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经济发展

2022-07-19

第一篇:西北地区经济发展

我国西北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确定的调研任务与目标,2009 年 7 月 4 日至

24 日,疫病防控功能研究室刘湘涛团队组织其他功能研究室成员对西北地区(新

疆除外)宁夏、甘肃、青海 3 省肉羊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旨在通过本次调

研,明确西北地区目前肉羊的主要品种、分布区域、存栏数量、繁殖性能及生产

水平,了解肉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目前肉羊生产及产品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开发利用潜力,提高肉羊生产水平,加快西北地区今后

肉羊产业发展。现将我国西北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总结如下:

一、调研活动开展情况

(一)组织情况

2009 年 7 月,疫病防控功能研究室刘湘涛团队组织并参加了西北地区(新 疆除外)肉羊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详细调研情况如:参加单位、人员、所调查 的养羊场(户、公司)、综合试验站等信息见附表 1。

(二)调研内容

1、调研区域和对象的选择。根据体系要求和本次调研目的,以各省综合试 验站及其覆盖的县(区)作为调查范围;所调研的场(户)尽可能涵盖主产区农 牧民专业合作社(场或公司)、专业大户与典型农牧户等使调查对象具有较强的

代表性。

2、调研内容。围绕调研对象的名称、单位类型、生态区域/经济区域、联

系方式、调研时间,主要饲养羊品种、规模、饲草料、育种繁育技术、疫病防控

以及养羊业在家庭(场)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产业化经营状况及其他与肉羊产业

有关的背景,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以及对肉羊产业今后发展的建议等。

(三)调研方法

1、有各功能研究室派人参加,成立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西北调研专家组 和主要示范县农牧局组成的专门调查组,根据不同区域养羊业发展状况,制定切 实可行的调查方法和路线,统一进行各县区的调查工作。

58

2、针对农区和牧区养殖户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现状,在调研过程中采用深

入田间地头探访农牧户的访问方式、与相关人员座谈交流等方式。特别注意到调 研是为了给农户解决问题,探讨问题,而不是指导工作。根据被调研单位的性质

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询问和交流,对农牧户采用浅显易懂的口头语言,增强沟通

交流效果。在探访农牧户和座谈交流时,由一人主要负责询问,把握调研的核心

问题(技术需求),其他人负责记录,形成原始的需求调研资料。

3、认真阅读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历史资料、技术资料和统计资料,结合实

地考察,以保证调研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统一调查表格。采用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办公室提供的表格,专人负

责,认真填写,妥善保管,保证调查资料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调研结束后,通过 整理汇总,提炼归纳,认真撰写调研报告。

二、我国西北地区肉羊产业发展状况

(一)育种繁殖现状

1、主要品种。西北地区主要饲养羊的品种有从国外引入新品种:无角

陶赛特、波德代、萨福克、特克塞尔、杜泊羊;地方品种有蒙古羊、小尾寒羊、

甘肃高山细毛羊、“欧拉羊”、河谷型藏羊和山谷型藏羊等,而且不同品种在不同

地区的分布差异显著。

2、良种繁育与推广。调研发现甘肃、青海和宁夏均在进行不同程度

的肉羊良种繁育与推广工作。如甘肃省相继引进了无角陶赛特、波德代、萨福克、

特克塞尔等品种对本地蒙古羊或小尾寒羊进行了杂交改良,部分县建有种羊场,

甘肃永昌县有甘肃省永昌肉用种羊场,全县大面积开展了肉羊的同期发情、人工

授精和胚胎移植等工作,累计生产胚胎 1000 枚和纯繁 4000 多只;完善了县、乡、

村三级肉羊杂交改良体系,建立了适合当地肉羊杂交改良的生产模式,加快了品

种改良步伐,良种化程度达到 30%以上。青海省“欧拉羊”的选育以河南县为中 心,选择草质较好的乡镇建立选育核心群,共建立 34 个选育核心群,数量达 10

万只以上。宁夏平罗县头闸肉羊繁育中心以杜泊羊为主要品种的肉羊繁育基地,

目前存栏 1000 多头,核心群约 500 头;金福来 10 万只肉羊养殖基地位于平罗县

高庄乡光华村,为平罗县 10 万只肉羊目标产业基地之一。目前存栏 2000 多头,

核心群约 600 头,种公羊 20 余只。

59

尽管所调研的农牧户及公司(场)均已意识到良种的重要性,但目前市场 上肉用种羊基本上为国外引进品种,价格均在 3000 元/只以上,一般的农牧户难 以承受。虽然各地出台了良种补贴政策,由于引入肉羊品种羊只饲养管理成本高, 开展人工授精技术含量高,小规模养殖户引入后的效益多不十分明显,因而这部 分农户购买引入肉用品种羊的积极性不高。所调研的农牧户及公司(场)对肉羊 新品种有更多的期待和要求,他们对新品种肉羊要求:品质好、生长发育快、繁 殖力高、适应性强、饲养成本低、价格低。对品种的利用技术也有较多的需求。 例如:所调研区域均引入了不少小尾寒羊,用小尾寒羊及其杂种做母本取得了较 好的经济效益,以小尾寒羊为终端父本杂交就遇到了肉质差等问题。如甘肃省民 勤县农牧户想在县政府支持下引入萨福克羊生产肉羊,是用有小尾寒羊的三元模 式,还是用没有小尾寒羊的二元模式,或是用级进杂交以及一部分地方品种羊资 源如何利用等问题都是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区内引入的波德代、无角陶赛 特、特克塞尔等优质肉羊如何利用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品种繁殖与推广 过程中种羊场的技术人员需要的繁殖技术与产品主要是性别控制技术,因杂交改 良需要大量公羊,公羊供不应求是其发展的瓶颈。

(二)、营养、饲料现状

1、饲料来源。调研发现农区的养殖户(场)中大多不能充分利用丰富

的农副产品,如将玉米秸秆整株放到羊舍,而羊只采食叶子,其它部分则白白浪 费,造成饲料利用率极其低下;另外被调查的大多数农户没有掌握青贮饲料制作

技术;有的养殖户由于饲喂单一导致营养严重不均衡,造成妊娠母羊大量流产、

出生重小,严重阻碍了羔羊的生长发育,极大地影响了羊肉的产量和品质。在牧

区尽管有大量的草地可以利用,由于风沙、干旱等自然原因草场的载畜量大大降

低。即使有充足的牧草可以饲喂但仅仅饲喂牧草容易形成由于饲草单一而造成的

营养不良。

2、饲料加工。农区肉羊舍饲养后饲养成本大大升高,现有的大量农作

物秸秆没有被充分利用。虽然青贮是一种好的方式,但在现行生产方式下还没有 专业的青贮饲料加工服务公司,农民在青贮的季节太忙,没有劳力和机械,所以

没有很好地推广应用。例如甘肃永昌肉用种羊场今年用玉米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

60 和青贮,效果较好,若能培育专业化的青贮饲料加工服务公司,可望玉米青贮在 该区大面积推广。另外,农户期望得到各类秸秆、副产品的高效利用技术。

调查发现牧区基本上不进行饲草的加工,完全的天然放牧形式。即使有简

单的草料储备也是在冬春季节饲草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解决肉羊的温饱问题以维

持生命,根本不考虑饲料的营养均衡问题,更不提添加精料维持肉羊的营养平衡。

(三)肉羊疫病防控现状

1、我国西北地区肉羊疫病防控现状。根据对西北地区综合实验

站及其辐射地区养殖场(户)的调研情况汇总,大多数调查点存在三个“说不清”:

一是有病无病说不清;二是有什么病说不清;三是有病怎么防治说不清。大多数

养羊者缺乏基本的兽医常识和防病知识,认为不死羊就是没病。一旦羊只接连死

亡时,又无法搞清病因,以至道听途说,滥用药物。

2、当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当前对我国西

北地区肉羊产业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有羊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链 球菌病、梭菌病、羊痘、羊传染性脓疱(羊口疮)、羔羊痢疾和羊肠毒血症。其 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近年来发生的羊支原体肺炎,饲养密集的规模化羊场和经过长 途运输的羊只羊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很高,死亡严重,而牧区和散养户因饲养密 度和环境不同很少发生该病。如在对青海牧区的四个县调研时,没有发现有羊传 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和流行;但是在宁夏和甘肃调研时,发现几乎所有的规模化 羊场都存在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和流行,只是危害的程度不同而已。由于羊 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康复的羊群因肺部受到严重危害生长速度缓 慢,料肉比明显升高,尤其是当羊群调运或受到较大的应激后易暴发该病,严重 危害了规模化肉羊产业的发展。虽然土霉素和支原净对该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最有效的防治办法仍是免疫,但因疫苗生产量少,供应不足,很难买到;有些 疫苗因抗原型号不对,免疫效果不好。与此同样的情况,目前针对羊口疮的灭活 疫苗也因市场供应不足很难买到。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免疫检测技术不配套, 没有检测和评价羊支原体肺炎、羊痘、羊传染性脓疱等疫苗免疫效果的试剂,使

免疫防疫的盲目性很大。

3、人兽共患病。西北地区与羊有关造成危害的人兽共患病主要有布鲁

氏菌病、结核病、脑包虫病,弓形虫病、炭疽。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和防疫意识差

61 等问题,牧区布鲁氏菌病、脑包虫病发生严重,虽然只是区域性发生,但对农牧 民的身体健康形成了严重影响。在牧区炭疽也时有发生,而农区和规模化养场因

饲养模式的不同而很少发生或者不发生,例如在青海牧区调研时四个县都反应有

炭疽的发生和流行而在其他省(市)调研时没有发现这一现象,羊口疮这一人畜

共患病在有些农区时有发生。

4、寄生虫病。羊的寄生虫在我国十分普遍,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寄生

虫病有钩端螺旋体、吸虫病、疥螨、焦虫病、肠道寄生虫病、绦虫、螨虫、肺线

虫等。据调查北方自然草场放牧地区羊寄生虫的感染率达 100%。目前防治寄生

虫病主要采用体外药浴消毒和体内口服驱虫,虽有一定效果,但难以根除。另外,

牧区因采取天然放牧的饲养模式基本不添加或少添加精料,有时会因营养不均衡 而出现营养代谢病,如青海牧区偶尔出现的缺铁、缺硒造成的贫血和白肌病等。

5、养殖场疾病预防和治疗措施。调研发现,肉羊养殖中除疫苗免

疫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其它的疾病综合防控措施和技术方案。通常采用的最主要 措施是日常消毒,而牧区和散养农户甚至连日常消毒都没有,只有大型的养殖场

才有较为规范的日常消毒措施。日常使用环境消毒剂的主要有火碱、生石灰、草

木灰、强力消毒灵和来苏尔、福尔马林、复合酚、次氯酸钠、碘伏等。

6、兽医人员情况。调研发现,西北地区牧区和农区散养户(场)很

少或没有专职兽医,如青海省牧区养殖户完全依靠常年养殖经验和当地村级兽医 防疫人员的安排进行羊疾病防御控制;显然无法满足当地羊疾病预防控制的实际

需要。总之,我国西北地区养殖户(场)要么没有专职的兽医人员,要么因为兽

医业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而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要进一步增加养殖场兽医人员

数量和提高兽医防疫人员素质以满足肉羊产业发展的疫病防控需要。

7、当地疫病防控技术体系建设。虽然有中央和农业部出台的兽医

防控技术体系建设法律法规,但落实到地方政府兽医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都或多或

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因当地财政和编制限制了兽医防控体系建设使得当地兽

医人员要么人员数量减少要么工作因缺乏经费落实不到实处,兽医防控体系的功

能大打折扣。如青海省泽库县因经费制约使得当地兽医站设备缺乏不齐全,工作

人员缺乏对羊疾病诊断必须的仪器设备完全依靠剖检病变和工作经验进行诊断,

误诊、漏诊在所难免。同时设备设施不健全冷链设备不完善,使得疫苗在运输和

62 储藏过程中效价降低或失效,免疫后效果大打折扣,如甘肃省河西地区因当地兽 医人员补助太低使得兽医工作人员积极性大打折扣,工作效率、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兽医防控体系尤其是基层兽医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加

强。

(四)肉羊产业化经营现状

1、产业化程度。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的广泛传播,西北各地

先后建立了各种养羊组织、协会,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各省、区、

县差异较大。如甘肃永昌县 2008 年各类规模养殖户达到 21497 户,其中规模养

羊户达到 13000 户,100 只以上养羊户达到 1000 户;建设整村推进的规模养殖

村 80 个,专业社 380 个,养殖小区 100 个,畜牧业产值达到 22647.21 万元,占

农业总产值的 30%,肉羊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青海省河南县成立了

“欧拉羊”合作社,但由于合作社和农牧民之间没有进行很好利益分配导致合作

社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所发挥的作用有限。为了提高肉羊产品附加值,青海省河南 县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有机绿色食品认证,若申报成功将大幅度提高河南县肉 羊产品的附加值,促进肉羊产业的健康发展。宁夏盐池县自 2002 年紧紧围绕“以

羊为主、草畜并举、科学养殖、加工增值、品牌带动、规模发展”的思路,大力 加强草原建设和管护,强力推进滩羊“1 号”的产业发展;通过强化宣传,品牌 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增,2008 年“盐池滩羊”被确定为“宁夏著名商标”, 盐池 滩羊肉通过了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申请使用证明商标的企业和个人达到了 53 家, 盐池滩羊产品除了稳定占领区内市场外,还销往北京、天津、郑州、西安等大中 城市,“盐池滩羊”的品牌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灵武市采取政府 扶持、项目带动、科技支撑、技术到位等措施,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羊产业,将新 建万只养羊园区 2 个,千只养羊创业示范户 20 个,扶持发展百只适度规模养殖 户 4000 户,不断推进现代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力争羊饲养量达到 300 万只。

2、设施设备状况。在牧区虽然羊占有很大的经济比例,但科技含量

不高,基本靠天养羊。如青海省肉羊业以家庭牧业为主,牧民以牧为生,靠天养 羊。一年四季放牧饲养,牧场设施设备简易,饮水主要靠天然河流及集水池、塘 等。随着近年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部分牧户才实现定居。贵南县全县 4985 户

牧民,实现定居的牧户达到 70%。全县累计建设高标准畜用暖棚 2456 座约 23.92

63

万平方米,畜均占有暖棚仅为 0.24 平方米,畜用暖棚拥有率 25.9%;建设围栏

草场 514.5 万亩(目前保留能够利用的围栏草场 236.27 万亩,草场围栏率

39.47%);建成多年生人工草场 28.11 万亩,其中县属 14.92 万亩,草业公司 13.19

万亩。同德县建有高标准畜棚 745 座,一般畜棚 95 座,农区+畜棚 400 座,现已

吨,当地个体经营者储藏点四个,可储藏畜产品 30 吨的 2 个,70 吨的 2 个。但 投入到畜牧业生产当中。全县有大型加工厂(冷库)1 个,可储藏畜产品 7000

由于各地牧民定居工程建设不平衡,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如泽库县原有的基

础设施得不到养护、维修,如配种室、器械等得不到更新,设备缺乏,导致疫苗

在运输、贮存过程中效价降低,甚至失效,起不到免疫作用。在农区随着肉羊产

业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有所提高。如宁夏金福来 10 万只肉羊养殖基地,

甘肃永昌肉用种羊场等,这些养殖场(基地)依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基本实现

了肉羊生产的流水化和工厂化。

3、肉羊产品深加工情况。调查发现西北地区肉羊生产和加工基本处

于脱节状态,养羊的只负责生产,加工的只负责产品加工,二者没有进行很好的 合作和沟通,加上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导致生产者和加工者都不能很好的左右 市场,而只能依靠市场规律进行简单的粗放调节。例如青海省肉羊产业加工发展 较落后。从畜产品销售情况看,销售方式主要是牧民直接出售给贩运人。养殖效 益随牧户肉羊养殖数量的多少及品种而不同。如黄南州河南县赛尔龙乡果多,养

殖欧拉羊 736 只,年出售种羊及育肥羊收入 24 万元,年利润 17 万元。泽库县恰 科日乡仁青才让养殖欧拉羊 110 只,年出售育肥羊收入 2.5 万元,年利润 4 千元。 即使是大型的养羊场(公司)也未设置肉羊产品的深加工甚至是简单的加工都不 存在。如在宁夏调研时发现目前,宁夏实行机械化屠宰的企业只有 6 家,2004

年屠宰加工羊 92 万只,只占出栏羊只的 18.9%。其余 81%左右的羊只都是由个体 在家中或是牛羊肉交易市场屠宰;个体屠宰卫生条件差,宰杀、剥皮、去骨、分 割等环节非常容易造成对羊肉的污染;另外羊肉冷藏设备少或不具备,都影响了 羊肉性能或质量。

三、我国西北地区肉羊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严重

在调研区域,广大养殖户基本上是分散饲养,家庭经营,饲养规模相对小,

64

饲养量基本都在 100 只以下;而且品种良种化程度均不高,且畜舍简陋,设备落

后,饲养管理和经营比较粗放,甚至仍有部分农户未摆脱“靠天养畜”和“有啥

喂啥”的局面。由于生产标准不统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疫病防治非常困难,

滥用药物等造成了肉羊产业在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等方面隐患严重。

(二)良种繁育体系或缺乏活力,或名存实亡

良种繁育体系是推广和普及良种的重要载体,在实现良种化的进程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调研结果发现西北地区由于体制、机制、投入、工作等方面的

因素,造成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特别人工授精站(点)的建设和管理不规范,

设施设备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多数农户采取自然交配的方式(引入的肉用种羊也

不例外),造成有限种羊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三)盲目引种、混乱杂交,品种选育缺少合理长远规划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西北各省陆续大批从国外引入优质肉羊品种,与本地 羊进行杂交,改良生产肉用羔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许多投资者引种有

一定的盲目性,只看到其优点而忽视其后代的改良效果和质量造成了负面的效

应。因此当前肉羊引种应谨慎,不但要引入其优良性状,更要注重其杂交改良的

效果。另外,有些品种是国家花大量资金,科研工作者多年精心培育出的适合我

国条件的优良品种,如甘肃高山细毛羊等。对这些地方品种,我们要保种和有计

划地进行改良,不能无目的的杂交,否则长此以往将破坏原有的优良基因库,使

多年的育种成果和科研工作者的多年心血付之东流。

(四)肉羊良种化程度不高,生产力水平低

近年来西北地区进行了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但在新品种推广应用上由于各

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肉羊良种化程度不高。如甘肃省约有 800 多万只基础母羊, 全省种羊场所提供的种羊不超过 3000 只。尽管从省外引入了一定量的优质肉用

种羊,但数量仍较少,因而良种化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羊肉是靠宰杀淘汰羊和

残次羊生产的,生产水平较低。在杂交模式上,被调研区域大多数尚缺乏系统性

和规划性,引入品种多,杂交混乱。

(五)粗放饲养,饲草料资源利用率低

在所调研的养殖户中大多不能充分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如将玉米秸秆整

株放到羊舍,而羊只采食叶子,其它部分则白白浪费;另外,被调查的大多数农

65 户没有应用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而有的养殖户由于饲喂单一,造成妊娠母羊大量 流产、出生重小,严重阻碍了羔羊的生长发育,也极大地影响了羊肉的产量和品

质。

(六)肉羊疫病防控复杂且形势严峻

1、部分羊用疫苗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出现一“苗”难求的

局面。除口蹄疫疫苗能完全满足养羊市场需求外(羊口蹄疫为法定强制免疫),

绝大部分动物生物制品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很少生产甚

至停止生产羊用疫苗(羊的存栏量相对于猪和牛而言数量较少(牧区除外)),使

得羊用疫苗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如对规模化养羊业危害十分严重的羊传染性胸膜

肺炎、羊口疮疫苗等市场供应严重短缺。为摆脱这一困境部分科研单位试图通过

“自家组织灭活苗”方式解决生产问题,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动物疫苗的市

场准入前提必须是“GMP”标准,使得这一想法胎死腹中。这样以来出现了有能

力生产动物生物制品企业不生产而可以解决问题的科研单位“不敢”出手相助的

尴尬局面。

2、科研投入不足,研发力量薄弱,导致绝大部份羊病无检

测试剂。行政主管部门对因养殖数量有限对羊病病重视不够,使得公益性科研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针对羊病基础研究的科研力量极为薄弱甚至没有。除口蹄疫 有商品化的能进行抗原、抗体检测的试剂盒外,其他羊传染病很少或没有有抗原、 抗体检快速诊断试剂盒可以大面积临床使用。即使有些疾病有试剂盒可以使用, 但因技术水平停留在病原分离鉴定等传统检测手段,程序复杂而无法大面积临床 推广应用。例如目前我国使用的羊布氏杆菌检疫技术,主要为经典的平板凝集试 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该方法不能区分疫苗免疫抗体与野毒感染抗体,所以在注射 布病疫苗的地区,普查或监测布病变得十分很困难。而布病流行区必须全面注射 布病疫苗,针对这一情况研制新型、安全。有效疫苗和配套的有鉴别功能的诊断 方法,非常必要,迫在眉睫。

同时由于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使得用来制苗生产的菌(毒)株未能做

到“与时俱进”的更新,加上病原体的不断变异,疫苗保护效率有所下降,而及 时更新的疫苗株也因经费投入不足,生产工艺流程简陋和疫苗滴度有待提高等因 素使疫苗保护效率降低如:在云南调研室发现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免疫

66

效果不佳,保护率仅为 20%左右。与此同时由于抗体检测技术的缺失和无法大面

积的临床推广应用,养殖户(企业)疫苗免疫效果无法衡量而使得疫苗免疫成为

“心理平衡”,由于没有抗体检测试剂盒使得羊病疫苗免疫程序制定的根据和科

学性更无从谈起。因此针对羊病公益性科研投入,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研发及

应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肉羊产业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瓶颈。

3、养殖技术不规范导致的疾病复杂化、常态化。调研组通过

走访养殖户(场)发现,几乎所有养殖户均未实行严格人员出入消毒措施,日常

环境消毒和疾病预防为主的观念很淡或没有,认为羊一般无大病。例如调查发现

甘肃省西部地区部分养殖户甚至个别养殖企业把猪、牛、羊混合饲养;青海牧区

的部分养殖户除村级兽医主动上门免疫口蹄疫疫苗外其他一切疾病顺其自然;规

模化养羊企业(户)没有相应的行业(国家)标准可以遵循,使得羊病复杂化、

常态化。

4、饲养模式的转变导致疾病流行规律的改变。随着农区规模

化养羊业的不断发展和牧区每家每户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前每家每户的几十

头规模逐渐被上百头甚至更大规模的养殖量所代替,而且在农区一家一户的散养

到集约化、规模化饲养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养殖量的增加、饲养方式的

改变羊病的流行和危害也发生了变化,如在散养中很少发生的羊传染性胸膜肺

炎、羊口疮已经成为危害规模化羊场的主要疾病。散养放牧时肉羊产业危害较为

严重的寄生虫病在规模化羊场中得到明显改善。

5、基层兽医技术力量薄弱,羊病诊断技术落后。通过调研发

现,基层养殖场(户)无专职场兽医。如在山西调查了 4 个羊场,其中 2 个羊场 没有专职兽医;在宁夏调研时发现,平罗县头闸肉羊繁育中心和金福来 10 万只

肉羊养殖基地两个辐射场均未设置驻场专职兽医。对青海牧区危害严重的寄生虫

病,由于基层技术力量薄弱加上无相应的检测试剂盒可以使用,当地兽医技术人

员只知道是寄生虫病但是具体到是哪一种寄生虫并不清楚。调研组在北京地区调

研时也发现,羊场流行的寄生虫病而且危害较为严重,具体病原(虫种)并不知

道,盲目使用广谱驱虫药驱虫,当时解决问题,长期下去可能产生抗药性,使疾

病控制复杂化。以此类推,其他羊的传染病例如羊痘、羊口疮、羊传支、羊衣原

体性流产、羊弓形虫病等在本地区或本场是否存在也不十分清楚,日常监测和常

67 见病检查由饲养人员代替,这种状况难免会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无法保障养

羊业的健康发展。

6、政府补贴力度不够导致有些疾病难以预防控制。按着相关

法律法规的规定羊口蹄疫、布病及结核等必须捕杀发病动物和阳性带毒(菌)动

物,由于政府出台的相关补贴标准和当时的市场价相差很远,农户(企业)捕杀

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为了逃脱捕杀,减小损失而违反法律法规使得疫情不上报,即

使疫情上报当地政府由于财政原因也以能不捕杀尽量不捕杀的措施对待。那些未

能捕杀的“漏网之鱼”给疫病的下一次爆发和流行埋下了伏笔,增加了疫病防控

的难度,也使得疫病控制和净化成为纸上谈兵。

(七)产业化程度较低,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市场营销环节薄

目前西北地区肉羊产业化程度低,左右市场能力差。育种、饲养、加工和 经营相互独立,现有的养羊组织、协会,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有限,在市场经济 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青海省牧区的农民只是埋头饲养,对育种及下游产品 的加工不管不问,而宁夏和甘肃地区综合试验站虽然养殖规模较大,但是也仅仅 是局限于养殖和简单加工。以宁夏为例目前宁夏肉羊产业发展虽已具备良好的基 础,如羊肉已成功打入了上海“万家乐”、“八佰伴”等现代超市;已建成清真牛 羊肉加工企业 7 个,以宁夏贺兰山肉羊产业集团和宁夏金福来羊产业(集团)有

限公司为龙头的羊肉产品加工企业建成了符合 GMP 和 HACCP 国际认证标准的清真 牛羊屠宰加工生产线,具备年屠宰加工肉羊 200 只的能力;但龙头企业没有建立 起自己的营销网络和销售公司,产品未走出国门,中东地区的活羊贸易至今也未 做成,资源和品牌优势没有形成市场优势;同行企业形不成合力,无序竞争现象 严重,缺乏知名品牌。

四、我国西北地区肉羊产业发展建议

(一)育种繁殖

针对肉羊产业育种与繁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有实用价值的良种繁育体系和推广体系。调整或更改

现有的肉羊繁育体系和推广体系,建立健全实用性较强的体系,在源头和机制上

确保该体系的良性运作。加大品种改良站特别是县级改良站的财政投入,使其在

68

肉羊品种改良和推广中确实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2、合理规划有针对性的引种和新品种选育。在品种改良前应

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规划,使新品种引进和选育工作有一定的针对性、避免在某一

区域盲目和重复引种,同时要进行现有优良品种的保种工作,避免引进或选育新

品种丢弃或荒废了现有的优良地方品种。

(二)饲料营养

根据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就地取料,进行饲料的初加工和深加工,使当地

农副产品得到充分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根据肉羊不同的饲养阶段加大肉羊添

加剂的研发、生产和利用,及时适量的补充精料,做到营养均衡,提高饲料的转

化率。

(三)疫病防控

1、政府通过政策或资金引导,扭转羊疫苗难以满足市场需 求局面。通过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引导的方式,调动动物生物制

品企业生产羊用疫苗的积极性,满足市场对羊用疫苗的需求,从而为羊病预防和

控制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

2、加大羊病科研投入,加快检测试剂的研发和推广。羊病的

基础性研究属于国家公益性事业,政府部门应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对肉羊产 业危害严重疾病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研制相应的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推

广试剂盒的临川应用。为羊病的快速诊断和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以及免疫程序的制

定提供有效的、便捷的工具。

3、制定饲养标准和羊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减少疾病的发生

和流行。制定不同区域、不同饲养模式下肉羊饲养标准、疾病综合防控技术规

范使得肉羊饲养过程的统一化、规范化,疾病综合防控的标准化。通过这两个标

准的制定和严格执行减少肉羊产业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4、提高政府捕杀补贴标准,净化危害较为严重的疾病。国

内外的疾病防控经验证实,要有效控制一种疫病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而提高 动物捕杀补贴标准,捕杀并无害化处理发病动物和带毒(菌)动物是净化烈性、

高度危害性传染病的必要条件。因此,建议政府提高肉羊捕杀补贴标准,为控制、

净化严重危害肉羊产业发展的疾病提供资金支持。

69

5、增加基层兽医防疫人员数量,提高基层兽医防疫人员业

务素质。基层兽医工作者,尤其特别是农村兽医防疫人员和羊场兽医技术人员

是肉羊疾病防控的一线工作者和排头兵,他们人数的增加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为预

防和控制羊病提供了人力保障和技术储备。因此,建议增加农村和羊场兽医防疫

人员数量,定期举行培训班提高其疫病防控的业务素质,为肉羊产业疫病防控提

供人员储备和基础支撑。

(四)产业化经营

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尽可能建立或延长肉羊产品的产业链,提高其抵御市场 风险的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散养户之间要建立合作组织或者和其他企业一起 形成合作组织或协会,合理分配散养户和组织(协会)的利益,充分发挥组织(协

会)的作用,从而提高肉羊散养户在市场经济中主人翁的身份和地位。从企业层 面可以组建企业集团,壮大龙头企业。肉羊产业要走跨行业、跨所有制、集团化 发展的路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企业集团。以羊肉批发市场为基础,推行 股份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羊肉产销集团,统一打品牌,形成对外营销的合 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另一方面加强市场营销,开拓国内外市场。贯彻 绿色市场营销观念,建设无规定疫病区和制定无公害牛羊生产技术标准,应对国 外技术和贸易壁垒。采取适当的市场营销策略,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顺应世 界肉羊发展趋势和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肥羔生产。应改进现有产品和 包装以方便消费者食用。同时拓宽产品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清真羔羊系列产品, 如熟肉制品、冷冻制品,胴体肉、分割肉、羊肉串、羊杂等,满足消费者的不同 需求。建立产品销售网络和直销窗口及配送中心。可以考虑通过网络营销这种新 兴的营销方式。在组织层面加强基地建设。在千家万户养羊的基础上,大力发展 专业化生产,发展养羊示范园区、现代化养羊小区、养羊大户,建立一大批以羔 羊为主的肉羊繁殖及育肥基地。

结束语:

总之通过本次调研,基本掌握了我国西北地区(新疆除外)肉羊产业发展

的现状。近年来,国外引种、当地优良品种加上培育的新品种使得我国西北地区

在育种繁殖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良种补贴措施的实施使良种繁育与推广工作也

70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育种繁殖工作仍然存在如下问题:引种存在的盲目性, 新品种培育缺乏长期规划,优良品种推广力度和范围还得进一步加强,优良肉羊 品种的保种工作任务艰巨。西北地区地域范围辽阔,草场资源相对丰富,肉羊产 业发展空间巨大,但是草场载畜量较低、饲草品种单

一、饲料深加工不足、饲草 青储技术含量低、饲料利用率不高的现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难以改变。随着 养殖户(场)防疫意识的提高和地方政府的重视,疫病防控取得了显著业绩,由

于老病未除新病又发的现状,疫病防控工作形势十分严峻,某些重大疾病的防控 工作甚至是刻不容缓。西北农区随着大型养羊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新型设施设备 的投入使用,肉羊产业链条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局部地区基本上实现了产、供、 销一条龙的局面,但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产品深加工及市场营销环节薄弱以及 由于养殖和肉产品加工相对分开而导致的各种问题依然存在而且相当严重,绝大 部分散养户缺乏合作意识,在市场经济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第二篇:关于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的综述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新疆、青海、陕西、甘肃、宁夏五个省份的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西北地区畜牧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 问题西北地区

1. 综述的背景及目的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农业结构的调整,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同时也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牧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为了加强人们对西北地区畜牧业的认识,促进西北地区畜牧业 的发展,本文就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进行了综述,为促进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2.西北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2.1 新疆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买尔买提·萨依兰1等人研究了新疆省的畜牧业发展现状。

新疆省的畜牧业以牛、羊养殖业为主,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大量的优良牧场,天然草原面积8.4亿亩,可利用的天然草场7.2亿亩。全疆有87个县(市),牧业县22个,半农半牧县16个,农业县49个;从事畜牧业的人口有135.71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12.6%;现有牧场130个;牧草面积76670.70万亩,其中牧草灌溉面积为5173.35万亩。2010年牧业产值由1978年的4.5亿元提高到375.8亿元,增长8.1倍,年均增长7.2%,肉类总产量209.55万吨,牛奶产量259.62万吨,禽蛋产量35.41万吨,分别较“十五”末增长48.13%,70.56%和41.70%,实现了主要畜产品供求平衡,在农牧民增

【】收中贡献份额连续多年占据较高比重2。

【】新疆省畜牧业存在如下问题3:

(1) 畜牧业结构不合理,畜种结构单一,优质良种比例较少;

(2) 草原流转机制没有有效建立,限制了草原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转化;

(3) 管理体制不到位,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滞后;

(4) 牧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并未改变,牧民和农民的生活和收入

差距继续拉大;

(5) 人们思想观念陈旧僵化,束缚了畜牧业的发展。

2.2青海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达成宏4等人研究了青海省的畜牧业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0年,青海省的草场总面积达3,858,7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53.6%,其中可利用的草场面积为3,345,07万公顷,约为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5.2%。青海省天然草场辽阔,具有面积大、类型多、草质好的特点,适宜各种牧畜,其中以羊和牦牛的养殖为主。截止到2011年,牛羊存栏2300多万头,每年约产11万吨牛羊肉,400多万张牛羊皮,这是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宝贵的出口创汇优势【5】。青海省的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60多万牧区少数民族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青海省的畜牧品种有自己的特色,在全省各种牧畜中,绵羊1463万只,约占全省羊只总数的81%,遍布全省各地,主要产肉、毛及皮张;山羊214万只,主要分布于海西地区;牦牛500多万头,占世界总数的32%,占我国牦牛总数的38%。青海省畜牧业以草地畜牧为主。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更新,近年来畜牧业正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由数量畜牧业向效益畜牧业转

【】—【7】【】—【9】变,畜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较好。最近5年,生态畜牧业6和有机畜牧业8也初

见端倪。

【】青海省畜牧业存在如下问题10:

(1) 生产布局不够合理,缺乏地域分工;

(2) 粗放经营,生产能力较低; 【】

(3) 畜群机构不合理,草场建设落后。

2.3 陕西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杨黎旭11等人研究了陕西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截止到2012年,全省草场总面积544.5万公顷,各类畜禽品种80多个,关中地区以生猪、奶畜、家禽为主,陕北地区以肉羊、绒山羊为主,陕南地区以生猪为主,秦川牛、关中奶山羊、陕北绒山羊等地方特色品种在全国享有盛名,畜牧业是全省的六大特色色之一。2011年底,全省生猪存栏880万头,出栏1124万头,牛存栏150.1万头,奶牛存栏45.2万头,羊存栏643万只,家禽存栏6255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02.5万吨、50.3万吨、184.7万吨。陕西省还是全国最大的奶山羊养殖省份,奶山羊存栏180万只,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奶牛存栏量和产奶量

【】均居全国第六位12。目前,建成了一大批标准化的现代畜牧企业的生产工艺在国内处于领

先地位,设施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秦宝牧业在肉牛行业中异军突起,为加快陕西省畜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陕西省畜牧业存在如下问题13:

(1) 养殖规模偏小,质量水平有待迅速提高,标准化程度亟待提高;

(2) 从业人员中老年人员比重大,文化程度低,畜牧业劳动力素质呈现结构性下降;

(3) 科学饲养水平不高,大多数农村仍沿用传统习惯饲养家禽;

(4) 政府支持力度不大,服务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2.4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17】曾祥樱14等人研究了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甘肃省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畜牧业发展基础良好。近年来甘肃省食草畜牧业发展迅速,截止2011年底,牛饲养量、存栏量、出栏量分别达到1667万头、498万头和169万头,均居全国第12位,其中有5个县区出栏量超过20万头,8个县区出栏量超过5万头,甘州区等9个县区被列入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全省羊饲养量、存栏量、出栏量分别达到2960万只、1898万只和1062万只,居全国第7位。其中有8个县区饲养量超过100万只,4个县区出栏量达到50万只以上,民勤等12县区被列入全国肉羊优势区域,初步形成了河西-陇东肉牛产业带中部、临夏-甘南肉羊产业带。2012年食草畜牧业产值将超过95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2%以上,草食性畜牧业战略性主导地位基本确立,经过10年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营模式呈现多元化,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甘肃省畜牧业存在如下问题18:

(1) 集约化程度较低,在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标准化生产没有及时跟进,有些养殖

小区等于是规模化散养,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生产经营方式;

(2) 投入不足制约发展,近年来政府虽然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投资,但是要实现标准

化生产需要高成本、高投入,政府的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

(3) 基础母畜发展缓慢,由于饲养繁殖母畜的经济效益低于育肥的屠宰加工效益,

很多养殖户放弃了养殖母牛转投肉牛育肥生产,致使母畜比例下降。

2.5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刘顺德19等人研究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畜牧业发展现状。

【—】自1999年6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宁夏畜牧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2024,牲畜以肉

牛、鸡、猪为主。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肉类产量23.6万吨,禽蛋6.4万吨,奶类89.2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138%、91%和435%。200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8.0亿元,畜牧业产值22.6亿元,2009年畜牧业产值达73.1亿元,畜牧业在农民经济收入中占有重要比例。 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业存在如下问题:

(1) 种类多,规模较小,散养居多;

(2) 技术支持缺乏;

(3)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造成了劳动力不足,资金短缺。

3.结论

通过对西北地区五个身份畜牧业发展现状的概述,可以发现近年来尤其是2000年以后,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迅速,在人们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共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运用畜牧科技的内在动力和经济实力不足,农民对畜牧科技成果的认识、接收和应

【】用能力较差25;

(2) 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合理的区域规划,标准化生产没能及时跟进,散养状态依然

【】存在26;

【】(3) 资金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服务体系不健全27。

为了切实改善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现状,我们再以后的发展中要切实做好由传统、粗放的经营方式向可持续、集约高效的方向发展,不断的改变经营方式,不断的优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重视科技新成果的转化,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1] 买尔买提·萨依兰,新疆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品与质量,2012(3)

[2] 李成/冯力/金建科等,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经济专题数据库,2011.7

[3] 宋建华,关于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探讨,中国农垦经济,2004.4

[4] 达成宏,浅谈青海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畜禽种业,2008.4

[5] 刘振江,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6] 李旭谦,生态畜牧业是青海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青海草业,2008.17

[7] 梁小玉/张新全,对发展我国生态畜牧业的探讨,四川草原,2003.6

[8] 房玉双,青海省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畜牧与饲料杂志,2010.1

[9] 刘春鸽/孟繁锡,中国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世界农业,2005.11

[10] 于红妍,青海省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草业与畜牧,2013.2

[11] 杨黎旭,陕西省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中国牛业科学,2012.39

[12] 王缠石/王韵/芦刚,陕西省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发展现状与探索,畜牧兽医杂志,2011.30

[13] 罗和国/饶浩玲,陕西省农村畜牧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畜牧兽医杂志,2013.32

[14] 曾祥樱/郭艳丽,甘肃省农区畜牧业发展浅析,中国畜牧业,3013(3)

[15] 王悦,甘肃省食草畜牧业发展现状及草畜同步发展战略探讨,甘肃农业,2012.11

[16] 魏强伍,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甘肃畜牧兽医,2011(4)

[17] 李含玲,甘肃省草产业与畜牧业同步发展模式探讨,甘肃金融,2012(4)

[18] 王思胡,西北地区现代畜牧业面临的困难和对策,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6)

[19] 刘顺德/李娜/刘文艳等,西部大开发宁夏畜牧业发展回顾及其前景展望,农业科学研究,

2011.32(1)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5] 王继君,我国北方农村畜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6)

[26] 周寅/顾祥国/范文颖,国家生态区建设过程中畜牧业发展策略的思考,畜牧生态,

2012.48(32)

[27] 杨武/曹玉凤/李运起等,国内外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食草动物,

2011.31(1)

第三篇: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策略探析

论文摘要:随着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期的到来,东部一些发达地区相继出现能源、原材料短缺,这为东北地区资源依托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人与 自然 和谐相处,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

1 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在资源投入、 企业 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运用生态学 规律 重构经济系统,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开环式经济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经济,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协调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过度垦荒,移民开发,超载放牧,超采地下水等因素,导致了土地沙化、河流枯竭和湿地减少,自然生态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特别是 工业 “三废”及城市生活废水、垃圾排放,造成了河流、水库及空气污染,这些己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重建生态环境的任务己刻不容缓。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发展循环经济来保证水土资源和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撑。

2 建立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关键时期,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建立环境经济体系的成本较低,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按照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生态工业链和生态工业园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经济发展从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同时,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拉长矿产品和农产品加工链条,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由初级原材料输出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

3 提升产业竞争力

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和对污染排放的经济代价,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循环经济发展理论及其模式,为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损害支付提供了可能。特别是随着绿色GDP理论的建立与推广,依靠循环经济提高效益水平的步伐明显加快,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活动的主流模式。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才能使产品生产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突破“绿色壁垒”,扩大对外贸易;才能缓解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4 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分析

循环经济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构建全新的发展观、系统观、价值观、生产观和消费观,必须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树立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

对于资源型产业比重大、环境承载能力弱、经济欠发达的东北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任务,显得更为艰巨而紧迫。我们必须以 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倡导绿色消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当前,应着重抓好五个方面:

4.1 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应加强相关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研究,提高各级政府和相关决策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做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争取工作,创新规划设计理念,在制定“十一五”计划和远景发展规划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优先发展具有清洁生产技术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变末端治理为源头预防的项目,规划建设若干生态产业链、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圈。在 农村 ,应以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产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推广发展一批种植、养殖、能源(沼能、秸秆气化等)三位一体的农业生态产业园区。

对霍林郭勒在蒙东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地位的思考

霍林郭勒市政府市长 宫秉祥

霍林郭勒市经过建矿30年、建市20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蒙东乃至东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兴能源工业城市。2006年,霍林郭勒市生产总值完成50亿元,人均6.9万元。财政收入完成6.87亿元,人均9540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中国西部百强县第46位。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性、战略性的宏观调控政策,面对以资源和能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新一轮快速发展热潮的汹汹来势,面对以经济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区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霍林郭勒市确定了跨越崛起、打造重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战略构想,冷静客观、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把握霍林郭勒市在蒙东和东北地区发展进程的历史作用和地位,是实现这一战略构想的重要基础。

一、蒙东和东北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及战略关系

内蒙东部地区主要包括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市和满洲里、二连浩特两个自治区计划单列市,东邻东北三省,北与俄罗斯、蒙古国交界,南临华北地区,是连接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全国通向俄、蒙的重要外贸通道和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总面积66.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56.2%,可采石油储量预测超过10亿吨,煤炭探明储量超过900亿吨,人均占有水资源3690万立方米,为全国人均的1.6倍。

东北地区主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总面积80.7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1亿,经济总量约占全国8.7%,东北地区历来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占工业份额80%以上,东北三省的原油产量占全国的40%,木材占50%,商品粮产量占三分之一,钢铁产量占八分之一,汽车产量占四分之一。

蒙东和东北三省地缘相接、水系相通、道路相连、文化相似、人缘相亲、资源互补、市

2场互通,无论是在地理、人文,还是经济、社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体现出极强的互补性。可以说,一方面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蒙东的发展走向;另一方面,蒙东的发展对东北三省也会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第一,蒙东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防线。蒙东位于东北经济区西北部,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到东北三省的直线距离都不远。呼伦贝尔草原与东部大兴安岭山地是松源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可以说,蒙东的生态环境与东北生态安全息息相关。第二,蒙东是东北地区重要战略资源接续基地。目前,东北地区资源禀赋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煤炭、石油等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在长期的开采中已逐渐萎缩,有些地区已近枯竭,以自然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许多城市和地区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遇到了危机。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急需寻找对"东北经济带"具有直接辐射作用的战略资源接续基地。蒙东地区的资源结构与东北三省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如煤炭蒙东储量达到810亿吨以上,是东北地区储量的约3倍。从蒙东地区自然资源禀赋条件来看,无论是成矿条件、资源前景,还是技术经济条件、地理位置,都能保证其成为东北经济区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基地。第三,蒙东是东北重要的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蒙东地区西与蒙古国东方省、北与俄罗斯赤塔州相接壤,边境线2948公里,有10个国家级陆路口岸。蒙古国东部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有色金属为主的能源矿产资源;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有丰富的木材、石油等能源原材料资源。东北地区是东北亚的地理中枢,又有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体系,通过蒙东通道,东北地区在对外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上,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第四,蒙东是东北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基地。蒙东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不论是以草原、森林景观为主的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为主的人文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历史悠久的兴隆洼、红山、富河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和辽文化,浓郁的蒙古族民俗风情,纯天然无污染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科尔沁大草原,都是蒙东所特有的。在各地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单独开发受规模、资金、季节等条件的限制,很难形成优势,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对东北三省和蒙东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共同打造东北经济区的旅游品牌,有利于增强整体优势,提高竞争力,使蒙东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二、霍林郭勒市在蒙东对接东北振兴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霍林郭勒市作为蒙东资源富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对所处的经济区的影响作用正在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资源优势。119亿吨储量的煤炭资源和丰富的腐植酸资源,成为在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立足的重要砝码。2006年,霍市煤炭产销已突破2500万吨,占据东北地区煤炭总需求缺口(7000-8000万吨)的三分之一。二是产业优势。目前,我市以煤、电、冶、化为支柱的四大产业已具雏形,工业经济呈现出链条式、集群化、衍生状膨胀发展的大好态势,产业整体处于加快发展的成长期,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后劲。2006年已形成2500万吨煤炭、250万千瓦在建装机、20万吨铝、10万吨腐植酸盐生产能力,主导产业经济总量占了GDP的半壁江山。三是企业优势。我市煤炭产业从挖煤卖煤的初级形态,到以煤发电炼铝较高形态的转变,既是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必然结果;同时更是霍煤集团"化蛹为蝶"式的突破发展,进行战略重组和资本扩张,成功与"中"字号企业合作,企业大幅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结果。这里,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目标的同时,也担负起了拉动一方经济发展的重任。大企业在资金、管理、市场等方面显示了强劲的优势和竞争力。四是先发优势。在蒙东地区,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开发,霍林郭勒地区比较早,也是比较成功的。就建设周期、生产经营周期较长的能源产业来讲,谁先人一步起步、发展,谁就会先人一步占领市场、获得主动。尤其是当前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各地区在经济发展的竞争中,时间成为十分关键的

要素之一。霍市由煤炭产业发展而带来的相关产业体系的破题和发展;带来的交通、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带来的人流、物流、商流的集聚,都已在蒙东地区呈现出相对明显的优势。

霍林郭勒市要借助蒙东和东北振兴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发挥优势,找准在蒙东和东北地区总体发展中的定位,认清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体上来看,霍市要融入蒙东和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障碍和问题,这些问题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一是体制性障碍。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完善,但计划经济体制遗留问题和深远影响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仍然存在。现行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经济布局,造成在经济建设和发展方面各自为政、独立发展,区域分工不协调,区域协作不紧密,区域整体发展层次不高、效益低下、处处掣肘还很显著,突出表现在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和统一市场形成及互补经济产业的开发等领域。二是缺乏有效的主体组织机制。由于缺乏有效的主体组织机制,蒙东、东北地区还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合作和利益分配制度,区域一体化发展还停留在由市场调节的企业层面上,从而出现了对资源的不合理争夺、环境的跨区域污染等现象。虽然国家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以来,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等相关组织机构,做了大量有效的规划协调工作,但目前还没有根本性动作和进展。如去年8月下旬在呼市召开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发展论坛"第二次年会,很多与会专家分析的数据中还不包括内蒙古,并且《振兴东北规划》也刚进入框架编制阶段,一些跨行政区域的重大事项协调工作还有待时日。三是跨区域的基础设施滞后。交通方面,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的主要公路干线有很多断头路,在省际交界处公路等级下降、年久失修问题也普遍存在,加之以行政区为界限的产业布局,更加剧了交通运输的紧张程度。水利方面,已有的设施落后,新建的区域性水利控制工程少,水利建设上下游矛盾突出。生态建设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整体效益。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的区域不整合,限制了区域物流体系的合理布局和形成,阻碍了区域统一市场的发展,影响了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霍林郭勒市在蒙东和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对策

蒙东和东北地区的发展,对霍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反之,霍市的发展也必将成为蒙东和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重要战略支撑。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当前一切有利时机,发挥优势,快速切入,争得先机,赢得主动,加快发展,进一步放大霍市在蒙东和东北经济区域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在蒙东和东北振兴发展的进程中乘势借力,跨越崛起。

(一)主动介入东北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争取发展先机。国家《振兴东北规划》已进入实质性编制阶段,《规划》中对蒙东与东北地区合作领域确定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如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统一电网建设,煤电基地建设、煤化工等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自治区也明确向《规划》编制组提出了将"霍白平"和呼伦贝尔作为重点能源重化工业基地给予考虑的意见。去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及相关单位组成的东北能源规划调研组来我市调研,对我市能源产业发展也给予了积极关注。以上这些都表明霍林郭勒市能源产业地位在自治区、东北乃至国家都得到了肯定,但能否最后将有利于我市的煤电基地项目、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实在霍市,还需要锲而不舍地主动向上汇报争取。这需要我们积极地与相关规划部门、专家建立良好的沟通联络机制,力争在相关的规划设计中,更加突出我市的产业、企业和先发等其他地区不具备的比较优势,在《规划》中将我市作为重点加以考虑和安排,使霍林郭勒市在蒙东与东北振兴对接前期获得发展的主动权。

(二)要进一步加强与蒙东地区经济战略合作。蒙东和东北地区在"十一五"及此后一段时间,必将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加强与其战略合作,一定会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合作共赢的机遇。

一是要做好与蒙东、东北合作工作的统筹谋划。我们不能满足或止步于当前这种自然推进的状态,全市上下各部门都要积极思考、积极探索、积极作为,从规划、机制、产业项目、资源配置、感情联络等方面切实地推进相应对接工作。

二是要正确处理我们与蒙东其他能源富集地区产业结构类同问题。首先,充分利用发展上的"时间差",用我市具有的相对完备的工业产业基础和配套条件,加快自身主导产业发展步伐,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取同类产业中的主动地位。其次,鼓励引导和支持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市场占有率方面具备优势的企业参与蒙东其他地区能源产业开发建设,发展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市属骨干企业。第三,充分利用和挖掘南澳能源公司在煤化工产业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号召地方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洁净煤、煤制汽、煤制甲醇产业,做蒙东其他煤炭资源富集地区的加工转化车间,使我市煤化工产业跳出霍市,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第四,要利用蒙东对外开放阵地的优势,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到蒙古国、俄罗斯进行资源开发,培育跨国发展企业。同时,还要注重与毗邻地区旅游商贸、物流运输等第三产业的交流合作,打区域牌,走共赢路。

三是要加强与东北三省的经贸合作。针对东北三省资源萎缩,资源企业对外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时机,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加大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通过建立友好地区、定向招商、组织招商推介会等形式,扩大我市与东北三省在行政层面、招商引资、企业合作、民间交流的等多方面、多层次交流融通,提升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要进一步巩固大企业在东北煤炭市场的销售网络,稳步提高我市对东北煤炭市场的占有率。

(三)改造提升传统能源产业,建设新型能源基地。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更加注重资源的有序开发,更加注重资源综合利用,更加注重资源的加工转化,借助大企业、大项目的发展建设,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能源产业,切实改变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传统能源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和推进产业升级,将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的资源优势,变为保障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巩固霍林郭勒市在区域经济中重要能源基地的地位。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推进资源有序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突出发展铝的加工产业、褐煤化工产业;加大煤焦化、煤气化及煤电一体化发展力度,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煤炭加工效益;重点建设大容量、高参数发电机组,大力发展节约型、环保型热电联产机组,实现清洁生产,提高产出效能;积极开发新型能源,推进风力发电等新的重点项目上马运营,开发煤制合成油等煤基合成能源,提高能源产业整体水平,构筑煤、电、冶、化四大主导产业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四)加快现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打造新的经济发展优势。城市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经济发展要素的吸引有着重要作用,蒙东和东北经济区域的发展也必将紧紧围绕中心城市来展开。因此,进一步加快城市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我市在东北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保持较长优势的战略性工作。当前,要用国际化标准、用更高的战略眼光和更大的战略气魄来把握当前城市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城市功能分区的具体规划、交通和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布局建设、大型物流中心及旅游产业发展。

通过做实做强城投公司,进一步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城市经营发展的路子。努力将霍林郭勒市打造成为一个功能相对完善、人居环境良好、地方特色浓郁、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中心城市,发挥城市对经济发展最大的促进作用。

6

第四篇: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苏南、苏中地区,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县域经济发展较慢。目前苏北地区县域经济存在诸如经济整体水平偏低、工业化程度偏低、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要振兴苏北经济,使苏北地区尽快赶上苏南地区的发展步伐,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一、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以及地方对苏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视,推出了一系列帮扶措施,苏北地区的县域经济也得到了推动,在这当中,一批基础较好的县市已提前进入小康,并向全面富裕迈进;贫困县从整体上实现了脱贫,向小康过渡。县域经济发展基本实现了由以量的扩张为主向以质的提高为主转变、由以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转变,如铜山县2008年人均GDP达到20653元,正向富裕迈进;睢宁县2008年人均GDP达到8148元,正在逐渐脱贫,苏北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近些年苏北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总量以及人均GDP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从统计数据看,2008年,苏北县域GDP总量最大的铜山县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21.6%;GDP总量最小的金湖县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24.7%,这反映出苏北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二)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苏北县域经济中农业所占比重较大,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落后于苏南地区。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年来,苏北县域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了重大进步,如2008年,铜山县第一产业的比重由2007年的12.9%下降到11.5%,第

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56.6%、31.9%;2008年,金湖县第一产业的比重由2007年的21.2%下降到18.9%,第

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6.6%、34.5%。

(三)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随着免农业税和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政策的出台,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苏北县域居民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得到了提高。2008年,铜山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18671元提高到21883元,泗阳县由13624元提高到16081元;农民纯收入水平也在稳步提高,铜山县由6340元提高到7176元,灌南县由4247元提高到4804元。

(四)一批有竞争力的县市脱颖而出。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苏北地区盐城的东台市、大丰市和徐州的铜山县已跻身于全国百强县行列。经济强县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经济增长质量高、发展后劲足,成为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发挥着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二、苏北县域经济与苏南县域经济的比较分析

经济整体水平偏低。经济总量偏小、人均GDP水平偏低,是苏北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突出体现。从统计数据看,2008年,在苏北县域中,经济较为发达的铜山县的GDP总量、人均GDP只占昆山市的16.70%、9.43%或江阴市的16.37%、16.18%;而经济相对落后的睢宁县2008年的GDP总量、人均GDP只占昆山市的7.21%、3.72%或江阴市的7.07%、6.38%。

工业化程度偏低。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相比,其县域经济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例如,江阴市、昆山市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均不足1.5%,而铜山县、睢宁县的比重均在10%以上,差距明显。苏北地区县域经济中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程度较低,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农产品附加值较低。?譹?訛苏北县域第二产业发展较慢,特别是工业化程度偏低,相比苏南差距更大,即使是苏北县域中相对发达的铜山县,其第二产业的产值也只相当于江阴市、昆山市第二产业产值的15%左右,主要是工业中缺少骨干、优势企业,传统工业比重大,工业化发展进程明显落后。

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苏北县域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上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苏南发达县域的差距还是在日益拉大。从统计数据看,苏北县域在对外贸易方面劣势明显,2008年铜山县进出口总额只占昆山市的0.22%、江阴市的1.00%,铜山县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只占昆山市的3.81%、江阴市的9.71%。由于苏北县域对外贸易起步晚,底子薄,这使得苏北县域贸易进出口总额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苏北地区县域的文盲率为9%,高于全省的7.9%和苏南地区的6.2%;另外,苏北县域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63~7.34年,苏南为7.68~8.63年。苏北县域人口素质较低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思想观念相对滞后,接受新观念、新技术能力较差,对市场信息反映迟钝,缺乏创新精神等。

县域间发展不平衡。由于地理环境不同,苏北各市县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经济发展很不平衡。2008年,在GDP总量方面,最高县是最低县的3.7倍;人均GDP方面,最高县是最低县的2.9倍;财政收入方面,最高县是最低县的3.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最高县是最低县的1.6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方面,最高县是最低县的1.7倍。

加快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苏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通过各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发乡村旅游业,较好地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提高苏北县域的人口素质。要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加大县域内的人才培养,留住高科技人才,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软环境;特别是加强包括青年技工和农民在内的基础人才培训,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用工保障。

坚定地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苏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仅靠有限的耕地是绝对发展不起来的。只有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同时,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规划好工业布局,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合起来。

大力培育民营经济。苏北与苏南相比,民营经济发展严重落后,苏北地区需要重点扶持一批远期、前景好的科技型民营企业。通过促进苏北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县级财政收入成倍增长,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步伐,提高苏北各县域的城镇化水平,是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小城镇能吸纳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接受大中小城市辐射和产业转移,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实施城镇化战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村人口的非农化。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苏北要组织强有力的招商队伍,引进优质项目,特别是要集中抓好技术密集型项目的引进,使县域经济在更大的发展空间上加快开放,加速发展。苏北县域在引进外资项目时要坚持两个主要原则:一是有利于当地优

势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项目要优先引进;二是重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项目不引进,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着力优化投资环境。苏北县域要在优化投资环境上下功夫,根据自身条件,全力打造特色生态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小政府,大服务”的思想,竭尽全力为投资者“雪中送炭”,乃至“锦上添花”,为投资者提供透明、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要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另外,苏北县域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硬环境。充分利用苏北地区的沿海、沿运河资源,加快发展内河运输;加大对苏北县域城乡道路、桥梁建设的投入,积极加快铁路、机场建设。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上级对苏北发展的高度重视,苏北县域经济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苏北各县域应结合当地情况,创新体制和机制,相互协作,促进苏北各县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第五篇: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015-01-21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云南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紧奋斗。

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在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代省长陈豪陪同下,来到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看望鲁甸地震灾区干部群众,深入企业、工地、乡村考察,就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2014年8月3日,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对群众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损失。地震发生后,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5个多月过去了,灾区群众生活过得怎么样?恢复重建工作进展得如何?灾区群众还有哪些要求和期盼?总书记十分关心和牵挂。19日一大早,习近平从北京乘坐飞机直接前往昭通,一下飞机,就转乘汽车一路颠簸前往鲁甸县。

在震中的鲁甸县龙头山镇,习近平踏上废墟查看灾情。在受损严重变形的龙头山镇镇政府大门废墟前,习近平听取了当地干部关于灾区恢复重建的情况介绍。他强调,灾区恢复重建一定要搞好规划,生活恢复和生产恢复一起抓,灾后恢复重建和扶贫开发一起抓,重建家园步伐要加快。要把住房质量放在首位,提高抗震水平,建设抗震民居,确保灾区群众住有所居、住有所安。当前最紧要的工作,是安排好群众生活,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在甘家寨受灾群众异地过渡安置点,习近平察看了临时党支部、警务室、消防室,接连走进5个帐篷看望群众,嘘寒问暖,详细了解群众生活保障情况。

总书记走进邹体富老俩口和孙子住的帐篷,吃饭、补助、收入等问得十分仔细。总书记摸了摸棉被,问“暖和不暖和”,邹体富老俩口回答“暖和”。

儿童活动室里,孩子们玩游戏、唱儿歌,脸上荡漾着笑容。习近平走到孩子们中间,牵着孩子们的手,驻足观看他们的蜡笔画,祝他们健康成长。住在这里的受灾群众听说总书记来了,纷纷跑出帐篷,簇拥到总书记身边,习近平热情同他们握手。他对大家表示,党中央始终关心着大家。天灾无情人有情。老天爷把大家的家园毁了,党和政府一定要帮助大家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我们13亿多人民就是一个大家庭,全国各族人民就是一个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大家一条心,有党和政府支持,有全国人民支援,再大的坎都能迈过去。大家要增强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不怕灾害,不怕困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新家园建设得更好!

总书记的到来,给当地干部群众极大鼓舞。一位当地干部激动地说,明天是大寒,总书记大寒节气之前来看望灾区群众,大伙写了一首诗送给总书记:“大寒节令送大爱,龙头喜降丰年雪。千家万户曈曈日,十万乌蒙尽开颜”。

昭通市位于乌蒙山区,全市11个区县中有10个属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任务重、难度大。总书记对这里的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19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地震灾区板房学校察看校舍建设情况。习近平听取了当地扶贫开发工作汇报。他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

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云南是拥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习近平对民族地区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十分关心。20日上午,他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古生村位于洱海边,是一个典型的白族传统村落,已有1000多年历史。总书记步行穿行村中街巷。街巷道路整洁,溪水环流,绿树成荫,洋溢着浓浓的民族气息。习近平同当地干部边走边聊,向他们了解村民增收和古村落保护情况。在洱海边,习近平仔细察看生态保护湿地,听取洱海保护情况介绍。他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离开洱海边,习近平来到村民李德昌家。小院宽敞明亮,红花朵朵,绿意盎然,体现了坊、阁、照壁相结合和青瓦白墙的白族传统建筑风格。习近平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聊民情、谈生产、问生计,村民们争先恐后向总书记讲述农村的变化。习近平听后十分高兴。

习近平强调,党和政府还会不断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支持农村建设发展,支持农民增收致富,大家的日子一定会更好。

总书记离开时,村道两旁聚集了很多村民,纷纷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同围拢过来的村民握手,向远处的村民挥手致意。 20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大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走进技术中心,了解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扩大出口等情况,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制造水平,扩大产品出口,优化市场服务,牢牢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

20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正在建设中的昆明火车南站,考察“八出省、四出境”铁路通道重要枢纽建设情况。在工程项目部,他详细了解工程设计和施工进度,听取云南省发展滇中新区规划建设情况和加强互联互通、建设面向西南开放大通道情况介绍,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

20日傍晚,习近平在驻地亲切会见了独龙族群众代表。2014年元旦前夕,云南省贡山县干部群众致信习近平,报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的喜讯,习近平复信祝贺。一年过去了,总书记惦记着乡亲们。习近平同独龙族群众代表一起观看反映当地生产生活变迁的视频短片,同他们亲切交谈。座谈会结束后,习近平与独龙族群众代表合影留念。习近平勉励他们立足自身优势,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实现新的发展。

考察期间,习近平听取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给予肯定。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习近平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国际地位。一定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注重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习近平强调,关于从严治党,党中央的态度很鲜明,就是要采取一切措施,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深入地而不是表皮地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级党组织要在从严治党上进一步做起来、实起来。无论哪一层级、哪一领域的党组织,都应该严肃认真对待党赋予的职责,按要求进行严格的组织管理。党组织要管理党员、干部,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管理,也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规矩。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根本在于严格管理标准、延伸管理链条、落实管理责任,使每个党员、干部都及时纳入组织管理,使党组织对每个党员、干部都做到情况明、问题清、措施实。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管党责任,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管党机制。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王沪宁、栗战书、王正伟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考察活动。

上一篇:文章写的很好英文下一篇:小班绘画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