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的研究

2022-09-10

众所周知, 手术室作为一个为患者提供治疗的特殊场所, 其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康复。因此, 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有利于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1]。本研究通过观察, 探讨减少医疗差错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 选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30名。所有人员均为女性, 年龄介于22~36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28.56±1 0.2 5) 岁, 本科学历8人。

1.2 分组方法

将入选的30例患者, 随机平分为A、B2组, 每组15名。其中A组年龄介于23~3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27.33±10.01) 岁, 本科学历3人;B组年龄介于22~36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28.58±11.38) 岁, 本科学历5人。2组患者在年龄与学历等比较,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3 试验方法

A组给予学习防护措施, B组只按常规操作。防护措施如下: (1) 加强学习与培训要经常组织各种医护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培训, 强化安全意识, 做到警钟长鸣。要建立健全各种安全制度, 严格管理, 落实防范措施。尤其是查对制度一定要落实到位,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确保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手术安全目标的实现。 (2) 完善各种登记表格手术记录单是一种法定的护理文书。在实施抢救护理中使用的口头医嘱, 医生和护士要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此项工作在法律上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3) 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要充分发挥全科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他们刻苦钻研新技术、新理论, 掌握新技能, 使用新机器。护理管理者要做到人性化管理, 科学、合理排班, 根据实际手术情况, 确立弹性工作机制, 与相关科室做好协调沟通, 定期向各手术相关科室发放手术室工作质量问卷调查表, 及时收集反馈各科室意见和建议, 认真分析客观及主观原因, 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 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不断上水平。 (4) 倾听与“团队精神”在围手术期, 护理人员尤其要注意倾听患者主诉, 随时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反馈患者信息;要打造“团队精神”, 与医师达成共识, 对相关疾病病情及治疗的解释要谨慎耐心, 职责分明, 避免医源不良影响。护士重点做好保健性宣教, 配合麻醉师做好患者思想工作, 以更好地维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 (5) 完善各种检测项目并备案术中无菌物品中的化学指示卡及指示胶带要及时粘贴于手术护理记录单背面。

1.4 统计学处理

部分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部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χ2检验, 取P=0.05为检验标准当P<0.05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A组有1人发生了医疗差错, B组发生医疗差错的例数为7人, 2组比较,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资料表明[2~4],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主要有:人员构成方面近几年由于编制的不断调整, 护理人员大多来源于地方院校, 结构参差不齐, 低年资、低学历的护士较多, 高年资、高学历的较少。

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护士综合知识水平偏低, 护理记录书写和管理不规范;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在护理工作中, 不遵守规章制度, 不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 是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如执行医嘱时错抄、漏抄医嘱, 交接班不认真。

为了减少上述隐患的发生, 本研究观察防范对策在减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中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 A组有1人发生了医疗差错, B组发生医疗差错的例数为7人。说明了加强防护措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防范措施在防止护理安全隐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30名, 随机平分为A、B组, 每组15例, A组给予学习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而B组不给予, 比较2组患在1个月内发生医疗差错的例数。结果 A组有1人发生了医疗差错, B组发生医疗差错的例数为7人, 2组比较,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通过防范措施宣教在减少医疗差错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防范措施,安全隐患,医疗差错,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缪网兰.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16) :88~89.

[2] 潘爱娣.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临床肺科杂志, 2009, 3, 14 (3) :407.

[3] 周俊美, 张杰.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6) :84~85.

[4] 王玉云.手术室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与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 2006, 3 (36) :102~103.

上一篇:立足高效追求卓越——学科课堂课型模式研究下一篇:绿色节能技术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