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安全护理范文

2022-06-16

第一篇:手术室安全护理范文

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一)严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建立使用腕带作为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标示的制度。

2.手术患者接送程序严格遵守《护理工作管理规范》的手术患者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提高手术患者基本信息掌握的准确性。运用《临床护理文书规范》的“术前准备单”,临床科室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身份、手术名称、术前准备及带入手术室物品等进行交接核对。

3.按照制度与规范,术前有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做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患者、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4.按照《手术安全核对单》内容,在麻醉、手术开始实施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医师、麻醉师、器械/巡回护士共同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

(二)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 1.建立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及工作指引。

2.按照《手术护理记录单》中“手术器械敷料登记表”的内容,在手术开始前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核对手术包中各种器械及敷料的名称、数量(包括器械的螺钉、螺帽),并逐项准确记录。

3.器械护士应做到在使用各种器械/敷料的前、后均检查其完整性。

4.及时清点并记录手术中追加的器械/敷料。 5.关闭空腔脏器,关闭切口前、后,器械护士交接时,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确认数量核对无误,告知医师,方可关闭切口。

6.清点手术物品时,必须是两位护士按照相同次序,完整摊开纱布并同时发出声音,必须使用有X光显影的纱布,台上纱布不得剪切,不得拿出手术间外。

7.建立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的应急预案,如发现器械、敷料数量与术前不符,立即告知医生,并仔细查找,必要时征求手术医师意见采取适当措施如借助X光查找,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的“术中特殊记录”栏中记录备案。

8.记录手术单位时间内发生手术器械数量不符/遗失发生例数。

(三)严防手术患者意外伤发生

1.防坠床:建立手术患者安全运送工作指引,择期手术、病情稳定的患者必须由病房护士护送至手术室,急、危、重患者必须有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或病房护士共同护送;建立患者术前的坠床风险评估指引,不得让任何手术患者徒步走入手术室间,低风险患者以轮椅运送,中度风险以上患者以车床运送,并确保上好床栏,不得让有风险的患者独自留在等候室内;在全身麻醉的诱导期和复苏期这两个高危期,必须保证有人在患者身边看护。

2.防管道脱落:严格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中的各管道护理原则;建立转移患者过床、全身麻醉诱导期、复苏期的三阶段管道评估及护理工作指引;转运患者时各级人员分工明确:如麻醉医师负责气管插管或鼻咽通气道、巡回护士负责其余各类管道,运输人员负责平车的安全;对护士做好妥善固定静脉通道及各种引流管道的相关培训。

3.监测患者护理意外伤发生率(%)。

(四)手术体位安全舒适

1.建立各种手术体位摆放的操作规程指引及评价标准。 2.摆置体位时使用合适的手术床配件及足够的抗压软垫。对糖尿病、婴幼儿、老人、消瘦、水肿手术时间较长等压疮高危患者,应采取抗压软垫保护受压部位。

3.在不影响麻醉医生操作和麻醉效果的情况下,鼓励清醒患者参与体位摆放过程。

4.截石位、侧卧位、俯卧位、牵引体位等特殊手术体位的患者恢复平卧位时应有2人以上协助;操作上述体位的护士必须接受过体位摆放的训练。

5.正确使用压疮风险评估表,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营养状况、手术时间、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情况等对受压部位的皮肤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6建立压疮评估制度和程序。术后发生不可避免压疮时有记录及相应措施。

7.建立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与评估,通过术前访视,了解并评估患者的病情、需求,针对性选择合适的体位及保护用具,通过术后随访评价手术体位的安全、舒适及并发症,达到持续质量的改进。 8.监测手术体位摆放不合格率(%)。

(五)提高用药安全

1.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和安全用药管理制度。注射药、静脉输液、消毒液必须分开放置,标识清晰。看起来或听起来类似的药物分开放置。

2.手术室使用的外用药物必须由医院药房直接领用,不得自行稀释。

3.手术台上、台下所有药物和盛药物的容器(如注射器、杯子、碗)必须有明确的标签,标签上注明药物名称、浓度、剂量、有效期等。在第一种药物未做好标示前,不可加第二种药物上台。

4.每台手术患者设立术中输液卡,记录输液时间、输液名称、量及加入输液中的药品名称剂量,双人核对并签名。

5.落实口头医嘱管理规范。建立抢救用药记录本,记录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各项紧急处置的内容和时间,保留抢救用品,事后由医护双方进行确认核查。

(六)严防手术患者低体温

1.术前、术后转运患者过程中做好保暖工作。

2.患者进入手术间前1h室温应适当调高(以26~28℃为宜),如非手术特殊需要,整个手术过程室温应恒定在22~24℃,湿度以50%~60%为宜。新生儿及早产儿室温宜保持在27~29℃。

3.安全、有效使用各种保温用具,但应避免造成烫伤。 4.设有液体加温(恒温)箱,温度设定为37℃。专人管理,定期清洁。

5.输入液体、新鲜全血和成分血输入时应掌握温度,以37℃左右为宜。

6术中有体腔大面积暴露的患者(如胸腔、腹腔手术等),如非手术特殊需要,冲洗液宜加温至36~37℃后才供应手术台使用。

7.对护士进行手术患者保暖的相关知识及工具使用的培训。

(七)手术植入物安全

1.所有植入物使用必须符合《医疗器械和药品准入制度》及相关规定。建立外来器械及手术植入物的管理制度,所有植入物必须是经国家批准的人工假体,同时必须具备法人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产品注册证、税务登记证。

2.外来器械(包括厂商提供骨科植入物专用手术器械)必须在手术开始的24h前送到中心供应室(或手术室),中心供应室(或手术室)接到器械后必须重新清洗、包装、灭菌,并与手术室做好沟通。

3.植入物的每一灭菌循环,应在生物监测结果阴性时方可使用。 4.一般情况下快速灭菌、等离子灭菌均不能用于植入物灭菌。当出现紧急情况(如突发性创伤性患者需要骨钉、钢板等)时应记录备案后,在生物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中加入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才能在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前使用植入物,待监测结果出来后也需追踪记录在案,记录保证完全的追溯性。在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前使用植入物应视为特例,而不是操作常规。对紧急情况必须分析提前使用原因和填写改进措施,以便日后改善。 5.植入物使用记录应可追溯到产品名称、型号、数量、生产厂商、供应商。以上资料一式两份,一份留病历(粘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或其他指定位置),另一份保存于设备科或药械科。

6.可植入物,每个包装只可一次使用,开包后未用或用后剩余部分,不可在包装使用。例如:可吸收吻合器、可吸收闭合夹。

(八)安全正确留置手术标本

1.建立标本留置、送检的制度及操作流程。

2.标本储存间应具有独立功能,设立手术标本存放专柜,标本留置液应有医院药剂科或药厂统一配制。

3.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中切下的任何职责,严防丢失或弄错标本。对不用送检的标本,按病理性废弃物处理。

4.标本袋外粘贴标签,标签上应注明患者姓名、科别、住院号、标本名称及留置日期。

5.冰冻切片或需要新鲜活体组织时,巡回护士应立即将标本放入密实袋或干净容器中,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患者姓名、科别、住院号、标本的名称、数量,连同病理单及时送病理科,并与病理科做好签收手续,立即送检。

6.建立标本送检登记本,留置标本及送病理检查应有双人核对并签名,专人定时送检。

7.监测手术标本漏送、遗失发生例数。

(九)安全正确使用电外科设备

1.建立电外科设备管理制度,专人保管、维修,建立操作规程,使用登记和维修登记。定期做好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

2.手术需要同事使用两支电刀笔时,必须使用两台电刀机;手术台上应备有绝缘胶套筒,以备电刀笔不用时存放。

3.避免在有挥发性、易燃、易爆气体的环境中使用电外科设备,例如:肠道手术,气管内、头颈面部手术开放给氧时。

4.对体内存放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钢板等)、人工电子耳蜗、脑部深层刺激器、脊椎刺激器等植入物的患者,应使用双电凝器。

5.使用电外科设备后应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6.对护士进行电外科原理、安全正确使用电外科设备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操作培训。

(十)严防手术室的医院感染

1.建立、健全手术室消毒隔离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等,并严格执行。

2.新建、改建和扩建手术室,应遵循《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要求及相关法规,根据功能区域和消毒隔离要求划分为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域之间有清晰标志,不同区域应设隔断门。

3.手术器械应集中在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处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不能集中处理手术器械室,手术室应建立规范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流程。

4.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消毒的器械适用卡式盒或专用灭菌容器盛房裸露物品灭菌。4h内使用,不能储存。

5.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用药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及给药方法要按照卫生部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h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h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4h。使用后应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6.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7.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8.对特殊感染和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手术、术后手术间的用物按有关规定处理。

9.手术患者皮肤准备时,其毛发不宜在术前日去除,应在手术当天去除,毛发的去除最好用电动发剪。根据手术患者年龄和手术部位不同,手术野皮肤消毒选用合适的消毒剂。

10.人工关节、人工椎体、钢板、螺钉、髓内钉、人工血管、人工晶体等手术,手术室洁净度应达到百级以上的标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间净面积建议不小于40m2。

11监测不同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第二篇: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倒置出台后,护理医疗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手术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职能部门,是为患者通过外科手术途径解除病痛的场所。手术室工作又具有连续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手术室常成为医疗事故、纠纷易发之地。因此,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差错事故及护理安全隐患,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1存在的安全隐患

1.1制度不健全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制度。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标准等。只有科学的操作规范和健全的制度,才能保障正常的护理活动,才能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事故。

1.2技术方面手术室护士所承担的是一项特殊的工作任务,知识范围要广,业务能力要强,应急能力要快,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的开展,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大量应用,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3操作方面手术体位安置方向有误,体位安置不当导致压伤。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压迫。

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电凝器不能直接与病人皮肤相接触,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以免造成电灼伤。

1.4接错病人特别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

1.5清点物品有误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

1.6用药有误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手术病人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病人坠床,术后病人X线片、CT片等贵重物品遗失,给日后医疗纠纷埋下了一根导火线。

2防范措施

2.1加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为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医院组织学习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人人通过考核。科内不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实例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科内护士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自律性和慎独精神,强化责任心,从而降低了护理职业风险,既维护了患者的健康和合法权益,又保护了自己。

2.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障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病人制度,术前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即接病人时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前用药及过敏性情况);病人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等;四到位即: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2.2.1患者查对到病室接患者时,根据手术通知单,应认真查对病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将患者送入规定的手术间内,并由该手术间巡回护士、麻醉师及手术医师仔细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及手术部位等,确认无误后方可麻醉、手术。

2.2.2查对手术部位,合理安置体位为确保部位准确无误,询问患者病变部位并查对病历、手术单和X光片等相关资料,手术前与麻醉师核对手术部位,摆放体位后与术者再次核对方可手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摆放手术体位时需保证患者的安全舒适,避免血管、神经、肌肉的损伤,特别对俯卧位、截石位、侧卧位等易造成意外损伤的手术体位更应注意。

2.2.3手术物品的查对术前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纱垫等数目并记录。术中保持术野整洁,器械放置有序,用后及时收回,术中需临时增加物品时,必须核对清楚并及时记录。关闭体腔前,洗手护士要与巡回护士认真核对准确无误方可关闭。关闭后两人再核对一次数目。

2.2.4抢救患者药品的查对术中抢救患者时分秒必争,护士应熟悉掌用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与配位禁忌等,以利于配合抢救。执行口头医嘱时应要向医生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空安瓿抢救后再次查对,及时补记医嘱,手术完毕,方可弃去。

2.2.5防止病理标本丢失或混放标本是提供患者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妥善保存和处理标本尤为重要。

病理标本需贴上标签,注意患者姓名、床号、病理标本名称,连同病理单按指定位置存放,由专人送检。水中冰冻切片标本取下后立即放入备好的标本袋,贴上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床号、标本名称、取标本部位,由专人立即连同病理检查单送病理科检查。如取标本较多时,应按顺序排列,做好标记并与医生共同核对,不可混入。

2.2.6防止输错血输血管应仔细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3遍,取血人在血库对1遍,麻醉师与巡回护士对1遍,输血需人或加血者对1遍。取血人每次只能取1名患者所需的血。输血时需两人共同核对并签名,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2.2.7防止电灼伤使用高频电力前要检查仪器性能是否良好,负极板置于患者丰满处与皮肤紧密接触,一般先大腿、小腿或臀位,术中防止负极脱位、移位,避免灼伤患者。有心脏起搏器者,一般不用高频电刀,以免发生意外,避免与手术床上的金属部分接触,肢体用床单包裹,以防烧伤。

2.2.8防止切口感染加强空气消毒监控,术前30min开启层流空气净化系统,并严格控制进入手术间的人数,尽量减少人员流动。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严格划分,行感染手术人员不可随意到其他手术间走动或参观手术,防止交叉感染。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无菌观念。

2.3加强继续教育和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护士长带头表率,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补充,积极参加自考。科内通过每天晨会提问,每周组织业务学习,每月一次操作、理论考试,指定一名护士开展业务小讲座,不定期邀请各专科主任讲解新开展手术配合要领,邀请各仪器厂家技术指导员介绍仪器、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每年派两名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及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了护士的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水平,减少了因业务技术问题引发的护理差错、纠纷。

2.4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安静、严谨手术环境手术室工作是一项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思想集中是手术安全的关键,制定并实施消除或减弱噪声源,如定期对科室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普查、检修,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电源,手机不能带入手术间等,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

2.5规范言行举止,增进护患沟通医务人员应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举止端庄大方,多给病人关心、爱心、耐心。各项操作前做好解释,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在手术间大声谈笑,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特别是涉及病人的隐私、忌讳问题。向医生汇报恶性不良病理结果时应回避病人,不随意回答病人或家属提出的有关病情的疑问。

2.6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书写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病人病案的一部分,是具有法律依据的举证材料,它记录了病人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工作,因此记录应严谨、字迹清晰、医护一致、严禁涂改、避免漏记、误记,要保证记录内容的客观、及时、真实、完整、准确性。无菌包灭菌指示卡、植入性产品标签均必须粘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并注明文字说明。这样增加了手术室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避免了举证倒置困难。

2.7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对科室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科内护理工作内容增加等变化,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学习医疗相关的法律知识。

2.8注意团结协作手术室工作与多个科室应团结一致,相互协作,不可相互推诿,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纠纷。

2.9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根据用术大小以护理人员的能力、专业特点,安排工作,做到优势互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通过护理人员不断强化法律意识,严格按常规做好本职工作,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约束自己,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潜在的护理风险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把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第三篇: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涌现,各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高水平的要求。而手术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职能部门,是为患者通过外科手术途径解除病痛的场所。因此,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但是,手术室护理还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有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等许多医疗事故。

一、 存在问题

1、 制度不健全 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制度。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标准等。只有科学的操作规范和健全的制度,才能保障正常的护理活动,才能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事故。

2、 技术方面 手术室护士所承担的是一项特殊的工作任务,知识范围要广,业务能力要强,应急能力要快,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的开展,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大量应用,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3 、 环境方面 手术室内噪声源,如:吸引器、监护仪、麻醉呼吸机、电凝器等,不仅增加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降低其适应性,而且使医护人员因不良心理反应而降低工作效率。

4、 操作方面 手术体位安置方向有误,体位安置不当导致压伤。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压迫。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电凝器不能直接与病人皮肤相接触,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以免造成电灼伤。

5、 接错病人 特别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

6、 清点物品有误 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

器械完好性被疏忽。

7、 用药有误 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手术病人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病人坠床,术后病人X线片、CT片等贵重物品遗失,给日后医疗纠纷埋下了一根导火线。

二、 防范措施

1 、 制度保障 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2 、 加强业务学习 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及学术交流,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及时、默契

配合。

3、 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安静、严谨手术环境 手术室工作是一项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思想集中是手术安全的关键,制定并实施消除或减弱噪声源,如定期对科室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普查、检修,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电源,手机不能带入手术间等,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

4 、 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 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病人制度,术前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即接病人时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前用药及过敏性情况);病人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等;四到位即: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5 、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 对科室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科内护理工作内容增加等变化,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学习医疗相关的法律知识。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我们贯彻预防为主的精神,每一个人行动起来不断吸收经验,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急诊手术;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不同于择期手术,急诊手术风险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均高,尤其是遇到多台手术同时抢救,时间紧,病情重,工作人员少的情况,易使工作出现漏洞,轻者影响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重者使患者致残、致死。因此,我科针对急诊手术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一、安全隐患

1、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大了对患者的保护力度。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漠,工作中易忽视患者的合法权益。手术患者除全身麻醉外,一般均处于清醒状态,而且有些全麻患者在某种程度上听力依然存在(术中知晓)。患者对手术的进展情况,尤其对术中医护人员语言的交流十分关注。医护人员术中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这些不当的语言,将引起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怀疑,对医疗服务的不满;术后一旦出现身体恢复不良,患者很可能将术中这些不规范的言语作为日后纠纷和投诉的证据。

2、 查对不全面

急诊手术患者详细病情无从了解,常遇到一台以上危重手术患者抢救,无形中使护理工作量及压力的增加,影响了工作质量。易出现以下隐患:①接错患者,摆错手术体位;②输血查对不清或输错血;③手术标本未及时送检或丢弃;④患者坠床。

3、 急救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及业务知识不全面 急诊手术的并发症及术中常会发生的意外术前难以作出全面估计,使术中所需物品准备不齐全而延误手术时间。抢救仪器的使用及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能迅速有效地配合实施抢救而影响抢救的最好时机。

4、 手术护理记录不完善

已有很多关于如何规范书写手术护理记录单的报导,在急诊手术过程中就更易出现以下问题:①漏项、记录不全面;②记录不一致,入室及抢救时间记录不准确,与麻醉单、医疗记录单相矛盾;③叙述模糊不清;④术中特殊情况未注明,要求记录的内容未能体现,使手术记录单缺乏说服力;⑤代签字,使手术记录单缺乏真实性。

5、 院内感染机率增加

患者术前准备不全,物品准备不完善,巡回护士频繁出入手术间,手术间门开闭次数增加,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减弱,影响了空气的洁净度[4]。急诊手术患者未做术前常规检查,在术中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在术中也极易被锐器损伤,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常见的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且1次即可感染,也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机会。

二、防范措施

1、 加强职道德法律意识

手术室护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慎独”修养,端正工作态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并要提高法律意识,定期组织学习《刑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法》等相关知识,知法、懂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必要时约束自己的行为。

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认真核对每台手术,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始终把安全医疗放在首位。例如手术患者的十二查对;主刀医生、巡回护士、麻醉医生三方再次确定手术部位;术中切下的组织标本按规定程序来执行,做到每一项都要有签名,责任到人。

3、 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外科手术的迅速发展,新的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对手术室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及时更新充电以适应手术发展的需要。

4、 严格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文字反映,作为客观病历资料,具有法律效力。手术室护士应高度重视手术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术语要规范,字迹要清楚,数据要统一,术中抢救及更改手术等特殊情况记录应及时、客观,巡回和洗手护士核对器械、敷料无误后签全名。

5、 减少院内感染

急诊手术的特殊原因,会增加感染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总结以下几点防范措施:

5.1 加强手术人员管理

按规范严格要求入室的人员的数量及着装,手术间固定存放常规一次性物品,充分准备特殊物品,减少巡回护士频繁出入手术间次数。

5.2 加强患者的管理

将由绿色通道直接送到手术室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在术前接受室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换上手术衣裤,备好局部毛发,包括脑外递头;对术中患者的呕吐物、肠内容物等及时清除,封闭后入袋,减少对手术间空气的污染。

5.3 加强手术室环境及用物的管理

对急诊手术患者尽量安排在离手术室入口较近处,建议有条件医院设置正负压层流装置,门口设缓冲室。

5.4 加强自我防护

工作注意力要集中,按标准预防进行每一项操作。一旦发生锐器伤按规定处理,24h内填写《锐器损伤登记表)备案,并追踪调查。

第四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方案及安全科室

2016年手术供应室

护理质量控制及安全小组工作方案

一、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及安全小组: 组长:高春梅

副组长:钟海燕(质控护士)

组员:陈玲 何怡月

二、护理质量控制及安全小组成员职责

1、护士长和质控护士要依法加强对手术医生及手术供应室护理人员执业活动的监督管理,对科室质量督查。

2、督查内容以护理部质量管理标准、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二乙标准为主。

3、督查形式:采用不定期和定期检查方法,每月不定期检查若干次,坚持查房制度。

4、每月召开护理质量及安全反馈会议,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改进。

5、每月综合质量及安全检查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及奖惩情况,并进行质量教育。

6、质量及安全检查过程中,尊重客观事实,不得随意更改检查结果。

三、质量控制指标 1.护理措施落实率≥90%(合格分90分) 2.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90%(合格分90分) 3.病区管理合格率≥90%(合格分90分)

4.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合格率100%(合格分100分) 5.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0%(合格分90分) 6.手术术前术后访视率≥90%(合格分90分) 7.手术无菌技术落实率100%(合格分100分) 8.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9.手术安全核查合格率100% 10.一次性物品用后毁形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11.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率100% 12.护理差错事故 压疮(难免压疮除外)零发生率 13.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合格分为≥80分)

四、科内质量控制项目及责任人:

每周:1.护理知识提问1-2次(高春梅 钟海燕)

2.第一周星期二重点检查 消毒隔离 (高春梅) 3.第二周星期二重点检查 急救药械 ( 钟海燕) 4.第三周星期二重点检查 安全核查制度( 高春梅钟海燕)

5.第四周对护理质量及院感作检查评价,并找出问题,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记录。(高春梅 钟海燕)

每月:1.第一周星期三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培训(高春梅 钟海燕) 2.第一周星期五进行规章制度培训(高春梅 钟海燕) 3.第二周星期三进行三基三严操作培训(高春梅 钟海燕) 4.第二周星期五进行专科操作培训(高春梅 钟海燕) 5.第三周星期三进行三基三严理论培训(高春梅 钟海燕) 6.第三周星期五进行院感知识培训(高春梅 钟海燕) 7.第四周进行三基操作及理论考试一次≥80分为合格(高春梅 钟海燕)

每季:1.检查规章制度完成情况 2.检查三基三严操作完成情况 3.检查院感知识完成情况 4.满意度调查

5.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 6.感染管理手册及报表

2016年1月

第五篇: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

赖丽君

(江西省鹰潭市解放军第一八四医院手术室,鹰潭335000)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手术室安全隐患的分析,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全面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合理的预防措施,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从而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安全隐患 预防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是对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提供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具有工作量大、病种多、病情重、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故存在一定的护理隐患,而且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新手术的开展,也必然导致手术和手术室护理意外和风险的增加[1]。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要求更高、更严格,然而在不断进步的同时,手术室护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很可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伤害。现将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报告如下。

1手术室护理存在的不安全隐患

1.1手术室护理工作压力大,心理状况欠佳

手术室因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护士必须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对每台手术都必须高度紧张、认真,对手术所需要的每件物品、器械都必须认真的清点、核对,做到心中有数,不的有半点差错,加上连台手术及新业务的开展和经常超复荷的工作,导致护士出现过度疲劳、紧张,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产生心情压抑,注意力不集中,应急能力差、工作效率降低,容易发生护理差错。

1.2护理业务知识及技术操作水平不高

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对护士知识面的要求较高,包括手术每个部位的系统解剖、手术特殊器械的准备、手术步骤等,都必须掌握,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手术室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大量使用,及各专科新技术及新业务的开展,手术室护理的工作复杂程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内容不断增加,手术室护士缺乏新技术、新业务的知识及经验,在手术配合中护士处于被动状态,术中用物准备不全,以及对手术医生的配合不默契,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加大患者感染的几率。

1.3接错病人及手术体位摆放不当

由于患者术前紧张、睡眠欠佳及术前应用了镇静、催眠药后,不能正确的回答问题,以及小儿、老人、神志不清的患者,易发生接错。手术体位摆放不当,不能很好的暴露手术野,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术中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压疮;约束过紧或肢体过度外展可能造成周围神经、肌肉的损伤,发生肢体麻痹,衬垫使用不当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

1.4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护理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导致术中用错药、输错血。术前、关闭体腔前后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等清点不清,手术器械螺丝用前没有认真核对,用后发现螺丝有缺失,以及术中添加物品没有及时核对和记录,导致手术物品遗留在患者体腔内,给患者带来各种伤害,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1.5仪器操作不当和器械准备不全

手术室各种先进设备的大量使用,护理工作难度不断增加,导致手术室护理技术方面风险大大增加。术中仪器使用不当,术前准备时未试机,造成使用时出现故障;电刀使用过程中体液或冲洗液外渗,使负极板被浸湿或手术过程中病人移位导致负极板脱落,患者身体与手术床金属部位接触造成患者电灼伤;术中使用电动气压止血带时,止血带压力过高或超时使用,导致患者肢体神经、血循环受损;手术器械与手术所需不相符,器械的性能不佳、陈旧,钳端夹持不紧等,影响手术的进展,同时也增加了患者感染的机会。

1.6违背无菌原则引起切口感染

医务人员无菌观念淡薄,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器械、敷料包的过期使用,器械包内没有放置化学指示卡,开包未查看消毒效果。参加手术外科医生和器械护士术前洗手不规范,违背无菌操作原则,手术患者术前皮肤未清洗、备皮,皮肤消毒不达标,参观人数过多等加大了切口感染的机会。

2防范措施

2.1科学合理的安排人力

手术室护理人力的不足及新护士较多的情况下,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护士长应科学合理的安排人力,实行新老搭配,弹性排班,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安排人员休息,以减少护士过度超时工作负荷。定期进行专科业务训练,对新开展的手术术前进行学习、讨论,来提高护士专科业务能力,最大限度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尽量让当班的护士按时休息,减轻体力消耗,放松心情,从而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同时,护长还应该对护士做好人文关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遵循尊重人、衣靠人、发展人的原则,经常与护士相互沟通,需求解决护士存在的心理困惑的方法,缩小相互之间的距离,尊重和善待护士,把“情感”和“制度”有效地结合起来,不要以势压人,避免伤害护士们的自尊心,造成不好的心理负担,多一些关怀和理解,少一些批评和训斥,为护理人员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帮助她们以愉快的心情,更好的服务患者[2]。

2.2加强业务知识及专科技能的学习,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护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同时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才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判定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遇到危重患者才会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3]。

2.2.1分级培训护士

手术室管理者应制定各层人员详细的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适应外科技术的发展。对新护士采取一对一的跟班制教学模式,由经验丰富和技术高的高年资护师承担带教,老师必须言传身教,既传知识和技能,又带工作作风,新护士必须熟悉与手术相关的局部解剖部位,每配合一台手术,必须写手术配合笔记,由带教老师每天检查,对写的不规范处,进行讲解来提高护士的配合能力。同时根据护士的责任心、

年资、能力与岗位要求,进行分级培训,针对不同的专科,进行专业分组,使护理人员在熟悉了专科各种手术步骤的同时,也熟悉了本专业各位手术医师的手术习惯,使其能在业务能力上满足各专科手术的技术要求[4]。同时,每月进行阶段性考核,检查护士专科手术配合技能及专科理论掌握情况,提出不足及改进,不断提高护士。

2.2.2加强护士业务知识及专科技能的提高

加强护士“三基”基础知识及专科技能,基础知识的提高对手术过程中出现急救时忙而不乱,应急能力较强。科室经常利用早会进行学习“每周一药”、“三基”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每月根据年初制定的学习计划,由科室每名护士轮流授课,授课的内容包括各种手术配合、手术解剖部位以及手术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对新开展的大手术及新业务,进行术前及术后讨论、学习,必要时请外科医生进行讲解来提高护士的配合能力。不定期进行专科技能培训,护士对科室所有仪器都必须熟练掌握使用,对新引进的新设备,由产家进行讲解和操作演示,建立操作流程,要求人人达到熟练使用仪器的目的,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

2.3防止接送病人错位及正确的摆放手术体位。

巡回护士严格执行患者安全查对制度,接患者时根据通知单与病历,到病房认真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等,确定无误后方可接入手术室。入室后核对手术间,进入手术间后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及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根据《手术病人安全核查表》再次核对病人无误后,才能进行各项护理及麻醉方面的操作。认真学习和掌握体位摆放的正确方法,根据不同手术要求正确摆放手术体位,在充分暴露手术区域的同时,尽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裸露,注意病人的保暖,保证病人的安全与舒适;同时还要注意科学性、合理性,避免患者神经损伤和皮肤压疮的发生,如摆俯卧位时应使患者胸腹部悬空、踝关节自然弯曲下垂,摆截石位时要把膝关节摆正避免压迫腓骨小头损伤腓总神经致足下垂[5]。

2.4严格执行查对清点制度

2.4.1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使用任何药物都必须“三查七对”,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术中急救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医生的口头医嘱,并严格查对药品的溶度、剂量及用药方法,确定无误后方可执行。手术中使用后空安瓿暂时保留,经两人核对后无误后方可弃去。

2.4.2术中需要输血时,必须做到二人查对,由麻醉医生与巡回护士共同查对,首先是病历与配血单查对,查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科别、床号、准确无误后,再将配血单与血袋查对,查对献血者编号、血型、血袋号及交叉配型结果、血量等,最后由巡回护士检查血液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确保无误后方可输入,同时,在交叉配血单上双签名,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输血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输血后保留输血袋24小时,确定没有发生输血反应后销毁。

2.4.3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应严格遵守物品清点制度,在手术开始前洗手护士应对所有器械及敷料做全面的整理,做到定位放置、有条不紊,与巡回护士、第二助手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等物品数目,巡回护士将数字准确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并复述一遍;术中临时增加的器械或敷料,应及时补记;当关闭体腔或深部创口前后,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应共同清点记录单上物品,并与术前登记的数字核对无误;缝合至皮下时,再清点1次。手术结束后,洗手护士应再次查一次所点物品,确保无误,并签名。对大手术、危重手术和新手术时,配合护士应坚持到底,尽量避免交接班。特殊情况确需换人时,交接人员到现场当面交清器械、敷料等物品的数目,共同签名,否则,不得交接班[6]。

2.4制定相关手术器械保管及正确使用各种仪器

手术室器械专柜、分科放置,专人管理,手术器械及器械柜内设物品基数卡,便于核对。特殊器械由器械室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负责准备,并定期向医生及配合护士征求意见,不断改进器械准备工作,发现手术器械一旦损坏或性能不佳应及时更换或上报护士长;实施特殊手术或新手术时,要求术者前一日到手术室挑选所需的特殊器械,并检查器械的性能。贵重仪器建立使用登记本,随机器保管,记录每次使用时间、使用人员、仪器运转情况,由使用者进行登记,做到班班交接。使用电刀前将一次性复极板粘贴在靠近手术切口部位、肌肉丰富处,避免复极板受压,术中加强巡视,避免病人挪位或大量体液、冲洗液渗出,导致电刀复极板脱落或浸湿,患者身体与手术床金属部位接触造成患者灼伤。使用止血带时,认真检查止血带的性能,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袖带,正确设定止血带的压力、时间。准确记录止血带的压力及时间,避免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引起缺血坏死。松止血带时放气要缓慢,以免压力急剧下降引起休克。

2.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是控制手术室感染最关键的环节,是一项非常严密的操作技术,而且贯穿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应保证手术所需器具的无菌[7]。加强手术室手术物品的消毒灭菌,凡能高压灭菌的手术物品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对不能高压灭菌的可用低温等离子进行消毒灭菌,对临时或应急的小器械包则于手术室内的快速灭菌锅进行消毒灭菌,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贴指示胶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分室进行,如果没有条件,必须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感染手术,两台手术之间地面进行湿拖,将上一台手术物品清除手术间,更换一次性物品,做到一人一物,避免交叉感染。每月定期做空气培养、无菌物品及一次性物品抽样细菌培养,医生、护士指皿培养等进行监测。认真做好患者术前的皮肤准备,如果毛发不影响手术,可不去除毛发,如果手术须去除毛发,则在手术前2H进行,并选择使用剪毛法或脱毛剂。严格限制参观人数,30㎡以上手术间不超过3人,30㎡以下的手术间不能超过2人,以减少污染的机会。对参加手术的人员,应从洗手、皮肤消毒、穿衣到整个手术过程,层层把关,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经常提醒无菌操作,有效的切断传染源。

3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安全成为病人选择就医的重要标准,决定并影响着医院的长远发展和声誉[8]。手术室工作具有环节多、操作多、技术强、服务要求高、时间连续性强等特点,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已成为保障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甚至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

[9]

。因此,

手术室护理安全是管理者的重中之重,应高度认识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针对每一项问题采取具体的护理方法,出现问题及时学习提出整改措施,做到警钟长鸣。同时,强化科室护理安全管理,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及各种应激能力,将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10]。 参考文献

[1]魏革,胡玲,吴波[ “举证责任倒置”与手术室护理的“证据”意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4-356.

[2]陈丽萍,夏淳和.新形势下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护理学杂志,2005,20(2):60-62.

[3]田涛.陈惠珍.浅谈强化安全护理与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92. [4]刁国宣,蔺习凤,柴静.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与安全隐患的防范[J ],重庆医学,2008,37(7):773-774. [5]沈丽娟.手术室安全的风险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0,9(6):528-529 [6]王宇.手术室护理技术手册[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7-33. [7]冯翠兰.手术室护理隐患与预防措施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19-121.

[8]姜平桂,王维,钱蒨健.手术室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途径[J ].现代临床护理.2007,6(2):58-61. [9]赖兰萍,邹晓清.实行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3):77-78. [10]吴晓芹,吴旭丽,廖秀华.手术室护理安全的探讨与体会[J ].河北医学,2003,8(9):741-742.

第一作者:赖丽君,本科学历,主管护师,184医院手术室护士长,联系电话:13407011413

上一篇:世界各地老人节范文下一篇:社团党支部简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