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09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技能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欧美国家的教育改革中出现了技能研究与实践的高潮。一些技能目标研究的组织不但提出了具体的技能教育目标体系,还提出了技能与核心学科整合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从这些技能目标的研究内容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新时代对人才所必备的技能素质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国外在学科教育中整合实现这些技能目标的模式和方法。

第一篇:技能教育论文范文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融合路径探讨

摘 要:新形势下,知识经济时代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复合型的人才已经成为了经济和文化、社会形态社会公共 共识性的需求。高职院校,属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怎样才能实现学生综合性的发展,构建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教育目标,成为了方向性的引领要点。但是,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的过程中,还需要展现育人的功能和做事的功能。提升学生的基本营生能力,增加学生的职业转换,普及生命教育的意义。从全面的角度,加强高职技术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发展,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文教育 技能教育

1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关系

在《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当中,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得到了深化的融合。在这样的历史形态当中,加大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力度。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的强国根本,成为了建立科学培育人才的重点。我国高职教育肩负着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的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命[1]。因此,坚持人文教育和技能教育,是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职业人文教育主要包含了职业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职业人文教育是职业技能教育的文化基础,职业技能教育的创新需要学生的职业人文教育做铺垫。因此,只有两者融合在一起,齐头并进,这样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2 高职院校职业人文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融合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当中的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人文教育是处于分离的状态。大部分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更加倾向的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甚至,还有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开设了人文方面的教育课程,但是在实施的时候,只是照本宣科,很少会把职业精神与价值观贯彻到人文教育当中进行培养。主要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社会因素,另外一个因素是学生主体因素。从社会因素看,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企业主要观看的是学历和技能证书,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很少去要求和考察。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更加倾向的是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强调了职业技能教育,出现了重专业、轻素质、重技术、轻德育的不良现象。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学活动是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但是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当中,更加倾向的是科学知识的学习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职业化的需求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在人文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没有针对性,也没有进行通识教育。

3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融合路径探讨

3.1 确定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办学理念

从一定程度上看,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和技能教育长期的处于分离的状态,这个时候,不利于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那么,就需要高职院校实施对应的创新措施,让两者自然结合,相互渗透。首先高职院校需要转变理念,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另外,高职院校还需要以职业为导向,以文化基础为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人文教育相互融合起来,完成从上到下的理念意志,保持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

3.2 建立“公共必修+专业选修”的职业人文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在“职业性”立足点上,使用“公共必修+专业选修”的教学模式[2]。人文课程需要设置为公共必修课程,这部分的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兩课”和就业指导课部分,需要在人文知识和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等。实行学分制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还有专业的性质,选择几个容易掌握的人文知识课程。另外,还需要在专业技能课程当中渗透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例如:在渗透人文教育的时候,可以使用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多种,如启迪精神、渗透美育、止于境界等。

3.3 形成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融合的环境氛围

从一定的程度上看,高职院校需要在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职业人。需要将职业精神、人文情怀、职业特征、职业价值观等影响因素融入到校园的文化当中。在硬件设施建设当中,需要增强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意识,赋予校园活动鲜明的职业化主题,展现人文内涵[3]。另外,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基本情况,让科学健康的信息内容呈现到学校网络化的阵地上。

4 总结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当中,社会需要的是知识、技能、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需要具备科学技术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双重人才。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并不是传统理念下的“工具人”。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人文教育在培养的过程中,处于相互促进的地位。因此,只有将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相互融合起来,这样才能展现独有的人文魅力,促进全方位的进一步延伸。

参考文献:

[1] 张明清,孙学强,张立明,许炳鑫,黄晓明.云南省职业技能教育和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昆明大学学报. 2018(01).

[2] 杨九州.关于有效提高职业技能教育管理效率的探讨[J].职业. 2017(34).

[3] 尹禹.扶贫济困送温暖 一片真情暖人心 白山市职业技能教育中心“党员帮客”活动纪实[J].劳动保障世界. 2017(25).

保险职业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作者:余扬

第二篇:新时代技能教育初探

【摘要】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欧美国家的教育改革中出现了技能研究与实践的高潮。一些技能目标研究的组织不但提出了具体的技能教育目标体系,还提出了技能与核心学科整合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从这些技能目标的研究内容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新时代对人才所必备的技能素质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国外在学科教育中整合实现这些技能目标的模式和方法。这些都为我国在新时代主题下进行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技能教育21世纪技能教育改革

【Key words】Skills Education; 21stcentury skills; Educational Reform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基础知识传播的普及,欧美发达国家逐渐意识到经济和国家竞争力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具有高水平创新能力和技能素养的人才。这些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仅是高效劳动力市场的保证,更是驱动各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美国21世纪商业联盟劳动力委员会就曾指出:“当前和未来美国在21世纪经济的健康发展状况直接取决于美国人在未来所具备的新层次的素养的深度和广度”。在欧洲,为了实现里斯本策略而成立的里斯本委员会也曾发表过几乎同样的观点,即欧盟未来经济的发展必将取决于具有创新性和高技术素养的人才培养。由此而来,欧美几乎同时将本土教育研究的热点转到了一个领域,这就是技能研究的领域。

一、21世纪技能教育研究概况

美国早在2002年就成立了由美国教育部、苹果公司、微软公司和美国国家教育协会等50多个部门组织组成的“21世纪技能合作伙伴组织”(简称P21)来探寻21世纪学生所应具备的技能准备。该组织已经于2007年发表了一份完整的技能框架系统研究报告,并在包括亚利桑那州、肯萨斯州等在内的14个州的K12学校中推行此技能系统的整合与评价。此外,由于强调技能与评价相结合,由思科、微软和inter三家公司合作支持的21世纪技能评价项目已经在美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进行,该项目目前已组织实施到第三阶段。另一方面,在美国教育改革中,美国很多的教育工作者也逐渐意识到仅仅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是不行的,他们还应使所有的孩子装备好21世纪所必须的技能以确保他们在新的时代竞争中获得成功。在2009年初,甚至有教育工作者建议奥巴马政府要将使学生获得“21世纪技能”作为美国教育改革的第一重点来抓。

在美国,早在2002年就成立了由美国教育部、苹果公司、微软公司和美国国家教育协会等50多个部门组织组成的“21世纪技能合作伙伴组织”(简称P21)来探寻21世纪学生所应具备的技能准备。该组织已经于2007年发表了一份完整的技能框架系统研究报告,并在包括亚利桑那州、肯萨斯州等在内的14个州的K12学校中推行此技能系统的整合与实施。此外,由于强调技能与评价相结合,由思科、微软和inter三家公司合作支持的21世纪技能评价项目已经在美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进行研究,该项目目前已组织实施到第三阶段。除此之外,在美国的现行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逐渐意识到仅仅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是不行的,还应该使全美所有的孩子都掌握好21世纪所必须的技能以确保他们在新的时代竞争中获得成功。在2009年初,甚至有教育工作者建议奥巴马政府要将使学生获得“21世纪技能”作为美国教育改革的第一重点来抓。

在欧洲,关于技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从本世纪初开始就没有停止过。英国早在2003年7月就颁布了《21世纪技能实现我们的潜能》的教育白皮书,并根据书中所提及的策略与途径逐步推进成人技能教育的发展。欧盟里斯本委员会则在其政策摘要《欧盟2020:为什么技能是欧洲未来的关键》中详细地阐述了技能在欧洲经济发展和社会复兴中的关键地位并指出了一系列21世纪生活中必备的“精细技能”。而另一项由微软发起的“通向21世纪就业技能”的技能教育培训项目更是将欧洲二十多个国家众多社区组织和近两千万人卷入其中。

二、21世纪技能目标的内容与实施

那么在欧美的研究中,数字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的学生究竟应该掌握哪些技能呢?美国最有影响力的“21世纪技能”研究组织P21把学生在21世纪环境中学习所应掌握的学习成果归结为一组建立在核心学科和21世纪主题基础上的技能框架,同时还指出建立这些框架所需要的标准和评估、课程和教学、专业发展、学习环境等学习支持环境。其框架如下图所示:

其中,学校的核心科目包括:英语,读写或语言艺术,数学,科学,地理,历史,公民学等;21世纪主题是指学生在学习核心学科之后对学术内涵所拥有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它包括:全球意识,财政,金融,商业和企业素养,公民素养,健康素养和环境素养。而学习和创新技能则是指学生对当今越来越复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所作出的技能准备,它包括:创造技能与创新技能、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技能、沟通和协作的技能。生活和职业技能包括:处事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技能、主动精神和自我指导的技能、社会和跨文化技能、生产并承担结果的技能、领导力和责任力。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包括在数字时代运用信息、媒介、技术等工具的技能。

欧盟的里斯本委员会则把学生21世纪所要学习的技能归结为科学,工程,数学,语言的知识贯穿起来并结合成了一组“精细技能”,这其中技术上的技能指诸如运用现有技术和新技术等的能力,信息上的技能指诸如读写,计算和演讲等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指诸如运用逻辑或者资源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等的能力,适应技能指诸如迅速掌握新技能等的技能,团队合作技能则指诸如在多样化和虚拟环境中工作等的技能。

而其他一些官方或非官方的组织也通过自己的研究和讨论界定出学生应在新世纪中掌握的技能,如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在2007年的全美教育信息化年会的讨论之后定义了包括技术操作和概念知识在内的一系列学生应掌握的能力与素质标准,这些能力与素质维度包括: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协作能力,熟练运用信息开展研究,批判性思维技能,数字时代公民的意识与素养、技术操作与概念的技能。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的iSkills项目中则把学生应掌握的能力归结为ICT技能,它主要是指用技术、沟通工具和信息技能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地思考信息的能力。

总的说来,虽然各个组织所表述的技能能力不尽相同,但可以看出欧美研究的21世纪时代环境中学生所应具备的技能虽然包括技术技能和信息技能,但它并不是一系列硬件与软件操作的技术或者是对信息的一般处理能力。21世纪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协作能力等与生存和处事密切相关的生活中的技能也是各个组织所研究的关键内容和共同之处。此外,很多组织对这些技能目标并不仅仅是进行简单定义,也有着明确的操作流程和与学校教育体系相对应的分层目标和整合案例来贯彻实施。这使得这些技能目标表面看起来空泛,课堂中整合时却是有据可依。以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为英语课程中整合21世纪技能目标的技能地图为例,该地图既对21世纪技能目标中涵盖的各个目标进行了具体定义,又提供了教学时的具体的案例,这些案例是由全美国众多教育者和商业机构经过数百个小时的研究、开发和反馈来得出的。虽然技能地图实施的效果并没有得到总结,但是从上述表格中,还是可以看出21世纪技能目标在美国的课堂教学中与主流学科融合的大致情况。

三、21世纪技能研究给我国教育的启示

虽然此次21世纪技能目标计划在欧美教育改革中的探索尚在继续,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此次技能目标的研究上看出欧美教育改革的部分现状,同时就技能目标内容本身和它与学科的整合来看,也有很多内容是值得我国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首先,从21世纪技能计划在美国迅速的发展和技能教育在欧洲的盛行可以看出目前欧美各国教育的发展与时代的主题结合更加紧密了。技能目标因与时代所需的人才结合并涉及到各国的人力资源甚至是国家竞争力而在欧美教育改革中受到了大量的关注。它们把技能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更有助于推进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内在的素养、缩小学校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差距等。同时,欧美各国技能的研究与实施通常是企业公司与学校、社区和政府教育部门联手进行的,企业与公司加入教育培训体系对技能教育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可看出教育与其他社会组织的联系也越来越多。

其次,仅就教育目标的培养而论,欧美技能教育的兴起也同样发人深思。知识、态度与技能同为学习的三大结果,为什么此次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特别注重技能目标的培养呢?首先,从技能的特性来看,与知识、态度不同,技能是运用知识与态度完成某种事件的能力,它的学习不仅需要通过掌握基础的知识来完成,而且还需要在掌握知识之后进行大量的实践巩固。因此,可以简单的说技能不仅是一种“学”的能力,还是一种“学”完后在现实生活中“做”的能力,也就是说技能拥有一种应用的特性。正是这种应用性特征决定了技能在学习者现实生活中更容易得到使用,从而也为技能的教学在越来越需要学生动手“做”事的今天带来了很大的需求。其次,从此次技能教育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来看,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协作能力等都是学生在掌握良好的知识与正确的态度后无法获得,如一个学习刻苦勤奋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一定拥有很强的想象力一样,这些技能掌握时虽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正确的态度,但这并不能催生技能的学习。而基础知识和正确的态度之后,拥有这些技能的人似乎又总能比那些只掌握基础知识、解题能力和良好态度的人能给现实社会带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样,培养这类社会所需的人才为企业提升人力资源、为国家提高竞争力也使得企业公司成为了技能目标改革的驱动因素之一。同时,这类技能目标不仅是时代现实与教育紧密结合的产物,也是国家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这也是技能目标在美英国家教育改革中备受推崇的主要原因。另外,21世纪技能目标更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目标,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协作能力看似空泛,但是与生活的联系比枯燥的知识学习更加贴近。有研究表明,在拥有好的教学设计的情况下,在教学中教授这些技能比培养知识目标更能带动学生的兴趣。同时,在学校教育中教授这些技能目标也更能改善学生态度,提高知识学习的水平。如OEDC的研究就发现信息技能的掌握更能提高学习成绩等。

最后,我国的中小学课程中虽然很早就提出了教授学生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但这些技能目标在教学中往往都是特指学科技能,如物理学科中的实验技能、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信息技能等。同时我国教育研究中的技能要么是教师、医生等职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要么是学科技能,甚至还有很多研究中将技能教育与技工教育、职业教育等相对等起来。虽然这些研究很多都与我国目前教育发展密切相关,对我国教育的研究实践也有着很大的意义,但是总的说来这些研究都不是目前现实社会中生存发展所必需的技能研究和实践,也与此次欧美教育改革中所研究与实践的21世纪技能教育相去甚远。 在二十一世纪环境中,“为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教育和“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教育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生活和时代的主题融入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目标中、细化学习结果的分类不仅是一种教育自身研究的趋势更是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我国的教育是不是因此也更需要切合社会生活实践、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呢?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照搬欧美在课堂上实践21世纪的技能。目前我国并不具备在课堂上照搬美欧技能教育目标的条件,无论是学校的师资力量上还是软硬件设施上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探索上,拓宽技能研究的方向、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诠释新时代环境中我国各级中小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生活能力等却是可以逐步施行的。如就某一些学科而言,我们可以逐渐尝试着实现在课程目标中定义较窄的学科技能目标向以学科技能为基础的综合社会能力培育的转变。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教学目标中使用相关工具和软件的技能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会成为每一个信息公民所必备的素质了,而在使用相关工具和软件的技能基础之上,使学生掌握一些与他人协作的技能和处事的技能目标是不是能使我们的教育更贴近生活呢?或许这样研究的展开才是此次技能教育带给我们最大的借鉴吧!

参考文献:

[1]周满生,陆瑜.聚焦21世纪人才基本技能的培养——美国的政策转换与实践[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9,(04)

[2]张全雷. 英国成人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21世纪技能实现我们的潜能》白皮书简述[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S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3.7

[4]The 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Publications[DB/OL]. http://www.p21.org/prescriptions/sildenafil-citrate/assess21/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504&Itemid=185

[5]Paul HofheinzEU 2020: Why Skills are Key for Europe’s Future [DB/OL]. http://www.lisboncouncil.net//index.php?option=com_downloads&id=301

[6]21st Century Skills Map [DB/OL].http://www.p21.org/documents/21st_century_skills_english_map.pdf

[7]Transforming Education: Assessing and Teaching 21st Century Skills [DB/OL]. http://www.p21.org/documents/21st_century_skills_assessment.pdf

作者:张健 柏忠贤

第三篇:立足技能培养 创新教育教学

简介:杨建良,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副教授。江苏省职业教育汽车类教研中心组组长,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领军人才校长班成员。

摘要:专业技能是职校学生的立身之本、就业之基和创业之源。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采取方法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质量创新等途径,加大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提升办学内涵。

关键词:技能培养;创新;教育教学;办学内涵

专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职校学生的立身之本、就业之基和创业之源。在苏州市教育局“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技能训练为抓手,以技能大赛为载体,力求创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方法创新: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磨炼学生的基本技能

德国“双元制”强调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作为“双元制”试点学校,自2004年起便紧紧围绕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努力实践“双元制”模式并实现本土化。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彻底打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我们实施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实现了教学改革的新突破;学生在企业同样接受着教育,由企业的专业技术骨干负责指导,完成特定的基本学习任务,学生在企业生产环境中训练,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拓展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企业的文化品位和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学校和企业间每隔三个月的交替渐渐让企业感到为难,因为在他们的企业中已经越来越依靠这批学生,第二年就已经迫不及待地与学校、学生达成了用工意向,其中有一位学生在毕业后的第二年即被聘为苏州某知名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总监。通过“双元制”的学习,学生技能基础更加扎实,思维更加敏捷,综合素质提高更快。

近年来,学校学生在建筑、汽车等专业技能等级鉴定考核中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双元制”德国IHK汽车机电工证考试合格率也达到了95%以上,一批又一批技能尖子学生不断涌现,2007年苏州市最年轻的技师、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许斌同学以及2008年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缪伟同学都出自“双元制”试点班的学生群体。

机制创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实现学生技能训练规范化

企业的需求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风向标,是学校改革的动力源。职业学校的教学必须与行业企业的要求、规范保持高度的一致,才能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在校企合作的机制上积极探索和创新,一改以往仅仅停留于学生生产实习的层面,进一步密切校企关系,从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到基地建设、师资培养等环节处处都有企业的参与,努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学校除了和本市各大汽车维修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外,还先后与世界著名汽车企业丰田、博世等携手,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以丰田合作项目为例,该公司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为了培养出符合丰田公司需要的人才,2007年,学校与一汽丰田合作举办丰田T-TEP学校,引进了TEAM21售后培训课程,吸收了该课程体系的精华,注重汽车行业标准化、规范化的训练,学生直接结合丰田公司提供的教学设备和经销店的具体服务流程进行学习,包括工作着装、工作流程、作业要求、工具使用、5S等内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更强、更规范、更适合企业实际需要。目前,学校将“丰田”的课程理念渗透到了整个汽车人才培养体系中,与以往相比,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规范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更有利于学生技能训练的规范化。在两届“丰田”招聘会中,学校学生深受相关企业的欢迎,毕业生供不应求。在2008年汽车维修技能大赛上,学校丰田班学生荣获团体一等奖。在学校建筑类专业上,学校还与苏州金螳螂装饰公司合作举办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专业,丰富了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环境创新: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学生的训练环境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重要措施。学校始终把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从实训设备、实训师资、实训教材、实训文化等方面,逐步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尤其是强化了基地的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实训室布置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让学生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专业文化建设,让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渐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实训基地的仿真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企业文化的引入,也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实训基地建设的完善与校企合作办学、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相辅相承,为技能训练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学校已建成江苏省规模最大的汽车实训中心,并高水平通过了江苏省实训基地的专家视导,是“江苏省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命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认定的“全国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培训、考核点”,是苏州市、江苏省汽车技能竞赛赛点、全国汽车技能大赛江苏集训点、江苏省汽车专业教师培训基地。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顺利通过了省级示范专业的评估,各类专业教学设备资产超过3000万元。

制度创新: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为了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的教师培养和考核制度。在教师的培养方面,学校通过从高校、企业选拔优秀人才,聘请汽车、建筑行业专家,制定“教师成长规划”,采取措施激励本校教师提升学历、职称,组织教师进修培训等渠道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定期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让教师接受合作企业的业务培训,了解行业最新发展,更新理论与实践技能;加强教科研工作,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抓住竞赛契机,锻炼教师的实战经验。在教师的考核方面,学校加强了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和巡视,采取自评、学生评、教务部门考核等方法从教师的教学规范、教学科研等方面分月度、学期、年度进行千分量化考核,并与教师的收入挂钩。

近两年学校引进教师近50名,其中研究生学历占80%,学校教师硕士在读近70名。180多名专任教师中,90%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汽车专业教师全部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其中12人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电子、计算机12名教师获得了电子电工、计算机的高级职业资格,建筑专业教师80%获得建造师、注册监理师等职业资格,在2008年省市技能竞赛中学校多名教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指导学生在全国省市竞赛中获得佳绩。师资水平的提升为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文化创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学生德技双馨

学校一贯坚持“三服务、三发展”的办学理念,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践行“厚德尚学、精致技能”的校训,让“自强、自信、成人、成才”成为学生的努力目标。

学校通过入学教育、法制教育和学生操行考核,狠抓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从生理、心理、学习上进行全方位关心和教育,逐步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励学生奋发进取;每年都举办文化技能节和校运动会,以校园文化技能节为平台,组织各类操作技能竞赛,培养和检验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竞争意识和拼博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达到“锻炼技能、展示风采、提高素质”的目的,有效促进了学校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工作。

质量创新:积极参加各级竞赛展示学生的技能水平

随着专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鉴定考核标准已经显得逐渐落后,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考核方案实施,必然导致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的严重脱节。这是不符合职业教育“学以致用”的要求的,为此学校向市劳动部门提出了申请,按照企业的用工要求对原鉴定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考核的项目凸显了实用性,考核的内容突出了先进性,考核的标准明确了规范性。在平常的教学中引入了竞赛的规范化要求,对考核的项目进行了重点的训练,确保了学生的鉴定合格率和所学技能与企业生产实际的接轨。

这两年的各类技能竞赛为学校也提供了展示教学成果的机会。2007年,江苏省汽车维修技能大赛取得了团体赛一等奖、个人赛二等奖,全国竞赛又获得了个人一等奖,这不仅证实了学校的实力,也展现了苏州乃至江苏的职业教育成果。2008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学校派出的34位教师和学生全部获得各级奖项,其中汽车技能竞赛学校囊括了所有五个参赛项目的第一名,建筑专业获得两个项目的第一名,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全省所有参赛学校中参赛人数、获奖牌数和获一等奖数最多的学校,共有10名同学获得保送本科院校的资格。全国技能大赛中学校代表江苏又摘取了汽车团体和个人一等奖,成为全国比赛中除东道主天津市之外唯一两个项目均获得一等奖的学校,引起了全国瞩目。

作者:杨建良

上一篇:税收原则论文范文下一篇:房建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