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2022-11-01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除可用文字叙述, 公式表达外, 还可用图像来表示。这三者都是帮助我们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物理现象和规律进行表达, 在物理学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物理图像是一种特殊且形象的物理语言和数学工具, 运用数和形的巧妙结合恰当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规律[1]。物理图像大致可以包括两类:一类是与物理函数解析式对应起来的图像, 它能将函数解析式反映的全部信息, 甚至函数解析式所不能反映的信息都在图像中表达出来;另一类是一些难以用函数表达式表达而采用的图像, 这主要是应用在力学的分析中。

物理图像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物理概念直观形象, 动态变化过程清晰, 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明确, 还可以恰当地表示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内涵, 用图像法解物理题不但迅速、直观, 还可以避免复杂的运算过程。图像解题在中学教学中主要用于两大方面:一是实验题目, 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推理性题目。

1 基本理论和推证

1.1 利用图像解实验题

由于图像能直观众形象地反映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联的物理量的依赖关系, 图像法解物理实验题切切实实地把数据与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 且在作图过程中可以省去由于失误而测定的某些数据, 以有效地减少实验中的某些偶然误差。因此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利用图像法解实验题的一般步骤可以是:

(1) 熟悉实验原理、目的、实验仪器;

(2) 掌握实验数据;

(3) 确定正确的函数关系, 坐标意义;

(4) 根据原理与实验数据, 定性或定量地画出合适的图像。

[举例]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 当研究a与M的关系时, 实际得到的图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

1.2 正确地用图像表示物理规律

所谓物理规律都是各物理现象的本质描述, 它一般是由一些物理量相互关联, 用解析式表达出来的。这些物理量可以看作是函数关系式中的自变量与从变量, 从而可通过简化、模型化与图像联系起来。物理规律用函数图像来表示的例子, 在物理教学中屡见不鲜, 如力学中的位移图像, 速度图像, 振动图像;热学中的P—V图像, V—T图像, P—T图象;电学中的U—I图像等。这些图像既能帮助我们较深入地直观地理解物理状态, 也能反映物理状态变化的规律——物理过程[2]。

(1) 在理解图像所表示的物理规律时要注意:

1) 看清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并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

2) 图像上每一点都对应着一个有序实数对, 沿图像上各点移动, 反映着一个量随另一个变化的函数关系, 因此图像都应该与一个代数方程相对应。

3) 图像上任一点的斜率, 反映了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快慢 (变化率) , 如s—t图像中的斜率为速度, v—t图像中的斜率为加速度。

4) 一般图像与它对应的横轴 (或纵轴) 之间的面积, 往往也能代表一个物理量, 如v—t图像中, 曲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代表位移, F—S图像中曲线与S轴所类的面积代表功, P—V图像中曲线与V轴所夹的面积也代表功等。

(2) 图像法解一般物理推理题的步骤:

1) 明确题目意图

2) 掌握图像中所反映的信息 (若没有图像, 可根据题意方便地构设出横、纵坐标, 将信息反映在图像上)

3) 由函数关系、数与形结合、分析推理、导出结论。

(3) 应用举例

如图竖直放置的螺线管与导线abcd构成回路, 导线所围区域内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螺线管下方水平桌面上有一导体圆环, 导线abcd所围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强度按下列哪一图线所表示的方向随时间变化时, 导体圆环将受到向上的磁场力作用。

解析:本题是根据图像定性判断螺线管的感应电流的变化情况, 根据楞茨定律和B—t图像可知, A图中ΔΦ/Δt=sΔB/Δt=sk (k=ΔB/Δt为斜率) , k值越来越小, 故回路中的感应电流越来越小。当螺线管中的电流不断减小时, 穿过圆环的磁通量也越来越小。由楞茨定律很易得出, 环中感应电流方向与螺线管中相同, 二者相互吸引, 故A选项正确。

2 应用与讨论

2.1 巧妙地利用图像解答物理问题

应用图像不仅能进行定性分析, 比较判断, 也适于定量的计算论证。只要注意到图像上已标记出的各点对应的坐标, 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即可通过求算面积、斜率、最值等而求出所要求的物理量。而且通过图像的启发, 常能找到巧妙的解题途径, 可以使我们在思维上少走弯路。请看如下两例:

例1:某物体向上做直线运动, 由静止开始, 先匀加速上升5s, 速度达到4m/s, 后又匀速上升20s, 最后匀减速上升, 经过4s到达最高点, 则此物体从静止到到达最高点总位移是多少米?

解法1:由运动学知识可知, 总位移要分3段来求, 即:

解法2:将题目所述运动情形表达在v—t图中 (如图) , 则图中梯形所围面积即是到达最高点的总位移, 由梯形面积公式得:

由此题大家不难看出, 图像法在解一些运动学题目时, 直观、简单、省事, 可以略去许多繁杂的计算过程。

例2: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依次通过A、B、C三个位置, B为AC的中点 (如图) , 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为a1, 在BC段的加速度为a2, 测得速度试比较a1和a2的大小。结果为a1____a2

解析:本题是一个定性兼定量判断的题目, 通过对以下三种方法的比较, 大家不难看出, 利用图像分析是最简捷的。

方法1:设物体在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vB、vC, 由A到B的时间为t1, 由B到C的时间为t2, 则有:

方法2:由于题目仅要求比较大小, 所以可对vA、vB、vC赋一些简单的值, 然后通过计算得出a1和a2的值, 最后进行比较, 此法亦称为取值代入法。

方法3:在满足速度关系和AB=BC (图像面积相等) 的条件下, 其速度图像只能是图示情况, 由图中斜率易得:a1

2.2 图像法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除了可在坐标系中建立起来的与函数对应起来的图像之外, 在力学分析中即力的分解与合成中, 常用的平行四边形法与矢量三角形法也应属于图像法的范畴。特别是分析力的动态变化时, 有时非图像法不能解决[3]。

例题:如图, 当推斜劈左移时, 绳拉球的拉力T与球对斜面的压力N如何变化? (θ<30°)

解析:由图可知, 球的重力G、弹力N、拉力T, 三力平衡。在斜劈左移时, G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N的方向不变, 但通过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得出:N不断增大, T先变小后变大。

3 结语

由于中学物理广泛涉及图像知识, 故图像法解题在中学物理中应用相当广泛。它与其它一些方法如构建模型法、等效法、极端假设法、近似法等一样, 都是十分重要的。利用图像解题, 直观、简单、省时, 可以省去许多计算的麻烦,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利用图像解物理题目, 它把数与形有机地结合来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规律。图像法在物理解题中直观、形象、动态度化过程清晰, 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明确, 还可以恰当地表示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内涵。本文拟从几个角度进行探讨, 对图像法加以说明。

关键词:图像法,物理解题,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维翰.新世纪学习宝典修定牌[M].九洲图书出版社, 2000, 6.

[2] 赵方亮.高中总复习导与练·物理[M].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 6 (第2版) .

[3] 石礼杰, 任道远.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物理[M].西苑出版社.

上一篇:少年儿童健康上网指南下一篇:农村中小学教师“走读”现象浅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