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09-11

丙型肝炎主要是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原体,有研究显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并发糖尿病的几率是无感染者并发糖尿病的3.8倍,对其的认识不足或治疗不到位,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该文主要就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现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该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9例作为研究组,其中,患者男女比例为16:13;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56岁,平均年龄为(44±2.25)岁;给予其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9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患者男女比例为18:11;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为57岁,平均年龄为(45±2.33)岁;给予其复方甘草酸苷治疗。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两组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拟定的相关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世界卫生组织拟定的相关糖尿病诊断标准等进行确诊,该次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和同意;并经患者和家属的签字同意;该次所选患者均排除其他嗜肝病毒的感染者,排除有严重机体免疫性疾病及遗传代谢性肝病者,排除恶性肿瘤患者。

1.3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复方甘草酸苷(国药准字为:H20093006)治疗,2片/次,3次/d,连续治疗12个月;同时,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研究组则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皮下注射聚乙二醇α-2a(国药准字为:J20070055)180μg,1次/周一次;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1 000~1 200 mg的利巴韦林(国药准字为:H20033538),分3次口服,连续治疗12个月;治疗期间,若出现外周血白细胞的降低及血小板的减少等症状时,需及时给予患者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对症处理,或是调整聚乙二醇α-2a的剂量为135μg。

1.4 疗效标准

采用ALT全自动生化仪,监测两组患者的ALT水平,并HCV RNA定量仪器测试两组HCV RNA的转阴情况;并根据测定结果评定两组治疗的疗效,其中,ALT正常且HCV RNA转阴为完全应答;ALT正常而HCV RNA阳性为部分应答;ALT出现异常,HCV RNA阳性为无应答;应答率=(完全应答+部分应答)/组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检验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效果情况对照中,研究组应答率为89.66%,对照组应答率为72.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表示和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标准主要采用的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这是由于聚乙二醇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其能够有效抑制DNA、RNA等病毒;利巴韦林同样是广谱抗病毒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病毒次黄嘌呤核苷的合成[2,3]。该研究中,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的研究组,其应答率为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应答率72.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马艳红,周连卉等研究的结果基本相符。由此可见,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延缓肝病的发展,改善血糖,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该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9例作为研究组,给予其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9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其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应答率为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应答率72.41%,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

参考文献

[1] 蔡少平,张文瑾,何卫平.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高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例[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4):365-366.

[2] 袁银会,陈思颖,宁博.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6):418-419.

[3] 唐武成.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794-2795.

上一篇:爱的诠释下一篇:浅析城市规划中色彩设计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