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小额论文范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研究生小额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小额保险是增强穷人抵御风险冲击能力、减轻贫困的重要手段。全球范围内小额保险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互助或合作保险模式、合作-代理模式及独立经营模式。从国外小额保险的发展实践来看,小额保险的经营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各国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发展阶段及制度环境等的不同密切相关。

第一篇:研究生小额论文范文

小额保险影响研究述评

摘要:评述了学者们对小额保险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在冲击发生前,小额保险对被保险人的消费和投资、资源配置、道德风险和心理效应产生影响;在冲击发生后,小额保险的影响体现在被保险人对保险服务的使用率、为冲击支出的费用、收入和消费平滑、健康状况、服务质量等方面。小额保险的影响具有外部性和异质性。现阶段针对小额保险影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亟待完善。

关键词:保险市场;小额保险;影响;研究述评;外部性;异质性

一、引言

小额保险(Microinsurance)作为微型金融(Mi-crofinance)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轻穷人和低收入人群的贫困和脆弱性(Vulnerability)、增强其抵御风险冲击能力的重要手段。但与30多年来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实现了较快发展的小额贷款相比,小额保险的发展明显滞后。

根据小额保险网络组织一项名为《小额保险中的商业保险公司》的调查报告,世界上主要的小额保险市场包括印度、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西、乌干达、加纳等。截至2010年,全球范围内的小额保险已经为超过2700万的低收入人群提供了保险保障,占总低收入人群保险市场的20%。

近年来关于小额保险的影响成为微型金融业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关注的焦点。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评估小额保险的影响,小额保险的预期影响在实践中能否实现,小额保险对低收入者的投资、消费和福利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小额保险对非正式保险机制的影响如何,小额保险对具有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的被保险人影响有何不同,不同类型的小额保险产品在影响机制上有何差异,当前关于小额保险影响的研究存在哪些不足?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理解低收入者的投保决策,改善小额保险的供给,进而促进小额保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Radermacher等(2012)对小额保险影响的定义,它是指小额保险对被保险人或者他们的家庭、企业或者社区的经济或社会环境产生的改变。额保险影响的对象包括被保险人和未投保者。下面我们将分别从冲击发生前、冲击发生后小额保险的影响、小额保险影响的异质性和影响的外部性四个方面来全面评述研究者们的实证研究结果。

二、小额保险在冲击发生前的影响

贫穷家庭未被保险覆盖的风险成本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昂贵的事前风险管理机制(Dercon等,2008)。那么小额保险能够帮助他们重塑他们的风险管理行为和与资产有关的创业行为吗?例如,小额保险对被保险人及其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将产生怎样的行为激励,能否促使被保险人为了更高的收益而构建更高风险的投资组合?评估小额保险在冲击发生前的影响主要是将之与投保人的事前风险管理机制比较,分析小额保险对他们的消费与投资、资源配置、道德风险和心理效应的影响。这里,我们将对上述问题的主要研究结果进行系统评述。

(一)小额保险对被保险人消费和投资的影响

一些研究(Chou等,2003;Mosley,2003)表明小额保险减少了投保人的预防性储蓄,从而将节省的储蓄用于投资和消费。

Chou等(2003)通过研究中国台湾1991-1998年实行的劳动保险和1995年引入的健康保险的相关数据,指出健康保险减少了家户的预防性储蓄,与之前政府提供的劳动保险相比,健康保险降低了家户的平均储蓄8.6%-13.7%,并且增加了平均消费支出2.9%-3.6%。Mosley(2003)对孟加拉国BRAC(Bangladesh Rural Advancement Committee)和乌干达FINCA(Found~ion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istance)的研究显示,小额保险的参保者相比未参保者增加了物质投资,还可能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二)资源配置

小额保险对被保险人资产的风险一收益投资组合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一些学者(Hill和Viceisza。2010ral;Cai等,2009tTI)的研究表明小额保险使被保险人增加了投资以及建立起更高的风险一收益资产组合,但Gin 6和Yang(2009)、Karlan等(2011)的研究则表明小额保险对投保人的资产组合不存在明显影响。

Hill和Viceisza(2010)通过对埃塞俄比亚农村进行关于气候保险的田野试验研究显示,该项保险对于农户购买肥料的投资决策有积极影响。Cai等(2009)对中国西南地区实行的由政府提供80%保费补贴的能繁母猪保险项目的研究说明参加该项保险的农户有意愿增加对养育母猪的投资。Gin 6和Yang(2009)通过在马拉维运用随机田野试验的方法调研为农民提供降雨量保险对其申请贷款用于种植具有较高收益率的杂交农作物的影响,发现那些参保的农民运用贷款种植新型农作物的比例反而比未参保的农民低13%,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的贷款合约内含的有限责任条款已经提供了隐性保险。

(三)道德风险

我们通常认为投保后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可能会增加,疏忽对保险标的的管理,但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小额健康保险而言,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不一定增加。

Yong(2006)对乌干达FINCA的健康保险的研究说明,拥有该保险的人采取健康预防措施的可能性更高。Hamid等(2011b)对格莱珉银行在孟加拉329个家庭的调查指出小额健康保险有助于提升投保人的健康意识,从而推动其寻求健康的行为。Pham和Thong(2012)研究了越南2003年开始推出的小额保险项目的投保人寻求治疗意愿(Inten-tion-to-treat)效应,指出该项目增强了穷人寻求医疗保健和常规检查的意愿。

(四)心理效应

理论上而言,小额保险通过提升投保人对未来的安全感从而减轻投保人的害怕、恐惧和心理压力。Yong(2006)对乌干达FINCA的健康保险项目的研究说明,拥有该保险的人表现出更高的安全感。Hintz(2010)对印度尼西亚信用寿险的研究指出,该保险对被保险人的内心平和有正面影响,但是有些被保险人由于宗教和迷信的原因,其安全感稍弱。

综上所述,研究者们对小额保险在冲击发生前的影响在产品类型上以关注健康保险为主,对气候保险也有涉及。在对投保人行为的影响方面重点关注预防性储蓄和资源配置。相关的研究表明小额保险减少了投保人的预防性储蓄,从而有利于刺激其消费和投资。现有的实证研究显示小额保险对投保人的风险一收益投资组合的影响不确定。一些研究(Yong,2006;Hamid等,2011b;Pham和Thonz,2012vn)指出小额健康保险有利于提升投保人的健康意识,从而推动其寻求健康的行为。

三、小额保险在冲击发生后的影响

小额保险直接影响到家庭的事后风险处理机制。一般假说认为,它通过提供损失补偿和相关的保险服务,帮助投保家庭减轻资产损失、保持消费稳定和改善健康状态,这是家庭投保的最重要考虑因素。同时,小额保险还会间接影响到投保人及其家庭的其他福利,例如营养、教育等。下面我们将从收入和消费平滑、为冲击支出的费用、服务的使用率、健康状况、服务质量和其他福利几个方面分别评述小额保险对投保人在冲击发生后的影响。

(一)收入和消费平滑

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小额保险对投保者的收入稳定性和消费平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Wagstaff和Pradhan(2005)对越南小额健康保险项目的研究指出,该项保险增加了参保家庭的非医疗消费,例如食物消费、教育支出及耐用消费品的使用价值。Aggarwal(2010)对印度小额健康保险Ye—shasvini项目的研究显示,在过去的三年里,参保家庭的平均年度消费增长明显高于那些没有参保的家庭。Hamid等(2011a)通过调查格莱珉银行在孟加拉国329个家庭的小额健康保险,实证结果指出小额健康保险和小额信贷的组合使用对农户家庭的收入及其稳定性、食物的充足性有正面影响。

(二)为冲击支出的费用

为冲击支出费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保人的预算外支出(Out-of-pocket Expenditure)和灾难性花费上,这方面的研究存在争议。一些研究(Jntting,2003;Baros,2008;Franco等,2008;Pham和Thong,2012,21)说明小额保险减少了投保人的预算外支出;另外一些研究(Wagstaff,2007;Chankova等,2008)则指出小额保险没有减少投保人的预算外支出。

Jutting(2003)对塞内加尔农村社区健康保险的研究发现,保险成员比非保险成员支付的医疗费用更少,保险减少了互助组织成员的预算外支出。Baros(2008)对墨西哥小额健康保险Seguro Popular计划的研究指出,保险明显减少了被保险人的预算外支出。Franco等(2008)对马里Equity Initiative健康保险的研究证实,被保险人治疗发烧的预算外支出更少。Pham和Thong(2012)对越南小额健康保险项目的研究显示,该项保险减少了贫穷参保者的预算外健康护理支出,降低了健康风险冲击的灾难性花费的概率。

Wagstaff(2007)对越南推行的针对穷人的健康保险项目的研究显示该项小额健康保险没有减少被保险人的预算外支出。Chankova等(2008)通过调研加纳、马里和塞内加尔的互助健康组织的成员对健康关怀服务的使用和在住院治疗与门诊治疗上的预算外支出,指出虽然互助健康组织为其成员提供了针对潜在的较高住院医疗花费,然而该项保险对于成员门诊治疗的预算外支出的减少没有明显的影响。

(三)服务的使用率

理论上而言,小额保险会鼓励和增加客户对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使用率,这方面较多的实证研究说明小额保险增加了客户对服务的使用。

Schneider和Hanson(2006)对卢旺达小额健康保险的研究指出,已投保的病人比未投保的病人去医疗服务提供者那里的次数更多。Msuya等(2007)对坦桑尼亚农村推行的社区健康保险项目的研究说明参保家庭的患者比未参保家庭的患者寻求正式治疗的可能性高15%。Wagstaff(2007)的研究显示越南小额健康保险增加了投保人的健康服务使用量和住院治疗。Polonsky等(2009)发现亚美尼亚农村实行的社区健康保险项目的成员去医疗保健站点的频率是非保险成员的3.5倍。Hamid等(2011b)通过调查格莱珉银行在孟加拉国329个家庭的小额健康保险项目,证实该项目对被保险人医疗保健的使用有积极的作用,且在统计上是显著的。

(四)健康状况

对被保险人健康状况的衡量可分为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前者指身体的生命特征,后者指与健康相关的辅助指标。由于健康状况的直接衡量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和昂贵,研究者们大多采用间接指标,包括被保险人自我报告的病例和改善健康状况的行为。

Wagstaff和Pradhan(2005)采用人体测量数据指标对越南小额健康保险的研究显示,该保险对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及成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Wang等(2009)对中国西部某省于2003-2006年实行的具有社会试验性质的农村互助健康保险的研究指出,该项保险对参与者的健康状态有正面影响,显著减少了被保险人自我报告的疼痛、不舒适感和焦虑、沮丧等症状,并且对于55岁以上被保险人的日常运动锻炼有正面影响。

(五)服务质量

小额保险对服务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被保险人依靠现代化的医院、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治疗,一些研究证实小额保险提高了针对被保险人的服务质量。

Franco等(2008)指出马里小额健康保险EquityInitiative项目的投保者采用现代治疗方式治疗发烧的比率是未投保者的1.7倍。Chankova等(2008)对马里小额健康保险Equity Initiative项目的研究也证实对于一些医疗问题,投保者更倾向于寻求现代的医疗保健。

(六)其他福利影响

小额保险在冲击发生时的其他福利影响体现为对营养、教育等方面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Chakrabarty(2012)对孟加拉国易受洪水灾害影响的Monga地区的384个家庭的相关信息调研显示,对极端贫困家庭而言,小额健康保险或寿险与小额信贷的组合使用对减少童工的供应有显著影响,但与小额信贷相关联并组合使用的信用寿险对减少童工的供应没有明显影响;对中等贫困家庭来说,小额保险的运用没有明显影响童工的供应,但小额信贷能显著减少童工的供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贫困家庭使用童工的现象很普遍,从而导致很高的社会机会成本,如何发挥小额保险的影响从而降低童工的使用率值得研究。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小额保险在冲击发生后的影响从产品类型上来说集中在健康保险,对财产保险、牲畜保险和气候保险等的研究很少。一些研究说明小额健康保险对投保者收入的稳定性和消费平滑具有积极作用;当冲击发生后,小额健康保险增加了被保险人的医疗服务使用率,对补偿其医疗花费具有积极作用,极可能增加其住院治疗。小额健康保险对被保险人关于门诊治疗的预算外支出的影响较复杂,尽管一些研究(Jti tting,2003;Baros,2008;Franco等,2008;Pham和Thong,2012)说明该项保险降低了被保险人门诊治疗的预算外支出,但也有一些研究(Wagstaff,2007;Chankova等,2008;Fitzpat-ric等,2011)表明小额健康保险对被保险人门诊治疗的预算外支出没有影响。小额健康保险有助于提升投保人的健康状况,从而增进投保人的福利。

四、小额保险影响的外部性

小额保险影响的外部性主要指小额保险对已经存在的其他风险管理机制的影响和社区溢出效应,前者包括非正式保险(例如出售资产、借款、储蓄等)和社会保障项目,小额保险对这些风险管理机制是否存在挤出效应(Effect of Crowding out),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促进关系,学者们对此进行了相应研究。

(一)小额保险对非正式保险机制和其他金融服务的影响

一些研究(Jowett,2003;Dekker和Wilms,2010)说明小额保险和非正式保险机制之间存在挤出效应,但也有学者(Giesber等,2011;Matul等,2011)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巩固的关系。

Jowett(2003)对越南小额健康保险的研究显示强有力的非正式保险抑制了新的保险产品的投保率。Matul et al.(2011)对肯尼亚、印度和菲律宾15个小额保险项目的研究表明,在非正式风险分担机制和已存在的社会保障计划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小额保险来保障低收入人群的生命和健康风险仍然具有积极影响。Dekke和Wilms(2010)探讨了乌干达的小额健康保险和其他风险处理策略之间在融资解决医疗费用支出方面的关系,结论显示拥有小额健康保险的人出售资产的频率更低,但是借款的频率并没有降低;参保家庭借入资金或者通过出售资产变现的数额相对更少。

Giesbert等(2011)的研究显示加纳家庭参加由当地银行或微型金融机构分销的小额寿险项目和使用这些金融机构提供的其他金融服务(包括信贷和储蓄)之间呈相互巩固的关系。原因包括:(1)一种金融服务的使用者相比未使用者拥有信息优势;(2)金融服务的使用者具有更高的金融意识;(3)对贫穷农户而言,储蓄和保险为其使用信贷服务承担着提供抵押品的功能。

(二)小额保险的社区影响(Community lmpact)

Radermacher等(2012)认为小额保险在经营过程中可以产生六种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在更广泛的社区范围影响着未投保者。(1)小额保险能够创造就业,这是小额保险最显而易见的溢出效应。小额保险的经营者需要销售人员、精算人员、业务管理者、理赔人、保费收缴人、IT支持人员、医生等人员。有些小额保险项目业务规模大,创造的就业岗位很可观。(2)小额保险的保费可用来储蓄或者投资。投资的资金可用于与小额保险经营者相关的小额信贷活动或国内、国际金融市场。(3)小额保险会带来社区基础设施的改变,未参保的社区成员能够从这些改变中受益。Aggarwal(2010)发现印度小额健康保险Yeshasvini项目的参保者在寻求医疗保健时转向私营医疗服务提供者,这有助于减轻公共健康机构资源紧缺的压力,从而为其服务未投保者、重新获得公众信任提供了机会。(4)小额保险有助于改善地方的疾病负担。Polonsky等(2009)发现在阿美尼亚农村,未参加小额健康保险者也提高了对医疗保健的使用率。(5)小额保险对团体团结度产生复杂的影响。基于社区的小额保险项目强调团体团结性和合作,这会增进团体凝聚力;但由于这些项目部分排斥了紧密依靠家庭和社会纽带的传统风险处理机制,小额保险又可能削弱当地的社会关系。(6)小额保险有利于提升社区居民的财务意识,培育保险文化。随着小额保险经营规模的拓展,通过对社区的溢出效应,有助于推动未参保者增强对风险管理手段的理解和运用。

关于小额保险的社区影响,当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是对于小额保险对就业、投资和团体团结度的影响的研究目前尚局限于理论层面,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

五、小额保险影响的异质性

小额保险影响的异质性主要是指同一保险产品对不同特征的投保人的影响不同。之所以要考虑小额保险影响的异质性,是因为我们对小额保险影响的评估不仅要看整体状况,还要根据投保人的特质即社会经济特征的差异具体分析。投保人的社会经济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宗教信仰、收入水平、家庭规模、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因素。现有的与投保人的社会经济特征有关的小额保险的异质性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状况、性别差异、受教育程度等方面。

(一)与投保人的经济状况有关的异质性影响

Jutting(2003)对塞内加尔农村社区健康保险的研究发现,在贫穷环境里,小额保险对参保者确实能发挥积极作用,但最贫困者被排除在外。Wagstaff(2007)对越南小额健康保险的研究显示小额健康保险对最贫困者的影响微乎其微。Sinha等(2007)检验了印度自雇妇女联盟(Serf-Employment WornenAssociation,简称SEWA)实施的包含死亡、住院和财产损失保障的组合式保险项目的分布效应,研究发现投保者中农村成员相比城市成员获得的利益要少;在农村成员内部,穷人获得的利益比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村成员受益少得多。Polonsky等(2009)指出在亚美尼亚农村,那些通常较难获得健康护理的群体如女性、年长者和极度贫困的穷人从社区健康保险项目获得的收益最大。Aggarwal(2010)证实印度小额健康保险Yeshasvini项目的参保者中经济状况较好的成员相比收入较低的穷人受益更多,原因包括经济状况较好的参保者拥有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而且其所在的村庄和社区拥有更为便利的交通设施、更大的合作社团等。

学者们对由于投保人经济状况的差异而产生的小额保险影响的异质性存在争议,尤其是对小额保险能否对最贫困者产生影响这一问题,实证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根据理论假说,小额保险面向的群体主要是低收入者,其保障范围应该涵盖最贫困者,但Jutting(2003)、Wagstaff(2007)等的研究却表明小额保险未能惠及最贫困者,原因可能包括小额保险产品设计不当,例如由于保障程度偏高而定价过高、缴费方式不够灵活等,使得极端贫困者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小额保险。

一些学者通过研究不同收入阶层的保险购买率来评估小额保险的影响范围。Jowett(2003)、Wag-staff和Pradhan(2005)对越南小额健康保险的研究说明贫困程度不那么高的家庭投保更多的小额保险。Gin e et al.(2008)对印度降雨量保险的研究与Gin 6和Yang(2009)对马拉维气候保险的研究也说明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家庭更可能参加小额保险项目。Chankova等(2008)对加纳、马里和塞内加尔这三个西非国家的互助健康组织为其成员实施的互助健康保险项目的研究显示,位于最为富裕群体行列的个人比其他人更有可能加入该自愿健康保险项目;来自拥有较为便利的健康设施的社区成员更有可能加入该健康保险项目。但互助健康组织在提高那些居住地远离健康设施的人口的健康保险服务可得性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很有限。

(二)与投保人的性别特征有关的异质性影响

对于与投保人的性别特征有关的小额保险的异质性影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小额保险对女性被保险人的影响,例如与怀孕有关的健康护理、妇女权利等。

Franco等(2008)对马里的Equity Initiative项目研究显示,参保的女性在怀孕时访问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次数是所有女性(包括未参保者)平均次数的两倍。Chankova等(2008)的研究显示在加纳、马里和塞内加尔,在考虑其他因素后,户主为女性的家庭相比户主为男性的家庭更有可能参加互助健康保险项目。Banthia等(2009)认为女性在面对健康、创收、年老和死亡风险时比男性更为脆弱,应设计出具有性别敏感性的小额保险产品满足女性的需要,倡议学者们关注小额保险对女性生活的影响,例如对贫穷家庭的妇女来说,小额保险如何释放人力资源,小额保险是否影响了妇女投资经商的概率、储蓄行为或者家庭的消费水平,这些影响对家庭经济安全的作用有何不同等。

(三)与投保人的受教育程度有关的异质性影响

Chankova等(2008)指出家庭户主的受教育程度与其参加互助健康保险项目呈正相关,即户主的教育水平越高,越可能加入互助健康保险项目。GnawMi等(2009)对非洲布基纳法索国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保险项目的研究也显示家庭户主的教育水平与其加入该项目的决定之间呈正相关。

六、小额保险影响研究的不足与未来探索

总体而言,当前关于小额保险影响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关注点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一些不足,亟待完善。

(1)在产品类型上,当前对小额保险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额健康保险,对农业保险中的降雨指数保险、牲畜保险有所关注,但对财产保险、寿险、意外险的研究非常少。我们认为这与小额保险实践中产品的结构差异和不同类型产品研究方法的难易有关。实践中,小额保险产品以健康保险居多,农业保险也有一定程度涉及,但是财产保险、寿险、意外险等产品确实相对较少推广和运用。在研究方法上,健康保险相比其他保险产品的影响指标更容易量化,数据从公开渠道搜集的可得性程度较高,因而更容易做实证研究。

(2)在影响范畴上,当前对小额保险影响的研究很少关注小额保险产生的福利影响或间接效用,例如对儿童上学、营养水平、家庭成员财务意识等的影响。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研究方法的问题,福利指标的量化相对困难。

(3)在被保险人所处地域方面,当前对小额保险影响的研究主要关注农村低收入人群,而对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关注甚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中都存在一部分低收入人群,他们也需要保险保障,而由于预算约束的限制,他们通常被排除在传统保险之外。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在城市人口中形成的低收入群体不容忽视,例如中国广大的农民工、下岗工人等。学者们对面向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小额保险影响的研究很少,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小额保险影响的对比研究也鲜有涉及。

(4)在影响的异质性方面,当前关于小额保险影响的研究对同一产品对于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的被保险人的不同影响、不同类别产品的影响机制关注不够。人寿保险、健康保险、财产保险、牲畜保险、气候保险等各种类型的小额保险适用于不同的风险管理需要,在影响机制上各有特点。例如,相对于人寿保险,道德风险在农作物保险中问题更凸显,这是因为农民在投保后可能对农作物疏于看管,而小额人寿保险不可能系统地影响投保人的道德风险。相对于农作物保险,逆向选择在健康保险中可能问题更突出,因为社区的气候风险比投保人的健康风险更加趋同。这些因素都与小额保险影响的异质性相关。对于投保人的一些社会经济特征例如性别、健康状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小额保险影响的异质性,现有文献很少有专题研究。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小额保险的影响,针对已有的小额保险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1)丰富对小额保险的不同产品类型、地域分布的研究,并在实践层面予以积极推进,提高小额保险的产品覆盖面和影响力;(2)在实证研究中应注意加强与规范层面的假说对比分析,找出不符合理论预期的地方并分析具体原因;(3)关注小额保险对低收入家庭福利状况或间接效用的影响,例如小额保险对女性权益、儿童营养、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4)深化对小额保险影响的异质性和外部性的研究,探讨小额保险不同类别产品的影响机制;(5)强化对小额保险与小额信贷协同发挥作用的影响研究,深入分析小额保险与小额信贷的组合运用对改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的经济状况、增强其抵御风险冲击能力的影响。

作者:徐淑芳 何江波

第二篇:小额保险经营模式研究

摘要:小额保险是增强穷人抵御风险冲击能力、减轻贫困的重要手段。全球范围内小额保险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互助或合作保险模式、合作-代理模式及独立经营模式。从国外小额保险的发展实践来看,小额保险的经营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各国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发展阶段及制度环境等的不同密切相关。互助或合作保险模式、合作-代理模式与独立经营模式各自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关键词:小额保险;经营模式;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小额保险(Microinsurance)是微型金融(Microfinance)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提供风险管理工具,是减轻穷人的贫困和脆弱性(Vulnerability)、增强抵御风险冲击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和近30年来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和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较快发展的小额贷款或小额融资(Microcredit)相比,小额保险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我国目前该项业务尚未真正开展,小额保险未能引起国内学术界和实务部门的重视。本文尝试对小额保险的经营模式和相应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为我国小额保险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于小额保险的含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是一种保护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降低特定风险危害的正式保险机制。和所有的保险一样,小额保险的投保人按照其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和相应的风险成本定期缴纳保费。然而,小额保险并不是简单向下位移(downscaled)的正式保险,它是针对穷人这一目标客户的正式保险,和那些传统的保险方案相比,小额保险的客户有着显著不同的收入和风险特征:不仅收入水平很低,而且收益不稳定、波动性较大,抗风险能力弱。推出切实可行的小额保险项目需要在设计保险产品和提供服务时予以创新、充分考虑小额保险的覆盖面、及时性、可获得性和客户的承受能力。穷人通常面临的冲击包括疾病、家庭成员特别是主要劳动力的死亡、由于被盗或火灾、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的财产损失等。由于缺乏显著的资产或资源禀赋及其他有效的降低风险机制,穷人无力经受这些冲击所产生的后果。这些冲击对贫困家庭所造成的影响主要包含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冲击的即期影响,它会导致穷人资产或收入的损失,减少消费,而且穷人急需一次性支出的现金;第二个阶段是冲击的中期和长期影响,面对由于资产或收入损失而被缩减的现金流,贫困家庭不得不重新调配有限的资源。如果是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或重大伤残,它对贫困家庭的收入影响是长期的,会造成持久的负面冲击,使穷人及其后代陷入更深的贫困陷阱。由于性别的差异,冲击的影响程度也会不同,相比男性而言,女性拥有更少的资产、对资产的控制权更弱,而且缺乏行使资产合法权益的正规途径,在应对风险方面她们发现自身比男性更脆弱。

二、小额保险的经营模式

现阶段全球范围内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提供小额保险服务的机构主要集中在南亚的一些国家如印度、孟加拉国和东非的一些国家如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等国,具体的小额保险产品包括贷款信用保险、健康保险、人寿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等,不同类型机构的经营模式及提供的小额保险产品或服务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小额保险的经营模式主要包含:

(一)互助或合作保险模式

目前世界上众多的互助或合作机构开办了小额保险业务。互助机构由其成员-同时也是保险等金融服务的使用者所拥有,遵循“一人一票”的合作原则。提供小额保险服务的互助机构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独立的互助(或合作)保险公司,不隶属于任何互助机构网络。

2.隶属于金融合作社(主要是储蓄和信用合作社)网络的保险公司,主要为网络内部的成员提供保险服务。

在该种模式下,保险公司通常是风险承担者,合作社网络是保险公司重要的产品分销渠道,众多保险机构是国际合作和互助保险联合会(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nd Mutual Insurance Federation, 简称ICMIF)的成员。一些保险公司也为网络内的合作社本身提供保险产品如存款保险。合作社网络模式在互助或合作保险模式中占主导地位,运用该种模式提供小额保险服务的机构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波兰和秘鲁、危地马拉等南美国家及贝宁、多哥等非洲国家。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其经营模式实际上包含三种组织安排:(1)代理形式。储蓄和信用合作社联盟在发展小额保险的早期阶段,可以通过设立代理机构的形式为合作社的成员提供保险服务,代理机构由合作社拥有和控制,无须承担任何风险、而且能够获得小额保险承保机构提供的佣金收入。(2)风险承担部门。在积累了早期阶段的代理保险经验后,一些储蓄和信用合作社联盟会成立风险承担部门,通过成员合作社提供小组保险方案。(3)保险公司。由于风险承担部门提供的是一些基本的小额保险产品,随着合作社和成员自身的发展,他们希望获得那些只有受管制的保险公司才能提供的保障范围更广、保障程度更高的小额保险服务。

尽管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互助网络模式下的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不尽相同,但在运作机制方面它们也表现出一些相似的特征,如:(1)实行民主经营方式,保单持有人通过授权代表和工作小组的形式参与保险机构的日常运营管理。(2)有限的权益资本回报。(3)保险机构通常不依赖补贴资金运营、更希望获得技术援助或支持。(4)保险机构积极推动健康、安全和灾害预防等活动,以降低保险成本;代表保单持有人利益对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保险业及政策制定者施加影响。

合作社网络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互助保险机构的被保险人同时也是保险机构的所有者,与股份形式的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契约相比,他们的权益更能得到保障。(2)在不同的文化和经济环境里,该种模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互助保险机构的发展实践表明,依托储蓄和信用合作社与其他合作社网络较强的客户资源优势,保险机构的运营能够实现规模经济、为众多的低收入客户提供小额保险服务,而且在财务上是切实可行的。例如印度的Yeshasvini Health Care Trust成立于2002年,在2004年该机构提供的保险服务就覆盖了145万名客户。(3)投资收益对合作社所在的社区具有发展效应。由于保险公司是合作社网络的附属机构,保险活动中产生的投资收益最终都要返还给成员,保险公司日常运营产生的现金流能够用于增加合作社网络和成员的流动性,为合作社所在的社区经济增长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4)保险机构能够获得再保险支持。对许多小额保险的提供者而言,不能进入再保险市场是一个限制其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合作社网络模式下的保险机构通过其上游联盟(upstream alliances)能够进入再保险市场,国际合作和互助保险联合会在促进其成员网络获得再保险支持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

合作社网络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陷或不足,主要表现在:(1)保险机构推出的保险产品呈现出与合作社的储蓄和贷款组合互补的特征,保险产品品种不够丰富。(2)互助保险机构经营成功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受合作社网络经营绩效的影响。由于互助保险机构主要为合作社网络服务,一旦合作社网络经营不善、出现严重亏损,保险机构也将受到拖累。(3)不同金融产品之间的风险可能混杂,给保险机构的运营带来较大的潜在风险隐患,尤其是在监管缺失或不力时。(4)保险机构的运营可能存在代理人问题。由于合作社网络股权的高度分散、公司治理水平相对较低,对代理人(管理者)的控制较弱,代理人可能存在较高的道德风险倾向和冒险经营动机,参与高风险的投资活动,较少考虑成员资本的保值增值。

3.互助保险协会网络。该种网络由互助保险协会组成、形成顶点(apex)结构,也被称为以社区为基础的模式。

(二)合作—代理模式

在合作—代理模式中,合作伙伴通常是指保险机构,代理人(目前主要是微型金融机构)与合作伙伴之间并没有股权联系,双方只是按照合约安排建立拓展小额保险的合作关系。在该种模式中,保险机构借鉴微型金融机构联保贷款(group lending)的运作机制,主要通过小组保单的形式为众多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提供小额保险服务。现阶段微型金融机构是小额保险产品的重要分销渠道。为了充分维护客户的利益、使客户获得满意的保险服务,一些微型金融机构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与之合作的保险公司,例如加纳的CARE和印度的ASA。

合作—代理模式的优势主要有:(1)对于代理人而言,由于不承担相关的保险经营风险,代理人面临较低的财务风险和声誉风险;代理人能从推销小额保险产品中获得稳定的佣金收入或潜在的利润分成;代理人提供保险服务面临的监管约束较少、没有资本金要求;不需要聘任成本较高的保险管理专业人才。(2)对于保险机构而言,该种模式是保险公司进入低收入市场最简单、快捷和成本最低的途径;代理人为其提供了广泛的客户基础和有效的交易机制;通过不断增加保单持有人的数量(尤其是对强制性产品)有助于分散整体经营风险;通过代理人掌握的关于客户基本情况的历史数据有助于加强对客户风险状况的了解,减少保险机构市场调研的压力。(3)对于投保人—低收入客户而言,他们能通过该种模式获得受管制的保险机构提供的保险服务;保险机构具备一定的资本实力,其业务运营受到法律和监管制度的约束,而且能进入再保险市场分散经营风险,客户实际上无须担心保险机构经营失败的风险;由于有众多的客户参与,在保险产品的定价方面投保人享有一定的优惠。

合作—代理模式也有一些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代理人而言,为了自身和客户的利益,需要和保险机构进行相关的业务合作谈判;收入主要局限于佣金,风险低,但收益也相对较低;服务标准的主动权可能掌握在保险机构手中,尤其是当保险公司直接负责理赔事宜时;由于小额保险是代理人附带提供的非核心服务,营销人员通常缺乏推广此类保险产品及向客户宣传保险知识的激励;在保险产品设计方面,受到保险机构自身能力和法律监管环境的制约。(2)对于保险机构而言,需要对代理人的营销人员进行保险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初始的投资之后,双方之间的持续业务合作主要依赖于代理人的态度,代理人可能改变对保险机构产品或服务的认可程度。当代理人中止与既定的保险公司合作,保险公司会失去已有的低收入客户群;对专业性较强的小额保险产品和低收入市场,保险机构必须实行有别于传统商业保险市场的创新性风险管理策略。(3)对于投保人而言,他们的代言人—微型金融机构在和保险公司的谈判中,既要维护自身利益、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又要维护客户的利益,可能面临着角色冲突,微型金融机构通常倾向于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对于强制性的保险产品,客户只能被动接受,否则将影响他们在微型金融机构的借款机会;该种模式下的保险产品主要与代理人的主营业务特别是贷款业务挂钩,非借款客户很难获得保险服务。

在合作—代理模式下,保险机构和微型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主要限于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客户提供基本的、而且通常与代理人的主营业务相关的小额保险产品,例如贷款信用保险和人寿保险。而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低收入市场有着强烈需求的保险产品如健康保险、储蓄寿险,实行该种合作模式的机构并不多。主要原因在于:(1)在大多数地方,健康保险等产品不能作为强制性产品提供给客户,这些产品与微型金融机构的贷款偿还没有直接联系,微型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不高。(2)微型金融机构并不是储蓄寿险产品的高效分销商。因为储蓄寿险需要长期、持续的交易,而微型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通常期限较短、还伴随客户偶然的非借款期间,这两种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很有限;储蓄存款是微型金融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对于资源有限的低收入客户而言,储蓄寿险产品与代理人的主营业务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微型金融机构缺少营销此类保险产品的激励。

在合作—代理模式下,为成功拓展小额保险业务,双方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发展符合低收入市场特征的适宜产品。

保险机构应意识到低收入市场有别于传统的商业保险市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家庭的保险需求及保费承担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在小额保险产品设计和营销推广上予以充分考虑。

2.保险机构和代理人应厘清各自需承担的职责。

双方可通过正式协议或理解备忘录的形式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减少未来发生摩擦或争议的可能性,促进良好、顺畅合作关系的形成。一般而言,保险公司负责代理机构员工的保险培训、与监管部门协调、沟通等事宜,微型金融机构则负责保险产品营销、代收保费(通常纳入投保人的贷款偿还计划或从客户的储蓄存款账户扣收)。

3.提高保险服务效率尤其是理赔效率。

由于及时的理赔给付对机构的可信度至关重要,代理人应和保险机构明确相关的服务标准。为避免保险公司延迟支付甚至拒付理赔款现象的发生,一些微型金融机构将同意由其直接支付理赔款作为与保险机构合作的前提条件,代理人直接支付给投保人的理赔款可从其代收的保费中抵扣。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保险产品如人寿保险,微型金融机构能够确认应支付的理赔款;但对于较复杂的保险产品如健康保险、财产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微型金融机构由于不具备查勘定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很难确定具体的理赔额度。对于坚持由其负责理赔事宜的保险机构,代理人在合作协议中应明确理赔的时效;对于保险机构延迟支付或拒付合理的理赔款的,保险机构应承担违约责任,这有利于减轻代理人的责任、激励保险机构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4.双方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尽管微型金融机构作为代理人推销保险产品,主要是为了降低自身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和满足客户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需要,他们也希望从销售保险产品中获取直接的收益。保险机构和微型金融机构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有利于促进双方合作关系的稳定发展。微型金融机构获得报酬的方式主要包括:按代收保费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佣金;与保险机构实行按变动收入的利润共享或亏损共担;代理人对保险机构实际收取的保险费进行提价,提价收入由代理人独享,但保险机构不再向其支付佣金。这种提价手段会增加投保人的保费负担,而且,在一些由保险业监管当局正式批准保险费率的国家,提价方式是不合法的。

随着小额保险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一些保险机构为提升市场份额,不再局限于仅与微型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始重视拓展新的保险产品分销渠道,例如零售商店、邮局等。

(三)独立经营模式

实行独立经营模式的机构主要包括微型金融机构和专营小额保险的机构。

1.独立经营小额保险的微型金融机构。

现阶段独立经营小额保险的微型金融机构主要是一些资产规模较大、资本实力较强、拥有客户数量较多的机构。规模较小的微型金融机构自身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不具备独立经营小额保险的条件。

微型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小额保险通常与具体的存款或贷款业务挂钩,是一种附带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是为了保障小额贷款的安全、降低由于借款人健康、意外伤害等方面的原因对贷款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满足客户对多种金融服务或产品的需求,微型金融机构提供的保险服务或产品通常具有强制性。在印度、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微型金融机构在小额保险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先驱者角色,其中代表性的机构有:

(1)孟加拉乡村银行。

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为其客户提供的小额保险服务主要是贷款保险的选择权。在孟加拉国,尽管借款人非常关注债务负担,但他们却不愿意在死亡时还有未清偿的债务,这种担心主要源于宗教和文化上对未还清债务者的制裁。为消除借款人的这种担心,乡村银行为客户提供了贷款保险选择权。该银行的贷款保险项目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在早期阶段,为给贷款增加保险系数,借款人必须在每年的最后一天存入相当于未还贷款余额2.5%的存款。乡村银行为这些存款账户支付年利率12%的利息,账户所得利息被用于补充保险基金。如果借款人在贷款期间死亡,银行将用保险基金支付借款人所有的未清偿贷款;另外,借款人存入保险基金的存款和按12%的年利率获得的利息会返还给死者家庭。在乡村银行的贷款保险项目实施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借款人的实际死亡率高于该行初始估算的每年1/5000这一模拟假设,为弥补保险基金的不足,自2005年10月起该行对贷款保险政策进行了调整,对每一笔新发放的贷款,所有的借款人必须在贷款保险存款账户中存入贷款金额,而不是上年末未偿还贷款余额的3%。

孟加拉乡村银行95%以上的借款人为女性客户,为减轻这些女性借款人的债务负担,防止她们在丈夫死亡后重新陷入贫困,银行将她们的丈夫也纳入到贷款保险方案中。如果借款人希望其丈夫也得到保险保障,她必须再额外缴纳贷款金额的7%存入贷款保险储蓄账户。在借款人的丈夫死亡时,她的所有贷款被免除,而且银行会将其支付的贷款金额的7%和累积利息归还到她的储蓄账户。在新的保险政策下,贷款保险对借款人或其丈夫不是强制性的,但如果女性借款人有特别企业贷款,夫妇二人都必须加入贷款保险计划。

(2)印度的自雇妇女协会银行(Self-employed Women’s Association Bank,简称SEWA银行)。

SEWA银行是印度历史最悠久的微型金融机构、由自雇妇女协会(SEWA)于1974年发起成立。该银行致力于满足贫穷的自雇妇女对存款、贷款、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的需求,资产规模较大,而且实质上是一家合作银行,由30000多名妇女持有1100万卢比的股份总额。SEWA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保险服务始于1992年。在早期阶段,SEWA银行侧重于拓展存款业务,该机构主要为存款客户提供保险服务。获得保险服务的客户必须首先在该银行存入一定金额的定期存款,定期存款的利息收入用于缴纳或覆盖客户每年的应缴保险费。SEWA银行为其存款客户提供了几种保险服务方案以供客户选择,具体保险服务方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客户所需存入的定期存款金额不同和保险保障范围不同上。综合性的保险方案对客户定期存款的金额要求更高。SEWA银行提供的保险服务不仅仅限于贫穷的自雇妇女,受益人也包含她们的丈夫。

SEWA银行只是相对独立的经营小额保险业务,该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一些具体保险产品或服务,实际上是由印度国内的一些主流保险公司(主要集中在公共部门)承保的。例如SEWA银行的人身保险服务是通过印度的人身保险公司(Life Insurance Corporation of India)提供的。在该种情形下,SEWA银行为客户批量购买相应的保险产品、保留保单持有者的相关记录并协助他们处理索赔事宜等,实际上扮演着保险中介的角色。而对于一些涉及贫穷妇女范围较广的疾病包括妇科疾病和职业病等,现有的保险公司很少提供这方面的保险产品,SEWA银行动用自有资金为客户提供保险服务。在为贫穷妇女提供女性特有的疾病和职业健康保险保障方面,SEWA银行处于领先地位。SEWA银行要求所有的借款人都必须购买保险。

在相对独立经营小额保险业务方面,SEWA银行与乡村银行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SEWA银行不仅提供范围更加广泛的保险服务,而且动用银行的自有资产为客户提供保险保障,该部分自有资产并没有单独划入保险基金。SEWA银行的经营模式现已被一些微型金融机构复制或推广运用。

孟加拉乡村银行和印度SEWA银行是微型金融机构相对独立提供保险服务的两个典型范例,还有一些微型金融机构针对所在国家或地区低收入客户的实际状况,在小额保险经营方面采取了创新性的策略。如印度的另一家微型金融机构BASIX不仅与保险公司加强合作、鼓励客户购买人寿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产品,而且该机构意识到农村地区的穷人客户面临的收益风险和价格风险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生产活动,积极发展能够保障客户收益风险的保险产品,并通过院外游说的方式倡议建立小额期货市场以降低农户的价格风险。

对于微型金融机构而言,选择独立经营小额保险模式,既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

一方面,微型金融机构为客户独立提供小额保险服务的优势主要有:

一是能够主导小额保险的产品设计、提高服务水准,更好地保障客户的利益。这有助于增强客户对微型金融机构的忠诚度,促进微型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微型金融行业维持或逐步提高机构自身的市场份额。

二是降低小额保险的交易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减轻客户的保费负担。微型金融机构由于经营多种金融产品,收入来源具有多样性,抗风险能力较强,能够用存款、贷款等主营业务利润弥补小额保险服务的亏损,相当于让渡一部分利润给客户,提高穷人的福利水平。而且,微型金融机构拥有客户资源和营销平台优势,能够运用交叉销售的方式推广小额保险产品,和专营小额保险的机构相比,其交易成本更低。

三是微型金融机构能够独自享有保险收益,而无须与保险机构进行利润分成。

另一方面,微型金融机构独立经营小额保险业务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一是和专业的保险机构相比,他们通常较为缺乏设计适宜的保险产品及定价等方面的技能与经验。

二是当许多客户在同一时期发生系统性的风险如自然灾害风险时,微型金融机构难以应对客户的集中索赔压力。由于微型金融机构不是正式的保险机构,他们不能进入再保险市场,以降低保险业务的整体运营风险。为减轻系统性风险带来的客户集中索赔压力,微型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将涵盖系统性风险的保险业务外包给专业的保险机构。

三是微型金融机构提供的保险服务不是其主营业务,不能有效满足穷人的多种保险产品需求。大多数微型金融机构提供的保险产品较为单一、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家庭的保险保障额度有限。

四是微型金融机构提供的保险服务与其主营业务挂钩的做法存在一些弊端。微型金融机构的保险产品通常与贷款“捆绑式”提供,如贷款信用保险和人身保险等品种。微型金融机构将小额贷款与小额保险“捆绑式”提供的做法,实际上既限制了客户对保险产品的选择权,也限制了小额保险市场的覆盖面,当客户未能成功申请小额贷款或已还清旧贷、等待新的贷款审批期间,他们无法获得小额保险的保障。一些机构将客户的应缴保费纳入贷款额度中,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客户的利息负担。

五是微型金融机构提供保险服务面临较大的监管压力。在许多国家,没有获得保险业经营许可证的机构提供的保险服务被视为不合法。当微型金融机构为低收入客户提供的小额保险达到一定的业务规模,逃避保险监管很困难。而且,受管制的微型金融机构可能不被允许在其资产负债表上保留保险负债科目,从而使得保险业务的真实经营状况难以在账面反映。

2.专营小额保险的机构。

专营小额保险的机构主要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家庭提供单一的保险服务,具体的小额保险产品包括健康保险、人寿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等。对小额保险机构提供的保险服务或产品,客户可自愿选择购买,不具有强制性。目前专营小额保险的机构主要集中在东非的一些国家,这些小额保险机构主要提供健康保险服务,它们和雇主、微型金融机构、村庄小组等进行合作,促进小额健康保险产品的销售。

专营小额保险的机构在发展的初期由于业务规模偏小、较高的经营成本、储备资金积累不足、保险产品的分散程度较高等原因,对客户发生的系统性风险尤其是自然灾害风险很难提供充分的保险保障。相当部分的小额保险机构在开始营业后的几年时间里都处于连续亏损状态,很难实现盈利。小额保险领域的研究专家Michael J. McCord和合作者(McCord and Osinde, 2005)通过对东非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三个国家中七家较具代表性的提供小额健康保险的机构进行调查发现,整体而言这些机构的财务状况较差,基本上都面临资本金不足储备资金较少、保费收入远远不足以弥补经营成本和索赔支出等问题。

三、结语

从国外小额保险的发展实践来看,小额保险的经营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各国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发展阶段及制度环境等的不同密切相关。互助或合作保险模式、合作-代理模式与独立经营模式各自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鉴于贫困人口和低收入家庭群体的脆弱性,单凭微型金融机构或专营小额保险机构自身的努力,小额保险很难获得较快发展、惠及更多的穷人客户。小额保险不论实行何种经营模式,都有必要建立包含政府、非政府组织(NGO)、主流商业保险公司、国际金融机构和捐赠者等广泛参与的小额保险公共——私营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它有助于促进小额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值得重视的是,由于全球范围内小额保险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体而言,现阶段不管是微型金融机构,还是专营小额保险的机构,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保险服务都是有限、不充分的,穷人不得不寻求其他的保险保障方式,例如选择自我保险(self-insurance)和非正式保险方案。自我保险方案包括成为多家微型金融机构的客户,向微型金融机构、循环储蓄和信贷协会(ROSCAs)、高利贷者借款,动用储蓄存款,卖掉家庭资产等。非正式保险机制通常以小组为基础,成员之间保持互惠、团结互助的社会关系;穷人除依赖非正式小组外,也会向家族成员或朋友借款。但非正式保险机制仅适用于覆盖小型的、事先明确限定的事件。当客户所在的社区或村镇面临大范围、系统性的突发事件如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袭击或大规模的流行传染病爆发时,这些非正式策略无法起到分担风险的作用。对穷人而言,相比小额保险机制,这些自我保险和非正式保险措施是成本较高的次优方案。发展小额保险能有效增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从而有助于他们从根本上减轻贫困、提高福利水平。

参考文献:

[1]Cohen,M., Mccord M. J., and Sebstad, J, 2005. “Reducing Vulnerability: Demand for and Supply of Microinsurance in East Afric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17: P322-323.

[2] Cohen, M., and Sebstad, J., 2005. “Reducing Vulnerability: The Demand for Microinsuran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17: P397-474.

[3] Helms, B., 2006. Access for All: 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s,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4]Linnerooth-Bayer,J., Mechler, R., 2007. “Disaster safety net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Extending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Environmental Hazards(2007),doi:10.1016/j.envhaz.2007.04.004:P1-8.

[5]McCord, M. J., and Osinde, S., 2005. “Reducing Vulnerability: The Supply of Health Microinsurance in East Afric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17: P327-381.

[6] Fisher, T., and Sriram, M. S., 2002. Beyond Micro-Credit: putting Development back into Micro-Finance, Vistaar Publications, New Delhi.

[7]Churchill,C., 2006. Protecting the Poor: A Microinsurance Compendium,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8] 阿西夫·道拉,迪帕尔·巴鲁阿著、朱民等译.穷人的诚信—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故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贾伟)

作者:徐淑芳 彭 华

第三篇: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其需求的经验实证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小额信贷需求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衡阳县农户进行调查,用Tobit法分析衡阳县农村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影响因素,发现影响农户小额信贷需求主要因素是农户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农业及非农业的生产支出。在以上实证分析基础上,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国内农村小额信贷需求不平衡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满足农民小额信贷需求的相关信贷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小额信贷;农户视角;需求

一、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历程

我国国情与国外不同,因此国内小额信贷的实践过程与国外也有差别,主要的特点是政府的调控作用。另外,我国小额信贷发展尚在初期阶段,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国内一些正规的金融机构已经渐渐加入小额信贷的行列。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1993年至1996年9月是我国小额信贷的初期探索时期

在国外机构在资金技术方面对国内进行援助的基础上,小额信贷被引进国内,且主要是非政府组织在运行。此时,国内的小额信贷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主体单一。此时小额信贷的主体主要是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团体,基本没有正规金融组织及政府的参与。二是自筹资金。此时小额信贷资金的来源基本是向低利率、还款时期长的国际银行申请贷款或国际捐助。三是缺失相关法律。此时小额信贷开始起步,没有专门的法律及国家政策对其进行限制,只有国家扶贫政策和任务等作为约束条款。四是明确的目标。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小额贷款项目的探索过程可以在国内试行。

(二)1996年10月至2000年是小额信贷的扩展时期

在NGO的小额信贷技术及经验的帮助下,我国开始大力推展小额信贷,主要在人力资源、资金和组织机构等方面推进。此时期小额信贷的来源主要是财政资金及扶贫款,运用小组联保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的政策性的小额信贷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农村。随其发展,政府的小额信贷金融项目运用孟加拉乡村银行的经验来进行项目管理,即把借款人每5人分为一组进行组织,多个小组再组织成为中心,贷款周期短、款额小,且整贷零还不用抵押财产,实施中心会议制、小组联保及严格的规范制度等。

(三)2000~2005年是小额信贷的全面建设时期

随着小额信贷在国内部分地区推行试验的成功,小额信贷开始推广至全国。此时期,小额信贷的目标从最初孟加拉可行性试验到扶贫,服务目标已扩大至微小企业、个体户及一般农户,小额信贷在国内解决农户借贷难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现阶段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正规金融组织替代了非政府组织和社团来介入小额信贷市场;政策相对之前得到了强化,虽然还没有很明确的专门针对小额信贷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小额信贷的关注。

(四)2005年至今是小额信贷的商业化时期

在我国相关金融部门的推动下,国内小额信贷在政策目标和商业资本方面进行创新,使得机构在可持续性与经营成本上都能获得良好發展。此时期,国家重要的文件都强调要大力支持小额信贷的发展,前提是有效地规避金融风险。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扩大邮政储蓄资金运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提供政策支持资金回流农村。

二、我国小额信贷理论研究进展

小额信贷的参与者主要是小型的生产和经营者,主要指小额度储蓄及贷款业务,很多国家发起小额信贷主要针对的是穷人,尤其是妇女。关于其定义,不同国家的学者及机构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孟加拉国的尤努斯认为,小额贷款主要是帮助穷人特别是妇女群体的有效工具。二是小额信贷作为金融行业组成部分,其服务主体是很少或从未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的企业及家庭。三是小额信贷是穷人使小钱兑换大钱的过程,主要有贷款服务、存款服务、保险服务和养老金服务。四是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金融服务手段主要针对低收入群体,有贷款、汇款及储蓄的服务。

小额信贷的目的主要是使金融服务推广至低收入的贫困群体,因此其涉及提高收入、缓解贫困、增加就业及改善福利等发展目标,主要作为反贫困战略。

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小额信贷的基础理论有以下几种。

(一)金融深化论

Edward S. Shaw最早在1973年提出了此理论,之后由Ronald McKinnon进一步论述。他们主要从金融抑制及金融深化方面研讨了经济发展与货币金融间的相互作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二元的金融组织并存,使政府货币政策的效果削弱,金融政策目标与实际的政策实施效果不符;二是不完善的金融市场限制着资金分配及金融体系的作用,使得金融的融通不畅;三是货币化的程度较低,从而使得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四是发展中国家严格管制及过多干预了金融活动,阻碍金融业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现象严重存在,因而应当采用金融深化的理论,深化国内金融的改革,使其与外贸、政策的改革呼应;减少利率的限制;大力倡导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减少部分金融组织的垄断;不断增加向小的经济群体的贷款数额。

(二)制度变迁论

在限定的组织制约及制度安排下才能进行人的交易行为,制度结构及安排不同,其对经济主体行为及经济绩效的影响也不相同。制度的安排与经济绩效相关,要想提高绩效就要改变制度的安排,即制度变迁。它是低效率制度的安排被高效率制度安排所取代的过程,是社会制度的生产过程,需支付高额费用,除非制度合理地变迁能增加利润或降低成本,否则制度变迁便不会发生。制度变迁取决与供给和需求,在对其需求大于其供给、制度成本较收益低的情况下,便会发生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按其方式分为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在两者的作用下产生了小额信贷制度。

(三)农村信贷补贴论

1980年前,农村信贷补贴论在农村金融理论中占主导地位。在农村,农业收入存在投资周期长、不确定性大、收益低等特征,且慢性资金不足。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无储蓄能力,他们不会成为商业银行融资的对象。信贷机构没有办法动员农村资金参与储蓄,使农业信贷成为单纯的财政压力;低利率使信贷目标由穷人转向优质客户;监管制度不完善使得借贷者没有按时还贷。

三、小額信贷对我国扶贫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

在中国,农户大约有2.4亿户,其融资需求非常大。国际经验已证实小额信贷在农户增收及脱贫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农户对金融的需求与许多因素相关,如消费观念、受教育程度、信用环境等。随着国内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户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户的生产再也不会满足于自给自足的方式,且国内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从而使国内农民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意识不断加强,促进新资金需求的产生。现阶段,国内农村普遍存在借贷行为,且在国内各种扶持农业政策的指导下,农户的金融需求渐渐向多元化发展。

在国内,农户的借款渠道较多但主要是通过民间借贷来实现融资,一般是在家族内部解决融资需求,此方式不能解决时才考虑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而正规机构偏向于借贷给收益稳定的农户,导致贫困的农户从此渠道借贷融资的机会变小,大部分农户渐渐形成了不会或最后向正规机构借贷的想法。有借贷需求的农户主体主要是小种植养殖户、贫困农户及可获取正规金融机构支持的农户,前两者一般缺乏抵押担保的能力而无法从正规的金融组织取得支持,其取得的小额贷款主要用于生活性消费;后者一般具备承贷能力,资金需求量大,获取大额贷款后进行生产性投资。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户的贷款需求度逐渐上升,除了维持生产之外,大部分贷款转向了农产品加工及种植业的投资。

在国内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农村的小额信贷可以有效解决农户的资金需求。国内实施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大部分农户在土地上的投入增加了,在农业上实施机械化耕种来增加收益。但是,国内农村邮政储蓄只存不贷使得农户获得资金支持较难,农村小额信贷则满足了农户正常生活及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此外,农村的小额信贷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一直以来,农村信用社主要倾向于向大项目投资借贷而不能满足农村小额信贷的需求,小额信贷的发展可以优先对农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扶持,可以加大农村信贷的投入量,进而配合及支持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班)

作者:胡利君

上一篇:科学小课题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学生法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