的概括, 以增强创新能力。例如 (图2) , 在梯形A B C D中, A B=D C。求证:∠B=∠C。

证明:过D作D E∥A B, 交B C于E。

过D作DE∥AB, 交BC于E, 实际上就是将AB平移至DE的位置, 把梯形的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把分散的条件 (AB=DC) , 集中到一个三角形DEC中。从中可以抽象概括得到一种重要的平移方法, 在初中几何问题教学中具有广泛运用。这种解法简洁明快, 完全是对课本知识运用的概括和提高。

5 挖掘隐含条件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中对各种问题的隐含条件挖掘越多, 学生辩认隐蔽条件的洞察力就会越强。从而选择、判断、创新等能力也就越强。寻求隐含条件可以从条件、结论、图表及解题过程中入手, 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拔, 巧妙引用, 就能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快速地找到解题的思路。例如在化简时;分析得知本题的隐含条件是2x-3≥0, 若不注意这个隐含条件, 会使解题进入“僵局”。根据题意得2x-3≥0, 2x-1≥0, 原式

在教学中, 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 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给予肯定。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就能及时培养。

摘要:本文对数学教学模式的创设, 总结出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营造氛围,拓展引申,根本途径,抽象概括,创新

上一篇:高层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节能技术探讨下一篇:网络道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回避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