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小额信贷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文章通过作者对日常工作的总结和与众多小额信贷机构交流后得出的结论,介绍了小额信贷机构信贷风险的成因和种类,帮助读者了解造成小额信贷机构逾期贷款的原因,也为小额信贷机构实践者们制定信贷风险管理措施提供借鉴。

第一篇:小额信贷论文范文

小额信贷在农村信贷市场中作用的分析

【摘要】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要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方式,被引入我国后,在帮助农民脱贫、促进农村就业、规范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小额信贷在农村信贷市场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优化的建议,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额信贷 农村信贷 金融创新

一、农村小额信贷的特征分析

农村小额信贷是一种金融方式的创新,其成立的宗旨就是为农村低收入人群提供资金支持,以农户的信誉为担保,发放的额度小、期限短、还款灵活的信用贷款。换言之,小额信贷的特定用户是低收入群体,这与其他金融机构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与农村扶贫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小额信贷的主要特征有:

(一)贷款对象

小额信贷成立的初衷就以农村贫困人口为贷款对象,帮助其提高收入、缓解贫困,这部分对象往往被正规的金融机构拒之门外,没有融资的渠道,小额信贷为他们解决了资金困局,释放了生产力。然而农村中一些贫困人口缺乏创业的激情和冲动,不愿意从小额信贷中获得资金。或者由于学历不高、能力低下,不能合理的利用资金,导致不能按时归还贷款,这种情形十分常见。为此,随着小额信贷的发展,小额信贷的贷款对象也慢慢在发生变化,小额信贷的对象不仅仅是贫困人群,也包括农村中有强烈改善生活条件愿望的低收入群体。

(二)贷款额度

小额信贷额度较小,额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小额信贷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中,对小额信贷的额度也相差较大。小额信贷的发源地—孟加拉对小额信贷额度限定在70美元之内,印度尼西亚则是限定在300美元。我国一般是控制在5000以下。当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相差迥异,小额信贷的额度也没有一刀切。而且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物价的不断上涨,小额信贷的额度也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着。目前,在我国发达地区小额信贷的额度甚至可以高达30万,在不发达地区也可以达到5万元左右。

(三)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

小额信贷的客户基本都是在农村从事简单种植和养殖的农户,这些行业门槛较低、投入较大、技术简单,而且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小额信贷的期限和农作物的季节性有很大关系,一般控制在一年之内,即便长期的贷款也很少有超过两年的。小额信贷的还款也比较灵活,为了给予农村最大的方便,减少农户的还款压力。同时也为了增强信贷机构的放款能力,小额信贷一般按周、月、季度为周期进行还款。

(四)担保形式

小额信贷是一种信用贷款,对担保要求很少。而且由于小额信贷的客户都是农村低收入群体,这部分群体收入微薄,也没有有价值的资产,再加上贷款额度也不大,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信贷机构都是根据农户的信誉状况来发放贷款,不需要任何的抵押品。但随着小额信贷的不断发展,小额信贷的违约率在不断的提高,为了降低资金风险,小额信贷也开始要求一些担保或者抵押品,可以是信贷联保小组的“小组共同基金”,也可以是一些正规金融机构不愿意的接受某种资产。

二、小额信贷在农村信贷市场中的作用

(一)小额信贷是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重要工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以分散式的小农经济形式存在,这种小农经济模式决定了农户对资金的需求是分散的、小额度的。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进行,目前商业银行已经从农村地区撤出,农村金融机构中仅存有农村信用社一家,这给农户的贷款增加了难度。而且小农经济模式下,农户土地资源有限、缺乏有价值的资产作为抵押,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小额信贷的出现解决了农户的资金难题,小额信贷基本不需要抵押品,单靠农户的信用就可以进行贷款,这种金融方式得到农村广大低收入群体的欢迎。

(二)小额信贷是缓解农民贫困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人们收入水平不断增加,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然而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依然有大量的贫困人口存在。据不完全估计,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依然接近2000万人,大部分都是没有受过教育、没有生产技术也缺乏资金的群体。而且农村生产受季节、天气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可能就会使刚过温饱线的农民返贫。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一直是历届政府的主要工作任务。小额贷款的出现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了资金支持,农户可以将主要精力用在提高生产经营能力上。而且由于小额信贷解决了国家的一部分扶贫任务,国家可以将主要精力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维修和农户技能培训上,双管齐下,为他们摆脱贫困提供了巨大帮助。

(三)小额信贷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与这些商业银行相比,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资金规模、技术条件、人才资源、国家政策等方面都不占优势。因此小额信贷机构将主要重心放在农村市场。小额信贷机构的营业网点遍布农村各乡镇,其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大多出身农村、贴近农民,他们了解当地农民的需求,能够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设计出农民满意的小额信贷政策。而且由于土生土长的乡里乡亲关系,他们对农户的信用状况也十分了解,也更容易得到农民的信任。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其长期从事农户信贷工作,有一整套成熟的农村信贷管理经验,因此在小额信贷上驾轻就熟。另外,资金来源是小额信贷发展的根本,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后,会增强对小额信贷机构的信任,会把资金存入小额信贷机构,也会积极帮助宣传小额信贷政策,让更多的农户了解小额信贷,能够到小额信贷机构来借贷资金。

(四)小额信贷有利于抑制民间借贷

长期以来,正是由于正规金融信贷活动在农村地区的缺失,造成农村高利贷屡禁不止。尽管高利贷贷款手续简单、可以暂时缓解农村资金需求的矛盾,但其危害性远远大于正面的作用。高利贷只管借贷,不限制资金的使用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助长农村的犯罪活动。高利贷利率高,一般都是正常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以上,给借贷的农户带来巨大的还贷压力,有些农户不得不再借高利贷去偿还利息,甚至为了偿还本息不得不从事偷盗抢等犯罪活动。高利贷的催债方式往往带有暴力色彩,放贷者对借贷者进行谩骂、殴打甚至拘禁的现象屡见不鲜,极大的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小额信贷能根据农户的信用程度和经济状况来进行贷款,贷款期限与农村生产周期相吻合,符合农村资金的需要。而且小额信贷的利率较低,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因此,小额信贷的出现可以有效抑制农村高利贷的盛行。

三、农村小额信贷的优化建议

(一)扩大农户小额信贷担保物范围

小额信贷是以农户的信用来发放贷款的,并不需要抵押物。但是小额信贷机构在贷款时也往往比较重视农户的资产价值。由于小额信贷的农户大多收入较少、资产价值低,缺乏正式的抵押物,这也是正规金融机构拒绝小额信贷的缘由之一。小额信贷农户的房产大多只有一套,也是其最有价值的资产,但这些房产大多没有房产证,不能作为正规的抵押物进行抵押。而且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对被执行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须居住的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和抵债。”因此即便小额信贷农户以房产作为抵押,在其无法偿还贷款时,小额信贷机构也不能将房产进行没收和拍卖。事实上,小额信贷可以积极创新其他的担保方式,例如可以将农户的养殖物或者农作物作为抵押,从而完善农村小额信贷的担保体系。

(二)加强信贷产品的创新设计

随着小额信贷的不断发展,小额信贷规模越来越大,在农村金融中占据重要位置。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小额信贷应该与时俱进,在产品创新设计上进一步完善。首先,小额信贷的服务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与种植业和养殖业,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现代农村经济活动日渐频繁,农民的创业途径也日趋多样化,农产品加工、运输、物流等经济活动都是小额信贷可以支持的。其次,小额信贷的还款年限也要进行适当调整。以往小额信贷主要针对农村种植和养殖,这种经济活动具有季节性。随着小额信贷对生产周期较长的经营行为进行贷款,其还款年限也应该适当延长。第三,小额信贷的贷款额度也要进行调整。近年来,地膜、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物价在不断提高,农户经营成本在增加,原来的小额信贷额度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应该因地制宜的进行调整。

(三)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提高小额信贷机构从业人员素质,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着手:首先,提高信贷队伍准入的标准,要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作为扩充信贷队伍的后备力量,信贷员在从事信贷工作中,不仅要熟悉农村金融环境,而且要有背包下乡、深入农村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更要有开拓农村市场的能力和为农户排忧的良好职业道德。其次,要加强信贷人员的后续培训工作,采取以会代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要加强信贷人员农业知识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农业政策的大政方针,熟悉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新型的农业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信贷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等专业知识,同时还要进行法律常识和位职责风险的教育。再次,对于违规的信贷人员进行严厉惩罚,对农户贷前调查不深入、农户资料收集不齐全、信用评级不准确等违规行为及时惩罚,尤其对信用评级工作不认真、搞人情关系评定和徇私舞弊的人员使其对贷款的归还承担定的连带责任,从而保持信贷队伍的良好精神面貌。

总之,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小额信贷的出现解决了农村贷款难的现实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然,小额信贷的完善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还需要小额信贷机构本身的努力以及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曹子娟.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研究.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22-30.

[2]曹凤岐,郭志文.我国小额信贷问题研究.农村金融研究, 2008.(09):42-47.

[3]陈妍冰.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与制约因素.经济导刊, 2011.(01):39-47.

[4]董鹏,王翠叶.2011.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农业展望,(2).

作者简介:王晓秀,女,满族,辽宁省鞍山市人,中级经济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辽宁省小额信贷。

作者:王晓秀

第二篇: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主要信贷风险

[摘要]文章通过作者对日常工作的总结和与众多小额信贷机构交流后得出的结论,介绍了小额信贷机构信贷风险的成因和种类,帮助读者了解造成小额信贷机构逾期贷款的原因,也为小额信贷机构实践者们制定信贷风险管理措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机构;信贷风险;风险管理;风险的成因;风险的类别

[作者简介]谢进,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项目官员,北京100036

小额信贷机构的宗旨是通过运用创新的金融手段和制度,为低收入客户摆脱穷困而提供持续有效的小额信贷服务。这些低收入客户,既没有足够的自有资本作为小额信贷机构服务的担保(抵押)品,也不能提供可信的资信报告(财务报表)和借贷记录。因此,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小额信贷机构经营面临的信贷风险比较显著和特殊,这些风险源自小额信贷机构所经营的各种业务。

信贷风险,从广义上讲,是指贷款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贷款收益的不确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盈利的不确定性。由于贷款合约利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市场利率等因素发生变化,这笔信贷资产的实际盈利就会受到影响,信贷资产的收益就会出现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信贷资产损失的不确定性。损失的不确定性既包括数量上的不确定性,表现在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是全部收回,还是部分收回,或者零收回;又包括时间上的不确定性,表现在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能否在约定的期限按时收回。信贷风险是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小额信贷是小额信贷机构的核心业务,贷款资产是其资产的主要部分,贷款收益是其主要收入,而信贷风险又将导致小额信贷机构产生大量无法收回的贷款呆账,将严重影响信贷资产质量。因此,信贷风险密切关系着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过度的信贷风险将使得小额信贷机构倒闭。

一、小额信贷机构信贷风险的成因

小额信贷机构的信贷风险是指小额信贷机构在经营活动中,因不确定因素的单一或综合影响,使小额信贷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小额信贷机构风险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自然风险

对于以农业贷款为主的小额信贷机构而言,其主要投向是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而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都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一旦所在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大量客户可能同时发生违约,这可能导致小额信贷机构的破产。比如,孟加拉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自然灾害,就曾经导致乡村小额信贷机构的客户大量违约,这一度使该国乡村小额信贷机构陷入巨大的财务危机。自然风险也是我国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中国农村社会保障”课题组的研究(1999年)表明,小额信贷农户所遭受的经济风险中有10%源于自然风险,而我国尚未普遍开设农业保险,自然风险发生后,农户除能获得极少量救灾款外,没有其他的补偿途径。因此,农户若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拖欠贷款也就成为必然。

2、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从宏观经济环境而言,国家的宏观经济条件、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等都会形成小额信贷机构风险的源泉。例如,宏观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的高低以及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将对小额信贷机构的信用管理、利率水平及其各项业务产生巨大影响;宏观经济政策会对各个行业具有巨大影响,小额信贷机构投放的产业也不例外,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在引起相关产业变动的同时,也给小额信贷机构带来了风险;金融监管当局的目标与小额信贷机构的目标可能并不一致,相关监管政策也可能成为小额信贷机构风险的一个来源。

从微观经济环境而言,市场风险及法律条文的变更等都是小额信贷机构另一类风险的源头。小额信贷机构目标客户产品往往具有显著的趋同性,这会导致激烈的行业竞争,降低客户的盈利能力及自身风险抵抗能力。由于同一地域自然条件的类似及农民多年形成的耕作习惯,农民在种养殖业的结构上高度趋同,并且绝大部分农户在品种的选择上缺乏主见,往往“跟风走”,这必然导致同种产品供给过多,价格下跌,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形。另外,与工业品的生产不同,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并且有极强的季节性,农业结构调整的难度较大,而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农户不可能随时改变种植结构,收成的好坏绝大部分情况下只能由市场行情左右,这也是农业生产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法律条文的变更或政府违规背弃承诺也可能会使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范围、经营行为以及资金状况发生变化,使小额信贷的经营受到严重制约。

3、员工素质的影响

小额信贷机构员工的素质对小额信贷的效率、成本以及小额信贷机构的财务状况都有重要影响。员工应该接受过一定的教育和专业培训,最好是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实际的操作经验。同时,还要求员工有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小额信贷机构的员工应该具有良好的品德,其自身必须是值得信任的,诚实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为客户树立良好信用的榜样。同时,员工对工作和客户的责任感尤为重要,这不仅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小额信贷的效率,还影响着贷款的风险和成本乃至小额信贷机构的财务状况。小额信贷面对的是城市低收入者和较贫困的农户,其受教育程度有限,因此员工的沟通能力也十分重要,这样才能及时为客户解答疑问、克服困难并传授技能,一方面帮助客户脱贫致富,另一方面提高还款率,降低资金风险。对于大部分小额信贷机构而言,以上这些员工素质要求难以完全实现。

4、制度性设计缺陷带来的风险

小额信贷机构的一些制度性设计缺陷,也会给小额信贷机构的运行带来风险。例如,小额信贷机构普遍采用小组联保机制,虽然它能较好地防范事前的“逆向选择”问题,但小组某一成员违约之后,却存在嚴重的“道德风险”隐患——既然别人已经违约了,我为什么还要还贷呢?而且,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在地域和部门分布上比较集中,在没有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其信贷资产组合面临“协变风险”,可能会出现大量客户同时违约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小额信贷机构的破产。又例如,现存的小额信贷机构大多凭借捐助资金建立,机构的经营者和控制者并非是最终的产权所有人,机构存在“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产权关系的缺陷比较严重,这可能导致管理层面的低效率和经营者的道德风险行为。当这些机构能够吸收公众存款时,存款人将面临严重的风险。

5、经营不规范带来的风险

小额信贷机构风险的最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不规范经营,它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评定制度不规范带来的风险

信用评定制度不规范是小额信贷机构经营不规范的一个突出表现,它带来了比较严重的风险隐

患。小额信贷理论认为,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对象应是具有一定还款能力和还款愿望的中低收入阶层。而对于还款能力和还款愿望的评价一般是以农户信用等级的高低为标准的。因此,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就成为决定还贷率高低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由于信用评定制度不规范,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准确性和真实性往往无法保障。这样,尽管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是根据信用评级情况发放的,但由于信用评级情况不准确、不真实,贷款质量和回收也就难以得到保障。以我国的农村信用社为例,实际操作中农村信用社普遍缺乏对农户的真正了解,而一些地方政府、村委会在协助农村信用社工作的过程中,认为信用户的评定是一件有责无利的份外之事,还有些地方为了获得“信用村(镇)”的荣誉称号,在信用评定工作中不严格把关,甚至有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权直接对有关亲友的信用评级进行干预,弄虚作假,这给小额信贷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2)小额信贷管理制度执行不规范

小额信贷机构的风险管理不同于正规的金融机构。在小额信贷的主流模式中,主要有以下四种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团体贷款机制、以借款额度为主要标的的动态激励机制、整借零还的分期还款制度、不同形式的担保替代安排等。许多国家的小额信贷机构都仿效了这些制度安排,但在实际运行中,不规范运行使得这些制度安排名存实亡,机制难以发挥预期作用。下面,以我国为例进行分析。

我国的小额信贷机构也是从国外直接移植过来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效仿孟加拉国的GB模式,制度设计上采取了以上的制度安排。但在实际运行中,小额信贷的还款方式基本采取了到期一次性还清制度,小组联保的制度也大都没有得到执行。这主要是由于小额信贷的推广主要是政策驱动的,而小额信贷机构并未明文规定小额信贷须采取小组联保制,小额信贷机构其自身缺乏内在动力。由于管理水平低下,动态激励机制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般情况下借款额度的多少并不取决于借款人的还款表现,而往往取决于借款人及其亲友在当地的影响力。担保替代安排的执行也不规范,往往流于形式,而担保替代的真实性也存在问题。由于小额信贷管理制度执行不规范,以上各种风险防范机制都不能发挥作用,这给小额信贷机构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二、小额信贷机构信贷风险的类别

小额信贷机构的信贷业务既受到宏观经济形势、行业与产业变化和调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信贷活动的内部操作环节的影响。这是因为授信要经过受理、调查、审批、发放、贷后管理等诸多环节,每一环节出现的纰漏都会导致信贷资产的损失。因此,小额信贷机构的信贷风险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同时,信贷风险可分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其中,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则由内部因素(主要指内控机制存在问题)引起。

1,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小额信贷机构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应付到期的资金偿还需求和未能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或其他即付的现金需求,而使其自身蒙受信誉损失或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该风险会导致小额信贷机构出现财务困难,甚至破产倒闭。虽然小额信贷机构并不吸收公众储蓄,但是流动性风险仍然存在。这里提到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指分支机构现金流不足而带来的风险。我们所观察到的是,总部目前并非分支机构可靠的资金来源,原因一是总部自身的资金并不一定充足;二是分支機构的业务发展计划性不强,因而分支机构自身和总部都难以预料现金流;三是分支机构和总部问的现金传递往往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时间,所以总部可能无法及时满足分支机构的资金需求。伴随着流动性风险而来的便是信誉风险。目前在一些分支机构已经出现没钱而关门的情况。

满足小额信贷机构的流动性需求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小额信贷机构对内在其资产负债表中“储备”流动性,即持有一定量的现金性资产;二是小额信贷机构对外短期“借人”流动性。

小额信贷机构的资金获得能力对其流动性具有重要影响。小额信贷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自有资本;国际多边机构和双边合作机构的捐赠资金或转贷款;财政资金和中央小额信贷机构贷款支持;小额信贷机构或开发性金融机构作为批发机构提供的转贷资金。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发生违约或借款人信用等级下降,无力按照与小额信贷机构所签的合同条款全部或部分偿还债务,造成贷款逾期、呆滞、呆账等而产生损失的风险。小额信贷是小额信贷机构的主要业务活动。小额信贷的投放要求小额信贷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作出判断,但这些判断并非总是正确的,而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也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下降,因此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就是贷款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这是小额信贷经营中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风险,是导致小额信贷机构亏损甚至倒闭的主要原因。只要小额信贷机构通过实际或默许的契约协议,将其资金借出、承诺借出或以其他形式放出,均产生信用风险。

小额信贷机构作为一种独特的金融组织,还具有与传统小额信贷机构不同的信贷风险特征。它既有因个体借款人拖欠甚至违约带来的信贷风险,又存在着特殊的信贷风险机制,即单个借款人的拖欠或违约可能导致大面积拖欠或违约的发生。这是由于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在地域和部门分布上比较集中,在没有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其信贷资产组合面临“协变风险”,可能会出现大量客户同时违约的情况。小额信贷机构的老客户损失也可能会导致损失,这在福利性小额信贷机构中表现尤为突出。这是因为福利性小额信贷机构开发新客户需要支付庞大的交易费用、信息费用以及技术培训费用等,而维持老客户的成本要低得多,因此,老客户的流失就意味着小额信贷机构为其付出的所有费用随之消失。

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信贷资产价格等)的不利波动而导致的信贷资产损失的可能性。它包括信贷资产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1)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波动造成小额信贷机构持有资产的资本损失和对其收益产生影响的金融风险。该风险因市场利率的不确定性而使小额信贷机构的盈利或内在价值与预期值不一致。小额信贷机构与客户签订信贷合约时,一般是按照即时利息率签订固定利息率的合约,但由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市场利率会随着资金需求状况不断地变化,一旦贷款利率上升超过信贷合约利率,无疑会提高信贷资产的机会成本,造成信贷资金的相对损失。另外,利率风险对小额信贷机构借入资金的偿还具有重要影响。这是因为小额信贷机构的借入资金一般是长期的,而资金运用则大都是期限较短的小额贷款,资金来源和运用存在期限错配现象。小额信贷机构可以通过开发浮动利率贷款产品来规避这种风险。

(2)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在汇率变动时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一种损失的可能性。许多小额信贷机构的运营资金来自于国外捐赠、国际机构优惠贷款等国际渠道,由于接受的资金不是本国货币,其部分硬通货贷款组合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因汇率波动而面临损失的风险。根据一个CGAP/小额信贷信息交换(MIX)的调查,216家小额信贷机构中至少有一半存在硬通货贷款(美元或欧元),而这些机构中又至少有一半没有采取措施对汇率风险进行管理和防范。汇率风险会随着政治、社会或者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如果其中一种货币受到严格的外汇管制,或者汇率剧烈波动,后果将十分不利。小额信贷机构一般可以通过货币互换、远期合约等金融工程技术来规避汇率风险。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小额信贷机构信贷管理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控制缺失、诈骗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信贷资产的损失。操作风险直接与小额信贷机构的信贷管理体制有关,一旦发生,引起的损失可能非常巨大。

最重大的操作风险在于信贷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这種失效状态可能因为失误、欺骗、未能及时作出反应而导致小额信贷机构信贷资产受到损失。

操作风险还包括由于诈骗和技术问题而导致的风险。诈骗风险是指信贷人员与贷款企业“合谋”,故意提供错误信息,导致小额信贷机构授信决策失误。技术风险是指小额信贷机构的信贷台账电子管理系统出现错误或小额信贷机构电子计算机信用评级系统出现错误,引起小额信贷机构在授信过程中的失误并导致信贷资产损失。

事实上,制度风险的存在也是影响小额信贷机构存亡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在中国尤为突出。由于没有合法的身份地位,民间小额信贷机构随时面临着“关门歇业”的可能性。中国的小额信贷虽然发展比较缓慢,但是随着近三年来政策的拓宽,机构种类、资金渠道不断丰富,信贷产品、管理模式、监管办法都有所创新,出现了更多的市场竞争。这充分证明了:法律的订立虽然通常滞后于成功的实践,但显而易见的是发展小额信贷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完善是同步进行的,法律和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小额信贷实现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过程也是小额信贷政策法律走向成熟的过程。

[责任编辑:霁 月]

作者:谢 进

第三篇: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其需求的经验实证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小额信贷需求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衡阳县农户进行调查,用Tobit法分析衡阳县农村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影响因素,发现影响农户小额信贷需求主要因素是农户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农业及非农业的生产支出。在以上实证分析基础上,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国内农村小额信贷需求不平衡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满足农民小额信贷需求的相关信贷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小额信贷;农户视角;需求

一、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历程

我国国情与国外不同,因此国内小额信贷的实践过程与国外也有差别,主要的特点是政府的调控作用。另外,我国小额信贷发展尚在初期阶段,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国内一些正规的金融机构已经渐渐加入小额信贷的行列。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1993年至1996年9月是我国小额信贷的初期探索时期

在国外机构在资金技术方面对国内进行援助的基础上,小额信贷被引进国内,且主要是非政府组织在运行。此时,国内的小额信贷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主体单一。此时小额信贷的主体主要是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团体,基本没有正规金融组织及政府的参与。二是自筹资金。此时小额信贷资金的来源基本是向低利率、还款时期长的国际银行申请贷款或国际捐助。三是缺失相关法律。此时小额信贷开始起步,没有专门的法律及国家政策对其进行限制,只有国家扶贫政策和任务等作为约束条款。四是明确的目标。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小额贷款项目的探索过程可以在国内试行。

(二)1996年10月至2000年是小额信贷的扩展时期

在NGO的小额信贷技术及经验的帮助下,我国开始大力推展小额信贷,主要在人力资源、资金和组织机构等方面推进。此时期小额信贷的来源主要是财政资金及扶贫款,运用小组联保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的政策性的小额信贷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农村。随其发展,政府的小额信贷金融项目运用孟加拉乡村银行的经验来进行项目管理,即把借款人每5人分为一组进行组织,多个小组再组织成为中心,贷款周期短、款额小,且整贷零还不用抵押财产,实施中心会议制、小组联保及严格的规范制度等。

(三)2000~2005年是小额信贷的全面建设时期

随着小额信贷在国内部分地区推行试验的成功,小额信贷开始推广至全国。此时期,小额信贷的目标从最初孟加拉可行性试验到扶贫,服务目标已扩大至微小企业、个体户及一般农户,小额信贷在国内解决农户借贷难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现阶段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正规金融组织替代了非政府组织和社团来介入小额信贷市场;政策相对之前得到了强化,虽然还没有很明确的专门针对小额信贷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小额信贷的关注。

(四)2005年至今是小额信贷的商业化时期

在我国相关金融部门的推动下,国内小额信贷在政策目标和商业资本方面进行创新,使得机构在可持续性与经营成本上都能获得良好發展。此时期,国家重要的文件都强调要大力支持小额信贷的发展,前提是有效地规避金融风险。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扩大邮政储蓄资金运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提供政策支持资金回流农村。

二、我国小额信贷理论研究进展

小额信贷的参与者主要是小型的生产和经营者,主要指小额度储蓄及贷款业务,很多国家发起小额信贷主要针对的是穷人,尤其是妇女。关于其定义,不同国家的学者及机构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孟加拉国的尤努斯认为,小额贷款主要是帮助穷人特别是妇女群体的有效工具。二是小额信贷作为金融行业组成部分,其服务主体是很少或从未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的企业及家庭。三是小额信贷是穷人使小钱兑换大钱的过程,主要有贷款服务、存款服务、保险服务和养老金服务。四是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金融服务手段主要针对低收入群体,有贷款、汇款及储蓄的服务。

小额信贷的目的主要是使金融服务推广至低收入的贫困群体,因此其涉及提高收入、缓解贫困、增加就业及改善福利等发展目标,主要作为反贫困战略。

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小额信贷的基础理论有以下几种。

(一)金融深化论

Edward S. Shaw最早在1973年提出了此理论,之后由Ronald McKinnon进一步论述。他们主要从金融抑制及金融深化方面研讨了经济发展与货币金融间的相互作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二元的金融组织并存,使政府货币政策的效果削弱,金融政策目标与实际的政策实施效果不符;二是不完善的金融市场限制着资金分配及金融体系的作用,使得金融的融通不畅;三是货币化的程度较低,从而使得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四是发展中国家严格管制及过多干预了金融活动,阻碍金融业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现象严重存在,因而应当采用金融深化的理论,深化国内金融的改革,使其与外贸、政策的改革呼应;减少利率的限制;大力倡导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减少部分金融组织的垄断;不断增加向小的经济群体的贷款数额。

(二)制度变迁论

在限定的组织制约及制度安排下才能进行人的交易行为,制度结构及安排不同,其对经济主体行为及经济绩效的影响也不相同。制度的安排与经济绩效相关,要想提高绩效就要改变制度的安排,即制度变迁。它是低效率制度的安排被高效率制度安排所取代的过程,是社会制度的生产过程,需支付高额费用,除非制度合理地变迁能增加利润或降低成本,否则制度变迁便不会发生。制度变迁取决与供给和需求,在对其需求大于其供给、制度成本较收益低的情况下,便会发生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按其方式分为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在两者的作用下产生了小额信贷制度。

(三)农村信贷补贴论

1980年前,农村信贷补贴论在农村金融理论中占主导地位。在农村,农业收入存在投资周期长、不确定性大、收益低等特征,且慢性资金不足。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无储蓄能力,他们不会成为商业银行融资的对象。信贷机构没有办法动员农村资金参与储蓄,使农业信贷成为单纯的财政压力;低利率使信贷目标由穷人转向优质客户;监管制度不完善使得借贷者没有按时还贷。

三、小額信贷对我国扶贫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

在中国,农户大约有2.4亿户,其融资需求非常大。国际经验已证实小额信贷在农户增收及脱贫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农户对金融的需求与许多因素相关,如消费观念、受教育程度、信用环境等。随着国内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户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户的生产再也不会满足于自给自足的方式,且国内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从而使国内农民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意识不断加强,促进新资金需求的产生。现阶段,国内农村普遍存在借贷行为,且在国内各种扶持农业政策的指导下,农户的金融需求渐渐向多元化发展。

在国内,农户的借款渠道较多但主要是通过民间借贷来实现融资,一般是在家族内部解决融资需求,此方式不能解决时才考虑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而正规机构偏向于借贷给收益稳定的农户,导致贫困的农户从此渠道借贷融资的机会变小,大部分农户渐渐形成了不会或最后向正规机构借贷的想法。有借贷需求的农户主体主要是小种植养殖户、贫困农户及可获取正规金融机构支持的农户,前两者一般缺乏抵押担保的能力而无法从正规的金融组织取得支持,其取得的小额贷款主要用于生活性消费;后者一般具备承贷能力,资金需求量大,获取大额贷款后进行生产性投资。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户的贷款需求度逐渐上升,除了维持生产之外,大部分贷款转向了农产品加工及种植业的投资。

在国内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农村的小额信贷可以有效解决农户的资金需求。国内实施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大部分农户在土地上的投入增加了,在农业上实施机械化耕种来增加收益。但是,国内农村邮政储蓄只存不贷使得农户获得资金支持较难,农村小额信贷则满足了农户正常生活及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此外,农村的小额信贷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一直以来,农村信用社主要倾向于向大项目投资借贷而不能满足农村小额信贷的需求,小额信贷的发展可以优先对农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扶持,可以加大农村信贷的投入量,进而配合及支持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班)

作者:胡利君

上一篇:经济科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经济核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