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消渴丸用于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治疗疗效观察

2022-09-10

糖尿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1],是现代最常见的终身慢性疾病。在西医治疗中多采用控制饮食和药物降低血糖,以达到治疗的效果。而中医理论当中,糖尿病被归为消渴症,其原因是由于禀赋不足或情绪失调等,故因阴津损耗而使内热生,阴津与内热相互消耗,导致阴亏无法载气,最终形成气阴两虚的状态。故中医的治疗重点在于调理阴阳腑脏。为探讨中药消渴丸对于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该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气阴2虚型糖尿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试验的患者为2013年3月—2014年3月入住我院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随即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2~6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5岁,病程0.5~7年不等;中药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19~6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3岁,病程1~10年不等。两组患者均排除影响因素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可以进行试验。

1.2 方法

两组患者同时进行饮食控制,对照组每餐后服用二甲双胍片(国药准字H20023370),0.5 g/次 ,2次/d。中药组每餐后服用消渴丸(国药准字Z44020045),主要成分为葛根、地黄、黄芪等,服用5丸/次 ,3次/d。治疗时间为1个月。

1.3 观 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变化和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1.4 疗 效 评价 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药治疗糖尿病临床指导原则》疗效标准。显效: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有效: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无效: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2]。

1.5 统 计 学 法

使用SPSS18.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 组患者治疗前后 空腹 血糖 及 餐 后 2 h 血糖 变化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的变化,发现中药组患者的数据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 组 患者治疗 总 有 效率

对照组有效人数为26例,总有效率为74.29%,中药组有效人数为32例,总有效率为91.43%,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因是由于禀赋不足或情志不舒等原因导致阴津亏损,禀赋不足是指先天不足导致的脏腑阴阳失调,体质虚弱;情志不舒则是因长期或(和)过渡的精神刺激,致使气机淤滞,瘀久化火导致内燔,肺胃不生阴津。因阴津损耗而使内热生,两者相互致病,致使阴津损伤,由于阴津能载气,一旦阴津损耗,则会影响其载气功能,气血因此也亏损[3],气阴两虚而导致消渴症,也就是现代所指糖尿病。

中医治疗疾病的重点一直是调和阴阳调理气血,达到身体各脏器功能相对平衡的状态,故阴津亏损则养阴生津,气血亏损则补气养血。消渴丸中黄芪、南五味子益气;地黄滋阴补血;山药、葛根、天花粉、南五味子生津;玉米须利水。其药性从根本上调理因气阴两虚引起的糖尿病,从而达到致病的效果。治疗糖尿病只利用西药易产生不良反应,易引起继发性失效或肝肾功能损伤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中药虽然见效慢,但其调和则能很好的避免不良反应,作用持久并且有效地控制血糖,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给患者信心[4]。从该次试验中可以看出,中药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其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中药消渴丸能够有效的治疗糖尿病,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利用中药从根本上改善病患体质,调节血糖血脂,其将在临床糖尿病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消渴丸对于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共70例,随即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片;中药组餐后服用消渴丸。结果 中药组有效率高达91.43%,对照组有效率为74.29%,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消渴丸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有着显著疗效。

关键词:中药消渴丸,气阴两虚,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