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教育面面观

2022-12-02

目前关于中国的教育能否培育出高水平创新人才的辩论越来越多。进而引发出越来越多辩论:中西方教育方式哪个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将中国推向科技和教育的强国等等。无可否认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教育方式和理念上式是存在差异的!这些方式和理念的差异, 是和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离不开的。本文就中国和西方的教育进行了一些浅显的比较。希望能从中得到启发, 吸取西方教育的精华剔除其糟粕。希望中国能够培育出更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1 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

1.1 从人类获取知识的最佳模式和人体智力的发展规律出发

人类的大脑的发育具有幼儿和青春期的两个高峰期的特征。过了16~17岁的青春期, 大脑才基本发育成熟。可以说青春期是现代人类大脑发育的第二个高峰, 在这个时期大脑对人体的调节功能增强, 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大大提高;大脑容量也迅速增加, 并在17岁前后达到高峰, 大脑中负责计算的脑灰质也在青春期结束时达到顶点, 此后开始减少[1]。

那么在青春期之前, 对知识的教育引导, 主要集中在对学习的“兴趣”的激发, 效果应该会更符合孩子对知识的接受模式。这个时期人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高强度机械地学习, 及不符合人的智力发育规律, 效果也不好!笔者在荷兰留学期间, 帮助一个荷兰人家, 接个九岁的孩子放学。在孩子的小学, 笔者看到的是短暂的教学时间和欢乐的孩子, 确切地说更好像是中国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可是读者不用担心, 到了青春期15岁以后的时间, 他们的知识迅速加深, 而且很快学习到的知识的难度和深度达到了和中国学生相应的水平。到了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 大部分的西方学生的知识基础没有比中国学生差!而且他们反倒是更具有创新精神, 独立思考的空间。他们中很多人读到硕士博士都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喜欢某个专业, 某个研究方向, 更善于联想。例如:牛顿看到从树上掉下的苹果, 能联想地球引力!瓦特看到开水的水壶盖子, 能够联想去发明蒸气机!可是看看我们国家的孩子, 在15岁之前和之后, 都一直被繁重的升学考试所困扰。所有的一切天分都被填鸭式的教学和应试教育所压抑住了。晚熟的孩子更是有很多失去了学习的自信!被分数压得终生抬不起头。那些特立独行的孩子更是遭到教师的无情打击和压制。何谈大胆假设、试探猜想、直觉突破性发现?

1.2 情感教育、美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在欧洲当漫步在街头, 你看到到处是教堂和博物馆。无论哪种博物馆里, 你都会看到成群的孩子, 在老师的带领下, 或蹲或坐地一边聆听老师的讲解, 一遍欣赏名画、古籍!那些孩子跟着家人, 在大家上多如咖啡馆的歌剧院, 谛听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唱家的优美歌声。这个时候你的羡慕之情, 就不是一点半点了。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他怎么会不更具有艺术的气息, 人文的观念。

不要怀疑西方的情感教育, 他们除了宗教引导你善良。小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要做各种各样的自愿者, 并且做这些自愿者, 有的可以算学分, 甚至在申请著名的大学时候加分。我的欧洲读书的同学, 有几个中国留学生, 就去参加了自愿组织。通过这些自愿者组织的活动, 他们既接触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又融入了西方社会, 也更加纯真善良!相信很多去过欧洲的人, 走在大街上感触颇多的是汽车的礼让行人!这和我们目前动辄奔驰可以撞人逃逸, 甚至故意在撞人之后, 回去撞死为止的报道相比, 是什么样的对比!

育人仅仅是单一的家长的事情?不是的, 绝对不是的!德国、日本等很多国家都认为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所以才有那么多开放的公共图书馆, 那么多对青年学生的锻炼、运动、旅游的优惠政策。因为他们相信青年学生的游学, 可以增强他们对各个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包容, 进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像我们国家流行的是赚孩子们的钱!同时一旦孩子犯错和遇到困难, 周围的人会主动指出和提出帮助。

1.3 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选择

同中国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相比, 西方的孩子有更多的受教育方式的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 以及目前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的受教育方式, 并且没人会因此而嘲笑你!每个人如果愿意, 不会因为穷困而失学;如果愿意, 不会因为不喜欢, 而痛苦坚持。每个人都可以根据阶段性的人生定位和处境, 进行修正自己的航向。这种灵活多样的受教育方式的选择, 使教育的资源不会得到浪费, 同时每个人也不会浪费很长的时间寻求人生的定位。在西方, 你可能会看到许多的人从事过很多的职业, 或者同时在很多地方任职。例如: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教授, 他以前可能是哪个研究所的研究员, 或者软件工程师。或者一个荷兰莱顿大学的教授, 又同时是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教授。这种多个职业的经历, 对目前的职业可能会有很好的补充作用。多个单位的兼职, 可能对学术交流和沟通, 新信息的获得都是很好的渠道。而目前中国还是单一职业, 甚至一个职业终身制!职业的单一性, 也会影响目前工作的视野和角度, 以及职业知识更新速度。

2 教育的制度

重所周知西方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特长选修不同的科目和研究方向, 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经济能力修读这些课程, 只要把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西方的大学体制灵活,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选学几个专业的课程, 只要拿到足够的学分就可以取得该专业的学位。学习几个专业的课程时, 相同的课程不必重复学习。这样的学分制的方法为学生扩大自身知识面创造了良好机会, 也为学生朝着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校学生也可以中途休学去工作, 已拿到的学分仍然被保留, 一年或几年后可再继续到该大学就读, 直到修满学分, 拿到学位。我认识的一位荷兰男孩读了两年大学后, 告诉母亲说觉得目前的体育教育专业没有学习动力, 准备先到社会上干上两三年, 再返回学校, 一则可以打下一定的经济基础, 二则可以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这位母亲让他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 不表示反对。

3 教育方法

3.1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笔者在荷兰莱顿大学读书期间, 几乎每个学分的获得都是要经过课程设计、演讲、考试。教授的授课时间和国内的学校相比, 要少很多。但是学生因为要做课程设计, 所以被逼把相关的理论知识, 搞得很清楚。同时, 因为做了课程设计, 相应的理论知识, 也被更好地消化和理解了。而做演讲, 更是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正确理解资料的过程, 演讲结束后, 更是要回答下面听众的各种问题。这些都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讨论中, 学生应该主动发表意见, 阐述自己的观点, 并要主动地参加小组作业, 发挥自己的能力, 搜集数据, 进行分析并演示。当然在课堂上的授课的教授, 往往是在这个领域的多年研究所得的科学家。那种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启发式教学, 以及对学生的启发非一般的教师所能比拟的。

3.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的人, 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3]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应当始终被放在教育首位。国内学生在写长篇文章和开展课题研究时往往有意无意地抄袭他人观点 (国外大学把这种行为称为“学术犯罪”) 。同时他们不愿意参加小组讨论和协作。国外的学习十分强调学生独立思考,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围绕教学所开展的座谈会、研讨会、课题研究、分组讨论、个案分析、课堂演讲等完全不同于国内的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充分发展从时间管理、计划、压力承受、团队合作以及对个人行为负责的各方面能力, 而这些能力也正是许多外企所青睐的中西合璧的能力。同时在课题和项目中, 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工合作、密切配合, 才能取得满意的分数。并且在同一小组的成员, 他们得到的分数是相同的。这样也就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分工中, 每个成员都必须独立思考, 查找大量的资料, 比较多种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完成相应的工作, 否则就不合格!

尽管前面陈述了很多的西方教育的优点, 事实上中国的传统教育也有很多可取之处。中国的传统教育, 注重综合、讲究内在, 对已知的知识不断累积, 故有“温故而知新”。同时中国的传统教育也提倡多方位的进行思考。“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意思了。它的不足之处就是对思想的自由有一定的禁锢。当然在教育的执行过程中, 怎样实现“功夫在诗外”, 就又是一回事了。有人说西方渗透式教育对成绩排在前面的30~40%的学生有益, 因为这些学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 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 给他们自由, 他们可以自己发展出很多, 创造性和灵活性比较强。而中国目前透彻式教育方式对排在后面的30~40%的学生有好处, 他们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 可以成才, 而且成才之后, 可以与比他们聪明的人竞争, 因为他有扎实的知识, 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但仅仅是机械的模仿和表面的理解, 思维禁锢在狭窄的空间上, 有序, 但缺乏创新。

其实无论哪个国家都在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 以期望提高自己国家对人才的培养环境, 促进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正如美国教育部长也说:“我们国家的教育是彻底失败的, 我们把人教成了肉机器”。一个懂得反省的民族从才是能够不断发展的民族。希望通过这篇小文, 我们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 真正做到“功夫在诗外”。

摘要:本文对中西方诸如:教育理念和观念、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等教育方式, 进行了多方位的比较。通过这些比较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从中得到启发,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能够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关键词:教育理念,情感教育,学分制,启发式教学

参考文献

[1] 成年智力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h ttp://www.pep.com.cn/xg jy/xly j/zh uaiti/js/200709/t20070912_411026.h tm

[2] 刘昕.论启发式教学.体育教学.2006 (01) [N].

[3] h ttp://w w w.justsay out.com/dictum_auth or.asp-n=%B0%AE%D2%F2%CB%B9%CC%B9[E B/O L]

上一篇:三亚市近海生物资源保护性开发及可持续利用对策下一篇:注塑工艺对聚丙烯T28FE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