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创新于职业学校机械专业课教学中

2022-09-10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而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教育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了素质教育的重点。所以, 应该把创新教育融合于具体的教学工作中, 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现在, 笔者就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创新教育简述如下。

1 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国家的兴旺在于教育,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常言道:“名师出高徒”。要想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 真正让创新教育贯彻于日常教学工作中, 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取决于教师本人对创新教育的想象力。教师除了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精湛的科学技术和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 娴熟的教育技能外, 还必须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认清形势, 转变教育观念。因为观念先于行动, 观念指导行动。教师应该明确:学生首先应是一个人, 是一个富有想象和情感、有主见的、活生生的人, 是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所以教师应该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充满活力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不仅仅是教师的智力象征, 更应是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 牢牢地吸引学生, 作为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引路人, 只有具有开放教育意识的教师, 才能帮助学生发展想象力, 才不会使学生刻板地循规蹈矩。

2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1 挖掘教材,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应能达到真知灼见。这不是要求教师把教材的内容完整地, 一字不漏地教给学生, 而是要求能挖掘教材中利于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如在讲到《机械制图》投影知识时, 对于几种不同的投影方法, 学生很容易根据生活经验理解其产生的投影效果。又如三视图的关系和投影规律时, 让学生思考各个视图之间尺寸对应关系, 结合实际生活很容易总结出各个视图之间“长、宽、高度相等”。因为这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经验, 此时, 教师话锋一转, 如何通过尺寸之间的关系确立各视图的位置?进而通过引导学生明确“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2 抓好“引言”, 使学生尽快进入思维状态

制图学科的特点是以实践为基础, 这是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专业基础课, 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职校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 可塑性强, 抓住这个有利时期,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就及时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有利于思维的发育和成熟。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抓好“引言”这一教学环节。利用问题设疑引入新课, 或利用中国科学成就或机械故事例引入新课, 例如, 讲《机械基础》中“机构”时, 可先讲诸葛亮的“木牛流马”, 讲“机械传动”时, 可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相关的应用实例, 还可以通过实或模型演示引入新课, 例如讲“螺纹”这节课时, 借助学生对螺纹结构的熟悉, 由学生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螺纹, 从而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为进一步深入分析作铺垫。

2.3 营造创新思考的氛围

在实际教学中, 给学生营造创新思考的氛围非常重要, 应该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二十一世纪是创造的世纪, 是人才辈出, 新思想、新发现不断产生的世纪。创造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民族的希望。所以, 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 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古人云:“学则须疑, 疑则须问”,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疑则诱发探索, 从而发现真理。我校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三三四”——预习+讨论+展示+反馈, 一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 进行独立思考, 发现疑难, 提出问题;二是分组讨论教师设计的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 启发学生思索探讨, 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三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把问题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展示出来;四是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讨论以及展示等各个环节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创造离不开想象, 教师充分鼓励学生的想象, 同时经常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教学中改变过去教师讲, 学生听, 教师板书, 学生抄笔记, 教师下结论, 学生当真理的教学模式,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平等对话, 而且积极参与学生讨论,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因为思考使人的头脑更灵活, 争辨使人聪慧进步, 更富创造力。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 敢于怀疑,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大胆质疑各种规律现象。只要有好奇心, 就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才会思考, 有思考才能有所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 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观点,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并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应培养学生善于发问, 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3 利用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1 开放式的实践教学

机械专业来源于实践, 在教学中, 应该充分利用实践教学, 发挥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功能。创新教育需要创造性地教与学, 教师应结合实践环节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引发创新意识, 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比如制图, 对于同一个零件, 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分析, 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设计表达方案, 并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强化创新能力。对学生选择的表达方案都给与肯定, 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3.2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利用实训课, 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操作、切身感受,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推理能力, 完善和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制图中的许多模型都可以让学生走进车间自己动手切制出来。

机械基础中的许多机构、传动演示实验可由学生亲手操作, 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过程中体验到实验的趣味性, 从中发现一些问题, 并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找出初步处理的方法。例如, 在讲到轮系时, 让学生体验如何改变齿轮转动的路径 (滑移齿轮) 、改变传动路径有什么变化?并能自己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进而使学生联系实际, 对于机械传动在设计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甚至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具体工作任务进一步去设计相应的传动, 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从感知到理解再到设计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中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课堂延伸到车间、工厂, 让枯燥的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联系起来, 既丰富了知识又锻炼了技能, 使知识的学习生动具体。发展其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了素质教育的重点。本文拟从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结构,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机械,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 杨新兵.创新教育论[J].1998 (8) .

[2] 孔锴.当代教育新理念[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5 (1) .

上一篇: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微量物证检验中的应用下一篇:程序化购买广告精准性的界定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