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

2022-05-12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高等学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1]。随着国家对教育对科研的投入,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在实验室的日常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导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处理实验室中的所有事务,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更具有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实验室的许多科研工作必然要依靠研究生来完成。

第一篇: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

高职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调查

安全问题是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与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特别是最近日本地震引发的核安全事故,让我们看到了时刻注意安全、以防意外发生的重要性,以及做好日常安全教育的必要性。高等学校是知识水平非常高的人群聚集地,学生和教师应该都非常熟悉各种安全知识,按理讲大学是最不应该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方。但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究竟如何,值得我们去调查研究,为此笔者调查了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7份,有效回收率为95.4%。

现状

高职院校很多技术课程都要在实验室里完成,其在整个教学中占到了40%,但是,随着高职的大力发展,随着人们对学生实际技能要求的提高,很多院校教学计划中,基础课程的课时被压缩,造成了本来应该在实验课教学中出现的相关安全知识,都成为伴随实验内容讲解的一带而过的“重点”。

安全教育课程在调查中,“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单独开设的文化课”“实验室安全教育有专门的文化课来教育,教师也会在实验室实验过程中强调”“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仅在实验室实验时教师强调”三个选项,19%的学生选择了第一个选项,17%的学生选择了第二个选项,63%的学生选择了第三个选项。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院校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安全设施调查显示,很多院校的实验室设施都不足,实验室用房紧张。一些危房仍在使用,房屋遇到下雨天就漏水,这些简陋房内却存放有贵重设备,一些需要分开存放的物品还不能完全做到分开存放,一些设备的安全操作距离不够。

环保设施不能满足要求。有些学校为了节省开支,一些会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室未配备通风系统,仅用排气扇代之;一些设备应进行处理方能排放废水,只因设施不完善只好放任自流。

安全意识在高职高专,无论是领导层还是基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存在着安全工作是有投入没产出的糊涂观念,以及安全工作只要现场工作人员注意了就出不了大事的麻痹意识。另外,由于实验课中有指导教师在,并且采用的教学实验相对安全简单,而实验室安全知识也不是最后考试的目的,所以不少学生缺乏对实验室安全知识的重视,造成日后学生独立操作时易发生安全事故隐患。

在“实验室中你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如何”这一问题的回答中,45%的学生选择“有教师在,不用自己操心”,31%的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在意”,24%的学生选择“不是很重视”。调查表明,有大部分学生对实验室安全教育不够重视。这一现象导致很多学生在大学四年级的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的工作中,由于更多的是一个人的实验研究,昔日的“不注意”往往会酿成巨大的灾难。

安全管理体制高职高专实验室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一般是由分管学校后勤工作院校长分管实验室的安全保卫工作,职能部门是学校保卫处。这种管理体制没有落实法定代表人是单位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要求,难以建立对整个学校安全工作实行全面管理的领导体制;学校保卫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没有配备专职实验室安全员,学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往往成了校园治安管理,很难实现对实验室安全进行专业管理;没有落实学校内务单位,特别是各实验室员工对本单位安全的全面负责。

目前,高职高专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也存在一个现有制度检查督促不力、执行落实不细的问题。例如,随着学校对外开放,实验室对外开展业务逐步增多,外来人员到高校实验室工作情况很多,但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及时跟上。

对“学校对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较为完善,每次进实验室都有严格的规定,流程清晰、步骤明确”方面,65%的学生表示不同意,35%的学生表示同意。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工作人员明显不够,请临时工到实验室工作、请学生到实验室值班的情况已很普遍,但相应的安全措施没有落实。这都给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留下了隐患。

对策

针对实验室的安全特征和管理现状,高职高专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要突出“以人为本、预防为先”的安全思想,着重在校园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全员安全观念,健全安全管理体制,明确安全管理职责,着力安全基础性工作,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措施。

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增强全员安全观念调查证明,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校园安全文化不仅让教师接受安全教育以更好地教育学生,也让学生在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中接受安全教育和熏陶,以提高安全素质。

营造校园安全文化,从内容上要在师生员工中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自觉的安全行为中心,让“事事要求安全、人人需要安全”的安全理念以及“以人为本、预防为先”的安全思想和“安全规程、必须遵守”的安全准则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从实施上要以突出全员安全教育为重点,上至书记、校长,下至普通员工都应接受安全教育。不仅要有定期教育更要有经常教育,特别要加强对新员工、新生的安全教育以及新实验室投入运行前和新实验项目开始前的安全教育。

健全安全体制,明确安全职责首先,要按照公安部颁发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和高校安全实际状况,成立以法定代表人为首的、分管实验室工作的副校长和分管安全保卫工作的副校长以及机关职能处室和校内各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学校安全委员会,负责全校安全工作的重大决策。其次,高职高专要建立以法定代表人(校长、院长)对全校安全全面负责、各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全面负责、每个职工对本岗位安全全面负责这样一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连锁互保安全责任制。第三,要在高职高专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员,专职负责实验室安全的日常管理和检查督促工作。

着力安全基础性工作,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高职高专实验室安全的关键,在于做好各实验室的基础性工作。高职高专实验室安全的基础性工作是要大力加强安全标准化实验建设。安全标准化实验建设可以借鉴ISO质量保证体系模式,着重建立实验室安全运行组织管理标准化。主要是要制订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的各项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

实验室安全条件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条件标准化主要是保证实验室房屋及水、电、汽等管线设施规范、完善,实验室设备及各种附件完好,实验室现场布置合理、通道畅通、整洁卫生,实验室安全标志齐全、醒目直观,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齐全可靠,安全事故抢救设施齐全、性能良好,并要依此制订相应的各项标准,以作为建设和检查的依据。操作标准化主要是针对各实验室的每个实验制订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实现标准化操作。

开展必要的事故预演活动,制订实验室安全预案随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安全隐患逐渐减少。但是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如何正确处理,也是需要每个实验室成员必须掌握的技能。特别是针对类似于火灾、中毒等事故,通过制订预案,进行预先演练,积累一些经验,使学生在遇到事故时能够沉着冷静应对。比如,定期开展一些小型消防器械的演练,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等的使用,以及如何从事故中的实验室逃生,中毒事件发生后怎样应急处理,等等。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使用模型练习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部人工按压,等等。通过实际演练,让学生掌握逃生、自救和救护的基本技能。

针对事故的发生,建立合理的预案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各种规模和类型的事故预案的研究,找出适合本实验室特点的部分。例如,在易燃易爆化学品集中的实验室,不但要在消防器材的准备上突出重点,在实验室的布局上也应积极考虑,特别是实验室成员在事故发生时如何撤离能够损失最小,等等。

作者:冯庆华

第二篇: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浅析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1]。随着国家对教育对科研的投入,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在实验室的日常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导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处理实验室中的所有事务,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更具有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实验室的许多科研工作必然要依靠研究生来完成。因此,研究生成为实验室科研工作的主要力量。

1、研究生实验室安全现状

研究生依托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实验室为研究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平台。实验室有资源丰富的生物样本库、先进的仪器设备等,但也是一个危险品集中的场所。研究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活动当中要经常使用化学危险品、放射性物品、压力气瓶等特殊设备[2]。由于很多实验是探索性的,在安全考量方面具有不确定因素,导师科研任务重,无法现场指导每个实验。研究生多以自主管理为主,他们使用实验室时间长,若实验室安全教育不足,就会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最终演变为安全事故。相比于教学实验,科研实验的危险性更大,发生在科研实验过程中的事占事故总数的80%[3]。

2009年9月7日,三名博士研究生在清华大学焊接馆开展实验期间发生爆炸,造成房间被毁,一辆轿车受损;2011年9月2日,华东理工大学两名研究生在做化学实验时发生爆炸受伤;2011年12月7日,南开大学一名无机专业的女博士研究生在化学实验时发生意外,手部严重受伤。近年来,研究生实验室的事故頻发,安全问题非常突出。

2、加强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2.1加强安全教育是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4]

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2号)第五条明确指出: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28号)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将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消防安全年度计划。2014年8月31日修订后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指出: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上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的出台,表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安全教育工作。

2.2加强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取得科研成果的先决条件。

随着高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我国的科研方成果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研实验室是研究生导师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科研课题的主要场所,研究生已成为其导师科研工作的主要研究人员,研究生在科研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方面却相对薄弱,导致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实验室事故也不断发生。实验室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不仅损失财力,甚至危及生命,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就更谈不上科研了。因此,只有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稳定,才能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从这个角度上讲,要取得科研成果,就必须重视研究生这一群体,加强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迫在眉睫。

3、研究生实验室发生事故的种类及原因

董继业等[3]获取了2010-2015年间46起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实验室事故主要表现为火灾、爆炸、中毒、感染、腐蚀灼伤这5种类型;其中火灾、爆炸事故共计42起,占事故总数的91%,是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形式。

实验室事故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这些原因之间互相影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通过总结分析以往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可以发现,粗心大意、麻痹疏忽、侥幸心理等人为因素,是大部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人为引起的事故比例占到 98%,可见人在事故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5]。

4、加强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对策探讨

国内外多起研究生实验室事故触目惊心,分析每一起事故的原因都与研究生实验人员缺乏安全防护意识,执行制度不到位等人为因素有关。但这些事故都是可以通过加强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予以避免的。

4.1健全实验室管理体系,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使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有章可循。

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基础。我国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起步较晚,很多工作尚在摸索中,还存在管理体系不健全和规章制度不完善问题。实验室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内容严谨、细致、全面、完善、可执行、可操作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并在实践及实验中及时的更新和改版,及时组织研究生学习新的规章制度。冯永庆等调查发现,大多数研究生若是了解所在实验室各项管理规定的情况下,还是很愿意遵守这些规章制度的[6]。

4.2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增强监督检查力度,使实验室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开展实验室安全监督检查和抽查工作能够有效地促进研究生遵守实验室制度。虽然有的实验室有很多关于安全规范操作的规章制度,但多流于形式。研究生在长期学习生活过程中自主性较大,会将生活中的随意性和无拘束性,带到实验室的工作中来。加强对于研究生错误违规操作的重视,如制定奖惩措施,使研究生更深刻的认识到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形成严格的、有效的监督监管机制。

4.3多种方式相结合,加强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研究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

(1)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研究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使其一入学就了解各项制度和要求,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列举案列进行警示,使研究生能更深刻的意识到,实验室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后果。

(2)启动实验室准入制度,并将培训及其考试制度化,与研究生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作为研究生进入实验室的先决条件。研究生只有经过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才能进入实验室。

(3)开展关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修课,各实验室根据个专业特点分别开展适合各自专业的安全必修课程,将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技能考核纳入实验考核的范围,并给予学分承认,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安全意识和重视程度。

(4)定期组织讲座、培训,定期组织演练。邀请一些安全管理比较严格的机构来定期讲课。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药品的毒性;实验事故的应急处理;安全管理制度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模拟演练。通过演练,研究生可以了解消防基本知识,加强了实验室安全意识,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5)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校园宣传力度,编写宣传安全教育海报、案例警示海报,举办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整个学校的安全教育氛围。

(6)做好实验室的安全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实验室氛围。先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要起到榜樣作用,主动帮助后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对仪器的使用要进行规范操作,形成一个传帮带的做法。所有的实验过程都应该详细记录,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

(7)导师要对研究生做好言传身教,提升实验团队素质。导师在实验团队中是一个中流砥柱的作用,新晋升导师可能会在研究生的安全管理和引导方面存有缺位和不足,需要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管理指导,特别是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方面的指导。

(8)让每个研究生都参与到实验室安全的管理当中去。将实验室的安全任务进行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研究生的身上,让他们同时承担起日常的安全监督员的责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增加研究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5、结束语

科研实验室是研究生进行实验和开展科研工作的重地,研究生是科研工作的主要力量。研究生在开展实验室活动的同时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实验室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同样是持续改进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断地加强研究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广大研究生的安全意识,杜绝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保障安全和谐的教学科研环境,才能实现校园长期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李敏,沈卫星.高等学校实验室科学管理与改革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09(10):86-86.

[2]赵庆双,闻星火,李明. 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8-11.

[3]董继业,马参国,傅贵,杜昌昵. 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行为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0):258-261.

[4]金雪明,魏永前. 关于推行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5(10):245-247.

[5]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3-195.

[6]冯永庆,沈元月,秦岭,等.研究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调查及分析——以北京农学院农科研究生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198-200.

该研究由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助医”扶助政策研究》(SDYY15010)资助。

通讯作者:张春华,副研究员,济南大学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中心副主任。

作者:慈倩倩 王汝霞 范华 张慧 张春华

第三篇: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浅析

【摘要】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是打造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高校化学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诸方面着手,提出了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常见又必需的安全教育策略以及安全管理路径,以推动平安校园建设。

【关键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安全管理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化学师生及相关专业师生开展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活动的重要场所。近年来,由于高校化学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越来越多,参与师生人员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加之化学实验室经常使用较为危险的化学品以及高温高压等特种设备,发生灼伤、中毒乃至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如何将安全教育与管理落到实处,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出现,已成为高校化学实验室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化学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举例

(一)灼伤、腐蚀、有毒有害物质事故

由于高校化学实验室工作人员有时违规使用腐蚀性药品,例如使用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等物质时操作不当,会导致眼睛或皮肤被腐蚀、灼伤,引发严重安全事故。同时,高校化学实验室里还有一些有毒或剧毒的药品,若在操作实验时不慎吸入,则会导致人的机体组织出现某些障碍,严重时会致人残疾甚至死亡。另外,做化学实验有时会形成有毒有害的气体,一旦排放不当或不能及时排放,实验人员也会中毒,危害巨大。

(二)危化品泄漏污染环境

如果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有毒害的废弃物直接从下水道随意排放,会引发周边环境污染事故。同时,仪器设备如果常年没有维护或老化等也会出现危险化学品通过管道泄漏的事故,引发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不仅危及实验者生命安全,也会严重污染周边环境[1]。

(三)火灾以及爆炸事故

高校化学实验室中有很多易燃易爆的原料、仪器设备等,如果操作不规范,极易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如乙炔、氢气等易燃气体一旦受到严重撞击,受热,或泄露到特定比例,那么遇到火花就会燃烧,爆炸;石油醚、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液体则极易引起流动扩散,燃烧甚至爆炸等事故;白磷、硫黃、黄磷、硝基苯以及金属钠等易燃固体的燃点较低,或极易自燃,或遇水分解,遇空气潮湿产生可燃气体,造成火灾、爆炸等;化学实验室的其他仪器若因粗心忘记断电,就会导致加热时间过长,或因线路短路,过载及老化等,也极易引起火灾事故。

二、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策略

(一)专门设置安全教育课程

目前,为了增强学生的化学实验室安全意识,应专门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学生一入校就分发学校根据需要编著的《安全手册》,让学生系统接受安全教育,并且在公共场合如教室、会议室、宿舍、食堂等地方循环播放学校自制的实验室安全视频及实验室安全规则,让每个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了解安全实验的重要性,从而保证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化学实验安全。并且,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通过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网络测试,这样能够培养师生的安全意识。只有对安全意识进行长期性、连续性、多样性的培养,才能保证师生在进入化学实验室前就能充分意识到安全隐患,并掌握常见的安全事故处理方式方法,才能真正保证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

(二)加强化学实验规范培训

为保证高校(学校)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化培训。任何复杂的化学实验均由多个基本的、简单的操作组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培训学生化学实验规范时重视过程培养,使其养成规范的实验操作行为[2]。所以,在学生开始进入化学实验室时,首先由实验教师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培训,保证每个学生规范做化学实验,同时也保证实验者及其周围人员、环境等的安全。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安全操作知识,在任何实验中都不能忽视学生任何不规范的操作细节。实际上化学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多数都是由于忽略某个细节而造成的,包括使用易爆易燃的化学药品时不规范,打翻装着易燃有机试剂而距离热源过近的器皿,为节省时间加快化学反应速度,加高温度而造成反应剧烈使容器爆裂等。所以,规范学生和实验人员的实验操作要从细节做起。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操作习惯,才能从根源上杜绝实验室安全隐患。

(三)努力建设实验室安全文化

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安全精神文化是最高层次的内容,它指的是由全体人员一起遵守的、用于指导并支配人员安全行为的观念与意识的总称。具体包括师生对于安全的认识、态度、信念、道德规范、心理以及日常行为习惯等,这也是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中较难实现的。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所以安全教育就成为建设安全精神文化的核心[3]。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促使高校师生熟悉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重视营造安全的实验环境,让师生主动参与建设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体系。同时,还要通过定期讲座、网络课堂、视频课程以及安全技能竞赛等活动和形式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另一方面,要不断营造化学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在相关水电开关、急救箱以及消防设施等硬件上贴好警示标志,针对涉及危化品的实验或危险性较大的化学实验操作,应张贴标准操作图示,方便师生随时学习,逐步形成安全意识与习惯。另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与安全行为文化也是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它们是促使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物质文化朝着安全精神文化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也应得到重视和加强建设,如此才能形成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氛围。

三、加强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路径

(一)加强防护设施建设管理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重在预防。为确保师生生命安全,避免学校遭受财产损失,必须在化学实验室内配备传统的灭火毯、灭火器等消防设备,并在每一个通道设置灭火栓,由专业人员经常检查维护并及时更新。针对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还要准备其他必备的灭火物质,例如,金属钠着火时就不能用水灭,避免助燃;乙醚与汽油等有机溶剂燃烧时可选择用沙土将火扑灭,所以在化学实验室应配备消防沙桶。除了配齐常用消防设备以外,化学实验室还应配备专业的安全防护设施,如洗眼器、安全防护眼镜和冲淋装置等;同时,要配备满足一定风速要求的实验室通风系统,以确保学生的任何化学实验操作工作均在通风橱里进行,避免学生被腐蚀性的、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侵伤,以提高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系数。

(二)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

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不仅要形成安全制度保障,还要逐步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将化学实验室作为基本工作单位,一定要将安全责任一一落实到人头。高校应尽快建立化学实验室安全保障的院、系、实验室三级管理体制。学院和系分别成立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实验室工作的院长和系主任担任,全面指导、落实学院和系里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各个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小组,由各个化学实验室的主任具体负责安全管理、安全建设等工作。当然,化学院不仅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还要购买和配齐安全设施、设备,明确安全具体责任人,形成操作方便的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多级体制是保证实验室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以及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等的组织保障。高校应本着重点防范、层层负责、全面覆盖的基本原则,将安全管理制度、检查制度等一一落到实处,明确各个层级安全责任人承担的责任与必须履行的职责,同时与相关人员签订化学实验室安全承诺书,切实保证落实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完善必要的安全应急机制

为做到有备无患,高校化学实验室务必要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化学实验室应急预案应明确规定必备应急设施、相应的处理方式、各层次人员的责任以及沟通信息的方法等。化学实验室有关人员必须熟知应急预案的内容,做好应急处理。当发现危险品、剧毒品和被检测物品等丢失或损坏,以及实验室设施与仪器设备等损坏时,当事人必须在第一时间把情况报告给部门负责人,并现场进行必要的补救,预防其他类似情况的出现;当发生人员伤亡时,实验室内的工作人员要按照伤亡程度及时进行救助,同时拨打120救助电话;当发生火灾、水灾、泄露燃油、化学品或污染环境等蔓延性的事故时,实验室人员必须及时现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的蔓延,立即拨打119救助电话,并及时向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报告,处理好善后工作,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必须即刻向分管领导报告;当在检测时发生停水、停电、停气等故障时,检验人员则要优先保护被检测的物品以及检测所用仪器、设备,以防损坏物品和仪器设备,并做好现场记录。只有有了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相关部门及人员才能临危不乱,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事故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

四、小结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断改进的重要工作,是确保学习、教学以及科研等正常运行和安全的关键,不但要投入大量硬件,还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方式。在实践中,高校务必要认识到化学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事项,落实对师生的安全教育与行为规范培训工作,同时不断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预防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为确保高校建设平安校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鸯.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 保障实验室安全[J].广东化工,2015(03):152-153.

[2]罗群.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探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6(03):118-120.

[3]王富华,焦桂珍,许自成.高校化学实驗室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6(05):59.

作者:张小嫚

上一篇: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下一篇:电气自动化毕业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