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哲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

摘要:新媒体造就了全新的道德教育环境,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双向互动的广阔平台,给大学生道德教育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带来了双面影响,带来了现代性危机。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创新道德教育思维模式,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指导理念,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发展,已势在必行。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是应对新媒体对传统道德教育理念挑战的需要,是深化高校道德教育研究的需要。新媒体促使道德教育的指导理念向全面育人方向发展,道德教育内容向国际化方向发展,道德教育的形式向综合化方向发展,道德教育手段向现代化方向发展,道德教育环境向复杂化方向发展。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为指导,以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出现的新特点以及新媒体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和带来的现代性危机,探索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路径。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道德建设思想为指导,探索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完善网络道德建设机制,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的方法,塑造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规范网络道德行为,增强对道德教育的社会适应力,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秉承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规范伦理化的学校民主管理体制。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与改进校园文化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真善美”统一的实践智慧,引领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塑造,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全而发展理论,探讨实现大学生全而发展培养目标的方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大学生的全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理论,探索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实践路径,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突破性发展。本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网络舆情,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保障良好网络育人环境的建设。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大学生思想行为,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诚信、正义、和合、求大同思想为核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价值,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精神需求理论为指导,满足大学生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以“互联网+”行动,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为导向,研究“互联网+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融合发展,拓展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空间。本研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通过查阅文献,研究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出现的新问题和存在不足,探求问题成因,力求通过道德教育实践探索,更新道德教育的指导理念,充实道德教育教学内容,改变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拓展道德教育的渠道,增强道德教育效果,确保研究效果有较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力争为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重点和创新点

1.4.1 论文重点

1.4.2 论文创新点

2 相关基础理论分析

2.1 道德与道德教育

2.1.1 道德与道德功能

2.1.2 网络道德及特点

2.1.3 道德教育的内涵

2.1.4 道德教育的目标

2.1.5 道德教育的作用

2.2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与特点

2.2.1 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

2.2.2 大学生道德教育特点

2.2.3 大学生道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2.2.4 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灵魂

2.3 新媒体的内涵及特点

2.3.1 新媒体渊源

2.3.2 新媒体概念与特点

2.3.3 新媒体发展趋势

2.4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出现的新特点

2.4.1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性日益严重

2.4.2 大学生改变了接受信息的传统习惯

2.4.3 新媒体进入门槛低且操作简单

2.4.4 互联网产业弥漫着浓浓的商业气息

3 新媒体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分析

3.1 新媒体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正面影响

3.1.1 新媒体拓展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视野

3.1.2 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

3.1.3 新媒体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3.2 新媒体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

3.2.1 影响大学生对传统道德观的选择和判断

3.2.2 削弱了道德教育工作者的主导性话语权

3.2.3 弱化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的规范约束功能

4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现代危机

4.1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认知危机

4.1.1 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模糊认识

4.1.2 对当代多元文化的理解偏差

4.1.3 对道德多元化现象认知的困惑

4.1.4 主体道德知行认知错位

4.2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环境危机

4.2.1 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4.2.2 高校道德教育弱化的不利因素

4.2.3 家庭教育重心偏移的不良后果

4.3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选择危机

4.3.1 大学生道德教育选择充满困惑

4.3.2 大学生普遍缺乏道德教育选择能力

4.4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实践危机

4.4.1 大学生道德教育理论脱离实际

4.4.2 大学生缺乏对道德实践的正确认识

5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对策探索

5.1 加强网络社会治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

5.1.1 加强网络社会管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5.1.2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占领网络宣传阵地

5.1.3 强化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网络道德行为

5.1.4 完善网络安全法规,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

5.2 应用柔性管理,建立新媒体背景下平等对话的良性互动机制

5.2.1 建立平等的主客体对话教育关系

5.2.2 建立平等对话的良性互动交流机制

5.3 完善网络道德建设机制,增强大学生对道德教育的社会适应力

5.3.1 完善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机制的有效途径

5.3.2 增强大学生对道德教育的社会适应力

5.3.3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5.3.4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评估工作

5.3.5 加强辅导员和学工干部网络知识技术培训

5.4 积极打造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行家里手

5.4.1 提高道德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

5.4.2 培养具有前瞻性的网络教育人才

5.5 建立和完善规范伦理化的学校管理制度,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

5.5.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民主化管理体制

5.5.2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加强政治素质修炼

5.5.3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提高师生道德素质

5.5.4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建设伦理关怀的校园文化

5.5.5 体现管理制度的公平正义,彰显人道主义精神

5.6 积极拓展“互联网+大学生道德教育”空间

5.6.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互联网+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

5.6.2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生活

5.6.3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大学生的道德心灵

5.6.4 用社会主义道德滋养网络社会空间

6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保障措施

6.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网络舆情,建设良好网络育人环境

6.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网络舆情的必然选择

6.1.2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舆情

6.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高校良好网络育人环境的保障

6.2 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大学生思想行为

6.2.1 立德树人,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6.2.2 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大学生思想行为

6.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

6.3.1 彰显传统文化精髓的时代价值

6.3.2 挖掘弘扬传统美德的道德资源

6.3.3 开发提振心灵力量的精神资源

6.3.4 弘扬塑造大学精神的文化智慧

6.3.5 实践智慧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

6.4 积极实施引导需求为主,满足需求为辅的方针

6.4.1 精神需求是人类特有的需求

6.4.2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6.4.3 以马克思精神需求理论引导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6.5 改进与创新大学生日常行为引导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和家庭教育

6.5.1 改进与创新大学生日常行为引导教育

6.5.2 改进与创新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教育

6.5.3 改进与创新大学生家庭教育

7 结论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上一篇:新闻学规范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证券投资多元统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