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华学校小班化教学工作计

2024-05-01

绿华学校小班化教学工作计(精选10篇)

篇1:绿华学校小班化教学工作计

绿华学校小班化教学工作计划 小班化教育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上海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上海基础教育改革未来发展的趋势,绿华学校小班化教学工作计。中小学生源锐减,为进行小班化教育提供了可行性。我校近年来也面临同样的情况。学校因此被确定为小班化教育的试点学校。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展小班化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农家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我们学校每一位员工所要考虑的问题。为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制定本计划:校情分析:本学期小学部共有8个教学班和一个辅读班,学生共计228名,其中二、四年级班额都在30人以下,其余的班级学额均在35人以下。按照小班化教育的条件,已有50%的班级达到了人数上的要求。即使是其余的班级,人数也接近30人。按照近年来的生源情况,小班化已是大势所趋。小班化教育活动内容:

一、·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1领导班子统一思想。组织教导、大队辅导员、教研组长、学科负责人学习小班化教育的有关资料,明确小班化教育的意义、策略、方法、途径,统一思想的基础。2教师层面转变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小班化教育的区域性推进和实施》《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等资料,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明确了小班化教育的目的、意义。集中时间组织教师开展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小班化教育基本方法等理论的学习,转变教师的观念。使全体教师树立先进的小班化教育理念:(1)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2)有效教学的理念;(3)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学校工作计划《绿华学校小班化教学工作计》。让教师转变一个思想:由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的整齐划一的传统教育变为尊重学生的特点,适应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

二、· 改善学习环境。加大经费投入,向小班化教育的班级倾斜,开通绿色通道,在财力许可的条件下,为班级布置环境,切实改善师生的学习、工作、健体环境。

三、· 构建小班化教育的模式。策划与配置:小班化的环境设置、师资配置;对活动安排、授课形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师生交往、教学管理、评估考核等模式的策划和构建。(1)创设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环境A、重视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B、把学生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作为教育过程;C、营造宽松积极的教学氛围。班级环境布置总体设计丰富多彩。促成积极情绪的形成,使教室变成师生共同学习、生活、交往的、具有家庭般温馨的场所,并根据教学要求排列课桌,力求安全方便实惠。(2)师资配置树立小班化教育的新理念: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变课本知识学习为本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变注重学习的结果为注重学习的过程;变以教师为主的教为以师生合作教与学;变信息单向传递为信息双向或多向交流;变全班统一教学为实施“个别化教育”;变课堂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为生命成长的“小社会”。(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A、树立教育民主的思想;B、提高一种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C、强化师德教育,纯化师生关系。(4)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施行多元智能教育,如活动教学、游戏教学、分组学习、互教互学、室外教学、师生交流、作业面批、作业展评等。

四、加强与先行试点学校的联系,安排教师外出取经。与开展小班化教育较早的海洪小学取得联系,学习他们的经验。并积极做好小学小班化与初中小班化衔接准备。

五、开展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研究。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安排有关小班化教育教学的专项研究,集思广益,扎实推进。在学校教研活动中把是否体现小班化教育的理念作为研究内容。对我们来说,小班化教育才刚刚开始,困难在所难免。但我们坚信:小班化教育一定能成功,开展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篇2:绿华学校小班化教学工作计

我校实施小班化教学,现做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要有特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创设“互助、互动、合作、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探究教学”“分组教学”“参与教学”“分层教学”“合作教学”等一系列教学新策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加强对个别学生的个别指导。小班化教学创设“互助、互动、合作、开放”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的“互助、合作”实际活动,师生互动,不断的转换师生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最大限度使课堂教学走向开放。这里应该特别注重小组合作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一方面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异质分组,使小组成员合理搭配,在教学中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大胆表现自己的个性,教师给予恰当的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在小组中自主活动,互助活动,发挥学生个人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面向全体的同时,照顾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情况,实施个别教学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尊重、激励学生,保护好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三,加强课外实践,张扬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的,是主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张扬。小班化教学由于人数较少,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容易组织,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组织好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把学生在实践中的所做所想通过日记、板报、故事会、读书汇报等等形式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实践中还应注意分析学生的个性,分析潜能没有发展的原因,调动内因,让学生自己对自己不满,自己和自己“打架”在“打架”中不断发展自己。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那些成绩平平,在集体中毫不起眼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身手的机会,显露才华的舞台,使他们建立起自信,让每一个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篇3:推进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的思考

一、小班化教学适应了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新形势

小班是教育组织的一种形式, 是指教学班的教学容量较小。在课堂学习系统中,学生无疑是主体,是课堂学习的核心因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雷纳德·S·凯恩的研究表明,规模庞大的班级,座位拥挤,人数众多,客观的环境阻碍了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发言和讨论的机会。“罗森塔尔”的实验也表明 ,教师的视野覆盖有效关注面只能在28人左右。对于视野之外的学生,教师的监控明显降低,学生易分心,搞小动作,听课效率差,甚至扰乱课堂秩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降低。而且,大班额下同学之间情感联系的密度与小班相比较会明显减弱,同学情感也会相对冷漠一些,这将不利于班级学习环境的形成。小班化教学将会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 将能够实现老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能极大地提高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 有助于班级中优良班风和学风的形成。随着我国农村学龄儿童人数的迅速下降, 使得先前较为短缺的教学资源显得有了剩余, 这为我国在农村地区开展“小班化”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小班化教学推动着我国农村小学教学模式的新变革

模式就是标准的形式或样式。长期以来,人们通常认为, 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是人们经过选择和教育学加工的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最基本的文化知识。这些内容不是随意的、自发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种教学关系中,教师成了教材的忠实执行者,学生实际上扮演着配合教师的角色。在以权力为基础的课堂管理观念制约下,维持课堂纪律,控制课堂秩序成了管理的基本任务。对教师的绝对服从和对学生的绝对控制,这种单向输入式的交流方式,缺乏对课堂生活完整的认识和理解,缺乏对教师和学生人格精神的依托和生命意义的反思。课堂生活单调,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师没有成就感。这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不相一致。

小班化教学就是在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具体就是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 通过对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活动形式。小班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上,尝试运用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充分、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在小班化教学中,学生更能实现由一个被动、消极的客体向具有充分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自由人”的转换;在小班化教学中,学生更能体会到自己的学习效果与外界的刺激,自己的主观努力,自身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更加注重科学学习;在小班化教学中, 学生更能体会到奖励和褒扬对学生进步和成绩的情感强化作用;在小班化教学中,学生更能实现学习过程中丰富的创造性, 实现学习由维持性向创新性的转化; 在小班化教学中, 学生更能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学习者,更是一个社会的人,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对学习的调整作用。在农村地区实行小班化教学, 既能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价值,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自主、全面发展的学习观,也能带动教师不断学习、研究新的教育理论和知识,并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践行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

总之,积极推进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构建这种交往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才能实现农村教育教学的彻底改革, 才能有力地提升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

篇4:浅谈农村学校的小班化教学

一、小班化教学的好处

1.小班化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发展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小班化教学使教育平等成为可能,教师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教师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了如指掌,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在探究过程中锻炼了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2.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实践证明,班级规模越大,师生之间情感纽带就越弱;班里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就越大,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就越难;班级规模越大,学生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就越不容易进行。相反,小班化由于人数少,师生交往更加密切,师生更能融为一体,生生之间交往机会增多,关系更加密切,班级凝聚力更强,更容易开展合作学习。在小班化环境下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最大限度地参与了探究新知过程。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实现了思维的碰撞,获得更好地解决的问题的方法。提高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能力的小班化教学策略

1.建立和谐开放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双边活动的课堂,教师不是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少用命令式、教育式的口吻,多用激励的语言,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交流、主动合作。另外在教室布置方面,由于小班化人数较少,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年级性质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灵活布置。座位可根据需要排列成马蹄形、圆形、V形、T形等,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

2.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构建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小班化教学。在小班化教学中建立学习小组时,要求以4人为宜。构建学习小组时应考虑以下重要因素:(1)学生的学习成绩。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混合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2)学生的能力。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思维比较活跃(班级人数少老师对这些情况的把握并非难事),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能够促进每个成员的全面发展。(3)学生的性别。在合作小组中混合男女学生编组,由于班级人数少,每个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得也比较透彻,所以学生之间是很容易友好相处的。

小班化教學使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充分。在小班化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互动与合作。

篇5:绿华学校小班化教学工作计

小班化教学, 其实也就是要求控制教学班级学生人数, 它已经是一些发达国家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近年来, 由于我国学生生源不断减少, 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相继兴起小班化教育。研究表明, 在小班化教学中, 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得到提高, 小班化教育已是教育领域内的一场新革命。但它好像在中小学实施得比较多, 而职业教育领域里小班化教学实施得则比较少。为此, 要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很有必要实施小班化教学。

相对普通高中教育而言, 职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让学生能熟练掌握某种操作技能, 老师要带学生去实习车间做讲解并示范, 并要指导学生技能操作。我曾带过一个机电班, 班级学生数为62人, 其中男生53人, 很多学生成绩差得都没有参加中考的信心!大部分同学根本不想学, 甚至于家长对他们的孩子也失去了信心, 这些学生纪律观念淡薄, 经常迟到、早退。为了把班级管理好, 我经常要花很多时间在屡教不改的学生身上, 找同学谈心, 苦口婆心教育他们改掉不良习惯。但由于人数太多, 只能将重心放在“重点对象”身上, 也就忽视了其他的学生了。文化课上, 课堂纪律越来越差, 班里只有十来个同学用心听课, 有的神游, 有的睡大觉, 有的聊天, 老师要花一大半时间来维持课堂纪律;在车钳工实习室里, 三四个学生, 有时是五六个学生闹哄哄地围着一台机器;在计算机教室里, 受条件限制, 也是两三个同学共用一台电脑,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既不能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就业实习, 难!专业形同虚设!

后来我担任05计算机的班主任, 班级学生数只有25人。班额小, 我自己感觉管理难度相对来说要小得多, 也就有更多时间来关注学生心灵的发展。现在因为物质条件的优越, 不少学生只会肤浅地思考问题, 遇到事情也是以自我为中心, 失掉了必要的责任感。我经常利用自习或课余时间找同学聊天, 和学生走近了, 也更了解学生状况, 对其作正确的引导。他们也愿意和我聊思想状况, 工作上也很配合我, 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 任课老师都很喜欢上我们班的课。当时班里有一位学生, 家境非常困难, 在班级团支部的倡导下, 学生们踊跃捐款来帮助他。班里经常举行各类活动, 在活动中, 学生的心灵逐渐丰富了, 学生的成长得到健康发展。班里学生少, 课任老师也感觉轻松, 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我班连续被评为“文明班级”。我班陈娟等四位同学多次参加技能大赛, 张志鹏同学代表学校参加高职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并荣获省一等奖, 同时并获保送高校学习的资格。实践证明, 学生人数少的班级的学生管理、课堂教学质量明显高于学生人数多的班级的。

因此, 我认为实现素质教育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推行小班化教学。这种小班化教育模式, 能够更为理想地因材施教, 进行差异化教学、个性化教育, 也能全面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更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树立了素质教育的新标杆。

小班化教学, 它更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可以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比较容易做到因材施教。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 越容易取得成功。班级人数过多, 会严重影响到技能训练的有效性, 因此在一些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 试行小班化教学对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将是很有意义的。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技能操作, 以电工课的布线为例, 一般是教师首先讲解布线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然后指导学生独立操作电工布线。由于学生动手能力、技能水平的不一样, 有的同学能很快做好, 布线是横平竖直, 漂亮;有人无法按时完成, 不得弯弯曲曲的, 难看。在小班化教学中, 老师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辅导能力不够的学生, 他们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就会被激发, 有利于他们的进步;他们会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 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论是机械专业实习还是电子电气专业实习, 都存在安全问题。因此, 在实习过程中, 不仅要求学生规范操作, 而且要求指导教师时刻注意每一个学生的操作, 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学生。所以, 我认为小班化教学更适用于一些专业实习课。

其次, 职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 特别是一些理论课和基础课, 课堂纪律不好, 学生随意插嘴, 大胆睡觉。班级规模的缩小使学生活动更灵活机动, 实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走到学生中间, 进行师生互动, 便于学生们分组讨论、共同探讨, 便于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小班化教学把“参与、探究、合作、活动”的特色和优势彰显得淋漓尽致, 课堂教学效率显着提高。小班化下的学生活动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 这更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的教学与管理。一个班的学生数量减少了, 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就增多了, 就能及时了解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也就愿意向老师倾诉, 也就愿意找老师调解矛盾。班主任能帮助学生排除心中的困惑与烦恼, 也就能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成长水平, 也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篇6:绿华学校小班化教学工作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A-

0009-01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尤其是近年来不断有农村学生通过“择校”进入城区学校就读,导致农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虽然农村学校生源减少,但是却为农村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创造了条件。在农村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一、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小班化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潜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提高专业素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方面,教师首先要做到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其次,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精神。此外,农村中小学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在实施“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掌握“小班化教学”的理论知识,使其适应“小班化教学”的要求。

二、实施“小班化教学”需要实现三个转变

在实施“小班化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大胆改革,勇于尝试,实现以下几个转变。一是从形式到本质的转变。“小班化教学”不是指课堂教学中的表面热闹,而是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支撑,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二是从“盆景”到常态化的转变。“小班化教学”不能只作为让人观赏的“盆景”,应当实现教学常态化。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树立“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观念,关爱每一个学生,备好每一节课,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三是从单一到整体的转变。“小班化教学”的目标是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实施“小班化教学”,需要学校、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点,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开展教学,确保“小班化教学”的实效。

三、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发展

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度增加了,能够避免教学盲区,突出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受教育的均衡度。第一,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学”。“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比较少,教学中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在教学时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第二,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在实施“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密度,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第三,科学评价,体现个体差异。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四、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发展

首先,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配套文件,营造实施“小班化教学”的良好环境,做到“资金到位、服务到家”,这样才能让农村中小学校大胆改革、敢于尝试,稳步推进“小班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其次,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给予农村中小学校一定的优惠政策,为实施“小班化教学”提供保障。

在农村中小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还需要学校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而教师也需要努力探索实施“小班化教学”的途径,从而促进“小班化教学”的实施。

(责编 欧孔群)

篇7:绿华学校小班化教学工作计

一、从现实出发的迫切需要

1.深化小班化教育改革的“使命感”。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 地处德清县南隅, 毗邻新老县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生源逐步减少, 出现了“被小班化”的趋势, 目前平均班额26.9人。2012学年, 我校被县教育局列为小班化试点学校。2013学年, 又被推荐为全省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 全市仅两所。2013年12月, 学校参加了省教研室组织的浙江省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和校长研训、省小班化教育研究联盟年会。通过学习全省各地小班化教育改革经验, 我们进一步认识到, 小班额不等于小班化, 要落实“发展每一个、关注每一个”的理念, 必然需要教学策略、组织形式、课程设置、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的改革配套推动。作为典型学校, 要善于抓住学校发展新契机, 勇立潮头, 大胆变革。

2.助力学生全面成长的“责任感”。我校也曾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多方面探索。早在2005年4月, 学校编辑了第一本校本教材《三合———美丽的家乡》, 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风俗节庆、丰富的特产、诗文赏读”六个单元进行了介绍, 内容全面, 印制精美。但是因为没有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鲜活的探究活动和持续的评价机制, 所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利用。2013年9月, 学校又试行半日社团活动, 开设了20多门校本课程。面临的困境是课程开设没有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文化课犹抱琵琶半遮面, 教学内容临时起意缺少科学评价。总而言之, 我校有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能力, 但由于贪多求全, 缺乏后续推进力。

3.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紧迫感”。在小班化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 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 小班化教育是一项综合的教育改革工程, 需要生态的视角规划与推动。而诸多制约因素中, 教师的发展则是关键。教师的理念与行为直接决定着小班化教育试验的成败。为此, 推动小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农村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的努力方向, 最终目标是让教师将被动的开发活动转变为一种自觉的开发行动, 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2013年12月, 学校五名青年教师打破校本课程开发“高、大、上”的束缚, 以学校倡导的防风文化中的农民画、隐逸诗、烘豆茶、禺溪探源等为主题, 积极设计微课程, 全部入选浙江省微课征集优秀课例并获一等奖, 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和信心。农村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 也应遵循“微、简、实”的原则, 发挥原有优势资源, 开发微型的校本课程。

二、开发———构建框架

1.尝试运行作铺垫。为了本学期能正常有序地开展好校本微型课程开发活动, 学校从上学期九月份开始, 进行了试运行, 以经典诵读、书法国画、科技制作、科普实践、声乐鼓号、象棋篮球、种植实验、参观实践等为主要内容, 开展了校内半日社团活动, 采用教师走班、学生选班等形式, 全校学生都积极参与本次社团活动。由于前期准备充分, 学校各线通力合作, 使整个活动得以有序进行, 这为本学期全面开展微型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全面实施再探索。在上学期试运行的基础上, 学校从师资安排、活动内容等方面一一落实, 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 将微型校本课程开发正式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年度推进计划中。目前我们初步计划构建四大板块微型课程体系框架, 具体分为探究课程、实践课程、主题课程、特色课程, 每一板块再开发与主题相关的具体活动内容。

三、建设———优化策略

围绕微型校本课程开发体系框架, 对各要素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策略、课程评价) 进行系统配置和组合, 统整课堂实践与项目研究, 确定研究步骤和流程, 从而提升校本微型课程建设的品质。

四、实施———具体践行

1.走班与选班相结合, 科学民主编班。在微型课程实施过程中, 我们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 采取一二年级教师走班、三至六年级学生选班的编排形式。一二年级每学期每班由4位教师走班, 每个班每月参加同一个项目的活动, 一学期每个小朋友能学4门有趣的课程。中高年级学生在期初自主选择三门最喜欢的课程, 然后学校汇总、调剂, 最后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进入他感兴趣的项目中活动, 从而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愿望, 营造民主平等的活动氛围。

2.建立“观察员”制度, 有效改进项目设置。课程建设, 除了课题组成员的调查、管理、监控外, 我们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 开展两周一次的“小小观察员”的评价活动, 以中高年级学生为培训对象。观察活动前, 课题组成员对学生作礼仪、观察、记录方面的培训, 观察时学生分成小组深入各个项目活动场所, 仔细观察, 认真跟随所在活动组观察记录, 还要以观察员的身份学习体验。观察结束后, 师生对观察的项目活动情况作客观的评价, 并对完善活动提供意见或建议, 课题组整理归纳后, 反馈给各项目教师, 从而促进微型课程持续良性循环发展。

五、评价———以生为本

学校为学生定制了一本成长手册, 让学生发挥想象空间, 以摄影、绘画、短文等形式, 自由记录一学期的活动情况和心得体会。如果能持之以恒, 六年下来, 厚厚的一本本充满个性与人文情怀的成长手册, 将为孩子们留下宝贵的记忆。同时, 每学期学生所选项目的指导教师, 也会根据出勤和表现情况, 对学生进行本项目的考评, 通过灵活的激励性评价,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六、激活———引领示范

1.走出去, 请进来, 建立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桥梁。为学生搭建对外学习、展示交流的舞台, 如学校和学校之间的联谊赛、体艺社团参加校外的公益活动、组织各项目师生外出参观学习与本项目相关的展览活动等, 以拓宽视野。同时, 邀请家长、专业人士、社会名家为学校师生开展讲座等, 借助社会优质资源, 丰富活动形式, 提升课程内涵。

2.成立微型课程开发骨干教师队伍, 培育一批明星教师。在开发建设学校微型课程体系的同时, 我们也将研究如何培育一批课程项目的明星教师。准备成立校本微型课程开发骨干教师班, 通过定期学习、观摩、讨论、实践等活动, 不断完善自己课程项目的建设,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值得一提的是, 学校防风书画院的指导教师, 在德清县书画院专家的定期指导下, 自身专业技能提升很快, 为我们开展名家进课堂的活动提供了借鉴。

3.建立“人人都是课程领导者”专业发展档案。除了利用社会力量外, 学校还将针对课程多了, 教师知识能力跟不上的问题, 对校内师资进行培训, 为每一个教师建立“人人都是课程领导者”的专业发展档案, 鼓励教师个人与集体进行微型课程开发研究, 优秀成果将结集出版, 对其他教师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增强教师的学习力、研究力。

摘要:对于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来说, 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是共同的努力方向, 这包括学校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及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开发。农村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 应遵循“微、简、实”的原则, 发挥原有优势资源, 开发微型的校本课程。

关键词:农村学校,小班化,微型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篇8: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实现小班化教学

一、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途径

(一)有效的教

要想解决有效的教是什么样的、怎样实现有效的教、采取的方式有哪些等问题,我们必须对教师的“教”进行深入的探讨。从教师的角度看,伴随着小班化教学的普及,教学方式发生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小班化教学不仅班中学生人数减少,对教师的要求也变得更高。那么,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如何实现小班化条件下有效的“教”?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呢?

笔者认为,想要实现有效的“教”,就要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一是落实学生的自主探究,使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思考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日常的学习研究活动中探索,教师还应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充满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是培养合作探究的习惯。在一个集体当中,团队精神尤为重要,而合作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形式。小班化的教学一般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内的团结协作,培养人与人之间合作的意识和行为,实现交流互补、共同进步。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既有独立思考的环节,也有在合作交流碰撞后生成新思想的环节。

(二)有效的学

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应占到所有学习时间的80%以上,并且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积极兴奋的参与状态,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知识传授的状态。

学生应该对自己所有的学习活动负责。首先是预习,学生要能够借助教材、工具书等进行自学,能够把感受或疑问标注在课本上,并且能够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进行资料收集以及问题整理。其次,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够结合自己预习的情况参与教学,敢于对老师或同学的观点质疑。对不理解或不了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不盲从。同学们还应积极地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主动发言,清楚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吸收其他同学的观点,纠正自己的思想认识,坦然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

小班化的教学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处于有效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到所有的教学活动中去,争取所有同学都有最大的收获。

二、在小班化条件下如何优化这两大途径

(一)教的优化

要优化教学活动,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1.把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放在首位。

在小班化条件下,所有老师都要做有效教师——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值得学生信任的教师;拥有较高思想境界的教师。

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努力转变观念,使自己变得有持续的激情、深刻的思想及强烈的责任感。我们倡导每个教师在面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及自己的学生时能够充满激情,面对复杂的教学内容和参差不齐的学生水平能够理智地面对,并且采用合理的方式解决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做到不放弃每一名学生,为每一名学生的成才而尽最大的努力。

2.优化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

在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上,教师的行为是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实施不同的教学行为,所以小班化教学的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实施教学。

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学科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世界上不可能有说话像演说家,写字像书法家,上课像表演家那样的完美型教师,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按自身的优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行为,设计个性化的教学。

(二)学的优化

要想学的优化,就要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转变,使其学习过程合理化,学习方法有效化,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

1.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其学习兴趣,强化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也是学生自我进步的重要保障。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学生的学习态度取决于自身兴趣、自信心、思想积极性和外部的激励、督促。

学生学习兴趣源于自己的乐趣所在,自发的对某一事物的向心力来自学生在探究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兴奋。学生在课堂上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向全体同学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一旦获得同学们和老师的肯定鼓励,那么学生心中想被人尊重、主动进取的欲望就会从心底得到激发。其次来自教师的关注和激励,面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得到老师的认可之后,学生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2.在学习方式上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小班化有效教学要实现学生“被教会”到“自己学会”的转变。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逐渐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我探究问题的意识。学生应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拥有独立学习的习惯和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组学习,让同学们通过开展讨论,在沟通和交流中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无论采取何种教育模式,变革怎样的教学样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两条必经之路。要想实现小班化条件下的有效教学,优化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就必须立足于学校实际,从日常教学做起,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篇9:绿华学校小班化教学工作计

一、“主导”与“主体”的协作共进

素质化教育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课堂教学的员、资料员、汇报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汇报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三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四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会慢慢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更有利于促进教学。

三、注重把握几个环节

要切实做到合作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收集。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掌握用什么工具,并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二是表达。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三是讨论。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组织者、协调者和指导者,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情况来科学地开展。小班化教学模式中班级学生数量少,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发言机会和表现时间,也有利于互助合作和分组讨论学习模式的开展。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很多需要学生发散思维深入思考的问题,非常适合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互动探究。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所提供的有利条件,为学生的课堂互动和讨论发言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更加直接和频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二、培养兴趣,利用兴趣

古语有云:“教必有趣,以趣促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强调:“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兴趣是动力的不竭源泉,一旦学生对某一事物萌生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采取学习和求索的行动,进行活跃的思维活动,相应的也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利用兴趣策略来实施教学永远都不会过时。小班化教学不仅为教师培养和发掘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不轻易放弃一个方案或想法,不迷信权威。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是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要学会倾听老师的提问,同学的发言;要倾听操作要点,也要倾听小组分工要求;要倾听表扬之词,也要听得进批评之言,从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四、注重教学问题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一是矛盾型问题。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二是假设型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测分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在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三是发散型问题。即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如在总复习时出示:“用50克盐配成浓度为1∶25的盐水,需水多少克?”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用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奇妙的信息技术,生动的数学教学

谢阿完

(南安市金淘中心小学,福建南安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是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重组教学资源、呈现教学内容,能有效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成效,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谱写新的篇章。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学有效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为此,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走进了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它以新颖独特的方式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便利,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自如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我就此谈谈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追求新知、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著名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提供了可能,而且便于教师探索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初中几何图形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观察事物的立体感和空间的想象感,对于一些空间感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入几何实验,将知识的讲述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期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来,并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和快乐。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会自觉地进行创造性地学习,独立地探索和思考,不仅能提高学习的成绩,自身的发散性思维也将得到培养。

三、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因为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教育背景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若要找到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就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尊重、鼓励其差异性,进行有个性的教育。德国哲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绝无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教学课堂上也不会出现个性完全相同的两名学生,教师应看到并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面向全体的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发展,这才是实施小班化教学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在初中数学课程学习方面具有不同的接受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和分析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层和归类,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学习的个别指导,努力探索更多的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运用激励机制,自信教学

俗话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每一个人都希望得

声音,总之,能被儿童感官所接受,这时,我们所讲授的知识就容易被儿童所接受,并能顺利走进儿童奇妙的思维世界。”

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例如教学一年级的《统计》时,我模仿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课件设计教学情境“羊村摘水果比赛”,鲜艳的画面、可爱的卡通小羊顿时引起了惊呼,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二、重组资源,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声画资源,又能诱发愉快的学习情感。在教学中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启迪思维,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止为鲜活,优化教学过程,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帮助学生内化新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让枯燥的数字计算变得生动有趣

计算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主线。但是大量的口算、笔算练习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可以借助幻灯、投影、录音、电脑等现代媒体,将枯燥的数字计算训练重组成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如“走迷宫”、“拔萝卜”等,还可以借助电脑进行语音评价:“你全做对啦!”“你算得比昨天快哦!”等等。从而让简单枯燥的口算、笔算训练富有乐趣。学生在玩中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而且一个人在得到表扬和鼓励后表现出的能力比没有得到表扬和鼓励时的能力超出几倍。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意运用激励机制,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得到满足和自信,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促使他们积极投身于数学的学习和探索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成绩。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激励教学运用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在进行一些比较有难度的数学问题探究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发言,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思维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求解一些数学几何题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证明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采用不同的方式,拓宽解题思路;初中数学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班级中定会有感觉吃力的学困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数学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抓住时机进行及时的表扬,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等等。通过激励机制,学生能真正体会到自己学习主人的地位,踊跃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强化学习效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小班化教学模式是素质化教育的一种变革,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塑造更多的具有个性化特点和专长的综合素质人才,但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和探索,不断地转变教育理念,将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手段运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让小班化教学成为助力优质教育的引擎。

参考文献

[1]陈安福.中学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2]田文慧.发挥小班化教学的功能优势[J].当代教育科学,2009,(06).

篇10:对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方法的探讨

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价值,世界的丰富多彩,人类的千姿百态也正源于此。对性格、爱好、习惯差异的学生实行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是很不公平的。只有实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才能使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都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风格上的差异进行教学亦即分类推进呢?笔者通过分层教学的实践认为应做好如下工作:

分层教学是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智力或学业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简单的说就是对学习优秀的学生要求相对高,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求相对低,这种教学在实施中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加大了教师的压力和工作量,因为分层教学要求教师不能再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也就是为同一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一套教案,虽然教师的工作量加大了,但是因为班额小,学生少了,老师的负担并不是很重,而教学质量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一、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分层教学分类推进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取学生自报和教师建议的方式,针对学生学习可能达到的水平,将学生分为相对稳定的甲、乙、丙三个层次。以上层次只是相对稳定,并非一成不变的,只要学生有进步,就会及时做出调整,以鼓励学生不断努力,向上一个层次靠拢。使不同学生在不同程度得到提高。

二、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分层次开展课堂教学

分层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精心启发,因势利导。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出个性化方案。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有所收获,主要是获得知识的成功感,从而使一些落后的学生不再自卑,重拾信心。

1、教学目标有深有浅。教学时教师为目标而教,学生为目标而学。一般将课堂教学单元划分为高、中、低三种目标,即发展目标、中层目标、基本目标。发展目标指的是要求丙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综合及其复杂的分析,并可以灵活运用;中层目标指的是要求大部分学生即中高层次的甲、乙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与运用;基本目标指的是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及其简单应用。

2、教学过程有快有慢。统一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快慢有别。这既适应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也符合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并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

3、布置作业有多有少。一般情况下,可把作业分成三大类:基础题、必做题和选做题。富有弹性的层次性作业使学生摆脱了作业负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学生间的相互依赖性降低,从而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4、考试题目有难有易。测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作业分层,教学测试也必然要有层次性。测试分层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考试仍然采用合卷闭卷的形式,但仍要达到分层分类的要求。即考试题目的70%是相同的,30%的题目是不同层次的,其中提供给甲、乙类学生的题目偏向于能力和综合应用,提供给丙类同学的题目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的加深和简单应用。教学测试的层次性并非固定不变的,既然我们的教学强调的是个性化,教师就应该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在测试中鼓励丙类中有进步的学生向乙类学生靠拢,乙类中的优秀学生也可以向甲类学生靠拢,引导和鼓励学生实现自我突破。

5、评价标准有高有低。评价的作用是为被评价者提供反馈、建议,促其发展的途径。在分层教学的课堂上,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由于分层目标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的,因而学生成功的机会很大。对于学生取得的学习成绩给予必要的及时评价,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具有加强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如提问、观察、小测验等。要多表扬,多鼓励,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其消除自卑感,获得成功体验。

三、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良好的课堂气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只有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度才会高。

1、老师要陪伴和参与学生学习,做学生学习的设计师、合作者和引路人。

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师真正走到学生中,参与和陪伴孩子学习,老师会有时蹲着,有时坐到学生中,有时半跪着进行指导,营造一种和孩子"等高"的平等气氛,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更随性地袒露心声,展露情怀,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2、老师要采取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求知欲,增强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对动态的新鲜的事物很感兴趣,喜欢探究。在一个个问题得到解答的后面,是学生知识的积累,思维的启迪和能力的提高。

3、老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自由的学习氛围和空间。

“学习是快乐的,思索是快乐的”。在这样的求学探知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自己才是课堂的主宰,从而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村两委换届纪律下一篇: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选自治区模范集体和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