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管理于服务中

2024-04-27

寓管理于服务中(精选6篇)

篇1:寓管理于服务中

寓管理于服务中

管理与服务是一对矛盾,但在基层组织工作中,管理与服务具有重要的同一性。首先是构成要件的同一性,管理者即服务者,被管理者即被服务者。其次是最终目的同一性,管理和服务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层干部身处一线,担负多重任务:既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带领群众致富,又要保一方和谐稳定,乃至化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还要结合本地实际,公平公正地落实各项民生举措,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那么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应该如何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呢?笔者认为,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既要党和组织满意,又要群众认可,基层干部就必须要少些官员情怀,多些公仆意识,甘当农家人,就要走出办公室、走出机关接地气,走进基层问民计、走进群众听民声,把群众当朋友、当先生、当亲人,到群众呼声最强烈的地方去,到困难和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去,才能处理好管理与报务的关系管理与服务内涵丰富,基层干部必须把握好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

首先,服务决定管理,管理服从于服务。管理与服务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管理是形式,服务是内容。一方面,服务决定管理,当人民群众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必然要求基层干部在社会管理中进行创新。这就要求干部把群众当朋友,沉到基层结穷亲基层干部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眼向下看、心向下想、腿向下跑,和群众在田间地头聊一聊,炕头树下扯一扯,串串群众的门,吃吃群众的饭、干干群众的活,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有针对性,抓基层才能抓到点子上,决策部署才能和群众的所想、所盼、所需合拍,也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拥护。另一方面,管理服从于服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基层的管理必须服从于服务群众发展的要求。这要求干部把群众当先生,深入基层寻良策;把群众当亲人,走近基层解难题。管理与服务的对立统一关系告诉我们,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片面地用管理代替服务,会滋生“官本位”思想;片面地用服务代替管理,会增加社会风险。第二,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是基层组织工作的必然要求。基层干部作为和群众直接接触的政府工作人员,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更应当顺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一方面,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摒弃一切妨碍经济社会发展、损害社会和谐的陈旧管理观念,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和行政处罚进行管理的工作模式,实现由“管理者”角色向“服务者”角色的转换。另一方面,把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加强基层管理工作的方向,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探索建立一套有利于服务经济建设,操作规范、管理透明、服务高效、执政为民的基层行政管理机制,做到既不失职不作为,也不越权乱作为。

群众对政府的信赖,就象一朵娇嫩的花朵,保护得好能开得鲜艳夺目,反之,则易枯萎,凋谢。珍惜群众对政府的信赖,为政者要倍加爱护。

篇2:寓管理于服务中

做好个体私营企业队伍的宣传教育工作,既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也是个体私营企业队伍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会在中个协的指导下,认真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并紧密结合实际,寓宣传教育于服务之中,增强了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促进了协会工作全方位发展。我们的做法如下:一是及时宣传党的各项政策方针。党的每一项关于个体私营经济的重大政策、法规的出台,都有力的提高了个体私营经济的政治地位和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这对广大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来说,不仅是一剂定心丸,还是一阵加速发展的东风。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去年的“两会”,广东省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等国家和省的重要会议的召开,我们都及时组织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进行座谈和学习,向他们逐项解释说明有关政策和条款,坚定他们扩大再生产的决心。我们在去年至今年还举办了多次“私企学宪”座谈会,通过学习和座谈,引导教育他们如何遵纪纳税,如何利用政策反击不公平待遇,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抓好党建工作。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的作用,正是当前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中所缺乏的。我们在加强个体私营企业党建工作中,将职业道德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中党员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企业职业道德建设,并通过报纸、电视、召开座谈会以及开展党员责任区、模范岗和帮教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广大从业人员树立正确职业道德观念。同时要求成立支部的企业要把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作为申请入党的必备条件,加强对申请入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和考察,将符合党员条件和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在群众中具有较高威信、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的优秀人才吸取到党内来,把那些符合条件转正的及时转正,并评选出一批“优秀党员”。这样既落实了党建工作,又促进了职业道德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着力于宣传典型,广东元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还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的表彰,成为全省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今年6月,我们召开了省直个体私营企业党建先进工作单位、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表彰大会。这些,都对全省个体私营企业党建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三是积极开展维权活动。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市场已愈来愈广阔,经济往来更加频繁,因此产生的经济纠纷和受到侵害的可能性也随着进一步增多。与之不相匹配的是个体、私营企业仍然面临诸多不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存在行业准入和行业竞争不规范问题,政府有关部门的“三乱”现象也时有发生,我省各级协会所接受的有关投诉呈逐年增多的势头。因此,做好为个体、私营企业维权工作,对全省个体私营企业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几年来,我们坚持将职业道德建设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用法律观念带动和提高道德观念。实践中,我省各级协会积极配合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大对违法经营、出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查处力度,督促和教育广大会员企业要重点抓好<<劳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东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和组织会员企业建立健全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坚持以严治企,注重建章立制。如深圳劲力工贸发展总公司、顺德粤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海丰县商发贸易有限公司等单位都先后制定了5S管理、目标管理、现场办公、合同执行、车间管理、资金使用、售后服务和行政处罚等制度和规定,使企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四是注重信用建设。企业信用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对这一点,我省汕头地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汕头以前是我省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后来受信用缺失的影响,人们只要是发现商标上有汕头地名的产品就不接受,担心是假冒伪劣产品,饱尝了信用缺失所带来的苦果。所幸的是,在教训面前,汕头亮出了“信用汕头”的承诺,渐渐地从信用的阴影中走出来。我们从汕头的教训中认识到信用是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和重要内容,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与建立企业信用紧密结合。结合广东的实际,把如何确立企业社会信用,列为当前个体私营经济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难点,并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向全省个体私营企业发出了“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的倡议,要求全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要牢牢树立“信用至上”、“质量第一”的观念,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第二,引导企业重视创名牌,打好信用基础,实施名牌战略和“走出去”的经营战略路线,并通过成立行业协会,建立产品检测中心,完善产品生产标准,制定行业规范,实施行业自律,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如云浮的石材行业,前些年众石材企业严重存在产品销售区域窄、产品质量差、不良竞争激烈等现象,后来云浮市个协、私协牵头成立了云浮石材协会,通过行业自律、外地取经等方法,逐渐发展成全国四大石材基地之一。第三,组织广大会员开展“户户讲道德、店店无假货”、“文明经营户”、“光彩之星”等争先创优活动,自觉同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有损于社会信用的现象作坚决斗争,确立和培育信用的市场定位,提高企业维护信用的自觉性,使教育内容更具体、更深入、更丰富。五是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个体私营企业是沐浴着党的改革春风成长起来的,不忘国家、回报社会、扶弱济贫不仅是每一个企业老板都应具备的高尚道德,而且也是他们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表现。所以,必须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强调,一个企业兴旺发达,一个老板事业有成之后,一定要注意职业道德建设,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再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上。多年来,我省各级协会在这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开展诸如“爱心助学”、“春风送温暖”、“健康直通车”、“新世纪、新光彩、新形象、新贡献”、“百村万户安居工程”、“南粤群英献爱心”、“光彩水窖”等主题活动,其中今年的“南粤群英献爱心”目前还在进行中,但已经募集到实缴捐款1810多万元,加上认捐数超过20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全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为扶贫济困、救灾助残、修路办学等捐款近7亿元。如韶关市东明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明,共拿出500多万元资金和实物支持公益事业,共吸纳了1000多名下岗职工和社会待业人员,至今还负担着20多名特困家庭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毕业的学费。广州金象电焊机生产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仲余从98年开始就每月拿出近万元承担广州10多名孤寡老人的赡养义务。广东裕华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为慰问驻港部队、复员军人、教师、残疾老人等捐赠了价值数十万元的礼品。1996年5月集团公司董事长刘观送得知陕北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慢人民生活贫困,有的地方因无钱买种子、化肥而无法播种的情况下,在与当地县、乡领导座谈,走访农户,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并设立了“裕华—子洲扶贫基金”,10多年来,共为“希望工程”、“光彩事业”、扶贫救灾等社会福利事业捐资600多万元。肇庆珍宝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雄,多年来累积向社会捐献钱物近800多万元,涉及教育、体育、抗洪抢险、助残等方方面面。以上是我会在宣传教育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与各兄弟单位互相交流和学习。

篇3:寓哲学思维于班级管理

关键词:哲学思维,班级管理,班主任

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 意识对物质起到能动的反作用。这个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要求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把客观事物作为出发点,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也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即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因此,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和学生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使主观符合客观

一切从实际出发, 使主观符合客观, 这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要求。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观察、调查、座谈等方法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 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只有这样, 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 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作出一些决定和处理相关问题时, 提高准确性, 减少盲目性。

2、注意学生的变化

学生的发展不可能是静止状态, 他们是鲜活的个体, 有其自身的灵活性。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 要观察学生的变化, 从学生变化的实际出发, 实行动态的管理方法。基于这一点, 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3、注意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要充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让学生懂得班级的管理需要班上每个同学的共同努力, 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自律地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 不给班级添加麻烦。同时, 管理班级最要紧的还是管理好学生的学习, 班主任需要从不同的角度, 运用不同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把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 班级管理自然就容易了。

二、矛盾关系原理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统一, 就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存在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 即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这个原理要求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 如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 学生干部与一般学生等, 这些普遍存在的矛盾需要班主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解决。班主任首先要承认这些矛盾的存在, 然后要全面分析这些矛盾, 坚持两分法, 使矛盾得到有效解决。只有解决好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矛盾, 班级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做好。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学生之间会存在矛盾, 然而, 同一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矛盾, 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班主任应观察不同学生的不同行为和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作出的不同举动, 具体分析各种问题, 特别是学生在遇到情感类的问题时表现出来的不理智表现, 班主任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无论什么时间、地点和条件, 班主任都不能搞一刀切, 防止矛盾加剧, 造成不好的后果。

3、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观点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首先, 一个班级有以学习为主的主要矛盾。班主任要以学生的科学文化的学习为主, 围绕学习去开展其他的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兴趣, 集中精力抓住主要矛盾, 同时处理好与其他方面的学习的关系, 尽量不要偏离中心轨道。其次, 班主任要恰当的处理好次要矛盾, 学会统筹兼顾。学生是把学习放在主要位置, 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意志等因素会影响到学习的质量, 所以, 如何开发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也是值得探究的课题。再次, 班主任在评价学生时要善于抓住主流。比如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超强, 智力也非常好, 虽然在学习中存在懒惰、厌学的情绪, 但他始终是可以学好的。班主任在评价的时候不能夸大其词, 把他评为一个差等生, 而只能抓住主流, 在充分承认该学生的优点的基础上实行其他的方法来解决其个人矛盾。

三、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原理要求正确对待学生的成长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而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个原理要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既要看到事情的内因, 也要看到外因,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来管理学生和班级。

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

学生的学习和个人成长都是要靠自己努力的, 在条件相同的基础上, 个人的努力程度不同, 得到的学习结果也就不同。学生的基础、学习动机、方法等内因的不同往往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结果。有些学生在学习受到挫折或批评的情况下首先不找个人的内因, 而是抱怨外部条件的不合理, 怨天尤人。这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就算外部条件得到满足, 内因也作用于外部条件, 同样得不到好的结果。所以, 要想学好, 始终要记住内因是依据。

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学生的成长多少会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 如家庭环境、时代、地域条件、经济条件等, 这些不能自主选择的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这种情况下, 班主任作为班级和学生的管理者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出适宜的学习环境, 抵制不利的学习因素, 使学生在客观的学习条件上得到一定的帮助, 发挥好外因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促进作用。

四、前进行和曲折性的关系原理要求学生和教师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

道路是曲折的, 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会不断取代旧事物, 只是新事物的发展方向并非直线, 其成长壮大需要经历曲折的发展过程。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之路一帆风顺, 但这是不可能的。班主任应该经常给学生灌输前景性与曲折性的关系原理之类的哲学思想, 让学生意识到挫折和困难只是暂时的, 最终都会被光明所取代。让学生懂得在顺利的时候要居安思危, 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要坚定信念不动摇, 努力战神困难, 迎接光明和美好的明天。班主任只有从心理上帮助学生坚定战胜困难的勇气, 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 向理想的人生目标奋进, 整个班级的精气神自然就出来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卷) , 人民出版社, 1982年。

篇4:寓引导于服务之中

重庆团市委主动承担起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通过共青团对各类青年群体的长期联系服务,让他们真实感受到党团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从而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同时大力宣传正面典型,树立榜样形象,带动更多团员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共青团的美丽邂逅

“蝉婷,我把你画的漫画《致青年的礼物》发到了团市委直属系统微信群里,大家都很喜欢!你愿不愿意用漫画的形式对群团服务站进行宣传呢?”这一天,罗婵婷接到团市委兼职副书记曾凯的电话。

团干部曾凯是在开展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工作过程中,与漫画创作爱好者罗婵婷成为好朋友的。

据曾凯介绍,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是指重庆市各级团的专职团干部、挂职团干部、县级(含)以上团的领导机关兼职干部通过经常性直接联系不同领域的团员青年,直接开展联系、服务、引导工作,努力实现大部分工作时间到青年中去,更好地把广大团员青年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这是增强青年在团的改革中的获得感,進一步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的有力举措。”他说。

时值团市委正建设群团服务站市级示范点,希望通过漫画方式扩大宣传,于是曾凯想到了他联系的新兴领域青年——漫画师罗蝉婷。

虽然对群团服务站一无所知,但罗婵婷决定接受挑战。

在曾凯的协助下,罗婵婷先后到渝中、江北、南岸、九龙坡、两江新区及铜梁等地不同类别的群团服务站市级示范点进行实地走访。走访完成后,罗蝉婷兴奋地给曾凯打电话说:“凯哥,想不到你们现在搞的群团服务站是个这么有趣的东西,原来我还一直以为仅是一个面子工程呢!你放心,我一定好好把它展示出来!”

一周后,《囧小兔赖在了群团服务站》系列漫画第一波出炉了,贴近青年的网络语言加上夸张活泼的漫画表达,收到了无数青年的广泛点赞。受到鼓舞的罗婵婷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创作了六波系列漫画。一时间,“囧小兔”人气大爆,在网络上成为群团服务站的代名词,有力地扩大了群团服务站的影响力。

随着“囧小兔”的火爆,罗蝉婷在曾凯的鼓励下成立了“囧小兔”漫画工作室,各种订单应接不暇,她因此成为了重庆网络漫画界的一颗“新星”。工作之余,罗蝉婷在小样社区群团服务站义务充当漫画老师,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囧小兔”阿姨。在她的影响下,工作室的其他同事也加入到志愿队伍中来,为群团服务站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曾凯介绍:“重庆共青团建立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要求每名专职团干部、挂职团干部、县级(含)以上团的领导机关兼职干部经常性直接联系不少于100名不同领域的团员青年;团员青年数量较多的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中的兼职团干部直接联系一定数量本单位、本领域的基层一线团员青年;其他兼职团干部应直接联系不少于10名团员。”

为新兴群体开辟“新天地”

除“囧小兔”以外,自由职业者、网络意见领袖、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演员歌手、流浪艺人……如今这些职业形态各异的新兴青年群体广泛活跃在网络和现实社会中,如何联系、服务新兴青年群体,引导其成为正能量,已成为共青团工作亟待破解的课题。重庆团市委专项改革以来,多措并举,用心用情做好新兴青年群体联系服务引导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袁锐是重庆网络作家中的“大神级”人物,著有《藏锋》《超级巡警》《吞天》等多部小说,其作品点击量在网络上和手机移动阅读点击量过十亿,并且多次进入台湾销售榜前十。

袁锐在网络作家界的小有名气,引起了重庆团市委的注意。可是,颇为自负的他让团干部吃了不少“闭门羹”。

“我和他们交流啥子呢?既没有共同语言,他们也帮不了我。”袁锐说。

联系袁锐的团干部王辉在多次被拒绝后,依然诚恳邀请他进行私人交流。几番推辞不成,袁锐抱着“早聊完早结束”的心态答应和王辉在一家火锅店见面。没想到,这次聊天让袁锐和王辉成为了“知己”。一来二去,袁锐对团组织也有了新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加强以袁锐为首的青年网络作家群体联系,重庆市青联吸纳袁锐为重庆市青联委员,并推荐他成功当选为全国青联委员。重庆市青联推荐袁锐赴井冈山参加市委统战部组织的党外人士学习培训,袁锐一开始以耽搁时间为由坚持不去,在市青联的耐心沟通下,袁锐去了井冈山学习,回来后专门到市青联汇报学习情况,说学到了新知识,结识了新朋友,取得了新收获,很感谢市青联的推荐。

2016年3月,袁锐牵头成立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重庆团市委再次毫无保留地给予支持和帮助。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后,团市委和协会联合举办2016年重庆市校园网络小说大赛,组织网络作家进校园宣讲,为网络作家成长搭建平台。现身为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主席的袁锐说:“很感谢团组织的无私帮助和支持,他们为重庆市网络作家成长开辟了新天地。”

与袁锐的经历类似,2014年,国家十级演奏员认证的青年手风琴手张尧来到重庆成立了个人音乐工作室。“当时,发现重庆没有联系、服务、引导广大青年音乐人的组织,青年音乐人觉得没有归属、孤立无援。”他说。

2016年3月,张尧来到重庆团市委,希望能够成立青年音乐人协会,组建一个属于音乐人自己的“家”。团市委立即深入各区县展开调查,发现多数青年音乐人经济拮据、生活窘迫、常被误解,过着白天上班晚上兼职做音乐的双重生活,他们绝大多数十分渴望自己的组织,盼望能得到其他音乐人的关怀和帮助。

于是,重庆团市委专门成立了重庆市青年音乐人协会筹备组,从青年音乐人中初步遴选出10余人作为协会发起人,并遴选出50位青年音乐人作为首批协会会员。团市委向各级团组织下发《关于推荐重庆市青年音乐人协会会员的通知》,面向全市征集协会会员。筹备组建立了重庆市音乐人协会工作和会员微信群,定期发布工作交流信息,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和需求。并组织协会成员酝酿协会会歌以及系列协会文化产品,如协会logo、徽章、文化衫等。目前,协会已建立了团支部,共同探讨协会的发展问题。

据重庆团市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改革试点以来,团市委动员广大团干部通过广交朋友和深入调研,逐步扩大共青团工作对新兴青年群体的覆盖。一是调研掌握情况。开展新兴领域青年群体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掌握需求和动态。二是坚持“寓引导于服务”,整合资源为新兴领域青年群体或社会组织解决实际困难,先获得工作认可,再获取价值认同。三是重点抓好青年“领袖”的引导工作。重点关注青年“领袖”和“带头人”,转变话语体系,调整工作方式,坚持以对方易于接受的方式联系青年“领袖”,让青年“领袖”成为朋友,进而联系和影响他所在的群体和组织。四是加强组织吸纳。在条件成熟的新兴青年群体及其社会组织中建立团组织,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成立协会、合作开展活动等方式加强新兴领域青年凝聚。五是动员有专长、有意愿的新兴领域青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在重庆团市委的帮助下,许多新兴领域青年纷纷找到了可以依靠的港湾。重庆市青年音乐人协会李欣说:“终于找到自己温暖的‘家’,无助的漂泊感消失了,‘家’的归属感产生了。”

篇5:初探寓德育于教学实践中

刘红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邓小平教育思想和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的指引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订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年人犯罪法》等教育专门法律以及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规定性文件。这些法律、规定、文件的颁布实施为我们依法执教、依法治校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为新世纪的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行万事,德为先”;“德才兼备真君子,有才无德真小人!” 人不可能脱离道德而存在,在现行的社会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法律来规范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如果一个人没有了道德,那么他必然会对身边的人,乃至社会都造成伤害,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不能放松对品德的教育。[关键词]:以人为本

双重责任

适应社会

小学的的课程中,有门课叫“品德与社会(生活)”,授课范围是思想、德行、信仰以及未来的人生观。那是不是仅仅就靠这门课就行了呢?作为面对学生的老师会肯定的回答“当然不是”,德育必需渗透到我们教学的各门学科中去,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当然不能例外。

一、时代的需要

古往今来,历代王朝大体都有“王霸道杂用之说法”,而学校教育征对的是青少年儿童,故主要还应在德治礼教范围。《左传·昭公二十年》子产说:“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新课标指出:“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体现为社会服务的性质,为社会培养有用的建设人才。

新大纲指出:“德育是小学数学必须完成的一件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内容,它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只需要加以利用就好。有的时候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就能起到效果,比我们枯燥的讲上一节课要来的有效果。所以我们若能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那么,我们就能成功地担负起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责任。

我们的教材很多地方都渗透了德育内容在里面。只要我们课前充分的钻研教材,就能很好的把 1

握德育与教学的关系,使它们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很多时候德育教育并不会花掉我们多少时间,只需要少许的带到一点,就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了。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如与数的发现相联系的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结合有关数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例如,我国商代形成的十进制,比西方早2000年;公元3世纪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分数除法法则,给出了最小公倍数的严格定义;现代特别是解放以来,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和陈景润等对人类数学发展的贡献,都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生动教材,以激励学生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态度。

在漫长的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积累了一整套数学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无不充满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在教学中,结合有关内容,恰当地揭示数学知识中蕴含的辨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以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主义观点教育的事例比比皆是。例如,教学中通过数和计量的产生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实践。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实际如下游戏导入新课:“用掌声表示得数”。教师口述: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两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苹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几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1个苹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呢?没有掌声。教师问:为什么没有掌声呢?同学们回答:“半个苹果不能用掌声表示”。教师急忙夸奖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从而揭示课题。使同学们真实地感到,分数的产生,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而不是数学家们硬性规定的,使学生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有了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才有一定的方向。因此,我们在教学数学知识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如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一节时,举一些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数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

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寓德育于教学中的策略:

(一)有效利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一直被大多数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学科,自然他们在学习中就变得很被动,有的甚至产生恐惧数学的心理。若在课上用生活中的问题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用生活实例来加强概念的理解,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让学生运用所学概率知识,计算一张数字彩票的中奖概率,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计算的结果又认识了事物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数学不仅仅是教学生一些计算、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克服了对数学的惧怕心理,从本质上真正地热爱数学,主动地学习数学。在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开动脑筋,勇于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开拓创新地解决问题,使他们逐步养成严谨朴实的科学态度,理智自律的人格特征及勤奋自强的探索精神。

(二)创设德育环境,尊重和肯定学生培养自信心。

主体性的德育观,尊重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充分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德育过程,尽可能在自主自娱的教学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探求、自我顿悟、自我发展。教育者应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正确评价的时候,既要看到进步的一面,又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数学教师自然喜欢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但每个班中都会有几个“不喜欢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教师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上课不注意听讲,注意力分散,不按时完成作业,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首先要改变的还不是他的学习方法,也不是忙于提高他的学习成绩,而是激发他的兴趣和热情。只要他通过努力取得了进步,就应给予赞赏和表现机会。诸如一些简单问题的提问,对于他的正确回答,给予十分肯定的语言赞扬,并同时让全班同学用言行给予鼓励。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以爱的情感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自觉地学习,从中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自信心。例如:在一节课上,出了这样一道题:养殖厂要把100头牛运走,如果每4头牛装一车,已经装好23车,还需要几辆车?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一般解法是:100÷4-23,在做

这道题时,我请了一名学困生到黑板板演,这位学生列式:4×23,刚写出这个式子下面的学生就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到黑板板演,有些学生还喊了起来:“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老师还是让我来吧”。有些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站在讲台上的那位学生:“满脸通红,手足无措。”,这时,我示意下面的学生安静,并对他们说:“这样做也可以,人家还没有作完你们怎么就下结论呢!你知道人家下面怎么做吗?要尊重他人,虚心向他人学习。” 教室里安静了。这时我鼓励那位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黑板上:4×23=92(头),这一步是求23辆车里共有多少头牛?100-92=8(头),这一步是求还有多少头牛没装车?再用8÷4=2(辆),最后这一步求出还需要几辆车?待那位学生写完之后教师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时我也表扬了这位学困生,同时也指出了少数几个同学的不礼貌行为。并告诉大家要学会尊重人、理解人,虚心向他人学习。那位同学满脸笑容地回到了座位上。在这里我没有因为下面同学的影响,而停止那位学生的板演,而是在稳定环境之后,及时地肯定他并鼓励他把自己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维护了他的自尊心并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意识。

主体性德育观就是要创设一种真实而深刻的道德激励境界,引导学生将自己作为修养主体,找到自我的尊严和价值,积极进行道德思维和道德选择,发展道德探究能力,真正成为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实践的主体,真正体验到德育是从实实在在的自我开始的。

数学教学的课堂是开放的,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不断探求知识,自主学习,寻找规律,发现创新。数学课堂要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充分的机会表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课堂中老师“教的主导”转变为学生“学的主体”,变“跟我学”到“我要学”。应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新思路。因为这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世界的心理触角,是创造意识的体现。

例如:在最优化思想的数学教学课中,首先创设了问题情境。秋天到了我校要组织学生秋游,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和老师所提供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由此展开实践活动的内容。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既有现实性、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和开放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问题情境的故事化,确保了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学生的智慧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在合理选择车辆的环节中,共有便宜宽敞的大公共汽车和舒适豪华的小轿车两种,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选出本组认为最合理的一种乘车方式,并算出本方案的租费是多少。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了多种乘车方案,有经济型的、有舒适型的、有关心型的(照顾晕车、身体不舒服的同学和老师,让他们乘坐舒适豪华的小轿车其他人乘坐便宜的大公共汽车)等等,各种各样不同的乘车方案,而且每组都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在这节课上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关心他人的意

识,而且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新思路,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利用实践活动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既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了现代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例如:在复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我设计了一节“治理白色污染”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活动前先给学生展示了一组资料,并让学生谈谈感想,然后再调查统计自己家中一周内每天扔塑料袋的个数;活动时分小组统计本小组在一周内共扔塑料袋的个数及平均每天扔的个数,待汇报完数据后再计算全班在一周内共扔塑料袋的个数及平均每天扔的个数,然后通过测量计算出塑料袋的平均面积并汇报数据,接着设置情境让学生计算若全校都照这样的速度扔塑料袋,多长时间后我们的校园将会被我们扔的塑料袋扑满;然后对这些数据再进行分析、讨论,经过分析、讨论每一位同学都发自内心地说:“一定要治理白色污染”。活动的最后我们共同制定了活动的口号“白色污染几时休,齐心协力何须愁!”,同时每个小组都制定了活动后的任务,下决心要把“治理白色污染”进行到底。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统计、计算、分析、讨论不仅复习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而且还运用已学的知识探讨了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白色污染。通过大量的数据给学生的内心以震撼,从而使学生既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又焕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思想。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心里需求出发,找到合适的方法,做到真正激起学生的心理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实现育人的本质,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篇6: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中

作者:刘俊彪

单位:西吉县将台中学

【论文提要】当今艺术教育的现状而引发笔者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思考。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备课中挖掘德育。

2、在音乐艺术美中感悟德育。

3、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

4、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来体现德育。

5、于音乐课外活动中突现德育。

6、教师的自身形象中显现德育

【关键词】 音乐教学 音乐情境 德育

国家的兴旺离不开教育,学校作为学生的主要阵地,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同时,德育也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为此,作为音乐学科,音乐教学更应充分利用教材,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艺术性与思想性应有机的结合起来。

我们向来有“礼乐教化”的传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由此可见音乐的教化作用从来都是无可替代的。音乐以艺术的形式帮助道德实施其教化作用,道德同时也渗透进音乐,使音乐在“美”的基础上,融合“善”,达到“美善合一”。今天,时代赋予了音乐教学以更高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指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 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

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 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祖国颂》、《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12月19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文联第五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的闭幕联欢会上,热情洋溢地演唱了一首优秀历史歌曲《祖国歌》,词曲优美,如诉如说,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感情。给与会的文艺界代表和电视前的观众留下了难忘的一幕,使我们了解到总书记深厚的音乐素养。并从一个侧面反映 出这首创编于本世纪初的歌曲《祖国歌》,经总书记少年时代的学唱,在其心灵上所留下的深长记忆。使我们看到了良好的早期音乐教育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家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中学生高尚道德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中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该在美的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那么,在音乐教学中怎样实施德育呢?

1、寓德育于教材内容之中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音乐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景。教师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渗透德育。在教唱《国歌》时,可以详细介绍其创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日寇入侵,山河沦陷,《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样的背景介绍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这首歌曲的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感受到巨大的鼓舞作用,从而激发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共和国的华诞之日,神州欢腾,普天同庆,节日的礼花撒遍祖国的万水千山,国庆的欢歌飞出亿万人民的心田。在“十·一”前后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七子之歌》等,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音乐教育的性质不同政治报告、哲学演讲,它的教育形式是具体的,直接的,并能达到灵魂的陶醉,精神的愉悦,美感的享受。因此要寓德育教育于音乐艺术的美感之中,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起最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无论遇到如何恶劣的环境,也不动摇。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便是一部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的文化历史与完美的艺术表现结合在一起的杰出作品。欣赏这首典雅优美的乐曲,就象给我们展现一幅山水画卷,会使我们感受到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上东山、渔舟荡漾、花影摇曳的迷人景色。同时会给学生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使他们极快进入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清澈月夜意境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感受到民族音乐的伟大,从而在同学们心灵深处播下爱我中华的种子。不难看出,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教师还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

在欣赏教学中,不单是放放音乐让学生听听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如教材中斯梅塔那的交响组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在观赏前,先请一位学生合着音乐来朗读作曲家写的一段说明“……两条小溪流过寒冷呼啸的森林,组合起来成为沃尔塔瓦河……”学生们听着走进了音乐之中,再让他们从整体—分段—整体反复聆听,让学生自己在音乐中畅游捷克大自然的美好的景象,领悟到音乐热情地歌颂了美丽的祖国。在拓宽学生艺术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又如,圣·桑斯的大提琴独奏《天鹅》,乐曲一开始,大提琴在小行板上奏出温婉舒展的旋律,表现了天鹅在荡漾的碧波上浮游的神态,端庄而高雅;当大提琴奏出结束长音时,钢琴轻轻地自高音区蜿蜒下行,柔和的级和级和弦交替进行,描绘天鹅渐渐远去。天鹅在湖面上悠然漫游的情景,是对天鹅端庄、高雅形象的歌颂,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症状好、崇高境界的深切追求。教师可以从听觉、视觉入手,分析乐曲结构、乐曲风格、乐曲形象以及乐曲情绪,引导学生理解旋律音响所产生的音乐形象和真挚情感。学生在这美好的画面中引起无限遐想,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和美的享受,不用任何的说教就可以完成人格的塑造、情操的升华,并提升了鉴赏美的能力。

3、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诸多环节,让德育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敬老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等等,通过这些使学生逐 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联系实际,切忌生硬说教。

4、寓德育于各种课型和课堂之中

随着二期课改的推开,音乐课的形式越来越显的灵活了,但教学内容一般包括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在这些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各个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展开德育的渗透。歌唱教学中,教材上有很多好的歌曲,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旋律优美,还有一些精心选择的优秀的流行音乐,这些歌曲都有很好的教育性、思想性、艺术性,例如《好大一棵树》、《水手》、《朋友》、《天堂》、《红旗飘飘》等等,这些歌曲通过学唱培养他们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的一种热爱及在生活中需要的那种顽强的毅力。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音乐创作教学中,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他们一种参与、合作及团队的精神。例如在编创舞蹈或表演音乐课本剧时,要求同学们动作的一致性及协调性,课本剧表演时的投入程度等等,都需要同学的共同努力,不能因为某个人而影响整体的效果。通过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及集体主义精神得到了锻炼及加强。

音乐的情感作用主要体现在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方面。音乐可直接激起与音响运动形式相对应的情感,使情感得到调节,心灵得以净化,使情感、情操变得高尚。如学校班会课活动,让同学们针对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如何遵守行为规范”的教育。要求同学们自己去编小品,再用唱的形式点评。在班会课中,还可运用音乐课中学到的旋律等音乐知识,让同学为班级创作班歌,使班队活动活泼而富有特色,充满生机,学生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教育形式中相互感染接受了教育。学校的班会课活动起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音乐的参与更使班会课取得特有的教育效果。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 感,激发对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5、寓德育于音乐课外活动之中

音乐第二课堂能满足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的要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愿望。如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例如,在合唱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统一音色,调节音准,均衡音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使学生知道,美的歌声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音乐课外活动很重要,教师必须占领这块阵地。生活离不开音乐,学生也要天天唱歌、听音乐。但是学生缺乏甄别能力,心灵容易受到低级庸俗的音乐作品的污染,需要教师带领他们去唱、去听健康向上的优美歌曲。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如合唱队、器乐兴趣小组、晚会、比赛、游戏、卡拉OK等等,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比如,合唱是一项高度审美的艺术活动,它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艺术的想象力,从而达到陶冶高尚情操、净化心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学校合唱队作为音乐教育在课外的延伸,对学生进行唱歌技巧、技能的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唱歌及技巧训练的浓厚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得到审美教育和艺术实践的锻炼,而且通过活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良好风气。

6、寓德育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之中。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

道德、艺术、科学是人类文化的三大支柱。在音乐教育中,发扬出道德的根源、人生价值的根源、艺术的根源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音乐教学除了本身的艺术性外,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具有不可小视的重要作用,它能够使我们清楚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利用音乐所特有的形式、手段,把学生培养成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我们只要在音乐教学时候,充份挖掘教材中所寓含的德育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通过教材中所寓含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等,从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思想品格等方面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发挥音乐教学的德育作用,努力做到寓教育思想于教学之中,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最终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以上仅是本人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尝试,提出供大家参考。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今后还要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探索,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把握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艺术,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极强的学科,把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用音乐去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让德育之花开遍整个校园。

参考资料:

1、《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主编:朱则平廖应文

ISBN7-5622-2576-1/G.·1339

2、《中学音乐教学法》 主编:邵祖亮

ISBN7-80553-409-8/J.·352

3、人教版音乐教材 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 ISBN7-107-18233-1/G.·11322

4、《音乐欣赏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编

ISBN7-80553-003-5 5.《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主编: 郁文武

谢嘉幸

上一篇:入党需要材料下一篇:泡桐花开的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