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钛板治疗跗跖关节损伤

2023-02-27

自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 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跗跖关节损伤8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 男3例, 女5例。年龄40~70岁, 左足5例, 右足3例, 受伤原因为扭伤和砸伤。患足肿痛、畸形、X线检查均有跗跖关节损伤, 不同程度的关节脱位及撕脱性骨折。轻者仅第1跗跖关节损伤, 重者第1~5关节均脱位及多发骨折, 按跗跖关节损伤Myerson分类[1]:I型2例, ⅡA型3例, IIIA型2例, IIIB型1例, 手术时间:伤后3~10d, 均采用T形或L形钛合金微型钢板固定。

1.2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上止血带, 以足背跗跖关节为中心, 纵形切口, 相邻两关节取中间切口, 长约6cm, 骨膜下剥离后将关节骨折复位, 以一根克氏针由跖骨外侧方纵斜钻入至楔骨, 起临时固定作用, 使关节准确、紧密复位, 选用T或L形钢板, 固定第1、2关节, 横臂固定于楔骨, 纵臂固定于跖骨背侧, 注意将跖骨或楔骨骨折压于钢板下方, 可靠固定后, 拔出克氏针。第3~5关节切开复位以后, 以单根克氏针同样方法起长期固定作用。折弯后留针尾约1厘米, 顺贴于跖骨外侧方, 以可吸收线修复各骨间韧带及跗跖背侧韧带, 缝合切口包扎。

1.3 术后处理

术后1周, 逐行非负重状态下功能锻炼;4周后适应性站立, 过渡到适应性行走;12~16周根据病情恢复情况, 行正常行走锻炼;1年左右, 取内固定。增加足功能锻炼。特别注意在骨折愈合前, 防止过渡行走、受力导致内固定断裂。本组均不用石膏外固定。

2 结果

本组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 平均15个月, 无切口感染, 无内固定锻炼及克氏针滑脱, 无骨不连发生。拆除内固定术前, 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2], 优 (90~100分) 4例, 良 (75~89分) 3例, 中 (50~74分) 1例。优良率87.5%。

3 讨论

(1) 跗跖关节是由5个跖骨和后方4个跗骨构成的关节联合, 也称Lisfrance关节, 是足弓尤其是横弓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足承重其重要作用。关节周围的韧带包括背侧韧带、骨间韧带、跖侧韧带, 对维持足弓起重要作用。跗跖关节在足旋转时为足部最薄弱点, 易产生损伤, 该关节损伤的表现包括脱位、各组成骨的骨折 (多表现为撕脱性骨折) , 常伴有多个背侧韧带及骨间韧带的断裂, 产生横弓的塌陷, 必然引起足的站立尤其是行走功能的障碍[3]。必须将可靠、准确地修复关节的解剖结构, 才能确保足行走功能的恢复, 只有切开复位方可达到目的。传统的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在可靠性、准确性方面均有欠佳, 更不能修复损伤的韧带。

(2) 钛合金具有一定的柔韧性, 优于不锈钢的机械性能, 组织相容性好, 物界面结合牢固, 在机体内有极高的惰性和抗腐蚀性, 是理想的植入材料。在5个跗跖关节中, 第1、2跗跖关节最为重要, 在两者得到可靠准确复位后其它3个关节均易得到可靠复位, 以1根克氏针固定即可满足要求。故而强调以微型钛板固定第1、2跗跖关节。使脱位及骨折得到准确、可靠、紧密的固定, 防止关节出现微小的松动、移位及旋转, 给患足远期活动带来不适, 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3) 在修复损伤的韧带时, 尤其强调第1楔骨与第2跖骨间的骨间韧带即Lisfrance的修复, 因为它被认为是足部Lisfrance关节的钥匙[4]。

(4) 内固定不易过早撤除, 撤除后不易过度行走, 防止横弓塌陷导致畸形。

摘要:跗跖关节在足旋转时为足部最薄弱点, 易产生损伤。传统的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在可靠性、准确性方面均有欠佳, 更不能修复损伤的韧带。钛合金具有一定的柔韧性, 优于不锈钢的机械性能, 组织相容性好, 物界面结合牢固, 在机体内有极高的惰性和抗腐蚀性, 是理想的植入材料。

关键词:微型钛板,跗跖关节,韧带修复

参考文献

[1] 张世民, 李海丰, 黄轶刚.骨折分类与功能评定[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215~215.

[2] 张世民, 李海丰, 黄轶刚.骨折分类与功能评定[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347~348.

[3] 郭世绂著.临床骨科解剖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968.

[4] 郭世绂著.临床骨科解剖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969.

上一篇:发挥学生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下一篇:“末日”单车的再次崛起——共享单车“坟墓”的后续问题及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