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3-01-17

教育部近几年大力提倡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校中厂”和“厂中校”教学模式的改革, 针对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并借鉴欧洲等发达国家职业院校开展“工作室化”教学的成功案例,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符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以工作室为主要载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达到推动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长效合作, 互利共赢, 共育高技能人才的目的[1]。

一、“工作室化”的内涵

“工作室”这个名词最早追溯到上世纪初创立于“包豪斯”设计学院中的“作坊”。1919年创建于德国魏玛的国立包豪斯设计学院, 其教学改变了传统艺术的教学模式, 其“知识与技术并重, 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理念对世界设计教育影响至今。包豪斯的教学活动在“作坊”中开展, 这里只有师傅与徒弟, 没有老师与学生。其“作坊”式教育是现代“工作室化”教学的雏形。“纸上得来总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以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 以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为重点, 以项目实践开展教学, 将学校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融为一体, 将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取代学校传统的封闭式教学[2]。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创建出“工作室化”的教学平台, 学生在该平台以“准就业”的角色完成专业教学活动。该模式以“工作室化”为主要特征, 秉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 具体实施为将企业设计项目引入工作室教学中来,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主要目的;聘请企业及行业专家为学校兼职教师, 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引进企业内部管理运行机制, 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的运行真正把教学活动与学生就业联系起来, 使学生专业知识更牢固, 职业能力更强;教师在实践中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了专业知识, 掌握了专业技能, 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 就业意识得到了增强[3], 师生达到良性互动。

二、“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以“工作室化”模式开展教学

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出“工作室化”教学平台, 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其教学模式淡化了传统的教室或课程概念, 打破传统的班级界限, 将学生以7-8人分为一组, 所有学生组成不同的设计小组, 每个设计小组拥有独立的工作室, 一个工作室作为一个设计团队。根据教学计划和项目安排, 完全按照工作室模式进行授课, 在教学中学生以“准就业”的岗位角色完成整个项目。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大胆采用“参与式”教学法, 摒弃“一言堂”的教学形式, 以学生作为项目设计的主体,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编导、策划、拍摄、剪辑、合成到输出整个设计过程, 达到适应职业化的需求;教师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起辅助作用, 主要把握大的设计方向, 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作品的评估, 让学生的创作能自由发挥, 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与激情;教师统领设计全局, 实时对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针对解答;真正实现“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二) “专兼结合”的师资教学团队的构建,

教学过程由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双导师”来完成, 学校的专业教师要求具有“双证书”, 既要有教师职称又要有职业资格证书, 具备“双师型”基本素质, 也就是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文化水平, 同时还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选拔、重点培养, 组织教师广泛参加国内外的培训考察, 以掌握设计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每年把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作为年终考核要求, 以丰富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企业兼职教师必须是企业的资深设计人员或行业专家, 能够带领学生了解最新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学校要严格加强对校外兼职教师的管理与聘任, 实现外聘教师与校内专业教师的优势互补, 创建出校企互通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保障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

(三) “工作室化”教学内容的设置

由于工作室的实践性优势, 由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从企业典型的设计项目中进行筛选, 建立设计项目任务库, 将工作室的项目教学任务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同时根据每个实际设计项目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具体内容, 并将设计前沿的理念及最新的设计动态引入课堂, 使教学过程始终保持新鲜活力, 与行业的距离始终保持为零。经过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的教学研究, 最终决定项目的题目、内容、课时安排、进度安排、考试内容等相关课程细节。

(四) “工作室化”管理机制的构建

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 将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引入工作室的运行之中, 明确工作室中各个岗位的职责, 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工作室的管理应该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 秉承“共赢、共建、共享、共生”的原则, 达成学校和企业对工作室共同管理的最终目的。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管理制度, 对工作室中的项目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细化, 为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五) 职场化培养学生素质

针对学生素质培养, 严格遵照职场化标准, 做到从项目到考勤, 及时跟进和管理, 让学生通过教学实践, 提前了解职场所需技能, 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各项目。“准就业”的环境让学生提前了解本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深刻领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零距离交流营造出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同时借用企业文化精神来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以企业的实干精神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 以企业的敬业精神来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 以企业的团队精神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三、“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改革了学生的实训教学, 使学生以“准就业”的形式全身心地完成各项设计与创作任务,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而且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同时也是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三个对接”的有效手段;是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 合作双赢的重要途径。

摘要:文章阐述了“工作室化”的内涵, 并从师资教学团队、教学内容、管理机制、学生培养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工作室化”的教学模式, 进一步提出了“工作室化”的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准就业

参考文献

[1] 张晓冬.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改革初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1) :10.

[2] 刘哲军, 姚瑶.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12) :10.

[3] 周丽娜.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职教探索, 2012, (04) :20.

上一篇:炼化企业消防队装备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构成下一篇:河北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