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作室化教学改革模式

2023-02-08

新时期高职院校面临的改革方向如何做实做细产教融合, 五个对接工作。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 积极开办专业产业, 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 相互支持, 相互促进, 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 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1]。

在当前时代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才的培养面临着重大的变革, 高等院校如何培养人才, 学生能否离开校园后快速的适应社会环境, 快速的进行身份的转变。这些问题都是促使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手。企业与院校只有做到真正的对接, 有效的联系才能做到实处。企业工作室化教学实际也是知识与技能的衔接, 通过企业的让我们更能了解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紧跟时代的发展, 才能让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得以真正的体现[2]。

企业工作室化的教学直接把学生推向工作岗位, 形成了学校与企业直接转变的过度。以往学生离开校园后不能马上适应工作环境, 频繁跳槽, 使得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同样遇到的困境。同时企业也不能进行完整的人才培养流程, 人员流失率较高。企业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有了一个很好的过度时间段, 在此时期学生可以在相应的岗位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进行学习的调整[3]。

人才培养体现综合能力的提高, 能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包含自我提升, 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同时在学习中可以使学生认清发展方向, 增加社会服务力, 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在校园的环境中始终有一种依赖性和惰性。遇到困难往往情绪低落, 退缩, 在大学校园中培养学生不能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自立。通过企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更早的社会化, 有利于自我能力的锻炼。

企业工作室化教学的改变首先是环境的变化。学生不在只是以往的坐在教室里等待着教师按照书本的内容来灌输理论知识。而是把课堂搬到了企业中, 利用项目化模式指导教学任务的重点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实效性。对于知识的掌握更能灵活掌握, 学习的知识范围更加广泛。环境的改变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初次进入新的环境学生们会有很多的不适。如环境的改变、处理问题方法上的转变、学习方法的更新, 人际关系的处理, 都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度过心理上发生的变化。

在这样的学习工作环境中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个很大的挑战。学生要学会在每一个项目中自我梳理, 学会自我认知, 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力。心态与学习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才能去主动追求知识, 学习才会有动力。企业再人才的选拔上看中的是学习力、执行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在院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努力配合下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其次是身份的转变, 学生进入企业后身份发生的重大的变化, 通过岗位到人责任的人的方法让学生树立了很强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学生不在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要更加主动的参与到项目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挖掘自己的最大能力。

企业工作室的实施方法, 学生初期进入工作室以组的形式建立若干小组, 各组分别完成相同的项目构建竞争机制。项目审核时通过导师评定和学生互评建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在相互激励的作用下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在实战中挖掘学生的优势特点, 在前期项目工作中各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岗位的微调。通过考核后期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组别, 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对于企业也能更为有效的利用人才。对于表现优秀的组别实施奖励机制,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作灵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师的改变, 通过实战训练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能力, 需要建立立体化的知识构建, 不在是以往的专业教师在知识的掌握上只是对某一个方向比较精通。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改变, 教学以企业项目为导向。教师要边学、边做、边教、边管理, 一人多责。在项目进行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过程中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在企业工作室化教学的改变中也会出现一定的困难。首先是教师在管理上难度加大, 教学环境地点的改变使得日常管理的难度, 心理疏导、安全教育都要融入其中。其次, 考核方法的转变, 以项目为主导的特点是内容的不确定性较大, 主观性大。在考核中通过成果展示演讲与答辩的形式构建学生、教师、企业之间交流的平台, 同学之间相互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增加企业对学生的深入了解。

校企合作的研究方向一直是高职院校的重点, 是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校企联动带动专业建设的整体发展做实做细产教融合, 形成有效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 把握市场的脉搏, 提高学院的办学效益。通过合作让学生了解行业标准和用人要求, 让企业掌握专业人才的水平, 让教师深入企业提高自身能力掌握最一线的行业变化, 提高教学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使得三方有利满足产教融合的根本。

摘要:本文以探究新时期如何做实做细产教融合, 五个对接工作。企业工作室化的教学模式直接把学生推向工作岗位, 形成了学校与企业直接转变的过度。校企联动带动专业建设的整体发展做实做细产教融合, 形成有效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 把握市场的脉搏, 提高学院的办学效益。

关键词:企业工作室,产教融合,环境,改变,转变,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爽, 宋艳茹.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项目化教学对提高学生就业”相关性研究[J].艺术科技, 2016, (23) :9.[1]李爽, 宋艳茹.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项目化教学对提高学生就业”相关性研究[J].艺术科技, 2016, (23) :9.

[2] 周睿方, 启元.“项目驱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J].消费导刊, 2013, (10) :12.[2]周睿方, 启元.“项目驱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J].消费导刊, 2013, (10) :12.

[3] 罗博.环艺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课程考核评价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 2014, (11) :10.[3]罗博.环艺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课程考核评价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 2014, (11) :10.

上一篇: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下一篇: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性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