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转换及其实践路径研究

2022-09-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关注的重点工作, 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不同, 进入新时代, 在传播方式转变的情况下,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必定受到传播方式改变的影响, 为此我们必须适应新的传播方式, 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实践路径。

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的转换及影响

党的十八大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变化发展使得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发展, 这些传播方式的变化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一)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的转换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的转化主要是随着新的大众媒介的变化而转换的。21世纪以来, 互联网的发展为世界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在促进世界各国文化和信息交流的同时, 也应该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主要阵地。

新时代互联网在传播方式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传播主流文化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 主要包括全国性的综合网络媒体、地方区域性的网络媒体和各个行业的垂直媒体等。此外, 新时代的网络传播方式还出现了各种视频分享网站、直播网站、社交网站、自媒体等等。

这些新兴的网络传播方式具有强大的信息交流和传播功能, 正确使用可以大大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二) 新时代传播方式转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

新时代传播方式的转换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传播方式的转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工具和场地发生变化。

时代变化促进了传播方式的转换, 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工具和场地发生改变,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传播工具的转变来看,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工具已经由过去的报纸、杂志、张贴的标语、创作的红歌、乏味的课本等等, 转变为电脑、手机、平板、笔记本等;从传播场地来看, 过去是集中开会、夜校、课堂等, 现在通过互联网就可以传播到生活的各个角落。网络的普遍使用促进了传播工具的更新, 使得我们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时更加便利、有了更多的选择;而空间的不受限制则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普及程度和实效性, 这都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机遇。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向多样化、时代化转变

传播方式转向多样化、时代化不仅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也是必然结果。为了适应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越来越高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必须向多样化和时代化转变。信息交流、传播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从以往的单向传播向多向传播转变, 依托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功能, 人民群众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以后会自发地向其他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 这就形成了人民群众之间的多向传播。此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从过去简单的文字传播转向现在包含动画、声音、图像、视频等更具直观性、生活化、形象生动的传播方法, 在内容和语言上更具有时代性, 更能迎合当代人 (尤其是年轻人) 的口味。

3. 传播方式的转换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的挑战

传播方式的转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机遇, 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主要表现在:首先, 信息的海量传播和部分人民群众对信息的识别能力不高, 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 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的权威性受损;其次, 各国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 在互联网时代, 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阵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网络中的传播受到严重影响,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 必须巩固、守护好马克思主义在网络阵地的地位;再次, 众多非官方媒体网站的衍生分流了网民, 造成官方媒体传播的小众化局面, 传播效力不大;最后, 多种文化的冲击, 尤其是近年兴起的佛系文化使得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置身事外, 部分人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积极性。

二、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 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过程中, 应该抓住机遇, 同时把挑战转化为动力, 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

(一) 抓住主体, 结合实际

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 从而使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接受和认可马克思主义理论, 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理论。“受众是一切问题的交叉点, 我们必须做到有的放矢”。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受众者和主要推动者, 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大众化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因此, 在新时代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从人民群众的立场出发, 结合人民的实际情况进行大众化工作。

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而言过于抽象, 一味的理论灌输不仅无法让人民群众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 还会让人民群众觉得马克思主义过于“高大上”而敬而远之。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相结合, 从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出发,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 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价值。此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对待不同年龄阶段、文化水平、地区和民族的人民群众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聚焦不同人群所关注的现实问题。

(二) 转换传播主体, 向网络自媒体借力

过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由相关的研究者和工作者进行传播, 这种传播是一种被动传播, 从传播的辐射范围来看, 远没有主动传播影响大。而主动传播应该是人民群众自发、自觉的传播, 要提高传播的影响力就需要转换传播主体, 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和工作者转向人民群众, 而要想转换传播主体、扩大主动传播的影响力, 向互联网借力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可以说是一个自媒体时代, 自媒体也称为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 由于其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信息的泛化性和平民性以及传播主体的多样化, 自媒体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互联网背景下, “传播主体能够在海量信息中检索、阅览、传播马克思主义相关内容, 这有利于传播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 制造更多对受众具有吸引力的传播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自媒体的传播主体广泛分布这一特点, 以一对多的传播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同时借助手机移动端提高传播的有效性和便捷性, 以网络自媒体的影响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性。

(三) 技术与理论相结合, 掌握网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动权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 网络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 网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网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一项理论性的工作, 同时也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 网络传播需要信息的收集和重组技巧以及一定的传播技巧,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网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过程中必须建立一支技术+理论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培养优秀人才队伍可以从两方面出发, 一是提高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以及提高理论研究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尽可能让每一个网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者都是技术+理论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根据“术业有专攻”, 招纳网络技术领域、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和信息传播领域等各个相关领域的人才, 组建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抢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阵地, 掌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的主动权, 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摘要:新时代大众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 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传播工具、场地以及方法上都发生改变, 也给大众化工作带来了挑战。在传播方式发生转变的情况下探索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必须抓住人民群众这一主体, 转变传播主体, 借助网络自媒体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 同时打造一支技术+理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更好地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进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实践路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刘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2.12.

[2] 柳望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及实现方式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7.9.

[3] 董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选择[J].重庆社会科学, 2018 (02) :15-22.

[4] 景委委, 巩建华.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基于大众传播下的话语转换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39 (06) :131-135.

[5] 宋佳.高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N].东营日报, 2018-01-12 (003) .

上一篇:公司法中的强制性规范研究下一篇:“双标管理”在联合站中的管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